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内蒙华电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4-29 4.53 -- -- 4.53 0.00% -- 4.53 0.00% --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3亿元,同比下降2.34%,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3.4%,主因2023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6.2亿元,如将减值加回,公司归母净利润约25亿元,符合我们的预期。2)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下降7.4%,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3%,略超我们的预期。3)公司发布2023年利润分配公告,2023年公司计划分配现金红利0.185元/股(含税)。 2023年煤炭产量高增,煤电度电盈利提升,公司利润大幅增长。在电力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发电量607.1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9%,其中华北火电发电量216.2亿千瓦时,同比下滑8.4%,蒙西火电发电量35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新能源发电量3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2023年公司实现销售电价0.344元/千瓦时(不含税),同比下降6.23%(0.023元/千瓦时),其中蒙西地区售电均价0.3414元/千瓦时,同比下降9.85%,外送华北火电电价预估基本稳定。在煤炭方面,2023年公司完成煤炭产量1326.2万吨,同比增长52.1%,完成煤炭销售单价401.5元/吨(不含税),同比下降12.84%(59.16元/吨)。可以看出,公司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两个原因,一个煤炭产量大幅增长,二是煤炭采购成本下降幅度高于电价下降幅度,根据公司公告,2023年公司煤炭采购标煤单价为594.6元/吨,同比降低77.92元/吨,在售电单价同比下降22.87元/千千瓦时的情况下,公司度电边际贡献同比增加2.52%。 2024年一季度利润超预期,预计主因成本下降明显。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火电发电量134.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其中蒙西火电发电量8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外送华北火电发电量4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新能源电量10.1亿kwh,同比下降0.1%。公司一季度电价0.3506元/千瓦时,同比下降0.028元/千瓦时(不含税),主要由蒙西电价下降带来,根据蒙西市场化交易结果,预计蒙西电价下降超过10%,此外,公司一季度标煤采购成本587.81元/吨,同比下降43.14元/吨,由此测算单位外购燃料成本下降约0.013元/千瓦时,低于电价下降幅度,受此影响,市场普遍预期一季度盈利不够理想。我们分析公司一季度利润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主要因为除燃料以外的其他成本下降明显。2024年Q1,在电价电量均下降明显的情况公司毛利率反而同比略有提升,从24.5%提升至25%,我们分析可能主要因为公司火电机组投产时间较早,部分机组可能折旧已经计提完毕,使得公司营业成本下降明显,除此之外,公司一季度延续2023年财务费用下降趋势,2024Q1财务费用同比下降0.4亿元,两大成本的下降抵消了电价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公司盈利小幅提升。 煤电一体化经营盈利稳定性高,核增300万吨产能落地后盈利稳定性进一步增厚。2023年公司煤炭产量1326.2万吨,按照5000大卡计算,公司煤炭自供率(煤炭产量/测算用煤量)达53.7%,较2022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2023年6月,公司魏家峁露天煤矿生产能力由1200万吨/年核增至1500万吨/年,如果核增完成,公司煤炭自供率将达到60%,煤炭一体的盈利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公司规划2022-2024年现金分红率不低于70%,2023年公司计划分配现金红利0.185元/股(含税),占公司可供分配利润70.1%,对应2023年股息率4.2%。2024年公司盈利稳定性高,在分红率70%的情况下股息率5.2%。 盈利预测与评级:考虑到电价表现,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4.8、28.1亿元(调整前分别为26.24、29.37亿元),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0.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5%、13.5%、7.1%,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2、10、10倍,当前估值水平较低,假设2024-2026年分红率维持70%,公司股息率分别为5.2%、6%、6.5%(股息率=(归母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永续债利息)。 70%/当前市值),股息率价值凸显,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电价下降幅度超出预期,新增煤炭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华能国际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4-29 9.47 -- -- 9.40 -0.74% -- 9.40 -0.74% -- 详细
