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5-04-23
|
39.60
|
48.00
|
20.54%
|
41.40
|
4.55% |
-- |
41.40
|
4.55% |
-- |
详细
事件: (1)公司发布 2024年报,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5.02亿元,同比增长 32.79%,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亿元,同比增长 38.9%。公司同时发布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77元(含税)。 (2)公司发布 2025一季报, 2025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9亿元,同比增长 4.25%,实现归母净利润 2887.86万元,同比增长 5.64%。 2024年收入恢复增长, 合同负债显著上升。 2024年公司恢复较好的收入增长,主要因公司发展战略契合了国家对“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相关领域的政策驱动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期需求、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深入,加上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促使了公司的经营业绩稳定增长。分业务看,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PHM 系统/电化学工作站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35.8%/5.12%/52.3%,实现均衡增长。截至2025/3/31,公司合同负债 4225万元,比 2024年末增长 159.8%,表明公司在手订单饱满。 维持高毛利, 2025Q1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 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66.37%,同比提升 0.9pct,分业务看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毛利率提升幅度最大。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 37%,同比小幅下降 0.28pct,其中管理费率下降 1.87pct、研发费率上升 1.36pct。 2025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68.66%、 26.27%,同比分别提升 1.39/0.08pct。 布局机器人用力传感器,前景广阔。 公司力传感器产品最早用于风洞的测力天平,在抗干扰技术、放大器内置、矩阵解耦算法等方面优势明显。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对力传感器形成了集中需求,公司也进行了产品布局, 2024年经扩项,东华校准实验室成为国内首批具备机器人多维力/力矩传感器检测能力的 CNAS 实验室。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5年-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51亿元、 8.13亿元、 9.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6亿元、 2.11亿元、 2.62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20元、 1.53元、 1.90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个月目标价 48.00元,相当于 2025年 40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波动风险,应收账款上升风险,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规模效应不及预期风险。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5-04-22
|
37.82
|
49.20
|
23.56%
|
41.40
|
9.47% |
-- |
41.40
|
9.47% |
-- |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1季报:公司24年实现收入5.02亿元,同比+32.79%,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38.90%。公司2025年1季度实现收入1.09亿元,同比+4.25%;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5.64%。 评论:收入及利润快速增长,高盈利能力延续。国家对“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持叠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期需求、驱动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深入,在此背景下,公司24年收入及利润实现快速增长。24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66.37%/24.10%,同比分别+0.9pct/+0.9pct,延续高盈利能力。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72%/10.03%/12.22%/0.05%,同比分别+0.11pct/-1.87pct/+1.36pct/+0.12pct,研发费用增长主要系公司开拓市场,加大研发投入所致,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借款利息增加所致。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和电化学工作站增长快。2024年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电化学工作站/结构安全在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分别实现收入3.01/0.88/0.72/0.27亿元,同比分别+35.79%/+52.26%/+5.12%/+13.47%。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和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加速拓展业务版图。 持续研发投入,奠定核心竞争力。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0.61亿元,同比+49.4%,在测试仪器部分,公司自定义测控系统已经形成完整产品线,现有产品持续优化,针对现有高性能在线监测平台性能升级;在传感器部分,公司进一步加大传感器研发投入,开发出了高温耐辐照、水下高冲击、深水振动等高性能传感器,替代进口,打破进口技术垄断,研发自动校准功能同时拓宽传感器种类和规格;在软件部分,公司对新推出的全新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平台DHDAS进行优化升级,东昊测试推出了基于B/S架构的CMA3.0旋转机械状态监测软件和设备运营维保软件平台。