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庆东

中航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40520030001,美国东北大学经济学硕士,中航证券分析师。...>>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运达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0-12-14 9.20 13.25 173.20% 9.66 5.00%
9.66 5.00%
详细
公司是国内轨交智能化领军企业,现阶段拥有模拟仿真和智慧轨交两大类主营产品,报表涵盖轨道交通智慧培训系统、车载智能设备、机车车辆智能运维设备、智能牵引供电设备四大业务板块。公司于2019年收购西安维德40%股权,2020年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认缴保利产业基金的合伙份额,进入航空仿真培训行业并涉足军工领域。 近年来,公司整体业绩稳定增长,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6.9亿元(+32.76%),归母净利1.3亿元(+23.62%)。 聚焦轨交仿真和智能化,拓展航空涉足军工结合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公司明确“3351”战略实施纲领,即立足机车车辆、牵引供电、货运物流3大板块,服务国铁、城轨、院校3大客户群,提供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车辆段、智慧牵引供电、智慧物流5大解决方案,拓展维保服务1大重点业务。公司善于通过收并购巩固和强化业务板块实力,近年来先后获得地铁再生能量吸收装置、铁路牵引供电装置和航空仿真设备业务。 经营管理方面,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开展日常经营活动,持续性的股权激励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逐年增长的有力支持。同时,公司研发投入较大,研发费率高且逐年攀升,2020年Q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5.95%。公司毛利率(2020Q352.98%)和净利率(2020Q319.11%)水平较高,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 智慧轨交系统产品:国铁和城轨双轮驱动,智能化升级是行业趋势2020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城轨建设列入七大“新基建”,基于电气化改造、高铁全面覆盖和城轨至少一倍的成长空间,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建设需求仍将保持增长。与此同时,存量累计的运维服务和更新改造市场也将得到释放。特别地,智慧轨交市场启动时间较短,基数较低,预计未来数年智能化升级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针对以上国铁和城轨的市场需求,公司拥有一套完整的产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健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及优秀的集成项目交付团队。具体产品包括车载智能设备和机车车辆智能运维设备、智能牵引供电设备和能量回馈装置、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和维保服务。其中,(1)车载智能设备主要是机车车辆车载监测与控制设备,机车车辆智能运维设备主要是机车车辆整备与检修作业控制系统。二者均为公司上市时主要产品,核心在于海量数据搜集和公司开发的分析决策系统。 (2)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和能量回馈装置受益于我国轨道电气化率不断提升,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收购运达电气的工作,智能牵引供电板块将更加完善。(3)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顺应行业降本增效的目标,同时基于数据流、业务流的融合,可深度整合公司的检修、整备等业务系统。(4)维保服务以公司前述几项解决方案为基础,面向空间广阔的轨交后市场,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点拓展的业务。 模拟仿真类产品:立足轨交新增航空,布局“大交通”仿真模拟培训目前,公司相关产品包含轨道交通运营仿真培训系统和航空飞行模拟器等航空仿真培训系统两大部分。其中,(1)轨道交通运营仿真培训系统可实现实作培训过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目前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铁路和地铁运营单位,同时出口伊朗、越南等国家。(2)公司通过合资企业西安维德开展航空仿真培训业务。西安维德涉足航空飞行模拟设备制造和相关航空培训业务领域,同时具有军工资质,未来有望深度介入军、民机飞行、教学等各类模拟器市场。公司预计2020年订单突破1亿元,业绩实现逆势增长。与此同时,基于已有的高铁驾驶模拟器和客舱飞行模拟器,公司拥有继续拓宽更广阔应用场景的潜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虚拟现实的技术实现整体产业技术升级,从低端向高端不断发展。同时完成从单一的轨道交通驾驶及运营仿真培训供应商到“大交通”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综合性服务商的转变。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道智能化领先企业,拥有核心自主技术,科研实力强,在相关领域市场领先。同时,公司积极通过资本并购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特别地,公司新增航空仿真模拟业务,涉足军工领域,以仿真技术为依托布局以航空为首的“大交通”培训服务体系。在“核心技术+资本并购”的双轮驱动下,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企业业务布局,提升竞争力,创造新的增长点。 在不考虑资产注入的情况下:我们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4亿元、8.77亿元和10.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亿元,1.77亿元和2.25亿元,EPS分别为0.31元,0.40元和0.50元。