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梁晨

中航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64051908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宝钛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4-17 36.25 62.03 139.31% 36.46 0.58%
36.46 0.58%
详细
事件:公司4月16日公告,2021营收52.46亿元(+20.94%),归母净利润5.60亿元(+54.49%),毛利率23.27%(-0.99pcts),净利率11.91%(+2.66pcts)。 投资要点:“中国钛”的代名词,航空航天重大项目钛材供应商: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科研基地,主导产品钛材年产量位居世界同类企业前列。公司军品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叶片、防护板、肋、翼、起落架等)、航天(船舱骨架,火箭发动机壳件,体燃料发动机燃烧舱、对接件、发动机吊臂等)、船舶(舰船上的水翼、行进器等)等领域,民品主要用在是有化工、冶金工业等方面。公司连续三届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优秀供应商,同时也是美国波音、法国空客、法国斯奈克玛、美国古德里奇、加拿大庞巴迪、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等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受益钛产品需求,业绩再创新高:202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0.94%,归母净利润增长54.49%,毛利率(23.27%,-0.99pcts)有所下滑,我们认为主要是2021下半年原材料海绵钛价格上涨所致,但在以航空航天领域为首的高端钛材的需求增加的环境下,公司收入、业绩再创新高,2018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速为58.36%。分业务板块来看,钛产品实现收入47.43亿元(+27.75%),毛利率为23.38%(-2.52pcts);其他金属产品实现收入3.42亿元(-34.33%),毛利率为19.37%(+7.47pcts)。公司221021年钛产品实现产量82.78万吨(++47.96%%),销量62.66万吨(+41.46%%),产销量均快速增长。 220221Q1业绩开门红:公司公布2022Q1业绩预告,预计可以实现归母净利润1.80-2.05亿元,同比增长87.00%到112.97%。主要系公司积极把握钛行业市场机遇,全力拓展市场需求,运行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增强。 着力强化成本管控,有效降低运行成本:2021年公司三费率(6.37%,-2.67pcts)快速下降,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明显向好,在毛利率有所下降时,净利率(11.91%,+2.66pcts)大幅提升。具体费用来看,管理费用为1.99亿元(-14.07%),主要是公司的社保分配按部门变动调整所致;销售费用为0.49亿元(+47.03%),主要是销售人员绩效收入增加所致;财务费用为0.85亿元(-32.59%),主要是公司的利息收入增长较多所致。公司深入开展成本管控和节能降耗,①实施设备节能改造、备件修旧利废,提高设备管理使用效率;②持续开展库存清理工作,全面盘活库存余量,加大残废料回收改制力度,切实达到降本增效;③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时优化调整存贷结构,降低利息支出和融资成本;④高度重视货款回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大量备产采购,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应付票据(1.26亿元,+151.96%)、应付账款(13.26亿元,+56.04%)快速增加,主要是公司大量进行采购,备战生产导致。存货方面(29.96亿元,+34.71%),原材料为6.05亿元(+59.12%),在产品为14.95亿元(+29.57%),库存商品为6.70亿元(+43.95%)。公司合同负债(3.20亿元,+156.35%)出现快速提升,我们认为反映了下游订单和需求较为旺盛,随着公司产品的生产销售,未来转化至利润表将增厚业绩。 加快募投项目建设,助力公司打开产能瓶颈:公司2021年钛产品设计产能与实际产能分别为2万吨、3.09万吨,在建产能为0.78万吨。公司“十四五”发展目标要形成5万吨钛产品生产能力,为此公司2021年实施非公开定向增发项目,发行价42.20元/股,实际募资19.68亿元,主要投向①高品质钛材生产线,②宇航级钛合金产品产线与③检测检验中心及科研中试平台建设项目,上述三个项目建设期约为2年左右,项目投产后,预计2023年公司钛产品设计产能有望超3万吨。 同时公司加强技改技措项目管理,积极开展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全力保障关键、重要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宝钛华神弥补海绵钛涨价挤压的利润:公司子公司宝钛华神(持股66.67%)可以满足公司主要材料海绵钛的部分需求,在2021年海绵钛价格上涨的环境下,宝钛华神实现净利润2.01亿元(+135%),可为公司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挤压的利润提供一定的补偿。 航空航天需求旺盛,公司有望充分受益::高端钛材市场受益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升级换代、国产化提升影响,需求旺盛,同时钛行业市场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根据公司产品转型升级的部署和安排,将着力提升公司钛材在航空、航天、舰船、兵器、深海等领域的应用比例,巩固和提高中高端市场的领先优势,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提高中高端用钛的市场占用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钛产品主力供应商,在高端钛产品供不应求的环境下,有望充分受益。公司高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打开产能上限,有望进一步提高中高端用钛的市场占用率,巩固优势地位。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67亿元、83.03亿元和97.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3亿元、9.49亿元和11.63亿元,EPS分别为1.58元、1.99元和2.43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3.00元,对应2022-2024年预测EPS的40倍、32倍及26倍PE。 风险提示:募投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景气度下降,疫情反复。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4-29 42.76 59.57 141.27% 50.33 17.70%
52.29 22.29%
详细
事件:公司4月28日公告,2021年实现收入4.12亿元(+5.72%),归母净利润2.01亿元(-13.38%),毛利率77.08%(-6.81pcts),净利率48.88%(-10.77pcts)。 2022Q1实现收入1.73亿元(+135.91%),归母净利润0.91亿元(+183.83%),毛利率69.25%(-8.91pcts),净利率52.47%(+8.86pcts)。 投资要点:22Q1业绩快速增长,快速放量抵消降价影响:虽然2021年公司碳纤维及织物销量提升(156.06吨,+34.35%),但受产品降价影响,2021年公司营收仅增长5.72%,而归母净利润下滑13.38%,毛利率(77.08%)同比下降6.81pcts。受益于公司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客户需求量的增加,公司2022Q1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营收增长135.91%,归母净利润增长183.83%,降价影响一定程度被放量抵消,毛利率虽然表面出现大幅下滑(69.25%,-8.91pcts),但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新建产能折旧转移至成本所致。分产品看,2021年公司碳纤维实现收入3.20亿元(-2.96%),毛利率76.57%(-7.58pcts);碳纤维织物实现收入0.92亿元(+53.39%),毛利率78.81%(-3.61pcts),公司2021年新增了碳纤维织物设备,产能同比提升了2倍,一定程度促进了织物收入的快速增长。 费用率进一步降低:公司2021年三费率(15.50%,-6.85pcts)快速下降,其中销售费用为327.49万元(+35.43%),主要系销售部门资产折旧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为0.62亿元(-26.68%),主要系计入管理费用的折旧、修理费用减少;财务费用为-96.38万元(-229.27%),主要系利息支出减少。对于公司净利率(48.88%,-10.77pcts)的快速下滑,一方面是降价影响毛利率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2021年其他收益(1155.91万元,-74.93%)减少所致。 持续加大科研力度,新产品是公司未来业绩的保障: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为4448.79万元(+44.98%),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10.80%,+2.92pcts)。公司按“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研制思路,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公司研发的更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已提供给客户进行新产品验证工作,奠定了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此外公司持续开发新的碳纤维项目,包括国产T1100级、9H、8E、ZM40H碳纤维制备以及国产M60J超高模量碳纤维核心技术攻关等项目。 “千吨级”项目通过验证评审,定增继续扩建1500吨产能:公司IPO募投的1000吨产能(12K)项目已于2021年9月份通过验证评审,可以正式投产交付,同时公司2022年3月完成增发,募集资金20亿元,价格为50.55元/股,主要用于《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产品项目》及补充流动性,继续扩建1500吨产能(12K),建设期为4年。我们认为公司的持续扩产,一定程度凸显了下游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旺盛,未来产能落地,将持续打开公司盈利空间。 大单合同签订,公司业绩确定性提高:2022年3月14日,中简科技公告与客户A签订2022年至2023年碳纤维、碳纤维织物《产品订货合同》,合同金额为21.69亿元,为2021年营业收入的5.27倍。我们认为大单合同的签订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①确定了合同价格,继续降价的利空消除;②扩产即满产,从公司订单周期和公司产能匹配来看,订单要顺利交付,基本就要满负荷生产;③进一步印证下游航空航天景气度无忧;④新产能建设有望加速,在目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公司产能瓶颈突破有望加速。 航空航天发展持续带动高性能碳纤维需求: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将持续带动碳纤维需求,尤其是军机换代对高性能碳纤维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需求结构进一步向高端应用领域靠拢。公司主要生产ZT7及以上级高性能碳纤维系列产品,与一般民用产品有所不同,是航空航天高端碳纤维应用高技术壁垒和高起点竞争的体现,随着公司产能进一步提升,将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巩固公司在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及民用中高端市场的地位。 投资建议:作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商,公司成功打破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封锁,深度绑定军工供应体系,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大单合同的签订,公司业绩有望得到持续增长。同时“千吨级”产能正式投产以及募投1500吨产能的扩建,公司产能水平不断提升,打开市场空间,有望继续增厚盈利水平。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17亿元、13.07亿元和16.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2亿元、6.75亿元和8.54亿元,EPS分别为1.07元、1.54元和1.94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0.00元,对应2022-2024年预测EPS的56倍、39倍及31倍PE。 风险提示:军品市场需求低于预期、新增产能投产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碳纤维降价、军品增值税政策调整、疫情反复等。