华能集团旗舰上市平台,中国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 公司为华能集团旗舰上市平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公司在运控股装机合计 1.36 亿千瓦,其中煤电 9328 万千瓦,气电 1323 万千瓦,风电 1551 万千瓦、光伏 1310 万千瓦,传统火电及新能源规模均处于业内第一梯队。公司 2021 年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装机 4000 万千瓦,根据公司经营数据公告,截至 2023 年12 月底,公司新能源装机达到 2861 万千瓦, 2023 年下半年新投产新能源装机接近 600 万千瓦,全年投产接近 900 万千瓦。 从地域分布来看,公司境内电厂分布在全国二十六个省级区域,煤机主要反映东部沿海省份供需格局和盈利能力。 参照 2023 年发电量数据,公司煤电第一大分布地为山东, 2023 年煤电发电量占比达到 20.25%,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分别达到 8.46%、 8.13%、 7.29%和 6.8%,前 5 大省份占比超过 50%;风电、光伏业务基本实现全国性布局,但是相对而言,华北地区占比更高,尤其是风电发电量占比最大的省为江苏,其次是吉林、河南,光伏发电量占比最大的省为山东,其次为河北、山西、江西等。 从投资的角度看,煤电板块始终拥有煤价和电价两条博弈主线,公司作为全国性布局的最大煤电公司,受行业整体情况影响较大。 公司的天然体量决定了公司的投资机会以火电行业的 beta 性机会为主, 2023年二季度以来煤价自高位回落,主要火电公司业绩均出现修复,公司的业绩弹性在可比公司中处于领先水平,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25.64 亿元(上年同期归母亏损 39.42 亿元)。公司 2023 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84.46 亿元,四季度亏损主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有关。 站在当前时点,由于大量省份 2024 年度长协电价已定,市场博弈的焦点再次转移到煤价。 按照公司 2023年 3758 亿千瓦时煤电发电量计算,我们测算 5500 大卡入炉煤价每下降 100 元/吨,对应归母净利润增厚 85 亿元。中期来看,区域供需格局依然是决定煤电板块投资价值最核心的因素,公司机组所在省份电力供需整体紧张,机组参数较高,静待供需格局进一步演化。 但是长期来看,我们分析公司更大的机会在于火电定位转变,容量电价改变煤电商业模式。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煤电受到经济周期、煤价周期乃至政策周期的三重影响,导致煤电板块周期属性过强、投资体验感不佳。然而,随着全国电源结构低碳转型,煤电利用小时数将处于长期下行通道,传统以赚取点火价差为主的商业模式或难以持续。我们分析未来煤电的定位将以满足全社会用电高峰负荷为主,而非电量支撑,由此带来煤电商业模式的深刻变化,定位转变仍需相关政策支撑。 2023 年 11 月国家能源局发文落实容量电价政策,未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2023 年 11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宣告市场期盼已久的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正式落地。对于公司而言,按照 100 元/千瓦·年补偿标准计算,约 1 亿千瓦的火电装机对应每年 100 亿元容量电价。虽然在当前补偿力度下,电量电价仍然是决定煤电公司盈利的根本性因素,但是政策指引 2026 年后补偿比例持续提升,有助于煤电定位转变。周期属性的弱化有望降低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提升估值水平。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7.35、 145.69 和 157.21 亿元,扣除公司约 30 亿元永续债利息(估算值),当前股价对应 PE 16、 13 和 12 倍,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火电上市公司,有望深度受益于煤电机制理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煤价波动;电价政策调整。
华电国际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4-29 6.81 -- -- 6.78 -0.44% -- 6.78 -0.44% -- 详细
华电集团旗舰上市平台,控股装机聚焦火电,通过参股华电新能参与新能源业务。公司为华能集团旗舰上市平台,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拥有控股装机5845万千瓦,其中煤电4689万千瓦,气电909万千瓦,水电246万千瓦,为五大发电集团主要平台中唯一一个装机均为传统电源的公司。公司通过参股华电新能参与新能源业务,目前持股31.03%。截至2022年底,华电新能拥控股装机3491万千瓦,其中风电2209万千瓦,光伏1282万千瓦,如果IPO成功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新能源上市公司。 公司的发展历史为公司打上深刻的“山东烙印”,目前山东装机占比仍超过40%。与五大发电集团其他平台相比,公司虽然也属于全国性火电龙头,但是控股装机分布集中度极高,与公司发展历史关系密切。 山东至今仍然是公司煤电最主要的经营区域,装机占比达到43.65%;湖北成为公司第二大经营区域,装机占比达到15.38%;安徽、湖南、河南三个中部省份合计占比达到25%。 华电新能规模快速扩张,2023年业绩体量超过龙源电力与三峡能源;同时参股多家煤矿公司,煤矿投资收益与公司煤电业务形成一定对冲。