|
中国卫星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4-09-11
|
20.50
|
--
|
--
|
27.61
|
34.68% |
|
34.05
|
66.10% |
-- |
详细
投资要点卫星制造核心央企,受益商业航天景气上行,公司有望快速发展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下属核心上市公司,主营宇航制造(包含卫星制造及宇航部组件制造,预计2024-2026同比增长7%/12%/10%),卫星应用(包含卫星应用设备制造及服务,预计2024-2026同比增长4%/8%/10%);2024H1受用户需求计划调整延迟、部分产品升级换代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实现营收10亿元,同比下降57%;归母净利润850万元,同比下降94%。后期有望随行业及订单恢复,公司有序安排产能,逐步兑现业绩。 公司核心优势:(1)背靠航天五院(第一任院长为钱学森,是我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我国航天核心骨干院所),股东背景雄厚;(2)技术实力强,国内领先;(3)品牌知名度高,参与研制服务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长期有望受益于行业上行,公司作为核心标的之一同步实现快速增长。建立新一代低轨卫星网络刻不容缓,卫星制造行业有望优先受益美国引领技术和市场发展,截至2024年6月1日,SpaceX公司已进行170次发射,累计发射低轨卫星6551颗;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也均提出低轨卫星组网计划;我国起步晚发展快,2023年我国实现火箭发射67次,位居世界第二;2024年计划发射约100次;我国2023年累计发射卫星270颗,其中137颗是商业卫星,2024计划发射近400颗。我国低轨通信卫星组网由国家队“星网集团”规划拟发射超1.2万颗卫星,以及上海垣信G60“千帆星座”拟计划发射超1万颗卫星,共同推进我国低轨组网建设。2024年8月,千帆星座在太原“一箭18星”首发成功,中国星链首次闪耀太空,未来行业发射布局有望加速,优先利好上游卫星制造核心企业。卫星制造市场百花齐放:卫星制造市场主要由航天五院为核心,研究院所及地方央国企(长光卫星等)、技术领先的民企(银河航天等)共同构成,中国卫星是五院核心上市公司,后期有望随行业发展获得订单快速增长。 行业核心驱动:(一)十四五+新基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发展;(二)国防安全刻不容缓,建立自主可控的低轨卫星网络;(三)轨道和频谱资源有限,抢占先机先到先得;(四)发射能力提升+发射成本降低助推行业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7/2.1/2.7亿元,同比增长9%/22%/28%,PE为143/117/92倍,PB3.8/3.6/3.5,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调整及客户集中、市场竞争等风险。
|
|
|
中国船舶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9-02
|
38.33
|
--
|
--
|
45.95
|
19.88% |
|
45.95
|
19.88% |
|
详细
公司2024H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5%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60亿,同比增长18%;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亿,同比增长155%,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22%。公司整体毛利率8.2%,同比+0.58pcts,净利率4.1%,同比+2.2pcts,ROE(摊薄)2.9%,EPS0.32。2024单Q2实现营收207亿元,同比减少3%,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亿元,同比增加98%。 分子公司看,2024H1江南造船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59%%;外高桥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同比降低3%,实现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219%,报告期内外高桥造船利润比上年增加主要是系报告期内交付的船舶数量和单船平均价格同比提升,营业毛利同比增加,以及参股联营企业盈利情况改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新接订单中,公司2024H1共承接民船订单109艘/856万载重吨/684亿元,吨位数同比增长38%,主要有油船35艘,散货船31艘,液化气船18艘,PCTC船14艘,集装箱船10艘,其中绿色船型占比超50%,中高端船型占比超70%;手持订单中,截至2024年6月底,累计手持民船订单322艘/2362万载重吨/1996亿元;完工交付民船48艘/403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期多10艘,交付集装箱船19艘,散货船9艘,油船6艘,液化气船5艘,PCTC船4艘。 核心逻辑:船舶制造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公司盈利持续改善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全、技术实力最强船舶制造商;核心驱动:1、行业景气上行,龙头企业率先承接优质订单,2、供给紧张,船价走高促盈利改善,3、看好集团下属公司资产整合、国企改革。 核心驱动:周期景气上行,多船型下单需求上行,船厂盈利能力改善;1)需求:量---2024H1我国造船新接订单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中国新接/完工/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75%、55%、59%,龙头地位稳固,长期上涨空间大;2)需求:价---船位的紧张与通胀压力促船价持续创新高;3)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旧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下单空间;4)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趋势判断: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高景气度持续,龙头公司业绩弹性大。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54.4、89.9、114.4亿,同比增长84%、65%、27%,PE32、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中国动力
|
能源行业
|
2024-09-02
|
