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仇百良

上海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870523100003。曾就职于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45.45%
(第15名)
60日
中线
18.18%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1 208.43 -- -- 219.76 5.44% -- 219.76 5.44% -- 详细
事件概述3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实现营收6023.15亿元,同比+42.04%,归母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80.72%。其中,Q4单季营收1800.41亿元,同比+15.14%;归母净利润86.74亿元,同比+18.64%。 投资要点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提升,驱动业绩进一步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6023.15亿元,同比+42.04%,归母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80.72%。主要系2023年公司整车销量大幅提升,同比+67.69%,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到31.9%,同比+4.8pct。 公司规模效益摊薄成本,盈利能力提升。公司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20.21%,同比+3.17pct,其中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3.02%,同比+2.63pct。费用方面,2023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占比分别为4.19%/2.23%/-0.24%,同比+0.63pct/-0.12pct/+0.14pct。研发费用占比6.57%,同比+2.17pct,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先后推出天神之眼、云辇A、易四方、云辇-P等多个核心技术,并已在新车型上技术落地。 销量短期承压,不改全年增长趋势。2024年前2个月销量同比-6.14%,短期承压。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发展仍值得期待:1)政策上,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激活换购内需,扭转2月销量下滑趋势,助力公司未来销量增长。 2)公司梯度品牌矩阵建设有望助推销量增长。①比亚迪品牌数个车型荣耀版实现了“电比油低”,有望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量;②高端化车型如豹5、仰望车型等将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3)2024年1月,公司首条汽车运输滚装船首航成功,随着更多滚装船的运营以及海外50多个市场的开拓,有望带动海外销量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7.61/449.54/515.50亿元,同比+25.70%/+19.05%/+14.67%;对应2024年3月27日收盘价的PE分别16.34X/13.73X/11.97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发展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变化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25 218.95 -- -- 219.99 0.47%
219.99 0.47% -- 详细
产品布局完备,混动先发优势。 Table_Summary] 投资摘要 作为国内新能源龙头企业,公司 2022年停产燃油车,乘用车已形成王朝、海洋、腾势、仰望与方程豹五大品牌布局,多品牌布局初显成效。公司在插混领域率先发力,已形成DM-i、 DM-p 与 DMO 三大混动平台,面向不同定位助力混动车型销量的持续提升。 2023年公司插混车销量 143.81万辆, YOY+51.98%,所占国内市场份额 51.29%, 占市场绝对领先地位。 同时多品牌布局与插混车型的升级和创新,将带动未来业绩的快速增长。 高端化+智能化赋能全品牌升级。 公司先后推出刀片电池、 DM-i 超级混动、 e 平台 3.0、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 DM-p 王者混动、易四方与DMO 超级混动等颠覆性技术/平台,助力车型升级。同时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发力,推出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 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 Di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智能化项目提升汽车硬实力,带来卓越的智驾体验。高端化与智能化 1+1>2,同品竞争实力强,性价比高, 2023年腾势 D9销量达 11.92万。随着公司高端化、智能化领域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助力销量、业绩双突破。 国内出海典范,加快海外市场扩张步伐。 2023年公司乘用车总出口24.28万辆,同比增长 334.16%,其中 12月出口 3.61万辆。目前公司新能源市场已辐射至全球六个大洲,先后在泰国、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和匈牙利建设乘用车工厂,已计划 6艘汽车海运船,未来出海前景明朗。 ?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产品矩阵丰富。 随着未来公司不断推进高端化与智能化的进程, 及出海步伐加速, 将带来业务新增量。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1.08/390.53/479.94亿元,同比分别+81.13%/+29.71%/+22.89%; 对应 2024年 3月 20日收盘价的 PE 分别 21.12X/16.29X/13.25X。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行业发展风险, 市场竞争风险, 政策变化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博俊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3-13 27.70 -- -- 29.91 7.98%