华电新能2022-202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90.3、101.1亿元,利润体量超过龙源电力与三峡能源,中性预期华电新能业绩稳步增长,按照31.03%股权计算,公司2023年从华电新能获得的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可达30亿元量级。除电力资产外,公司还参控股多家煤炭企业,权益产能超过1200万吨/年。 投资收益仍然贡献主要业绩,控股资产盈利能力逐步回升。自2021年剥离新能源资产开始,叠加当时双碳战略下全球一次能源价格飙升,公司控股资产(煤电为主)持续亏损,投资收益(新能源+煤矿)贡献主要业绩。但是进入2023年后,受益电价顶格上浮以及煤炭价格逐步回落,公司控股资产实现扭亏,前三季度盈利能力逐季上升。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5.22亿元,由此计算四季度基本盈亏平衡,主要与煤电资产计提减值损失有关。 从投资的角度看,煤电始终拥有煤价和电价两条博弈主线,公司作为控股口径“较为纯粹”的煤电公司,以行业Beta性机会为主,同时受到山东、湖北供需格局影响。站在当前时点,由于大量省份2024年度长协电价已定,市场博弈的焦点再次转移到煤价。按照公司每年2000亿千瓦时量级煤电发电量计算,5500大卡入炉煤价每下降100元/吨,对应归母净利润增厚50.68亿元。受益于2023年较低的煤电盈利基数,如果2024年煤价回落,公司有望释放较大盈利弹性,潜在alpha性机会取决于山东、湖北供需格局演变。 长期来看,公司大级别投资机会仍在于煤电商业模式转变,山东新能源快速发展,对煤电定位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型电力系统下,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尤其山东发展进度全国领先,煤电定位正在从基础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过渡,如果未来燃料成本可以更好地传导,容量电价占到煤电收益的主体,公司业绩稳定性将得到大幅提升,周期属性的弱化有望降低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进而提升估值水平。角色转变需要底层制度支持,目前全国新一轮电改整体基调已经确立,密切关注相关政策落地情况。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77、68.90、73.82亿元,扣除公司约10亿元永续债利息(估算值),从普通股东的角度看,当前股价对应PE14、12、11倍,公司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火电平台,有望深度受益于煤电机制理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煤价波动;电价政策调整。
嘉泽新能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4-29 3.44 -- -- 3.54 2.91% -- 3.54 2.9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30.53%,实现归母净利润8.03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9%(较调整前的归母净利润增长50.1%),符合我们的预期。另外公司公告2023年现金分红0.11元/股(含税),对应分红率33.34%。 2023年公司发电量稳定增长,市场交易电价小幅下降,公司业绩整体符合预期。2023年公司实现发电量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75%,发电量增长主因2023年公司净新增新能源装机14.7万千瓦(考虑出售电站)。2023年公司实现平均电价0.5236元/千瓦时,同比下滑2.67分/千瓦时,主因公司出售存量高补贴电站,投产平价电站所致。分地区来看,宁夏风电电价同比上涨0.85分/千瓦时,河南风电电价下降10.21分/千瓦时(主因出售带补贴电站),河北风电电价下降0.96分/千瓦时,山东风电电价下降1.61分/千瓦时,另外新增内蒙风电电价0.2816元/千瓦时,除河南外其余地区风电电价下降主因参与市场化交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除发电业务外,公司2023年还出售5万千瓦风电和10万千瓦光伏项目,获得投资收益0.7亿元。 拥有在建及拟建1.8GW风电项目,预计近两年陆续投产给公司贡献高盈利。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在建及拟建风电项目1.82GW,主要位于黑龙江、广西、山东等地,预计将在2024-2025年陆续开工、投产,黑龙江标杆电价0.374元/千瓦时、广西标杆电价0.4207元/千瓦时,电价水平较高,市场化程度水平较低,风资源情况较好,预计投产后单GW年化超过2亿元,给公司带来较高的盈利增量。此外,公司还申报发行全国首单民企REITS盘活存量资产,若公司2024年完成REITS的发行并出表,预计将带来可观的税后利润,给公司2024年带来较高的盈利弹性。 公司现有储备项目充沛,保障未来几年的持续增长。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年底,公司158万千瓦风电项目获得核准,2023年公司在黑龙江、广西、内蒙获得风电核准127万千瓦,这些项目有望在未来三年陆续开工、投产。除风电外,公司还大力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投产14.3万千瓦,根据公司规划,未来三年公司计划完成80-10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的资源开发,当前上游风机、组件价格均维持低位,为公司新增项目盈利提供保障。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9.91、11.74亿元,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3.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4%、18.5%、16.7%,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8.5、7.2、6.1倍,当前估值水平较低,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资产出售不及预期,新增项目并网不及预期