在考虑资产注入的情况下:我们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1亿元、10.42亿元和12.81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1.90亿元、2.38亿元和2.94亿元,EPS分别为0.37、0.46和0.57元。考虑轨交建设纳入“新基建”和“十四五”的扩建规划,以及涉足军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给予公司目标价13.54元,不考虑资产注入的情况下,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43.68倍,33.85倍,27.08倍;考虑资产注入的情况下,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36.59倍,29.43倍,23.75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大族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9-02 37.11 43.99 102.53% 37.29 0.49%
45.10 21.53%
详细
事件:8月24日晚,公司发布2020年中报。2020H1,公司实现:营收51.60亿元(+8.99%),归母净利润6.23亿元(+64.26%),扣非归母净利5.06亿元(+50.34%),毛利率40.65%(+7.16pcts),净利率12.16%(+4.28pcts)。 投资要点:走出新冠疫情阴霾,2020H1公司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可分为两大板块,即:激光及自动化配套设备与PCB及自动化配套设备。2020年上半年,两大主业均实现了营收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毛利率提升。其中: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实现营40.43亿元(+1.89%),毛利率为41.59%(+9.29pcts),毛利增速快于营收增速;PCB及自动化配套设备实现营收8.74亿元(+106.82%),毛利率16.38%(+5.09pcts),毛利增速快于营收增速。总体上,2020H1,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对利润增长的贡献较大,PCB及自动化配套设备对营收增长的贡献较大,具体如下:具体来看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系:1,得益于国内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公司二季度行业快速复苏,各项生产基本恢复正常,主营业务有续开展。2,消费类电子业务需求好于预期:2020H1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实现收入11.97亿元,同比增长36.71%。随着5G换机进程的推进,消费电子行业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和设备需求逐步回升,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及产品订单保持稳定增长。3,PCB业务订单及发货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报告期内,PCB业务实现收入8.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6.82%,5G技术带来高多层PCB通讯背板及HDI加工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龙头产品机械钻孔机销量持续增长,多品类LDI设备、CO2激光钻孔设备及八倍密度/超大台面通用测试机等产品市占率快速上升。4,公司运用在应用控制、伺服驱动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在短时间内研发出全系列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并形成稳定出货能力,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5,2020H1公司除口罩自动化产线外的其他新业务拓展顺利:公司半导体行业激光类封测设备进入多家封测行业领先企业供应商序列,逐步获得客户订单;光伏行业激光类设备实现收入3486万元,同比增长203.91%;公司光刻机项目进展顺利,主要聚焦在5G通讯配套分立器件、LED、Mini/Micro-LED新型显示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实现小批量销售。6、由于销售产品结构的变化,公司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高。 销售、管理费用增速较快,研发投入强度高。2020H1,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5.62亿元(+15.93%),4.34亿元(+37.11%)、4.45亿元(+11.73%)和-0.07亿元。报告期,公司研发维持高强度,研发费用同比增11.13%。财务费用由正转负主要系报告期内美元汇率波动及利息支出减少的综合影响。 公司是提供激光、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受益行业空间扩展及自身优势,业绩成长空间广阔。 (1)公司所处的激光设备、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行业,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激光设备方面: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提升、各工业子行业竞争的加剧及新兴工业对材料加工的效果和环境不断提出更复杂的需求,激光设备有望在工业领域长期发力。如:超快激光加工设备在脆性材料加工市场,如手机异形屏切割、手机摄像投蓝宝石盖板切割等领域的快速拓展;环保政策的收紧下,激光清洗来自机械、石化、公路运输、印刷、电子及核工业等行业的需求不断扩大;随着价格的下降,激光切割设备在钣金等传统机械加工领域对传统机床的不断取代;激光焊接设备在汽车行业的渗透率的提升(目前国内激光焊接在汽车产业的应用率大概在20%-2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 机器人方面:我国劳动力不足和劳动价格升高的情况逐年加剧,包括汽车、3C在内的众多制造业大规模以机器替代人工的必要性和经济性逐渐凸显。