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赵智勇

长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490517110001,曾就职于招商证...>>

20日
短线
38.78%
(第157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巨星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7-09 25.05 -- -- 28.13 12.30% -- 28.13 12.30% -- 详细
巨星科技发布 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0.91-11.78亿元,同比增长 25%-3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33-12.24亿元,同比增长 25%-35%。按中值计算, Q2归母净利润同比+26.4%( 18.8%-34.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20.2%( 12.9%-27.5%)。 事件评论 收入延续 Q1以来较为景气的上行趋势。一方面,电动工具+存储箱柜贡献增量。2023年,受下游客户主动降库存影响,存储箱柜产品 ODM 业务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但欧洲 Lista公司凭借品牌溢价并积极发展新产品新市场继续保持稳定。 2024年,美国客户库存去化接近尾声,公司存储箱柜产品 ODM 业务明显修复。 2024年上半年,公司还推出了包括特种箱柜等在内的大量新品,使得终端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电动工具方面,巨星科技公告取得来自美国某大型零售业公司的采购确认,采购标的为20V 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采购范围为北美数千家门店的未来三年全部该系列电动工具和零配件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预计订单金额为每年不少于 3000万美元,其中预计 2024年相关产品收入不超过 4000万美元。 另一方面,随着欧美通胀缓解,终端市场工具需求有所复苏;随着商超主动去库进入尾声,订单也有所修复。 2024年 5月美国 CPI 同环比双双超预期走低,同比降至 3.3%,环比归零。剔除掉能源和食品后,核心 CPI 同比、环比涨幅同样表现好于预期,分别降至 3.4%、0.2%。下游客户基本结束了主动去库存,整体订单恢复匹配终端市场需求。 后续看好降息落地带动工具需求回暖。 5月美国整体通胀、核心通胀继续回落,鼓舞了市场的降息信心。美国成屋销量降幅缩窄,但整体销量水平仍然较低, 2024年 5月美国成屋销量同比-2.8%,前值-1.9%;环比下滑 0.7%,基本稳定在前月附近。成屋库存改善明显,但成屋周转恢复仍要等待降息下达。2024年 5月美国可供销售的成屋套数同比+19%,成屋可供销售月数进一步回升至 3.6月。手工具与电动工具产品与北美成屋销售相关性较高,若成屋周转回升,有望带动工具需求回暖。 东南亚厂房投产,盈利能力继续提升。 2018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巨星开始进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拓展和整合。 2019年 5月美方将对 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 10%上调至 25%,巨星绝大多数对美出口产品均在列,巨星持续进行越南、柬埔寨、泰国三大东南亚制造基地的建设工作,以最大程度降低经营风险。公司海外产能持续爬坡,东南亚出货占比提高,毛利率呈提升趋势,Q2营业利润有较好增长。 预计 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2.33、 27.21、 32.37亿元,对应 PE 14x/12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汇率、运费、原材料波动风险; 2、贸易摩擦,关税上行风险; 3、子公司业务开展不及预期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19 38.35 -- -- 42.51 10.85%
42.51 10.85% -- 详细
船舶行业景气周期向上趋势明确, 更新+环保带动主力船型复苏2020 年后船舶行业复苏进入快速上行期,替换需求逐步显现,未来 10 年交付价值量 CAGR有望达 10%以上,叠加环保政策对新能源船型的需求,集装箱船、气体船结构性景气周期后,油轮、散货船有望继续放量。截至 24 年 4 月 VLCC 船在手订单 48 艘, MR 船在手订单 211艘,均高于 2023 年全年水平。虽然供给收缩推动集中度抬升,短期内扩建产能难度较高,但在产能强约束、景气上行背景下价格端强势表现有望持续,船价仍有上涨空间。如新签 VLCC价格已经涨至约 1.3 亿美金,新船价格仍在持续提升。 中国造船业全球竞争力提升,本轮周期盈利中枢有望超越历史随着 21 年开始全球造船行业景气上行趋势明确,船价上行等贡献营收增量, 2023 年和 24Q1船舶板块营收加速增长;受益于规模化效应叠加成本管控等,扣非净利润显著改善。供给端来看全球订单向头部船厂集中趋势明显,截至 2024 年 5 月在手订单 CR5 为 53%, CR10 为69%,中国手持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 5 月继续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中国造船交付占比约 55%。造船行业成本发生和收入确认时间错位,且产能强约束背景下的船价仍有继续上涨空间,同时受产业政策+海运贸易发展+成本优势等因素影响,中国造船在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我国在高附加值船型领域的份额增加,全球船型中新燃料船型占比提升,共同驱动船舶板块盈利能力上限有望超越上一轮周期高点。 中国船舶与大周期向上共振,占据领先地位优势明显中国船舶扣非归母净利润在 24 年 Q1 扭亏为盈, 2023 年年报和 2024 年 1 季报显示盈利拐点已经出现,后续随着订单进入集中交付期,盈利能力有望逐季改善。公司作为全球造船龙头,2023 年紧抓市场,在船价上涨大背景下承接各项业务订单均有较大幅增长,公司全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 128 艘,交付民品船舶 81 艘,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 122.8%,承接修船 299 艘,目前公司手持订单及新承接订单交船排期已至 2028 年。近年来受环保政策驱动+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全球船型结构向大型化、高端化、双燃料船型等方向发展趋势明显。中国船舶凭借其研发优势、人才优势、产品结构优势,在高端化船型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带动盈利端有较大改善空间。公司作为船舶集团旗下核心军民品船上市平台,有望受益于后期资产整合。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57.1 亿元和 94.9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0、 18 倍, 维持“买入”评级,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1、新接订单价格弹性不及预期;2、大宗商品降价情况不及预期
