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高测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8-14 50.38 -- -- 52.44 1.71%
51.24 1.7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23H1实现收入25.21亿元,同比+88.80%,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201.27%;其中Q2公司实现收入12.62亿元,同比+61.9%,环比+0.24%,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170.80%,环比+13.47%,业绩符合预期。 四大业务板块高速发展,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公司发挥“设备+耗材+工艺”融合发展及技术闭环优势,23H1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76%、28.32%,分别同比+8.09pct、10.58pct,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分产品来看,1)光伏切割设备:23H1实现收入8.08亿元,同比+44.23%,维持较为稳定毛利率;2)切割耗材:23H1实现收入6.90亿元,同比+111.69%,公司已实现36μm、34μm及以下线型金刚线批量销售,并推出30μm线型金刚线,公司细线化迭代推动规模优势显现,毛利率不断提升;3)硅片切割加工服务:23H1实现营收8.40亿元,同比+170.67%,公司凭借更低的切割成本、更高的出片率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已经与通威股份、美科股份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创新业务:23H1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40.81%,8寸碳化硅切片机形成批量订单,此外磁材切割设备签署大额订单。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技术闭环优势进一步加强。 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1.66亿元,同比+100.87%,研发费用率为6.58%,同比+0.39pct。 设备方面,第五代金刚线晶硅切片机GC700X进行模块化升级,并新推出GC-700XL、GC-800XP切片机,实现产品多元化,GC-GP950L磨抛一体机具有高精度、大产能的技术优势,8英寸半导体切片机已在客户端量产并推出12英寸半导体切片机产品;耗材方面,公司储备金刚线细线型并对钨丝金刚线进行研发测试;硅片切割方面,大尺寸、薄片化、细线化快速推进,182、210mm大尺寸硅片厚度从150μm向130μm迭代并实现良率的持续提升。公司依托技术闭环优势,实现技术及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在手订单充沛,产能扩张助力业绩增长。 截止23年6月底,公司合同负债6.56亿元,同比+79.73%,公司光伏切割设备类产品在手订单合计金额27.70亿元(含税),同比+135.54%;创新业务设备在手订单合计金额1.51亿元(含税),同比+504.00%,在手订单高增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劲动能。硅片切割加工及金刚线产能逐步释放,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预计23年Q3释放产能,23年底产能有望增至38GW,此外宜宾(一期)25GW光伏大硅片项目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产,根据公司6月与英发睿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已锁定其中20GW产能;壶关(一期)年产4000万千米金刚线项目预计23年Q4释放产能,新项目投产后公司金刚线年产能超9000万公里,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5年实现营收61.81亿元/87.91亿元/113.23亿元,归母净利润13.98亿元/17.46亿元/21.67亿元,对应目前PE分别为12X/10X/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硅片价格持续下跌,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科威尔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5 67.36 -- -- 67.78 0.62%
71.99 6.87%
详细
业绩摘要: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51.56%,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9.33%。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97亿元,同比增长63.63%,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195.86%。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2022年下游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光储充、新能源汽车三电等领域测试设备需求旺盛,同时公司布局氢能和功率半导体测试设备板块,推出新产品和测试系统解决方案实现规模化,实现营业收入3.75亿元,同比+51.56%。2023Q1公司营收0.97亿元,同比+63.63%;期间费用率37.32%,同比下降14.74pct,费用控制得到大幅度优化,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88%/10.33%/19.81%,同比-2.93pct/3.01pct/9.51pct,财务费用率-3.7%,基本保持不变;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55.94%和22.46%,同比大幅增加8.79、10.45pct,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进口替代&规模化效应显现,测试电源业务持续增长。 2022年公司测试电源业务实现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56.35%,主要受益于公司大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线的不断迭代和完善,以及产线端测试设备带来的规模效应。一方面,公司在大功率测试电源方面保持优势,依托性价比、售后服务、产品成熟度、供货周期等逐渐为下游客户所认可,在手订单充沛,完成进口替代;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线,C3000、E5000、G6000、S7000四个系列产品已具备批量出货条件,有望成为后续业绩增长驱动力。 ◆氢能测试龙头,行业扩张带动测试设备需求旺盛。 2022年公司氢能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业务实现营收0.82亿元,同比+37.64%,全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在国产燃料电池检测设备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2%,排名第一。用氢环节,公司围绕燃料电池各系统的可靠性展开测试,测试对象涵盖零部件、各功率等级的电堆和发动机系统等;制氢环节,推出PEM电解槽测试系统,并布局碱性电解槽测试产品,PEM电解槽测试系统公司已获得批量订单。今年1月以来,阳光电源、凯立新材等多家公司发布公告,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氢能项目、投设氢能子公司等方式扩张氢能业务,未来新建产线及实验室等将会带来测试设备需求,公司氢能测试业务有望实现放量。 ◆功率模块封装厂商扩产能,功率半导体封测设备需求有望提升。 2022年公司功率半导体业务实现营收0.22亿元,同比+38.68%,伴随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功率器件中IGBT模块面临严重缺货,使得中车、华润微、士兰微等龙头公司纷纷扩充模块封装产能。公司围绕装备国产化、自动化进行布局,一方面不断丰富功率模块的各类测试设备,匹配功率模块研发和产线测试需求;另一方面借助自动化的配套能力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向封测装备领域延展。此外,公司布局储备的SIC动静态测试设备已实现向多个龙头客户销售,功率模块的粗铝线键合设备研发工作稳步推进。 ◆盈利预测公司为国内领先的测试电源及其系统提供商,光伏发电、电动车等领域需求稳定增长,小功率应用行业不断拓宽,布局燃料电池测试和IGBT模块测试领域成为第二增长曲线,预计公司2023-25年实现营收5.71亿元/7.30亿元/9.35亿元,归母净利润0.98亿元/1.27亿元/1.4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北斗星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4-18 35.04 -- -- 35.49 1.28%
40.37 15.21%
详细