持续研发投入奠定公司长期强竞争壁垒的根基。 25Q1剔除基数影响实际增速或更快,合同负债快速增长。2025Q1公司实现收入1.09亿元,同比+4.25%;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5.64%;预计剔除24Q1含部分递延的基数,实际增速更快。公司截至2025年Q1末存货/合同负债分别为1.87/0.42亿元,同比分别+8.6%/+84.27%,反映公司订单增长情况好。 看好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及PHM渗透率提升。武器装备现代化及智能化发展对结构优化及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的产品力经过多年积累不断提升,未来国产化进程有望持续推进,叠加公司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的研发,将给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系列。我国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随着国防军工安全监测管理的渗透率提升,武器装备无人化及智能化发展,以及央国企数字化改革推动,公司PHM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此外,电化学工作站作为重要的科研工具迎来政策机遇期,公司有望凭借性价比和售后服务优势拓展市场提升份额。 投资建议:2025年Q1公司合同负债高增,考虑到2024年下游需求放缓,我们适当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80/8.96/11.75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7.96/10.17亿元),同比分别+35.4%/31.9%/31.1%;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2.26/2.98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2.49/3.26亿元),同比分别+39.6%/+32.6%/+32.0%。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平均水平,给予公司2025年40XPE,目标价约为49.2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新项目投入产出风险;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市场开拓情况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核心技术失密等。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11-04
|
32.19
|
--
|
--
|
37.35
|
16.03% |
|
45.60
|
41.66%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 3.54亿元,同比增长 15.88%;利润总额达到 1.06亿元,同比增长 20.35%;实现归母净利润 0.99亿元,同比增长 20.3%。 单季度来看,公司 2024年三季度实现营收 0.78亿元(-25.67%),归母净利润0.25亿元(-33.72%)。 盈利能力环比提升,合同负债大幅提升从利润率来看,公司 2024年三季度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 68.47%和 31.22%,环比二季度分别提升 3.24pct/3.97pct。同比来看,相较于 2023年三季度,毛利率提升 1.47pct,但净利率下降 4.21pct,主要系费用端有所增加,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26.73%,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46.99%。新签订单方面,公司 2024年Q1-Q3合同负债总计 0.31亿元,较 2023年底大幅提升 74%,主要系预收客户贷款增加所致。 核心产品可靠性较高, 持续拓展新应用场景公司深耕测控行业多年,核心传感器产品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指标优异,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 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航天航空、工业等多场景,因此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能力,着力研发新产品及拓展新应用场景。 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信息,公司近期推出专为车载、机载、舰载等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测控需求而设计的 DH7955坚固型高性能运动控制器。并且,在 10月千帆极轨 02组卫星发射升空任务中,公司 DH59系列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助理完成了固定平台气流冲击作用试验,为整个发射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但考虑到今年大宏观环境影响, 调整盈利预测为: 2024-2026年分别实现营收 5.3/7.0/9.1(前值为 5.9/7.9/10.2亿元),同比增长40%/32%/30%;实现归母净利润 1.5/2.1/2.8亿元(前值为 1.6/2.3/3.1亿元),同比增长 68%/40%/35%,总股本对应的 EPS 为 1.07/1.50/2.02元(前值为1.18/1.68/2.27元),以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为 29/21/15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波动风险; 2)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4) 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10-25
|
34.01
|
45.10
|
13.26%
|
37.35
|
9.82% |
|
45.60
|
34.08% |