中微公司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30 129.17 -- -- 152.58 18.12%
152.58 18.12% -- 详细
事件描述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05 亿元,同比+31.23%,实现归母净利润 2.49 亿元,同比-9.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63 亿元,同比+15.40%。 事件评论 刻蚀设备销售收入增长带动整体营收增长。公司的刻蚀设备在国内外持续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针对先进逻辑和存储器件制造中关键刻蚀工艺的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显著提升。 2024Q1 刻蚀设备实现收入 13.35 亿元,同比增长约 64.05%,刻蚀设备收入占比由上年同期的 66.55%提升至本期的 83.20%。 MOCVD 设备受终端市场波动影响, 2024Q1MOCVD 设备收入约 0.38 亿元,同比下降约 77.28%。由于半导体下游客户的产能利用率波动影响,本期备品备件及服务收入约 2.32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 4.38%。 非经常性损益亏损,主要系持有股票价值变动影响。 2024Q1 非经常性损益为亏损 0.1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 0.48 亿元减少约 0.61 亿元。非经常性损益的变动主要系:( 1)由于 2024Q1 二级市场股价下跌,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权投资本期公允价值减少约 0.41 亿元;( 2)本期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收益为 0.14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0.37 亿元减少约 0.23 亿元。 存货增长,系订单增长、生产量增加,公司采购原材料增加所致。此外生产机台及向客户付运机台增加,也导致存货余额中发出商品部分增长。以上存货变动有望支撑公司长期成长。 2024Q1 公司刻蚀设备产量显著提升,截至 2024Q1 末公司发出商品余额 19.23 亿元,较期初余额的 8.68 亿元增长 10.55 亿元。 刻蚀设备持续投入研发,在先进芯片制造中竞争力突出。公司投入先进芯片制造技术中关键刻蚀设备的研发和验证,目前针对逻辑和存储芯片制造中最关键刻蚀工艺的多款设备已经在客户产线上展开验证。晶圆边缘 Bevel 刻蚀设备完成开发,即将进入客户验证,公司的 TSV 硅通孔刻蚀设备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先进封装和 MEMS 器件生产。 通过自研+投资形成平台化布局,薄膜设备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公司目前已有多款设备产品进入市场,其中部分设备已获得重复性订单,其他多个关键薄膜沉积设备研发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公司钨系列薄膜沉积产品可覆盖存储器件所有钨应用,并已完成多家逻辑和存储客户对 CVD/HAR/ALD W 钨设备的验证,取得了客户订单。公司近期已规划多款 CVD和 ALD 设备,增加薄膜设备的覆盖率,进一步拓展市场。 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0.17/26.01/32.82 亿元,对应 PE 41/32/2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限制政策进一步加剧风险;2、半导体制造端景气度恢复不及预期风险;3、公司刻蚀设备新工艺验证进度不达预期风险
中国通号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5-22 5.81 -- -- 6.07 4.48%
6.50 11.88%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实现营收65.47亿元,同比下降12.74%;归母净利润6.04亿元,同比下降10.84%;扣非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10.29%。 事件评论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4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7.41%,同比提升4.73pcts,环比提升0.81pcts;销售净利率为10.95%,同比提升0.58pcts,环比提升2.36pcts。公司营收主要来自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和工程总承包两个部分,近年来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毛利率稳定在26%-30%之间,工程总承包毛利率在10%左右,随着低毛利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收缩,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铁路市场订单释放,创近五年同期新高。24Q1公司铁路领域新签合同额39.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3%,铁路领域订单绝对额创近五年来一季度新高,陑路环节订单开始释放。后续伴随着设备更新需求,信号系统整陑替换订单将进一步释放。 更新替换需求逐步增长,增量环节弹性更大。2024年将开展京广高铁武广段966公里提质改造动态检测工作,其中列控系统达速改造工程部分项目招标落地,后续整陑改造招标有望逐步落地。公司为我国绝大多数已开通运营的高铁提供核心列控技术和装备;占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40%左右市场份额,参与北京、上海、深圳等40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集成、施工项目。近期改造项目有增多趋势,设备的改造升级的需求也日益紧迫。铁路市场,公司更新改订单占比约在30%左右,预计3-5年后更新改造的占比会达到40%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更新改造订单占比大约20%左右,预计3-5年后达到25%。此外,更新替换的陑路施工周期陒对较短,交付验收节奏更快,盈利能力或更好,业绩弹性更大。 在手订单再创新高,长期海外拓展无忧。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手订单1,688.31亿元;截至24Q1末,公司存货和合同负债较2023年末环比继续提升。