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3.13%
(--)
60日
中线
21.88%
(第12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派林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6-27 26.62 -- -- 27.46 3.16% -- 27.46 3.16% --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公司内生外延拓展采浆量,2023年全年采浆量超过1200吨,进入千吨级血液制品第一梯队。新实控人陕煤集团实力雄厚,有望推动新浆站拓展。随着新产品的上市并放量,收率的提升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可期。 投资要点:2023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分别变更为胜帮英豪和陕煤集团,陕煤集团是陕西省最大的国有企业,实力雄厚,有望赋能公司浆站资源扩张。公司通过并购派斯菲科、合作新疆德源,2023年拥有浆站总数量38个,年采浆量超1200吨,进入千吨级血液制品第一梯队。2024年预期推动广东双林和派斯菲科多个浆站完成验收采浆,同时深化与新疆德源合作,实现存量浆站持续爬坡和新浆站拓展双轮驱动。血制品品种数量11个,吨浆盈利水平提升显著。截至2023年年报,广东双林和派斯菲科分别有血制品品种8个和9个,公司合计有11个品种。公司吨浆净利润从2018年的20万元左右增长至2021年50万元左右、2023年70万元左右。对比同业水平以及参考公司在研管线布局,公司血制品品种数量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加,吨浆净利润水平提升可期。纤原和PCC有望贡献净利润。公司在研管线包含新一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Ⅸ、人纤维蛋白原、人纤维蛋白粘合剂等。此外公司积极探索研究血制相关的非血源业务或重组产品等拓展机会,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目前在研管线进展最快的有广东双林的人纤维蛋白原和派斯菲科的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纤原毛利率水平相较静丙和人血白蛋白高,未来有望提升公司血制品净利润水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血制品赛道具备高壁垒特性,陕煤入主后有望赋能公司内生和外延双轮拓展浆站资源,保障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基于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 别为781.61百万元/934.42百万元/1065.62百万元,对应EPS1.07元/股、1.27元/股、1.45元/股,对应PE为25.63/21.44/18.80(对应2024年6月24日收盘价27.3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因素: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风险
博雅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6-26 32.89 -- -- 33.75 2.61% -- 33.75 2.61% --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减少44.36%;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减少10.74%;扣非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减少7.63%,整体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2023年下半年剥离部分非血制品业务。 投资要点:剥离非血制品业务,聚焦血制品赛道。公司2023年9月和10分别剥离了复大医药和天安药业,目前公司非血制品业务主要为新百药业的生化类药物,后续有望剥离。受资产剥离影响,公司2024Q1收入和利润有所下滑,预计血制品业务依旧保持稳增长。 公司盈利水平提升,费用率同比环比增加。2024Q1,公司毛利率为67.79%,同比增加20.4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5.03个百分点;净利率33.84%,同比增加12.20个百分点,环比增加24.48个百分点。未来随着非血制品业务的继续剥离,以及公司新产品研发,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提升可期。费用率方面,2024Q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3.20%/8.46%/-1.83%,分别同比增加3.53/2.92/-0.81个百分点,分别环比增加1.23/1.12/-0.68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合计29.83%,同比增5.6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67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提升,新产品拓展有望提升盈利能力。2024Q1,公司研发费用率为4.24%,同比增加3.00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69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年报,公司在研管线包括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1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1酯酶抑制剂,其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10%)已申报生产,公司产品矩阵拓展可期,吨浆盈利能力提升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血制品赛道具备高壁垒特性,产品需求稳定,公司逐步剥离非血制品业务,聚焦血制品赛道,有望在华润赋能下提升浆站资源获取能力,推动业绩稳步增长。基于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5.54亿元/5.94亿元,对应EPS1.06元/股、1.10元/股、1.18元/股,对应PE为31.11/29.89/27.87(对应2024年6月21日收盘价32.85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风险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6-24 24.75 -- -- 24.91 0.65% -- 24.91 0.65% -- 详细
