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茂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11-13
|
17.62
|
24.00
|
37.06%
|
18.80
|
6.70% |
-- |
18.80
|
6.70%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签署股权转让意向协议的公告》,公司于2023年11月8日与摩多利传动的股东签署《股权转让意向协议》,各方就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摩多利传动65%的股权事项达成初步意向。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预计将实现对摩多利传动的财务并表。 全球精密行星减速器市场规模12亿美元,我国5亿美元。1)根据QYResearch,2022年全球行星减速器销量为540.15万台,销售金额为12.03亿美元,其中中国境内销量为231.91万台,销售金额为5亿美元,预计2029年全球行星减速器销售规模达22.31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达11.49亿美元。2)全球精密行星减速器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包括日本新宝、纽卡特、威腾斯坦,2022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9%、10.9%、10.7%;中国精密行星减速器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包括日本新宝、科峰智能及纽氏达特,2022年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4%、11.7%、9.4%。 有助于公司布局机床、激光、机器人等领域,和谐波减速器业务协同。摩多利传动主营业务为精密行星减速机研发、生产和销售,下游包括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手、锂电池设备、光伏设备、印刷设备等中高端装备领域。营收在1亿元以上,毛利率在35-40%。1)有助于公司完善下游布局。公司原有减速机业务主要应用于环保、电力、化工、食品、塑料、橡胶、矿山、冶金、水利、纺织、制药、工程机械等领域,助力公司布局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手等工业自动化领域。2)有望和谐波减速器业务发挥协同作用。2021年11月公司成立控股子公司国茂精密,主要产品为谐波减速器,产能3-4万台左右。精密行星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下游领域和客户重合度较高,有望发挥协同效应,借助公司现有的成熟、完善的营销网络有助于标的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公司承诺收购标的2023-2025年累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2100万元、4400万元、7200万元。 公司为我国通用减速机龙头,发力专用及高端减速机。1)公司通用减速机产品线齐全,通过模块化设计+集中制造+分散组装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和多样化,具备技术、品牌和成本优势。2)公司发力专用及高端减速机,高端减速机捷诺系列在锂电浆料搅拌减速机市场具备领先优势,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赋能捷诺产品市场推广;公司以塔机为突破点,切入工程机械板块,客户取得突破。此外,公司布局光伏、重载、精密减速器等领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7、5.31、6.3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2、0.80、0.96元,给予公司24年30X估值,目标价24.0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风险;高端减速机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谐波减速器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
|
长盛轴承
|
机械行业
|
2023-11-06
|
16.75
|
22.22
|
15.01%
|
19.57
|
16.84% |
-- |
19.57
|
16.84%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2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36.8%。Q3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2.7%;实现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长13.8%,环比下降10.0%。 下游汽车领域保持快速增长,工程机械相对稳定,总营收保持稳健,毛利率明显修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在下游汽车行业持续拓展新客户,营收快速增长,工程机械领域则相对稳定,总营收因此保持稳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6.2%,同比增加8.4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36.3%,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2个百分点,毛利率提升主要系汽车行业占比提升、工程机械行业毛利率修复。 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净利率同比大幅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2.2%,同比微增0.3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12.8%,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环比增加3.1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22.0%,同比增加5.8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21.2%,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环比减少3.5个百分点。 公司是国内自润滑轴承龙头,多领域应用打开成长空间。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全球轴承市场规模约130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9000亿元,自润滑轴承作为新兴产品,对滚动轴承存在替代效应,潜在成长空间大。公司是国内自润滑轴承龙头,当前下游客户以汽车和工程机械头部企业为主,与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现代、沃尔德等行业头部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关系,随着汽车定点客户不断增加、工程机械行业逐步走出下行期,该领域业务将稳健增长。 风电产业链降本压力大,滑动轴承替代滚动轴承大有可为,公司已与金风科技、上海电气合作开发验证滑动轴承方案,若进展顺利,风电轴承将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0、3.6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3%。给予公司2024年22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2.2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