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后续验收无忧,当前在手订单为公司未来2-3年的营收业绩提供有力保障。海外业务领域,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45%,未来将继续依托“一带一路”沿陑重点地区和国家,在既有陑改造市场和新建陑路市场双向发力,以列控系统的核心优势带动“四电”专业承包,探索市政及信息化业务,进一步提升海外业务承揽水平。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拓,海外收入占比有望提升,海外业务有望贡献重要增量。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9.5、45.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4、13.5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2、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奥普特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22 69.92 -- -- 76.69 9.68%
76.69 9.68% -- 详细
公司 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9.44 亿元,同比-17.27%;实现归母净利润 1.94 亿元,同比-40.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3 亿元,同比-45.41%。 单季度来看, 2023Q4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0.98 亿元,同比-57.56%;实现归母净利润-0.11 亿元,同比转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0 亿元,同比转亏。 24Q1 公司营收 2.27 亿元,同比-9.53%;归母净利润 0.57 亿元,同比-12.67%;扣非归母净利润 0.49 亿元,同比-16.65%。 事件评论 23 年业绩短期承压, 静待下游需求修复。 营收端, 2023 年公司在 3C、锂电领域营收分别同比下降 9.34%/34.97%,其中 3C 领域营收下降主要系下游客户产线更新、升级需求不足;锂电领域营收下降主要系下游锂电行业进入以产能利用率爬升为重点的发展阶段,相应资本开支缩减,新增和更新设备的需求放缓。盈利端,公司 2023 年毛利率为 64.23%,同比下降 1.97pct。费用端, 2023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增长3.57/1.09/4.68pct。业绩承压主要系营收规模下降、毛利率有所下滑及费用率增长。24Q1公司毛利率为 66.82%,同比+0.55pct,盈利能力有所修复。 坚持研发投入, 通过内生+外延积极布局和完善产品线。 尽管 23 年受下游需求影响,公司产销量明显下降,但自制相机批量应用,产销量明显上升,23 年相机销量同比+208%。 与此同时,公司坚持对关键领域的持续投入, 2023 年研发投入达到 2.02 亿元,同比增长5.88%,保持高位,其中大量资源投入到深度学习(工业 AI)技术,拓展传感器等新产品线, 2023 年募投项目“总部机器视觉制造中心项目”阶段性投产运营,提升了公司的产能和自产能力。公司一方面继续着力拓展传感器、读码器、自制相机等产品线;另一方面亦在尝试采用外延方式,吸收成熟产品线,以助力未来发展。短期来看增加了折旧、摊销的压力,但长期维度有望助力公司巩固核心竞争力。 机器视觉仍属高成长赛道, 增速有望回升。 GGII 数据显示, 2023 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 185.12 亿元(未包含自动化集成设备规模),同比增长 8.49%。其中, 2D、 3D 视觉市场规模分别约为 161.50、 23.6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09%、 28.35%。预计至 2028 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 395 亿元,其中 2D 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 315 亿元, 3D 视觉市场规模将接近 80 亿元。后续随着下游需求修复及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销售规模及市占率有望持续稳步扩大。 维持“ 买入”评级。 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7、 3.5、4.7 亿元,对应 PE为 32、 24、 1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华秦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17 98.36 -- -- 101.87 3.57%
101.87 3.57%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实现营收2.48亿,同比增长32.61%;归母净利润1.14亿,同比增长29.4%;扣非归母净利润1.11亿,同比增长28.36%。 事件评论单季度营收保持中高速增长,子公司费用增长牵引利润增速略低于收入端。公司24Q1实现营收2.48亿,yoy+32.61%,自23Q1至24Q1连续五个季度营收增速超过30%,主要系公司批产及小批试制业务持续增长,同时新业务逐步落地贡献收入。利润端,公司归母净利润1.14亿,同比增长29.4%,略低于收入端,主要系盈利能力略有波动。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8.76%(yoy-0.44pcts),保持稳定;期间费用率为13.73%(yoy+1.24pcts),其中管理费用率为6.53%(yoy+1.08pcts,主要系子公司费用增加及上海瑞华晟股份支付),财务费用率为0.23%(yoy+1.22pcts,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带动净利率为44.09%,同比降低2.74pcts。 在手订单充足公司积极备货,扩产项目加速推进保障订单交付及业务拓展。公司下游需求旺盛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母公司特种功能材料在手订单约8亿,子公司沈阳华秦航发累积已签署订单约8,100万元,尚未执行订单约5,500万元。为保障订单顺利完成,公司积极增加原材料备货,24Q1末存货余额为1.88亿,较年初增长50.23%,创历史新高。产能维度,公司新材料园募投项目及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加速推进,24Q1末在建工程余额为5.99亿,较年初增长31.17%,固定资产余额为3.13亿,较年初增长8.53%。 公司新业务拓展顺利开辟多维成长曲陑,有望打造特种功能材料旗舰平台。