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材料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5-09
|
19.42
|
23.69
|
41.01%
|
20.89
|
7.57% |
|
20.89
|
7.57% |
-- |
详细
受外部环境及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公司短期业绩波动, 高端钛材领军企业加工产业链完善, 重点经营项目进展顺利, 持续夯实市场地位,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投资要点: 维持目标价 23.69元,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短期业绩波动,考虑到公司是国内稀有金属材料加工领域核心供应商,我们维持公司25-26年 EPS 预测为 0.59/0.74元,给予公司 27年 EPS 预测至 0.9元; 参照可比公司 2025年平均 PE38倍,考虑到公司拥有完整的加工制造产业链,且核心工序均已实现自主可控,给予公司 25年 40.15倍 PE,维持目标价 23.69元,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短期业绩波动,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1)公司 2024年面对国外形势复杂、有效需求不足的环境,实现营收 29.46亿元( -8.7%),实现归母净利润 1.58亿元( -19.59%); 2)公司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7.54亿元( +7.01%),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 -12.39%); 3)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4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 1.73亿元,研发费率6.79%( +1.06pct),达近年峰值, 积极推动精密铸件、氢能关键材料等相关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望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 公司加工产业链完整,重点项目推进顺利, 持续夯实市场地位。 1)公司深耕高性能金属材料领域,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兵器等战略新兴产业,持续为重大装备国产化提供关键材料支撑,是国内稀有金属材料加工领域核心供应商; 2)公司拥有完整的加工制造产业链,熔炼、锻造、轧制、精整、复合及后处理、深加工等核心工序均已实现自主可控, 装备建设有望带动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3) 公司完成“海洋工程用大规格低成本钛合金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和“清洁能源用金属复合材料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建设, 启动了“航天及核用高性能难熔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 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相关优势领域的产业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 4)公司组建军工市场委员会等部门, 发挥公司整体优势,强化资源共享,系统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抢占新市场, 24年新增客户 68家,新产品新领域订货额突破 6亿元。 催化剂: 钛材下游特种领域装备建设及核电项目建设提速。 风险提示: 下游军品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
|
|
中航沈飞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5-05-09
|
45.90
|
70.53
|
31.91%
|
51.50
|
12.20% |
|
56.87
|
23.90% |
-- |
详细
公司 25Q1受合同签订进度、配套供应进度等外部因素影响业绩承压,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军机龙头坚持降本增效、科研攻关,有望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 投资要点: 维持目标价 70.92元,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受益于练兵备战背景下战斗机需求释放,持续发力降本增效,盈利水平保持稳定,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我们维持公司 25-26年 EPS 为 1.42/1.71元,考虑到公司是军机龙头且未来高度确定,上调公司 27年 EPS 至 2.06元(前值为 1.99元);参照可比公司 25年平均 PE 为 67倍, 考虑到公司军机龙头的链主地位稳固, 给予公司 25年 49.94倍 PE,维持目标价 70.92元,维持“增持”评级。 一季度业绩短期波动,盈利能力维持稳定。 1)公司 2025Q1实现营收 58.34亿元( -38.55%),实现归母净利润 4.31亿元( -39.87%),主要是受合同签订进度、配套供应进度等外部因素影响所致; 2)25Q1毛利率为 12.65%( +0.56pct),环比提升 0.2pct,净利率为 7.38%( -0.14pct),盈利能力保持稳定,降本增效成果稳固; 3)合同负债54.01亿元, 比上年度末增加 53.08%,主要是收到预收款增加所致。 内部挖潜聚力攻坚,科研生产质效提升,长期高质量发展势头不改。 1)装备更新换代带动需求:我国较美国军机在数量及代际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装备更新换代有望驱动战斗机行业持续增长。 