事件:公司4月15日公告,2021年公司营收38.51亿元(+6.24%),归母净利润2.03亿元(+38.22%),毛利率29.23%(+0.88pcts),净利率5.04%(+1.48pcts)。同时公司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2Q1预计归母净利润为0.42-0.50亿元(+0.31-19.42%)。 投资要点:公司归母净利润创上市以来新高,处置多个子公司以聚焦主业报告期内,公司收入(38.51亿元,+6.24%)稳定增长,毛利率略有提升(29.23%,+0.88pcts),主要系公司芯片业务、陶瓷元器件业务及汽车智能网联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所致。公司归母净利润(2.03亿元,+38.22%)与扣非归母净利润(1.31亿元,+105.70%)均创下上市以来新高,净利率(5.04%,+1.48pcts)显著提升,也创下近三年新高。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公司其他收益中的递延收益摊销(0.54亿元,+47.67%)及增值税退税(0.36亿元,+67.77%)增长明显,同时公司获得了北斗重大专项补贴及仙桃数据谷产业扶持资金合计0.30亿元,另外所得税(0.06亿元,-86.09%)大幅下降所致。 2022Q1,受益于芯片业务市场,特别是高精度及物联网应用领域的需求增长等因素,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0.42至0.50亿元,是公司2007年上市以来最好开局。 具体来看,公司主营业务由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以及汽车电子四方面组成。报告期内,各业务情况具体如下:①芯片及数据服务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业务,收入(7.57亿元,+28.97%)快速增长,主要系高精度卫星定位芯片/模块/板卡产品在无人机、物联网、车载导航、驾培驾考、测量测绘、机器人等主要领域收入增加,标准精度产品实现大客户导入。其中芯片业务收入(6.25亿元,+37.31%)增速较高,这一点在公司芯片业务核心子公司和芯星通的收入(5.44亿元,+33.80%)和净利润(1.09亿元,+17.18%)上也有所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芯片及数据服务业务的毛利率(62.10%,-3.10pcts)与和芯星通的净利率(20.10%,-2.85pcts)均有所下滑,我们认为可能与和芯星通不同层级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②导航产品收入(9.94亿元,+1.12%)略有增长,毛利率(35.62%,+3.00pcts)也有所增长,主要系公司传统国际代理业务盈利能力稳健,高精度定位天线业务在传统测绘业务稳中有升基础上,对其他领域有所拓展,信息装备业务提升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所致。③陶瓷元器件业务收入(1.63亿元,+18.65%)稳定增长,毛利率(37.50%,+1.26pcts)略有增长,主要系公司5G基站用滤波器产品和HTCC封装陶瓷产品销售增长显著,5G小基站和Wifi6E在市场端持续推进。 ④汽车电子业务是公司近年来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收入规模(19.37亿元,+1.03%)略有增长,毛利率(12.40%,-1.90pcts)有所下降。该业务可继续拆分为智能网联业务及汽车工程业务。其中,智能网联业务收入(14.34亿元,+33.39%)增长迅速,主要系对大客户长安、吉利、大众的销售收入增量明显,而汽车工程方面,伴随公司子公司北斗德国对汽车工程业务主体in-tech公司的剥离,公司未来汽车电子业务将主要以智能网联业务为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营业务。完成了对包括银河微波(导航定位业务)、东莞银通(导航定位业务)以及in-tech(汽车工程业务)等多个子公司股权的处置。 整体来看,公司2021年收入的主要增长点来源于芯片业务、陶瓷元器件以及汽车智能网联业务,而伴随公司对银河微波、东莞银通以及in-tech股权的处置,预计2022年公司导航产品以及汽车电子业务收入或受到一定影响,但资产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北斗三代导航系统为代表的高精度导航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5G基站建设及终端产品需求有所提升,公司汽车智能网联业务客户正在快速拓展影响下,公司相关板块收入与整体归母净利润也将有望维持快速增长,规模效应的逐步提升,也将有望促使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 重点关注公司募投项目进展、商誉价值较高的子公司发展情况以及大基金减持进度三费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三费费率(19.59%,-0.07pcts)整体略有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6.45%,+1.04pcts)提升明显,我们认为与公司加大了业务推广且部分业务产品销量(如汽车电子业务子公司智联科技收入增长47%)提升显著,导致招待费、外协费以及售后服务费提升明显所致、财务费用率(0.57%,-0.64pcts)下降明显,主要系公司降低贷款规模,减少相关利息支出所致。另外,公司研发费用率(7.21%,+0.96pcts)有所提升,研发人员数量(1185人,+16.75%)也稳步增长,从公司研发项目来看,以北斗导航下游应用终端芯片及模块、LTCC及陶瓷材料、智能座舱等项目为代表,覆盖了公司当前全部四大业务产品线,我们认为公司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有所提升,对公司“十四五”期间技术壁垒的维持以及下游市场拓展均有积极影响。 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31亿元,-56.60%)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6亿元,较2020年增加2.56亿元)增长明显,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核心业务研发投入的同时,处置了银河微波及境外非全资in-tech股权;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77亿元,-84.70%)显著下降,主要系公司2020年度收到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款,同时2021年减少了吸收投资和降低有息负债规模所致。 其他财务数据方面,报告期末,公司存货(9.70亿元,+18.45%)有所增长,其中,原材料(3.94亿元,+31.18%)以及在产品(1.23亿元,+30.57%)均出现快速增长,或表明公司在加大备货力度,同时公司存货中还包含发出产品(1.77亿元,+26.60%),未来也有望确认至利润表。 定增方面,2020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7.50亿元,部分资金将用于佳利电子“5G通信用核心射频元器件扩能及测试验证环境建设项目”、北斗智联“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产能扩建项目”,我们认为,以上项目的开展有望提高公司陶瓷元器件以及汽车智联业务板块的产能,有助于市场的拓展及盈利能力的改善,建议重点关注项目进展情况。同时,伴随公司对银河微波、东莞云通以及intech股权的处置,在报告期末,公司商誉(6.41亿元,-36.94%)与商誉占净资产比例(13.69%,-8.18pcts)明显下降,目前商誉主要存在于华信天线、佳利电子以及RxNetworksInc.等子公司,建议重点关注以上几个子公司所处行业及其业绩变化情况。 另外,2021年11月,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披露了预减持公告,计划于2021年12月6日起至2022年6月2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024.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而截至2022年3月5日,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建议重点关注减持进度。 公司围绕三大高景气发展产业,聚焦四大主营业务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我国较早进入卫星导航产业的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涵盖卫星导航、5G陶瓷元器件和汽车智能网联三个行业领域,主营业务分类包括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汽车电子。 ①芯片及数据服务芯片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业务,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受益于下游旺盛需求,实现快速增长,公司的高精度模组及板卡出货量连续四年翻一番。芯片业务具体产品主要为芯片、模块/板卡系列产品。 主要用于作为终端、接收机等产品的核心部件,主要应用于无人机、自动驾驶、测量测绘、精准农业、机器人等行业应用领域,主要客户群体为终端、接收机的制造商或集成商。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缺芯”问题,化危为机,供应链保供方面成效显著。同时把握芯片紧缺带来的市场窗口期,积极布局大众消费/物联网芯片业务,快速建立面向物联网及消费类市场的相关芯片的研发和业务平台。 云服务方面,公司专注于位置数据服务市场,以辅助增强位置服务与高精度算法为基石,打造网-云-端一体化能力,联合芯片商、集成商、运营商等合作伙伴,面向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辅助定位、云芯一体化和算法IP等产品和服务。云服务重点着力市场为消费类(包括手机、可穿戴等)、行业类(无人机、室外机器人、精准农业)、数字城市类(共享经济、堵塞治理、天然气管道巡检)和智能驾驶类等新兴智能市场。报告期内,公司联合实际控制人、核心员工共同增资真点科技,通过创新的合伙人机制打造高精度数据服务业务。真点科技发布“TruePoint全球高精度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发布是公司“云+芯”战略的落地,实现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驾驶、智慧农业等智能应用提供高精度空间位置数据服务。 海洋渔业位置数据服务是公司传统优势业务,主要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提供信息系统应用解决方案与信息服务,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公司积极开拓智慧渔港业务。