|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公司24年Q1-Q3实现收入3.54亿元,同比+15.88%,实现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20.3%。 评论:Q3业绩承压或受订单周期长影响。24Q3公司实现收入0.78亿元,同比25.67%;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33.72%,预计与部分订单确认周期长有关。公司截至2024年Q3末存货/合同负债分别为1.75/0.31亿元,同比分别+19.1%/+28.11%,较年初分别+2.94%/+72.2%,反映公司订单增长情况好。 高盈利能力延续。24年Q1-Q3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66.55%/27.82%,同比分别+0.18pct/+0.88pct,24年Q1-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84%/11.03%/12.32%/0.04%,同比分别+1.1pct/-1.46pct/+2.61pct/+0.11pct,研发费用增长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利息费用增加、利息收入减少所致。24年Q1-Q3公司其他收益0.08亿元,同比+351.57%,主要系增值税退税款和政府补助增加所致。 看好国产替代及PHM渗透率提升。武器装备现代化及智能化发展对结构优化及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的产品力经过多年积累不断提升,未来国产化进程有望持续推进。我国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随着国防军工安全监测管理的渗透率提升,武器装备无人化及智能化发展,以及央国企数字化改革推动,公司PHM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此外,电化学工作站作为重要的科研工具迎来政策机遇期,公司有望凭借性价比和售后服务优势拓展市场提升份额。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6.03/7.96/10.17亿元,同比分别+59.3%/32.1%/27.8%;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8/2.49/3.26亿元,同比分别+114.5%/+32.4%/+30.7%。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平均水平,给予公司2025年25XPE,目标价约为45.1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新项目投入产出风险;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市场开拓情况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风险,核心技术失密风险等。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27
|
28.23
|
--
|
--
|
31.21
|
10.56% |
|
42.16
|
49.34% |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4H1实现营收2.76亿元,同增37.75%;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增65.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增65.71%。 事件点评各项业务均实现较快增长。分业务来看,2024H1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实现营收1.9亿元,同增36.24%;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实现营收0.4亿元,同增15.78%;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实现营收0.14亿元,同增33.56%;电化学工作站实现营收0.26亿元,同增135.51%;开发服务及其他实现营收0.06亿元,同增25.83%。净利率同比增幅明显,费用率有所下降。2024H1,公司毛利率同减0.03pct至66.00%,基本保持稳健;净利率同增4.38pct至26.85%,盈利能力同比有较大幅度提升。费用率方面,2024H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减3.67pct至34.23%,其中销售费用率同减1.09pct至12.40%,管理费用率同减2.09pct至11.35%,财务费用率同增0.10pct至0.00%,研发费用率同减0.58pct至10.48%。 传统结构力学业务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大趋势。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国防建设,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行业备受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际上在相关领域较为领先的企业主要有NI、SIMENS、HBK等,但是国际厂商在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上缺乏及时性和灵活性,针对中国市场的适配性相对较弱。同时,由于下游产业领域的特殊性,很多企业要求全产品国产化。公司经过不断的研发和技术积累,掌握了结构力学性能测试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产品力、服务能力均较为突出,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大趋势。 开拓多个新领域,打开远期成长空间。传感器方面,公司积极开发新品,一方面聚焦原有主业应用的传感器,提升适配度、精度;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六维力矩传感器已经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此外,公司推进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两大新产品的研发与落地,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5.79、7.55、9.58亿元,同比增速为53.08%、30.37%、26.96%;归母净利润为1.7、2.24、2.86亿元,同比增速为93.29%、32.31%、27.63%。公司2024-2026年业绩对应PE分别为23.03、17.41、13.6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领域开拓不达预期风险;延迟交货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26
|
28.58
|
--
|
--
|
31.21
|
9.20% |
|
42.16
|
47.52% |
|
--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22
|
28.81
|
44.90
|
12.76%
|
31.21
|
8.33% |
|
42.16
|
46.34% |
