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5-04-15
|
37.35
|
--
|
--
|
43.35
|
16.06% |
-- |
43.35
|
16.06% |
-- |
详细
2024实现营收7.15亿元(+12.42%),归母净利润1.51亿元(+21.3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12.42%;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增长21.32%;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7.83%,毛利率37.29%,同比增长0.62pcts。受汽车行业年降影响,我们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原1.94)/2.01(原2.22)/2.25亿元。EPS分别为1.26/1.48/1.6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8.9/24.6/21.9倍,我们看好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领域,维持“增持”评级。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全国轴承企业整体营收和利润实现增长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根据中国轴承行业协会对全国轴承行业148家主要企业数据的统计,2024年148家主要企业1-12月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93.41亿元,同比增长6.19%;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为90家,占比60.81%,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的企业为58家,占比39.19%。2024年148家主要企业完成利润总额93.76亿元,同比增长14.2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的企业占55.4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企业占43.24%,持平2家。公司积极拓展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赛道,打开未来成长空间公司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领域,这些高附加值行业的布局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其中,公司滚针轴承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主要配套RV减速机,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关节部分,目前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公司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发展前景较好,正在研制相关产品;多个在研项目实现研制轴承的国产化替代。l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5-03-11
|
42.59
|
--
|
--
|
48.60
|
14.11% |
|
48.60
|
14.11% |
-- |
详细
2024快报预计营收7.15亿元(+12.42%),归母净利润1.51亿元(+21.32%) 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预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12.42%;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增长21.32%;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7.83%。公司加速拓展高毛利率的海外市场,我们上调2024-2026 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原1.43)/1.94(原1.63)/2.22(原1.88)亿元。EPS 分别为1.11/1.43/1.6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3/30.5/26.7倍,我们看好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领域,维持“增持”评级。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滚针轴承零部件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滚针轴承在汽车里应用主要在转向系统、主动安全系统、扭矩管理系统、智能座椅系统、新能源车电驱系统、传动系统、空调系统、变速箱、发动机系统等。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这将为汽车滚针轴承零部件产业带来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公司布局海外市场,积极拓展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赛道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持续构建国内国外双驱动发展新格局,海外市场加快全球化进程,业务增量明显且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主要客户有博格华纳、博世、采埃孚、蒂森克虏伯、麦格纳等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国内市场方面,推进多元化发展,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领域,这些高附加值行业的布局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其中,公司滚针轴承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主要配套RV 减速机,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关节部分,目前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公司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发展前景较好,正在研制相关产品。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5-03-06
|
46.50
|
--
|
--
|
49.43
|
6.30% |
|
49.43
|
6.30%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12.4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增长21.32%;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7.83%。 持续构建国内国外双驱动发展新格局: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加快全球化进程。受益于博世、麦格纳、采埃孚、安道拓等海外知名客户在手项目快速增量爬坡,海外业务增量明显且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 持续开拓下游新兴赛道,公司业务有望实现多点开花: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推进多元化发展,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领域,这些高附加值行业的布局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公司的滚针轴承系列产品已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关节部分多年,新产品交叉滚子轴承已配套国防领域,此外,交叉滚子轴承是精密减速器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具备量产能力的厂商少,公司未来有望借助该产品进一步巩固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机器人等领域的布局。 坚持科技创新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稳步推进智改数转和装备升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同时,公司持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大推进降本增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滚针轴承国产化龙头,根据2024年业绩快报,公司持续稳健增长。由于公司2024年年报暂未发布,我们暂时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69/2.2/2.41亿元。根据最新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34.9/26.9/24.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争端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国际巨头轴承企业本地化生产加剧竞争风险。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11-05
