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昊翊

海通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850524120003...>>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5-01-17 46.98 48.93 -- 52.20 11.11% -- 52.20 11.11% -- 详细
星火深度推理模型 X1发布,更少算力实现业界一流效果。 1月 15日,公司正式发布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具备深度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大模型:星火深度推理模型 X1。用更少的算力,实现了业界一流的效果,并率先实现了实际场景落地。 X1有全面的思考过程,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学段数学领域上表现优异,在奥数上表现也不错,交上了一份优秀的“数学考试成绩单”。 有了 X1能力的星火,能够在多重领域帮到用户:对于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全学段的数学题解题思路可以参考; 对于练习奥赛的学生,可以获得详细的拆解步骤,辅助理解答题思路; 也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计算的问题,比如年终奖、压岁钱怎么存怎么花更划算等。 此外, 公司也在业界率先将深度推理类模型应用到真实场景:( 1) 教师助手: 数学教研组老师对 X1评价较高,表示 X1推理过程和思路更清晰,如果遇到新题目或者考试题,X1经常会带来很大帮助;( 2) 讯飞 AI 学习机: 星火 X1也可促进讯飞 AI 学习机对孩童学习的诊断和推荐指导更加精准,更好的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产品后续将持续升级;( 3) 医疗: 星火 X1的模型策略也取得了初步验证成效,可使得专科辅助诊断和复杂病历内涵质控的准确率达到 90%。 25H1公司将正式发布基于讯飞星火 X1的医疗大模型升级版。 星火 4.0Turbo 底座全面升级, 图文能力、长文本能力解决行业刚需。 公司还宣布星火 4.0Turbo 底座全面升级, 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和多模态能力七大能力全面提升, 其中语言理解、知识问答、数学能力和代码能力已经实现对 GPT-4o 的明显超越。 讯飞星火 4.0Turbo 的行业能力也提升显著,在能源、金融、汽车、运营商等场景下,讯飞星火正在持续学习行业知识,目前已有 300+智能体应用,成为更懂行业的大模型。 为了让大模型搞定复杂的行业需求,星火 4.0Turbo 在图文、长文本能力上特别提升,实用度拉满。 图文方面, 星火 4.0Turbo 强化了复杂场景的图文识别能力。效率上,新发布的扫描文档解析“极速版本”,对文档的理解速度提升了 10倍,对于一份 500页的项目文件,加上扫描、识别、解析的时间,只要 2分钟就能解决。 长文本方面, 星火 4.0Turbo 对长文本的知识回复错误率相对下降了 40%,业界首发文档问答句子级溯源,长文本知识融合的能力也更准了,能有效防止模型乱回答。基于行业、图文、长文本能力, 星火 4.0Turbo 首发“混域知识搜索技术”, 一次提问,就可以拿到综合搜索后的结果,包括个人知识、企业知识、业务系统数据、精品行业数据、互联网信息等,信息搜索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发布, 超越国外主流大模型交传效果。 此外, 首个具有端到端语音同传能力( 在机器中直接将语音(语言 A)翻译成语音(语言 B),实现同步翻译效果) 的大模型: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也在 1月 15日发布。 端到端语音同传。 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模仿人类同传译员的思维链路来训练,可以听到声音后进行实时意群理解和切分,结合上下文语境精准选词,并进行碎片化信息的重组。比如, I went to iFLYTEK for a seminar at 10o'cock yesterday 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十点,我去讯飞参加了一场研讨会”。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首先对句子进行意群切分: I went toiFLYTEK// for a seminar// at 10o'cock // yesterday。这句话机器直译为“我去讯飞,为了一场研讨会,在 10点,昨天”现在有了大模型的生成能力做信息重组,最终就能翻译成“我去了讯飞,去参加一场研讨会,时间是昨天上午十点”。 当前国外主流大模型以交传翻译(即交替传译,说话者说完后再翻译)为主,这样可以获得整句的完整信息后再翻译,而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在同传模式中,仍然比国外主流大模型的交传效果更好。 在日常对话、医疗等专业领域,讯飞全系产品翻译效果也有了提升,讯飞翻译机将会配置耳机、音箱、麦克风,在 2025年推出商务套装,满足不同商务洽谈场景使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公司此次多项发布,再次彰显了公司在 AI 领域强大的研发实力,不仅新研发了 X1和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原有的讯飞星火 4.0Turbo 也进行了升级, 而且公司在算力更少的情况下反而实现了行业一流的效果。此外, 这些升级和发布,除了在技术端提升,更多的也是在实用性上提升,为 AI 在 B 端和 C 端各种场景下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远来看,公司在 AI 领域未来有望从“技术研发”更多向“应用落地”偏移,公司长期发展值得期待。 我们预计, 公司 2024-2026营收分别为 226.22/266.97/323.31亿元, 综合考虑,我们给予公司 2024年动态 PS 5-6倍,对应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48.93-58.71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大模型落地或商业价值不及预期;订单增长不及预期; AI 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商业化应用落地进程缓慢; 市场竞争加剧等。
虹软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5-01-17 43.00 38.60 -- 51.84 20.56% -- 51.84 20.56% -- 详细
