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凌云光 机械行业 2023-05-08 32.40 41.17 117.60% 37.71 16.03%
39.92 23.21%
详细
事件: 公司于 2023年 4月 25日收盘后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 点评: 营收与利润实现稳健增长,战略业务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49亿元,同比增长 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 1.88亿元,同比增长 9.12%。受经济环境与国际“缺芯潮”影响,公司销售订单尤其是生产交付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增幅收窄,但该影响是短期的。中长期来看,疫情有望加速机器替代人工的需求,有利于促进下游行业对机器视觉的应用需求扩大。公司战略业务取得快速增长:消费电子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7.12%;新能源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6.03%;文化元宇宙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8.78%。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51亿元,同比增长 4.76%;实现归母净利润 1017.18万元。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平台优势显著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产品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研发投入 3.76亿元,同比增长 33.92%。公司在光学成像、算法、软件和自动化四大技术平台构建了较好的技术优势。在智能算法方面,公司在原有的 Vision Ware 算法平台基础上加强对深度学习算法的研究和应用,针对碎片化、快交付、高迭代特点的工业质检场景,发布深度学习算法平台 F.Brain;在智能软件上,针对被检测物的高度差、平面度、翘曲度、长宽、厚度、轮廓度等三维信息测量,发布工业级 3D 测量软件 Holo3D。围绕机器视觉下游行业需求,持续布局上游核心器件能力建设,打造高分辨率、高速度 1.5亿像素大面阵相机、特种光源、视觉控制器等。 进入智能视觉装备领域,积极布局前沿技术面向未来智能“制造”,机器视觉与自动化融合是大势所趋,公司为此构建了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控制的技术能力,产品布局也由此进入智能视觉装备这一千亿级高端装备领域。2022年公司进一步投入研究机器人柔性安装运控平台,实现多轴运动轨迹补偿系统,提高自动化模块的标准化和模块化。 在前沿技术方面,公司以打造领先的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为目标成立“知识理性研究院”,进一步构建软件与算法平台、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平台、工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开展多种 AI 算法、计算成像、大数据与认知图谱等技术研究,服务更多行业需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致力于成为视觉人工智能与光电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预测公司2023-2025年的营业收入为 34.28、41.90、50.2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71、3.55、4.42亿元,EPS 为 0.59、0.77、0.95元/股,对应 PE 为 56.46、43. 10、34.66倍。上市以来,公司 PE TTM 主要运行在 50-90倍之间,给予 2023年 70倍目标 PE,对应目标价为 41.3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开发无法满足下游应用需求的风险;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技术泄密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存货减值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凌云光 2023-04-12 41.86 -- -- 46.20 10.03%
46.06 10.03%
详细
深耕机器视觉,把 AI 算法落地多行业应用。公司长期深耕机器视觉行业,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产业链相关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先进光学成像、软件与算法、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控制,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术平台。 公司从 2005年开始打造自主视觉图像算法平台,构建软件与算法平台、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平台、工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开展多种 AI 算法、计算成像、大数据与认知图谱等技术研究,服务更多行业需求。 获得“第一期 AI 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称号。2019年公司与百度、阿里巴巴等一同入围工信部“揭榜单位”,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项目。公司自主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 AI 算法平台,形成了显示屏缺陷 AI 大数据样本库。检测设备缺陷识别准确率超过98%,大幅优于人工检测的误判率和漏判率。2021年 3月公司被工信部授予“第一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称号。 募投资金重点投入人工智能。公司 2022年 7月上市,实际 IPO 募集资金 20.8亿元。按照招股说明书计划,募集资金投入“工业人工智能太湖产业基地”、“工业人工智能算法与软件平台研发项目”、“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研发项目”等,募投项目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 拥有人工智能核心应用技术,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落地重要场景。公司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是公司机器视觉核心技术,其中的“可变码高速检测技术、缺陷分类分级技术”,借助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升解码速度和识别精度。其中的“采用深度学习进行基于点云数据的3D 物体识别技术”是用深度学习进行图像关键点识别、目标分割和 3D姿态估计,实现基于点云数据的 3D 物体识别。 电子制造、新能源及文化元宇宙需求拉动 2022年收入增长。根据业绩快报,公司营收 27.5亿元,增长 12.88%;归母净利润 2.01亿元,增长16.88%。从下游应用看,电子制造领域收入同比增长 60%以上,新能源及文化元宇宙领域收入同比增长 30%左右。 投资建议: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27.50/35.75/47.61亿元,同比增长 12.88%/30%/33.19%,净利润分别为 2.01/2.92/3.92亿元,同比增长16.9%/45.05%/34.2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迭代速度快,产品开发无法满足下游。
凌云光 2023-03-01 27.64 36.49 92.86% 33.50 21.20%
46.20 67.15%
详细