西部材料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4-18 11.57 18.12 24.79% 11.72 1.30%
14.28 23.42%
详细
事件:公司 4月 14日公告,2021营收 23.95亿元(+18.00%),归母净利润 1.33亿元(+67.55%),扣非归母净利润 1.05亿元(+141.21%),毛利率 23.05% (+1.87pcts),净利率 7.33%(+1.22pcts)。 投资要点: “打造全球领先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基地”:公司是我国稀有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领先者,依托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科研实力,形成了钛及钛合金加工材、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稀贵金属材料、金属纤维及制品、稀有金属装备、钨钼材料及制品、钛材高端日用消费品及精密加工制品等八大业务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核电、环保、海洋工程、石化、电力等行业和众多国家大型项目。公司在“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以钛产业为主体,复合材料、稀贵材料及过滤材料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集群的发展定位。 航空航天需求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202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 18.00%,归母净利润增长 67.55%,公司毛利率(23.05%,+1.87pcts)、净利率(7.33%,+1.22pcts)快速增长,其中毛利率创历史新高,主要受益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速和国防装备升级换代,航空航天领域盈利较强的钛产品等快速增长,高端应用领域收入占比大幅提升,公司全年航空航天领域销售收入达到 7.3亿元(+35%,收入占比 30%,+4pcts)。公司钛制品主要子公司西部钛业(持股 88.30%)2021实现营收13.15亿元(+29.61%),净利润 1.03亿元(+118.56%)大幅增长。 三费率基本持平,数字化平台建设有望提升效率:2021年公司三费率(10.15%,+0.07pcts)基本持平。具体来看,销售费用 0.32亿元(+32.62%)增长,主要是本年度保险费用增加所致(保险费及运杂费 604万元,+1077%);管理费用 1.61亿元(+25.82%)增长,主要是职工薪酬费用有所提高(1.25亿元,+34%)。公司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推行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目前公司已完成数字化平台一期建设,数据整合分析能力显著提高;正在实施的数字化平台二期 MES 系统建设,以西部钛业、西诺、菲尔特为试点,实施 MES 系统,提升生产制造管理水平; 完善 BI 系统,提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等。 合同负债提升,存货增长:公司合同负债为 1.59亿元(较期初+41.91%),一定程度反映了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存货为 15.27亿元(较期初+8.99%),其中原材料 4.01亿元(较期初+14.82%)、在产品 7.40亿元(较期初+6.23%),库存商品 3.59亿元(较期初+19.09%)。表明公司生产规模持续稳定的扩大,给未来公司业绩的释放提供支撑。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 1.20亿元(+29.67%)。继续加大新产品、新产业的培育开发,部分产品实现批产。主要包括:楷体 ①优化了航空航天用钛合金薄板制备技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②实现了装甲用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板材的工业化制备;③锆钢双层复合技术开发实现产品出口;④攻克了高温烟气除尘领域耐蚀合金网滤袋生产制备和连续焊接技术;⑤首次完成大规格中厚铌钨合金板材批量化生产;⑥难熔金属多层复合靶材成功交付实用化样品,完成热沉材料钼合金基础开发,测试性能良好;⑦制备出长度超过 20米的油气开采用高强韧钛合金管;⑧开发出微颗粒表面嵌入超细纳米银量子点的原位合成技术; ⑨在氢燃料电池双极板用纯钛带材的试制进行了初步探索;⑩加强钛合金型材与壳体、隔膜阀/减压阀等阀类精密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开发,形成较为完善的生产制备工艺。 补产能短板,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为满足我国航空航天、舰船、海洋工程、兵器等行业对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板材的迫切需求,报告期内,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价格 12.50元/股),推动募投项目《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预计可增加 3000吨的钛材军品产能,项目预算 4.85亿元,已于 2021年 3月开工,但受到 2021年下半年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新建厂房部分基建和设备安装调试有所延缓,预计将于 2022年第二季度投产。 推进子公司挂牌进层和增资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控股子公司实现快速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公司于 2021年上半年完成控股子公司天力公司(持股 51.3%,2021收入 5.05亿元,净利润 0.43亿元)、西诺公司(持股 60.0%,2021收入 2.47亿元,净利润 0.31亿元)和菲尔特公司(持股 51.2%,2021收入 1.09亿元,净利润 0.18亿元)新三板挂牌工作,天力公司、菲尔特公司于 2021年 6月进入创新层,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回报实现较大增长;此外,公司完成天力公司(900万股,募集资金 4005万元)、菲尔特公司(345万股,募集资金 1991万元)增资扩股。并积极推进西诺公司增资扩股工作,预计 2022年 5月底完成。 投资建议:随着航空航天钛材需求增长,公司军品业务有望得到快速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公司加紧推动产能建设,打开军用钛产能上限,公司盈利规模将快速扩大,叠加规模效应和公司管理效能的提升,公司盈利质量也将得到明显改善。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1.20亿元、39.09亿元和45.4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2亿元、3.31亿元和 4.55亿元,EPS 分别为0.45元、0.68元和 0.91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18.50元,对应 2022-2024年预测 EPS 的 41倍、27倍及 20倍 PE。 风险提示:募投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景气度下降。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4-13 30.54 42.75 62.80% 32.86 7.60%
38.32 25.47%
详细
事件:公司4月12日发布2021年度报告,2021年实现营收26.07亿元(+23.25%),归母净利润7.58亿元(+18.18%),毛利率44.42%(-4.81pcts),净利率29.00%(-1.28pcts)。 投资要点:军用碳纤维主力供应商::公司是我国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民营企业,公司以碳纤维为核心,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为主线,发展以军用为牵引的国产碳纤维产业链,打破西方国家的垄断,为我国国防装备提供有力保障,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主力供应商。公司积极开发民用碳纤维产品,实行“寓军于民、军品优先、军民共用、以民养军、军民品互动发展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业绩稳步提升,盈利能力稳步增强: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25%,归母净利润增长18.18%,公司ROE(摊薄)为18.29%(+0.64pcts),业绩持续创新高。在2021年产品降价的影响下,公司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五大业务板块中增量利润主要来源于新增其他非定型碳纤维业务、预浸料和复合材料。 具体业务来看:1.碳纤维及织物:2021年实现收入12.75亿元(+18.32%),毛利率为70.05%(-5.11pcts)。这一板块公司今年拆分为维定型纤维(主要为0T300,级,收入993.03亿元,占比7711%%,毛利率882.69%%)和非定型纤维(主要为TT0700系列、0T800系列、JMJ系列,收入332.72亿元,占比2299%%,毛利率339.36%%)),2021年该板块整体毛利率承压主要源于量产定型碳纤维的降价及低毛利率的非定型纤维贡献比例提高所致。而新增的非定型纤维业务今年贡献了较大的利润增量,对业绩增长的贡献达到70.33%。 量产定型碳纤维业务虽然产品价格下降,但是由于业务规模增大,盈利能力或对利润形成的贡献保持基本稳定,业绩增长贡献为0.91%。我们认为新增非定型纤维未来随着批产交付,有望带动公司新型碳纤维销售,成为公司新的成长动力。 2.碳梁:2021年实现收入8.08亿元(+12.56%),毛利率为15.07%(-5.49pcts),对业绩增长的贡献为-22.09%。碳梁业务受上半年主要原材料碳纤维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以及疫情影响,产品订单交付不足,产品盈利能力下降,2021H1毛利率降至11%。下半年公司进一步强化工业链管理,盈利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毛利率有所恢复。后续随着涨价压力缓解,公司该板块业务盈利将持续恢复。 3.预浸料:2021年实现收入3.59亿元(+51.94%),毛利率为28.15%(+1.26pcts),对业绩增长的贡献为32.16%。2021年公司预浸料在风电领域拓展顺利,成功开发出适合风电叶片制造的碳纤维半预浸料,成为预浸料板块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公司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展产品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等领域的高端预浸料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高。4.复合材料:2021年实现收入0.96亿元(+141.00%),毛利率为23.17%,对业绩增长的贡献为17.75%。随着公司先进复材中心一期、二期的陆续投入使用,业务开发和能力建设也取得快速进步,公司复合材料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多款无人机复材结构、航空复材部件的开发成功,同时也带动公司业务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公司取得了多家航空主机厂所部分零部件的供应商资质,为提升公司与主机厂所的合作范围和深度,取得了良好开端。 5.光威精机:2021年实现收入0.48亿元(+60.46%),毛利率为21.85%,对业绩增长的贡献为1.57%。光威精机以高端航空市场为目标,重点研发各类纤维缠绕装备、自动铺丝铺带装备和地面保障装备。