21.62
|
--
|
--
|
26.51
|
22.45% |
|
28.47
|
31.68% |
|
详细
公司 2024H1营收同比增长 17%,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6%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249亿元,同比增长 17%,实现归母净利润 4.8亿元,同比增长 66%,销售毛利率 11.84%,同比+0.29pcts,销售净利率3.14%,同比+1.25pcts。 2024Q2实现营业收入 135亿元,同比增长 11%,实现归母净利润 3.9亿元,同比增长 52%,销售毛利率 12.84%,同比+0.59pcts,销售净利率4.44%,同比+1.5pcts。 受船舶行业景气度带动,公司船海业务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船海业务营业收入 110亿元、同比增长 31%,新签合同 121亿元、同比增长 19%。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系主要是: 1.柴油机子公司交付订单增加,合同结算增加; 2.公司船用机械销售规模有所扩大,且毛利率较高的产品订单增长,利润同比提升。 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唯一上市船用动力平台,是全球领先的船用动力系统研制生产公司,动力业务涵盖七大动力板块及相关辅机配套, 产品具备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应用场景广阔。公司为多细分领域龙头,聚焦柴油机主业资产整合,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船舶行业: 景气上行,盈利改善行业核心驱动: (一)周期景气上行,多船型下单需求上行,船厂盈利能力改善; 1)需求:量--- 2024H1我国造船新接订单 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44%;中国新接/完工/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 75%、 55%、 59%,龙头地位稳固, 长期上涨空间大; 2)需求:价---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截至 2024年 7月报收 188点, 处于历史峰值 98%分位,船位的紧张与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普遍通胀压力促船价持续创新高; 3)下游运力---油轮至 2025年运力仍旧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空间; 4)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趋势判断: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高景气度持续, 产业链整船制造龙头公司及上游核心配套企业业绩弹性大。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 12.9、 21.6、 31.3亿,同比增长 66%、 67%、45%, PE37、 22、 15倍, 公司作为船用发动机龙头,长期将显著受益于行业景气上行,盈利持续改善业绩兑现,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中国海防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05
|
19.87
|
--
|
--
|
20.78
|
4.58% |
|
34.99
|
76.09% |
|
详细
中国船舶集团下属核心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平台,海洋防务领军者公司是我国水下信息建设、水声防务系统及水下特装电子核心供应商,未来有望受益于船舶集团整合规划、海军建设维护、海洋海底监测网的大发展、水下作战军团等布局长期稳健发展; 2017、 2019年公司通过两次重大资产重组注入多项水声信息化装备核心资产技术, 未来有望长期受益于特种船舶及海底安全板块建设发展。 公司 2023实现营业收入 36亿元,同比降低 16%,实现归母净利润 3.1亿元,同比降低 47%,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 3.6亿,同比下降 18%,实现归母净利润 0.04亿,同比下降 75%, 受部分产品市场需求及价格波动部分产品计划调整、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整体经营经受了较大压力和挑战,但公司作为国内水声电子装备龙头,板块营收持续增长,叠加水声装备下游潜在需求上升,公司水声电子防务产品发展长期趋势向好。 海军建设长期稳健发展,水下安全需求日益紧迫共促公司业绩向好公司在水声电子行业方向上拥有水声电子防务装备全领域、全产业链科研生产能力。旗下拥有水下通信装备定点科研生产企业、水下探测系统及装备的核心供应商、水下信息对抗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重点单位;是防务领域通信声纳装备的核心供应商和一体化声纳水声通信功能系统总体牵头单位,主要受益于: 1、 公司作为集团核心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平台,多款产品适配海军装备关键型号, 受益于我国海军长期建设发展,公司声呐产品有望超下游总装增速发展;考虑到声呐长期接触海水,维修更换频率较高,新增及维修市场广阔; 2、海底监测网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我国大陆海岸线复杂绵长,海域斗争情况复杂, 获得海底有效监测是必备发展趋势, 我国海岸线存在广阔市场空间; 公司声呐产品作为海底监测网核心信息收集获取装备,未来观测网建设有望快速发展。 公司在特装电子行业方向上, 能够提供从芯片级、模块级、设备级到系统级的整套一体化测角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外同期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神舟系列飞船、第四代核电技术示范工程提供服务。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作为集团电子信息上市平台, 有望打造海洋信息化领军企业。 目前集团在公司体外相关资产体量较大,考虑到公司产品下游应用于多种场景及适配装备,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 3.5、 4.2、 5.4亿,同比增长 12%、 21%、 29%, PE40、33、 26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中国重工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7-23
|
5.37
|
--
|
--
|
5.82
|
8.38% |
|
6.05
|
12.66% |
|