31.94 15.31% -- 详细
公司深耕汽车冲压业务多年,转型白车身总成驱动业绩高增。博俊以冲压起家,熟练运用冲压、热成型、焊接、注塑、装配等多种工艺,为白车身总成产品开拓奠定基础,重庆、常州工厂投产后业务持续放量。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01亿元、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分别+103.07%、125.21%。产能方面,常州二期及河北工厂将于24Q4投产,重庆沙坪坝项目预计25H2投产,公司业绩有望迈上新的台阶。 理想、吉利等主机厂车型热销带动营收增长,主机厂客户营收占比持续提升。短期来看,理想L7/L8/L9、吉利星越L等热销车型带动整车客户营收增长,问界M7/M9、深蓝S7、理想W01等热门车型也值得期待,23H1理想和吉利营收占比高达50%,前三季度前五大客户中主机厂占四家。中长期看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023-2025年在手订单71亿元。 轻量化布局热成型和一体化压铸,有望打开第二成长空间。热冲压提升车身防撞性能,抗拉强度可达1500Mpa,主要应用于防撞梁等汽车安全件,公司熟练掌握工艺并应用于车身件。一体化压铸可以帮助汽车减重10%,具备提高生产效率、延长续航的优势,公司2500T/3500T/4500T压铸设备投放在成都工厂,9000T设备投放在常州二期。 投资建议公司白车身业务放量,持续拓展重要客户,传统冲压零部件业务稳定增长,一体化压铸布局有望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07亿元、4.43亿元、6.0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市盈率分别为24.42X/16.97X/12.3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大业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11 10.36 -- -- 11.45 10.52%
11.45 10.52% -- 详细
轮胎骨架材料头部企业,迎来业绩修复利润反转公司成立于2003年,设立之初主营胎圈钢丝产品。2012年,公司胎圈钢丝产销量及市占率居全国同业第一。2021年,公司收购胜通钢帘线,补足钢帘线业务短板,形成胎圈钢丝+钢帘线两大类主营产品。业绩层面看,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20~2022年营收CAGR为30%,主要系产能扩张及胜通钢帘线并入,带动销量持续增长。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上市来的首次亏损,系市场需求疲弱,原料、能源价格上涨,钢帘线产能利用率低等因素所致;2023Q1~Q3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同比162.73%,系需求回暖,主要原料价格回落,以及胜通钢帘线产能恢复。 需求回暖带动行业景气,技术创新驱动集中度提升2023H1我国轮胎行业整体复苏向好,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统计和调查,轮胎38家重点会员企业2023年1~5月份综合外胎产量2.49亿条,同比+13.22%。2023H1橡胶骨架材料行业企稳回暖,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骨架材料专业委员会对全国主要会员单位的统计,2023年1-5月我国胎圈钢丝、钢帘线产量分别同比+11.35%、+12.15%。从竞争格局看,胎圈钢丝方面,随行业进入成熟期,市场份额向产品质量佳,具有持续技术开发能力,资金实力强的企业集中,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钢帘线方面,在公司完成对胜通钢帘线的收购重组后,行业集中度提高。 开拓海外市场增收,推动能源建设项目降本公司积极创新,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引领行业标准。2022年12月发布自主研发新品缆型胎圈钢丝,2023年主持起草修订ISO16650胎圈钢丝国际标准正式立项,并顺利推进到WD阶段(工作小组草案)。公司客户覆盖全球头部胎企,依托优质客户资源开拓海外市场。2023H1境外订单量同比+58%,超过境内订单量的14%;2020~2022公司对全球前五强轮胎企业的胎圈钢丝销量CAGR为33.65%,上升趋势明显。公公司布局各类能源自给项目,推动降本增效。公司光伏项目2022年发电量约占当年用电总量的9.97%,计划投资的风电项目规划年发电量占2022年用电总量的60.86%;公司2023H1建设的生物质蒸汽项目能够完全覆盖公司当期蒸汽使用需求。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59.24、65.46和71.67亿元,同比+13.64%、+10.50%和+9.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2.04和3.29亿元,同比+143.27%、+84.42%和+61.7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83、16.18、10.00。考虑公司积极推出创新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增收,同时推进能源自给项目降本。我们认为,公司业绩继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后,将保持较高增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调整风险