公司作为我国首家获得北斗系统运营服务分理资质单位,通过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运营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短信息)服务和基于位置的增值信息服务。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实施省级涉海渔船智能监管系统项目和市级渔船技术管控设备配装项目等有代表性的关键项目,起到示范作用,实现了近海渔业的关键起步。智慧渔港业务取得显著突破,黄骅智慧渔港项目完成验收,并积极筹划示范推广。 ②导航产品北斗星通开拓了我国首个北斗民用规模化应用,公司自主开发的卫星导航产品全面领跑行业,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各领域。导航产品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要包含天线、国际代理产品信息装备产品以及数据采集终端。 天线产品方面,包括卫星定位天线、无线传输产品、天通卫星移动通信天线以及无源天线产品、有源天线产品、单机/偶极子天线、专用天线。作为终端产品的基础部件,主要实现卫星导航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转换和处理广泛应用于测量测绘、无人机、智能交通、航空航天、形变监测、智能驾驶、精准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 国际代理产品方面,主要应用于测绘、航空、无人机、轨道交通、矿业、授时、精准农业等行业应用领域,主要客户群体为测绘领域定位定向应用类用户、无人机飞控定位定向应用类用户、CORS站定位和观测应用类用户、精准农业定位定向应用类用户等。 信息装备产品方面,主要产品包括北斗应用终端、北斗指挥设备、北斗应用系统、天通卫星通信终端及微波组件/部件/单机等。该业务为用户提供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授时、定位定向等基础产品、终端产品、解决方案及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系统。数据采集终端方面,主要产品包括测体量方三防手持终端、手持采集终端、医疗版手持终端等。主要以嵌入式、移动和云计算为特色,服务于快递物流、仓储配送、医疗制药、零售快消、工业制造等行业的信息化市场,为行业用户提供从硬件设备到软件系统整合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传统国际代理业务盈利能力稳健,高精度定位天线在传统测绘业务稳中有升基础上,加强无人机、农机、驾考等行业头部客户攻坚,并加速布局智能网联天线市场,高精度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信息装备紧抓北斗三号更新换代的机会,积极卡位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为业务转型和市场拓展打开了新局面。 ③陶瓷元器件公司是全球少数同时具备低温共烧陶瓷(LTCC)和高温陶瓷(微波介质)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的企业之一,领先的内埋器件仿真设计能力以及稳定的工艺技术能力,可按客户要求进行灵活设计,具有交期短、成本低、质量可靠等优势。微波陶瓷器件主要包括基础材料、LTCC元器件和微波介质元件,广泛应用于5G通信、卫星通讯、汽车电子、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陶瓷元器件子公司佳利电子进一步聚焦LTCC核心业务,稳定物联网和网通市场,积极布局以手机及周边产品为主的消费类市场,推进在消费类领域的市场推广、客户跟进、研发协同和产品导入。 ④汽车电子汽车电子业务主要包括汽车智能网联业务和汽车工程服务业务二大业务,其中汽车工程业务子公司in-tech已剥离。 汽车智能网联业务产品主要包括汽车智能座舱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智能中控、液晶数字仪表、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集成式智能座舱以及相关车载电子产品,用于实现汽车的导航定位、车联网、车载娱乐、综合信息显示等功能,主要合作客户有长安、吉利、长城、红旗、北汽、上汽通用五菱、日本先锋、斯柯达、奇瑞、上汽大众等。 公司汽车智能网联业务推进深化“一体两翼”规划布局,“一体”业务主要聚焦智能座舱和数字仪表等主要产品,并布局安全仪表、微座舱创新;“左翼”业务布局高精度定位相关产品、5G+V2X、座舱内外视觉感知产品、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和高精度位置服务,报告期内,左翼高精度车载业务实现6个项目落地,与中石油旗下的昆仑数智达成战略合作;“右翼”业务主要提供智能座舱娱乐域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开发服务、提供智能驾驶域系统软件、细分功能方案开发实现,客户定位主机厂OEM、传统硬件Tier1供应商、车载芯片公司、海外汽车行业客户,及其它行业客户。报告期内,右翼软件工程业务单独剥离出来,成立奥莫软件子公司,获得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加大对未来的投入,扩大生态合作圈,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报告期内获得累计融资总额2.3亿元。 同时,公司抓住芯片供应市场变化的机会,突破上汽大众,实现朗逸、途观等车型车机订单落地,并突破上汽通用平台化车机项目。高通8155智能座舱项目落地长安汽车下一代主力车型,积极卡位布局,进入长城、奇瑞等头部车企的供应商体系。 整体来看,公司四大业务主要围绕卫星导航、5G陶瓷元器件和汽车智能网联三大产业。我们的观点如下:卫星导航产业方面,与公司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业务密切相关。目前,作为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上游的第一梯队成员,公司新一代芯片平台形成战斗力,基于22nm芯片的高精度模组也实现批量出货。在国内北斗三代导航应用产业的不断发展推广下,公司芯片产品需求将有望呈现高速增长,产能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有望促使芯片业务的盈利水平得到提升。另外,由于公司数据服务及其它导航产品业务与芯片业务存在较高的产业协同性,收入规模也有望同步增长。 5G陶瓷元器件产业主要与公司陶瓷元器件业务关联性强,根据工信部披露,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5G室外连续覆盖,下一步,室内覆盖和深度覆盖成为5G网络建设的新动向,5G小基站将成为接下来5G网络建设的主角。我们判断,公司陶瓷元器件将充分受益于5G小基站及其他“十四五”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而伴随公司子公司佳利电子三期募投实施的推进,规模效应也将带动公司陶瓷元器件业务的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汽车智能网联方面,根据工信部披露,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公司汽车智能网联业务迎来快速发展的底层逻辑已经较为确定,伴随“一体两翼”战略加持以及卫星导航业务的赋能,再叠加汽车“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趋势,公司汽车智能联网业务有望充分享受汽车产业回暖以及智能网联化价值量提升的双重增速,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发展期。 多个维度同步开展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公司积极搭建“以奋斗者为本”的平台和激励机制,经长期探索及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子公司股权激励、创新业务合伙人计划、超额利润奖励、专项奖励等长短期相结合多元化激励机制。 其中,2021年,公司对包含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管理骨干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235名激励对象授予565.00万股(含预留,占公司总股本的1.11%),其中首次授予价格为每股21.24元,解除限售考核年度(2021-2023年)的考核目标分别为,基于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不低于10%、30%及50%;或基于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不低于10%、20%及35%。 同时,公司针对子公司北斗智联、真点科技、芯与物实施了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创建了合伙人机制,员工通过合伙平台持有子公司股权,与公司共创、共享、共担。 另外,2022年3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拟使用自有资金1.50亿元-2.00亿元,按照不超过每股50元的价格,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59%-0.78%),用于实施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总体来看,公司在母公司及子公司层面多个维度开展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从公司当前继续推行股份回购来看,未来公司的激励机制有望持续推行。我们认为,公司的多元化激励机制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绑定,激发公司创新活力,也将有助于公司长远目标的实现。 