|
22.15
|
--
|
--
|
34.52
|
55.85% |
|
34.52
|
55.85% |
|
详细
2024Q1-3营收 5.47亿元同比+17.45%,归母净利润 1.18亿元同比+35.04%2024Q1-3营收 5.47亿元同比+17.45%,归母净利润 1.18亿元同比+35.04%,扣非归母净利润 1.17亿元同比+35.88%,毛利率 38.54%同比+1.21pcts;其中 2024Q3营收 1.88亿元同比+16.53%,归母净利润 4359.19万元同比+36.87%。 我们维持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3/1.63/1.8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06/1.21/1.3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20.9/18.3/15.9X, 我们看好公司开发高端轴承新赛道+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迎来成长新机遇, 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与中国商飞达成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 迎来成长新机遇航空航天精密轴承用于各种航空航天应用,包括飞机发动机、起落架系统、控制系统和其他关键部件,公司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客户等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研发。 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突破,公司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实现国产替代并批量交付, 后续发展前景广阔, 截至 2024年 6月 30日,公司共拥有专利 56项,其中发明专利 10项,实用新型专利 46项。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兼顾已有行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机器人轴承工业机器人 RV 减速机用滚针轴承,部分产品已开始供应;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用高速圆柱滚子轴承,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端配套验证,进入量产阶段。“传动系统液力变矩器滚针轴承的研发”和“高精度长寿命滚轮滚针轴承的研发”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通过江苏省机械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 此外, 2024H1公司海外营收占比 46.70%,较 2023全年增长 4.36pcts,同比增长 2.11pcts。 公司在德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 同时获得大众公司 VW50015材料放行认证,能够直接参与大众汽车专用轴承的设计开发, 加强与海外客户对接,深度挖掘现有客户的业务机会,发挥德国子公司桥头堡作用,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机会。 风险提示: 原材料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10-31
|
26.00
|
--
|
--
|
34.52
|
32.77% |
|
34.52
|
32.77% |
|
详细
2024Q3业绩符合预期,营收/利润稳健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47亿元,同比+17.45%;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35.0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35.88%。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主要系公司国内外市场均取得了进展突破,其中海外高毛利业务增速较快,国内市场多元化步伐加速,积极开拓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市场。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主要系毛利率提升叠加期间费用率下降双重利好。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4Q3单季度实现营收1.88亿元,同比+16.53%;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36.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37.38%。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内部管控卓有成效: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8.54%,同比+1.21pct,2024Q3单季度毛利率为39.47%,同比+1.24pct,环比+1.76pct,我们判断毛利率提升主要系海外高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净利率为21.51%,同比+2.80pct,2024Q3单季度销售净利率为23.14%,同比+3.44pct,环比+1.59pct,我们判断销售净利率增幅大于毛利率主要系2024Q3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3.29%,同比-0.63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6%/7.50%/-1.39%/5.41%,同比分别-0.16/-0.90/+1.07/-0.63pct。期间费用率下降证实公司经营管理提质增效,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主要系汇兑收益同比大幅减少。 技术领先+客户资源优势,有望切入更广阔的机器人赛道::1:)技术领先:公司多项研发项目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持续坚持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制造经验。 2: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汽车等领域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客户拓展卓有成效,主要客户涵盖汽车及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的配套关系。 3:切入机器人赛道:公司作为国产老牌轴承企业,产品系列齐全,机器人减速机用交叉滚子滚针轴承也有覆盖。随着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产能爬升,开始发力机器人领域,有望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68(原值1.64)/2.07(原值2.02)/2.55(原值2.4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1/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8-22
|
13.36
|
--
|
--
|
14.25
|
6.66% |
|
34.52
|