公司研制的“高效高柔性大型数控铺丝系统”获得首届山东省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大赛一等奖,公司主持起草的《碳纤维生产用高温碳化炉技术》、《高模量碳纤维生产用石墨化炉技术》两项碳纤维装备行业标准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复合材料板块研制的首台套“双工位自动铺丝机”,并通过商飞《国产铺丝机性能鉴定》。 公司经营效率持续增强: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三费率(4.69%,-1.84pcts)大幅降低。具体来看,管理费用(0.95亿元,+5.93%)上升,基本维持稳定;销售费用(0.17亿元,-7.64%)出现回落,主要系公司广告业务宣传费用大幅下降(40.15万元,-81%);财务费用(0.10亿元,-44.39%)减少,主要系无追索权保理及贴现同比减少5.2亿所致;研发费用(2.32亿元,-15.25%)有所回落,主要系T800H级项目碳纤维研制任务已基本完成及M40J级项目结题。 存货增加,备产备货,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存货4.12亿元(较期初+43.88%),主要系生产备料及产成品增加所致,其中原材料1.85亿元(较期初+43.24%)、在产品0.47亿元(较期初+75.28%),库存商品1.37亿元(较期初+25.79%),未来转化至利润表将增厚业绩。 疫情叠加降价影响,220022221Q1业绩承压:公司公告2022Q1业绩预告,实现收入5.91亿元(-5.46%),归母净利润2.07亿元(-5.37%)。主要系批量供货的定型碳纤维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影响该产品盈利;以及受疫情影响,部分业务板块停工停产,物流中断,影响生产和产品交付。具体来看,碳纤维(含织物)业务实现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约为7%;风电碳梁业务实现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约为2%;预浸料业务因上年同期贡献较大的风电预浸料阶段性订单结束,实现收入0.48亿元,同比下降约为56%。 募投项目投产,产能开始释放:2021年公司碳纤维设计产能达到2655吨(+43%,在建5030吨),碳梁产能1020万米(+20%,在建170万米),预浸料产能1375万平方米(持平,在建85万平方米)。公司持续产能建设:①OIPO募投项目《高强高模型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和《军民融合高强度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在2021年全部建设完成,并达到预期投资目标;②完成某定型碳纤维产品原丝产能异地重建的等同性验证工作,使该型号生产线碳纤维产能增加至每年500吨左右;③2021年,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新建和改建两条碳纤维生产线,一是新建以年产30吨QM4035/QM4050为目标的多功能碳纤维生产线,以满足航天工程以及高端民品对高强高模碳纤维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二是通过技改在原实验线基础上形成一条新的千吨级产业化生产线,用于湿法工艺800级/700级等产品的生产,为两款产品在下游航空装备领域的应用需求或潜在的订单做产能储备,计划2022年内建成;④内蒙古光威低成本碳纤维项目(规划11)万吨),一期在建产能4000吨,预计2022年建成投产。公司对项目目的进行了一定调整,项目原初衷是为公司碳梁业务提供碳纤维原材料保障,同时兼顾民用市场增长预期。未来公司内蒙古光威项目会形成多种丝束规格产品共存、高低端搭配的产品结构,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必要调整。 ⑤碳梁产能方面,公司继续按计划稳步推进碳梁产能建设,完成10条合计年产170万米碳梁生产线,并新增10条合计170万米碳梁产能建设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拥有70条碳梁生产线,合计年产1,190万米碳梁生产能力,为后期国内主机厂基于碳梁工艺形成的增量风电市场储备必要合理产能。 ⑥先进复材研发中心方面,2021年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先进复材研发中心二期建设基本完成,先进复材中心已基本形成以一期研发中心为主体的热压罐工艺及配套的高端复材业务的科研生产线、以二期厂房为主体的模压型材、管材和无人机等业务的批量化生产线。 全产业链布局,坚持“两高一低”碳纤维发展战略:公司致力于成为碳纤维全产业链生产企业,2021年公司拟承接各类复合材料的生产装配及各种高端精密仪器的研发,纵向布局,目前公司全产业链雏形已现。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公司快速开展系统研究并及时获取评价及反馈信息,在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新产品的应用开发、工艺的成熟稳定以及产品质量的跟踪反馈、装备保障等方面形成综合技术能力;公司坚持高强、高模、低成本的“两高一低”碳纤维发展战略,紧跟国际前沿和国家所需,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碳纤维产品。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主力供应商,目前正处于新老产品交替的过渡期,未来公司单一产品或单一领域的依赖将会逐步降低,产品的多元化和业务的多元化将会为公司实现稳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公司持续做好产业链整体战略布局,抢抓重点市场,不断向下游及民品延伸,此外募投项目的完成以及包头项目未来的落地将打开公司产能上限。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97亿元、40.94亿元和50.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2亿元、11.78亿元和14.28亿元,EPS分别为1.88元、2.27元和2.76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70元,对应2022-2024年预测EPS的37倍、31倍及25倍PE。 风险提示:产能投产不顺,原材料价格上涨,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国睿科技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1-09-06 14.77 19.02 30.81% 14.68 -0.61%
17.55 18.82%
详细
事件:公司8月28日公告,2021H1营收16.45亿元(-3.69%),归母净利润1.79亿元(+3.36%),毛利率23.13%(+3.46pcts),净利率10.89%(+0.74pcts)。 投资要点:“AA股市场雷达技术最为先进、产品品类最为齐全的上市公司””:公司背靠十四所及国睿子集团,2020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增加了防务雷达和工业软件业务,公司雷达产品覆盖预警探测、火控制导、精密测量、空管监视和气象探测等领域。 防务雷达毛利率提高,中报业绩同比维持:2021H1公司收入同比小幅下降3.69%,归母净利润增长3.36%,公司收入略有下滑,但交付产品毛利较高,公司毛利率(23.13%)同比提升了3.46pcts。具体业务来看:1.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2021H1实现收入9.95亿元(-0.81%),虽然收入规模有所下滑,但凭借高毛利产品交付,净利润(1.68亿元,+27.90%),实现了稳步增长。 防务雷达领域,成功落实多项军贸市场任务,为公司发展带来稳定增量,业务主体子公司国睿防务2021H1实现收入8.20亿元(+12.93%),实现净利润1.76亿元(+85.52%)。 2.智慧轨交::2021H1实现收入5.14亿元(+4.69%),净利润(130.85万元,-95.52%)。 业务板块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公司参与投资的南昌中铁穗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因政府补贴收入尚未到位,2021年上半年出现阶段性亏损(净利润-0.9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中标多个项目,巩固了传统优势市场的同时,在智慧轨交新市场开拓也取得重要进展。业务主体子公司南京恩瑞特2021H1实现收入5.57亿元(+36.09%),实现净利润0.11亿元(+196.52%),轨交业务稳定增长,子公司收入利润贡献增加。 3.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板块业务全部由子公司国睿信维贡献,2021H1实现收入1.35亿元(+53.63%),实现净利润945.95万元(+17.46%),公司工业软件“REACH睿知”持续巩固传统优势行业市场,大力拓展地铁、军修厂等新领域,营业收入、新签合同实现良好增长;自主PLM产品首次进入船舶行业,MBSE、透明工厂等自主产品进入航空、核工业等行业;公司成功中标在某新一代飞机协同研制平台二期工程。 费用率小幅增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三费率(4.36%)同比小幅增长0.61pcts,其中管理费用(0.51亿元,+13.45%)同比增长,主要系人工费用、咨询费、修理费等较去年有所增长;销售费用(0.26亿元,+1.53%)基本持平;财务费用(-0.06亿元)同比变化不大。公司研发费用(0.61亿元,+19.72%)提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威海广泰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25 15.80 18.24 59.86% 15.97 1.08%
15.97 1.08%
详细
事件:公司 8月 24日公告,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 14.30亿元(+34.62%),归母净利润 2.08亿元(+62.01%),毛利率 34.82%(+1.31pcts),净利率 14.62%(+2.49pcts)。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 8.27亿元(+32.45%)。 投资要点: 营收规模性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秉承“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发展战略,业务领域包括空港装备、消防救援装备、军工装备、无人机、移动医疗装备、电力电子装备等。2021年上半年,面对全球疫情持续反复,国际空港市场回暖缓慢,国内机场采购订单推迟,原材料大幅上涨等一系列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30亿元(+34.62%),归母净利润 2.08亿元(+62.01%),扣非归母净利润 1.95亿元(+57.03%)。子公司中卓时代实现营收 6.11亿元(+38.43%),净利润 4606.96万元(+27.66%),主要是军工产品订单增加。 行业维度,航空产业实现收入 7.23亿元(+ 41.27%),占比 50.59%,毛利率 46.87%(+4.43pcts);消防行业 6.67亿元(+38.37%),占比 46.67%,毛利率 21.48%(-3.19pcts)。产品维度,空港地面设备收入 7.19亿元(+55.20%),占比 50.28%,毛利率 46.83%(+4.57pcts);消防车及装备 6.06亿元(+39.71%),占比 42.42%,毛利率 20.06%(-2.82pcts);消防报警设备 6085.51万元(+26.31%),占比 4.26%,毛利率 35.58%(-5.13pcts)。其中,空港地面设备毛利率水平较高,是公司规模最大、成熟度最高、实力最强的板块,产品品种数量位居全球第一,部分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50%以上;消防救援装备包含消防装备业务和应急救援保障装备业务,整体实力在我国消防车行业位居前三,市占率 10%左右。报告期内消防救援装备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主要由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消防车及装备和消防报警设备产品营业成本同比增速(44.82%和 37.25%)均高于营业收入同比增速(39.71%和 26.31%)。 客户维度,面向军队实现收入 7.14亿元(+191.26%),消防救援队 2.83亿元(-12.61%),机场 1.18亿元(-51.01%),航空公司 6008.59万元(+22.12%),建筑承包商 6092.11万元(+26.45%),出口 1326.96万元(-45.07%),其中,面向军队收入大幅提升。军工装备包含军用机场设备及特种车辆业务,涉及 20多个系列近百种型号,覆盖全部军兵种,是各航空兵部队地面保障装备研制的引领者,其他军兵种的重要参与者;无人机包含固定翼和多旋翼军用无人机。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 7734.70万元(+8.38%),主要因售后服务费及营销费用增加;管理费用 7711.38万元(+24.80%),主要因股权激励费用和管理人员薪酬增加;财务费用 497.01万元(-61.72%),主要因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增加。