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致力于成为机器视觉与光电领域全球领导者2002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长期从事机器视觉及光通信业务,服务多个行业。目前,公司战略聚焦机器视觉业务,是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视觉器件的专业供应商。2022年 7月 6日,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2018-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的 CAGR 达 20.12%,扣非归母净利润的 CAGR 达 60.28%,销售毛利率维持在 31-35%之间,盈利能力稳定。 中国机器视觉市场潜力巨大,行业处于快速成长周期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为各厂商提供了广阔成长空间。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的统计,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从 2018年的 101.80亿元增长至 2020年的 14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19.02%。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新基建投资增加、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制造业自动化推进等因素,预计 2020-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将以 27.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23年销售额将达 296.00亿元。 打造自主核心技术,持续布局自主业务和面向未来的赛道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打造自主核心技术,长期持续投入研发,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拥有 506项境内专利,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并已发布的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共 13项。在核心器件方面,公司具备较强的自研能力,同时结合投资布局和代理的补充,形成了系统全面的器件资源优势。在光学成像系统研发上,公司长期以来立足行业应用,致力于开发精准成像光学系统,提供对产品和缺陷的科学度量手段。在计算成像技术方面,公司知识理性研究院建立“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部,并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展新一代成像技术研究,在此领域将持续投入开展产品化预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致力于成为视觉人工智能与光电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 27.50、36.24、46.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01、2.81、3.85亿元,EPS 为 0.43、0.61、0.83元/股,PE 为 64.89、46.36、33.87倍。上市以来公司 PE TTM 主要运行在 50-90倍之间,给予 2023年60倍的目标 PE,对应目标价为 36.60元。首次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开发无法满足下游应用需求的风险;技术泄密的风险;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下游投资放缓的风险;公司未来规模扩张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等。
凌云光 2022-12-19 26.75 -- -- 27.09 1.27%
32.73 22.36%
详细
以软件算法为基,实现机器视觉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成立于 2002年,成立之初主营海外视觉器件代理业务; 后经过公司多年自主开发底层算法/软件及光学成像技术,叠加视觉器件的自主研发和产业链布局,已经成功转型成为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视觉器件的专业供应商,在公司 2021年收入中,机器视觉业务占比达 62%。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4亿元,2019-2021年 CAGR 为30.5%;实现归母净利润 1.72亿元,2019-2021年 CAGR 为116%,收入及利润均保持高速水平。公司具备成熟专业的研发团队和极强的技术创新优势,2021年研发投入为 2.8亿元,研发费用率 11.5%,近几年研发费用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截至 2022年 6月底,公司研发团队共计 686人,占公司总人数 37.2%,其中近半数为软件算法工程师;公司具有发明专利 234项、软件著作权专利 208项,先后获得国家多项技术发明奖,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充分奠定公司技术发展基础。公司与多个行业龙头合作,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长期服务于苹果公司,与鸿海精密、瑞声科技、歌尔股份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新能源领域目前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恩捷等多个龙头客户供应商名单;公司不断积累大场景、复杂工艺及典型制程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行业先发优势明显。 机器替人大势所趋,场景拓宽筑千亿市场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通过模拟人类视觉系统,赋予机器“看”和“认知”的能力。机器视觉兴起于汽车制造,并逐步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其他领域。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机器替人成为必然趋势,同时机器视觉技术持续更新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据 GGII,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从2018年的 69亿元增长至 2020年的 139亿元,CAGR 达26.3%,预计 2021-2025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将以35.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5年行业销售额将达 469亿元。当前本土企业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积累核心技术,推进自主化生产,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战略聚焦机器视觉,视觉系统及装备龙头供应商公司核心算法库 VisionWARE 至 2021年已迭代至 5.0版本,已具有基础、定位、测量、检测、识别、颜色、3D、深度学习和图形用户界面等 9个技术模块、18个算法库和 100余个算法工具,可实现工业视觉行业定位、测量、检测和识别应用全覆盖,在 AI 算法方面支持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识别准确率最高可以超过 99%;同时公司配合下游需 求研发多种特色行业相机及多款特种光源,另外通过产业链投资布局 CMOS 传感器芯片及工业镜头,实现以底层算法软件为基,产业链自上而下一体化布局。在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公司 2020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 22.4%,仅次于康耐视和基恩士,基于公司产品、算法能力提升及苹果降本增效需求,市占率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消费电子视觉装备领域,公司产品可有效助力工业富联机器替代工人进程,实现 ROI 增效,发展空间广阔。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目前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恩捷等多个行业龙头客户供应商名单,受益行业产能建设加大及机器视觉渗透率的提升,公司有望实现批量供货。在数字人领域,从《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看,到 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将突破 500亿元,公司积累多年建模及大场景应用经验,未来随着虚拟人产业生态与应用场景逐步成熟,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引擎。预计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消费电子、新能源及虚拟人等领域进口替代及行业增长需求,实现业绩高增。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1.5亿元、41.5亿元、5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0亿元、3.48亿元、5.06亿元,对应当前动态市盈率分别为 52倍、34倍、24倍。考虑到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持续拓宽,国内市场空间有望保持较快速增长,公司在先进光学成像、图像算法与软件等核心技术上具备较强自主研发能力,同时自主研发和产业链投资布局上游视觉器件产品;此外公司在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虚拟人等领域均具备较好的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进口替代进程及行业需求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