2)公司是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维修与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我国航空防务装备的主要研制基地,在航空防务装备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的行业地位。 3)公司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多域破冰,新区建设、产业化发展等重点项目取得里程碑进展,核心能力加速提升。 4)公司积极克服合同签订进度、配套供应进度等外部因素影响,通过内部挖潜、聚力攻坚,保障了科研生产经营质效提升。 我们认为, 在装备建设迭代升级“窗口期”与提质控本增效“攻坚期”的背景下,军机龙头有望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催化剂: 新装备加速发展驱动需求改善、军机维修能力显著补强、设计研发能力实现突破、产品出口实现重大突破。 风险提示: 新型号放量速度不及预期、部分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
|
|
睿创微纳
|
机械行业
|
2025-02-06
|
50.30
|
68.49
|
6.30%
|
58.66
|
16.62% |
|
67.89
|
34.97% |
|
详细
公司是非制冷红外设备龙头,具备红外产品从芯片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红外产品内需外贸双景气,微波业务打开新增长空间,公司业绩有望超预期。 投资要点:首次覆盖睿创微纳,目标价68.49元,给予“增持”评级。我们认为,公司红外产品内需外贸双景气,微波业务打开新增长空间,预计2024-2026年EPS为1.37/1.82/2.33元,综合PE与PB两种估值方法,给予公司目标价68.49元,对应2025年37.68倍PE,给予“增持”评级。 军民市场需求旺盛,红外出海市场广阔。1)公司是非制冷红外设备龙头,具备红外产品从芯片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先后发布从14微米到8微米的非制冷红外MEMS芯片和探测器产品,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红外芯片”8微米像元尺寸的企业。2)据MaxtechInternational预测,2023年全球特种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将达107.95亿美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红外热像仪装备渗透率较低,市场提升空间较大。3)据MaxtechInternational预测,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将达74.65亿美元,民用市场广阔。与海外相比,国内非制冷型探测器发展较晚,但后起优势明显,据《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研究进展与趋势》,目前国外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品相比国产主流产品在面阵规模、像元间距和噪声等效温差等指标上已经无明显优势。公司产品谱系齐全,具备从晶圆到整机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推出全球首款8μm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在海外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2018至2023年公司国外业务收入由0.8亿元增长至15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由22%提升至51%。 微波业务进展迅速,打开新增长空间。1)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更先进,美军已批量应用于F-35战机等主战装备。2)相控阵天线已在美国Starlink低轨卫星上实现应用,我国拟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带动相控阵行业高速增长。3)公司收购无锡华测股权,布局T/R组件业务,技术优势显著,在航空航天领域有望打开新增长空间。 催化剂:微波产品在商业航天等领域成功拓展。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微波业务推广进度不及预期等。
|
|
|
中航光电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1-27
|
38.12
|
46.20
|
23.13%
|
39.35
|
3.23% |
|
44.00
|
15.42% |
|
详细
2024全年业绩实现增长,四季度单季业绩显著改善,公司持续深化成本效率管控提升,全年保持盈利水平稳定。下游需求复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投资要点:下调目标价至47.17元,维持“增持”。2024年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长,下游需求持续改善,业绩有望持续向好。下调公司2024-2026年EPS至1.59/2.02/2.36元(前值1.90/2.38/2.77元),参照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23倍PE,下调目标价至47.17元,维持“增持”评级。 全年业绩实现增长,四季度单季显著改善。1)2024年度业绩实现稳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6.90亿元,同比增长3.07%。公司经营质效不断提升,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统筹推进数智化转型,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成本效率管控提升,建立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机制,全年保持盈利水平稳定,实现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37.65亿元、33.61亿元,同比增长0.85%、0.65%。