研发投入 8246.80万元(+36.34%),增幅较大,因委托外部研发费用及研发材料投入增加,同时由于公司效益提高,技术人员薪酬增加。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 14.44亿元(较上年末+25.25%),存货 13.81亿元(较上年末+3.17%),合计占总资产比例 51.84%。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0亿元(-440.51%),主要因报告期内实现收入部分在2020年已收到预收款,以及支付采购款、税金及职工薪酬增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40亿元(-29.90%),主要因赎回理财产品与购买理财产品差额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固定资产及股权投资增加较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30亿元(+157.49%),因吸收投资和借款增加导致。由于报告期内公司业务量增多,尤其是军品占比提升,现金流出现波动,预计随着已有合同执行和新签合同落地,现金流情况会有所改善。 军品在手订单充足,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 7月 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与特殊客户签订的 6份《订购合同》,合计金额为 6.56亿元,涉及 4型特种产品,占公司 2020年营业收入 22.12%,为公司获取的批次金额最大的特殊业务合同。无人机方面,报告期内新产品任务型干扰机及某型靶机成功进入市场。2021年 3月 12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投资不超过 18亿元在威海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设立子公司,建造新的装备生产基地,用于空港装备、消防装备、特殊装备、应急救援装备等各类产品的生产制造。项目建成后可大幅提升公司生产能力,缓解生产压力。2020年 12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军队后勤条例》,重塑军队后勤体系,理顺后勤保障关系,健全后勤工作制度。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升级、实战化训练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升、后勤工作的不断加强,军用保障装备的需求持续扩大。公司计划在保持定型产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十三五、十四五科研项目招投标开展工作,为后续市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全球空港地面设备品种最全的供应商,未来拟定三点战略规划:目前公司在国内和亚太地区的市场均占有主导地位,公司拟定三点未来战略规划: (1)把握电动化、智能化机遇,2020年以来,“碳中和”理念驱动下,国内电动化空港装备占比逐步提升,重点区域内机场严格按照新购产品 100%电动化考核。2021年上半年,公司所有电动产品均投入市场,电动无杆牵引车成功落地商飞,电动化产品销售持续增加; (2)加快廊桥和电动抱轮牵引车等新产品研发,其中,廊桥项目完成整机装配,进入调试验证阶段,争取尽快投放市场;抱轮牵引车项目计划今年取得资质,年内形成销售; (3)凭借国内经济复苏先发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在未来五年成为全球空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2021年 7月 14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 25万欧元在德国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同时组建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负责公司产品在欧洲地区的销售与维修。公司计划在疫情好转之后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打开欧洲空港装备市场。 业绩增长势头强劲:2018年至 2020年是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时期。2018年至 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1.87亿元(+21.23%)、25.51亿元(+16.65%)、29.65亿元(+16.21%);扣非净利润为 2.16亿元(+137.06%)、2.53亿元(+17.05%)、3.69亿元(+45.60%)。2020年 12月 14日,公司通过 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为以 2019年业绩为基数,2020年/2021年/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10%/21%/33%。公司计划经过 5年努力从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的转型,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发展成全球化企业,未来业绩有望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投资建议:公司是先进的智能化高端保障装备制造平台企业,连续多年实现营收规模性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空港地面设备产品种类齐全,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国际市场积极布局,未来发展方向规划明确;军品在手订单充足,市场需求旺盛,受益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度;消防救援装备、移动医疗装备和电力电子装备持续开拓,各板块协同发展。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公司还存在进一步的业绩增长空间。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4亿元、6.77亿元、8.12亿元,EPS 为 0.96元、1.27元、1.52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6.65倍、12.58倍、10.51倍,结合公司盈利能力及行业景气程度,同时参考同行业平均水平,给予公司 2021年 20倍 PE 水平,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格为 19.20元。 风险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宏观经济风险、民航运输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际业务开拓风险。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08-05 141.98 -- -- 145.85 2.73%
149.60 5.37%
详细
事件:公司 7月 30日发布公告,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6.94亿元(+61.44%),归母净利润 2.77亿元(+58.85%),扣非归母净利润 2.56亿元(+64.98%),销售毛利率 42.25%(+2.24pcts)。 投资要点: 营收增速创近六年同期新高,AIOT+智能汽车+5G 成长动力强劲。 公司以智能 OS 系统为核心,专注于 Linux、Android、RTOS、鸿蒙等智能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及应用技术开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6.94亿元(+61.44%)、增速创近六年同期新高,其中近四年同期增速分别为+23.61%、+27.15%、+42.78%、+61.44%,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抢跑态势。其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三大核心业务均持续取得突破: (1)智能软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28亿元(+30.21%),其中来自于终端厂商的收入 4.85亿元(+57.16%); (2)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93亿元(+70.06%),其中软件许可收入 0.75亿元(+92.00%)。 (3)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68亿元(+137.23%)。我们认为,公司在智能 OS 领域具有基于芯片底层的全栈系统技术优势,与芯片、元器件、终端、互联网等合作厂商建立起了良好的行业生态,充分受益于 AIOT 万物互联、软件定义汽车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 5G 手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业绩释放呈加速抢跑态势,未来或将持续高速成长。 整体盈利能力随规模扩张稳健提升,软硬件整合趋势明显。随着营收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报告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56亿元(+64.98%),较同期营收增速高出 3.54pcts,盈利能力稳健提升。销售毛利率 42.25%(+2.24pcts),创近 19年以来同期新高。 期间营业成本 9.79亿元(+55.41%)略低于营收增速,其中,硬件产品和材料采购成本 3.53亿元(+165.03%),软硬件结合趋势明显。销售费用 0.56亿元(+40.06%)显著低于营收增速,研发投入 2.74亿元(+112.13%)显著高于营收增速,研发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征明显。财务费用 0.27亿元,主要系汇率波动所致。 预付账款 1.20亿元(+174.98%),存货 7.46亿元(+103.03%),主要系芯片、电子类原材料供应链紧张加大备货所致。合同负债3.97亿元(+37.93%),显示新订单锁定情况良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24亿元(-88.94%),主要系公司加大 IoT 原材料备货及发放奖金所致。我们认为,芯片电子供应链紧张仅仅短期扰动企业现金流,不影响行业长期成长逻辑,公司与高通、华楷体 为等厂商共建产业生态,产品软硬件结合发展可能带来更高的用户粘性。 物联网市场迅速成长,携手华为发布鸿蒙操作系统发行版,并量产出货。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推动物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 GSMA 发布的《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的收入为 3430亿美元,预计到 2025年将增长到 1.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4%。作为鸿蒙生态 2.0首批合作伙伴,子公司创思远达已发布基于 RISC-V 的 WiFi+BLE 芯片的鸿蒙操作系统发行版,并开始逐步量产出货。成为业内率先完成 HarmonyOS Connect 全套餐集成适配,面向嵌入式 WiFi+BLE 芯片的操作系统,支持鸿蒙碰一碰配网以及 HarmonyOS Connect,能有效缩短客户产品鸿蒙适配、HiLink 对接周期。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面向个人、家庭和行业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认为万物互联时代来临,公司可以享受到物联网与国产操作系统两方面快速增长的红利。 软件定义汽车趋势已来,公司 SOA 智能软件平台可实现车云一体、跨域、跨 OS 的灵活部署和全面配置。国家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未来有更多传感器、高性能芯片、5G 技术以及数据、算法、连接要在汽车上实现智能化应用。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操作系统、3D 引擎、机器视觉、语音和音频、自动化测试等产品和技术,能够提供操作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授权、应用定制、自动化测试等一站式、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基于车云一体的 SOA 系统。公司基于 SOA 架构的融合座舱平台,可实现场景和服务的解耦,快速完成场景服务的开发变更及升级迭代。并且创新性的推出智能场景引擎及智能 AI 助手方案,能够实现千车千面、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产品提供商,在全球拥有超过 200家智能网联汽车客户。我们认为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技术布局全面,处于软件定义汽车的主赛道,未来或深度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的时代浪潮。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在智能 OS 领域具有基于芯片底层的全栈系统技术优势,与芯片、元器件、终端、互联网等合作厂商建立起了良好的行业生态,充分受益于 AIOT 万物互联、软件定义汽车的历史发展趋势。其产品软硬件结合发展可能带来更高的用户粘性,业绩释放呈加速抢跑态势,未来或将持续高速成长。我们上调公司 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至 6.15亿元、8.45亿元、11.4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45元、1.99元、2.69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01倍、73倍和 5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业技术快速迭代升级。