|
欧科亿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11-06
|
33.60
|
--
|
--
|
35.70
|
6.25% |
-- |
35.70
|
6.2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1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15.3%。Q3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下降0.7%,环比增长9.3%;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30.4%,环比增长4.1%。 持续拓展海内外市场,营收保持稳健;数控刀片高端化提均价稳毛利率,占比下降拉低综合毛利率。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数控刀片需求较疲弱,海外市场因处于拓展前期,保持高速增长,带动营收同比保持稳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2.5%,同比减少4.7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32.3%,同比减少6.3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8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系今年数控刀片产能利用率同比偏低、营收占比下降。 期间费用率同比稳定,净利率同比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8%,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11.2%,同比持平,环比减少4.3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19.8%,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18.8%,同比减少8.0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9个百分点。公司净利率同比下降主要受毛利率影响。 短期复苏可期,公司将充分受益;长期国产替代+。海外拓展,成长空间广阔。短期从库存周期角度来看,工业企业自2022年5月开始去库存,至2023年7月已历经15个月,2023年8月中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加2.4%,改变下降趋势,参考历史规律,我们判断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已处于去库存尾声,即将迎来新的补库周期,公司主流产品数控刀片、棒材、其他硬质合金等产品均为顺周期产品,行业景气度即将反转。长期来看,国内数控刀片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此外,海外刀具市场规模约是国内的4倍,公司作为国产刀具领军企业,凭借产品力与性价比重点开拓海外市场,成长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9、3.9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迪威尔
|
机械行业
|
2023-11-03
|
23.93
|
39.60
|
53.25%
|
26.30
|
9.90% |
-- |
26.30
|
9.90%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4亿元,同比增长34.0%;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26.1%。Q3单季度来看,实现营收3.4亿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1.8%;实现归母净利润4312.6万元,同比增长3.5%,环比减少14.8%。Q3单季度增速放缓不影响全年高增趋势。 油气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海洋油气开发力度加大有望驱动深海业务增长。2023年第三季度,国际油价持续走高,高油价驱动上游资本开支增长,油服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根据中国海油集团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增加,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预计增长至1774.4亿美元,同比+6.1%。国内海洋油气工程行业持续受益于中国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有力推进,行业发展呈现较好增长势头。公司在深海设备领域是全球多家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在亚太区域最重要的专用件供应商,海洋油气工程高景气,有望带动公司高附加值深海产品持续放量。 毛利率持续改善,汇兑收益减少影响盈利能力。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3.3%,同比-0.3pp;Q3单季度毛利率为23.8%,同比+1.7pp,环比+0.7pp。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8.3%,同比+0.2pp,净利率为13.3%,同比-0.8pp;Q3单季度,期间费用率为9.5%,同比+3.9pp,环比+4.9pp,净利率为12.9%,同比-1.8pp,环比-2.5pp,主要系汇兑收益同比减少较多侵蚀三季度净利。 ,募投项目进展顺利,新产品有望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极。公司募投项目350MN多向模锻液压机可用于特殊工况如深海、压裂等装备关键零部件的成形制造,在批量化制造上将具有更大技术以及成本优势,同时也将有效增强公司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公司募投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大部分设备已进厂,下半年将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产线建成后将形成规模化的高端阀门及管系零部件产品制造能力,进一步增加公司在油气领域覆盖产品的品类,高端阀门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6、3.3亿元,对应EPS为0.95、1.32、1.69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8、20、16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39%。公司为国内油气设备专用件龙头,给予公司2024年30倍目标PE,6个月目标价39.6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募投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海天精工