依托央企股东背景,公司具备较强的浆站获批能力,2021年以来新设浆站资源储备丰厚,未来有望逐步进入收益兑现期。长期看,血制品属于高壁垒资源型赛道,公司有望凭借内生增长和外延拓展双实力实现稳健增长。 投资要点:央企赋能,浆站获批能力强,产能建设匹配增长需求。公司多项血制品经营指标行业领先。截至2023年年报,公司拥有血制品品种数量15个,单采血浆站分布于全国16个省/自治区,总数达102家,其中在营数量达80家,所属79家营业单采血浆站实现血浆采集2415吨,约占国内行业总采浆量的20%。2021年以来,公司浆站数量增长较快,新设浆站资源储备丰厚,2021/2022/2023尚未在采浆站数量分别为24个/32个/22个,未来随着新设浆站投入使用以及新浆站逐步成熟,业绩有望随采浆量的提升逐步兑现。另外,公司三个在建产能(成都蓉生永安厂区、上海血制云南项目、兰州血制兰州项目)在建中,设计产能均为1200吨,投产后,六家血液制品生产基地产能约为5000吨,匹配公司未来增长需求。 采浆效率和浆源综合利用率有望提升抬高盈利能力。公司目前采浆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新浆站拖累单站采浆量水平;公司品种布局较多,但收入结构主要倾向于低毛利品种,拖累整体毛利率水平和吨浆盈利水平。未来随着公司浆站步入成熟阶段,以及研发新品种,高毛利品种占比提升,公司采浆效率和血浆综合利用率有较大成长空间,推动吨浆盈利水平提高。 布局血源和重组新产品,未来有望迎收获期。公司在重组人凝血因子类和人免疫球蛋白类产品的研发领域保持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在研管线包含血液制品和基因重组产品十余个,重点布局高浓度人免疫球蛋白、血源性凝血因子、重组凝血因子、微蛋白制剂等新产品。公司是目前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唯一布局了重组人凝血因子类产品并上市获批的企业。2023年,成都蓉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第四代层析工艺10%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获批上市。新产品有望优化公司收入结构,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长期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血制品赛道具备高壁垒特性,产品需求稳定,公司是血制品赛道龙头,浆站获批能力强,基于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8亿元/16.39亿元/19.92亿元,对应EPS0.69元/股、0.83元/股、1.01元/股,对应PE为43.85/36.33/29.90(对应2024年6月19日收盘价30.1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风险
福瑞达 医药生物 2024-06-21 7.52 -- -- 7.41 -1.46% -- 7.41 -1.46% -- 详细
投资要点:概况:原山东国资房企,剥离地产业务聚焦大健康产业。公司早前是山东省国资委下的房地产企业,2018年收购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地产+医养”发展模式,2023年,公司置出房地产业务,聚焦大健康产业。目前,公司主要业务为化妆品、医药和原料。2023年,公司化妆品/医药/原料及添加剂收入占比分别为52.76%/11.35%/7.67%。 化妆品业务:品牌战略升级为“5+N”,布局“生美+医美”新生态。公司化妆品业务主要通过福瑞达生物股份公司开展,目前旗下有颐莲、瑷尔博士、善颜、伊帕尔汗、UMT、诠润、贝润等多个不同定位的品牌。其中,颐莲和瑷尔博士为两大主力品牌,近年收入增长亮眼。颐莲专注“玻尿酸保湿护肤”,不断强化品牌心智;瑷尔博士品牌升级闪充水乳,并不断提升摇醒精华、闪充品线等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年,公司推出医学美容品牌“珂谧KeyC”,切入高成长的胶原蛋白医学美容赛道,未来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原料业务:业务发展稳健,积极开拓多领域的应用。公司原料业务发展稳健,2018-2023年原料业务收入CAGR为40.99%,收购焦点生物后产能扩大。近期公司积极调整焦点福瑞达的销售战略,提升毛利较高的化妆品级透明质酸销售占比,开拓海外市场,并拓展透明质酸在医美、纸巾、洗护等领域的应用。 医药业务:多领域布局,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公司医药板块旗下拥有施沛特、颈痛颗粒、小儿解感颗粒等多个知名品牌。2024Q1,公司医药板块营业收入同比-23.25%,主因23Q1应急保供品导致基数较高以及24Q1业务调整,随着医药业务逐步打通线上产品链路以及业务调整结束,预计医药业务将重回向上通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聚焦大健康产业,化妆品业务品牌战略升级为“5+N”,主力品牌颐莲和瑷尔博士收入保持增长亮眼,2023年推出新品牌切入胶原蛋白医美赛道;原料业务调整销售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多领域的应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医药业务随着线上产品链路打通和未来业务调整的结束,有望重回向上通道。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34/0.42/0.52元/股,对应2024年6月17日股价的PE分别为22/18/1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渠道拓展不达预期风险、品牌品类拓展不达预期风险。
老凤祥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4-05-16 78.50 -- -- 79.39 1.13%