详细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核心造船企业,受益船舶景气上行、油轮干散货船订单接力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龙头造船企业,是国内核心军民船舶上市公司之一。公司旗下拥有大连重工、武船重工、北海造船等国际知名的现代造船企业。 公司核心看点:1)船舶景气上行,行业箱船订单已先行,油船及干散货船订单有望接力;产能紧张,船价走高,行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升;2)公司作为全球核心造船厂,其优势船型超大型油船和干散货船有望优先受益于后续油船及干散货船订单接力;3)军工央企长期价值重估,资产整合、国企改革值得期待。 船舶行业换船周期、环保政策、产能紧张,共促行业周期景气向上周期景气上行,多船型下单需求上行,船厂盈利能力改善。1)需求:①量:2024年1-5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同比持平,新接订单量维持高位。其中,箱船新接订单同比下降53%;油轮新接订单(10k+DWT,DWT)同比增长47%,大幅增长;散货船同比下降32%;LNG船新接订单同比增长122%,大幅增长;其他船型新接订单同比下降4%;②价:截至2024-7-14,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报收187.77点,同比增长8.93%,位于历史峰值98%分位。船位紧张与通胀压力推动船价持续上涨;2)下游运力: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可能;3)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由于供给收缩、扩产困难,叠加换船周期、环保政策,供需紧张有望驱动船价持续创新高,船舶周期有望震荡上行。 控股子公司大连重工、武船重工、北海造船为核心造船企业,在手订单饱满1)大连重工:我国舰船总装建造及维修保障的主要基地,辽宁舰、山东舰均建造于此。民船实力雄厚,主营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大型LNG船、超大型散货船等,最具优势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批量约占世界营运VLCC船队的15%;2)武船重工: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主营公务船、科考船、工程船、油化船、支线集装箱船、游船、特种辅助船等;3)北海造船:是我国重要民船和海工装备建造基地,主营超级油轮、大型散装货船、超大型矿砂船、超级FPSO等。2023年大连重工主营业务收入约209亿元,北海造船营业收入约64亿元。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截止2024-7-14,上述子公司手持订单分别约1587、52、1372万DWT。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约17、32、52亿元,2025-2026年同比增长88%、61%;对应PE71、38、24X,PB1.4、1.4、1.3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中国动力
|
能源行业
|
2024-07-15
|
22.24
|
--
|
--
|
24.77
|
10.83% |
|
26.51
|
19.20% |
|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4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80%公司发布公告显示,经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59-5.16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同比增加60%到80%,与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相比同比增加60%到80%;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3-4.37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同比增加180%到220%,与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相比同比增加180%到220%。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系1、船舶行业发展良好,柴油机板块2024年上半年销售规模继续扩大,订单大幅增长,且主要产品船用低速发动机的订单价格和毛利率也有所增长,毛利较高的机型销售量同比增加。2、2024年上半年公司船用机械销售规模有所扩大,且毛利率较高的产品订单增长,利润同比提升。3、公司本期非经常性收益较低,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唯一上市船用动力平台,是全球领先的船用动力系统研制生产公司,动力业务涵盖七大动力板块及相关辅机配套,产品具备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应用场景广阔。公司为多细分领域龙头,聚焦柴油机主业资产整合,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船舶行业:景气上行,盈利改善行业核心驱动:(一)周期景气上行,多船型下单需求上行,船厂盈利能力改善;1)需求:量---我国2023年完工/新接/手持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2%/56%/32%,多项指标上涨空间大;2)需求:价---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截至2024年6月报收187点,同比上涨9.4%,自2021年初累计涨幅47%,处于历史峰值98%分位,船位的紧张与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普遍通胀压力促船价持续创新高;3)下游运力---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旧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空间;4)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趋势判断: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高景气度持续,产业链整船制造龙头公司及上游核心配套企业业绩弹性大。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2.9、21.6、31.3亿,同比增长66%、67%、45%,PE36、21、15倍,公司作为船用发动机龙头,长期将显著受益于行业景气上行,盈利持续改善业绩兑现,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中国船舶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7-10
|
40.46
|
--
|
--
|
43.66
|
7.35% |
