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汪磊

华福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210523030001。曾就职于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2.22%
(--)
60日
中线
11.11%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阿尔特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26 35.00 -- -- 35.88 2.51%
35.88 2.51%
详细
以新能源车设计为主的国内独立汽车设计龙头:作为 A 股首家上市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近年来公司业务逐步向汽车动力系统高端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拓展。整车设计全产业链的研发服务能力使得公司在营收规模、人均创收等指标方面均领先于国内同行,龙头地位稳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及新兴汽车生产企业的进入,新能源汽车设计需求迅速扩大,2021H1营收占比达82.69%。 新车型频发激增汽车设计需求:汽车涉及过高速、停车、充电、维修保养等诸多场景,在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下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流量入口,华为、小米、百度等头部厂商纷纷跨界入局。随着新势力的竞争压力以及双积分政策的推行,现有整车厂推出新车型节奏亦不断加快。二者叠加之下,整车设计开发市场规模将迎来高增长,我们预计2021-2023年新款车型数量每年增加5%-15%,2023年全球整车设计市场规模将有望超700亿元。 独立设计模式脱颖而出:与依附于汽车生产企业的模式比,独立设计模式企业管理健全、激励更高,可在较大程度上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创造性。与依附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模式比,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在设计理念上更加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 公司整车设计在手订单充沛:公司拥有世界级前瞻水平的汽车设计能力,产品数据库及专利储备丰富,已成功开发A00-C 级车近300款,客户覆盖国内外60余家主流整车厂。截止2021年4月,公司2021年累积获新设计研发订单共18.56亿元。 叠加4.28亿元存量未完成订单,公司合计在手的设计研发订单金额近23亿元。 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高成长:公司深耕整车研发,对汽车构造、关键部件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入理解。为加速产业化转型,公司在自身技术及客户积累均趋于成熟的背景下,近年来逐渐向发动机、耦合器、减速器等核心部件领域拓展,截止2021年4月,公司存量的零部件销售业务订单预计总收入规模在35亿-65亿元区间。随着定增项目的投产,公司核心零部件产能及生产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业务将进入成长快车道。 投资建议:公司具备一站式整车设计能力,获多家车厂整车设计开发及核心零部件订单,随着定增项目的投产未来收入有望保持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有望实现营业收入12.63、21.76、31.54亿元,同比增长53.79%、72.34%、44.95%。实现归母净利润2.17、3.17、5.01亿元,同比增长94.94%、46.93%、57.48%,对应EPS 为0.66、0.96、1.52元。以2021年11月22日收盘价计算,公司当前市值为114.06亿元,对应2021-2023年PE 分别为52.39X、35.66X、22.65X,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车型推进节奏放缓、缺芯拖累汽车销量、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零部件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等。
芯能科技 机械行业 2021-11-23 17.50 -- -- 18.75 7.14%
18.75 7.14%
详细
稀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公司成立于2008年,起初以生产销售光伏产品为主营业务,2013年起积极探索布局分布式光伏,具有明显先发优势。 2016年,由于硅片市场行情波动,对公司的硅片和组件产品业务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公司考虑转型发展自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起,公司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大力发展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工商业客户做个性化开发。自持分布式光伏具有较强的稀缺性,自持分布式电站的发电收入快速增长带动公司步入新的增长阶段。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装机分布式光伏累计容量已超过1GW,其中自持电站总装机约564MW,营业收入为2.13亿元,自持电站发电营收占总营收92.79%,毛利率接近60%。2021年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16.05%,扣非归母净利润3254万元,同比增长118.84%。随着业务持续优化,电站运营占比持续提升,公司效益提升步入快车道。 多重政策叠加,分布式光伏运营发展前景广阔。分布式光伏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 1)光伏初始投资成本和发电成本持续下行,光伏电池转化效率不断提升,光伏运营商经济效益有望增加;2)政策不断驱动,行业景气度较高。多地区明确整县推进具体项目及装机规划,分布式光伏市场空间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增强了分布式光伏发展的确定性;3)电力紧缺短期难以改善,叠加能耗双控常态化,越来越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的生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也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用电需求;4)央行碳减排工具的推出有望缓解了民营新能源运营商的融资压力,可以获得较低成本的贷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积极性与灵活性。 5)碳交易、绿电交易等市场的逐步完善有望增厚新能源发电运营商投资收益。 公司核心竞争力较强,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应用新领域。公司主营业务为自持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基于其在光伏领域多年的积累,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丰富的经验。 1)较强的工业屋顶资源获取能力,工业屋顶资源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前提,公司作为专业的综合服务商,可以针对性推广、前瞻性布局,并利用成功经验和品牌优势进行资源获取;2)有别于全额上网模式,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收益率更高。全额上网模式的电价收入一般按照地方标杆电价上网,电价较公司“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低,客户无需承担任何初期投入和未来多年的运维费用,既可以享受优惠电价,又使得公司售电价格更具弹性。