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芯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6-27 29.98 -- -- 31.35 4.57% -- 31.35 4.57% -- 详细
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与设计。公司基于自身在模拟信号链+MCU双擎驱动的行业领先优势,丰富产品布局和拓展市场应用。 2023年,公司取得营业收入4.33亿元,同比下降29.91%;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转亏。2024年一季度,公司取得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45.42%,环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减亏。 BMS和PC领域持续拓展,下游需求恢复提升24年一季度业绩。在BMS领域和PC领域,公司于2022年底和2023年陆续推出系列新产品,并在2023年开始逐步上量,2024年第1季度相关产品继续保持良好的出货态势,其中:单节BMS恢复大批量出货,新品2~5节BMS也实现了大批量出货;应用于计算机及其周边的EC和PD系列芯片营收同比增长170%左右。另一方面,随着消费电子需求复苏,行业库存见底,公司传统的MCU产品,健康测量产品和AIOT相关产品的需求也在稳步回升。 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实现突破。芯海科技经过20年的发展,在高精度ADC和高可靠性MCU领域持续研发,不断创新,掌握了诸多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ADC设计技术、高可靠性MCU设计技术、低温漂、高精度基准源技术等。基于这些核心技术,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款高精度24位Sigma-DeltaADC,目前ADC的精度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推出了推出内置USBPD3.0快充协议的32位MCU,相对赛普拉斯产品,集成度更高,并且已经被国内头部客户所采用。推出笔记本主板控制器芯片,相对于海外公司的产品,集成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并且已经被头部客户所采用。推出多款车规级MCU芯片,并开始在客户端导入。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模拟与MCU行业恢复缓慢,我们下调公司2024年和2025年归母净利润的预测值分别为-0.50亿元(与上次预测相比转亏)与0.27亿元(与上次预测相比下修84%),并新增2026年业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1、9.39、12.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0、0.27、1.1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5-26年PE分别为169、40倍。考虑到公司2024年一季度营收已经显著回暖,公司PC与BMS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品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4-06-26 8.04 -- -- 8.31 3.36% -- 8.31 3.36%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4年1-5月经营数据,24年1-5月,公司新签合同金额1674亿元,同比+18.1%,24年5月单月新签166亿元,同比-2.7%。 1-5月新签合同同比增长18.1%,化学工程新签合同增长保持韧性:24年1-5月公司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业新签合同金额为1598/16/34/5亿元,同比+18.9%/-31.2%/+13.2%/-65.2%;24年5月单月,公司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业新签合同金额为157/2/6/1亿元,同比+0.8%/-13.8%/-13.0%/-87.4%。建筑工程承包中,24年1-5月,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新签合同同比+18.6%/29.6%/-17.0%,5月单月同比+13.5%/-31.9%/-95.3%。 境外新签合同持续高增,境内新签合同增长有所承压:24年1-5月公司境内/境外新签合同为1308/367亿元,同比-2.8%/+410%,24年5月单月,公司境内/境外新签合同为112/54亿元,同比-32.9%/+1256%。公司海外持续发力,5月斩获两个印尼项目及一个俄罗斯项目,低基数下实现同比高增。公司境内新签合同增长有所承压,公司5月单月境内新签合同同比跌幅较上月扩大4.2个百分点,使1-5月境内累计新签同比转负,境内市场有所承压。 实业业务负荷持续提升,积极布局战新产业:公司实业业务负荷持续提升,截至24年5月末,己二腈项目45%负荷运行、气凝胶项目83%负荷运行。公司积极布局新材料、工业软件、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相关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攻克“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发丁二烯法己二腈“卡脖子”核心技术并在山东投资建设己二腈及尼龙系列一体化产业基地,打破己二腈完全依赖进口困境,同步布局高温尼龙、长链尼龙、阻燃尼龙、发泡尼龙、透明尼龙等系列高性能尼龙材料技术研发,5000吨/年尼龙12装置已进入试车阶段;攻克光伏电池板关键原料冷氢化法多晶硅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成本下降95%。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天辰已连续四次荣获“科改行动”标杆,2023年战新产业收入增长率达44.77%,科技研发实力雄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新签合同整体保持高增,我们看好公司海外拓展及实业业务的发展,维持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8.9/64.2/71.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己二腈产品售价大幅回落风险,实业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工程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等。