|
45.95
|
13.57% |
|
详细
公司2024半年度业绩预计同比大增144%-171%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13.5-1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97-9.47亿元之间,同比增加约144%-171%。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在11.2-12.7亿元之间,上年同期为-1.17亿元;公司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单二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49-10.99亿元,同比2023Q2归母净利润预计增加86%-115%。 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狠抓生产保交付,深入开展精益管理,推动提质增效;公司手持订单结构改善,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和数量同比提升,本期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联营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步改善。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本期业绩预增。 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1615%,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4.01亿,同比增长821%;公司业绩持续兑现,企业效益改善明显,未来长期趋势向好。 核心逻辑:船舶制造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公司盈利持续改善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全球市占率约11%(以完工载重吨计),也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全、技术实力最强的核心军民船舶上市公司;核心驱动:1、行业景气上行,龙头企业率先承接优质订单,2、供给紧张,船价走高促盈利改善,3、看好军工央企长期价值重估,资产整合、国企改革值得期待。 公司核心驱动:(一)周期景气上行,多船型下单需求上行,船厂盈利能力改善;1)需求:量---我国2023年完工/新接/手持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2%/56%/32%,多项指标上涨空间大;2)需求:价---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截至2024年6月报收187点,同比上涨9.4%,自2021年初累计涨幅47%,处于历史峰值98%分位,船位的紧张与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普遍通胀压力促船价持续创新高;3)下游运力---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旧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空间;4)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趋势判断: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高景气度持续,龙头公司业绩弹性大。 (二)公司有望优先受益于行业发展:1)新船订单向大型化、高端化、双燃料方向发展,公司建造大型船舶技术实力强,未来优质高价订单竞争力强;2)行业集中度提升,下属子公司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位居行业前列,“马太效应”明显。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54.4、89.8、114.4亿,同比增长84%、65%、27%,PE33、20、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中国船舶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5-13
|
37.75
|
--
|
--
|
39.05
|
3.44% |
|
43.66
|
15.66% |
|
详细
投资要点一、一句话逻辑中国船舶:船舶制造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公司盈利持续改善。核心驱动:1、行业景气上行,龙头企业率先承接优质订单,2、供给紧张,船价走高促盈利改善,3、看好军工央企长期价值,资产整合、国企改革值得期待。 二、超预期逻辑1、市场预期:船价已处于历史峰值96%后续增长困难,集装箱船后续下单动力不足;需求增长导致造船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后续拿单能力存在风险。2、我们预测: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当前交付量与历史高点相比均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油轮、干散货船接力下单,行业高景气度持续;新船订单向大型化、高端化、双燃料方向发展,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马太效应”明显,龙头公司业绩弹性大。 三、检验与催化1、检验的指标: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船造价、新船价格指数、航运指数、产能利用检测指数。2、可能催化剂:船舶行业新增订单量持续增长;单船价格上涨;油运、干散货海运价格指数上涨;公司新签高附加值船舶;集团资产整合、国企改革加速推进。 四.研究价值1、与众不同的认识:市场认为船价目前已位于较高位置,后续上涨动力不足。我们认为真实船价仍有较大上涨空间,本轮周期峰值船价有望超过上一轮峰值。判断依据:截至2024年4月,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报收183.6点,同比增长10%,位于历史峰值的96%分位;箱船/油轮/干散新船造价指数分别同比增长10.65%/8.07%/5.02%,位于历史峰值的88%/85%/71%分位,船价已有较大涨幅;但是考虑到在船平均载重吨提升“越造越大”、双燃料升级的表观因素,以及劳动力成本提升、通胀等隐藏因素之下,真实船价仍有较大上涨空间。2、与前不同的认识:(1)以前认为未来船东下单意愿不足,新接订单增速不及预期。我们认为后续油轮及干散货船东下单意愿仍旧强劲。判断依据:根据克拉克森预测数据显示,集装箱船2024/2025运力供需差预计分别为-3%/-4.2%,未来运力大于需求,后期集装箱船持续大幅下单可能性较小;原油运力供需差预计分别为3.5%/2.7%、成品油预计分别为4.5%/-1.3%,未来油轮仍有大幅下单可能;干散货航运市场供需差基本平衡,暂无明显大幅度新增需求,但运河通行能力下降、地缘政治冲突等多因素助力市场,叠加换船周期及环保驱动,后期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值得期待。