2)四季度单季业绩显著改善,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41.89%、环比增长36.59%;实现归母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长90.13%、环比增长0.36%。 下游需求复苏,业绩持续向好。1)据业绩快报,公司2024年四季度业绩较上一季度环比大幅提升,我们认为公司下游需求已逐步恢复,预计未来有望持续向好。2)公司拟与洛阳光联产业投资基金开展战略合作,拟为洛阳光联基金管理人提供项目挖掘、产业研判等支持,发挥公司作为国内连接器行业的领军企业较强的产业优势,能为洛阳光联基金投资标的提供较好的产业协同。3)公司聚焦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民用航空、卫星互联网、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等业务领域积极开展业务谋划,加速布局低空经济等产业方向,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能力建设,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顺利投产,项目产能将持续释放,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项目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民机与工业互连产业园项目全面封顶,助力公司中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 催化剂:组件类产品和新产品快速增长、新能源业务持续取得突破。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民品竞争格局恶化。
|
|
|
北方导航
|
机械行业
|
2025-01-13
|
9.90
|
19.52
|
66.84%
|
10.68
|
7.88% |
|
12.35
|
24.75% |
|
详细
受合同签订不及时叠加固定费用正常发生影响,公司业绩承压,但四季度业绩大幅改善预示拐点已至。公司产业链卡位优势显著,需求高度确定,业绩有望快速复苏。 投资要点: 上调目标价 19.55元,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系兵器导航控制龙头,下游需求高度确定,受相关产品订单合同签订节奏等因素影响,经营业绩短期承压,调整 24-26年 EPS 为 0.03/0.23/0.29元(原值为0.13/0.21/0.27元)。参照行业可比公司,考虑公司需求有望保持高景气,且产业链优势地位显著,给予公司 25年 85倍 PE, 上调目标价为 19.55元,维持“增持”评级。 四季度经营大幅改善, 业绩修复预示拐点已至。 1) 公司受客户单位总体合同签订进度及技术状态等因素影响,部分已明确的需求未及时签订合同,同时备产准备等固定费用正常发生, 预计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44-0.53亿元( -72.43~-77.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5-0.33亿元( -81.31~-85.84%),公司短期业绩承压。 2)公司预计2024年 第 四 季 度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1.18-1.27亿 元( +1514.03~+1637.3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4-1.22亿元, 公司四季度经营大幅改善, 业绩修复预示拐点已至。 产业链卡位优势显著,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复苏。 1)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消耗速度惊人,火箭弹在精确制导武器中作战效果好,成本低于导弹。参考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火箭弹等高费效比武器装备在实战中消耗巨大,国防建设中相关行业需求有望长期维持高景气。 2)公司作为兵器集团下属核心企业,聚焦主业“导航控制和弹药信息化技术”,是我国精确制导弹药惯导控制舱核心供应商,卡位优势显著。 3)公司紧盯“十四五”中后期任务调整的增量变化和客户订货需求,积极争取订货任务。伴随下游旺盛需求逐步落地,叠加公司经营效率不断改善,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复苏。 催化剂:总体单位合同落地,下游相关装备开始放量。 风险提示:回款情况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
|
|
光威复材
|
基础化工业
|
2024-12-27
|
36.47
|
41.70
|
38.86%
|
38.05
|
4.33% |
|
38.05
|
4.33% |
|
详细
公司签订 36.64亿大额长期合同, 执行期限至 2027年年底。 公司受益航空航天建设加速带动碳纤维需求提升, 有望实现持续高质量增长。 投资要点: 维持目标价 42.38元, 维持“增持”评级。 航空航天装备放量进度加快,带动碳纤维需求快速提升,公司作为航空航天碳纤维材料核心供应商,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我们维持 2024~2026年 EPS 1.09/1.26/1.35元, 维持目标价 42.38元, 维持“增持”评级。 新签大额长期合同,有望持续高质量增长。 1) 近日,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与客户A签订了《物资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为 366,361.67万元。 