我们认为,由于制造业普遍存在的成本竞争,一个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在成功应用工业机器人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后,其他同行业企业大概率将出于维持自身竞争力的目的而采购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因此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各领域的应用均具有以点带面和螺旋递进的特点。从空间上说,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制造业员工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与美、日、德、韩等制造业强国相比有至少一倍以上的差距,因此,虽然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3.5%,20年上半年又因新冠疫情受到影响,但长期的成长空间仍然巨大。2019年,内资工业机器人厂家市场份额继续扩大,达到30%,国产替代持续进行。 (2)公司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 公司业务范围广阔。公司业务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激光标记、激光切割、激光焊接设备、PCB专用设备、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为上述业务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显视面板、动力电池、PCB、机械五金、汽车船舶、航天航空、轨道交通、厨具电气等行业的金属或非金属加工。公司的业务和产品涉及到高端装备和工业自动化的诸多领域。 公司技术实力强劲。公司目前拥有一支涵盖激光光源、自动化系统集成、直线电机、视觉识别、计算机软件和机械控制等多方面复合研发队伍约4500人,具备快速切入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的先天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产品的激光设备及自动化产品型号已达600多种,也是国内激光设备最齐全、细分行业经验最丰富的公司。截止2019年12月31日,已获得专利共3939项,其中发明专利934项、实用新型2280项、外观设计725项。 公司具有丰富的服务经验和较强的品牌优势。公司销售和服务网络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目前在国内外设有100多个办事处、联络点以及代理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保证了公司与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及提供高水平的产品服务,确立了公司主导产品的市场优势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行业内沉淀了3万个规模以上的工业客户,具有强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公司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市场形象,具有品牌优势,使公司产品能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地参与市场竞争。 (3)公司所处的激光设备行业目前相较于上游的激光器行业具备一定的商业模式优势。 2019年我国光纤激光器市场实现82.7亿元的销售收入。其中,IPG市占率仍然最高,为41.9%,国产双雄锐科和创鑫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为24.3%和11.9%。值得注意的是,光纤激光器价格战出现阶段性变化,价格竞争主战场从1-3kw转至6-10kw产品,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价格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其中,3kw、6kw及10kw光纤激光器进口均价分别为15-22万元、55-65万元和100-130万元,而国产3kw、6kw及10kw光纤激光器均价分别为10-18万元、30-40万元和70-100万元。与国内激光器企业直面国际巨头的挤压不同,国产和进口激光器价格的不断下降反而有助于激光加工设备企业降低成本。激光加工设备企业可以根据下游客户需求选择安装国产激光器或进口激光器,产品定制化强,以销定产,存货积压压力小,且下游领域极为宽广,既包含汽车、石油、造船、轨交、钢铁等传统行业,又包含光伏、锂电等新能源行业及电子元器件加工等新兴行业,同时客户数量众多,只要成功打响品牌,进入某个行业,即可不断扩大规模。因此,在当前的时点,激光设备企业相比上游激光器企业具备一定的商业模式优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所在的激光、机器人及自动化解决方案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公司自身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也比较突出,公司业绩长期来看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我们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6.00亿元、141.53亿元和174.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4亿元,16.09亿元和17.55亿元,EPS分别为1.27元,1.51元和1.64元。我们给与公司2020年36倍估值水平,目标价45.72元。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贸易争端影响供应链;行业竞争力加剧。
智莱科技 机械行业 2020-09-02 40.56 -- -- 41.99 3.53%
41.99 3.53%
详细