无锡振华 机械行业 2024-06-25 18.40 23.96 35.37% 18.99 3.21% -- 18.99 3.21% -- 详细
老牌冲压企业,能力范围持续增强:无锡振华成立于1989年,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传统冲压和模具业务、分拼总成业务、以及精密电镀业务。我们认为,近年来公司业务范围持续扩大,盈利能力和边界逐步拓宽:1)冲压主业焕发新生:客户资源为冲压厂商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公司配套小米汽车等新势力客户、以及上汽等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型,迎来新发展机遇;2)分拼总成伴上汽出海共成长:分拼总成业务占营收比重持续提升,有望持续受益于上汽出海规模扩大;3)新增电镀业务增厚利润:公司2023年公司完成对无锡开祥的并购重组,新增选择性精密电镀加工业务,燃油车排放要求变严+混动车销量增长快速为公司电镀业务带来增长机遇,或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积极转型新能源,冲压主业迎来新机遇:新能源车发展为传统冲压行业带来新机遇,我们预计到2026E乘用车金属冲压件市场规模可达2,531亿元,2022-2026Ecagr为2.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金属冲压件市场规模可达1,058亿元,2022-2026Ecagr为20.0%。而客户资源为冲压厂商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我们认为,刚入局的造车新势力如小米汽车等,尚未形成固定的供应体系,为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的无锡振华带来新的机遇。拓展分拼总成,绑定上汽稳健增长:公司深度绑定上汽集团,专门为上汽乘用车提供分拼总成服务,近年来公司分拼总成业务占营收比重不断抬升,2023年营收占比已达25.5%。我们认为,通过深度绑定上汽集团,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车出海提速。此外,分拼总成业务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随公司持续扩大该项业务版图、以及分拼总成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提升,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长稳健。 新增电镀业务开启第二成长曲线:我们认为,新增选择性精密电镀加工业务或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主要由于:1)燃油车排放要求变严+混动车销量增长快速为公司电镀业务带来增长机遇,或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2)公司绑定联合电子,国内电镀龙头地位稳固,且产品布局丰富有望打开新市场。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三大业务齐头并进,盈利能力逐步提升,预计2024E/2025E/2026E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3.98亿元/4.67亿元/5.19亿元(对应同比增速44%/17%/11%)。首次覆盖无锡振华,给予目标价人民币23.96元(对应约15x2024EPE),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核心客户销量不及预期、电镀业务开拓情况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寒武纪 计算机行业 2024-06-24 210.88 -- -- 216.66 2.74% -- 216.66 2.74% -- 详细
专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注重研发构筑护城河。寒武纪全面系统掌握了通用型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2023年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拓展算力基础设施项目,深耕行业客户,实现营收 7.09亿元,同比下滑 2.70%;实现归母净利润-8.48亿元,同比亏损收窄。2024Q1实现营收 0.2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公司聚焦云端大算力 AI 芯片核心赛道,持续推动产品迭代,技术壁垒不断巩固。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值 24年营业收入值不低于 11亿元,24-25年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 26亿元,24-26年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 46亿元。 全球 AI 芯片空间广阔,美国制裁有望持续提升中国 AI 芯片份额。算力军备竞赛持续,AMD 看 27年 AI 芯片市场规模 4000亿美元。英伟达公布未来 3年路线图,Blackwell 已开始投产。美政府对英伟达禁令发布,制裁持续加码,利好国产 GPU 厂。各大下游需求增长,政府智算中心 2025智能算力超 105EFLOPS; 运营商掘金“算力网络”;互联网大模型训练算力需求井喷式增长。 寒武纪在 AI 芯片领域积淀深厚。 (1)云端智能芯片:以思元芯片或加速卡的形式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中。 (2)基础系统软件技术:公司在自有智能芯片产品之上研发的基础系统软件 Cambricon Neuware 可支持各主流人工智能编程框架,包括 TensorFlow、PyTorch 等。公司自研智能芯片编程语言BANG 语言,并研发了可将 BANG 语言编写的程序编译成智能芯片底层指令集(MLU 指令集)机器码的智能芯片编译器。 云边端一体协同发力,产品矩阵逐渐完善。公司立足高算力领域,AI 芯片技术国内领先,训练与推理产品全面布局,云边端领域协同发力。