2)其中, 2024年 7月 1日至 12月 31日合同涉及 A、 B、 C、 D、 E 型号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金额 602,829,467元; 2025年 1月 1日至 12月 31日合同涉及 A、 B 型号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金额 1,187,195,594.98元; 2026年 1月 1日至 2027年 12月 31日合同涉及 B 型号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金额 1,873,591,604.15元。 3)我们认为,公司新签订大额长期合同主要系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公司业绩有望高质量增长。 产能全面铺开,业绩多点开花。 1)公司是我国航空航天碳纤维主要供应商,具备较齐全产品牌号。 公司积极推进产能建设, 目前已具备 T300级 500吨, T700S 级/T800S 级 2000吨, T800H/T700G 级105吨,高强高模纤维 80吨生产能力, T800H1000吨产能正在进行等同性验证。内蒙古光威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新增4000吨高性能碳纤维产能。 2) 轻质高强及良好防热性能使碳纤维在航天领域批量应用,我国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加速推进,商业航天将有力带动碳纤维需求提升。 3)公司具备 AV500、 TP500等无人机业务所需碳纤维、预浸料、复材制件和装配业务, 深度受益低空经济建设加速; 4)公司 2023年下半年碳纤维原材料采购成本显著回落,已低于 2020年同期水平,或预示着客户对于碳纤维叶片需求出现回升,公司风电碳梁业务经营业绩及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催化剂: 下游新装备开始批产, T800H 千吨产能通过等同性验证。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能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中航机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2-24
|
12.27
|
17.89
|
57.21%
|
12.76
|
3.99% |
|
12.76
|
3.99% |
|
详细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受行业发展周期影响,业绩短期承压。公司防务产品受益军机放量,抢抓国产民机历史机遇,降本增效持续推进,业绩有望稳健增长。 投资要点:下调目标价为18.00元,维持增持。公司换股吸收中航机电平稳落地,机载产业上市旗舰平台将得到快速建设,防务航空电子领域龙头地位得以强化。考虑到行业发展周期影响,公司业绩有所波动,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EPS为0.40/0.45元(前值为0.65/0.73元),新增2026年EPS为0.50元。考虑到国内民机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民机战略布局稳步推进,给予公司2024年45倍PE,对应下调目标价至18.00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短期承压,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1)受行业发展周期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5.67亿元(-20.09%),实现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27.10%)。毛利率为26.19%(-1.53pct),净利率7.98%(-1.10pct);2)期间费用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1.06%,管理费用率7.86%,财务费用率0.28%,费用支出基本保持稳定,公司持续降本增效,努力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防务产品受益军机放量,抢抓国产民机历史机遇。1)防务航电系统市场需求超预期提升:根据《WorldAirForce2023》,目前美国军机数量仍领跑全球,为建设国防现代化,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未来我国先进战机放量速度有望加快,带动国内防务航电系统市场需求超预期提升。2)保障防务航空产品供给:公司航空机载系统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机载产业链,2024年上半年各子公司基本完成防务产品生产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持续开展生产条件建设,形成了稳定、高质、柔性的生产体系。3)抢抓国产民机机遇:国产民机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抓住C919项目的历史机遇,民用航空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多家子公司成为C919项目配套供应商。同时配套国产支线涡桨客机MA7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以及通用飞机和民用直升机,配套产品从设备级向系统级稳步迈进。 催化剂:先进战机及国产民机超预期放量。 风险提示:民机配套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军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
|
西部材料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12-24
|
18.20
|
23.69
|
41.01%
|
19.38
|
6.48% |
|
25.50
|
40.11% |
|
详细