(2)以前认为中国船舶下属船厂盈利能力有限,我们认为中国船舶下属主要造船厂已经具备较强盈利能力,后续业绩有望持续改善。判断依据: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子公司江南造船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外高桥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45.6亿元;公司2024一季报显示,实现归母净利润4.01亿,同比增长821%,单季度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原因系营业收入增加导致营业毛利增加;通过强化精益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等多种方式降本增效,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五、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54.4、89.8、114.4亿,同比增长84%、65%、27%,PE31、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六、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中国船舶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4-29
|
37.80
|
--
|
--
|
39.05
|
3.31% |
|
43.66
|
15.50% |
|
详细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15%,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21%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748亿,同比增长26%;实现归母净利润29.6亿,同比增长1615%。公司整体毛利率10.6%,净利率3.95%,ROE(摊薄)6.12%,EPS0.66;2023年分子公司看,江南造船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11%,实现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14%;外高桥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118%,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6亿元,外高桥同比增加主要系本年处置山东海工平台产生收益,以及上年处于建造过程中的船舶建造合同预计亏损,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同比+69%,主要原因系公司交付船舶数量、单船平均价格均同比上升;实现归母净利润4.01亿,同比增长821%,单季度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原因系营业收入增加导致营业毛利增加;通过强化精益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等多种方式降本增效,企业效益明显改善;2024Q1毛利率7.22%,净利率2.65%,ROE(摊薄)0.83%。 核心逻辑:船舶制造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公司盈利持续改善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全球市占率约11%(以完工载重吨计),也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全、技术实力最强的核心军民船舶上市公司;核心驱动:1、行业景气上行,龙头企业率先承接优质订单,2、供给紧张,船价走高促盈利改善,3、看好军工央企长期价值重估,资产整合、国企改革值得期待。 公司核心驱动:(一)周期景气上行,多船型下单需求上行,船厂盈利能力改善;1)需求:量---我国2023年完工/新接/手持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2%/56%/32%,多项指标上涨空间大;2)需求:价---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截至2024年3月报收182点,同比上涨10%,自2021年初累计涨幅43%,处于历史峰值95%分位,船位的紧张与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普遍通胀压力促船价持续创新高;3)下游运力---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旧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空间;4)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趋势判断: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高景气度持续,龙头公司业绩弹性大。 (二)公司有望优先受益于行业发展:1)新船订单向大型化、高端化、双燃料方向发展,公司建造大型船舶技术实力强,未来优质高价订单竞争力强;2)行业集中度提升,下属子公司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位居行业前列,“马太效应”明显。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54.0、89.5、114.6亿,同比增长83%、66%、28%,PE31、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中国船舶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12-07
|
28.00
|
--
|
--
|
30.50
|
8.93% |
|
38.19
|
36.39% |
|
详细