|
机械行业
|
2023-11-03
|
26.51
|
--
|
--
|
27.44
|
3.51% |
-- |
27.44
|
3.51%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5.1亿元,同比增长 6.0%;实现归母净利润 4.6亿元,同比增长 18.9%。 Q3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 8.1亿元,同比下降 4.6%,环比下降 11.0%;实现归母净利润 1.4亿元,同比增长 6.0%,环比下降 23.6%。 国内市场需求疲软, Q3营收放缓; 海外市场拓展顺利,毛利率同比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宏观经济疲软, 数控机床需求较弱, 拖累营收增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29.6%,同比增加 3.9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31.1%,同比增加 5.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2.2个百分点, 毛利率提升主要系海外市场拓展顺利, 海外营收占比提升、毛利率水平较高。 加大投入力度, 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净利率同比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0.0%,同比增加 2.3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 11.1%,同比增加 3.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2.1个百分点。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主要系公司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与研发投入强度。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18.5%,同比增加 2.0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 17.5%,同比增加 1.8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2.9个百分点。 短期复苏可期,公司将充分受益;长期国产替代+海外拓展,成长空间广阔。 短期从库存周期角度来看,工业企业自 2022年 5月开始去库存,至 2023年 7月已历经 15个月, 2023年 8月中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加 2.4%,改变下降趋势,参考历史规律,我们判断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已处于去库存尾声,即将迎来新的补库周期, 机床作为工业母机,行业景气度即将反转。长期来看,国内中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此外,海外机床市场规模庞大,公司作为国产数控机床领军企业, 近年来重点拓展海外市场, 产品竞争力较强, 成长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 7.6、 9.0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20%,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海外市场拓展或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
|
|
华锐精密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11-03
|
98.68
|
--
|
--
|
104.60
|
6.00% |
-- |
104.60
|
6.00%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9亿元,同比增长46.1%;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1.3%。Q3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04.1%,环比增长11.5%;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104.5%,环比增长13.1%。 持续拓展海内外市场、叠加整硬刀具放量,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数控刀片高端化提均价稳毛利率,整硬刀具拉低综合毛利率。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数控刀片需求较疲弱,海外市场因处于拓展前期,保持高速增长;另外,公司整硬刀具逐步放量,带动营收同比高增。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4.1%,同比减少4.1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43.0%,同比减少3.3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5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下降主要系整硬刀具拖累,数控刀片产品毛利率保持稳定。 短期产能增加投入加大,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净利率同比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1.7%,同比增加3.8个百分点,主要系数控刀片与整硬刀具产能释放投入加大,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Q3单季度为18.9%,同比减少7.9个百分点,环比减少2.7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18.0%,同比减少8.6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18.8%,同比持平,环比增加0.3个百分点。 短期复苏可期,公司将充分受益;长期国产替代+。海外拓展,成长空间广阔。短期从库存周期角度来看,工业企业自2022年5月开始去库存,至2023年7月已历经15个月,2023年8月中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加2.4%,改变下降趋势,参考历史规律,我们判断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已处于去库存尾声,即将迎来新的补库周期,公司主流产品数控刀片、整硬刀具等产品为工业耗材,行业景气度即将反转。长期来看,国内数控刀片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此外,海外刀具市场规模约是国内的4倍,公司作为国产刀具领军企业,凭借产品力与性价比重点开拓海外市场,成长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4、3.4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中控技术