钛材行业景气上行,特种领域装备市场潜力巨大,核电项目建设提速带动核级产品业绩高速增长,公司加工产业链完整,多领域纵深发展,业绩有望超预期。 投资要点:首次覆盖西部材料,目标价23.69元,给予“增持”评级。高端钛材行业高景气,特种领域装备建设带动钛材需求高速增长,核电项目建设提速带动核级产品业绩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6年EPS为0.45、0.59、0.74元,给予目标价23.69元,对应2025年41倍PE,给予“增持”评级。 特种领域装备建设带动高端钛材行业高景气,市场潜力巨大,叠加核电项目建设提速,我们认为,公司作为高端钛材及稀贵金属的核心供应商,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1)受钛材生产原材料海绵钛扩产、市场价格波动下降影响,钛材行业景气上行,产能快速放量;2)钛合金以高低温性能优良、抗腐蚀性强、比强度高等优势应用于军民用飞机、海上舰船、无人潜航器、装甲车辆等特种领域,装备建设有望带动钛材需求高速增长;3)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核电用银合金控制棒作为核反应堆堆芯关键材料之一,预计2030年前需求量将超过9万支,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加工产业链完整,多领域纵深发展,持续推进产能建设。1)公司是国内高端钛合金材料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和锆材主要生产企业,形成了包括熔炼、锻造、轧制及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西部钛业营收利润高速增长,2019~2023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0.9%、42.4%,装备建设有望带动公司钛材营收持续高速增长;2)天力复合在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行业市占率为20%~30%,位居全国第一;3)西诺稀贵是核电用银合金控制棒国内唯一生产商,核级不锈钢及镍基合金产品为多个核反应堆提供主要架构材料,航天级钽铌合金、AgMgNi合金等稀贵金属材料成功应用于“神舟”“嫦娥”等重点工程;4)公司产能持续爬坡,募投项目进展顺利,铸锭、合金薄板、管材产能分别提升至20000、1000、1500吨/年,联合技术中心建设项目顺利推进;2024年公司启动“海洋工程用大规格低成本钛合金生产线技改项目”,投产后将提升锻造等关键工序控制能力。 催化剂:钛材下游特种领域装备建设及核电项目建设提速风险提示:下游军品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
|
|
国博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2-24
|
48.30
|
58.00
|
2.87%
|
50.43
|
4.41% |
|
60.48
|
25.22% |
|
详细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受行业调整及订单节奏影响业绩短期承压,毛利率与净利率持续提升。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拓展至低轨卫星和移动通信领域,多维度持续发力。 投资要点:下调目标价至58.00元,维持增持。公司TR组件领域下游传统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有所波动,下游基站建设节奏有所放缓,下调2024-2026年EPS为1.00/1.27/1.53元(前值为1.13/1/28/1.53元),给予24年58倍PE,对应下调目标价为58.00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短期承压,成本管控成效显著。2024年前三季度,受行业调整及订单节奏的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T/R组件和射频模块收入减少,公司实现营收18.14亿元(-35.83%),根据2024年中报披露,T/R组件和射频模块营收11.69亿元,射频芯片营收0.88亿元,其他芯片营收0.2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6亿元(-31.93%);2)公司通过精益制造管理提升、工艺优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应用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盈利能力和利润率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6.39%(+4.14pct);净利率为16.90%(+0.97pct)。 拓展星载TR组件及移动通信终端领域,多维度持续发力。1)T/R组件:公司积极推进射频组件设计数字化转型,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新一代产品开拓打下基础,同时积极开展T/R组件应用领域拓展,在低轨卫星和商业航天领域均开展了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工作,多款产品已开始交付客户。2)射频模块:2024年上半年发布多款GaN射频模块产品,下半年新一代的产品开发及应用将带动器件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3)射频芯片:2024年,公司多款射频集成电路已应用于5.5G通感一体基站,5G-A通感基站试点带动基站射频芯片销售增长。WiFi、手机PA等射频放大类芯片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和新领域的拓展,为下一代基站平台新研数款物料稳步推进中,积极推进ODU及卫星通信芯片开发推广,部分产品已进入客户认证阶段。 催化剂: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 风险提示:下游大客户增长波动的风险。
|
|
|
航天南湖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1-25
|
20.87
|
29.85
|
--
|
22.38
|
7.24% |
|
22.38
|
7.24% |
|
详细