2023年公司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持续在互联网、运营商、金融、能源等多个重点行业持续落地,并在业界前沿的大模型领域以及搜索、广告推荐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3年公司的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实现收入 1.01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寒武纪是国内领先的 AI 芯片公司,在当前 AIGC 与大模型兴起的背景之下,公司业务空间广阔。我们维持预测公司 2024-2025年营收为 17.94、26.97亿元,新增 2026年营收预测为 33.19亿元,维持预测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97、-0.77亿元,新增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2.36亿元。考虑到 AI 芯片的设计难度以及未来发展空间,公司为国内 AI芯片龙头,具备高度稀缺性和先发优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工作未达预期风险、AI 应用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持续亏损带来的持续经营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杰普特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21 45.28 -- -- 44.26 -2.25% -- 44.26 -2.25% -- 详细
中国激光器和激光/光学智能装备巨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激光器以及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光电相关器件精密检测及微加工的智能装备。公司是中国首家商用“MOPA 脉冲光纤激光器”生产制造商和领先的光电精密检测及激光加工智能装备提供商。公司生产的各类核心激光器及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产品已获得北美公司、M 公司、英特尔、国巨股份、厚声电子、意法半导体、顺络电子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弗迪等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半导体、光电元器件及动力电池头部厂商的认可。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26亿元,同比增长 4.46%,实现归母净利润 1.07亿元,同比增长 39.87%;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2.5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629万元。 公司重视股东权益,回购、分红回馈股东。2024年 6月,公司发布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3.50元(含税),实际利润分配总额为 3316.8万元。2024年 2月,公司审计通过回购计划,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以及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100.00元/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 2,000万元,不超过3,000万元。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XR 检测设备业务有望加速增长。公司 2023年毛利率为41.11%,同比+5.48pct,显著提升,主要系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拓展,中、高功率脉冲激光器销售占比较 2022年有所提升,连续光激光器亦由切割应用领域转向新能源相关激光焊接应用。杰普特智能光谱检测机于 2014年进入北美客户供应链,订单快速增长。多款 XR 检测设备于 2022年获得消费电子行业头部客户的订单且完成大部分产品交付验收。目前公司已与客户沟通下一代检测设备检测需求,同时公司也在持续接洽新客户。我们预计随着 XR 产品的不断普及,XR 检测设备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投资建议:由于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我们下调 24-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75/2.78亿元(下调幅度为 32.2%、28.0%),新增 26年归母净利润为 3.43亿元,目前市值对应 PE 为 25X/ 15X/ 13X。公司作为领先激光器生产商,有望深度受益于北美客户硬件创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24-06-21 19.46 -- -- 18.98 -2.47% -- 18.98 -2.47% -- 详细
事件:2024年6月17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宁德凯欣与宁德时代签订了《物料供货协议》。协议约定,自协议生效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宁德凯欣(包含其关联公司)向宁德时代(包含其关联公司)预计供应固体六氟磷酸锂使用量为58,600吨的对应数量电解液产品,该数量可根据双方协商上下浮动不超过5%。电解液产品之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的报价由电池级碳酸锂及其他成本组成,其中电池级碳酸锂定价为上月市场均价乘以约定消耗系数,当六氟磷酸锂价格与市场均价对比持续有较大幅度波动的,则双方重新协商定价。具体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价、数量、技术标准等以双方书面确认的订单或其他书面文件为准。 六氟磷酸锂的供应持续向头部集中,协议的签订有望对公司24-25年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该协议的签订也标志着宁德时代对公司研发能力、质量体系、生产供应能力的认可,公司将进一步增加对宁德时代的供应,有望对公司24-25年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根据GGII数据计算,使用5.86万吨固体六氟磷酸锂能够生产约48.83万吨电解液,对应约574.5GWh电池需求。