2020H1,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一定程度下滑,预计下半年将回暖: 报告期,公司业务可分为三大板块,即:智能快件箱类设备、自助电子寄存柜类设备及其他定制类智能交互设备。其中,智能快件箱类设备是公司核心主业,2020H1实现营收4.4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93.45%,对公司整体利润的贡献也达到90%以上。各业务情况具体如下: 2020年上半年,主要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智能快件箱类业务和自助电子寄存柜业务出现一定萎缩,具体为:1,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得公司主要生产基地湖北工厂的生产和货物运输受到影响。2、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各地社区、写字楼宇等区域因执行疫情防控政策,使得智能快件箱的铺设、安装受到较大影响。3,公司下游客户阶段性减缓智能快件箱的铺设速度,相应的订单需求下降。目前,随着疫情形势自二季度有所缓解,工厂生产、物流运输得以快速恢复。随着生产人员的分批到岗,生产逐步恢复,公司产能和生产效率在四月初已恢复至正常水平。预计下半年,公司业绩环比将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销售、管理费用合理,研发投入保持强度。2020H1,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为0.56亿元(-2.73%),0.16亿元(-12.98%)、-0.14亿元和0.32亿元(+30.45%)。面对新冠疫情造成的业务萎缩,公司适时压减期间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均实现同比下降。而财务费用较去年净收入增加,主要系年初至本报告期末汇兑收益及收到的存款利息收入较上期增加所致。公司在疫情期间依然保持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同比较大幅度增长。 智能快件箱核心产品前景广阔,公司实力强劲,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公司成立于1999年,前期一直从事自动寄存柜业务,自2010年开始,面对快递业的高速发展,公司把握机会,切入智能快件箱领域,自主研发智能快件箱及终端/服务器软件系统。智能快件箱应用于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环节物品智能保管与交付,近年来伴随着电商业务的高速发展而在全国各处的居民小区、办公楼等地快速铺设。目前,智能快件箱已成为公司核心主业,公司客户既有国内的丰巢科技等,也有国际的亚马逊等。公司是丰巢科技主要供应商之一。蜂巢科技是国内最大型的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之一,根据智莱科技招股说明说中的数据,占据智能快件箱运营市场四成市场份额。公司有望随着丰巢科技的业务开拓而提升业绩。同时,公司也是亚马逊AmazonLockers智能快件箱产品的唯一供应商,同样独家生产并供应Hub智能快件箱产品。预期未来需求将持续保持稳定,有利于公司业绩的平稳增长。公司所在的智能快件箱行业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公司自身具有较强的实力,有望在享受行业整体扩张红利的同时持续扩充自身市场份额,实现业绩的快速提升。 智能快件箱行业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1)国内和国际电商行业仍在成长,对智能快件箱铺设形成拉动作用。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网上零售额分别达到5.16、7.18、9.01和10.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32.2%、23.9%和16.5%,增速虽较2011-2015年有所下滑,但仍然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速。2017-2019年,全球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2.38、2.93和3.54万亿美元,同比增速达28.0%、22.9%和20.7%,远高于全球GDP增速。除中国外的主要经济地区中,2019年,西欧、北美、印度和俄罗斯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2%、14.5%、31.9%和18.7%,增速均较高。公司的客户既有国内的丰巢科技等,也有亚马逊等国外客户,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开拓国内国外客户。因此,公司有望受益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伴随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不断提升智能快件箱铺设力度而扩大产品销量,提升业绩。 (2)智能快件箱着力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国内、国外均具有较为明朗的需求。 智能快件箱的出现,使得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取件人和送货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匹配得到了良好解决,既节省了快递员配送的时间、提高了快递员的配送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取件人专门等待快件的时间。此外,取件人也可通过智能快件箱随时寄送快递,节省了等待快递员上门取件的时间。在国内,近年来快递企业竞争加剧导致快递费不断下降,劳动力成本持续提升导致快递业人工成本上行,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导致消费者对“省时”、“省力”的快递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智能快件箱的发展适逢其时,具有较好的前景。在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工成本高昂、居民居住远较国内分散,一方面导致点对点的快递服务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导致一般的快递服务时效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而智能快件箱恰好能较好地解决这两个“痛点”。随着以国内丰巢科技和国外亚马逊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逐渐加大智能快件箱铺设力度,远期来看,智能快件箱行业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大的先发优势: 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拥有稳定高效的人才团队,产品获得ISO9001、ISO14001、CE、L等认证,远销欧美,长期以来广受国内外客户好评,已经成为国内外多家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公司已经掌握智能快件箱产品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工艺等决对智能快件箱品质的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公司2010年开始智能快件箱的研发和应用,是较早的市场进入者。