79.39 1.13% --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 2024年 4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投资要点: 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30%,24Q1业绩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714.36亿元(同比+13.37%),归母净利润 22.14亿元(同比+30.23%),扣非归母净利润 21.56亿元(同比+24.83%)。此外,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红利 19.50元(含税),总金额为 10.20亿元。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256.30亿元(同比+4.36%),归母净利润 8.02亿元(同比+12.00%),业绩稳健增长。 珠宝首饰类营收稳健增长,全年净增 385家门店。产品方面:2023年,公司珠宝首饰类营业收入为 581.36亿元(同比+15.44%),黄金交易营业收入 127.50亿元(同比+5.53%)。渠道方面:2023年,公司坚持坚持自营银楼建设与合资公司、总经销、经销商、专卖店“五位一体”立体的营销模式,积极拓展渠道,截至 2023年年末,老凤祥共计拥有营销网点达到 5994家(含海外银楼 15家),较 2022年末净增加 385家。 其中自营银楼网点为 187家,连锁加盟店 5807家,净增加 392家。 盈利能力提升,期间费用率较为平稳。2023年,公司毛利率同比+0.72pct 至 8.30%,净利率为 4.17%(同比+0.57个 pct)。费用率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1.48%/0.69%/0.20%/0.05%,同比分别 +0.16/+0.05/-0.12/+0.00个pct,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系公司下属子公司销售和管理人员工资社保及福利费增加所致,此外,2024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8.37%/4.11%,分别同比增加 0.35/0.22个 pct;费用率稳中有降,2024Q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17/-0.12/-0.02/+0.01个 pct 至 1.25%/0.49%/0.23%/0.0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随着工艺突破和设计创新,公司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国企改革浪潮的背景之下,公司未来“三年行动计划“逐步落地,有望焕发新活力。我们根据最新经营 数 据 调 整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公 司 2024-2026年 EPS 分 别 为4.87/5.54/6.32元/股(调整前 2024-2025年 EPS 分别为 5.01/5.71元/股),对应 2024年 5月 10日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16/14/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黄金价格大幅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潮宏基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4-05-09 5.82 -- -- 6.15 1.15%
5.89 1.20% -- 详细
投资要点: 2023 年业绩增长亮眼,24Q1 收入同比+18%。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59.00亿元(同比+33.56%),归母净利润 3.33 亿元(同比+67.41%),扣非归母净利润 3.06 亿元(同比+71.93%),黄金品类产品力持续提升,时尚黄金品类毛利贡献突出,销售业绩实现大幅增长。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17.96亿元(同比+17.87%),归母净利润 1.31 亿元(同比+5.47%)。黄金珠宝业务收入高增,女包业务短期承压,积极探索培育钻石市场。(1)黄金珠宝:公司持续强化对时尚品类产品的运营,推出“花丝风雨桥”、“花丝云起”、“花丝圆满”、“游龙腾云”“BAMBOO 竹”等国风系列新品,加大特色黄金产品线研发。2023 年,时尚珠宝/传统黄金首饰收入分别为 29.89/22.65 亿元,同比分别+20.43%/+56.75%。(2)皮具:2023 年,皮具收入 3.71 亿元,同比+14.41%,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3943.26 万元,女包业务短期承压。(3)培育钻石:公司积极探索培育钻石市场,2023 年上半年推出与力量钻石合资公司“生而闪曜”旗下新品牌 C?vol,打造生而闪曜、守护者、宝藏、拂晓之翼等培育钻系列产品,C?vol 淘宝店及小程序商城于 2023 年 5 月正式上线,并在上海 BFC 外滩金融中心开设了线下体验店;“ADELE VENTI”继续布局推进培育钻石产品的研发,推出“幻梦奇境”、“神秘宝藏”等培育钻原创系列。线下积极拓店,线上持续深耕各平台直播。(1)线下:公司积极拓店,在成熟市场主抓渠道下沉,成长与空白区域加速渗透,全力打造更多区域性标杆店。2023 年,“CHJ 潮宏基”珠宝加盟店净增 293 家。(2)线上:进一步优化直播带货团队,持续深耕各个平台的直播,并持续打通公域转私域的流量闭环,促进线上线下业务协同发展。2023 年,公司实现网络销售收入 12.24 亿元(同比+14.91%),收入占比 20.75%。 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率管控良好。2023 年,公司毛利率同比-4.11 个pct 至 26.07% ,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14.03%/2.13%/1.06%/0.53%,同比分别-3.49/+0.07/-0.29/-0.14 个 pct,得益于期间费用率的下降,公司净利率同比+0.95 个 pct 至 5.59%。2024Q1,公司毛利率同比-3.11 个 pct 至 24.92%,净利率同比-0.99 个pct 至 7.3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最新经营数据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 2026 年的 EPS 分别为 0.43/0.49/0.56 元/股(调整前 2024-2025 年 EPS 分别为 0.51/0.62 元/股),对应 2024 年 5 月 6 日股价的 PE 分别为 15/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品牌品类拓展不达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渠道拓展不达预期风险。
宋城演艺 传播与文化 2024-05-09 10.55 -- -- 10.87 1.78%