2023年公司各项新业务拓展顺利,沈阳华秦部分产陑开始首件验证及试生产,截至2024年3月累积已签署订单约8,100万元,尚未执行订单约5,500万元,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加速推进,工程投入比例达28.88%,同时目前公司零部件加工业务毛利率仅-6.58%,参照同业公司提升空间广阔;南京华秦在工业降噪、声学实验室等高端民用领域取得业务进展,并积极开展航空、水下航行器方向跟研;瑞华晟新材料设立完成,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建设工作。目前各新设子公司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尚处于亏损阶段,未来随业务拓展与规模效应显现,有望逐步实现盈利。 核心推荐逻辑及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为国内极少数覆盖全温域隐身材料的龙头,立足当下,公司技术领先优势显著产业化能力突出,持续扩产保障交付,有望独享航发隐身材料赛道景气红利;放眼未来,公司以材料工艺为基,纵向延伸布局航发零部件加工,深度绑定下游客户,横向拓展防护、伪装及声学材料业务,打造特种材料旗舰平台,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4-26年业绩分别为5.21/6.71/8.74亿,yoy+56%/29%/30%,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37、29、22倍,不排除未来下游型号批产超预期而上调盈利预测的可能。 风险提示1、订单下达节奏导致收入波动的风险;2、产品降价导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16 24.05 -- -- 25.88 7.16%
25.77 7.15%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 24Q1实现营收 84.55亿,同比增长 6.45%,环比减少 28.88%;归母净利润 2.72亿,同比增长 15.67%,环比增长 375.79%;扣非归母净利润 2.77亿,同比增长 24.52%,环比增长 473.35%。 事件评论2024Q1收入稳健增长,或受益于学习和规模效应,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24Q1销售毛利率为 8.05%,同比提升 0.53pcts,环比提升 1.83pcts;期间费用率为 3.19%,同比降低 0.06pcts,环比降低 1.08pcts;销售净利率为 3.22%,同比提升 0.26pcts,环比提升 2.74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1.11%,同比提升 0.14pcts,环比降低 0.01pcts;管理费用率为 2.6%,同比降低 0.17pcts,环比提升 0.48pcts;研发费用率为 0.32%,同比提升 0.01pcts,环比降低 0.79pcts;财务费用率为-0.85%,同比降低 0.03pcts,环比降低0.76pcts。期间费用率降低同时反映公司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管理水平逐渐提升。 资本开支聚焦高附加值领域,公司资产效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 2024Q1的 ROE(加权)水平同比提升 0.15pcts 至 1.6%,2020Q1-2024Q1公司 ROE(加权)从 0.26%持续提升至1.6%。公司 2024Q1的 ROA 水平同比提升 0.06pcts 至 0.34%, 2020Q1-2024Q1公司ROA 从 0.09%持续提升至 0.34%。投入资本回报率角度, 24Q1公司 ROIC 同比增长0.14pcts 至 1.03%, 2020Q1-2024Q1公司 ROIC 从 0.19%持续提升至 1.03%,或反映公司聚焦主机厂主业,加大高附加值环节投入,助力资产效率提升。 公司合同负债持续消化但仍维持高位,在建工程余额大幅增长产能有望释放。 24Q1末存货余额为 254.72亿,同比减少 15.19%,在国资委加大对于“两金”考核的背景下,公司主动控制存货规模;应收账款及票据余额为 225.04亿,同比增长 111.74%;在建工程余额为 9.18亿,同比增长 37.24%,在建工程持续投入,公司供给能力有望持续优化;合同负债余额为 157.95亿,同比减少 17.9%,合同持续消化但仍位于高位,夯实业绩确定性。 预计 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亿、 14.6亿和 25亿,同比增速 30%、 30%、71%,对应估值 60/46/27倍。 风险提示 1、 公司型号研制和批产交付的时间节点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2、 公司毛利率处于不断下滑阶段且后续有持续下滑的风险。
帝尔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16 45.87 -- -- 59.59 29.91%
59.59 29.91%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公司实现 16.09亿,同比+21.49%;实现归母净利润 4.61亿,同比+12.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31亿,同比+10.25%。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4.50亿,同比+29.60%;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亿,同比+44.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7亿,同比+40.86%。 事件评论 2023年伴随新技术订单逐步确认收入, 公司业绩增速同比扩大, 2024Q1业绩增速较快继续反应新技术订单稳步验收。 2023Q1-Q4公司季度业绩增速分别同比+0.54%、-34.34%、 +37.23%、 +62.66%,伴随 BC 激光开槽、 TOPCon 的 SE 等技术步入验收,公司营收及业绩在 23H2体现明显好转。 2023年年报显示隆基绿能的合同确认收入金额达 6.0亿,显示新技术设备验收对公司业绩增长的贡献。 2023年公司接单继续高增,从存货与合同负债来看, 2023年末公司存货 19.18亿元,同比+123.5%;合同负债 19.60亿,同比+170.3%,显示公司新接订单、在受订单均快速增长。其中,发出商品账面余额占存货较高比例( 74.9%),亦显示公司仍有较大的在手订单仍未验收。当前公司存量的SE 订单将继续推进验收, LIF 及另外一家头部客户的新技术订单有望步入验收期,伴随在手订单确认收入,有望夯实公司今年业绩增长。 受益新技术订单验收增益,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 48.38%,净利率为 28.66%,分别同比+1.29pct、 -2.39pct。 2023年公司或由于新技术订单验收,毛利率表现改善。同时由于研发费用快速提升等因素导致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所增加,同比+7.03pct,但受益软件退税( 7869万)增益,2023年公司净利率最终表现小幅下滑。24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进一步提升至 48.65%和 29.98%。