公司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截止2018年9月,国内主要企业共设立智能快件箱25万组,而公司智能快件箱产品国内累计出货近4.6万套,市占率达到了18.4%,是智能快件箱研发和生产的头部企业,占据优质赛道,具备较大先发优势。 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和服务过众多大型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的经验,不断扩大智能快件箱行业的市场份额。当前,公司已具备年产12万台(2万套)智能快件箱的能力,随着公司募投的年产8万台(2万套)智能快件箱项目的持续推进,公司业绩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04.66亿元、2106.52亿元和2843.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1.71亿元,532.75亿元和668.75亿元,EPS分别为2.51元,3.33元和4.18元。
拓斯达 机械行业 2020-08-24 27.94 -- -- 32.13 15.00%
32.13 15.00%
详细
事件:8月19日晚,公司发布2020年中报。2020H1,公司实现:营收15.02亿元(+106.98%),归母净利润4.00亿元(+366.04%),扣非归母净利3.87亿元(+357.84%),毛利率54.78%(+20.76pcts),净利率26.64%(+14.87pcts)。 投资要点:2020H1,面对疫情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公司一方面在原有产品方面积极应对,另一方面利用公司强大研发能力,快速推出抗疫产品链相关生产设备,实现了快速增长:公司业务可分为四大板块,即: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以零配件销售和设备维修为主的其他业务。2020H1,对营收增长和利润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主要原因是公司最新推出的口罩机等抗疫产业链相关生产设备的爆发式需求和公司传统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业务的韧性,具体如下: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公司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单机和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两部分。工业机器人包含多关节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等,品类齐全、用途广泛。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则是公司在自身机器人产品基础上,以工业机器人配套视觉系统、传感器、激光机、直线电机、传输带等辅助设备,针对具体客户的需求,规划成套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工业机器人单机及自动化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3C行业、汽车行业、新能源行业等,服务包含伯恩光学、立讯精密、比亚迪、欣旺达、捷普绿点、长城汽车、TCL、富士康等在内的超过8000家客户。根据公司19年年报披露,公司系统集成业务对3C行业、汽车行业、新能源行业和其他行业销售占比分别为64%、17%、6%和13%。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导致本就不景气的全球和中国经济出现重大不确定性。面对这种状况,公司分发挥自身作为智能制造骨干企业的技术实力,应用控制、伺服驱动、超声波焊接等技术,在短时间内研发出口罩机并技术迭代,形成包括平面口罩机、儿童口罩机、立体口罩机等多产品线,凭借稳定的出货能力供应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在公司原有的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上,公司新开拓了新能源行业、光电行业的部分上市公司客户,并持续拓展伯恩光学、立讯精密、比亚迪、欣旺达等客户需求。可以说,在关键时刻,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灵活机制充分体现,使得公司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在2020H1,不仅没有因疫情而出现整体萎缩,反而实现了高速增长。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在此业务上,公司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注塑机、三机一体、模温机等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用途涵盖了原料除湿干燥、原料输送、模温控制、注塑生产等主要环节。2020H1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产品生产、交付及工程施工进度放缓,2020H1实现营业收入0.57亿元,同比下降54.22%。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是公司的传统业务,客户积累多,行业口碑高,2017-2019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36.15%、9.44%和13.80%。预计下半年,在疫情影响消退的情况下,公司此项业务能够实现回归常态,全年大概率维持正增长。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公司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对生产系统的电力、气、水、仓储物料、成品等各分类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分析项目运行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分解到单位产品,以便进行能耗分析,实现能源在线监控、节能改造、产业升级及资源的工业互通互联。产品及服务以食品、药品、半导体、新能源、3C产品等行业为主线,拓展至整个制造业。与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一样,2020H1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产品生产、交付及工程施工进度放缓,2020H1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下降12.09%。