投资建议公司是较早进入卫星导航产业的企业,围绕卫星导航、汽车智能网联、微波陶瓷器件三大业务方向,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我们的具体观点如下:①公司卫星导航基础器件中的新一代芯片平台已经形成战斗力,基于22nm芯片的高精度模组也实现批量出货,将为公司导航产品及汽车电子等业务的拓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②伴随公司对非核心业务子公司银河微波、东莞银通以及in-tech股权的处置,预计2022年公司导航产品以及汽车电子业务收入或受到一定影响,但资产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③公司当前四大业务围绕的三大产业均有望持续高景气发展,伴随募投项目的逐步落地,相关业务板块收入与整体归母净利润也将有望维持快速增长,规模效应的逐步提升,也将有望促使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④公司商誉风险减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议重点关注以上几个子公司所处行业及其业绩变化情况,同时关注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减持进度;⑤公司的多元化激励机制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绑定,激发公司创新活力,也将有助于公司长远目标的实现。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2024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99..070亿元、4466..272亿元和5555..4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36亿元、22..686亿元及33..656亿元,SEPS分别为0.4466元、0.5566元、00..7700元,当前股价分别对应6699倍、5577倍及4466倍倍PE,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卫星导航应用上游市场竞争加剧、卫星导航产业应用拓展不及预期、汽车产业复苏不及预期、公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大基金减持或引起短期股价波动
宝钛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4-17 36.25 62.03 131.97% 36.46 0.58%
36.46 0.58%
详细
事件:公司4月16日公告,2021营收52.46亿元(+20.94%),归母净利润5.60亿元(+54.49%),毛利率23.27%(-0.99pcts),净利率11.91%(+2.66pcts)。 投资要点:“中国钛”的代名词,航空航天重大项目钛材供应商: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科研基地,主导产品钛材年产量位居世界同类企业前列。公司军品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叶片、防护板、肋、翼、起落架等)、航天(船舱骨架,火箭发动机壳件,体燃料发动机燃烧舱、对接件、发动机吊臂等)、船舶(舰船上的水翼、行进器等)等领域,民品主要用在是有化工、冶金工业等方面。公司连续三届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优秀供应商,同时也是美国波音、法国空客、法国斯奈克玛、美国古德里奇、加拿大庞巴迪、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等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受益钛产品需求,业绩再创新高:202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0.94%,归母净利润增长54.49%,毛利率(23.27%,-0.99pcts)有所下滑,我们认为主要是2021下半年原材料海绵钛价格上涨所致,但在以航空航天领域为首的高端钛材的需求增加的环境下,公司收入、业绩再创新高,2018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速为58.36%。分业务板块来看,钛产品实现收入47.43亿元(+27.75%),毛利率为23.38%(-2.52pcts);其他金属产品实现收入3.42亿元(-34.33%),毛利率为19.37%(+7.47pcts)。公司221021年钛产品实现产量82.78万吨(++47.96%%),销量62.66万吨(+41.46%%),产销量均快速增长。 220221Q1业绩开门红:公司公布2022Q1业绩预告,预计可以实现归母净利润1.80-2.05亿元,同比增长87.00%到112.97%。主要系公司积极把握钛行业市场机遇,全力拓展市场需求,运行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增强。 着力强化成本管控,有效降低运行成本:2021年公司三费率(6.37%,-2.67pcts)快速下降,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明显向好,在毛利率有所下降时,净利率(11.91%,+2.66pcts)大幅提升。具体费用来看,管理费用为1.99亿元(-14.07%),主要是公司的社保分配按部门变动调整所致;销售费用为0.49亿元(+47.03%),主要是销售人员绩效收入增加所致;财务费用为0.85亿元(-32.59%),主要是公司的利息收入增长较多所致。公司深入开展成本管控和节能降耗,①实施设备节能改造、备件修旧利废,提高设备管理使用效率;②持续开展库存清理工作,全面盘活库存余量,加大残废料回收改制力度,切实达到降本增效;③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时优化调整存贷结构,降低利息支出和融资成本;④高度重视货款回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大量备产采购,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应付票据(1.26亿元,+151.96%)、应付账款(13.26亿元,+56.04%)快速增加,主要是公司大量进行采购,备战生产导致。存货方面(29.96亿元,+34.71%),原材料为6.05亿元(+59.12%),在产品为14.95亿元(+29.57%),库存商品为6.70亿元(+43.95%)。公司合同负债(3.20亿元,+156.35%)出现快速提升,我们认为反映了下游订单和需求较为旺盛,随着公司产品的生产销售,未来转化至利润表将增厚业绩。 加快募投项目建设,助力公司打开产能瓶颈:公司2021年钛产品设计产能与实际产能分别为2万吨、3.09万吨,在建产能为0.78万吨。公司“十四五”发展目标要形成5万吨钛产品生产能力,为此公司2021年实施非公开定向增发项目,发行价42.20元/股,实际募资19.68亿元,主要投向①高品质钛材生产线,②宇航级钛合金产品产线与③检测检验中心及科研中试平台建设项目,上述三个项目建设期约为2年左右,项目投产后,预计2023年公司钛产品设计产能有望超3万吨。 同时公司加强技改技措项目管理,积极开展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全力保障关键、重要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宝钛华神弥补海绵钛涨价挤压的利润:公司子公司宝钛华神(持股66.67%)可以满足公司主要材料海绵钛的部分需求,在2021年海绵钛价格上涨的环境下,宝钛华神实现净利润2.01亿元(+135%),可为公司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挤压的利润提供一定的补偿。 航空航天需求旺盛,公司有望充分受益::高端钛材市场受益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升级换代、国产化提升影响,需求旺盛,同时钛行业市场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根据公司产品转型升级的部署和安排,将着力提升公司钛材在航空、航天、舰船、兵器、深海等领域的应用比例,巩固和提高中高端市场的领先优势,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提高中高端用钛的市场占用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钛产品主力供应商,在高端钛产品供不应求的环境下,有望充分受益。公司高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打开产能上限,有望进一步提高中高端用钛的市场占用率,巩固优势地位。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67亿元、83.03亿元和97.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3亿元、9.49亿元和11.63亿元,EPS分别为1.58元、1.99元和2.43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3.00元,对应2022-2024年预测EPS的40倍、32倍及26倍PE。 风险提示:募投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景气度下降,疫情反复。
云路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4-17 73.40 -- -- 80.59 9.80%
80.59 9.80%
详细