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手机业务作为公司基石业务稳定增长,客户全球覆盖。 公司拥有丰富的针对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汽车的视觉算法产品线,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授权许可使用。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小米、 OPPO、 vivo、荣耀、 Moto 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以及国内主要的自主品牌、部分合资及外资品牌汽车主机厂商。针对智能手机,公司可以提供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产品,包括单/双/多摄摄像头在各种场景下的拍摄和高质量成像、深度摄像头在各种场景下的拍摄和高质量成像、潜望式长焦摄像头无级变焦、 3D 建模、全景、 SLAM、AR/VR、人脸解锁、超像素无损变焦、人体驱动等重要核心功能。 根据 IDC所统计的 2019年度至 2023年度全球出货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 除苹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系统手机的主流机型均有搭载公司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积累大量工程落地能力,和高通合作密切。 公司与高通、联发科等各主流芯片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平台硬件特性并为其针对性优化,不断提高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算法产品与移动芯片的适配性。公司还与索尼传感器、三星半导体、格科微、 OmniVision、舜宇光学、信利等业内核心器件合作伙伴建立了业务交流或合作关系,在项目早期就针对特定相机或硬件做算法适配和调优。 从手机到汽车,汽车业务逐渐发力。 面向舱外,公司在行车辅助功能上储备了基于前视、周视等视觉感知算法,可以提供 ACC、 LCC、 AEB 等高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自动泊车功能( APA)上储备了视觉感知算法、超声波视觉融合算法、规控算法;提供 360°环视视觉子系统,支持 2D/3D AVM 全景影像功能,支持透明底盘、哨兵监测功能。面向舱内,公司主要在 DMS、OMS 两种产品形态上积累了一系列视觉感知算法, 可以提供例如疲劳检测、分心检测、健康监测、身份识别( Face ID)、手势识别、遗留提醒等座舱监控、互动系统功能。 端侧智能时代, AI 眼镜等新终端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 VR/MR/AR智能可穿戴设备上,公司从标定、感知、交互和视觉呈现四大方向布局算法解决方案。可以提供 VR/MR/AR 一站式多传感器标定解决方案,包括头显6DoF 跟踪、平面检测、稠密重建、语义分析、深度估计、实时人体/手部分割、实时 3D Mesh 重建等空间感知解决方案,手柄 6DoF 跟踪、裸手 3D 手势交互、视线跟踪和虚拟数字人表情驱动、人体驱动等交互解决方案,以及异步时间扭曲、异步空间扭曲、视频透视( VST)等视觉呈现解决方案。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智能驾驶业务收入提速。 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5.74亿元,同比增长 14.09%;归母净利润 0.88亿元,同比上增长 8.12%;归母扣非净利润 0.78亿元,同比增长 3.51%。其中:前三季度公司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实现收入 4.85亿元, 同比增长 6.54%;智能驾驶及其他 IoT 业务实现收入 0.80亿元, 同比增长 108.32%。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深耕机器视觉领域,是全球视觉算法龙头。 手机业务客户全球覆盖度高,和高通等芯片厂商合作密切;从手机业务到汽车业务,公司砥砺前行,汽车业务在 2024年迎来收入的快速增长;未来在端侧智能时代,公司有望紧抓卡位优势,不断复制手机业务的成功,在端侧 AI 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假设公司端侧 AI 业务拓展顺利,给予 24-26年智能驾驶及其他 IoT 智能设备业务增速为 100%/70%/60%, 智能手机业务保持较为平稳。 同时给予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7.86/9.40/11.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6/1.82/2.47亿元,对应 EPS分别为 0.34/0.45/0.62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 2025年动态 PE85-95倍, 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 38.60-43.14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财富趋势 计算机行业 2025-01-17 159.50 -- -- 171.50 7.52% -- 171.50 7.52% -- 详细
公司主营证券行情交易系统软件和证券信息服务,面向B端和C端客户。面向证券金融机构,公司提供包括软件销售、软件维护服务和证券信息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面向互联网和个人证券投资用户,公司提供包括行情、资讯和金融数据的证券信息服务。2024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其中证券行情交易系统软件销售收入0.54亿元,占比36%;证券行情系统软件维护服务收入0.60亿元,占比41%;证券信息服务收入0.33亿元,占比23%。 B端:行情交易系统核心供应商,“通达信”品牌具备广泛知名度。公司软件产品包括行情分析系统、证券交易系统、智能服务系统等。行情分析系统覆盖国内外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指数公司等;证券交易系统覆盖国内绝大多数证券公司交易通道、港股市场通道,满足国内投资者交易需求;智能服务系统覆盖基于知识库、行情、资讯和金融数据库的客服系统、投顾服务系统、投研系统等。