48.83万吨电解液约为公司23年电解液销量的123%,574.5GWh电池约为宁德时代23年锂电池销量的147%。与此同时,当前六氟磷酸锂仍然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4年5月,我国现有六氟磷酸锂产能37.73万吨/年,市占率(产能口径)的CR5为60.1%,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六氟磷酸锂行业供给格局持续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产能还将加速出清。 持续推进锂电材料产能建设,核心原材料产能自供比例持续提升。公司持续推进锂电材料产能布局,核心原材料自供比例不断提升。公司现有约85万吨/年电解液产能和11.2万吨/年六氟磷酸锂(折固)产能。23年公司液体六氟磷酸锂、LiFSI自供比例达到93%以上,部分核心添加剂自供比例达到80%以上。根据23年年报,公司在建有41,000t/a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一期)、年产9.5万吨锂电基础材料及10万吨二氯丙醇项目、年产20万吨锂电材料项目、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二期)、年产3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改扩建和10万吨铁锂电池拆解回收项目、年产2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和10万吨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年产2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改扩建和10万吨铁锂电池回收项目、年产7.55万吨锂电基础材料项目、年产2.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年产8万吨锂电添加剂材料项目。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当前锂电材料价格仍处低位,我们下调公司24-26年盈利预测,预计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3(下调21.6%)/19.31(下调9.0%)/24.43(下调6.3%)亿元。公司作为电解液行业龙头企业,在产能规划及产业链布局方面拥有显著优势,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长电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21 31.20 -- -- 32.60 4.49% -- 32.60 4.49% -- 详细
长电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提供商。 根据芯思想研究院发布的 2023年全球委外封测(OSAT)榜单,长电科技在全球前十大 OSAT 厂商中排名第三,中国大陆第一。公司 2023年实现收入 296.6亿元(国外 232.5亿元和国内 63.0亿元)、归母净利润 14.71亿元。公司 2024Q1实现收入 68.4亿元(同比增长 17%)、归母净利润 1.35亿元(同比增长 23%) 。 中国华润成长电科技实际控制人,股权转让价格 29.00元/股。 长电科技股东大基金、芯电半导体分别于 2024年 3月 26日与磐石香港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大基金将其持有的 174,288,926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9.74%)以 29.00元/股的价格转让给磐石香港或其关联方;芯电半导体将其持有的 228,833,996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12.79%)以 29.00元/股的价格转让给磐石香港或其关联方。 此次股份转让后, 磐石香港或其关联方将持有的公司总股本 22.54%的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磐石香港或其关联方、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国华润。 长电科技外延并购成长为全球封测前三,拟并购西部数据封测子公司以布局存储封测市场。 长电科技拟以 6.24亿美元现金收购晟碟半导体 80%股权。晟碟母公司 Western Digital Corporation(西部数据)是全球领先的存储器厂商。晟碟半导体 2022年实现 35亿元收入和 3.6亿元净利润。 先进封装空间广阔,长电绍兴深度布局。 根据 Yole 数据,全球先进封装场预计将在 2028年达到 724亿美元, 2022-2028年间年化复合增速达 8.7%。长电科技 XDFOI 技术平台覆盖当前市场上的主流 2.5D Chiplet 方案,分别是以CoWoS_R 再布线层(RDL)转接板、硅转接板 CoWoS_S 和硅桥为中介层CoWoS_L 的三种技术路径,且均已具备生产能力。长电绍兴总投资额 80亿元,核心布局 300mm 集成电路中道晶圆级先进封装的研发及量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由于下游需求较为疲弱,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20.80(较原预测调整幅度为-33.84%,同下)、 30.77(-14.31%)亿元。新增 2026年归母净利润的预测为 39.48亿元, 当前市值对应 2024-2026年 PE 分别为 27x、 18x、 14x。公司是国内封装行业龙头,公司积极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客户, 24Q1净利润同比增长 23.01%, 自 22Q4以来季度净利润增速首次回正,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盈利能力, 维持公司“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不及预期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滨江集团 房地产业 2024-06-18 7.86 -- -- 7.97 1.40% -- 7.97 1.40% -- 详细