|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公司24H1实现收入2.76亿元,同比+37.75%,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65.11%。评论:上半年业绩超预告中枢,Q2延续快速增长势头。24H1公司实现收入2.76亿元,同比+37.75%;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65.11%,利润超此前业绩预告中枢(0.73亿元)。24Q2公司实现收入1.72亿元,同比+33.6%;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35.3%,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毛利率及净利率保持较好水平。24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66%/26.9%,同比分别-0.03pct/+4.38pct,我们认为净利率的提升主要系2023年部分合同收入确认延期但费用在2023年已确认所致;24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为12.4%/11.4%/10.5%/0%,同比分别-1.09pct/-2.1pct/-0.6pct/+0.1pct,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利息费用增加,利息收入减少所致。 24Q2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65.2%/27.3%,同比分别-1.11pct/+0.21pct,净利率小幅提升主要系管理费用率下降和其他收益(增值税退税款和政府补助增加)增加所致。电化学工作站翻倍增长,结构力学板块势头向好。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开发服务及其他24H1分别实现收入1.90/0.4/0.14/0.26/0.06亿元,同比+36.24%/+15.78%/+33.56%/+135.51%/+25.83%。各板块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开发服务及其他板块毛利率提升。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开发服务及其他24H1分别实现毛利率66.32%/65.45%/63.36%/64.90%/70.48%,同比分别+0.17pct/-0.70pct/-1.72pct/-0.68pct/+5.48pct。 看好国产替代及PHM渗透率提升。武器装备现代化及智能化发展对结构优化及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的产品力经过多年积累不断提升,未来国产化进程有望持续推进。我国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随着国防军工安全监测管理的渗透率提升,武器装备无人化及智能化发展,以及央国企数字化改革推动,公司PHM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此外,电化学工作站作为重要的科研工具迎来政策机遇期,公司有望凭借性价比和售后服务优势拓展市场提升份额。 投资建议:考虑到2024年部分行业下游客户投资节奏放缓,我们适当下调此前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6.03/7.96/10.17亿元,(前值分别为6.46/8.54/10.86亿元),同比分别+59.3%/32.1%/27.8%;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8/2.49/3.26亿元(前值预测分别为2.02/2.71/3.52亿元),同比分别+114.5%/+32.4%/+30.7%。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平均水平,给予公司2024年33XPE,目标价约为44.9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新项目投入产出风险;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市场开拓情况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风险,核心技术失密风险等。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19
|
32.05
|
--
|
--
|
34.13
|
6.49% |
|
42.16
|
31.54%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4年中报预告。 24H1业绩基本符合预期,Q2新接订单实现快速增长2024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6800-7800万元,同比+51%-73%,其中 Q2为 4066-5066万元,同比+17%-46%;2024H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700-7700万元,同比+50%-72%,其中 Q2为3977-4977万元,同比+14%-43%,基本符合我们预期。细分业务来看,我们判断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和军用 PHM 延续快速增长,仍贡献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同时电化学工作站、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等顺利推进,进一步驱动收入端增长。由于部分客户自身项目延期交付、验收手续不完善,公司部分订单在 2023年底未实现收入确认,我们判断相关业务相继在 2024H1完成收入结转。新接订单方面,受益于下游需求景气向上,我们判断 24Q2公司新接订单实现快速增长,为下半年业绩高增长表现打下基础。 结构力学主业具备持续扩张潜力,PHM+电化学+自定义测控打开成长空间1)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横向对比海外龙头美国 NI,公司收入体量尚小。受益于军工、科学研究等行业需求的稳健增长&自主可控驱动进口替代加速,叠加公司不断由研究应用向装备列装延伸,公司有望延续快速增长趋势。2)PHM(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为现代化武器装备核心技术,并在智能制造等民用领域前景广阔,公司是国内少数全面掌握 PHM 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具备较大成长潜力;3)电化学工作站:化学检测类核心科学仪器,公司前已形成成熟产品体系,在高校领域正在加速导入,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市场;4)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测试与控制二合一产品,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且诉求迫切,公司率先实现突破,募投项目有望加速产业化进程。 重视机器人+低空经济主题催化,有望充分受益下游 0到 1发展。 1)机器人:力/力矩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主动柔顺控制的核心部件。公司高度重视传感器环节产业布局,传感器产品矩阵丰富,其中应变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已有成熟产品应用,有望充分受益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浪潮。