西部超导 2021-08-03 77.30 -- -- 96.50 24.84%
96.50 24.84%
详细
事件:公司7月30日公告,2021H1营收12.56亿元(+31.76%),归母净利润3.13亿元(+136.36%),毛利率42.48%(+7.96pcts),净利率24.89%(+11.49pcts)。 投资要点: 高端钛合金优势企业,促进军用钛合金相关技术显著提升: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公司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为定位,始终服务国家战略,补上了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舰船制造所需关键材料的“短板”。尤其是公司多种牌号钛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基本满足了国内高端市场对钛材性能水平的需求。 规模效应显现,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1H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1.76%,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136.36%,毛利率(42.48%,+7.96pcts)、净利率(24.89%,+11.49pcts)实现快速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公司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高毛利产品结构占比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公司规模效应的显现。2021Q2实现了公司历史最佳单季度业绩,收入7.23亿元、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具体业务来看:1. 高端钛合金材料:2021H1实现收入10.35亿元(+26.22%,营收占比82.42%),钛合金产品是公司收入和利润贡献的主要来源,核心产品在国内军工市场的主导地位稳固。我们认为钛合金板块高毛利产品结构占比提升,以及规模效应是公司整体毛利率上升,盈利能力增强的主要动力。具体进展方面,①实现了某型超高强韧钛合金材料关键性能稳定控制,满足型号技术要求;②通过了商飞公司Ti6Al4V钛合金材料的资质认证,未来将逐步实现产品批量交付;③突破了某大规格高强高韧高淬透性钛合金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已被成功选材应用。以上成果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新的动能与支撑。 2. 超导产品:2021H1实现收入1.05亿元(+15.62%,营收占比8.36%),受益于MRI医疗市场的稳定需求,公司NbTi超导线材月产量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具体进展方面,①开发超导材料和磁体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②扩展未来核聚变应用;③超高速磁悬浮用超导磁体推进顺利。为未来公司在国家重大项目扮演关键角色打下基础。 3.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2021H1实现收入0.52亿元(+515.15%,营收占比4.11%),目前公司高温合金材料虽然仍在起步的关键时期,利润贡献较小,但已经初见端倪,典型产品已向多个型号小批量交付,收入快速增长,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随着公司未来在国内高温合金空白领域的突破及产业化,高温合金板块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支柱。 费用率降低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在销售规模增加的同时,费用率(14.82%,-1.48pcts)降低。具体来看,管理费用(0.75亿元,+27.15%)、销售费用(0.10亿元,+57.00%)、财务费用(0.12亿元,-50.76%)、研发费用(0.89亿元,+35.17%)。总体费用控制较好,一定程度促进了公司净利率的提升。其中财务费用的下降,主要是外币汇率波动当期汇兑收益增大所致。 采购扩大、备战生产,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公司预付款项(0.37亿元,+272.74%)和应付票据(5.82亿元,+61.32%)较上年期末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公司生产规模扩大采购量增加,表明公司订单充足,正在备战生产。同时公司经营现金流(1.02亿元,同比增加4.08亿元)由负转正,大幅改善,主要是公司收到销售商品现金增加所致,回款向好。 做好定增募投项目,突破产能瓶颈:公司短期内面临的短板是产能瓶颈,公司7月9日公告,拟募集总额不超过20.13亿元用于相关扩产项目,①《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可新增钛合金5050吨/年、高温合金1500吨/年产能,建设期3年;②《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可新增MRI用超导线材产能2000吨/年,建设期2年。 投资建议:公司聚焦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及高性能高温合金三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材料,持续创新能力是公司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高端钛合金材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材料填补我国新型战机等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短板。随着我国“两机”重大专项的逐步实施,以及“十四五”提出跨越式武器装备的发展,以高端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材料为首的高附加值、高技术的高端材料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具有战略性意义,公司亦将因此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21亿元、39.77亿元和48.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2亿元、8.29亿元和10.17亿元,EPS(不考虑增发摊薄)分别为1.30元、1.88元和2.31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产不顺,原材料价格上涨,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北摩高科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1-07-26 104.73 99.18 290.93% 135.30 29.19%
135.30 29.19%
详细
事件: 公司 7月 23日公告, 2021H1营收 5.79亿元(+153.24%),归母净利润 2.26亿元(+109.65%),毛利率 77.83%(+3.79pcts),净利率 52.10%(+4.88pcts)。 投资要点: 军用飞机刹车制动系统的重要供应企业: 公司从事军、民两用航空航天飞行器起落架着陆系统及坦克装甲车辆、高速列车等高端装备刹车制动产品, 产品广泛应用于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军贸机、直升机、航天高空飞行器及坦克装甲车辆等重点军工装备,也可应用于民用航空、轨道交通领域,主要收入来源于军品,系军工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部分产品独家生产、不可替代。 各业务领域取得成果,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2021H1公司在营收(+153.24%)、 归母净利润(+109.65%)均实现高速增长, 得益多个方面:①首次实现起落架业务收入,完成从零部件、材料供应商向系统供应商跨越式转变;②公司去年 9月并入子公司京瀚禹, 2021H1贡献收入 2.79亿元,利润 1.55亿元, 剔除并表影响, 公司依然实现 3.00亿收入(+31.41%),总体维持稳定增长;③收购陕西蓝太,民航业务稳步发展,公司民品业务占比提升(11.23%, +9.85pcts);④刹车盘产品收入实现快速增长(+162.69%)等。具体业务板块来看: 1、 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业务实现收入 1.27亿元(-28.33%),毛利率 77.78%(+5.28pcts)。 板块业务收入有所下滑, 我们认为这种阶段性回落主要是由产品交付节奏和收入确认时间影响所致, 全年来看板块总体仍然向好,而毛利率的提升有望进一步增加板块利润贡献。 2、 刹车盘业务实现收入 1.22亿元(+162.69%),毛利率 83.44%(-0.01pcts)。 板块上半年收入大幅增长,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军机放量以及部队训练增大,加大了产品采购,另一方面,公司收购陕西蓝太(我国取得民航飞机炭刹车盘 PMA 许可证最多最全的企业),整合 PMA 资质,在民航产品的收入增加所致。 3、 检测试验业务实现收入 2.77亿元,毛利率 77.46%。 该业务为公司去年下半年并表京瀚禹新增业务, 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收入占比(47.89%)最高的业务。 业务主要包括飞机起落架、刹车控制系统、机轮及刹车装置等部件的检测、维护和修理等保障性工作, 属于后市场业务,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较好, 同时随着我军训练损耗加大, 市场空间较广。 4、起落架业务实现收入 0.40亿元,是公司突破性业务。 完整的飞机刹车制动系统产业链包含上游原材料、预制体、电子元器件等,中游刹车盘(副)、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等,以及下游的起落架等机电系统。 这一业务的收入确认是公司向下游拓展的重要成果,业务板块也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毛利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 公司综合毛利率(77.83%)提升了 3.79pcts,
图南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7-23 40.81 25.49 7.64% 63.87 56.51%
69.50 70.30%
详细