14.6亿美元大额合同签订,长期看好造船龙头景气上行公司 12月 5日发布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与控股子公司广船国际分别与 Seaspan Corporation 及韩新海运公司签订了多艘 10800车 LNG 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新造船合同,总金额约 14.6亿美元,约占公司 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17%(以 2023年 12月 5日汇率测算)。若本合同顺利实施,将对公司未来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公司中长期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Seaspan Corporation 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独立船东,韩新海运是韩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与上述企业签订大额合同有利于提升集团公司整体拿单能力与制造能力;汽车运输船是公司下属相关子公司的主建船型之一,随着批量汽车运输船订单的承接以及交付,公司已在该细分市场上建立品牌价值和领先地位。本次合同的承接,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有利于发挥外高桥造船和广船国际在设计、建造方面的经验优势,提升生产资源及设施的利用率;有利于提升巩固外高桥造船和广船国际在绿色低碳船型设计建造领域的影响力,带来更广泛的市场效应。 船舶行业:周期上行,盈利改善周期位置:底部反弹,景气上行。受益于集装箱船船东盈利,行业自 2021年起新船订单显著增长,新船造价不断提升,2023年 10月新船 造价指数位于历史峰值92%分位;目前行业随箱船新增+油船新增、置换需求持续高增长,周期目前已经底部反弹,处于景气上升期; 未来行业展望:后续干散船作为存量最大的一种主力船型,BDI 指数上涨或带来新增及置换需求加速。考虑到指数受全球宏观经济等多因 素影响,明年指数上涨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判断后续船舶新增订单增速可能放缓;但由于供给收缩、扩产困难,供需紧张或驱动船价持 续创新高,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 多因素驱动需求行业需求,扩产难度大龙头公司有望显著受益多因素驱动行业需求:1)船舶老龄化加速,更新需求紧迫;2)环保减排促船舶更新加速,双燃料成发展趋势;3)地缘政治冲突拉长航线,船队规模有望扩大;4)船东盈利或带来强资本开支需求,期待后续运价向好。供给收缩,扩产难度大:1)2022年造船完工量仅为历史峰值 50.4%,行业产能已大幅出清;2)行业不断向头部集中, 2023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完工前十企业集中度 64.3%;3)扩产周期长,新增供给难度大,龙头公司长期业绩确定性高,供需紧张或推动新船造价持续走强。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之一,在手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27.1、63.9、95.9亿,同比增长 1479%、135%、50%,PE45、19、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中国船舶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11-01
|
26.23
|
--
|
--
|
26.85
|
2.36% |
|
30.50
|
16.28% |
|
详细
公司2023三季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5%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25.61亿元,同比增长75%;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8亿元,上年同期为-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有关海工平台资产,产生收益25.21亿元,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公司2023三季度ROE(摊薄)5.33%,较上年同期增长2.24pct;销售毛利率11.04%,较上年同期增长1.01pct;销售净利率5.16%,较上年同期增长1.28pct;公司毛利率、净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期待后续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根据中国船舶协会数据,2023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6%,其中海船为3058万载重吨(1129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7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6.7%,其中海船为5667万载重吨(2161万修正总吨)。 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33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6%,其中海船为13309万载重吨(5797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3.3%。 2023年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8.7%、68.5%和54.7%,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6.0%、63.5%和50.2%,均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造船产业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64.3%,新承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62.5%,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61.2%。 益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制造央企有望率先受益2022年11月以来,市场持续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制造央企随着盈利能力正逐渐进入上升区间,有望率先受益。2023年2月1日上午,温刚正式履职,成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后续企业提质增效有望加速,旗下上市公司估值和利润获双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行业处于周期景气上升期,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之一,在手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7.1、63.9、95.9亿,同比增长1479%、135%、50%,PE43、18、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北方导航
|
机械行业
|
2023-10-27
|
10.00
|
--
|
--
|
12.02
|
20.20% |
|
12.92
|