|
机械行业
|
2023-11-02
|
43.66
|
52.80
|
20.96%
|
45.00
|
3.07% |
-- |
45.00
|
3.07%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三季报,2023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79亿元,同比增长34.36%;实现归母净利润6.93亿元,同比增长46.16%。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8亿元,同比增长30.64%,环比下降7.18%;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3.58%,环比下降56.33%。2023Q3GDR资金汇兑损失金额2859.42万元(扣除所得税),若剔除GDR资金汇兑损益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1亿元,同比增长31.35%。公司Q3业绩维持较块增长。主要系公司深入推进“135客户价值创新模式”,针对国内及国际客户的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客户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获取订单同比增长所致。公司Q3毛利率环比改善。1)2023Q1-Q3公司毛利率32.75%,同比下降3.39pp;净利率12.41%,同比提升1.05pp。2023Q3公司毛利率33.24%,同比下降1.76pp,环比提升1.33pp;净利润率9.08%,同比下降1.19pp,环比下降10.22pp。2)2023Q3公司期间费用率27.15%,同比下降0.48pp,环比提升13.16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9.26%/5.90%/10.80%/1.19%,分别同比-1.39pp/-0.13pp/-0.10pp/+1.13pp,分别环比+0.57pp/+1.24pp/+0.76pp/+10.59pp。公司为国产业流程工业自动化龙头,积极布局工业4.0。 2022年公司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国内市场占有率36.7%,较2021年增长2.9pp,连续十二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2022年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29.0%,较2021年市场占有率提升3.3pp,首次位居国内SIS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需求,下游包括化工、石化、油气、能源、制药、建材等行业68877,公司加快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积极打造以“1种服务模式+3大产品技术平台+5T技术”为核心的“135客户价值创新模式”,助力流程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PA)和企业运营自动化(BA)。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3.0、16.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1.65、2.05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3、26、21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6%。给予公司2024年32X目标PE,6个月目标价52.8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终端市场需求波动风险、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迭代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宏华数科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3-11-02
|
99.14
|
--
|
--
|
109.41
|
10.36% |
-- |
109.41
|
10.36%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 2023Q1-Q3实现营收8.8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归母净利润 2.4亿元,同比增长 28.4%。 Q3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 3.2亿元,同比增长 37.2%,环比增长 16.6%;实现归母净利润 0.9 亿元,同比增长 44.6%,环比增长 9.5%, 业绩超预期。 海外市场占比提升,利润率同比增幅较大。 2023Q1-Q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8.0%,同比增加 1.8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 48.8%,同比增加 2.2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1.3 个百分点, 毛利率上升主要系公司外销业务占比提升所致。2023Q1-Q3 公司净利率为 28.4%,同比增长 0.9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 29.5%,同比增长 1.6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2.2 个百分点。 受汇兑损益影响, 财务费用同比增幅较大。 公司近六成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汇率波动对公司财务费用影响较大。 2023Q1-Q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5.3%,同 比增 加 1.2 个 百 分点 ,其 中销 售 /管 理 / 研发 / 财务 费用 率分 别 为8.3%/6.1%/6.6%/-5.7%,同比+2.2/-1.1/+0.8/-0.7 个百分点。 Q3 单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7.6%,同比增加 4.5 个百分点, 环比增加 7.9 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7.9%/6.4%/6.2%/-2.9%,同比+0.1/-1.7/-0.1/+6.1个百分点。 