10.74 1.80%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及 2024 年一季报。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19.26亿元(同比+320.76%),归母净利润-1.10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88亿元,由盈转亏,主要原因为公司持有的花房集团长期股权投资损益及计提减值影响;若剔除持有花房集团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以及减值损失,公司 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 8.3 亿元,去年同期同口径下为-1.3 亿元,扭亏为盈。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5.60 亿元(同比+138.70%),归母净利润 2.52 亿元(同比+317.33%),扣非归母净利润 2.49 亿元(同比+349.07%)。投资要点:演艺主业营收回暖,各园区恢复情况不一。公司主营演艺业务 2023 年实现营收 16.67 亿元,已恢复至 2019 年同期水平(17.59 亿元)的 95%。杭州/丽江/三亚/桂林/上海/九寨/张家界/西安千古情景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6.19/3.18/1.87/1.86/0.95/0.88/0.67/0.52 亿元。各地景区恢复情况不一,桂林与张家界景区营收已超越 2019 年,丽江景区也已基本恢复。上海与西安景区 2023 年重新开园,项目仍在爬坡期。杭州景区与三亚景区营收规模较疫前仍有一定差距。旅游需求持续释放,新项目落地表现超预期。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在政策、供给、宣传等因素催化下,今年以来城乡居民出游意愿高涨。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 8 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 4.74 亿人次,同比增长 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 6326.87 亿元,同比增长47.3%,游客数量及旅游支出均已超越 2019 年同期水平。公司全力以赴迎接文旅市场的蓬勃发展,春节期间公司诸多指标全面超越 2019 年同期,其中千古情总演出场次为 2019 年同期的 251%,总接待游客量为2019 年同期的 207%,总营业收入为 2019 年同期的 189%。大年初一,公司新项目广东千古情景区盛大开业,《广东千古情》连续多天单日上演 9 场,打破新开业“千古情”多项纪录。销售管理费用率下降,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3 年公司毛利率为66.35%,同比+16.21pcts,2024Q1 毛利率为 68.75%,同比+17.73pcts,恢复接近 2019 年同期水平(69.77%);2024Q1 净利率为 45.63%,同比+20.72pcts,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费用端,2023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 0.29pct 至 4.59%;由于 2022 年公司将闭园期间的营业成本列入管理费用导致基数较高,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 78.00pcts 至 7.61%。2024 年 Q1 广东千古情项目开园,公司销售支出增加,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 1.37pcts 至 4.74%;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3.69pcts 至 7.92%。保留意见影响消除,聚焦主业轻装上阵。4 月 26 日,鉴于公司 2022 年度审计报告中保留意见所涉及事项的影响已消除,中喜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出具了 2022 年度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受外部需求不足、行业监管环境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去年以来娱乐直播行业持续陷入低迷,公司持股企业花房集团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受宏观环境及行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幅下滑,2023 年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8.61 亿元。减值事项落地后公司短期风险出清,聚焦演艺主业发展,未来成长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疫情期间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和舞台升级,提升游客体验与接待能力。行业复苏强劲叠加政策利好,公司作为中国演艺行业的龙头企业,园区客流迅速回暖,培育项目业绩爬坡,未来成长空间可期。考虑到花房集团的长期股权投资损益影响,根据最新数据调整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公 司 2024-2026 年 的 归 母 净 利 润 为12.86/15.70/17.96 亿元(调整前 2024-2025 年为 14.02/16.86 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 0.49/0.60/0.69 元/股,对应 4 月 29 日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22/18/16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新项目经营不及预期风险。
青岛啤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5-07 82.76 -- -- 88.02 6.36%
88.02 6.36% -- 详细