上调目标价至至29.85元,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受益内需外贸双轮驱动,业绩有望持续增长。考虑到需求端影响将逐步消除,下调2024-26年EPS至0.34/0.43/0.54元(前值为0.36/0.49/0.61元),公司是我国防空预警雷达核心供应商,军贸市场需求迫切,参照可比公司2025年69倍PE,上调公司目标价至29.85元,增持评级。 收到客户需求订单,业绩有望迎来好转。公司于2024年11月13日发布公告称收到客户相关任务需求订单,总金额约4.93亿元人民币,系新型防空预警雷达整机产品。该订单金额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7.91%,订单的顺利履行预计将使公司在未来年度经营业绩迎来好转。 公司受益国防信息化建设及外贸双轮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空管雷达与低空新领域。1)防空预警雷达市场不断得到深度挖掘:防空预警雷达是电子战和信息战的核心装备,受益于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包括军用雷达在内的信息化装备长期来看都将作为武器装备投入重点。我国防空预警雷达国际市场竞争力逐年提升,外贸出口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防空预警雷达领域主力:公司防空预警雷达产品已成为我国防空预警领域主力装备,产品已覆盖多个军种,同时积极加强与军贸公司交流合作,推动国际市场开拓,推进产品出口立项审批。3:)积极拓展产业新领域:公司中标某军用空管雷达配套设备研制项目,进军空管雷达配套领域拓展第一步;成立低空事业部,拓宽产业新赛道,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论证和研讨,围绕军用和民用低空市场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低空领域产业化全面加速。4)全面推动“新南湖”建设:公司位于荆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新园区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投产后将大大提高公司科研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并提升生产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催化剂:我国对先进雷达装备的需求陆续落地。 风险提示:公司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客户需求不及预期。
|
|
|
华秦科技
|
机械行业
|
2024-11-22
|
101.05
|
107.24
|
96.81%
|
101.50
|
0.30% |
|
101.35
|
0.30% |
|
详细
公司2024Q3业绩符合预期,受益于批产型号放量,深度参与新型号研发,新增产线建设稳步进行,持续拓展航发零部件等新业务,营收利润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投资要点:上调目标价151.36元,维持“增持”。公司系隐身材料龙头,产品先发优势明显,下游需求高度确定,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批产产品规模增加,价格或有阶段性波动,我们调整2024-26年EPS至2.61/3.44/4.42元(前值为2.56/3.37/4.24元),参照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44倍,上调目标价为151.36元,维持“增持”评级。 三季度产销量稳步提升,营收利润稳定增长。1)公司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同比提升,实现营收7.38亿元(+22.55%),归母净利润3.09亿元(+14.41%),扣非净利润2.96亿元(+18.15%)。2)24Q3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ROE为7.13%(+0.24pct);期间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分别提升为17.79%(+2.84pct)和7.00%(+2.1pct)。主要原因为控股子公司规模扩张、管理人员增加所引起的薪酬增加影响,上海瑞华晟股份支付费用以及专利权摊销确认以及租赁办公厂房计入管理费用的使用权资产折旧金额增加。 受益于先进战机及航发持续批产列装,公司深度参与多种新型号研发,积极拓展航发零部件制造和声材料等领域,业绩规模和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1)与美军相比,我国航空装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先进战机放量有望超预期;2)实战化训练强度加大背景下,航发维保需求日益迫切,公司布局航发产业链,后端业务有望进入稳定上升通道;3)深度参与新型号研发,积极布局行业前沿技术,参与多型号跟研工作,目前有数十种型号处于预研或小批试制阶段;4)与航发供应链深度绑定:公司服务航发“小核心、大协作”布局,系航发产业链核心供应商,华秦航发从零部件加工拓展至制造,部分产线开始首件验证及试生产,营收进一步提升;上海瑞华晟积极开拓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产品,项目跟研进展顺利;5)进军声学超材料领域,开发高端民用新材料,努力开拓新的市场机会。 催化剂:批产型号持续稳定放量,新一代产品定型批产加速。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战机批产进度低于预期。
|
|
|
光威复材
|
基础化工业
|
2024-10-29
|
36.26
|
41.70
|
38.86%
|
39.87
|
9.96% |
|
39.87
|
9.96% |
|
详细