业绩概要: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亿元(+30.8%),归母净利润1.2亿元(+24.9%),对应EPS为1.29元,扣非归母净利为1.0亿元(+15.3%);2021Q4公司完成营收2.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0.3亿元,环比提高8.8%;先进磁性材料领军者:公司主营先进磁性金属材料,已形成非晶合金、纳米晶、磁性粉末三大材料及制品系列。公司非晶合金是传统优势项目,全球市占率超40%,是主要盈利贡献点。传统业务之外公司积极向外延伸:横向上,向磁性材料领域拓展,进一步开发了纳米晶合金和磁性粉末材料;纵向上,公司延伸自身工艺,从基础材料向下游拓展,基于非晶合金薄带开发非晶平面卷铁心业务,基于磁性粉末开发磁粉芯应用。纳米晶薄带产品自2019年完成产业化量产以来增长迅速,已被光伏、新能源、家电及加速器等多领域应用,发展前景广阔;传导滞后拖累盈利,多元布局逆势增长:报告期内上述三大业务贡献收入分别为6.4/2.1/0.8亿元,同比增长6.2%/162%/154%,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销量快速提升,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1.3%/152%/178%。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3.4%(-4.72pcts),主要由于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传导存在一定滞后性。分业务来看,非晶合金毛利率22.3%(-6.8pcts),系海外业务受钢铁行业出口退税政策退坡、海运费上涨及汇率波动等影响较大所致;纳米晶业务毛利率33.0%(+5.5pcts),主要原因是产品竞争格局良好,下游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快速放量,成本传导顺畅、规模效应明显;而磁性粉末业务尚处于市场推广阶段,议价能力有限,阶段性产品盈利性有所下滑。公司通过多元化布局和产能释放,在成本端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的稳步增长;财务数据:报告期内公司三项费用率大幅降低2.1%,主要得益于公司提升管理效率,规模效应提升带来管理费用率下降,另外汇兑损失减少带来财务费用大幅降低60%;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8.4%,主要系公司加强新兴领域研发以及研发人员数量增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大幅变动,主要由于公司将超募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10.7亿元);应付票据和预付款项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为原材料上涨,公司提前锁定货款;库存商品同比下降42.1%,主要系公司相关产品供不应求所致;非晶合金业务稳立潮头: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主要用于中、低频电能传输领域,空载运行下相较于传统硅钢变压器节能。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公司非晶合金薄带产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占率超40%。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在海外业务成本端受损的情况下,开拓非晶在国内风电、光伏、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非晶立体卷的产业化进程,实现了非晶合金业务的增长。在国内乡村振兴、东数西算和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农用电力、数据中心等非晶优势领域需求将得到快速提高,带动公司非晶合金业务的业绩增长;纳米晶合金前景广阔:纳米晶合金是通过急速冷却形成的特殊材料,主要用于中高频能量传输和滤波,是制造电感、无线充电器等磁性器件的优良材料,已在无线充电模块、汽车电机等领域广泛应用。公司生产的纳米晶材料具有较高技术门槛,产品品质对标日本日立金属和德国VAC等国际头部企业,充分满足了客户国产化替代的需求。因此自量产以来公司产品销量快速增长,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磁性材料,市场空间前景广阔。2019年以来公司纳米晶业务全球市占率由1.6%增长至2020年的8.0%,国内市占率由3.8%提升至18.4%。随着募投项目产能逐步落地和业务拓展力度加大,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提前布局磁性粉末赛道:磁性粉末是通过机械破碎、雾化喷射形成的球形磁性材料,其制品磁粉芯是电能转化设备核心元件之一。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家电、新能源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目前公司磁性粉末板块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稳定性、产能规模和议价能力较同行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产能投放和市场推广效果显现,公司未来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有望得到提升;募投项目打开未来成长空间:本次IPO募集资金8亿元,主要投资于纳米晶带材、高品质粉末以及万吨级非晶合金立体卷的生产线。扩张后,纳米晶带材产能将由3600吨提升至8600吨,预计达产周期为28个月;磁性粉末产能将由1850吨提升至9650吨,预计3年内达产;非晶铁心产能将由18500吨提升至28500吨,此项目建筑工程建设已完成,待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后即可达产。随着下游对软磁材料需求提高,产能利用率的改善以及新募投产能的释放,公司业绩将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建议:目前公司主要盈利贡献点为非晶合金,立足传统业务,横向拓展纳米晶和磁粉业务,完成了磁材的多元化布局;纵向拓展非晶合金深加工产品,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需求快速提升,软磁行业迎来景气窗口。随着已有、新建产能的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快速成长。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6/19.8/23.4亿元,同比增长66.9%/26.5%/18.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3/4.1亿元,同比增长91.1%/43.3%/25.9,对应PE34X/24X/1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波动带来负面影响,新增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核心技术泄露风险等。
路德环境 2022-12-27 29.70 -- -- 35.90 20.88%
40.86 37.58%
详细
核心逻辑 行业大势所趋:酒糟资源化是酿酒行业环保要求和饲料行业“替代替抗”的大势所趋。1)供给方面,酿酒行业每年产生巨量的酒糟,面临环保处理的问题,酒糟资源化“变废为宝”是产业政策支持方向;2)需求方面,国家持续推动饲料原材料玉米、大豆等减量替代,减量替代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此外饲料产业进入“替抗”时代,酒糟发酵饲料需求提升。供需两方面决定了酒糟饲料资源化利用将是政策产业发展必然趋势,未来有望打开百亿级的市场空间。 公司壁垒夯实:1)产品技术壁垒:公司有机糟渣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优势突出,实现了在体系中自生复合酶的作用下,酵母菌破壁自溶,营养价值及功能保护较好,提高了产品性能。并申报了发明专利“一种酶解白酒糟高肽饲料及生产方法”。2)区域布局壁垒:白酒糟含水率超60%,易腐败霉变,且在环保监管下不适宜长途运输,要求企业就近建设处理工厂。而赤水河一代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工业用地建设严格控制,使得这一带的土地储备形成重要壁垒。公司金沙、遵义、亳州、古蔺二期等项目储备已近完成,优势进一步突出。3)酒糟资源壁垒:酱酒酒糟是较好的酒糟饲料资源,公司与已与金沙窖酒、珍酒、川酒、贵酒、郎酒等多家大型酒企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附有排他条款,锁定酒糟资源,建立壁垒。 公司产能扩增:公司金沙、遵义、亳州项目有望在未来两年加快建设投产,古蔺二期项目望落地。2024年,公司有望投产42万吨酒糟饲料产能,远期或达百万吨产能。2022年公司预计生产7万吨酒糟饲料,未来存在6-10倍+的产量扩增空间,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盈利能力提升:近年,随着公司持续加大食品饮料糟渣资源化利用与无机固废无害化处理研发投入,大量引进生物发酵饲料、基建相关领域高端人才,新增多个筹建期白酒糟生物发酵饲料基地,公司整体管理费率和研发费率都有所上升。未来随着公司项目投产落地,达产率上升,相关研发、管理费用有望持续摊薄,公司盈利能力望逐步增强。 p 投资建议公司是酒糟饲料资源化利用的领先企业。未来酒糟饲料资源化趋势好,空间大;公司门槛不断夯实,产能望明显扩增,盈利能力提升,看好公司未来的业绩表现。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1.18亿元、2.41亿元,EPS分别为0.48元、1.29元、2.62元,对应22、23、24年PE分别为62.30、23. 10、11.35倍,给予“买入”评级。
隆平高科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22-10-31 14.40 -- -- 16.80 16.67%
18.78 30.42%
详细