158.38%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 (1) 2024年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收 3.58亿元, 同比+17.94%; 实现归母净利润 0.74亿元, 同比+33.9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73亿元,同比+35.01%。 (2) 2024Q2单季, 公司实现营收 1.91亿元, 同比+20.11%; 实现归母净利润 0.41亿元, 同比+22.78%;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41亿元, 同比+23.97%。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略超市场预期。 海外市场收入增速/毛利率持续提升, 公司业绩略超预期: 受益于博世、 麦格纳、 采埃孚、 安道拓等海外知名客户在手项目快速增量爬坡,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 1.67亿元, 同比+23.5%。 近年来,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021-2023年分别为 38.9%/41.1%/42.3%,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 46.7%。 同时, 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毛利率为 44.2%, 较 2023年上半年/2023年全年分别提升 6.8pct/2.5pct。 公司坚持全球化布局, 国际知名度和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 海外市场有望持续带来业绩贡献。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7-15
|
12.51
|
--
|
--
|
15.00
|
19.90% |
|
23.28
|
86.09% |
|
详细
苏轴股份:国内滚针轴承行业龙头,营收净利双升。公司深耕滚针轴承领域六十余载,2021年11月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产品分为滚针轴承与滚动体两大类,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6亿/+13%、归母净利润1.24亿/+48.3%、综合毛利率36.7%/+3.8pct,产品结构迭代升级,拉开增长斜率。实际控制人苏州市国资委持股14.3%,公司参股联利精密防范滚动体的供应风险。 轴承是“机械的关节”,紧抓设备与消费品更新机遇转型升级。滚针轴承行业上游包括特种钢材、铜材、非金属材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与轴承加工设备、检测仪器提供商,中游滚针轴承制造价值量占比约30.2%,据觅途咨询数据,2023年国内轴承的下游应用占比中,汽车约43%为最高。据Precedence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轴承市场规模约1,340亿美元/+2.9%。竞争格局上,据观研天下数据,2022年八大轴承巨头全球市占率约75%,国内形成中大型以上轴承国产产量不足9%。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多个轴承下游领域受益,机器人轴承主要分布于减速器与丝杠,高弹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汽车+机器人轴承打开成长空间,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汽车发动机平衡轴系统用滚针轴承、汽车智能转向统半刚性复合轴承等研发项目打破海外技术垄断,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技术上限可与外资比肩。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与多个全球头部汽车Tier1企业紧密合作,2023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占比42.3%,连续三年修复,海外销售毛利率41.7%,较国内高出8.7pct。此外,2023年公司还通过了大众VW50015材料放行认可,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综合实力与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1.79/2.2亿,EPS分别为1.07/1.32/1.62元。综合相对估值法与绝对估值法,公司最终每股合理估值区间为19.80-20.13元,首次覆盖,给予苏轴股份“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内外轴承行业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上游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的风险;下游汽车、家电、机械等领域需求修复缓慢的风险等。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7-08
|
12.18
|
--
|
--
|
15.00
|
23.15% |
|
23.28
|
91.13% |
|
详细
国内滚针轴承行业细分龙头, 2022-2024Q1营收+盈利能力双升苏轴股份多年深耕滚针轴承行业,主营业务为滚针轴承及滚动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24Q1营收 1.67亿元(+15.55%),归母净利润 3275.24万元(+51.39%)。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3/ 1.63/ 1.88亿元,对应 EPS分别为 1.06/ 1.21/ 1.3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12.3/ 10.8/ 9.3X。 我们看好在汽车“以旧换新” 政策+机器人快速发展驱动轴承高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在兼顾燃油车领域的同时,切入机器人+航空航天高成长赛道,业绩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汽车“以旧换新” 政策+机器人快速发展,轴承行业迎来新机遇汽车领域: 财政部下达 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年度资金总额为近 112亿元。 汽车制造是轴承主要应用领域, 2021年市场份额在 39.19%左右, 2018-2022年中国汽车轴承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 6.13%。 机器人领域: 轴承价值量占比人形机器人总价质量 5.50%左右,其中特斯拉 Optimus 中共使用 70个轴承,单台人形机器人轴承价值量预计在 5432-10780元。 根据觅途咨询《2024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白皮书》数据, 预计 2024-2030年人形机器人轴承市场规模 CAGR 达 94.42%,2030-2035年 CAGR 达 110.61%。 汽车轴承技术领先+切入机器人等高成长赛道,募投项目投产实现业绩增长公司汽车轴承技术储备丰富,核心技术涵盖轴承设计、零件加工、检测和试验等领域, 多个研发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在兼顾已有行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高价值量行业的配套开发, 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技术与国外产品性能指标一致, 2023年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 2023年募投项目实现生产 4,918.68万套,销售收入 21,080.89万元,利润总额 4,120.46万元, 完成达产期年度预计产量的111.79%,预计销售收入的 104.52%,预计利润总额的 113.54%。 风险提示: 原材料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6-21
|
14.01
|
--
|
--
|
15.00
|
7.07% |
|
15.00
|
7.07% |
|
--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5-08
|
15.67
|
--
|
--
|
16.86
|
7.59% |
|
16.86
|