豪能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11 8.94 -- -- 10.38 16.11%
10.65 19.13% -- 详细
深耕多年的国内传动系统龙头企业。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业务覆盖汽车、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领域,主要产品为同步器系列产品、差速器系列产品、航空航天零部件等等。 同步器业务营收稳健增长。同步器是公司的第一大业务,竞争优势明显,行业进入壁垒高,呈现集中化高端化。随着DCT和重卡AMT齐发力,未来几年公司的同步器业务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公司重点拓展差速器业务。差速器市场规模大,采购模式转变为整车厂直接采购总成产品,同时新能源汽车对差速器总成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重点布局差速器业务,具备三大竞争优势:①差速器产品全产业链布局;②客户群基础优且广;③差速器产能建设完善,业务规划长远。 快速切入航空航天业务,打造新成长曲线。公司通过收购昊轶强,进军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通过参股航天神坤,设立豪能空天,进入航天领域,公司产品认可度高,业务盈利能力强。 积极拓展电机轴、行星减速器等新兴业务。电机轴是驱动电机的关键核心零件,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带动电机轴需求增长。公司投资5.5亿元建设年产200万件新能源汽车用电机轴项目。精密行星减速机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23Q4有产品实现量产,与机器人领域企业交流密切。 投资建议公司同步器基本盘稳固发展,差速器起量驱动业绩高增,布局航空航天业务稳定发展,布局空心电机轴和精密行星减速器成长空间广阔。 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2.73/3.42亿元,同比分别+1.02%/+27.71%/+25.53%。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5.56X/12.97X/10.3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产品替代风险。
溯联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05 36.20 -- -- 39.99 10.47%
43.99 21.52% -- 详细
投资摘要汽车尼龙管路行业的领跑者。 溯联股份自 1999 年成立以来, 专注于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及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逐年递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汽车管路行业格局变动。 相比于金属管路和橡胶管路,尼龙管路轻量化、成本低、更加环保及回收性高的优点更加契合新能源时代汽车发展的趋势。 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逐步提升, 尼龙管路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浪潮, 公司作为尼龙管路行业的领跑者大有可为。 公司在行业内竞争中具备众多优势。 1.公司是国内少有掌握快速接头的核心技术并可自主生产相关产品的厂商,无需受制于外资专业插接紧固件供应商, 公司快速接头获得客户认可,部分竞争对手向公司采购快速接头等零部件。 2.积极布局下游产业链,是国内少数对新能源产业链下游市场进行全面业务布局的汽车管路企业。通过与新能源产业链客户的全面深度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 3.开辟储能业务,具备领先技术,市场前景较好。公司的电网储能电池模组冷却管路开发成功,能广泛应用在野外、社区、工地、通讯及能源设施中的储能模块中。 投资建议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尼龙管路市场价值有望持续增长。 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59/1.94/2.44 亿元,同比分别+3.65%、 +22.24%、 +25.76%。 2024 年 3 月 1 日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23.06X、 18.87X、 15.00X。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及汽车整车产业下行的风险;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上游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的风险; 募投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的风险。
万丰奥威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05 7.40 -- -- 17.31 133.92%
17.52 136.76% -- 详细
汽轮+摩轮业务持续增长, 托底公司基本盘公司铝合金汽轮业务积极转型新能源客户, 出货量快速恢复, 2022年销量达到1870.44万件,同比+18.86%,产能利用率达到94.92%; 摩轮业务重点突破印度以及印尼等摩托主要销售市场。 汽配领域镁合金渗透率不断上升,支撑公司中期发展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镁合金供应商,技术优势较为明显。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不断推进以及镁铝价差的不断缩小, 镁合金业务有望支撑公司中期发展。 卡位通航市场,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国内通航市场刚刚起步, 发展潜力较大。 公司收购钻石飞机成为通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当前公司协同发展海外以及国内市场, 2023H1实现营收12.80亿元,同比增长48.62%,占整体营收的17.05%。 