事件:隆平高科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为12.84亿元,同比增加55.2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10亿元;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收为8563.21万元,同比增加129.2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13亿元。 多因素影响Q3业绩,主业同比改善 1))多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一是前三季度人民币贬值确认美元贷款汇兑损失,财务费用3.25亿元,同比增2.28亿元。二是前三季度联营企业投资损失计0.95亿元,同比增0.84亿元。三是报告期研发费用有所增加。由此影响公司业绩,Q3净亏损4.13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减少71.07%。2)主业经营同比改善。受益内玉米及蔬菜瓜果种子业务增长,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2.8亿元,同比增55.20%;扣非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18.69%。公司预收种子款高速增长,Q3合同负债为28.56亿元,同比增加51%,反映明年种植季较好动销趋势。 种业振兴长逻辑清晰 隆平高科是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种业龙头,有望持续受益种业振兴,长逻辑清晰。1)粮食安全、种业安全是“发展要安全“的重要内容,政策支持力度大。今年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名单中,隆平高科同时入选水稻强优势阵型和玉米补短板阵型,天津德瑞特、湘研种业入选蔬菜破难题阵型,巡天农业入选杂粮补短板阵型;公司持股的华智生物入选技术支撑专业化平台、中信农业产业基金入选投资机构专业化平台。2)粮食种植周期持续高位,种业景气度高。玉米方面,截至10月21日,22年玉米全国平均价均值为2.85元/公斤,较19年全年均值涨43.6%,21-22年持续保持高位。据种企评估,2022年玉米制种的总体情况与2020年同期相比,平均减产15%左右,22-23年仍将是玉米种子销售大年。水稻方面,22年早粒稻、中晚籼稻与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上调0.02元/斤、0.01元/斤与0.01元/斤,水稻种植利润和种粮意愿有望改善。3)生物育种商业化有序推进,公司准备充分。公司已拥有杭州瑞丰、隆平生物、华智生物等技术平台,转基因育种、分子育种已初获成果。22年4月公司耐除草剂玉米nCX-1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瑞丰125、瑞丰8已获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裕丰303等均已完成生物育种产业化的各项准备工作。随着生物育种商业化渐行渐近,公司生物育种技术、性状、品种储备充分,有望先发获益。 投资建议 隆平高科是国内种业龙头国家队。种业振兴政策加持、行业周期景气,同时生物育种商业化有序推进,公司布局储备充分,未来有望先发获益,业绩空间进一步打开。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3.34亿元、4.08亿元,EPS 分别为0.04元、0.25元、0.31元,对应22、23、24年PE分别为403.49、58.11、47.53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粮食种子价格波动等风险。
高测股份 2022-10-28 97.10 -- -- 95.88 -1.26%
95.88 -1.26%
详细
三季度利润率大幅度提升,坚定看好公司长期发展2022年10月27日晚公司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根据报告,2022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0亿元,同比增长125.18%,主要增长原因为公司切割设备、切割耗材销售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且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项目推进顺利,实现快速放量;实现归母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283.89%,扣非净利润为4.16亿元,同比增长335.89%。公司毛利率39.80%,同比+6.63pct;净利率19.55%,同比+8.08pct,盈利质量提升一方面是公司毛利率提高,另一方面为公司增强了费用管控能力,2022年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7.10%,同比-5.07pct. 单看2022Q3,公司实现营收8.55亿元,同比增加126.78%;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396.85%。毛利率为41.55%,同比+9.59pct,环比+2.15pct,毛利率大幅提升原因或为高毛利的硅片代工业务推进顺利,产能逐步释放提升整体毛利率;净利率为22.36%,回IL+12.15pet,环比+4.38pct;扣非净利率为21.43%,同比+12.14pct,环比+3.95pCto切割设备订单连续落地,巩固自身龙头地位2022上半年,公司已与晶澳、晶科等多家龙头硅片企业签订大额设备销售订单,在手订单共计11.76亿元(含税),同比增长60.66%。公司于22年8月30日与天合光能签订光伏切割设备买卖订单,其中包括了开方机、切片机、全部磨抛一体机订单,并实现了环线反切机的首次销售,总订单金额为39155万元;9月公司与印度最大基础设施企业――阿达尼集团签订设备买卖合同,公司包揽了此次招标的全部磨抛机和切片机订单,总额约为6000万元。连续签订多笔大额订单,凸显了公司的龙头地位,保障了持续盈利的能力。 实控人全额认购定增股份,凸显对公司长线发展信心根据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报书,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14,140,271股,即不超过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以满足未来业务快速增长的营运资金需求,从而降低公司贷款需求,有助于降低公司财务费用,减少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提高偿债能力。同时公司2019-2021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77%、48.71%、64.32%,进行定增有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公司董事长、实控人张顼先生计划全额现金认购本次定增股份,认购后将持有公司发行后股本总额的29.84%,较发行前提高4.36pct。实控人参与定增彰显了对公司长线发展的坚定看好,同时加深了核心实控人与公司利益的绑定关系,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 代工业务稳步推进,持续放量带动公司盈利更上层楼公司作为目前光伏行业较早实现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及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全覆盖的企业,当前已建成+待建切片产能47GW。目前已投产21GW,可提供210/182/210R 硅片155、150、145um不同片厚硅片服务。目前公司光伏大硅片研发中心已实现基本达产,可实现产能5GW。乐山 2OGW光伏大硅片项目(一期6GW)基本达产,建湖(一期)10GW光伏大硅片项目基本达产,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3年投产。代工业务利润主要来自于代工费和销售硅片的利润,未来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明显提升。 转让轮胎检测业务,专注光伏装备主业为聚焦核心主业,优化业务结构及资源配置,公司于2022年10月28日发布公告转让轮胎检测业务给厚泽锦业.2019-2021年,轮胎检测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4.62%、5.56%、2.97%;毛利率分别为50.84%、46.18%、46.02%。;轮胎检测业务占公司营收占比较小,本次转让不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同时有助于公司提高运营效率,加快公司高质量发展进程。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8亿元、11.41亿元,对应目前PE分别为25X/18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光伏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水晶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6 12.59 -- -- 13.44 6.75%
13.44 6.75%
详细
信立泰 医药生物 2022-10-26 31.50 -- -- 36.50 15.87%
39.33 24.86%
详细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9-05 26.23 29.98 -- 28.68 9.34%
28.68 9.34%
详细
事件:公司2022年8月30日公告,2022H1公司营业收入239.75亿元(-11.54%),归母净利润1.96亿元(-24.66%),扣非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减亏1.13亿元;毛利率8.62%(-1.64pcts),净利率0.89%(+0.22pcts)。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营收放缓,长期看需求侧景气度较高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75亿元(-11.54%),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船舶等主要产品完成物量、交付数量同比减少。从单季度来看2022Q2公司营业收入108.66亿元(-36.26%),较2022Q1环比减少17.120%。从以往公司营收节奏来看,此次公司二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上海地区船厂生产承压,公司自2008年以来首次二季度营收低于一季度。 2022H1公司毛利率8.62%,同比减少1.64pcts,但从单季度来看,2022Q2毛利率较2022Q1提升4.97pcts。我们认为,一方面今年Q2公司主营业务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的重要原材料船钢的价格有所下降,对成本端压力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二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上海地区船厂生产承压,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毛利率整体偏低,船厂生产放缓变相提振了Q2毛利率水平。 2022H1,公司归母净利润1.96亿元(-24.66%),扣非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减亏1.13亿元,主要是受船舶交付数量及营业毛利率同比小幅减少等因素影响,报告期主营毛利同比减少,同时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等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金额同比减少。 从子公司来看,公司本部拥有控股子公司5家,参股公司2家,其中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的子公司3家,三家合计贡献公司总归母净利润的69.03%。