伴随新技术订单验收,公司后续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向好。 激光技术储备丰富, 继续铸就核心技术护城河。 当前 TOPCon 等产能持续释放,溢价削弱,降本提效技术导入或进一步加快,对于新工艺,下游电池厂接受度或有明显提升。公司布局多个降本增效的激光工艺,龙头地位稳固。 2023年在 TOPCon、 IBC、 HJT、钙钛矿等激光技术上,均有全新激光技术覆盖及订单实现;公司应用于 TOPCon 的激光 SE和 LIF 设备实现量产订单。公司应用于 BC 的开槽设备,技术行业领先,并持续取得头部公司量产订单。在 HJT 电池工艺上,公司的 LIA 激光修复技术获得欧洲客户订单。组件方面,公司正在研发全新激光焊接工艺,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减少电池损伤,提高焊接质量,公司现已交付量产样机,目前在验证中。 2024年公司有望继续推动 TOPCon+激光技术、激光转印、激光串焊、 IGBT 激光退火技术等落地,继续夯实订单韧性。 维持“ 买入” 评级。预计 2024-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5亿、 8.9亿,对应 PE 为19x、 14x。 风险提示 1、公司新技术产品推进不及预期; 2、公司新技术订单验收低于预期。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5-16 36.71 -- -- 38.55 4.56%
38.38 4.55%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 24Q1实现营收 62.72亿,同比增长 1.98%,环比减少 64.01%;归母净利润 1.55亿,同比增长 76.04%,环比减少 60.35%;扣非归母净利润 1.06亿,同比增长444.82%,环比减少 71.57%。 事件评论公司 24Q1销售毛利率维持向上企稳,业绩增长显著高于收入增长彰显盈利韧性。 24Q1销售毛利率为 11.64%,同比降低 0.34pcts,环比提升 0.56pcts,同比一季度来看,自 23Q1毛利率同比 22Q1回升后维持稳定。基于莱特定律和浴盆曲线,产品成熟度逐步提高有望牵引公司盈利能力回升。 24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9.36%,同比降低 1.64pcts,环比提升4.49pcts;销售净利率为 2.96%,同比提升 1.21pcts,环比提升 0.64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2.02%,同比降低 0.13pcts,环比提升 1.42pcts;管理费用率为 5.69%,同比降低 1.29pcts,环比提升 2.94pcts;研发费用率为 0.72%,同比降低 0.39pcts,环比降低0.14pcts;财务费用率为 0.94%,同比提升 0.17pcts,环比提升 0.28pcts。期间费用率降低反映公司治理水平或在提升。 税改政策对公司业绩边际影响减弱,资本开支聚焦高附加值领域牵引公司资产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23Q1公司税金及附加大幅增长至 1.22亿元,反映国家相关税改政策导致流转税增加带动附加税上升,而 24Q1公司税金及附加同比下降 0.75亿元,我们认为,税改政策实施后公司在 23Q1集中进行税金交付导致税金及附加大幅增长, 24年税改政策对公司业绩影响有望减弱。公司资本开支或聚焦整机装配、部件装配及维修等高附加值环节,投入资本回报率从 21Q1的 0.16%逐年提升至 24Q1的 0.44%,同时 ROE(加权)从 21Q1的 0.1%逐年提升至 24Q1的 0.39%, ROA 从 21Q1的 0.07%逐年提升至 24Q1的 0.18%。 公司合同负债阶段性消化反映下游交付顺利, 持续进行高额资本支出扩充产能,下游需求景气释放下公司供给能力有望提升。公司 24Q1期末合同负债余额为 107.26亿元,在交付节奏加快背景下维持高位或反映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24Q1期末公司在建工程额为27.83亿元,同比增长 15.12%,持续资本投入助力公司核心交付能力提升。 23年报披露公司重要在建工程 20项,其中公司本部装备能力建设、黎明公司研制条件建设及试车台设备、航空发动机修理能力建设等已近尾声,有望在转固后提升公司整体交付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17.2/21.8/28.0亿元,同比增速为 21%/27%/28%,对应 PE 为 58/46/36X。 风险提示 1、航空发动机新的型号生产定型并开始上量交付使公司毛利率存在继续下滑的风险; 2、航发集团牵引航空发动机产业“小核心,大协作”组织架构变革进度的不确定性。
刘义 1
万科A 房地产业 2024-05-15 7.42 -- -- 9.92 33.69%
9.92 33.69%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公告,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15.9亿元( -10.0%),归母净利润-3.6亿元( -125.0%),综合毛利率 10.8%( -4.6pct)。 事件评论 收入与毛利率下滑拖累业绩表现, 行业下行压力仍需消化。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615.9亿元( -10.0%),营收下滑主要由于开发业务结算资源量减少,其中地产开发营收 466.7亿元( -13.8%),经营服务业务营收 109.5亿元( +12.0%)。归母业绩亏损主因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4.6pct 至 10.8%,其中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 10.5%( -6.7pct),经营性业务毛利率 18.9%( +5.4pct)。截至 2024Q1公司预收账款合计 3002亿元( -38.5%),预收账款/年化结算金额=0.76X,毛利率短期难有起色,结算规模也将持续承压,房价下跌背景下存货的减值压力仍在,尽管经营性业务贡献边际提升,但后续业绩仍需进一步努力。 销售规模业内前三,行业需求与资金链承压下投资趋于审慎是理性选择。 2024Q1公司销售额 579.8亿元( -42.8%),销售面积 391.1万方( -37.5%),销售均价 1.48万元/平( -8.5%),销售规模稳居行业前三。拿地方面, 2024Q1累计获取 3宗地块,分别位于银川、昆明与贵阳,全口径拿地金额 18.4亿元( -82.5%),拿地面积 36.2万方( -58.7%),楼面价 5080元/平( -57.6%),楼面价下降与拿地布局能级偏低有关。金额与面积维度的拿地强度分别为 3.2%( -7.2pct)、 9.3%( -4.7pct), 行业需求与资金链承压下投资趋于审慎是理性选择。2024Q1新开工量与竣工量分别为 170万方( -71.2%)、266万方( -22.8%),完成年度计划的 15.9%、 12.0%。截至 2024Q1公司未竣工土储 8845万方(在建 5676+待建 3169万方),同比下降 23.7%。行业需求尚未修复,公司前端投资及开工、中端库存、后端竣工均有一定收缩,下行周期中顺势而为或为理性选择。 第二曲线稳步成长,助力公司穿越周期。