横向拓展业务范围,股份回购彰显业绩信心。 2023年 8月,公司收购山东盈科杰数码科技 51%股权,对价 7000 万元,标的公司山东盈科杰业务主要针对按需印刷和商业快印领域,预计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书刊、广告等领域的数码印刷能力。 2023 年 10月,公司拟回购 4000-8000万元股份用于未来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为 139元( 10月 30日收盘价 102元),此次股份回购提议彰显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 4.4、 5.7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32.8%,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风险、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在建产能建成及达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
|
优利德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11-01
|
40.92
|
--
|
--
|
43.06
|
5.23% |
|
43.06
|
5.23%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Q1-Q3实现营收 7.84亿,同比+12.1%; 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亿,同比+42.3%。单季度来看, Q3实现营收 2.39亿,同比+36.7%;实现归母净利润 0.35亿,同比+124.4%。 Q3业绩超预期, 盈利能力提升。 仪表专业化、仪器高端化战略成效持续凸显, 产品结构优化,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23Q1-Q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42.4%,同比+7.0pp,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工业务结构改变,高毛利的中高端仪器类产品收入快速增长、仪表类产品专业化战略推进顺利;净利率为 16.5%,同比+3.5pp;期间费用率为 23.1%,同比+3.5pp,主要系公司加大市场和研发投入,其中销售、管理、 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8.8%、 6.2%、 9.0%、 -0.9%,分别同比+2.2pp、 -0.6pp、 +1.61pp、+0.27pp;。单季度来看,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线,推动产品往专业、高端发展,产品平均毛利率大幅增长拉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单 Q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4.3%,同比+7.5pp,环比+2.5pp; 净利率为 14.3%,同比+5.7%,环比-3.7%; 期间费用率为 26.0%,同比-1.0pp,环比+4.3pp; 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15pp、 -1.86pp、 -0.3pp、 +1.04pp,分别环比+0.37pp、-1.86pp、 +2.02pp、 +0.24pp。 重视研发、市场开拓和渠道布局,产品矩阵日益完善,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国家相关政策多次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国产化攻坚战,科学仪器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布局示波器、信号源、射频、电源与负载、安规与其它仪器等五类仪器的仪器公司, 仪表产品国内技术领先, 仪器新品对标国内行业头部。 1)测量仪表多领域加强布局: 电子电工领域,已突破 4-12kV及 1.2us/50us 脉冲电压的冲击保护,技术国内领先;电力及高压领域,已实现15000V 高压的稳定输出, 23年新推出 UT219P 手持式谐波交流功率钳形表、应用于光伏、储能等多个高压环境 UT219PV 光伏专用交直流钳形表;温度与环境产品线, 23年推出首款红外热成像测温机芯、智能型红外热成像仪, 下游应用广泛。 2)测试仪器领域,重视新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23年新发布 4GHz 带宽示波器、 26.5GHz 频谱分析仪、 计量级别六位半数字万用表、 宽范围可编程开关直流电源等新品,持续助力科学仪器国产替代。 3)渠道布局完善: 公司拥有专职化的营销团队、完整的服务体系以及海内外+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销售链布局,拥有约 200家经销商,覆盖全球 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有望凭借全产品布局+渠道优势+品牌效应, 深度助力国产化替代, 稳步提升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 2.4、 3.1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3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研发推广不力风险、海外拓展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
|
中海油服
|
石油化工业
|
2023-10-31
|
16.00
|
--
|
--
|
15.72
|
-1.75% |
|
15.72
|
-1.7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95.1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9.9%。Q3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2.1%;实现归母净利润9.3亿元,同比减少2.9%,环比基本持平。剔除汇兑影响,公司业绩增速可观。国内外市场稳步推进,毛利率持续修复。2023年三季度,公司全资子公司COSLMexicoS.A.deC.V.与墨西哥地区大型石油公司签署陆地一体化技术服务合同,合同金额约9亿元;全资子公司COSLDrillingEurope与挪威两家国际石油公司签署多个含固定期限和选择期最长五年的钻井平台服务合同,其中固定期限合同金额共约为47亿元。2023年7月,“深蓝探索”顺利完成国内下驳作业开展技术改造,“深蓝探索”回归将对公司在我国南海东部勘探开发形成有力支持。 毛利率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6.2%,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17.9%,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4个百分点。