2)低空经济:针对 AC313A 主桨、尾桨和地面数据采集设备的需求,公司首次研制铁鸟机地面试验中专用主桨遥测、尾桨遥测和非旋转数据采集联合同步测试系统。在AC313A 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中,该系统成功地采集主尾桨应变信号及机身振动、温度等信号。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新接订单趋势,我们调整 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 6.04、8.23和 10.43亿元(原值 5.53、7.57、 9.66亿元),分别同比+60%、+36%和+27%;调整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8、2.70和 3.56亿元(原值 1.77、2.55、3.34亿元),分别同比+114%、+44%和32%;调整 2024-2026年 EPS 预测分别为 1.36、1.95和 2.58元(原值 1.28、1.84、2.42元)。 2024年 7月 16日收盘价 33.34元对应 PE 分别为 25、17、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军工行业需求下滑等。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02
|
31.37
|
--
|
--
|
34.29
|
9.31% |
|
34.29
|
9.31% |
|
详细
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性能研究和电化学工作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东华测试成立于1993年,公司始终专注于智能化测控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2023年营收占比58.68%,下同)、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18.03%)、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6.32%)、电化学工作站(15.36%)四大类产品线,包含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控制分析系统、控制与分析软件平台,公司产品均为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且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 营收稳健增长,盈利能力向上公司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1年至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21.3%/4.7%,其中2023年同比分别变动+3.03%/-27.94%。 2024Q1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1.04/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16%/165.70%。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4Q1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为67.27%/26.20%,同比分别增长1.78/11.89pct,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3.33/-4.69/+0.1pct,整体控制良好。 PHM市场快速发展,公司有望于军民两端同时拓展市场根据亿渡数据,2021年中国PHM市场规模为35.78亿元,基于各行业领域的渗透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如航空军工类的潜在空间庞大,市场规模将以36.48%的CAGR增至2026年的161.37亿元。公司在对坦克车发动机、装甲车、雷达车、空降车等防务装备和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在水务工程、港口机械、盾构机、油田、风电等民用领域大力拓展,有望进一步夯实公司核心竞争力。 六维力传感器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公司有望伴其成长核心受益六维力传感器通常安装在手腕、脚腕、足底或手部,在运控规划、姿态调整、力度感知等中起到重要作用。公司具备研发六维力传感器的底层技术条件,传感器产品具备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指标优异等优势,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目前公司六维力传感器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后续有望伴随人形机器人市场成长而核心受益。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东华测试是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性能研究和电化学工作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传统业务方面有望实现民用PHM业务的快速成长,新兴业务方面研发进程中的六维力传感器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放量。预计东华测试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6.12/8.11/10.26亿元,同比增长61.72%/32.54%/26.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2.49/3.15亿元,同比增长100.45%/41.37%/26.81%,对应EPS分别为1.27/1.80/2.28元,对应PE为24.22/17.13/13.51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产品、新项目投入产出的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5-06
|
43.25
|
--
|
--
|
45.18
|
4.46% |
|
45.18
|
4.46% |
|
详细