公司经营服务业务体现较强韧性,物业方面持续推进多空间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Q1商业全口径收入 23.8亿(+2.3%),其中印力收入14.3亿( +4.8%)。物流地产累计可租赁建面 1020.2万方, 实现全口径租金 9.7亿元(+1.0%)。长租公寓规模行业第一,共运营管理 23.8万间,累计开业 17.95万间,出租率93.9%, 2024Q1实现全口径营收 8.3亿元( +7.3%),第二曲线平稳成长。 投资建议: 在动荡环境下相对保守的经营导向是理性的选择,公司计划 2024年加强大宗与股权交易工作,实现回款 300亿元以上,彰显紧抓现金流、增厚安全垫的决心,2024Q1已实现大宗资产交易回款 42亿元;降杠杆是短期内的主基调,未来两年计划削减付息债务 1000亿元,积极利用经营性物业贷等融资工具,全面融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融资模式转型。中长期而言,公司在品牌和效率层面仍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开发业务头部地位仍相对稳固,存量业务价值可观。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公司核心要务在于维持资金链平衡,在渡过流动性压力、成功穿越周期的前提下,公司存续价值仍相对突出。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 109/103/99亿,同比增速-10%/-5%/-5%,P/E 为 8.1/8.6/9.0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需求承压,销售大幅下滑; 2、房价持续下行,资产减值压力加剧。
刘义 1
大悦城 房地产业 2024-05-15 2.63 -- -- 3.14 19.39%
3.14 19.39% --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公司营收367.8亿(-7.1%),归母净利-14.7亿(去年同期-28.8亿),扣非后归母净利-37.6亿(去年同期-29.5亿),综合毛利率26.5%(+2.4pct)。2024Q1归母业绩-9376万元。 事件评论结算资源减少导致收入下降,减值拖累归母业绩表现。2023年公司营收367.8亿(-7.1%),其中开发业务收入290.4亿(-13.3%),自持业务收入53.9亿(+24.4%),酒店收入9.7亿(+75.1%),收入下滑主因开发业务结算规模降低。归母净利润亏损14.7亿,主因计提减值46.1亿(去年计提15.7亿),此外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2.2pct至14.7%也一定程度拖累业绩。即使综合毛利率提升2.4pct至26.5%,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而实现投资净收益45.9亿(去年同期亏损21.6亿),仍难以弥补公司业绩亏损的压力。2023年扣非后归母净利-37.6亿(去年同期-29.5亿),扣非后业绩亏损加大主因处置非流动性资产获得非经常性损益。2024Q1公司归母业绩为-9376万元。截至2023年底公司账上预收款319.9亿元(+3.8%),预收账款/2023开发业务收入=1.1X,有效保障后期结算收入。展望后期,收入维持稳健展望,但毛利率承压,需求疲弱下减值压力仍存,业绩改善仍需进一步努力。 销售投资审慎,购物中心业务平稳发展。2023年公司全口径销售额461亿元(-18.8%),销售量(-1.8%)价(-17.4%)齐降,行业排名第29位(较2022年逆势提升4位)。2023年公司共获取3个项目,分别位于南京、西安和上海,全口径拿地额63.3亿元(-34.0%),楼面价3.8万元/平(+211.3%),楼板价大幅提升主因布局城市能级较高,平均溢价率1%。 金额与面积维度的拿地强度分别同比下降3.2pct、27.4pct至13.7%、7.5%,在销售持续低迷,资金链边际趋紧的环境下,公司拿地投资顺势趋弱。截至2023年底公司可售货值1526亿元,土储充裕保障后期销售。公司购物中心业务平稳发展,截至2023年底商业项目全国布局45个(重资产30+轻资产15),在营项目34个(含轻资产和非标准化产品),总商业面积374万方,其中21个大悦城购物中心(含轻资产),2个大悦汇。2023年公司购物中心销售额347亿(+37%);客流量超3亿人次(+66%),平均出租率95%。 有息负债与融资成本下行,短债占比提升。截至2023年底公司有息负债余额735.1亿元(-3.8%),负债规模小幅下降,其中短债占比提升13.6pct至29.8%,短期偿债压力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2pct至4.61%,融资成本持续下行。三道红线指标来看,净负债率同比下降5.1pct至91.6%,剔除预收的资产负债率同比提升0.3pct至72.2%,现金短债比同比下降0.88至1.4X,资金链边际趋紧。 投资建议:收入与减值拖累业绩,改善仍需进一步努力。公司响应号召,盘活资产,积极转让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自持物业。但在行业销售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公司经营与业绩改善仍需进一步努力。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1.2/1.8/2.8亿元,2025-2026年业绩增速55%、53%,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销售延续弱势,公司销售及现金流回款不及预期;2、毛利率下行,存货减值拖累业绩表现。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4-05-15 17.12 -- -- 17.20 -0.92%
16.96 -0.93% --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740.19亿元,同比-8.44%;实现归母净利润45.27亿元,同比+5.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3.88亿元,同比+40.35%。2023Q4公司实现营收178.82亿元,同比-17.58%;实现归母净利润4.80亿元,同比-30.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97.34%。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78.30亿元,同比-0.95%;实现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同比+4.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46亿元,同比-6.41%。 事件评论国际业务增长势头较好,24Q1降幅明显收窄。23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432.58亿元,同比+18.28%,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60.48%,同比+14.78pct。