事件:据wind数据,5月9日至6月14日,杭州新房及二手房成交边际回暖。 点评:公司基本面保持稳健,杭州楼市边际回暖,公司销售有望率先受益。 杭州楼市边际回暖,公司销售有望率先受益:24年5月9日,杭州全面取消限购,伴随着杭州本地购房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近期杭州新房及二手房市场成交情况边际改善明显,24年5月9日至24年6月14日,杭州新房及二手房日均成交面积分别达到2.3万平米、1.7万平米,较24年4月份日均成交面积提升44.7%、13.1%。据克而瑞数据,24年5月,公司实现全口径销售额77亿元,同比减少60.3%;24年1-5月,公司实现销售额433亿元,同比减少46.0%,其中于杭州实现销售额约200亿元,稳居杭州本地销售额排行榜第一名。公司深耕杭州,可售货值充足,预期杭州市场回暖将助力公司销售稳步回升。 积极补充杭州优质土储,奠定良好销售基础:截至23年末,公司累计土储建面1320万平米(含在建和拟建项目),其中杭州土储总建面937万平米,浙江省内非杭州的城市布局范围包括宁波、金华、湖州、嘉兴等经济基础扎实的二三线城市。24年1-5月,公司已公开竞得7宗土地,全部位于杭州市,总地价188亿元,平均拿地楼面价约2.7万元/平米,拿地销售比约43.4%,积极补充杭州优质土储,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收入有望稳步增长,减值压力有所缓释,财务保持稳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704.4亿元,同比增长69.7%;毛利率为16.8%,同比降低0.72pct;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减少32.4%;增收未增利主要因房地产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0.71pct至16.4%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30.8亿元至37.8亿元等因素导致。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137亿元,同比增长35.9%;毛利率为12.1%,同比降低8.65pct;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17.8%。公司21-23年销售整体表现良好,预期24-25年收入有望保持稳步增长;23年公司主要对杭州域外部分项目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杭州域外项目减值压力有所缓释;鉴于公司24年Q1毛利率延续下滑趋势,预期公司短期内盈利水平或仍将磨底。截至23年末,公司有息负债规模415亿元,同比下降120亿元,现金短债比为2.4倍,可有效覆盖短期债务,平均融资成本为4.2%,具备较强信用优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24年销售下滑、毛利率下行等因素,我们下调公司24-25年预测EPS为0.88元、1.16元(原预测为1.60元、2.02元)、新增公司26年EPS预测为1.34元,当前股价对应24-26年PE为9.0/6.9/5.9倍,公司深耕杭州,销售良好,土储优质,财务稳健,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及拿地不及预期、项目交付结算不及预期、市场下行超预期等。
未署名
佩蒂股份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4-06-18 13.41 -- -- 13.89 3.58% -- 13.89 3.58% -- 详细
近期我们跟踪佩蒂股份经营情况,更新观点如下:海外业务进展有序,国内自主品牌拓展积极。海外ODM业务情况良好,主要客户库存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全年ODM业务有望修复至2022年水平。公司亦在拓展海外商超等渠道,有望带来新增量。国内自主品牌保持较好表现,其中爵宴品牌作为主要增长驱动,已积累一定的用户群体,国产替代逻辑下持续保持较高收入增速,月销售额达千万级以上。爵宴品牌24年5月推出风干粮主粮新品,终端反馈动销良好,全年有望实现千万级营收;24H2爵宴品牌预计进一步推出系列新西兰工厂生产的零食新品,持续带来新增量。好适嘉品牌持续优化,后续有望推出系列高性价比产品。 新西兰主粮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收入端稳步贡献新增量。新西兰主粮工厂2024年3月起开始正式投产,前期已有一定新客户积累,ODM业务客户覆盖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及中国的品牌商,销售范围包含澳洲、东南亚、中国以及少量欧洲和美国区域。主粮业务以ODM业务为主,后续国内自主品牌通过品牌注册、配方验证等相关环节后,自主品牌销售额占比有望提升。预计2024年新西兰主粮收入有望达近亿级体量;2025年工厂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至20-30%,助力工厂实现盈亏平衡。此外,对比宠物零食生产环节人工占比较高的品类属性,新西兰主粮以机器生产为主,毛利率相对更高。后续体量提升下规模效应释放,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盈利水平有望增强。生产端,公司已有产线布局下,产能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间,后续暂无大额资本开支规划。其中零食方面,越南及新西兰工厂基本满产(产能分别为1.5/0.2万吨),产量提升空间主要来源于国内和柬埔寨工厂(国内产能约1.5万吨;柬埔寨产能为1.12万吨,2024年处于爬坡阶段),且柬埔寨工厂24Q1已实现盈利,全年有望在订单量提升下进一步贡献盈利。主粮方面,新西兰工厂产能为4万吨,2024年有望覆盖部分运营费用,减少折旧摊销对整体利润端的影响。国内两条湿粮产线产能为6000吨,其中一条已满产;冻干粮和风干粮产线预计2024年亦有部分产线投入使用。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25/1.71/2.09亿元,分别对应EPS为0.50/0.69/0.8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20/16倍,公司海外出口业务持续改善,主粮布局助力公司长期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行,汇率波动风险,主粮表现不及预期。