29.20%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9%。 公司公布 2023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23.98亿元,同比降低 15.59%; 实现归母净利润 1.85亿元,同比增加 19.49%, 继续保持高质量稳健增长趋势; 实现扣非净利润 1.77亿元,同比增加 47.61%, 主要系 2022年第三季度母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35.07万元, 2023年第三季度无此事项, 并且年初至第三季度末产品结构变动,产品利润率提升影响的净利润增加。单季度来看, 2023单三季度公司收入 6.76亿元,同比降低 43.38%,环比降低 40.57%,主要系军民两用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归母净利润 0.38亿元,同比+1.39%,环比-69.01%。 公司 2023前三季度毛利率 25.9%,比去年同期增长 6pct;净利率 8.62%,比去年同期增长 1.93pct。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表明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管理效率不断增强。公司 2023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 6.42%,比去年同期增长 1.98pct, 公司持续继续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新一代装备体系深化论证。 远程火箭弹作为行业“耗材”,未来随演习列装等需求量大。重点推荐火箭弹总装和导控环节巴以冲突凸显国防安全建设重要性,远程火箭弹作为陆军核心武器装备之一,具有“打的远、打得准、用得起”等多项优点,后期有望随国防军工装备发展及陆军建设实现超预期发展。 核心增长逻辑:一、好行业: 制导控制是现代国防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机、导弹、舰艇、核潜艇及坦克等领域,未来重点受益于远程火箭弹、新型智能弹药需求快速增长,长期发展空间大;弹药作为军工行业“耗材”,多款弹药均需用制导控制“标配”产品; 二、卡位核心: 公司作为兵器集团下属独家制导控制系统供应商,产品及技术国内领先,产品壁垒高、研发难度大、价值量高、可替代性小;三、背景雄厚:兵器集团有效背书,公司参与所有在研及放量型号产品的生产配套工作,有效保障长期业绩兑现; 四、剥离部分资产、股权激励提质增效: 公司2022年置出北方专用车全部股份,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实行股权激励,为中长期发展注入内生增长动力。 五、数字化转型升级: 公司数智制造能力持续提升,数字化建设扎实推进,打造智能化、柔性化制造平台降本增效。 2022年公司实现批产制导系列全谱系智能化总装能力全覆盖。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2.54/3.75/5.06亿元,同比增长 37%、 48%、35%, PE 分别为 60/41/30倍。 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经营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快速更迭风险。
|
|
|
中国船舶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9-04
|
28.20
|
--
|
--
|
29.10
|
3.19% |
|
29.97
|
6.28% |
|
详细
公司 2023H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82%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305亿元,同比增长 27%;实现归母净利润 5.53亿元,同比增长 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7亿元,上年同期为-0.65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5.34亿元。 分业务看,2023上半年实现船舶造修业务 281亿元,同比增长 42%;船海业务方面,上半年造船业务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 88艘/61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61%;修船业务承接修船 179艘/11亿元,合同金额完成年计划的 65%。机电设备方面,承接风塔 130套、船用电梯 160套、其他钢结构及非船项目金额总计 12.3亿元。截至2023年 6月底,公司累计手持造船订单 264艘/1934万载重吨,修船订单 83艘/14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 45亿元,机电设备合同订单金额 24亿元。 分子公司看,江南造船厂 2023H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23.6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净利润 1.9亿元,同比增长 226%,主要是由于生产节奏加快,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同比增加,同时管理性开支同比减少所致。外高桥实现主营收入 82.7亿元,实现净利润 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9亿元,主要由于处置海工平台产生损益5.34亿元;中船澄西实现主营收入 27.7亿元,实现净利润 0.62亿元。 2023年我国 1-7月新接订单同比增长 74%,中国已成最大船东国根据中国船舶协会数据,2023年 1-7月,中国造船完工量 24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5.6%;新接订单量 44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74%;手持订单量 127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23.4%,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47.8%、67.7%和 52.9%,保持领先。截止最新统计,中国船东所持有的船队规模达到 2.492亿总吨(GT),市场份额占比15.9%(中国船东的船队价值约为 1800亿美元),高于希腊船东 2.490亿 GT,市场份额占比 15.8%(希腊船东的船队价值约为 1630亿美元),船队规模的领先主要得益于干散货和集装箱船队的增长。 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制造央企有望率先受益2022年 11月以来,市场持续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船舶制造央企随着盈利能力正逐渐进入上升区间,有望率先受益。2023年 2月 1日上午,温刚正式履职,成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后续企业提质增效有望加速,旗下上市公司估值和利润有望获双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行业处于周期景气上升期,后续油轮、干散、气体船等订单有望持续下达;公司是全球造船龙头之一,在手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23/61/84亿,同比增长 1217%/170%/38%,PE56/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中兵红箭