海螺水泥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3-12 23.80 -- -- 23.95 0.63%
23.95 0.63% -- 详细
中国水泥“核心资产”,当之无愧的“tenbagger”。“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 公司从上市至2022年底市值涨幅接近18倍,是建材行业当之无愧的明星股。立足当下,相对于海螺在水泥行业中的核心资产定位,真正压制股价的是市场对于行业周期下行的担忧。我们判断,在房地产下游需求结构重塑和地方政府化债大背景下,水泥需求仍将承压,但同时中国居民资产端的大类资产配置变革也刚刚开始,或为海螺这类具备可持续现金流优势的企业带来估值重塑。本文旨在通过历史复盘和估值重塑两个角度寻找公司价值的锚。 复盘发展之路,“T”型战略筑基,成本端和需求侧护城河宽阔。海螺水泥崛起的精髓在于牢牢把握住了水泥行业竞争的两要素:成本和需求(区域赛道)。水泥生产壁垒低且“短腿”,行业景气主要依赖于所在区域的竞争格局和需求趋势,因此能走出来的企业,一方面,要如传统制造业竞争般站在行业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在同质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要占据需求最有成长性和可持续性的区位,把握先发优势。海螺水泥的崛起,精髓就是最早在这两方面做到了行业领先,其上市后20余年发展的本质是凭借极致的工匠精神和敏锐的嗅觉把握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红利。 复盘市值之路,估值长期下降,盈利驱动市值上行。为更清晰地挖掘公司长周期市值上行的驱动力,我们将周期性要素(产品价格)的影响平滑,选取公司销售均价接近的2002、2009、2015、2022年为节点,分成三个时间段将公司过往市值上行的驱动力进行拆分:1)2002-2009年:公司总市值涨幅高达1050%,其中受益于产能扩张(销量增长704%)和费用优化(三费下滑32%)归母净利润增长了1244%,成为驱动力,但期间公司经历两轮行业性周期洗礼,波动较大。2)2010-2015年:公司总市值上涨3%,归母净利润增长了112%,估值最终依然构成边际拖累。这一阶段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完全由销量的增长带来(增长117%),事实上,这一阶段行业也由供不应求走向全面过剩,行业横向比较来看,恰恰是这一阶段,将海螺和其他水泥企业拉开了差距。3)2016-2022年:公司总市值涨幅60%,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在这一时期上涨了108%,依然是唯一驱动力,估值却因为市场对行业高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忧持续下探。进一步对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进行拆分,其是由销售量增长58%和吨净利润增长32%共同推动。 DCF估值法下安全边际充分,估值亟待重塑。极端悲观假设下公司的内在价值约为1586亿元,明显高于当前市值。我们认为,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货币资金的定价,公司此前长期维持大量在手现金(盈余资金约580亿元),但未进行收并购增厚EPS或现金分红,资金回报率较低,因此,市场并未给予这一部分资产定价。我们判断,央国企开启市值考核背景下,在手现金有望重新定价,公司合理市值有望向DCF定价靠拢。此外,该极端悲观假设下的永续利润理论不应该被触碰,后面任何阶段盈利能力高于该底部利润或为公司带来成长性的并购重组和纵向延伸都将导致公司合理市值高于该安全边际。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66亿元、99.40亿元、120.09亿元,对应3月6日股价PE为11X、13X、11X,PB为0.7X。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PE14.8X,平均PB0.8X。我们认为,水泥企业立身周期,在供需前景不明朗背景下对当年业绩和未来几年业绩预测的不确定性增强,PE定价并不合适。有别于其他企业,海螺作为占据水泥行业成本曲线低点的企业,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依然具备永续盈利能力,DCF定价更为合理。考虑当前市值较我们的DCF价值底折价约20%,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现金盈余利用不及预期
华能水电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3-04 9.24 -- -- 10.01 8.33%
10.08 9.09% -- 详细
华能集团旗下唯一水电上市平台,拥有澜沧江全流域开发权。公司为华能集团唯一水电上市平台,拥有澜沧江干流全流域开发权,总可开发装机容量3200万千瓦。截止2023年6月底,公司已经投产的装机容量为2433.28亿千瓦,装机规模稳居全国第二。托巴水电站(140万千瓦)及华能四川硬梁包水电站(111.6万千瓦),将于“十五五”期间陆续投产,两个电站投产后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将进一步增厚9.3%。公司约2/3电量外送广东,1/3电量本地消纳。 现金流的意义大于账面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财务费用)约为净利润的2倍。由于折旧占比较高,公司每年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约为归母净利润的200%。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非常充裕,2022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达到166.1亿元,创历史新高,充裕的现金流为后续提高分红比例以及新能源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资产负债率快速下行,财务费用下降明显。