截止23年底,公司海外产品已远销180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区域来看,欧洲区域收入同比+38.0%增速最快,占海外收入比例为38%;北美洲同比+6.8%,占比18%;亚澳同比+11.1%,占比38%;非洲同比+2.6%,占比7%。公司从营销渠道、本土经营、服务体系等维度全面强化海外布局,海外业务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4Q1公司在国内周期继续下行背景下,营收仅略降,或也主要源于出口拉动。 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主导产品市场地位稳固。23年公司主导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大挖等13类主导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居首:1)挖掘机械收入276.36亿元,在国内市场连续13年销量第一;2)混凝土机械收入153.15亿元,稳居全球第一品牌,23年电动搅拌车销量同比+47%,市占率连续三年第一;3)起重机械收入130亿元,海外增速50%+,全球市占率大幅提升;4)路面机械收入24.85亿元,摊铺机市占率30%+,国内市场居首,压路机、平地机市占率均大幅上升。5)桩工机械收入20.85亿元,旋挖钻机国内市场份额40%+,稳居全国首位。 盈利能力提升明显,经营质量不断夯实。23年公司毛利率同比+3.69pct至27.71%,净利率同比+0.79pct至6.29%,主要受益于:1)海外毛利率高于国内7.74pct,同时海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同比+14.78pct,带动盈利能力上行。2)23年公司通过智能运营,在作业过程中开展的节能降耗项目累计节约能源费用超1亿元,有效实现提质、降本、增效。24Q1公司毛利率同比+0.54pct,净利率同比+0.41pct,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同时,公司现金流持续改善,尤其24Q1表现亮眼。 3月挖机内销同比+9.3%实现转正,CME预估4月内销基本持平,全年国内行业触底持平概率提升。公司多项主导产品国内市占率居首,若行业触底回暖,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国际方面,公司全球化布局持续提质加速,未来海外份额有望稳步提升,叠加降本提效持续推进,公司业绩及盈利能力有望上行。预计2024-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2.82亿、82.55亿元,对应PE分别为23倍、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需求修复不及预期;2、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安徽合力 机械行业 2024-05-15 26.93 -- -- 27.29 1.34%
27.29 1.34%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收43.05亿元,同比+2.50%;实现归母净利润3.90亿元,同比+48.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56.29%。 事件评论24Q1海外业务快速增长或是公司营收及业绩增长的重要贡献。行业来看,Q1叉车销量31.6万台,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仍实现同比11%的增长;其中内销21.0万台,同比+5.2%,国内市场小幅增长;出口10.6万台,同比+24.9%,出口增速维持较好水平。23年公司实现整机出口同比增长21%,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公司持续积极谋划“5+X”海外战略布局,完成了合力南美中心和澳洲中心设立,海外布局不断拓展,未来海外业务有望延续增长趋势。 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多元化业务拓展。第一,零部件业务发展不断取得突破,23全年零部件外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第二,实施后市场业务系统升级,23全年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第三,收购宇锋智能,切入智能物流板块,23全年智能物流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AGV销量同比增长127%。此外,公司23年电动产品销量占比达57%,同比提升超6pct,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多元化布局,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望持续带来收入及业绩增量。 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4Q1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2.30pct至20.63%,净利率同比提升2.68pct至9.55%,主要系:1)公司国内外收入结构或持续优化:海外业务延续23年增长态势(23年海外收入同比+31.97%),高毛利率的海外业务占比或持续提升,带动盈利能力上行;2)公司产品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一方面,高附加值的电动车型占比或持续提升,23年公司高端仓储车、大吨位、重装产品销售增量明显,其中II类高端电动仓储车销量同比增长100%,24Q1或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相对盈利能力更高的后市场业务、外供零部件、智慧物流等板块快速增长,或拉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伴随制造业需求边际改善叠加出口高增、产品结构及业务结构优化等因素催化,公司业绩有望向好,看好公司长期竞争力。预计2024-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21、18.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x、12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制造业、叉车行业需求修复不及预期;2、公司海外出口提升及Ⅰ类和Ⅱ类锂电叉车销售不及预期。
刘义 1
金地集团 房地产业 2024-05-14 3.89 -- -- 5.56 42.20%