汇兑收益减少导致期间费用率提升,净利率短期承压。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6.5%,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6.8%,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6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8.3%,同比减少0.4个百分点;Q3单季度净利率为9.4%,同比减少1.7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2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增长明显主要系2023年前三季度汇兑收益同比减少近80.0%,导致财务费用率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减产预期下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全球油气上游投资持续复苏。2023年第三季度,国际油价持续走高,高油价驱动上游资本开支提升,油服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据标普全球统计,2022年全球油气上游(包括管道和LNG)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合计达1.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已恢复至2014年峰值水平的87%,预计上游投资将保持增长,于2025年达到1.36万亿美元。根据中海油2023年三季报,中海油前三季度资本支出为894.6亿元,同比增长30.2%,年度资本支出预算从年初的1000-1100亿元上调至1200-1300亿元,助力储量和产量增长。公司作为海洋油服龙头企业,背靠中海油,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43.5、53.4亿元,对应EPS为0.70、0.91、1.1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17、14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1%,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国际油价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境外经营不及预期风险。
|
|
|
杰克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3-10-31
|
21.18
|
--
|
--
|
21.93
|
3.54% |
|
22.06
|
4.15%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Q1-Q3实现营收 41.0亿,同比+6.7%; 实现归母净利润 4.1亿,同比-2.7%。单 Q3, 实现营收 14.1亿,同比+9.9%; 实现归母净利润 1.4亿,同比+26.3%。 Q3业绩同比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海外业务毛利率提升拉动盈利能力提升;期间费用率小幅下降。 2023Q1-Q3,公司毛利率为 28.6%,同比+2.0pp,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公司占比较高的海外业务毛利率上行、 爆品战略带动工业缝纫机毛利率提升;净利率为 10.1%,同比+0.2pp;期间费用率为 16.3%,同比+0.3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9%、 5.2%、 6.7%、 -1.4%, 分别同比+0.7、 -0.2、 +0.1、 -1.1pp,销售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公司加大营销,财务费用率下降主要系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增加。单 2023Q3来看,公司毛利率为 28.8%,同比+2.0pp;净利率为10.1%,同比+1.1pp; 期间费用率为 16.9%,同比-1.0pp。 2023M6国内市场库存压力缓解, 2023M7-M8出口下滑收窄,行业低迷现状有望出现拐点。 内需来看: 2021年末-2023H1,行业一直处于减库存阶段, 21年末行业百家企业行业百家企业工业缝纫机库存量达历史最高值 149万台,库存积压较大; 22年平均月库存超 100万台; 23年以来库存下降, 6月存量为库存58万台, 基本恢复至 21年同期(不足 50万), 行业清库减存成效明显,有望缓解内需压力。 出口来看: 2023M7-M8,工业缝纫机出口数量分别同比下滑21.6%、 7.9%,下滑幅度收窄;另外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海外工业缝制设备存量市场超 6000万台,将持续释放稳定的更新换代需求,市场空间巨大。 公司系全球缝制设备龙头, 立足单机(工业单机、裁剪设备), 布局成套设备解决方案,助力公司市占率再提升。 公司通过收并购德国奔马、意大利威比玛、意大利迈卡等公司布局技术要求较高的裁床、自动缝制设备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 通过定增募投项目顺应缝制机械智能化升级趋势, 2021年以来,公司推出成套智联解决方案,并标杆大客户取得突破,由单机设备供应商成功向软硬件为一体的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持续助力单机(工业单机、裁剪设备)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中长期增长动力充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杰克股份系。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 7.2、 9.8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26%,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出口及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波动、 海外经营等风险。
|
|
|
中钨高新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10-27
|
9.11
|
--
|
--
|
9.80
|
7.57% |
|
9.80
|