7.59%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度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1)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6.36亿元, 同比+12.96%;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4亿元, 同比+48.3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6亿元, 同比+41.19%。 其中 Q4单季度实现营收 1.71亿元, 同比+20.05%;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7亿元同比+37.48%。 (2)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1.67亿元, 同比+15.55%;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3亿元, 同比+51.3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33亿元, 同比+51.83%。 2023年及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持续高增, 超市场预期。 受益于降本增效和产品结构升级,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稳步推进科技创新, 产品结构迭代升级, 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增加。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 36.7%, 较 2022年提升 3.8pct; 2024Q1公司毛利率为 38.4%, 较 2023年全年进一步提升 1.7pct。 同时, 公司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降本增效, 提升内部管理效能, 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均有所优化。 2023年全年/2024年一季度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同比增速均显著慢于营收增速, 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同比变动分别为 2.0%/-4.2%, 2024Q1分别为-4.4%/-20.5%。 2023年公司净利率为 19.5%, 相较 2022年提升 4.6pct, 主要由毛利率提升贡献。 2024Q1公司净利润率为 19.6%, 较 2023年全年进一步提升 0.1pct, 较去年同期提升 4.6pct, 主要由费用率下降贡献。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4-11
|
14.50
|
--
|
--
|
23.48
|
13.32% |
|
16.86
|
16.28% |
|
详细
营收稳健增长,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6.36亿元,同比+12.96%;实现归母净利润 1.24亿元,同比+48.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6亿元,同比+41.19%。 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 1.71亿元, 同比+20.05%;实现归母净利润 0.37亿元,同比+37.48%。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主要系公司把握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的发展机遇,努力开拓新市场; 此外募投项目量产进一步提高公司产能。 1)分业务看: 2023年轴承产品实现营收 5.67亿,同比+14.23%,滚动体实现营收 0.38亿,同比+4.79%。 2)分区域看: 2023年公司国内收入为3.67亿,同比+10.52%。海外收入持续增长,营收为 2.69亿,同比+16.47%。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内部管控卓有成效: 1)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36.67%,同比+3.8pct, 盈利能力持续快速提升,主要原因系:①产品结构迭代升级,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增加;②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降本增效,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扩能。分产品来看: 2023年轴承产品毛利率 37.62%,同比+3.64pct,滚动体毛利率 46.06%,同比+0.59pct。 2) 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达 19.51%,同比+4.65pct。公司期间费用率 14.56%,同比下降 1.4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0.34pct/-0.88pct/-0.72pct/+0.51pct。 3) 2023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43亿元,同比增长 136.48%。其主要原因系公司本报告期收到的经营回款和政府补助增加以及通过扩能提速压降外扩支出所致。 技术领先+客户资源优势,有望切入更广阔的机器人赛道: 1)技术领先: 公司多项研发项目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2)客户资源优质: 公司汽车等领域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客户拓展卓有成效,现已有产品通过零部件制造商供应给特斯拉,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配套。 3)切入机器人赛道: 公司作为国产老牌轴承企业,产品系列齐全,机器人减速机用交叉滚子滚针轴承也有覆盖。过去汽车领域市场需求较好受制于产能不足,公司将业务重心集中于汽车领域,但随着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产能爬升,开始发力机器人领域,有望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公司未来成长性,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4(维持)/1.90(维持)/2.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13/10/8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3-04
|
16.24
|
--
|
--
|
24.00
|
3.36% |
|
16.86
|
3.82%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初步核算全年实现营收6.36亿元,同比增长12.96%,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48.34%,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9.83%。单四季度的营收1.71亿元,同比增长20.04%,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37.48%,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业绩延续高增,收入端同比向好。 受益于产品结构迭代升级++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稳步推进科技创新,产品结构迭代升级,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增加,2023年毛利率水平预计明显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已明显提升至37.33%,相较2022年同期上升约4.72pct。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降本增效,提升内部管理效能,预计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有所优化。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2023年预计公司净利率为19.51%,相较2022年上升约4.65pct。 外企收入占比提升,凸显国际竞争力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57%,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增速继续扩大,2023年全年同比增长12.96%。公司作为滚针轴承细分行业国产化龙头,多项研发项目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公司供应外资企业产品的份额逐年增大,2023年上半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43%,以博世、博格华纳、采埃孚为代表的国外客户持续加大合作力度,海外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下游领域不断拓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机器人业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目前公司正积极拓展汽车行业外的其他下游应用领域,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机器人等有望成为新增长极。