在机构客户方面,公司软件品牌“通达信”在证券公司中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覆盖了国内90%的证券公司客户,且与大部分形成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证券行情交易系统细分市场内,公司竞争厂商较少,仅包含同花顺、大智慧等,2023年同花顺、通达信、大智慧券商行情交易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4.38、3.64、0.92亿元,公司市场份额常年位居前二。 C端:提供矩阵完善的行情信息服务产品,月活位居前列。公司证券信息服务业务包括授权行情服务和金融数据服务,收费终端主要分为基础行情、专业研究、高端决策三大类,可满足不同类别投资者需求。基础行情终端基于通达信证券行情交易系统软件,提供基础信息揭示服务;专业研究终端提供基于云计算和可视化平台的衍生数据与深度数据的内容服务;高端决策终端则基于专业版终端,额外提供历史数据回测、实时数据监测和信号输出等高级功能。根据易观千帆数据,2024年8月通达信月活用户数221.85万,稳居第三方证券服务应用第七位。 持续高研发投入,构筑数据安全、AI等核心技术优势。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在编码与传输技术、数据中间件处理、终端产品开发、安全与密码技术等各个环节皆具备核心竞争优势。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48%/16.28%/22.02%/17.36%/29.41%,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公司提出全栈信息技术创新,为证券公司提供基于商密、信创、多端协同数字化中台的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市场效能,保障金融安全。在AI领域,公司推出“问小达”系统并持续优化,2024年6月,公司TendencyGPT金融大模型获得国家深度合成备案,并试上线手机APP和PC公版软件。 ì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9月底以来资本市场回暖,市场交投活跃,公司面向B端的证券行情交易系统软件和面向B/C端的证券信息服务均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软件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3%/+7%/+10%,维护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8%/+10%/+12%,证券信息服务增速分别为+6%/+20%/+20%。 综合来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56/5.03/5.66亿元,同比增长5.0%/10.2%/1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3.35/3.78亿元,同比增长1.2%/6.7%/12.7%;EPS分别为1.72/1.83/2.07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动态PE96-100倍,合理价值区间为176.02-183.36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波动,行业竞争加剧,金融信创不及预期。
中科软 计算机行业 2025-01-06 20.72 -- -- 21.12 1.93% -- 21.12 1.93% -- 详细
公司以保险IT为基石,业务覆盖金融、政务、医疗卫生、教科文等多领域。 公司成立于1996年,深耕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以自主开发的行业通用软件产品、网络信息安全软件产品、大型网络应用软件组合平台、中间件软件产品及应用工具为基础,为保险、非保险金融、政务、医疗卫生、教科文及其他领域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9亿元,其中保险IT/非保险金融IT/政务IT/医疗卫生IT/教科文及其他领域IT收入分别为13.78/3.50/4.09/1.87/4.88亿元,占比分别为49%/12%/15%/7%/17%。 公司以保险IT为业务基石,坚持行业核心应用发展战略、“保险+”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丰富在保险、非保险金融、医疗、卫生、政务等领域的产品及服务矩阵,目标成为领先的行业应用软件和服务供应商(ISV)、跨行业和新渠道软件集成提供商(云MSP)。 l背靠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核心客户资源优质且稳定。公司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实际控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具备以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的基础前沿研究、软件高技术研究和软件应用研究三大科研体系,建立了计算机科学等重点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方向的学科布局,实力背景雄厚。公司主要客户包括金融保险、政府、教科文、医疗卫生等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主要客户所处行业产业规模大、信息化需求高、IT投资能力较强,此外还包括中宣部、中纪委、政法委、公安部、外交部等中央、国家部委及其下属单位客户。2023年,公司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客户266家,其中存续客户占比超90%。 l公司业绩具备持续稳步增长动力。公司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82/62.81/67.05/65.03/41.24亿元,分别同比+5.14%/+8.65%/+6.74%/-3.01%/+5.19%,实现归母净利润4.77/5.77/6.39/6.55/2.90亿元,分别同比+23.57%/+21.16%/+10.58%/+2.59%/-21.69%。从中长期历史业绩来看,公司经营态势良好,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同时公司还总结业务发展经验,考虑客户回款能力、信用水平、项目执行风险等因素,主动压缩高风险项目,优化项目整体质量,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8.02%/29.52%/29.29%/31.56%/30.07%。 尽管近两年受保险行业变革转型影响,部分客户IT预算出现阶段性调整,项目验收进度延迟,导致公司业绩短期出现波动,但我们认为,公司依托现有市场竞争地位和较强的客户粘性,抓住保险IFRS17系统建设、AIGC应用、核心业务系统适配国产化改造等方向带来的业务机会,未来有望继续保持业绩的稳步增长。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