事件: 4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2024Q1销量承压致营收下降,但净利润有所增长。公司 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01.50亿元(YoY-5.19%),实现归母净利润 15.97亿元(YoY+10.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5.13亿元(YoY+12.11%)。营收下滑主要是销量承压,2024Q1公司啤酒销量同比下滑 7.58%至 218.4万千升,青岛啤酒主品牌销量同比下滑 5.64%至 132.2万千升,其中中高端及以上产品销量同比下滑 2.44%至 96万千升;其他品牌销量同比下滑 10.40%至 86.2万千升。青岛主品牌的中高端及以上产品销量下滑幅度相对较小,其他品牌销量下滑幅度相对更大。 毛利率及净利率均提升,销售费用率稳中有降。2024Q1公司毛利率为40.44%,同比+2.12pcts;净利率为 15.99%,同比+2.23pcts,我们判断毛利率与净利率均有所提升主因是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费用端管控得当 2024Q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12.83%/3.40%/0.18% , 同 比 -1.02pcts/+0.41pct/+0.08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短期,受益于现饮消费复苏及原材料成本下降,公司盈利有改善空间。长期,公司作为国产啤酒龙头,品牌价值位列啤酒行业第一,近年来在高端/超高端市场均加速布局,未来高端化和结构升级推动均价提升均有较大空间,业务发展向好。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49.91/55.45/61.83亿元,同比增长 16.95%/11.09%/11.52%,对应 EPS 为 3.66/4.06/4.53元/股,4月 30日股价对应 PE 为 22/20/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及包材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食品安全风险、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分众传媒 传播与文化 2024-05-07 6.22 -- -- 6.95 5.95%
6.59 5.95% --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 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及 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收 119.04亿元(YoY+26.30%);归母净利润 48.27亿元(YoY+73.02%);扣非归母净利润 43.74亿元(YoY+82.68%)。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 27.30亿元(YoY+6.02%);归母净利润 10.40亿元(YoY+10.50%);扣非归母净利润 9.45亿元(YoY+18.17%)。 投资要点: 广告市场需求高涨,梯媒渠道涨幅显著,公司业绩强劲修复。根据 CTR数据显示,国内广告花费 2023年同比上涨 6.0%,整体市场在波动中逐渐回暖,恢复趋势显著,并在 2024年持续保持,1-2月广告市场同比上涨 7.5%。其中电梯 LCD、电梯海报渠道 2023年同比分别增长 20.4%、16.5%,2024年 1-2月同比涨幅均超过 25%。国内广告市场需求高涨,公司作为楼宇媒体龙头企业,营收、利润端实现显著修复。从三费情况来看,2023年销售费用有所增加,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实现有效成本控制有所缩减,并在 2024年持续控制,三费均有所减少。 梯媒延续龙头趋势,广告主投放需求旺盛。公司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城市生活圈媒体平台,截至 24年 3月 31日,覆盖范围囊括大陆约 280个城市、香港行政区以及印尼、韩国等 95个海外主要城市。其中拥有自营电梯电视 105.1万台(YoY+26.17%)、自营电梯海报媒体 157.2万个(YoY+3.08%),梯媒总体保持扩张趋势,龙头位置稳固。公司积极有序地加大境内外优质资源点位的拓展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司媒体资源覆盖的密度和客户结构,保持多元化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好转,线下消费复苏,影院运营情况好转,互联网、新消费、交通等广告火热领域需求将持续增强,广告主投放需求旺盛。 持续布局数字化、智能化营销,开发 AI 驱动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持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营销能力,目前已实现云端在线推送,并将绝大部分屏幕物联网化,实现了远程在线监控屏幕的播放状态。同时,公司不断锤炼大数据分析能力,持续帮助客户实现精准有效投放,并有效推动品效协同,大幅提升销售转化率。公司也已完成营销垂类大模型部署,致力于开发 AI 驱动的全新行业解决方案,将极大丰富自身在广告创意生成、广告策略制定、广告投放优化、广告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进而为更多的广告主赋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 2024年一季报披露情况以及广告市场表现,下调其收入预测,结合近几年毛利率及费用成本控制情况,公司预计将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7.69/152.95/169.51亿元(2024-2025年调整前为150.27/168.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78/63.47/69.08亿元( 2024-2025年 调 整 前 为 58.71/66.00亿 元 ), EPS 分 别 为0.39/0.44/0.48元 , 对 应 4月 30日 收 盘 价 , PE 分 别 为16.83X/14.79X/13.59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政策监管风险、新兴媒介分流广告主预算风险、广告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风险。
中国黄金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4-05-01 10.89 -- -- 11.70 2.90%
11.21 2.94% -- 详细