云路股份 2022-08-31 83.58 -- -- 89.99 7.67%
103.00 23.24%
详细
业绩概要: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4亿元(+54.2%),实现归母净利润0.90亿元(+47.3%),对应基本EPS 为0.75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74亿元。其中Q2营收为3.5亿元(同比+52.4%,环比+19.7%),归母净利润为0.52亿元(同比+47.4%,环比+35.3%),Q2单季度EPS 为0.43元;非晶合金渗透率持续提升:2019-2021年,国网招标中非晶合金占比分别为22.8%、14.6%、16.6%。 《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明确提出到2023年高效节能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10%,计划落地大大推进了高效节能变压器的落地。上半年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招标台数达到上万台,渗透率加速。报告期内公司非晶合金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向下游传导,同时扩产项目进展顺利,因此产销量持续增长,国内配电领域,与上海置信合作的产线已实现非晶立体卷铁心的量产并实现挂网运行,渗透率持续提升;磁性粉末及其制品产能实现较大增长,新增产能在智能家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上陆续形成销售,公司正加快推进主要客户供应商认证;产能投放顺利,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上半年,青岛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扰动,但公司仍然保持了生产经营上的稳定。二季度,公司的非晶合金与磁性粉末募投产能进展顺利,纳米晶产能受到疫情影响,预计2022年10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规模效应有效摊薄了项目折旧,同时上半年公司通过产品价格提升将2021年由于钢铁出口退税政策退坡、大宗商品涨价等带来的负面影响顺利传递,因此公司的毛利率较2021年下半年有所恢复。分季度来看,公司Q2毛利率较Q1持平,但净利率提升1.72pcts,主要是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下降较多所致,公司二季度产能爬坡顺利带来了管理费用的摊薄,同时二季度人民币汇率的走低带来的汇兑收益及上市超募资金理财带来的利息收入贡献了大部分的财务收入。销售费用率增加较多,主要原因包括公司加大了海外业务的拓展以及磁粉业务尚在市场推广初期等。随着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及新增产能的建成投产带来的规模效应,公司下半年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较上年年末,公司的预付款项和存货分别增长47.8%、36.3%,主要系公司产品畅销,为了保证产品供应而进行的战略性备货。在建工程增长118.4%,主要系公司积极布局产能带来的资本开支提高。应付票据下降51.2%,主要系上期票据到期所致。合同负债同比增长779.5%,主要是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下游客户提前锁定产能带来的预收款增加所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1.7天,体现出公司较强的议价能力;新基建及新能源发电需求推动非晶立体卷产业化进程:随着光伏企业一体化进程加速,组件价格的下降将带来下游电站的加速落地,风光储的快速增长拉动了非晶立体卷变压器的需求。同时,根据中航先进制造团队的预测,在稳增长的宏观背景下,2022年的新基建有望保持高增。巨大的增量市场带来了非晶立体卷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作为国内率先推进非晶立体卷产业化的龙头,公司将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非晶合金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动非晶立体卷铁心产业化进程,布局纳米晶和磁粉业务,加快相关业务产能建设,在新的能源革命中,勇立潮头,产能加速释放、盈利能力不断改善,公司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6/20.2/25.1亿元,同比增长66.9%/29.0%/24.7%, 实现归母净利润2.3/3.3/4.5亿元, 同比增长92.2%/42.9%/36.6%,对应PE 42X/30X/2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疫情反复。
华懋科技 综合类 2022-08-29 30.71 -- -- 33.31 8.47%
43.63 42.07%
详细
利润率短期承压,安全气囊袋增长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33亿元(同比增速21.70%),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速-27.59%);其中,2022Q2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速13.49%,环比增速-16.04%),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增速-79.02%,环比增速-86.59%)。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安全零部件原材料成本上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新增股份支付费用所致。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公司实现净利润约1.17亿元,同比增长7.40%。主流高端品牌新能源车较传统新能源车单车搭载的平均气囊数量多25%左右,受益于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公司安全气囊袋业务实现销售数量1114万个,同比增长约20.56%,销售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35.07% 气囊袋业务量价齐升OPW气囊袋即一次成型式气囊袋,与传统缝纫的安全气囊袋相比,OPw气囊袋无需缝制,且充气后保持时间长,气密性好,主要应用于高档车型中。公司是国内最早对OPW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的安全气囊袋生产厂商,掌握了上游气囊布的核心生产技术,以及批量生产高附加值OPW的能力,毛利率高于同行。2019-2021年,公司 OPW气囊袋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30.13%。2022上半年,公司OPW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7,882.42万元,同比增长72.51%,OPW销售占比的提升,使公司气袋单价提升明显,由2021上半年35.82元/个,上涨至2022年上半年40.13元/个。 原材料价格回落,毛利率有望提升受到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毛利率为31.09%,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8%,原因系公司主要原材料尼龙66及硅胶的采购价格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27%、39%。2022年一季度以来尼龙66价格持续下降,从年初最高价下跌约40%,未来尼龙66主要原材料之一己二腈的国产化趋势明朗,预计原材料涨价因素的影响未来将有所缓解
中钢天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4 13.57 -- -- 13.57 0.00%
13.57 0.00%
详细