而且峰谷价差拉大有助于提升售电电价,进而增厚电价收入;3)较为完整的分布式光伏产业链,具有一定一体化优势,自产自用光伏组件产品,可保障产品质量和供货周期,为自持分布式电站发展奠定基础;4)公司的运维能力强,可有效支撑光伏电站运营,最大化发挥屋顶资源的价值,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效益;5)大力布局光充储协同业务。在光储充方向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一方面依托现有分布式电站屋顶资源业主正积极布局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一方面随着储能成本快速下降进一步拓宽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致力于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依托信息通讯、人工智能、储能等技术为依托,运用“互联网+”新模式,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峰谷电价价差拉大将进一步提高充储业务模式的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39、7.18、10.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3%、63.68%、43.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13、2.16、3.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13%、92.15%、48.96%;对应EPS分别为0.23、0.43、0.64,PE分别为77.57、40.37、27.10倍。公司作为稀有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综合服务商,竞争优势显著,未来随着政策驱动,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首创环保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11-22 3.18 -- -- 3.44 8.18%
3.63 14.15%
详细
蓄力环保行业多年,厚积薄发迎来快速增长。公司立足传统水处理业务,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形成了包括传统水务、再生水、固废处理、环境综合治理的全业务布局。公司主营业务为水处理及固废处理业务,现已发展城镇水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改善(固废处理)、和绿色资源管理四大板块。2016年至2020年,公司业绩呈快速增长趋势,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4.54%,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9.14亿元,同比增长106.20%。 环保行业向碳中和演进,前景可期。1)污水处理率仍有上升空间,供水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目前城市和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实际上污水处理浓度由于雨污混合的原因还是相对较低。近年来,城市污水管道长度不断增长和污水厂数量不断增加,实际的污水处理率仍会有可观的增长空间。从行业经营状况看,供水行业虽已进入成熟期,但行业仍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供水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2)政策助力固废行业规范化发展。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分析指出我国城镇垃圾处理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挑战,针对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健全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垃圾回收处理行业发展。 聚焦发展水固主业,持续拓展增效。1)公司作为国内水务龙头企业,目前污水处理业务在手订单充足,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实现双提升;供水业务收入平稳增长,毛利率有望恢复。公司一方面通过精选项目和严格标准来保障污水处理业务的质;另一方面借助收购、BOT、技术服务等方式持续开拓污水处理市场,以保障污水处理业务的量。2)固废项目将陆续投产,加速业绩增长。2020年,公司固废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64%,2021年上半年,固废业务实现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5.21%,公司固废业务发展迅速,投产项目扩大运营规模,业绩快速增长,固废板块开始发力。 多元化创新融资,多元化创新融资,REITs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公司富国首创水务REIT成为首批试点公募REITs中唯一一家以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为基础资产的产品。公司REITs的成功发行,是行业、资本市场、国家监管机构对公司精益运营能力的认可,是公司坚持长期价值主义的印证。同时本次REITs的发行将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资产质量。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0.27、0.34、0.41元,对应PE分别为11.53、9.29、7.73倍,营收分别为224.26、262.96、300.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5%、17.26%、14.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1、25.10、30.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46%、24.17%、20.15%。随着公司水务业务的稳健推进以及固废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持续成长有了保障,而且REITs的发行将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公司估值有望提升,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水价调价滞后风险、成本控制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固体废弃物处理资质续期风险、行业标准提高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福能股份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10-01 18.00 -- -- 18.88 4.89%
18.88 4.89%
详细