低空经济蓄势起飞, eVTOL前景广阔。 低空通航政策落地带动eVTOL产业化进程加速,根据罗兰贝格预测, 2050年全球运营载人eVTOL数量有望达16万架。万丰钻石eDA40纯电动飞机已成功首飞,是全球首架申请EASA/FAA Part 23认证的具有直流快充功能的电动飞机。后续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实现eVTOL项目的商业化落地。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 167.24/178.02/196.85亿元 , 同 比 分 别+2.09%/+6.44%/+10.58%; 分 别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7.10/9.81/12.17亿元,同比分别-12.21%/+38.12%/+24.05%;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21.40X/15.50X/12.4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行业波动风险;国际贸易壁垒风险;原材料、能源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上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国内通航空域开放程度不及预期风险。
隆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23 14.54 -- -- 17.58 20.91%
17.58 20.91% -- 详细
投资摘要隆盛科技是国内EGR龙头,拓展新能源车与汽车精密零部件领域。 公司聚焦三大业务板块:深耕EGR系统近二十年,通过收购微研精工逐渐布局精密零部件板块,同时切入新能源车板块,三大业务板块渐成“三足鼎立”局面。政策与市场对公司业务影响较大,但随着乘用车项目的落地与驱动电机项目的大批量生产, EGR和新能源成为公司增长巨大驱力,精密零部件受益于微研精工的稳健经营,盈利较稳定。政策推动和混动崛起助力EGR板块增长。 国六和非道路国四对汽车和燃油机的排放标准越发严格,公司EGR在商用车的减排、混动防爆震以减少油耗中有关键作用。随着商用车销量的提高与混动乘用车的崛起,同时公司深度绑定比亚迪等势力强劲客户,未来EGR系统收入有望持续走高。对接优质客户资源,马达铁芯和天然气喷射气轨随产能扩增逐渐放量。 公司马达铁芯市场地位领先,经过两次募投2025年产能预达432万套,深度绑定某外资电动汽车和联合汽车电子,并通过不断拓展新客户马达铁芯产能将持续释放。天然气喷射气轨总成产品和博世深度合作,短期受天然气价格和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使销售略有起伏,但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国内天然气商用车产量的暴增,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定点,长期发展潜力大。积极拓展产品种类,微研精工业绩稳定增长。 微研精工兑现了2018- 2020年的业绩承诺,当前盈利较为可观, 2023H1净利润为0.26亿元, YoY+70.55%。 精密零部件落实汽车零部件和消费电子领域,核心产品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投资建议公司新客户快速放量,深度绑定行业优质客户,同时受益于政策支持、混动和天然气商用车销量显著增长,未来业绩持续向好。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2.43/3.40 亿元, 同比分别+99.01%、 +61.58%、 +39.92%。对应当前市值的 PE 分别为22.58X、 13.98X、 9.9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和下游行业需求变化风险; 技术风险; 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
亚太科技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1-12 6.41 -- -- 6.62 3.28%
6.62 3.28%
详细
亚太科技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龙头厂商,产能扩张业绩有望高增公司铝材产能27万吨,规划2027年达到60万吨,2022-2027年CAGR=17%;铝材主要应用在汽车热管理和轻量化,公司横向开拓航空航天、家用空调等应用领域,纵向开拓汽车零部件产品,业绩有望实现高增。 电动化、轻量化趋势明确,铝挤压材应用空间广阔铝是实现轻量化的理想材料,铝制零部件需求有望随着电动化和轻量化渗透率的提升而快速增长,底盘、三电系统等都有较大渗透空间。 公司在汽车热管理精密管路、底盘悬架臂、制动系统ESP、IPB等产品市占率全球领先,铝材销量从2019年的15万吨提升至2022年的24万吨,汽车热管理和轻量化铝材销量22.8万吨,电动化和轻量化浪潮带动公司业务持续提升。 至铝材产能规划扩张至60万吨,纵向扩展零部件业务铝挤压替代空间广阔,公司持续扩张产能,横向拓展航空航天及空调等附加值较高的挤压材领域;汽零盈利能力较强,公司凭借深耕挤压材料的领先技术及下游储备全流程工艺纵向拓展汽零业务。公司目前形成无锡+南通两大生产基地,本部和亚通科技铝挤压材产能较大,亚通科技和海盛汽零布局汽零业务,待产能释放后将显著增厚利润。 开展首期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决心公司面向高管及核心骨干开展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目标值分别为5.0/5.8/6.6亿元,彰显公司发展决心。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汽车铝挤压材的国内龙头,铝材产能有望在未来五年内翻番,锚定轻量化东风纵向拓展汽车零部件业务增厚利润,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2/7.4/9.0亿元,同比分别-9%、+19%、+23%。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3X、11X、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经营规模扩大的管理风险;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的风险。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10 8.86 -- -- 9.94 12.19%