主要观点: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亿元(+3.03%),归母净利润0.88亿元(-27.9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5亿(-27.7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99%。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45.16%),归母净利润0.27亿元(+165.7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7亿(+176.8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3%。 受下游行业影响2023年业绩承压,2024年Q1在手订单良好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和电化学工作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客户包括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桥梁、通信、工业应用等多个领域,由于部分客户自身项目延期交付、验收手续不完善等原因,公司2023年业绩受到扰动,但根据公司年报,2023年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1.25亿元,同比2022年的0.86亿元增长45%。而2024年Q1公司业绩实现高增,从合同负债来看,公司合同负债同比增长53.85%达0.23亿元;从存货来看,公司存货同比增长22.67%达1.72亿元。综合来看,2024年下游行业有所恢复,公司在手订单充裕。 持续看好公司各项业务增长逻辑,且传感器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公司各项业务均存在高成长性。结构力学方面,不论是结构力学测试系统业务还是自定义测控系统,国产替代是核心驱动力;PHM系统方面,从行业看,我国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行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公司看,公司产品从故障机理入手,并持续发力军用和民用市场,有望在下游行业加速铺开;电化学工作站方面,子公司东华分析专注研发多年,致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并以高校为基础,持续发力拓展企业市场。传感器是公司系统产品的关键部件之一,公司传感器品类丰富,且产品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指标优异,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2023年公司不仅优化改造了传感器生产线,提高了传感器的生产供应能力;还进一步加大传感器的研发的投入,开发出大量新品,六分量力传感器、冲击脉冲传感器、磁致伸缩传感器进入内部研发阶段。考虑到传感器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航天航空、工业等多场景,因此未来可发展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修改盈利预测为:2024-2026年分别实现营收5.91/7.89/10.19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8.42/11.34亿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4/2.32/3.14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95/4.02亿元),总股本对应的EPS为1.18/1.68/2.27元(2024-2025年前值为2.14/2.91元亿元),以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36/26/19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波动风险;2)业务拓展不及预期;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4)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4-29
|
43.05
|
--
|
--
|
45.18
|
4.95% |
|
45.18
|
4.95% |
|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和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3.78亿元,同比增长 3.0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88亿元,同比下降 27.9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85亿元,同比下降27.72%。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1.04亿元,同比增长 45.1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27亿元,同比增长 165.7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27亿元,同比增长 176.87%。 受下游项目节奏放缓的影响, 2023业绩承压, 24Q1恢复高增。 盈利能力方面,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65.47%,同比-2.07pct, 销售净利率为23.20%,同比-9.97pct,主要是受到部分下游客户项目节奏放缓,以及销售费用、研发费用投入增加等影响, 导致公司主要盈利指标有所下滑;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10.86%,同比+1.43pct;销售费用率为 14.61%,同比+3.22pct;管理费用率为 11.90%,同比+0.49pct;财务费用率为-0.06%,同比+0.06pct。 24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67.27%,同比+1.79pct; 销售净利率为 26.19%,同比+11.87pct;盈利能力较大幅度的增强。同时公司 24Q1的合同负债为 2292.63万元,去年同期为 1773.02万元,同比增长 29.31%,反映公司在手订单情况较好。 布局六维力传感器,看好公司成长性。 分业务看, 2023年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业务/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业务/基于 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业务/电化学工作站业务分别实现 2.22亿元/0.68亿元/0.24亿元/0.58亿元;分别同比+2.95%/-17.02%/-26.33%/87.41%。传感器方面,公司优化改造传感器生产线,提高了传感器的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大传感器的研发的投入。同时应对市场需求,开发出大量新品, 根据公司的年报显示,公司的六分量力矩传感器目前已在内部研发,拟达到:(串扰:<2%FS;非线性:<0.5%FS;迟滞:<0.5%FS)的参数目标, 六轴力传感器可实时测量正交三方向的力和力矩。传感器基于应变电测原理设计,内置低噪声放大器和采集卡,经过矩阵解耦提升精准度。支持 RS485、 CAN和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方式,可应用于机器人、科学研究、自动化检测等领域,看好相关产品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传统力学测试领域,同时自主研发的电化学工作站,开辟新能源领域;加强传感器的研发,切入机器人领域,打造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并且在线监测业务高速发展, PHM 业务市场潜力较大,预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7亿元、 2.16亿元、 2.72亿元, EPS 分别为 1.14元、 1.56元、 1.97元,对应 PE 为 35倍、 25倍、 20倍。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4-19