业绩概要: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25.0%);实现归母净利润1.98亿元(+89.4%),对应EPS为0.26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4亿元(+138%)。Q2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77.5%,环比+119%),单季度EPS为0.18元;双碳背景助推业绩表现: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检验检测服务业务及各类磁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检测服务主要围绕铁路、公路等大基建领域以及磁性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同时公司具备较为完善的磁性材料产业链,是业绩高增的核心推动力。分产品营收来看,2022H1公司工业原料(主要为电子级和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实现营收5.07亿元(+41.8%),主要由于在双碳背景下,下游锰酸锂电池厂商客户对电子级四氧化三锰的接受度提升带来订单增量,以及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的产销两旺;检验检测业务实现营收2.46亿元(+46.0%),营收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下游大基建领域需求向好。2022H1公司销售毛利率达到23.6%,单 Q2销售净利率更是大幅提升至20.2%(同比+7.3pcts,环比+10.3pcts),业绩高增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的盈利性大幅抬升,以及投资收益受参股公司的业绩高增而牵动,其中铜陵纳源(公司持股27.1%)2022H1净利润达到1.22亿元(+623%);分产品业务来看,2022H1工业原料/电子元器件/检验检测业务毛利率分别+7.38pcts/-9.95pcts/+19.5pcts至17.7%/7.9%/56.3%,工业原料毛利率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新开发的电子级四氧化三锰高附加值产品订单增量,我们推测电子元器件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磁性材料的成本抬升以及部分行业的竞争有所加剧,而检测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由于公司大基建领域检验检测业务需求较为景气,并且公司在原有的检测市场基础上积极开拓环境、EMC和电子等增量市场;财务数据:2022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降70.4%,主要由于本期归还银行贷款利息减少且存款利息增加;研发费用同比上升39.0%,主要由于本期加大科技投入所致,铁氧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低成本四氧化三锰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研发项目均开展顺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54%主要由于公司本期收到的递延收益款项增加;子公司业绩贡献突出,检验检测业务未来空间广阔:控股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主要从事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以及金属丝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录得4.57亿元的营收规模及9938万元的净利润,较高的业绩贡献主要得益于检验检测业务的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尽管行业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行业整体呈现出“小、散、弱”的特征。由于未来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有望通过较高的规范化程度、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自身规模优势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检验检测行业整体集中度将不断上升。公司检验检测业务网络覆盖全国,未来检测业务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多个扩产项目助力公司跨领域式成长:公司规划到2025年,对现有产品产能实施如下扩张计划:电子级四氧化三锰由5万吨增至6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由5000吨增至15000吨、永磁铁氧体器件由2万吨增至4万吨、软磁铁氧体器件由5000吨增至2万吨、稀土永磁器件由2000吨增至1万吨、金属制品由7万吨增至10万吨。从产能口径来看,2021-2025年公司总产能扩产CAGR达 12.7%,产品下游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5G新基建、轨道交通、工业节能电机、消费电子等多重领域,多个项目将助力公司实现跨产品、跨领域式成长。同时,公司规划建设各地分公司和海外检测机构,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和地域来扩充检测项目,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攀升;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我国权威的金属制品检验检测机构、全球主要的高纯四氧化三锰制造商、我国位居前列的永磁器件供应商,未来检验检测业务的扩增及多方材料业务产能的齐头并进有望帮助公司提升细分领域中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并持续助推业绩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6.3/46.3/58.5亿元,同比增长40%/28%/26%,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1/5.03/6.25亿元,同比增长55%/52%/24%,对应PE31X/20X/1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扩产项目进程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等。
信立泰 医药生物 2022-08-12 25.36 -- -- 26.27 3.59%
36.50 43.93%
详细
2022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814.80万元,同比增长21.20%;利润总额38,776.08万元,同比增长37.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15.45万元,同比增长46.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305.66万元,同比增长29.44%;基本每股收益0.31元,同比增长40.91%。 制剂产品驱动业绩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制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46,312.30万元,同比增长29.59%;原料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365.34万元,同比减少38.27%;医疗器械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014.15万元,同比增长122.58%;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123.00万元,同比增长159.53%。自我国集采工作开展以来,目前在全国范围已经逐步开展七轮集采工作,随着近期全国药品集采的加速开展,公司已逐步适应集采工作,集采对于公司制剂等业务带来的影响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同时,公司加大对核心产品信立坦销售网络的投入,在零售、电商等渠道销量实现大幅提升。整体来看,公司上半年制剂业务的快速增长驱动了公司整体业绩。 多个研发项目顺利推进,大幅提升研发费用凸显创新信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达到24,547.57万元,同比增长91.65%。目前公司共有创新研发项目36个,包括26个化药项目和10个生物药项目。从公司目前重点项目的Ⅲ期研发推进情况来看,S086(慢性心衰)和SAL0107(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项目已经完成Ⅲ期入组,同时SALO107计划年内申报NDA;公司S086(高血压)项目即将完成Ⅲ期入组;SALO108(阿利沙坦酯吧达帕胺缓释片)计划年内完成I期入组;苯甲酸复格列汀片完成揭盲并取得初步的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苯甲酸复格列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整体来看,公司研发费用大幅提升,凸显了公司深耕创新、以研发导向为发展目标的同时,也表明了公司在创新领域持续加深布局的信心。目前公司在研管线顺利推进,多个创新研发项目实现阶段性突破,随着公司研发项目的持续推进,未来或将逐渐步入收获期,迎来研发兑现的预期,持续丰富公司在慢病治疗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管线,增厚公司业绩。 特立帕肽注射液上市,提供新业绩增长点4月22日,公司发布《关于获得特立帕肽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特立帕肽注射液可用于绝经后妇女高骨折风险的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持续诱发所引起的高骨折风险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2018年其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9.29亿美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骨形成促进剂处方药,市场规模较大,竞争格局较为缓和。公司特立帕肽注射液上市后,有望持续放量,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58元、0.68元和0.81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3.11倍、36.55倍和30.68倍。考虑到新品上市和研发兑现的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