事件:公司7月20日公告,2021H1营收3.47亿元(+35.67%),归母净利润0.89亿元(+124.64%),毛利率39.57%(+10.91pcts),净利率25.70%(+10.18pcts)。 投资要点: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1124.64%,毛利率大幅提高110.91个百分点,铸造高温合金制品放量2021H1,公司在营业收入3.47亿元(+35.67%)为历史同期最高,归母净利润0.89亿元(+124.64%)同样为历史最高。公司毛利率39.57%(+10.91pcts)及净利率25.70%(+10.18pcts)大幅增加,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从收入结构看,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铸造高温合金制品、变形高温合金制品、特种不锈钢三大类。 铸造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下游客户为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受益于下游需求放量,公司铸造高温合金制品2021H1实现收入1.58亿元(+57.11%),营收占比45.45%(+6.29pcts);铸造高温合金毛利率为50.73%(+7.71pcts),毛利占比58.27%,是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 变形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燃气轮机、石油化工领域,部分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领域,是公司传统优势产品;2021H1实现收入0.93亿元(+4.03%),保持平稳,营收占比26.88%(-8.17pcts);变形高温合金毛利率30.78%(+10.24pcts),毛利占比20.90%。 特种不锈钢主要应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领域,部分用于燃气轮机、核电及船舶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2021H1实现收入0.36亿元(+76.68%),增长较快;营收占比10.41%(+2.42pcts),稳步提升;特种不锈钢毛利率44.01%(+19.96pcts),毛利占比的11.58%。 费用方面,2021H1,公司销售费用率1.42%(+0.03pcts),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增速基本一致;管理费用率6.99%(+3.29pcts),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实施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财务费用率为-0.15%(-0.58pcts);研发费用率5.31%(+0.66pcts),平稳增长。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2.4亿元,较期初增加24.39%,或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应收账款0.50亿元,较期初增加56.36%。在建工程0.23亿元,较期初增长279.99%,募投项目稳步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87亿元,同比增长808.56%,销售额增长,回款情况较好。高温合金全产业链核心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于航空航发高景气度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用大型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的重要供应商,国内飞机、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和不锈钢无缝管的主要供应商,承担了我国多款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材料、关键部件的配套科研和生产任务。公司三大类产品概述如下:①铸造高温合金系列公司依托国际先进的熔炼装备,针对性的开展了高温合金熔炼技术攻关,成功制备出低S、低O含量的高温合金。目前,国内具备生产大型高温合金复杂薄壁精密铸件的厂家主要为安吉铸造与图南股份,其中图南股份在国内的率在国内率先实现直径大于1,000mm、壁厚小于2mm的大型高温合金精铸件批量生产,铸件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壁厚薄,形成了为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稳定供货的能力。 公司是国内少数既生产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又生产大型高温合金的复杂薄壁精密铸件的企业之一,具备全产业链能力,有一定的成本控制优势。 ②变形高温合金系列公司的变形高温合金系列产品主要为棒材、丝材、管材,对于交付周期严苛的客户有较强的吸引力,公司产线覆盖规格范围广,形成了品种多、批量小、结构复杂产品的生产管理优势和协同供货能力,在配套工程、解决用户需求方面能力较强,增加了客户的粘性。 ③特种不锈钢系列航空用不锈钢无缝管材合格率低一直是困扰国内航空企业的难题,公司摒除传统制管工艺的不足之处,开展了高精度无缝管材制造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制造出综合性能稳定、质量优异的高品质不锈钢无缝管材,在国内航空管材上占据突出的市场地位。 镍基高温合金是现代航空发动机、航天器和火箭发动机以及舰船和工业燃气轮机的关键热端部件材料(如涡轮叶片、导向器叶片、涡轮盘、燃烧室等),也是核反应堆、化工设备、煤转化技术等方面需要的重要高温结构材料。 航空发动机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在新型的先进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随着对新型先进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伴随军机、民机的不断放量,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取得进展及大飞机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将在未来迎来较大的增长空间和进口替代空间。公司作为国内少数高温合金全产业链供应商,也将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 募投项目突破产能瓶颈,股权激励助力长远发展公司于2020年7月首发上市,募集资金5.26亿元,用于年产1,000吨超纯净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建设,预计2022年7月达产,达产后每年可为公司贡献1.91亿元收入;年产3,300件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建设项目,预计2022年12月达产,达产后每年可为公司贡献1.30亿元收入。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7年-2019年,公司高温合金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其中2019年产能利用率为121.72%。 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持续推进,突破产能瓶颈,为业绩增长夯实基础。 2021年3月,公司公告18.58元/股的价格向31名激励对象授予268.0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1.34%),分别设置以2020年为基数,2021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分别不低于15%和16%,202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分别不低于30%和32%的解锁条件,用于激发员工活力,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高温合金企业中少数同时具备生产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的全产业链企业,具有如下特点:①公司深耕航空领域多年,与下游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在铸造高温合金领域,公司是是主要的大型高温合金复杂薄壁精密铸件供应商;在变形高温合金领域,公司在小批量、多品质,复杂结构上以交期响应快、协同能力强等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在特种不锈钢领域,公司在航空管材上占据突出的市场地位。②随着军机、民机的不断放量,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取得进展及大飞机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将在未来迎来较大的增长空间和进口替代空间。公司作为国内少数高温合金全产业链供应商,将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 ③公司募投项目持续推进,突破产能瓶颈,为业绩增长夯实基础。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骨干,有望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3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52亿元、59.35亿元和612.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84亿元、22.22亿元及53.05亿元,SEPS分别为20.92元、11.11元、31.53元。我们给予目标价格050.00元,分别对应454倍、545倍及333倍倍PE。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军品放量进度不及预期。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4-02 43.51 49.53 100.61% 43.57 0.14%
49.77 14.39%
详细
事件:公司3月30日公告,2020营收3.90亿元(+66.14%),归母净利润2.32亿元(+70.09%),毛利率83.89%(+1.54pcts),净利率59.65%(+1.39pcts)。 投资要点:大额订单驱动公司业绩跨步增长:公司2020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6.14%和70.09%。报告期内公司碳纤维及织物共实现销售116.16吨,同比增长45.47%,主要得益于2020年与客户签订2.65亿元的大额订单全部执行完毕,推动了公司产品销量的大幅提升,而后续合同的签订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分产品看,公司销售产品主要为高性能碳纤维(收入3.29亿元,+85.27%)及碳纤维织物(收入0.60亿元,+12.30%)。公司高性能碳纤维的产能及销售量的释放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公司业绩的大幅上涨。此外公司2020年ROE提升明显(21.47%,+4.52pcts),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毛利率再创新高::公司2020年毛利率为83.89%(+1.54pcts),为历史最高,碳纤维行业规模效应明显,随着公司产量的提高,公司毛利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继续发挥产品技术壁垒优势,有望保持毛利率维持高位。 分产品来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毛利率分别为84.15%(+2.34pcts)和82.42%(-0.66pcts)。 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新产品,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公司2020年研发费用为3068.57万元,大幅增长83.87%。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40人(+42.86%)。公司按“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研制思路,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先后完成T800级碳纤维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M40J项目等的验收工作。从三费来看,公司2020年三费总额为8705.17万元(+92.15%),其中主要是管理费用(8388.80万元,+103.28%)的大幅增加,是由于折旧费用、职工薪酬及修理费增加所致。此外公司2020年经营现金流为2.98亿元(+162.60%),受销售回款影响,公司货币资金同比大幅增长170.22%。我们认为公司的科研策略及较好的现金流将支持公司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千吨级”项目已转固,打开产能瓶颈: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主要为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能100吨。公司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1000吨/年”级碳纤维扩建项目,总投资5.52亿元,已于2020年建成转固。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的产能和工艺水平,可以生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ZT8系列(T800级)和试制ZT9系列(T1000/T1100级)碳纤维,满足不同高端客户和业务发展的需求,打开公司未来业绩成长空间。 