峰岹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18 121.37 -- -- 124.42 2.51% -- 124.42 2.51% -- 详细
专注于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业务。峰岹科技以芯片设计为立足点向应用端延伸,发展成为系统级服务提供商。公司紧扣应用场景复杂且多样的电机控制需求,提供专用性的芯片产品、相适配的架构算法以及电机结构设计方案,实现电机控制系统多样性的控制需求及电机整体性能的提升与优化。公司从底层架构上将芯片设计、电机驱动架构、电机技术三者有效融合,用算法硬件化的技术路径在芯片架构层面实现复杂的电机驱动控制算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驱动控制处理器内核,不受ARM授权体系的制约,并在芯片电路设计层面在单芯片上全集成或部分集成LDO、运放、预驱、MOS等器件,最终设计出具备高集成度、能实现高效率、低噪音控制且能完成复杂控制任务的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以满足下游领域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公司作为专注于高性能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的设计公司,产品涵盖电机驱动控制的全部关键芯片,包括电机主控芯片MCU/ASIC、电机驱动芯片HVIC、电机专用功率器件MOSFET等。 行业边际持续拓展。随着工业4.0浪潮的掀起,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迅速发展和相互交融,下游产业领域要求电机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控制和静音运行,对于电机驱动控制芯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对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性能卓越的电机驱动控制芯片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2023年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创新的驱动控制算法和解决系统级难题的技术服务,着力拓展白色家电、汽车与工业等下游应用领域,为下游提供技术赋能,促进产品的深入应用。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步恢复,2023年智能小家电、电动工具、运动出行等既有领域实现销售占比70.99%。 持续突破车规相关业务。2023年公司通过ISO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进入新的发展台阶。在市场拓展上,随着芯片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由小批量试产向量产推进,2023年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销售占比达5%。由于汽车电子领域验证周期长,公司以系统级技术支持推动芯片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逐步量产,不断拓宽拓深汽车电子应用领域。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新兴产业领域,以前沿技术拓展和巩固市场,打开汽车领域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5/2.55亿元,新增公司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24亿元,对应PE55/44/35X。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成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售价或毛利率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路线风险;研发风险。
西山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6-18 60.00 -- -- 63.00 5.00% -- 63.00 5.00% -- 详细
微创手术工具提供者,营收利润保持快速增长:专注于微创外科手术医疗器械领域,以手术动力装置为核心业务进行研发、生产、销售,手术动力装置在国内市场同类品牌中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持续开发内窥镜系统、能量手术设备等新产品,成为国内微创手术工具整体方案提供者。 2020-23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41.7%/102.9%,业绩保持较快增长。 手术动力装置打破进口垄断,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手术动力装置产品和外资品牌的性能参数和技术水平相当,打破了进口品牌在该领域的垄断。2019-21年手术动力装置进口品牌美敦力、史赛克等合计中标数量占国内公开采购中标数量的比例均高于50%。国产产品采购比例从2017年17%提升至2021年的30%,公司在国内2019-2021年传统科室外科手术动力装置产品采购中中标数量占比达16.6%,在国产品牌中遥遥领先。手术动力装置正处于国产化率快速提升时期,行业格局相对较为集中(CR5>50%),公司作为国产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耗材一次性化渗透提升稳步推进,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公司耗材销售收入从2020年的0.5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23亿元,CAGR达59.5%。一次性耗材具备降低患者交叉感染风险、减少医生手术风险以及减轻医院保养负担等优点。根据测算,2025年一次性耗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5亿元,2021-2025年CAGR达8%。随着一次性耗材临床接受度逐步提高、各地医保目录陆续纳入,公司耗材收入有望随着一次性耗材渗透率提高不断增长。 内窥镜+能量手术设备逐步放量,有望贡献新业绩增长点:公司积极布局内窥镜系统和能量手术设备等微创外科类器械产品,随着公司产品逐步放量,有望贡献新业绩增量。公司在外科设备及耗材领域深耕多年,内窥镜系统和能量手术设备逐步完善公司外科产品管线,提高在外科科室的竞争力。公司超声骨刀自上市以来得到市场较好认可,看好其未来对公司营收贡献。