|
41.02
|
--
|
--
|
45.18
|
10.14% |
|
45.18
|
10.14% |
|
详细
2023年业绩因延迟确认收入而短期承压: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3.78亿元,同比+3%;实现归母净利润 0.88亿元,同比-27.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85亿元,同比-27.7%。其中 Q4单季度实现营收 0.726亿元,同比-50%; 实现归母净利润 0.054亿元,同比-92%。 公司 2023Q4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以及全年利润下滑主要系下游客户项目节奏放缓和验收手续不完善等原因,旺季 Q4营业收入延迟确认。分业务收入看: 2023年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实现营收 2.22亿元,同比+2.95%; 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实现营收 0.68亿元,同比-17.02%; 电化学工作站实现营收 0.58亿元,同比+87.41%。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04亿元,同比+45.2%; 实现归母净利润 0.27亿元,同比+165.7%, 2024Q1业绩大幅增长原因主要系 2023Q4部分收入延迟至本季度确认。 销售毛利率维持高位,净利率略有波动: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65.47%,同比-2.07pct。分产品来看, 2023年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为 65.91%,同比-2.07pct; 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 PHM 系统毛利率为 63.96%,同比-3.84pct; 电化学工作站毛利率为 67.82%,同比-0.83pct。 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达 23.2%,同比-3.74pct,期间费用率达 37.3%,同比+5.2pct,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 /财务费用率同比+3.2pct/+1.9pct/+0.1pct, 2023年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系旺季 Q4营业收入延迟确认下销售与研发费用率增加。 2024Q1公司销售毛利率 67.3%,同比+1.8pct; 销售净利率 26.2%,同比+11.9pct。 期间费用率达 38.2%,同比-9.9pct,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3.3pct/-6.7pct/+0.1pct。 具备力控核心技术,深度拓展传感器等更广阔领域: 公司以“智能感知技术、抗干扰测试技术和力学模型优化算法”等为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测试仪器产品为应用主线,整体测试技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为延伸方向,自主创新、系统创新、持续创新为整体研发目标。在测试仪器方面,完成了自定义测控系统的样机研制,并已在某单位机载测控系统项目、洪都飞机起落架液压控制项目等多个项目成功应用,实现了部分控制系统 的国产化替代;在传感器方面,公司优化改造传感器生产线,提高了传感器的生产供应能力, 进一步加大传感器的研发投入。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因下游客户项目验收节奏放缓影响短期业绩承压, 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1(原值 3.32)/2.58(原值 4.54),新增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3.28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29/22/18倍, 公司作为力控领域龙头,我们看好其长期成长性,且其在力传感器领域的拓展有望增厚远期业绩, 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制造业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4-19
|
41.02
|
--
|
--
|
45.18
|
10.14% |
|
45.18
|
10.14% |
|
--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4-18
|
40.90
|
--
|
--
|
45.18
|
10.46% |
|
45.18
|
10.4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3年/24Q1,公司实现营收3.78/1.04亿元,同比增长3.03%/45.16%;实现归母净利润0.88/0.27亿元,同比降低27.94%/增长165.70%。 部分客户项目节奏放缓,叠加营销体系建设,致23年业绩承压。23年受内外部环境影响,部分下游客户项目节奏放缓,公司实现营收3.78亿元,其中,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开发服务及其他业务营收分别为2.22/0.68/0.24/0.58/0.06亿元,同比+2.95%/-17.02%/-26.33%/+87.41%/+2.84%。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65.47%/23.20%,同比下降2.07pct/9.97pct,主要原因包括:公司整体项目受实施环境的影响,实施周期较长,投入成本较高,导致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加大了营销体系建设投入,因此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较多,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61%/11.90%/10.86%,同比提升3.23pct/0.49pct/1.43pct。 24Q1业绩实现同比高增,盈利能力改善,合同负债处于历史高位。24Q1,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提升45.16%/165.70%,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67.27%/26.19%,同比增长1.79pct/11.87pct。截至24Q1,公司合同负债为2292.63万元,同比增长53.84%。 PHM、电化学工作站、自定义测控系统等新业务,有望贡献增长动能。公司以“智能感知技术、抗干扰测试技术和力学模型优化算法”等为核心竞争力,以智能化测试仪器产品为应用主线。