航空航天发展持续带动高性能碳纤维需求:目前国内碳纤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领域,其中体育休闲领域占绝大多数,而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偏低。未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将带来对碳纤维的持续需求尤其是军机换代对高性能碳纤维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需求结构进一步向高端应用领域靠拢。公司主要生产ZT7及以上级高性能碳纤维系列产品,与一般民用产品有所不同,是航空航天高端碳纤维应用高技术壁垒和高起点竞争的体现,随着公司产能进一步提升,将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巩固公司在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及民用中高端市场的地位。 投资建议:作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商,公司成功打破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深度绑定军工供应体系,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高速发展,公司业绩有望得到持续增长。同时新增“千吨级”产能建成落地,打破产能限制,进一步推动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及中高端民用市场的应用,打开市场空间,有望继续增厚盈利水平。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09亿元、8.88亿元和11.4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亿元、4.52亿元和5.74亿元,EPS分别为0.77元、1.13元和1.44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50.00元,对应2021-2023年预测EPS的65倍、44倍及35倍PE。 风险提示:军品市场需求低于预期、新增产能投产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碳纤维降价。
振芯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03-29 14.75 19.96 23.44% 17.98 21.90%
19.65 33.22%
详细
事件:公司3月22日披露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22.38%),归母净利润8061.05万元(+1657.46%),基本每股收益0.14元(+1660.98%),毛利率53.99%(+3.63pcts),净利率14.52%(+13.43pcts),ROE为8.30%(+7.81pcts),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创历史新高。 投资要点:紧跟北斗导航及IICC市场高景气赛道,公司报告期业绩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22.38%),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紧抓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正式组网运行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强化新产品推出速度和重%点市场拓展力度,持续加强了研发投入和供货保障能力。公司归母净利润的大幅增加(+1657.46%)主要系上年公司计提长期股权减值损失2004.46万元影响上年利润额度较大,导致上年基数较低,剔除长期股权减值损失,归母净利润增速约为227.33%,同时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53.99%(+3.63pcts),主要系受益于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及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提速,使公司主营业务中毛利率较高的卫星导航终端、元器件及模块销售实现了极快增长。 公司研发投入加大,费用金额支出总体相对稳定。公司费用本期合计为2.32亿元(+17.57%),其中研发费用支出7966.41万元(+35.87%)系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项目外协加工费增加所致,主要实现了集成电路方面SDR、转换器、北斗三号芯片、高速接口等重点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在北斗三号基带设计终端设计等进行研发创新,并加强了视频安防和卫星综合应用方面的研发力度,有助于公司未来为市场提供更全面完整的需求。 同时我们注意到,报告期末存货为4.81亿元,同比增长62.41%,主要系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相应扩大原材料(+87.67%)备料库存、以及元器件产成品、北斗终端产成品、相关委托加工物资、在产品(+31.04%)和未完工安防监控工程成本等增加所致。同时,公司本报告期末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77.188亿元,预计将于223023年1122月月3311日多多项研制项目稳定推进,北斗行业加速发展推动北斗业务板块快速拓展公司专注于“元器件-终端-系统-服务”一体化全产业链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从业务板块具体来看,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集成电路板块、北斗终端及运营业务板块和安防监控板块。 公司集成电路板块业务报告期实现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6.44%,毛利率58.49%(+1.51pcts),主要系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增长、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生产交付。公司集成电路产品属于模拟电路,主要以处理模拟和数字信号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为主。报告期,公司基于市场需求加强了对重点应用方向的新产品开发,重点突破了射频收发、高速信号、接口、转换器等核心技术,实现了软件无线电、转换器、高速接口、北斗三号器件等重点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同时,为快速提升公司在模拟IP和数模混合IP方面的技术实力,填补公司在高速串行接口技术领域短板,公司在报告期投资895万元收购了SerdesIP技术团队,对公司转换器、软件无线电、高清视频传输等重点技术产品方向的高性能指标提升形成了有力支撑。 公司北斗终端及运营业务实现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60.30%,毛利率59.25%(-8.34pcts),主要系受益于行业订货增长及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公司积极推动产品生产交付。2020年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组网元年,公司重点加强了北斗三号相关产品的研制及应用,开展了基于位置服务的融合式应用研究。 完成GNSS高精度接收机研制技术突破;完成某地地质灾害防治综合应用平台试点应用;同时基于“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服务云平台”推出以国土地灾、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精准城市为重点领域的国土地质灾害检测应用,部分产品已应用于江西、凉山、贵州等地质灾害项目。 公司安防监控业务实现收入1.17亿元,同比下降18.34%,毛利率34.22%(+10.60pcts),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影响,多个项目计划和进度推迟,公司集中力量保障重点项目进度和发展优质项目,成功中标了成都部分区县、阿坝州的天网改造与新建项目,保持了公司在西南地区天网传统优势区域的业务持续发展。同时,公司逐步实现公司视频图像处理应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纵深发展转型,全力突破公安、机场的AI产品市场落地,机场进程管控系统完成3.0版本开发,已上线12个国内大型机场。 向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近年来首次公开募资本次发行股票的发行数量按照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确定,同时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55734.00万股的10%,即5573.40万股(含本数),本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500万元(含18500万元)。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0-06-29 14.96 14.92 35.39% 15.19 1.54%
16.77 12.10%
详细
芳纶业务助力公司毛利率、盈利增长:2019年,受益于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两大业务板块的增长,公司盈利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实现收入25.42亿元(+17.01%),实现归母净利润2.16亿元(+38.32%),毛利率为18.15%(+0.82pcts)。分产品来看:氨纶业务收入为15.08亿元(收入占比59.32%),毛利率0.16%(-2.05pcts);芳纶业务收入10.10亿元(收入占比39.72%),毛利率44.22%(+6.81pcts)。可以看出公司芳纶业务规模化扩展,有效地提升了芳纶业务的整体毛利率,同时也提高了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 各业务版块有序建设扩产: ①氨纶业务:公司是国内首家氨纶生产企业,其产能及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但近年来随着氨纶应用的普及,需求增速逐步放缓,产能过剩的局面已延续多年。短期看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长期来看,氨纶行业面临难得的整合机遇,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将会不断提升。 针对上述情况以及氨纶市场及价格低迷,公司实行烟台、宁夏双基地战略。在烟台园区新建高效差别化粗旦氨纶项目(1.5万吨/年),推动差别化产品提效率、上规模、增效益;在宁夏地区,大力实施低成本扩张策略,着重发展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率氨纶产品,新建绿色差别化氨纶智能制造工程项目(3万吨/年)。 根据实施进度,逐步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通过新旧动能转换,重筑氨纶业务的竞争新优势。 ②芳纶业务:公司是国内芳纶行业(分为间位和对位芳纶)的领军企业,其间位芳纶及对位芳纶产能目前均居全国首位。芳纶行业的竞争相对寡头,主要是美国杜邦、日本帝人所主导。自2017年起,由于供应偏紧、需求增长,行业供需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产销两旺的形势比较明显,盈利情况不断改善。 根据公司五年发展规划,公司计划将对位芳纶、间位芳纶各扩产至1.2万吨/年。 间位芳纶方面,公司在烟台园区实施防护用高性能间位芳纶高效集成产业化项目,新建产能为8000吨/年,预计2020年三季度投产;对位芳纶方面,公司在宁夏地区扩建的3000吨/年高性能对位芳纶工程项目目前已经试产成功,实现全线贯通,目前拥有4500吨/年产能。 对位芳纶军事化应用需求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我国对位芳纶需求超过1万吨/年,但80%以上依赖进口,主要产能被美国杜邦、日本帝人公司所占据。6月18日,公司公告宁夏3000吨/年对位芳纶产线正式投产,根据公司预测,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可贡献4.27亿元收入以及1.02亿元利润。叠加公司原有1500吨/年产能,公司将拥有4500吨/年对位芳纶产能。对位芳纶可用于防弹衣、防弹装甲等方面,随着我国军事化训练不断增加以及中美摩擦的不断加剧,对位芳纶的军事化应用需求将快速提升,同时公司也将在国产化替代中充分受益。 实施重大重组,整合集团,拓展下游产业链:公司拟吸收合并母公司泰和新材集团、收购民士达65.02%股权并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5亿元配套资金,发行价格为9.27元/股。