公司的滚针轴承系列产品已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关节部分多年,新产品交叉滚子轴承已配套国防领域,此外,交叉滚子轴承是精密减速器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具备量产能力的厂商少,公司未来有望借助该产品进一步巩固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机器人等领域的布局。 盈利预测:基于公司已经披露的2023年业绩快报,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4/1.65/2.2亿元(前值分别为1.08/1.43/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33%/33%(前值分别为29%/33%/29%)。根据最新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18/13/10倍(前值分别为14/11/8倍)。我们认为当前公司业绩持续高增,市场竞争力强,仍具有一定的配置性价比,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国际贸易争端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国际巨头轴承企业本地化生产加剧竞争风险。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2-29
|
16.92
|
--
|
--
|
24.00
|
-0.74% |
|
16.85
|
-0.4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营收稳健增长,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6.36亿元,同比+12.96%;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48.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39.83%。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1.70亿元,总比+19.72%;实现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37.04%。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力度开拓汽车&航天军工等领域客户,同时加快推进新产品的推广。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内部管控卓有成效:根据业绩快报数据,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率达19.51%,同比+4.59pct;其中单Q4归母净利率达21.76%,同比+2.75pct,环比+2.01pct,盈利能力持续快速提升,主要原因系:①产品结构迭代升级,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增加;②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降本增效,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扩能提速;③政府补助有所增长。 技术领先+客户资源优势,有望切入更广阔的机器人赛道::1:)技术领先:公司多项研发项目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2:)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汽车等相关领域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客户拓展卓有成效,现已有部分产品通过零部件制造商供应给特斯拉,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配套。 3:)切入机器人赛道:公司作为国产老牌轴承企业,产品系列齐全,机器人减速机用交叉滚子滚针轴承也有覆盖。过去汽车领域市场需求较好受制于产能不足,公司将业务重心集中于汽车领域,但随着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公司产能爬升,公司开始发力机器人领域,有望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未来成长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上调6%)/1.54(上调3%)/1.90(维持)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18/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
苏轴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1-03
|
26.47
|
--
|
--
|
28.50
|
7.67% |
|
28.50
|
7.67% |
|
详细
苏轴股份:国内滚针轴承行业龙头:公司主要从事滚针轴承及滚动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2020年滚针轴承产量国内第一,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同时还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高端装备、机器人、工程机械、减速机、液压传动系统、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纺机、农林机械、国防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博世、博格华纳、采埃孚、蒂森克虏伯、华域汽车、丹佛斯和纳铁福等国内外知名汽零及工程机械企业。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为苏州市国资委。 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整体稳健增长,2017-2022年CGAR达10.46%,其中滚针轴承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收入占比达88%。盈利能力方面,2020-2021年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短期盈利能力承压,2022年以来重返上升通道。费用端管控有效,近年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 轴承行业:市场空间广阔,竞争格局分散:1:)市场空间:汽车行业是轴承最主要的应用领域,随着下游汽车行业回暖及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长,预计2020-2025年国内轴承行业将保持3%-6%的复合增速。 2:)竞争格局:全球市场格局集中,主要被八大跨国轴承集团占据;国内市场格局分散,2022年CR2不足10%。未来行业竞争将从产品价格的单一竞争逐渐进入以品牌、网络、服务、人才以及企业规模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平的竞争,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以苏轴股份为代表的细分行业自主龙头有望通过国产替代及行业集中度提高而受益。 技术领先+客户资源优势,有望切入更广阔的机器人赛道:1:)技术领先:公司多项研发项目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国产替代加速推进。2:)客户资源优质:公司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客户拓展卓有成效,现已有部分产品通过零部件制造商供应给特斯拉,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配套。 2:)切入机器人赛道:公司作为国产老牌轴承企业,产品系列齐全,机器人减速机用滚针轴承也有覆盖。过去汽车领域市场较好,公司将业务重心集中于汽车领域,但随着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公司产能爬升,公司开始发力机器人领域,有望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未来成长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5/1.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1/17/1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