23年,公司完成了自定义测控系统的样机研制,并已在某单位机载测控系统项目、洪都飞机起落架液压控制项目、中船某所国产化分配电板控制器、温州某单位爆震传感器自检台项目等多个项目厂成功应用,逐步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为开拓新能源领域市场,完成了DH5949能量流分析仪的研制,可满足电力系统、电力设备制造、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电功率能量分析需求;传感器方面,开发出大量新品,完成了GZW50/120本安型振动温度传感器产品的开发,一体电涡流化传感器已经进入量产状态,声发射传感器、高温压力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等小批量试制并进行局部市场推广,六分量力传感器、冲击脉冲传感器、磁致伸缩传感器进入内部研发阶段。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下游客户项目节奏放缓对业绩的影响,下调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02、2.69亿元(前值为2.87、3.88亿元),新增26年预测3.51亿元,对应EPS为1.46/1.94/2.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8x/21x/16x。基于公司业务稳步发展,多业务领域贡献成长动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延迟交货风险;核心技术失密风险。
|
|
|
东华测试
|
计算机行业
|
2024-02-23
|
43.28
|
--
|
--
|
52.00
|
20.15% |
|
52.00
|
20.15% |
|
详细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龙头,业绩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据采集和测试分析系统企业,专注于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设备故障诊断及运维管理系统、电化学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等业务,在军工&航空航天、工程检测、科研等领域累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群体,推动业绩进入快速增长期。1)收入端:2018年后公司抓住军工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机遇,收入规模进入快速扩张期,2018-2022年营收CAGR高达29%,2023Q1-Q3实现营收3.06亿元,同比+37%,延续高速增长;2)利润端: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2018-2022年CAGR高达62%,2018-2022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53%、13.13%、17.12%、24.53%和31.13%,盈利水平快速提升。 科学仪器市场需求持续提升,结构力学主业有望延续快速增长。受益于军工、实验科学等行业需求稳健增长,叠加进口替代驱动,科学仪器为典型的成长性赛道。1)科学仪器是国防装备关键部件,受益武器装备战略地位提升&军工自主化,我国军工行业对科学仪器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此外,实验科学研究投入力度提升以及“智能制造”行业趋势下,科学仪器在我国民用装备领域同样成长空间广阔。2)我国高端科学仪器仍高度依赖进口,政策不断催化下,国产科学仪器在军工、科研机构等领域有望加速发展。作为本土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龙头,横向对比海外龙头美国NI,公司收入体量尚小。往后来看,受益于军工、科学研究等行业需求的稳健增长&自主可控驱动进口替代加速,叠加公司下游应用不断拓展,并不断由研究应用向装备列装方向延伸,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有望延续快速增长趋势。 PHM&电化学&自定义测控产业化加速,公司成长边界不断拓宽。公司在稳固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龙头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PHM、电化学工作站、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等领域,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1)PHM(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为现代化武器装备核心技术,并在智能制造等民用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公司是国内少数全面掌握PHM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具备较大成长潜力;2)电化学工作站:化学检测类核心科学仪器,公司前瞻性研发布局多年,已形成成熟产品体系,在高校领域正在加速导入,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市场应用;3)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测试与控制二合一产品,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且诉求迫切。公司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率先实现突破,募投项目有望加速产业化进程。 公司传感器产品技术完善,人形机器人打开想象空间。力/力矩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主动柔顺控制的核心部件。若我们假设稳定下来,六维力传感器单价4000元,则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达到100万台时,对应六维力传感器的需求空间可达约160亿元。公司高度重视传感器环节产业布局,传感器产品矩阵丰富,其中应变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已有成熟产品应用,有望充分受益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浪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8、6.83和9.37亿元,分别同比+30%、+43%和+37%;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2.36、3.35亿元,分别同比+31%、+48%、+42%;2023-2025年EPS分别为1.16、1.71和2.42元,2024年2月19日收盘价38.58元对应PE分别为33、23、16倍。考虑到公司成长性较为突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新业务开发&产业化不及预期、收入确认季节性较强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