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作为手术动力装置领军国内企业,具备较强竞争力,一次性耗材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公司其他产品包括内窥镜系统、能量手术平台处于放量初期,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8/1.90/2.34亿元;EPS分别为2.79/3.58/4.42元,对应PE分别为22/17/14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设备耗材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美的集团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6-14 65.31 -- -- 65.79 0.73% -- 65.79 0.73% -- 详细
空调外销延续高增,坚定产品结构升级。1)量的角度:国内外空调市占率均为国内第一,产业在线数据显示,美的家用空调 1-4 月内销出货量同比+8%(同期国内市占率 28.5%,同比-2.2pct),外销出货量比+28%(同期国内市占率 33.4%,同比+0.8pct);2)价的角度:坚定产品结构升级,近年均价延续增长。2021-2024 年( 截 至 4 月 ) 美 的 线 下 、 线 上 均 价 同 比 增 幅 分 别 为 8%/14%/7%/1% 、20%/6%/8%/7%(奥维云网数据),行业需求高增下国内份额略有下滑,公司将通过旗下华菱、小天鹅品牌抢夺部分中低端份额。外销全年确定性高,坚定 OBM 业务优先战略。1)外销订单:公司 1-5 月外销整体订单估计继续保持较快同比增长,考虑订单-生产-运输-付款全周期(确认收入预计滞后订单约 3-6 个月),外销全年维持优于大盘增长的确定性较高;2)OBM 业务: 2023 年美的海外自有品牌(OBM)收入占海外智能家居业务收入 40%以上,主要以东芝、美的、Comfee 品牌为主,公司正加大海外各地区品牌综合竞争力(包括品牌收购、渠道整合、研发中心、生产及物流基地、企划/营销/售后体系搭建)。多元 B 端齐头并进,保持战略耐心持续投入。2024Q1 公司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群收入分别为 77/82/67 亿元,其中:1)智能建筑科技业务:中央空调国产替代空间大,2023 国内中央空调市场规模为 1429 亿元,其中外资品牌占比约为 43%;2)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客户多元化开拓、轻载应用场景布局为发展方向,核心零部件自制、国内产能爬坡持续加强综合优势;3)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家用零部件业务稳健增长,持续发力汽车零部件及储能业务。经营质量优异,彰显经营韧性。现金流量表方面,24Q1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139亿元(同比+50%)。资产负债方面,24Q1 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 784 亿元(环比提升+10%,历史最高)、合同负债 376 亿元(同比+32%,环比-10%,历史上仅次于 23Q4,为历年 Q1 最高)。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长期竞争优势显著,维持“买入”评级。长期来看,美的集团龙头地位牢固,效率优化+渠道变革落地,“四大战略主轴”+“五大业务架构”应对环境变化,国际化和多元化战略保障成长空间。预计国内外经济持续复苏+B端业务持续发力,我们维持公司2024-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376亿/417亿/466亿元,现价对应 PE 为 12/11/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房地产长期低迷,海外耐用品需求退坡
安井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6-12 82.67 -- -- 82.96 0.35% -- 82.96 0.35% -- 详细
近期,我们对安井食品经营情况进行了跟踪,核心要点如下:品类矩阵持续优化,串烤业务成长性强: Q2 经营核心在于推新与渠道拓展,当前消费承压叠加冻品淡季,做好新品的引入有利于旺季时提升销量,安井各个细分子品类的表现如下:1)锁鲜装:5.0 版本将推出新品鳕鱼肠,当前其成本为历史低位,有望进一步改善锁鲜装盈利水平;2)虾滑:因其健康属性而受到消费者欢迎,在商超流量下滑的大环境下仍然表现较优;3)冻品先生:仍然以火锅周边品类及预制菜通路化改造为核心,同时得益于渠道配适度高,牛羊肉有望持续放量(菜场渠道);4)烤肠:短期销售表现不错,烤肠终端加价率高,经销商推广积极性强,除了烤肠,公司亦提供如烤鱼蛋等烤机产品矩阵,公司串烤业务正逐步起量,有望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行业价格竞争影响较小,看好中长期利润中枢提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价格竞争有所加剧,但价格竞争主要集中于米面品类,肉制品及鱼糜制品行业竞争相对温和,且安井在锁鲜装领域优势明显,锁鲜装的成功在于公司持续投入费用和政策支持,已具备一定品牌力,不太受价格竞争的影响。因此相较于其他冻品企业,我们预计安井食品盈利率会更为稳定,而通过锁鲜装占比提升与规模效应持续深化,长期看盈利中枢有望持续上行。全国化产能布局,有望支撑公司属地化建设:随着公司全国化产能布局逐步完善,过往的销地产模式进一步升级为“产地研” +“产地销”新品开发和推广模式,以前安井产能富余较少,公司优先考虑大流通品,而随着全国化产能布局逐步完善,可以进一步将生产优化为定制化或属地化生产,在全国性流通大单品可选择较少的背景下,挖掘具有区域性机会的属地化大单品,补充增长动能,实现可持续的稳健增长。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尽管外部消费环境仍然有所承压,但公司多品类多渠道丰富布局,有望通过新品穿越周期,属地化转型亦有望挖掘增量来源,巩固龙头地位,维持公司 2024-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16.6/19.2/20.9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4-26 年 PE 估值 15/13/12 倍,公司作为冻品行业龙头,市场地位稳固,多品类增长驱动力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物流持续受限,渠道拓展受阻,原材料成本上行。