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对集团资产进行整合,减少层级,提升企业决策效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收购民士达股权,公司业务将向下游芳纶纸及其衍生产品延伸,高性能芳纶纤维产业链更加完善。 收购民士达芳纶纸业务,增加公司收入:收购后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民士达96.86%股份。民士达主要产品为间位芳纶纸和对位芳纶纸及其衍生产品,拥有芳纶纸产能2200吨/年,目前年产量大约500吨。其中间位芳纶纸可用于飞机、舰船、高铁等蜂窝芯材结构件,对位芳纶纸可用于航空航天蜂窝芯材。下游客户包括航空工业等军工用户,而随着相关型号装备量产,收购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业绩承诺方面,民士达于2020-2022年收入不低于1.51亿元、1.65亿元和1.72亿元。若重组未能于2020年完成,则承诺延后至2023年,收入不低于1.74亿元。 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收入下降:公司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实现收入4.89亿元(-25.46%),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28.43%)。尽管公司收入下降,但受公司毛利率提升(24.74%,+14.42pcts)的影响,公司利润实现稳定增长。我们认为毛利率上升是由于公司氨纶业务逐步减亏。全年来看,公司收入一定程度会受疫情影响,但在芳纶业务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成本降低的影响下,毛利率提升,公司全年有望实现盈利。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芳纶龙头企业,随着新增产能释放,有助于公司业绩增长,而对位芳纶国产替代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同时,公司宁夏基地产品投产,将有效控制成本,增厚盈利。不虑考重组及配套融资时,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9亿、3.58亿、4.68亿,EPS分别为0.41元、0.59元、0.7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97倍、23.65倍、18.09倍;考虑重组及配套融资时,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8亿元、3.80亿元、4.92亿元,EPS分别为0.38元、0.54元、0.7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71倍、25.20倍、19.44倍。在不考虑重组时我们认为公司2020年PE在40倍左右相对合理,6个月目标价16.33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产能投产不畅等。
楚江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5-01 8.09 8.71 6.74% 9.09 12.36%
11.53 42.52%
详细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两大板块:金属材料加工和军工碳纤维复材及特种装备制造,2019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65.46亿元和4.5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97.06%和2.66%,毛利分别为10.73亿元和2.30亿元,占总毛利比例81.85%和17.54%。金属材料加工业务期内营收同比增长28.20%,军工碳纤维复材及特种装备制造同比增长137.17%,由于金属材料与军工碳纤维业务持续增长;非同一控制下并购天鸟高新、鑫海高导,公司整体业绩增厚。此外,公司存货12.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8亿元,同比增长18.58%。其中,在产品5.73亿元,同比增长20.88%;库存商品2.83亿元,同比增长65.48%。随着下游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及交付,将形成公司营业收入。 金属材料加工业务:公司2019年实现各类金属材料总销量58.81万吨,同比增长20.51%,具体包括铜杆、铜板带、铜棒线和钢带及管材,分别实现销售收入75.51亿元、68.30亿元、14.13亿元和7.52亿元,相较去年均有所增加。其中,铜杆业务增收32.37亿元,增幅75.03%,是因为鑫海高导(2019-2022年业绩承诺净利润依次分0.4亿元、0.5亿元、0.55亿元及0.6亿元)完成并表。铜杆毛利率4.01%,同比增加1.01pcts,规模效应初显;高精度铜板带材产量19.62万吨,国内市占率10.49%,全国第一。铜基金属材料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材料,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机械制造、新能源以及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市场规模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公司近年来持续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提升市场占有率及成本控制能力。 军工碳纤维复材及装备制造:天鸟高新主营碳纤维复材业务,产品包括飞机碳刹车预制件、碳纤维异形预制件等,主要应用航空和航天领域。 2019年营收3.09亿元,扣非净利0.94亿元,完成当期业绩承诺117.52%,2020年业绩承诺为扣非净利不低于1亿元。天鸟高新已完成配套融资,将用于《飞机碳刹车预制体扩能建设项目》、《碳纤维热场预制体产业化项目》等,预计2020年建成并于2021年投产,为持续高增长奠定基础。高性能纤维复材是我国军队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材料,实战化训练及新型装备列装支撑着其下游需求。顶立科技主要经营大型的特种热处理设备,用于制备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粉末冶金材料,期内营收1.97亿元,同比增长5.67%,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4.62%。 疫情导致2020年一季度业绩亏损:公司2020年Q1营收39.01亿元,同比增长32.26%,主要是由于“年产4万吨紫铜带项目”投产及鑫海高导并表,归母净利为-0.94亿元,同比下降230.90%,主要是由于①疫情导致公司复工及产品交付延迟,同时为了防护疫情导致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②期内铜锌价格下跌,公司计提存货准备0.78亿元。 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测:根据年报披露,公司2020年1-6月预计归母净利润1-1.5亿元。 2020年全年经营目标:根据年报披露,公司2020年经营目标是实现营收219.5亿元,同比增长28.75%;归母净利6.03亿元,同比增长30.80%。 公司产能规模目标包括:基础材料产量71.94万吨(其中精密铜带23.58万吨,铜导体25.66万吨);实现特种纤维预制件、纤维布类54万千克;碳纤维预浸布65万平方米;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110台套。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6.09亿元、7.12亿元和7.83亿元,EPS分别为0.44、0.52和0.57元,对应当前股价的估值分别为18X、16X和14X。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给予公司目标价格9.40元。 风险提示:铜材需求不及预期;铜价大幅震荡;复材产能不及预期。
天奥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0-04-29 23.77 16.82 2.50% 33.67 8.26%
27.98 17.71%
详细
合理利用闲置资金,业绩表现平稳增长:公司2019年营收增长0.34%,归母净利润增长14.81%,净利率增长1.62pcts。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以及闲置募集资金理财收益的实现。从费用方面来看,公司管理费用(-13.18%)和财务费用(-113.29%)下降,三费占营收比为10.40%(-1.35pcts),促进了公司利润的增长。 时频产品不断投入,军品业务保障业绩增长:2019年公司保持并加强军品领域的资源投入和进度保障,军品收入持续增长;民品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分产品来看:①频率系列产品:2019年板块收入为4.72亿元(+4.23%),毛利率为30.51%(-3.94pcts)。板块内产品可分为原子钟、晶体器件以及频率组件及设备。得益于公司原子钟、中高端晶体器件研发投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原子钟、晶体器件收入显著增长,助力板块业务向好。 ②时间同步系列产品:2019年板块收入为3.80亿元(+0.42%),毛利率为33.18%(+3.33pcts)。公司是军用时间同步产品的主要供应商,结合国家时频体系建设和国产化替代的需求,公司在军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天文钟系列装备、机载时统系列装备及高精度时统设备等的应用。民用领域围绕5G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公司正在开展有关产品的研发。 ③北斗卫星应用产品:2019年板块收入为0.15亿元(-53.83%)。北斗卫星手表方面,公司在我国率先推出北斗卫星手表,在军用和民用细分领域,公司均为主要供应商。在北斗应急预警通信终端及系统方面,公司已在山西、福建、四川、新疆等地开展了系统建设和示范应用。 公司是华为器件级、设备级供应商:公司铷原子钟、Branch等产品持续批量供应华为公司,随着5G基站的不断铺设,公司有望受益。作为国内时间频率产品实现批量工程应用的成熟企业,公司具有明显的产业化优势。当前,公司正在开展募集资金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扩大时间频率产品规模生产能力。同时公司对5G基站MIMO天线技术开展研发,拓展5G相关产品线,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研发费用持续投入,国产化替代不断推进: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0.71亿元(+8.26%),占营业收入8.19%(+0.60pcts),主要投向时频核心器/部件、频率组件及设备等重点产品和时频应用前沿技术研究。公司在原子钟组、SMD晶振等产品方面瞄准军用市场,国产化替代不断推进。 拥有资质优势,下游客户稳定:公司已获得相关机构颁发的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资质,具备两条军标生产线。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各部委、军工集团、大型企业(集团)等,凭借资质及技术优势,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目前公司在北京、南京、西安、成都等地设立了办事机构,形成了片区化营销网络架构。 疫情影响一季度交付,合同订单增速明显:公司2020Q1收入同比下降12.77%,归母净利润为-0.14亿元(亏损减少111.43万元)。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复工复产延后,产品交付有所延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得益于闲置募集资金理财收益的实现,公司同比亏损幅度略有下降。此外一季度,公司时频核心器件的合同订单增速明显,或对全年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公司背靠电科十所,技术实力雄厚。随着国家时频体系建设、军队信息化建设、5G通信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市场对高精度标准时间系统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有望受益。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1.58亿、1.80亿,EPS分别为0.85元、0.99元、1.13元,给予“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公司2020年PE在45倍左右相对合理,6个月目标价38.07元。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订单、技术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