投资要点:24Q1业绩稳健增长。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82.51亿元(同比+13.08%),归母净利润 3.63 亿元(同比+21.09%),扣非归母净利润 3.69 亿元(同比+33.21%)。净利率小幅提升,费用管控良好。2024Q1,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 0.10个 pct 至 4.09% ;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0.70%/0.20%/0.02%/0.07%,同比分别+0.07/-0.03/-0.02/+0.03 个pct;净利率同比小幅提升 0.13 个 pct 至 2.00%。 黄金珠宝业务收入上涨,服务费收入大幅增加。(1)黄金珠宝:2024Q1,黄金珠宝业务实现收入 180.30 亿元(同比+12.82%);(2)服务费收入: 2024Q1,服务费收入 3449.56 万元(同比+299.47%)。 24Q1 直营店数量维持不变,加盟店数量增加。2024Q1,公司对不同地区直营店与加盟店进行调整,直营店季末数量维持不变,加盟店净增加8 家。另外,公司计划在 2024Q2-Q4 增加 6 家直营店和 216 家加盟店。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作为央企背景的黄金珠宝大型企业,公司依托核心黄金产品,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并迎合风口切入培育钻石赛道,未来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的 EPS 分别为0.72/0.86/0.98 元/股,对应 2024 年 4 月 29 日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16/13/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星帅尔 家用电器行业 2024-04-15 9.58 -- -- 10.73 10.85%
10.62 10.86% -- 详细
事件:2024年 4月 10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79亿元,同比增长 47.6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2.02亿元,同比增长 70.00%。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94亿元,同比下降 15%,实现归母净利润 0.21亿元,同比增长 90.03%。 投资要点: 家电业务保持稳健,光伏组件业务持续放量,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1)收入端,2023年度公司家电/电机/光伏/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7/1.7/19.7/0.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24%/6%/68%/1%,同比增速分别为+11%/+5%/+76%/-5%,光伏组件业务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其占公司营收比重进一步提高,是公司收入主要来源; (2)毛利率方面,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14.94%,同比基本持平。分季度来看,23Q4综合毛利率为 7.07%,同环比均明显下降,预计或是由于年底成本费用归集调整等因素影响所致;分产品来看,家电类产品/光通信、光传感器组件/电机/光伏组件毛利率分别为 32.84%/-1.1/8.96%/9.3%,同比变动+0.87pct/-1.65pct/-2.03pct/+2.96pct; (3)费用端,2023年期间费用率明显下降带动公司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6.79%,同比下降 1.2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分别变动 -0.31pct/-0.19pct/+0.15pct/-0.94pct。 公司光伏组件 2023年销售量达到近 1.5GW,2GW 光伏产能已经投产,产能继续释放有望推动公司业绩增长。根据公司 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 2023年产/销量达到 1.47GW,同比增长达到 97%/120%。富乐新能源凭借自身产品技术优势以及目前的体量较小,光伏组件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内公司完成可转债发行并完成 2GW 光伏组件项目的投资建设,并已于 2024年 1月底正式开始投产。 公司核心家电零部件市场地位稳固,新品类不断发展。2023年我国家电内外销持续修复,公司家电零部件业务也实现了一定的增长,公司制冷压缩机用热保护器、启动器等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小家电用温控器产品也持续渗透,公司电机业务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较快增长以及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等领域的逐渐兴起。公司热保护器、启动器等传统家电零部件市场地位稳固,新型品类持续向市场渗透,预计2024年家电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预计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30亿元左右,营业利润与净利润稳步提升。由于公司储能业务尚未落地,我们调整公司 2024-2025年盈利预测,同时引入 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7.7/45.7/5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9/3.5亿元(原 2024-2025年盈利预测结果为 3.0/3.8亿元),对应 PE(截至 4月 10日)分别为 12.5X、10.5X、8.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组件价格超预期下行导致毛利率不及预期、新能源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新增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贵州茅台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4-08 1660.60 -- -- 1777.80 4.88%
1741.72 4.88% -- 详细