上调目标价至42.38元,维持“增持”评级。航空航天装备放量进度加快,带动碳纤维需求快速提升,公司作为航空航天碳纤维材料核心供应商,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6年EPS为1.09/1.26/1.35元,参照可比公司2024年38.92倍平均PE,上调目标价至42.38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单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应收款项创近三年新高。1)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02亿元(+8.9%),实现归母净利润6.15亿元(-1%),实现扣非净利润5.55亿元(+10.09%)。 2)公司2024Q3单季度营业收入7.46亿元(+42.63%),净利润2.47亿元(+18.62%),扣非净利润2.31亿元(+89.74%),单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3)2024年三季报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0.72亿元,同比增长49.26%,环比增长13.08%,创近三年新高,主要系类装备业务及新增碳梁大客户交付确认及碳梁结算货款国际信用证未到期。 产能全面铺开,业绩多点开花。1)公司是我国航空航天碳纤维主要供应商,具备较齐全产品牌号。公司积极推进产能建设,目前已具备T300级500吨,T700S级/T800S级2000吨,T800H/T700G级105吨,高强高模纤维80吨生产能力,T800H1000吨产能正在进行等同性验证。内蒙古光威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新增4000吨高性能碳纤维产能。2)轻质高强及良好防热性能使碳纤维在航天领域批量应用,我国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加速推进,商业航天将有力带动碳纤维需求提升。3)公司具备AV500、TP500等无人机业务所需碳纤维、预浸料、复材制件和装配业务,深度受益低空经济建设加速;4)公司2023年下半年碳纤维原材料采购成本显著回落,已低于2020年同期水平,或预示着客户对于碳纤维叶片需求出现回升,公司风电碳梁业务经营业绩及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催化剂:下游新装备开始批产,T800H千吨产能通过等同性验证。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产能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北方导航
|
机械行业
|
2024-10-01
|
10.50
|
12.20
|
4.27%
|
12.21
|
16.29% |
|
12.67
|
20.67% |
|
详细
受总体单位合同签订进度影响,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阶段性承压。长期旺盛需求拐点将至,公司紧盯十四五中后期任务调整,业绩有望复苏并实现高速增长。 投资要点:维持目标价为12.22元,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受益“十四五”期间下游需求高景气,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受相关产品订单签订节奏等因素影响,下调2024~26年EPS为0.16/0.22/0.27元(原值为0.16/0.26/0.32元),参照可比公司62倍平均PE,考虑下游需求确定且公司产业链卡位优势显著,给予公司2024年77倍PE,维持目标价为12.22元,维持“增持”评级。 短期订单不及预期,业绩阶段性承压。1)受总体单位合同签订进度影响,相关产品既定需求未如期签订合同,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实现营收2.93亿元(-82.98%),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150.49%),业绩阶段性承压。2)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有所提升,为40.09%(+13.27pct),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8.05%(+31.69pct)、37.06%(+30.94pct),同比大幅提升。 长期需求拐点将至,业绩有望迎来复苏并实现高速增长。1)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消耗速度惊人,火箭弹在精确制导武器中作战效果好,成本低于导弹。参考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火箭弹等高费效比武器装备在实战中消耗巨大,国防建设中相关行业需求有望长期维持高景气。2)公司作为兵器集团下属核心企业,聚焦主业“导航控制和弹药信息化技术”,是我国精确制导弹药惯导控制仓的核心供应商,卡位优势显著。3)公司紧盯“十四五”中后期任务调整的增量变化和客户的订货需求,积极争取订货任务。伴随下游旺盛需求逐步落地,叠加公司经营效率不断改善,业绩有望迎来复苏并实现高速增长。 催化剂:公司配套的下游相关装备开始放量。 风险提示:回款情况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
|
航天南湖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0-01
|
15.30
|
19.79
|
--
|
20.98
|
37.12% |
|
22.88
|
49.54% |
|
详细