相比长江电力、雅砻江水电等公司,公司机组投产时间相对较晚,导致资产负债率高企。公司过去几年持续高强度偿还债务,从2015年至2023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从77.94%下降至64.21%,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公司财务费用从2019年高点的44.22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29.39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同比节省4.4亿元,财务费用下降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云南省电力供给出现瓶颈,导致供需格局持续偏紧,成为公司电价的最重要支撑。云南省在“十二五”之前曾经极度缺电,电价保持较高水平,“十三五”前期电力过剩主要系小湾、糯扎渡、金沙江中游电站等一系列世界级水电集中投产,叠加2015年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电价出现大幅下降。弃水现象吸引大量高耗能产业迁入,但是随着2020-2022年最后一轮水电投产高峰结束,未来新增水电规模极为有限,供需持续偏紧。根据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建设研究中心测算,在负荷基础方案下,平水/枯水年“十四五”云南最大电力缺口分别达570/1200万千瓦。云南省电价持续上行,成为华能水电超额收益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市场对水电资产的绝对低协方差属性并没有充分认知。首先,水电公司营业收入的驱动力非常特殊,降雨与宏观经济绝对脱钩;其次,从产品特性来看,水电是终端同质化商品中的少数低成本供给,决定了价格端的低风险;加之商业模式简单,财务报表质量极高,联合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电资产的特性就是“全方位的低协方差”。按照投资组合理论,低协方差资产有望持续重估,公司乃至整个水电板块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盈利预测与估值:结合公司2023年经营数据公告,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81、84.70、92.32和95.6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20、18、17倍。 公司现金流极佳,我们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市场对水电资产的绝对低协方差属性并没有充分认知。此外,云南省电力供给出现瓶颈,供需格局趋紧成为公司电价的最重要支撑。由此,我们给公司乃至整个水电板块具备长期配置价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波动,电价政策调整。
伟星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3-04 15.72 -- -- 16.72 6.36%
18.00 14.50% -- 详细
C 端管材领军企业,在变革中成长。伟星新材是国内 PPR 管领军企业,自上市以来坚持品牌化道路,“长期可持续发展”深植企业文化。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伟星的成功离不开“有选择性的“踏准了三次行业变革的节点,当前,房地产链下行压力仍在,公司在坚守经营质量的前提下,审时度势,深化“同心圆”战略,收购浙江可瑞,开启“系统集成+服务”新模式,开启成长新曲线。 零售端护城河夯实,“同心圆”拓宽增长空间。伟星新材管材行业表现出色,得益于对管材行业本身痛点的把握和管理层精准的战略定位。PPR 管材主要面向的零售渠道是管材产业链中少数有议价弹性的节点,公司通过让利(“直营+扁平化”渠道模式让利经销商)+服务(“星管家”)+品牌(品牌高端化路线)构建了深厚的护城河。公司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拓展品类,推进“同心圆”业务,并提出“系统集成+服务”的新战略,以隐蔽工程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模块化系统和前+中+后端全流程服务。根据测算,假设 100 平米标准住宅全屋使用伟星管材客单价约 1000-2500 元,若采用伟星“同心圆”产品,客单价区间可提升至 2653-8122 元(不包含净水机、壁挂机)/24122 元(包含净水机、壁挂机),若加上系统集成,总价值量可接近 14万元,增长天花板打开。 优先实现估值重塑,具备稀缺性,配置价值凸显。我们认为,此轮消费建材的大幅下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B 端供应链生态的失效,过去牺牲现金流,以应收账款和履约保证金换订单的模式风险敞口开始暴露,净利润和现金流不匹配的企业将进入机构视角的审美劣势。我们判断,当前消费建材已正式进入新一轮的估值重塑阶段,正由之前的 PE 定价往 DCF 定价切换,我们采用 DCF 估值法测算对当前伟星新材的定价,以 WACC 为 10.34%假设测算可得,当前伟星新材市值的隐含永续增长率约为5%,考虑伟星新材长期的稳健增长性,当前配置价值凸显,是建材行业稀缺的优先实现估值重塑的企业。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 14.27、14.79、17.14 亿元,对应 EPS 为 0.90、0.93、1.08 元,目前股价对应 23-25 年 PE 分别为 18、17、15 倍,可比公司 23-25 年平均 PE 分别为 25、16、13 倍,考虑伟星新材长期的稳健增长性,且是建材行业稀缺的优先实现估值重塑的企业,我们认为需要给予合理估值溢价,当前位置具配置价值,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