公司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05.60亿元(YoY+18.04%),营业收入1476.94亿元(YoY+19.01%),归母净利润747.34亿元(YoY+19.16%)。其中,Q4实现营业总收入452.44亿元(YoY+19.79%),营业收入444.25亿元(YoY+20.26%),归母净利润218.58亿元(YoY+19.33%)。2023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8.76元(含税)。 投资要点::盈利能力:毛利率、净利率均小幅提升。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为91.97%/49.64%,同增0.10pct/0.47pct,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09%/6.46%,同比+0.50pct/-0.60pct,其中销售费用增长主要原因是本期广告及市场拓展费增加。其中2023Q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为92.56%/48.31%,同比+0.72pct/-0.79pct,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51%/8.38%,同比+1.14pcts/-0.28pct。 分产品:产品矩阵全面构建,系列酒增长尤为亮眼。2023年茅台酒收入为1265.89亿元,YoY+17.39%,系列酒收入为206.3亿元,YoY+29.43%。 2023Q4公司茅台酒收入和系列酒收入分别为393.19亿元和50.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60%和+48.16%,均保持较高增长,系列酒表现尤为亮眼。从量价来看,2023年茅台酒销量同比+11.10%,吨价同比+5.66%,系列酒销量同比+2.94%,吨价同比+25.74%,茅台酒量价齐升,系列酒主要靠价格提升驱动营收增长。系列酒中的茅台1935上市仅两年,已成为千元产品价格带的茅台明星产品,2023年成功晋级营收百亿级大单品。公司产品矩阵全面构建,已形成了千(贵州茅台)、百(茅台1935)、十亿(茅台王子酒、汉酱、贵州大曲、赖茅)级大单品格局。 分渠道:加码直营规模化,持续优化销售模式。公司直销渠道包括自营和“i茅台”等数字营销平台渠道,批发代理渠道包括社会经销商、商超、电商等渠道。近年来公司持续加码直销渠道,2023年公司直销/批发代理收入分别为672.33/799.86亿元,同增36.16%/7.52%,占比分比为45.67%/54.33%。公司2023Q4直销/批发代理实现营收210.26/233.29亿元,同比增长20.17%/20.66%。其中“i茅台”App在2023年实现营收223.74亿元,同比+88.29%,为拉动直销渠道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营计划:坚持稳重求进总基调,42024年锚定营收增速15%。公司确定2024年的经营目标:实现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度增长15%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9亿元。公司经营稳健,产品、品牌、文化等竞争优势显著,我们判断公司能顺利完成预定目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极深的护城河是公司增长确定性的强大支撑,此外,公司茅台酒(飞天、五星)的出厂价提价(2023年11月1日起出厂价提高约20%)的影响将在2024年得到充分体现,预计公司完成24年收入目标是大概率事件。我们根据最新数据调整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887.27/1022.51/1184.67亿元(调整前为2024-2025年分别为889.26/1,061.21亿元),同比增长18.72%/15.24%/15.86%,对应EPS为70.63/81.40/94.31元/股,4月2日收盘价对应PE为24/21/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农业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4-03 4.01 -- -- 4.62 9.22%
4.38 9.23% -- 详细
投资要点: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91%:2023年,实现营收 6,948.29亿元,同比增长 0.03%,实现归母净利润 2,693.56亿元,同比增长 3.91%。其中,规模的较高增长、拨备计提力度的下行和有效税率的下行是业绩增长的正向贡献因素。 资产负债保持稳步扩张:2023年总资产同比增速为 17.5%,其中,贷款规模同比增长 14.5%。投资类资产同比增长 17.7%,主要是增持了大规模政府债。总负债同比增长 18.3%,其中存款同比增长 15.0%。 净息差环比下行:公司 2023年净息差 1.60%,环比下行 2bp。从资负两端看,资产端,2023年生息资产收益率为 3.41%,较 2023H1回落 2bp,其中贷款收益率回落 8bp。负债端,2023年计息负债成本率 1.96%,较2023H1回升 2bp。 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2023年末不良率 1.33%,较 2023Q3末下行2bp,关注率 1.42%,较 2023Q2末下行 2bp,逾期率 1.08%,较 2023Q2末有所回升。2023年不良生成率保持低位;拨备覆盖率 303.87%,拨备保持相对高位。其中,零售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主要是农户贷款不良率上行;对公贷款不良率回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4年,农业银行将稳住资产质量、稳住净息差、稳住中间业务服务价值贡献作为重点工作。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以及未来三农业务的拓展情况,我们下调了 2024/2025年的盈利预测,并引入 2026年盈利预测数据,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32亿元,2760亿元和 2853亿元(调整前 2024-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2836亿元和 3000亿元)。按照农业银行 A 股 3月 28日收盘价计算,对应2024年和 2025年的 PB 估值为 0.57倍和 0.5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银行业整体受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以及监管政策的影响较大,经济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动,都将对银行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净息差的变动、资产质量预期等。
广州酒家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4-03 17.32 -- -- 18.66 4.83%
18.16 4.85% -- 详细