7.57%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95.5亿元,同比下降 4.2%;实现归母净利润 3.2亿元,同比下降 20.9%。 Q3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 30.0亿元,同比下降 5.7%,环比下降 14.0%;实现归母净利润 0.73亿元,同比下降 56.3%,环比下降 48.5%。 宏观需求疲软,收入略有下降;毛利率承压,保持相对稳定。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宏观需求疲弱,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部分产品产销量同比下滑,营收同比下降。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16.2%,同比减少 0.6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 16.0%,同比减少 0.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6个百分点, 公司Q3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系原材料价格较高, 环比提升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 受研发投入加大&汇兑损益影响, 期间费用率同比大幅提升,净利率下滑。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1.7%,同比增加 1.6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13.0%,同比增加 3.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2.5个百分点;公司 Q3期间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加大研发投入&汇兑损益变动影响。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 3.9%,同比减少 1.0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 3.1%,同比减少 3.0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1.4个百分点, Q3净利率下滑主要受期间费用率提升影响。 短期复苏可期,公司将充分受益;长期国产替代+海外拓展,成长空间广阔。 短期从库存周期角度来看, 工业企业自 2022年 5月开始去库存,至 2023年 7月已历经 15个月, 2023年 8月中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加 2.4%, 改变下降趋势,参考历史规律, 我们判断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已处于去库存尾声,即将迎来新的补库周期,公司主流产品数控刀片、棒材、其他硬质合金、粉末等产品均为顺周期产品, 行业景气度即将反转。 长期来看, 国内数控刀片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此外,海外刀具市场规模约是国内的 4倍,公司作为国产刀具龙头, 凭借产品力与性价比重点开拓海外市场,成长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 5.8、 7.5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12.1%,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安徽合力
|
机械行业
|
2023-10-27
|
16.51
|
--
|
--
|
17.56
|
6.36% |
|
17.56
|
6.36%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31.3 亿元,同比增长 9.2%;实现归母净利润 9.9 亿元,同比增长 43.4%。 Q3 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 44.0 亿元,同比增长 11.2%,环比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 3.3亿元,同比增长 28.5%。 海外市场维持高增长,国内市场逐步回暖,营收稳健增长,毛利率维持高位。从行业数据来看, 2023Q3国内叉车出口量保持高速增长,内销市场见底回升,同比增速逐月提高,公司作为国内叉车双龙头之一, Q3表现与行业变化一致,营收保持稳步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20.2%,同比增加 3.6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 21.2%,同比增加 3.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1个百分点。 Q3毛利率同比提升主要受益于海外收入增长、人民币汇率贬值、原材料价格低位运行等因素。 绩效薪酬增加, 期间费用率有所增长,净利率环比略有下滑。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0.9%,同比增加 1.2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 12.3%,同比增加 2.8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2.7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绩效薪酬多数于 3季度发放,且同比明显增多。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 8.4%,同比增加 1.9个百分点; Q3单季度为 8.1%,同比增加 0.6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1.9个百分点,净利率环比下降主要系期间费用提升所致。 积极研发新能源绿色叉车,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公司积极落实国家“3060”双碳目标,持续加大锂电、氢燃料、大吨位混合动力产品研发投入,加快新能源绿色产品上市进程。 2023年公司新成立“合力澳洲中心”及“合力南美中心”,联合已成立的欧洲、东南亚、北美、中东、欧亚等五大中心,公司在海外已拥有七大中心和 100 多家代理机构,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落地, 未来海外营收及占比将加速提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0、 14.0、16.1 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21.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海外市场拓展或不及预期; 汇率波动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
中密控股
|
机械行业
|
2023-09-05
|
38.77
|
47.46
|
23.27%
|
39.73
|
2.48% |
|
40.15
|