|
机械行业
|
2023-08-28
|
15.18
|
--
|
--
|
15.89
|
4.68% |
|
16.17
|
6.52%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85%。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19.1 亿元,同比下降 40%;实现归母净利润 1.05 亿元,同比下降 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88 亿元,同比下降 87%,主要系受内外部环境影响,产品交付同比减少。期待公司下半年业绩改善,未来有望受益智能弹药放量。 分业务看,超硬材料及其制品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2.25 亿元,同比下降24%,占营业收入总比重 64%;实现净利润 2.68 亿,同比下降 61%。 特种装备实现营收 4.36 亿元同比下降 67%,占总收入比重 23%;汽车零部件实现营收 2.53 亿元,占总收入比重 13%。其中特种装备子公司江机特种实现营业收入1.58 亿,实现净利润亏损 4054 万元;子公司北方红阳实现营业收入 1395 万元,实现净利润亏损 4518 万。特种装备方面,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积极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地实施,不断向做大做优做强迈出坚实步伐;据北方红阳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公司已经承研并生产重点批产型号装备,未来有望受益智能弹药放量,打造公司新业绩增长点。 超硬材料龙头,受益智能弹药放量,特种装备有望扭亏为盈成新业绩增长点核心逻辑:特种装备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培育钻石和金刚石稳健增长。 (1)特种装备:远程火箭炮作为陆军骨干装备,景气上行;火箭弹作为耗材,将受益远火产业链增长。中兵红箭产品涉及大口径炮弹、火箭弹、导弹、子弹药等产品,是兵器集团下属唯一弹药上市平台,也是全市场稀缺的弹药总装、智能弹药标的。公司下属子公司北方红阳亏损缩窄表明公司内部生产经营不断改善;同时公司已经承研并生产重点批产型号装备,有望受益智能弹药放量。 (2)公司作为全球培育钻石龙头之一,公司压机扩产、设备升级及工艺提升共促放量;公司同时是工业金刚石龙头,受益光伏金刚线需求大幅增长。 (3)远程火箭炮作为陆军核心武器,内需外贸共促增长:俄乌战争凸显远火成为战争利器,未来智能弹药需求量大。俄乌战争或导致世界军贸格局重塑,我国远火“物美价廉”,外贸有望迎来超预期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智能弹药放量,但考虑到超硬材料板块的景气度下行可能较大程度影响公司盈利水平,我们下调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至 5.0/7.1/10.4 亿,2024、2025 年同比增长 40%/47%,2023-2025 年 PE 为 44/32/22 倍,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培育钻石竞争格局和盈利变化、军品不及预期、重大安全事故。
|
|
|
北方导航
|
机械行业
|
2023-08-15
|
10.42
|
--
|
--
|
11.09
|
6.43% |
|
12.21
|
17.18% |
|
详细
公司2023H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4.5%,剥离不良资产+提质增效双驱动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加25.3%,主要原因系母公司本期军民两用产品营业收入增加,且上年1-3月合并范围内包含亏损的北方专用车子公司业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74.5%,主要原因系母公司本期军民两用产品营业收入增加,且上年同期处置北方专用车子公司100%股权确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通过剥离亏损资产+聚焦主业,有望长期兑现业绩快速增长。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聚焦主业,加快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提质增效,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升5.98点达到26.82%,净利率同比提升1.28点达到9.5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费用方面,公司加强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培养,2023H1研发费用1.05亿元,同比增长43%;同时将16名数字化人才纳入集团公司培养范围,培育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具备自主设计、自主编程能力的数字化产业高级技能人才。 导航控制龙头,受益远程火箭弹、新型智能弹药需求增长远程火箭炮具备低成本、高精度特征,主要用于远距离火力压制和摧毁。我国远火已拥有远距离精准打击能力,是未来几年增速最快装备之一;俄乌冲突凸显远火重要性,智能弹药为耗品,消耗量大,远火要“打得远”、“打得准”,还要“用得起”。 公司核心增长逻辑:一、好行业:制导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军用领域,未来重点受益于远程火箭弹、新型智能弹药需求快速增长,长期发展空间大;弹药作为军工行业“耗材”,多款弹药均需用制导控制“标配”产品;二、卡位核心:兵器集团下属独家制导控制系统供应商,技术领先壁垒高,可替代性小;三、背景雄厚:兵器集团有效背书,公司参与所有在研及放量型号产品的生产配套工作,有效保障长期业绩兑现;四、剥离部分资产、股权激励提质增效:置出北方专用车、实行股权激励共同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注入内生增长动力。五、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司数智制造能力持续提升,数字化建设扎实推进,打造智能化、柔性化制造平台降本增效。2022年公司实现批产制导系列全谱系智能化总装能力全覆盖。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83/4.41/5.07亿元,同比增长53%、56%、15%,PE分别为55/36/3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快速更迭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