公司2024年上半年受产品交付影响业绩短期承压。公司受益国防信息化建设及外贸双轮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空管雷达与低空新领域,有望持续高增长。 投资要点:下调目标价为19.79元,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受益内需外贸双轮驱动,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受产品交付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我们下调2024-25年EPS为0.36/0.49元(24/25年前值为0.71/0.91元),新增2026年EPS为0.61元,考虑到公司是我国防空预警雷达核心供应商,给予24年55倍PE,下调目标价为19.79元,增持评级。 受产品交付影响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上半年由于受用户采购政策调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季节性特点等因素影响,产品交付进度延期,雷达整机产品交付同比减少,公司业绩同比有所下降,实现营业收入6583.37万元(-81.78%),归母净利润-3935.97万元(2023年同期为2951.91万元)。 公司受益国防信息化建设及外贸双轮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空管雷达与低空新领域。1)防空预警雷达市场不断得到深度挖掘:防空预警雷达是电子战和信息战的核心装备,受益于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包括军用雷达在内的信息化装备长期来看都将作为武器装备投入重点。我国防空预警雷达国际市场竞争力逐年提升,外贸出口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防空预警雷达领域主力:公司的防空预警雷达产品已成为我国防空预警领域的主力装备,产品已覆盖多个军种,同时积极加强与军贸公司交流合作,推动国际市场开拓,推进产品的出口立项审批。3)积极拓展产业新领域:公司中标某军用空管雷达配套设备研制项目,进军空管雷达配套领域拓展第一步;成立低空事业部,拓宽产业新赛道,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论证和研讨,围绕军用和民用低空市场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低空领域产业化全面加速。4)全面推动“新南湖”建设:截至2024年6月底,位于荆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公司新园区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投产后将大大提高公司科研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并提升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催化剂:外贸市场对先进雷达装备的需求超预期增长。 风险提示:公司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客户需求不及预期。
|
|
|
中航光电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9-04
|
36.75
|
55.87
|
48.91%
|
47.89
|
30.31% |
|
47.89
|
30.31% |
|
详细
本报告导读:公司2024年半年报发布,二季度业绩环比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在手订单呈现恢复趋势,预计全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投资要点:维持目标价57.04元,维持“增持”。公司2024二季度营收及净利环比改善明显,反映出下游需求韧性较强,公司全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下调公司2024-26年EPS至1.90/2.38/2.77元(前值2.00/2.49/2.89元),可比公司2024年平均PE为29倍,公司是特种连接器龙头,盈利能力及技术水平行业领先,给予公司24年29.96倍PE,维持目标价57.04元,维持“增持”评级。 二季度业绩环比显著好转,盈利能力持续提升。1)受防务领域订货节奏放缓等因素影响,2024上半年实现营收91.97亿元,同比下降14.51%;实现归母净利润16.68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4.61%;2)2024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1.84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29.16%;实现归母净利润9.17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22.16%;实现销售毛利率38.47%。环比一季度提升近3个百分点,业绩环比显著好转。 公司订单持续恢复,全年有望稳定增长。1)据公司半年报,公司目前防务领域在手订单呈现恢复趋势,2024年半年度业绩较一季度降幅已逐步实现收窄。2)公司聚焦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民用航空、卫星互联网、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等业务领域积极开展业务谋划,加速布局低空经济等产业方向,助力公司中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能力建设,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顺利投产,项目产能将持续释放,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项目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民机与工业互连产业园项目全面封顶,子公司沈阳兴华航空发动机线束及小型风机产能提升项目、泰兴光电液冷源系列产品集成系统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夯实中长期能力建设发展基础。3)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及智能园区建设,以基础器件产业园为平台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有望依托规模优势显著提升生产人效,预计全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催化剂:组件类产品和新产品快速增长、新能源业务持续取得突破。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民品竞争格局恶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