咸亨国际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12 11.96 -- -- 12.28 2.68% -- 12.28 2.68% -- 详细
全国领先的MRO集约化供应商,电网为其优势领域。咸亨国际通过经销及自产的方式为下游客户集约化提供12大类、100多万SKU的工器具和仪器仪表类MRO(非生产性物料)产品。公司已在电网系统形成领先地位,2023年其电网行业收入占比60.3%;其在国网物资类的中标/成交包数中位列第十,位居MRO供应商前列。央国企集约化采购趋势下,凭借深耕电网系统经验优势,咸亨于2022年设立四大“行业军团”分别进入石油石化、核工业、交通和政府应急专业领域。 MRO市场万亿蓝海,集约化采购已成趋势。中国工业企业的MRO采购需求一般占其产值的4%-7%,2022年行业规模约为3万亿元;伴随我国工业体量的持续增长,MRO市场将不断扩容。非标需求下MRO采购具有品类众多、交易链条冗长、供需错配的特点,集约化、电商化采购成为行业趋势;2020-2022年线上MRO采购平台震坤行/京东工业GMV复合增速高达37%/38%。同时,政府部门及央国企采购阳光化、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2022年近三成的央国企MRO工业品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超50%。 咸亨国际:集约化供应+属地化服务解决行业痛点,商业模式造就高毛利率。1)产品线丰富:MRO非标化需求下产品线丰富度成为基本竞争要素。公司可集约化提供12大类、100多万SKU的工器具和仪器仪表类产品。2)全国化销售网络:采购部门与使用单位分离下,前者难以向供应商准确传达细碎的专业需求。 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并拥有超800人的销售及技术服务团队,渠道覆盖至主要县、镇的电网基层使用单位。3)垂直型商业模式造就高毛利率:平台型MRO企业覆盖领域更广泛、产品线较宽(SKU数量通常达千万级),收入更易起量;垂直型MRO企业深度理解应用场景,提供大量非标品及相关技术服务,盈利能力更优。公司灵活采用经销和自产,毛利率更高的自产占比持续提升。此外,国网等大型央企对供应商入围门槛高,招标中技术标准评分权重达40%-50%,且对供应商服务能力要求高。在此背景下,咸亨凭借较宽产品线、强服务能力以及国网招投标经验,更易向其他领域央企复制。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立足电网行业,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与全国化服务网络,央企推进集约化、阳光化采购趋势下向石油石化等四大领域拓展,收入体量有望持续增长。伴随对新领域应用场景理解度提升,导入更多非标品,叠加自产产品及服务占比提升,公司毛利率有望迎来改善。我们预测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2.34/2.95/3.77亿元,对应PE为21/17/1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力行业依赖度较高,市场竞争加剧,应收账款规模较大。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4-05-28 8.07 -- -- 8.65 7.19%
8.65 7.19% -- 详细
现金充足,有能力增厚投资者回报。中国化学在手现金充足,化学工程项目回款通常好于传统基建项目,公司以化学工程项目为主业,业务结构优势下,以 “货币资金”与“带息债务”的差额衡量,21-23年间公司为八大建筑央企中唯一差额为正的企业,且正差额逐年略有提升。公司也紧抓现金流指标管控,按月开展现金流滚动预测,2023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亦改善明显。充足现金保障公司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同时也为公司进一步采取如提高分红比例、大股东增持与上市公司回购等增厚投资者回报的举措提供坚实基础。 新签订单高增,海外订单持续高景气。24年 1-4月公司累计新签合同为 1508亿元,同比增长 21%,增速居八大建筑央企前列。截至 23年末,手握近 1148亿元的待履行俄罗斯订单,2024年以来持续斩获中东、中亚、东南亚及非洲等海外大单,24年 1-4月新签境外合同共计 312.6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金额,同比大增 360.2%,境外合同占比提升至 21%。“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俄罗斯、中东及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我国与这些国家政治互信和能源经济合作的加深,合作机会逐步增多,公司凭借领先的化学工程技术实力有望收获更多境外订单。 化工品涨价或化工行业催化资本开支提升,实业新材料业务有望迎来量价齐增。 由于安全事件、海外企业停产与减产等影响,24年来化工品持续涨价,化工品价格上涨带动行业盈利修复,而化工行业资本开支的增加往往以盈利提升为前提,若化工品持续涨价,有望催化资本开支提升,叠加碳排严管控下的技改需求提升,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多化学工程建设订单。2023年公司天辰耀隆己内酰胺项目满负荷生产;天辰己二腈项目目前已完成技改,低负荷试运行,将逐步提升负荷;华陆气凝胶项目平稳运行; 东华 PBAT 项目开车成功并产出优质产品。24年己内酰胺及己二胺等产品价格呈上行趋势,伴随公司相关产线的负荷提升,公司实业新材料有望实现量价齐增。公司也正积极规划新的己二腈项目产线,产能扩张可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随着化工品涨价,位于化工产业链中的中国化学投资价值逐步凸显,充足现金为公司增厚投资者回报打下坚实基础,高增订单及蓬勃发展的实业新材料业务将保障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维持公司 24-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58.9/64.2/71.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己二腈产品售价大幅回落风险,实业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工程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