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是公司近几年开拓的新业务,2017-2019年销售收入增速分别高达225.58%、134.14%和137.90%。预计下半年,在疫情影响消退的情况下,此项业务大概率回到快速上升轨道,全年有望实现较高增长速度。 销售、管理费用增速合理,研发费用高增。2020H1,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为1.84亿元(+177.06%),0.59亿元(+78.20%)、0.79亿元(+144.76%)和-0.03亿元(-159.78%)。 与超过200%的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增速,超过100%的公司整体营收增速及超过350%的公司归母净利增速相比,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幅合理。报告期,一方面因为研发口罩机等抗疫产业链生产设备的费用消耗,另一方面因为出于长远战略,公司持续引进核心研发人才,提升研发综合能力,围绕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开展各项研发活动,公司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实现较高增长。报告期,公司财务费用为负,主要是利息收入增加。 推出激励基金计划,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面向核心管理骨干、核心技术骨干、市场营销业务骨干以及其他公司需要的关键人才推出激励基金计划。激励基金提取考核业绩目标为:2020-2024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20%、44%、72.8%、107.36%和148.83%。激励计划的开展,有利于调动公司骨干人员工作积极性,是公司机制灵活、目标远大的体现。 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广阔。经过多年高强度研发投入,公司目前已在控制器、伺服驱动和视觉算法等领域掌握自主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公司产品质量、降低公司产品综合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公司在服务客户时能够迅速把握客户需求,以自主核心技术为基础辅以其他市场通用技术,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目前的核心主业,即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与传统的大规模通用化制造业不同,是一个十分依赖技术积累和整合能力的行业,后来者如无相关经验,很难短期介入。而公司经过多年市场开拓,已经累计服务客户超过8000家,积累了大量的一线服务经验,对3C、汽车、新能源等行业生产流程及工艺特点有深刻理解,护城河深厚。 在市场空间上,我们认为以下因素的存在意味着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行业在我国的空间极为广阔:(1)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枯竭,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我国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比持续下滑,2011年到2018年,中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74.43%降低至71.20%;同时期中国65岁以上人口由1.23亿人增长至1.67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44%,老年人口比重由9.12%上升至11.94%。人口红利的枯竭带来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至2017年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收入从3.67万元增长至6.4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86%。在这种背景下,叠加技术成熟度提高和生产规模扩大下,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成本的不断下降,机器替人的优势不断凸显。制造业企业为了维持竞争力,势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提升自身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有望在传统的汽车和3C行业之外,向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持续渗透。 (2)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制造业总体的自动化程度目前仍然较低: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ExecutiveSummaryWorldRobotics2018IndustrialRobots》,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97台/万人,远低于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710台/万人,新加坡为658台/万人,日本为308台/万人,德国为322台/万人。横向对比来看,我国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尚有较大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公司持续为制造业各个子行业提供服务的能力;远期来看,江苏和东莞项目的建设如顺利完成,对公司研发和生产能力将有较大提升;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行业在我国广阔的成长空间。我们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82亿元、35.80亿元和39.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3亿元,6.39亿元和6.84亿元,EPS分别为2.18元,2.38元和2.52元。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贸易争端影响供应链;行业竞争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