10.66 20.32%
详细
投资摘要2024年1月6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5~6.5亿元,同比增长62%~92%;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5.9亿元,同比增长70%~105%。 投资要点产品创新与客户优化驱动公司发展,预计23年业绩增长超六成。预计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5~6.5亿元,同比增长62%~92%;据此测算Q4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1~2.1亿元,同比变化-11%~+70%。23年业绩增长主要系:①不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新能源产品的国内外重点项目相继进入量产阶段,进一步释放新动能;②持续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动降本增效及管理优化;③新能源业务迅速增长,带动经济效益增长。 下游主机厂客户销量增势迅猛,助力汽车零部件业务提升。2023年主要下游客户(包含特斯拉、比亚迪、奇瑞等)销量迅速增长,与公司合作共赢。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02万辆,同比+62%,夺得中国汽车年度销冠和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奇瑞汽车累计销量188万,同比+53%,销量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随着主要客户的品牌知名度提升,汽车销量创新高,助力公司未来业绩持续提升。 墨西哥 WAM+亚大发力,德国 WAG 逐步改善。公司深化对德国 WAG运营管控,派驻新 CEO 及财务 EVP,推动 WAG 盈利能力改善。墨西哥 WAM主要生产汽车轻量化安全结构部件,墨西哥亚大主要生产汽车管路系统及储能冷却管路产品,两大工厂获得宝马、奔驰、北美头部新能源车企等优质客户定点项目,逐步量产,有望贡献新增量。 投资建议维持 “买入”评级。公司持续拓展优质客户,汽车电池壳与管路产品也将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持续放量。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7.3/8.7亿元,同比分别+80%/+20%/+20%;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4X/12X/10X。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募投项目效益未达到预期风险,产业技术路线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凌云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18 8.45 -- -- 9.94 17.63%
10.66 26.15%
详细
传统汽车金属件业务持续发展,高强度、轻量化热成型产品市场竞争实力强劲。凌云股份于 1995年成立,2003年上交所上市,主营产品为汽车金属及塑料零部件、塑料管道系统。汽车金属部件是公司营收规模最大的板块,配套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 20多家主机厂。公司拥有高强度、轻量化的先进研发生产工艺,热成型金属产品性质优良,2021年凌云吉恩斯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热成型领域的市场地位、提高盈利水平。 收购 WAG 切入电池壳业务,与国际高端品牌建立联系。电池壳是电池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是电池系统轻量化的目标之一。主流的电池壳产品单车配套价值在 2000元-5000元,随着电动化趋势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电池壳市场迎来快速增长。WAG 拥有轻量化技术和铝/钢集成制造工艺,是宝马、保时捷的核心供应商。公司铝合金电池壳技术国内领先,是保时捷、宝马、奔驰等主机厂的定点供应商,通过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加强同优质客户的联系合作,电池壳业务盈利水平逐步提高。 汽车管路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积极规划市政管道布局,“双管”业务量提升,连续取得多个项目定点。亚大集团深耕汽车管路三十多年,主要产品为汽车和市政尼龙管路。随着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带动,对管路轻量化要求提升,给尼龙管路带来更大市场空间,同时混动汽车的渗透率提升,提升管路单车价值量。此外亚达集团市政管道技术国内领先,积极调整国内布局,高效协调项目定点的产品供应。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持续拓展优质客户,保持充足订单的同时协调国内与海外的生产分配,以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汽车电池壳与管路产品也将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持续放量。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营收分别为186.1/203.6/223.0亿元,同比分别+11.5%/+9.4%/+9.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7.3/8.8亿元,同比分别+80%/+20%/+20%;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3X/11X/9X。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募投项目效益未达到预期风险,产业技术路线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