稳步推进新能源运营转型。 福能股份由传统能源电力供应商稳步向新能源供应商转型, 接连布局发展风电、 核电、 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其中, 海上风电为公司新能源转型的重点, 2015年公司控股股东福能集团与三峡集团签署《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福建省海上风电项目; 2018年,公司与海峡发电共同投资设立福能海峡,推进海上风电业务发展。 “双碳”目标下, 海上风电快速发展可期。 碳中和目标下, 新能源发电有望成为能源结构优化转型的关键点。 海上风电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 且抢装潮后建设施工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而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亦有利于降低成本,未来投资建设成本下降空间较大,有助于增强海上风电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此外, 国家补贴退坡后,地方补贴和绿电交易有望接棒助力海上风电发展,改善海上风电新能源运营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水平。 福建省海风资源优质,未来有望有序开发利用。 福建省海上风电资源丰富, 海上风电项目利用小时数高, 根据《福建沿海 70米高度风能资源分布特点及评估》,福建沿海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时数及其百分率分别为 7837.3h、 82.9%。在福建省消纳权重责任目标下, 海上风电或将承担大部分消纳指标,推动福建省海上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风电业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未来装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风电装机规模位居省内前列,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装机规模 531.00万千瓦,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 51.87%,其中风电装机规模为 112.30万千瓦, 占比为 21.63%。此外,据公司公告, 2020年公司风电利用小时数达 2975h,远超福建省平均值 2880h 和全国全国平均值 2073h,反映出公司风电场资源禀赋较好, 而这也成为促进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公司控股股东福能集团作为省属企业, 资源获取优势较强, 公司在福能集团的支持下, 有利于争取优质海上风电项目。此外, 公司与三峡集团下的三峡能源共同开发福建省的海上风电资源, 三峡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发电企业, 风电项目已在多个省份开展, 技术领先, 双方合作成效良好。我们认为,公司具备较为突出的资源优势,未来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推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营收分别为 120.91、 128. 12、 132.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6.50%、 5.97%、 3.40%。 2021-2023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30、 26.34、 28.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2.43%、 23.70%、 7.72%。 EPS 分别为 1. 14、 1.41、 1.52元,对应 PE 分别为 16.95、 13.71、 12.72倍。公司作为福建省的新能源电力企业,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竞争优势显著,未来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发电,持续成长有保障,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增长态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政策不确定风险、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1-08-11 8.49 -- -- 12.28 44.64%
14.28 68.20%
详细
领先的零碳绿色能源服务商,战略转型效果逐步显现。公司以溴冷机业务起家,经过近40年发展,目前已形成节能节水系统、光伏新能源系统两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溴化锂冷热机组、换热器、空冷系统、多晶硅还原炉等,未来随着包头单晶硅项目投产,公司将新增单晶硅产品,实现光伏硅料设备-工艺-硅片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公司积极推动由专业设备制造商向零碳绿色能源服务商转型发展,现有两大业务板块的布局将有力保障公司战略转型目标实现。依托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管理、客户资源以及行业经验等优势,公司零碳绿色能源服务商转型效果开始逐步显现,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69.21%,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470.35%。 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与节能降耗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从国内碳排放行业分布来看,电热生产、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而,提升清洁能源消费以及推进工业节能,成为碳控排的重要举措,而这将为风光等清洁能源产业链和低碳节能设备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两大业务布局契合碳中和时代趋势,公司迈入成长新阶段。公司节能节水、光伏新能源两大业务板块均显著受益于碳中和政策推进。 1)光伏新能源业务方面,光伏平价上网趋势下,光伏装机容量有望持续增长,产业链需求持续释放。公司多晶硅还原炉业务显著受益于硅料企业扩产进程推进,订单和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据公司公告,2021年以来,新获多晶硅还原炉订单金额达13.05亿元,超过去3年总和;2021年H1,公司子公司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主要是光伏多晶硅还原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55亿元,同比增长197.15%,多晶硅还原炉业务快速爆发。同时,包头单晶硅项目逐步推进,首根大尺寸单晶硅棒已成功出炉,随着厂房、设备安装完毕后,大尺寸单晶硅产品将逐步量产,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2)节能节水业务方面,碳中和政策推进背景下,节能降耗可能逐步成为工业企业的刚性需求,公司在节能节水行业领域具备品牌、技术、规模、客户资源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强,有望显著受益于碳中和政策推进背景下的节能节水需求快速增长,预计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与持续性较强。据公司公告,2021年H1,公司溴冷机、换热器、空冷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3、1.72、2.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9.50%、115.40%、191.90%,公司节能节水业务受益于碳中和政策驱动的逻辑正逐步兑现。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0.05、64.35、102.7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06%、114.15%、59.7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76、5.98、9.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0.34%、117.23%、55.64%。预计2021-2023年EPS分别为0.17、0.37、0.57元,对应PE分别为52.53、24.18、15.54。公司两大业务板块齐驱,节能节水业务板块贡献业绩基本盘,而光伏新能源业务则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推动公司收入和业绩大幅增长,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政策执行不及预期;硅料企业扩产推进不及预期:硅料价格下降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