5.53 42.16%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公告,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69.6亿元( -51.5%),归母净利润-2.8亿元(去年同期盈利5.1亿元), 综合毛利率 14.9%( -2.6pct)。 事件评论 收入与盈利能力双降, 后续业绩仍需进一步努力。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69.6亿元( -51.5%),营收大幅下降主要由于结算资源量减少。归母业绩亏损 2.8亿元,主因收入大降的背景下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2.6pct 至 14.9%,此外收入下降导致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 11.7pct 至 22.9%。截至 2024Q1公司表内预收账款 688.3亿元( -24.6%),预收账款/2023年结算收入=81%,后期结算收入或仍将承压,毛利率底部区间震荡,房价下跌背景下存货的减值压力仍在,后续业绩仍需进一步努力。 销售规模居行业前列,投资与开工主动收缩是理性选择。2024Q1公司销售额 167.3亿元( -62.1%),销售面积 98.4万方( -59.5%),销售均价 1.7万元/平( -6.4%), 销售排名行业第 14位( 2023年行业排名第 10位)。资金链趋紧下公司投资审慎,一季度未公告获取新项目。 2024Q1新开工量 27.8万方( -51.9%),竣工量 144.9万方( +8.0%)。 截至2023年底公司未结算土储 4100万方( -20.9%), 土储仍具一定规模,只是适销对路的新库存占比下降。销售延续弱势,资金链趋紧,公司前端投资与开工主动收缩是理性选择。 降杠杆是主基调, 融资成本持续下行。截至 2023年底公司有息负债合计 919.1亿元(-20.2%),降杠杆是公司主基调,其中银行借款占比 75.5%,长债占比 55.6%。三道红线指标居于绿档,资产负债率 68.7%,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 61.3%,净负债率 53.2%。 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2023年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为 4.36%( -0.17pct)。 投资建议: 受制于市场需求下行及行业性的信用收缩,公司经营导向也顺势趋于审慎;债务压力临近、资金链趋紧下,公司紧抓销售回款,积极抵押优质资产换取现金流的态度值得肯定。作为老牌优质房企,公司相对突出的运营效率和资源禀赋仍在,如果政策进一步宽松,等到市场需求企稳,公司凭借高效的运营和卓越的品牌,有望迎来经营层面的边际改善,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 9.6/10.2/10.5亿,增速 8.4%/5.7%/3.2%,对应 PE分别为 18.7/17.7/17.1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销售下滑,现金回款减少,资金链压力进一步趋紧:公司当前资金链压力较大,若销售进一步下滑,资金压力会进一步加剧。 2、资产处置受阻,资金链压力加剧。公司可通过处置资产回笼现金,或抵押项目股权融资,若销售承压背景下资产处置受阻,资金紧张局面恐较难缓解
刘义 1
新城控股 房地产业 2024-05-14 10.60 -- -- 12.56 18.49%
12.56 18.49%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 2024Q1 年实现营收 143.6 亿元( -11.7%),归母净利润 2.3 亿元( -65.5%),扣非归母净利 2.9 亿元( -46.3%)。 事件评论 开发端交付结转缩量与无形资产减值压制业绩表现, 高盈利商业运营业务支撑毛利率。 2024Q1 公司竣工面积 137 万平( -49.3%),交付结转缩量压制公司收入表现,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43.6 亿元( -11.7%)。开发结算业务收缩的同时自持业务仍获得不错表现,2024Q1 公司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 30.4 亿元( +20.3%), 高盈利商业运营业务营收占比提升对综合毛利率形成有力支撑, 2024Q1 公司综合毛利率 24.7%( +3.2pct)。 2024Q1公司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11 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 1.58 亿元;此外投资收益下降、期间费率提升、所得税率提升与少数股东损益占比等也对业绩形成一定压制,最终公司2024Q1 归母净利润 2.3 亿元( -65.5%),扣非归母净利 2.9 亿元( -46.3%)。后续展望方面, 2024 年公司竣工目标 1359 万平(较 2023 实际-32.6%),近年销售均价下行或对后续结算均价有所压制,收入端或将承压;但收入端或仍有一定底线保障,截至 2023 年末公司总预收较年化结算收入覆盖倍数仍达 1.0X,全口径已售未结货值仍有 1742 亿元。 公司未来业绩表现或优于收入端,结算端毛利率继续下行空间有限,高盈利商业运营总收入持续增长( 2024 年目标 125 亿元,较 2023 年实际+10.4%),再次大笔减值压力或有所下降,后续业绩有望边际修复。 销售量价齐跌,供货规模与质量承压或对后续销售持续压制。受供货节奏与市场信心等影响,公司销售端表现依旧承压,2024Q1 实现销售金额 119 亿元( -44.4%)、销售面积 165万平( -34.4%)、 销售均价 0.72 万元/平( -15.3%)。财务安全仍为公司重点关注点,公司后续真正意义上的拿地重启仍需销售表现有实质性改观。 2024 年公司开工目标 408 万平(较 2023 年实际-7.3%),供货规模与质量承压或对后续销售形成持续压制,但考虑公司2023 年末仍有 3884 万平可售土储,销售绝对量仍有望维持一定体量。 自持业务稳健增长, 成为重要的盈利与现金流来源。 截至 2023 年末,公司全国布局 198座吾悦广场,已开业及委托管理在营数量 161 座,开业面积 1499 万平。截至 2024Q1末,平均出租率 96.9%; 2024Q1 公司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 30.4 亿元( +20.3%),完成全年目标的 24.3%,成为公司重要的现金流与盈利补充。除了最为直接的租管费现金回流,公司依托优质物业获取经营性物业贷等融资渠道,对公司资金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4 年计划新开业吾悦广场及委托管理在营项目 12 座,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 125亿元(较上年实际+10.4%),自持业务仍将稳健增长。 自持业务增长稳健,持续跟踪公司销售与资金面情况。 自持业务稳健增长,成为公司重要的现金流、盈利与融资来源;开发端压力已在当前估值充分体现,持续跟踪后续政策、销售与融资表现。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为 7.8/8.1/9.2 亿元,对应 PE 为28X/28X/24X,考虑到短期盈利与销售拿地仍有一定压力,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后续销售表现存一定不确定性:行业需求端依旧承压, 考虑公司开工计划与土储情况预计 2024 年销售仍将下行,但保持一定量的销售规模对于公司资金安全至关重要,需要持续关注公司后续销售表现。 2、后续公司融资情况存一定不确定性:公司后续融资情况对其偿还到期公开债务与保障自身资金安全意义重大,需关注其公开债与经营性物业贷等获取情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