3.56%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2023H1 实现营收 6.1 亿,同比+6.9%;实现归母净利润 1.6亿,同比+6.9%。Q2单季度来看,实现营收 3.3亿,同比+5.6%,环比+13.4%;实现归母净利润 0.8亿元,同比-9.5%,环比持平。营收稳定增长,低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导致利润端短期出现下滑。 存量业务助力公司在石化领域逆势增长。公司下游客户所处行业主要为石油化工,2023H1,受下游石化行业景气度低迷影响,公司新上项目数量不及预期,但多年来积累的存量业务为公司营收保驾护航,在石化行业低景气度背景下,业绩实现逆势增长。2023H1 公司装备制造板块营收 2.6 亿元,同比-8.1%;石油化工板块营收 2.1亿元,同比+30.4%;煤化工板块营收 0.7亿元,同比+10.1%。 “以价换量”策略下,利润率短期承压。2023H1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1.2%、26.3%,同比-1.6pp、+0.0pp,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增量订单竞争激烈,为保市场份额主动让利所致。2023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2.9%,同比+0.9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9.5%/7.8%/5.8%/-0.1%,同比-0.1/-0.5/+1.1/+0.3pp。Q2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48.7%、24.8%,同比-7.0pp、-4.1pp;期间费用率为 22.8%,同比+1.3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9.4%/7.9%/5.5%/-0.1%,同比-0.1/-0.1/+0.9/+0.4pp。 核电业务稳步推进,业绩未来可期。2023H1公司核电领域的研发与市场开拓进展顺利,完成了核主泵密封的试运行测试,性能稳定、指标合格。目前公司已取得中广核集团防城港 5、6号机组和宁德 5、6号机组,中核集团漳州 3、4号机组和福清 5、6号机组等核二、三级泵机械密封订单,随着年底公司核电专用生产线达产,未来核电领域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有力支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6、4.4、5.2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75、2.09、2.47 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22、19、16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18.5%。公司未来加大核电布局力度,有望受益于核电密封国产替代进程。给予公司 2024年 23倍目标 PE,6个月目标价 48.07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对收购公司整合效果不及预期风险。
|
|
|
福斯达
|
机械行业
|
2023-09-01
|
29.51
|
45.80
|
75.75%
|
30.00
|
1.66% |
|
30.00
|
1.66%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2023H1实现营收 9.5亿,同比+20.5%;实现归母净利润 0.95亿,同比+70.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90亿,同比+78.7%。 单季度来看,Q2 实现营收 6.1 亿,同比+24.8%,环比+79.2%;实现归母净利润 0.60 亿,同比+88.7%,环比+69.7%。公司新签订单充足,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市场开拓顺利、新签订单充足;加强项目交付管理,海外市场营收高增。 2023H1 公司实现新签订单约 26亿(含税),签订 3万等级以上大型空分成套装置 6 套,中标国内石化行业 4 万等级空分成套装置,打开公司在国内石化大型空分领域新局面;签订国内首个出口海外大型液化天然气装置的绕管换热器项目。公司重点提升项目交付能力,宝武清能、曲沃、呼和浩特、中东地区 DP 项目等国内外多个重要项目顺利推进,2023H1 公司实现海外收入 3.7 亿,同比+346.9%,推动公司营收、利润实现稳定增长。 高毛利海外项目确认收入占比提升,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盈利能力提升。2023H1公司毛利率为 24.0%,同比+7.4pp,净利率为 10.0%,同比+2.9pp;期间管理费用率为 9.0%,同比+0.5个百分点;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平均毛利率较高的海外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占比提升至 39.1%;净利率提升幅度小于毛利率主要系2023H1 公司计提资产和信用减值比 2022H1 增加 0.26 亿。单 2023Q2 来看,公司毛利率为 25.5%,同比+9.7pp,环比+4.0pp;净利率为 9.8%,同比+3.3pp,环比-0.6pp;净利率环比下滑主要系公司 2023Q2单季度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约 0.38 亿。 公司为国内空分设备领军企业,客户资源优质稳定,装备制造能力不断提升,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公司下游客户包括林德集团、空气产品公司、普莱克斯、盈德气体、意大利达涅利、英国 Petrofac 等全球知名大型工业气体公司或国际工程公司,北京市燃气集团、深圳市燃气集团、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宝武集团、中核集团、白银有色、中国冶金科工集团、陕鼓动力、国新能源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客户优质且粘性强。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在中东、东南亚、中亚及南美洲等地区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较强的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受益于“一带一路”海外出口。公司募投项目已于 2023M1 投入试生产,有效缓解公司产能瓶颈,子公司嘉兴福斯达对外投资项目目前顺利推进中,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大型深冷装备制造能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3.7、4.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59、2.29、2.99 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9、13、10 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50%;给予公司 2024 年 20 倍目标 PE,六个月目标价 45.80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产建设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经营、汇率波动等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