3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01亿元(YoY+19.17%),实现归母净利润5.50亿元(YoY+5.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6亿元(YoY+5.62%)。其中,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0.2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2亿元。此外,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80元(含税)。 投资要点::餐饮业务恢复良好,月饼销售稳健增长。按产品分类,2023年公司月饼产品/餐饮/速冻食品/其他产品分别实现营收16.69/12.63/10.61/8.04亿元,同比+9.88%/+65.66%/+0.33%/+18.78%。餐饮业务较三季度进一步恢复,受2022年低基数及2023年消费形势好转的影响同比增速亮眼。月饼产品营收增长稳健,“餐饮+食品”双主业格局稳固。 直销渠道增长优于经销,积极布局省外。从渠道端来看,2023年公司食品制造业务直销/经销渠道收入分别为11.18/24.16亿元,同比+12.56%/6.9%,直销渠道营收增速高于经销渠道。从地区分布来看,2023年公司食品制造业务广东省内/境内广东省外/境外营收分别为25.02/9.83/0.49亿元,同比+7.45%/+12.10%/+2.31%,公司积极开拓省外市场,铺货覆盖华东、华中、北京、海南等地区,2023年境内广东省外经销商及代理商净增49家(广东省内经销商及代理商净减少19家),推动省外营业收入增长。 抢抓机遇开拓市场,稳健推进餐饮业务布局。公司抓住2023年餐饮消费市场触底反弹的良好机遇,积极对外开拓餐饮门店,截至目前旗下共新增14家餐饮门店,包括4家广州酒家餐饮门店及10家陶陶居餐饮门店,同时收购5家授权餐饮门店,新增门店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厦门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产品结构调整,利润端表现不及预期。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5.62%,与2022年毛利率基本持平;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32%/9.50%/1.78%/-0.39%,同比-0.42pct/+0.26pct/-0.26pct/+0.79pct,期间费用率整体小幅上升;净利率同比下滑1.06pct至11.90%。由于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低毛利率的餐饮业务,利润端表现不及预期,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持续推动“餐饮+食品”双主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深耕市场优化渠道助力销售业绩保持增长。公司抢抓机遇开拓餐饮门店,积极推进餐饮业务布局。考虑到短期内低毛利率的餐饮业务扩张将影响利润端表现,我们略微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6.48/7.67/8.95亿元(更新前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7.44/8.47亿元),同比增长17.77%/18.33%/16.72%,对应EPS为1.14/1.35/1.57元/股,3月29日股价对应PE为15.32/12.94/11.09倍。公司目前估值已处低位,餐饮业务盈利空间释放后长期增长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原材料上涨风险、产能释放与销量增长不匹配风险。
常熟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3-27 6.12 -- -- 7.67 10.68%
7.99 30.56%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 常熟银行发布 2023年度业绩报告。 投资要点: 营收和利润保持高增: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 12.1%,增速较 2023年前三季度下滑 0.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9.6%,增速较2023年前三季度下滑 1.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增长是营收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 规模保持高增:2023年,贷款总额同比增速 15%。其中新增个人贷款160.73亿元,同比少增 5.97亿元,同比增速 13.9%,占新增贷款的比重 55.4%,略有下降。总资产增长 16.2%,风险加权资产总额增速 13.54%。 核心资本充足率10.42%,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存款同比增速16.2%,主要来自于个人定期存款增长的贡献。 净息差环比下行 9BP:2023年累计净息差 2.86%,环比三季度下行 9BP。 结合上述资产负债增长以及结构的变动看,预计净息差的收窄仍是受到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的拖累。负债端成本受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以及长期定存产品下架等因素的影响,整体较中报数据略有下降。 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关注率略有波动:2023年末不良率为 0.75%,环比持平于三季度;关注率 1.17%,环比上升 12BP,核销力度加大,不良生成有所上升。拨备覆盖率 537.88%,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核销力度加大,不良生成有所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我们下调了 2024/2025年的盈利预测,并引入 2026年盈利预测数据,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73亿元,42.94亿元和 47.48亿元(调整前 2024-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38.29亿元和 43.96亿元)。 按照常熟银行 A 股 3月 22日收盘价 6.77元,对应 2024年和 2025年PB 分别为 0.66倍、0.5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银行业整体受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以及监管政策的影响较大,经济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动,都将对银行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净息差的变动、资产质量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