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童成墩

中信证券

研究方向: 保险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1010513110006,曾供职于国信证券研究所....>>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2-03-28 16.60 -- -- 18.43 11.02%
18.81 13.31%
详细
受累于股债双杀,净利润和净资产均同比下降,符合预期。 公司实现净利润 184.9亿元,同比下降45.3%。每股收益0.65元,ROA1.2%,ROE9.6%。因会计估计变更,公司当期增提准备金32.7亿元,剔除该项因素影响后,净利润同比下降38%。公司总投资收益率3.5%,期末累计浮亏196.1亿元,净资产同比下降8.1%。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8%。内含价值同比下降1.8%。 价值与规模不可兼得。 公司保费零增长。渠道和期限结构持续改善。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保费比重由2010年的29.76%提升至32.56%;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由2010年的33.8%提升至39.8%。价值增长受制于规模诉求。尽管利润率(NBEV/FYP)由2010年的10.4%升至12.4%,但一年新业务价值仅增长1.8%。如果公司不能摆脱市场份额高于30%等类似的规模诉求,经营战略在保份额和调结构之间徘徊,那么价值增长必然是非常缓慢的。 人事更迭的影响尚待观察。 3月19日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接替袁力,出任中国人寿董事长。自2011年6月3日到任,袁力任中国人寿董事长一职仅9个月零16天。在此期间,公司确立了向价值转型的方向和自上而下的配套考核措施。新政策刚刚运行3个半月,很多问题尚待磨合解决,我们对政策连续性有所担忧。 会计利润弹性已在估值中体现。 受股债双杀投资回报率低和会计估计变更增提准备金的双重影响,公司是2011年会计利润基数最低,利润反弹力度也将最大。这一点已在2011年PE 和PB估值高于同行中有所体现。 维持“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目前股价隐含的 2012年新业务倍数5.2倍,P/EV1.3倍;2013年股价隐含的新业务倍数1.6倍,P/EV1.1倍。考虑到人事更迭对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维持“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2-03-27 18.76 -- -- 21.54 14.82%
21.84 16.42%
详细
受累于股债双杀,净利润和净资产均同比下降,符合预期。 公司实现净利润83.93亿元,同比下降3.1%。每股收益0.97元,ROA1.5%,ROE10.8%。剔除9.89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出售太平洋安泰股权和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土地转让)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4.6%。实现总投资收益率3.7%,累计浮亏108.8亿元,净资产同比下降4.3%。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0.1%,内含价值同比增长3.2%。 寿险:结构调整和产能提升路径清晰。 公司实现个险新单保费108.26亿元,同比增长21%;银保新单保费305.2亿元,同比下降25.8%。总保费中,个险占比由上年的40.2%升至45.9%,由于个险续期保费叠加效应日益明显,公司产品渠道结构有望持续改善。 公司代理人同比增长4.3%。尽管低于平安寿险的7.4%,但产能提升11.7%,目前公司产能仅为平安的42.5%,只要在人员管理上下工夫,仍存上行空间。 产险:综合成本率触底反弹产险实现净利润37.7亿元,同比增长7.3%,在公司利润中占比45%,超过寿险7个百分点。由于产险盈利处于景气高点且寿险受益于股市上扬,预计2012年寿险利润贡献度将提升。2011年综合成本率为93.1%,与上半年相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将继续上行。 资本金充足,凯雷减持至第四大股东公司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7%,产险为233%,集团为284%,无再融资压力。2011年度凯雷集团旗下的两个股东合计减持H股6.64亿股,尚余4.43亿股,占总股本的5.16%,占H股的19.2%,合计持股排名第四位。 维持“推荐”投资评级假设非寿险业务按1XPB估值,则股价隐含的2012年新业务倍数4.8倍,P/EV1.3倍;2013年新业务倍数1.5倍,P/EV1.1倍。公司资本充足,结构调整和产能提升路径清晰,维持“推荐”投资评级。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2-03-20 38.71 -- -- 40.81 5.42%
45.92 18.63%
详细
A股对综合金融估值折让40%,维持推荐评级。 若各子行业分别以二级市场估值为参照,则公司价值5194亿元,A股估值折让40%。高折让率的原因是:大非减持和持续融资预期。假设非寿险业务按1XPB估值,则股价隐含的2012年新业务倍数仅为1.3倍,P/EV为1.1倍。这与公司市场份额正在上升的产寿业务、刚刚开始扩张的银行业务、架构已然搭好等待腾飞的信托业务发展现状明显不符。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12-22 35.40 -- -- 38.81 9.63%
41.50 17.23%
详细
维持“推荐”评级:股价相当于2012年清算价值,再融资担忧已充分体现。 公司在股价低点推出再融资方案,对股价冲击较小。这一点从招商银行公布配股方案至今并未跑输行业指数的股价表现可得借鉴。假设非寿险业务按1倍PB 剔除,股价隐含的2012年新业务倍数为0.48倍。股价中充分隐含了再融资和大非减持因素,这只靴子落地之后,有助于改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维持“推荐”评级。
新华保险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11-24 24.64 -- -- 27.25 10.59%
31.75 28.86%
详细
同为纯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为最佳参照 与中国人寿相比,公司银保占比高、银保期缴占比高、个险增速快。08年以来公司平均银保保费占比67.3%;11年上半年银保期缴占比26.7%;08年以来个险新业务规模保费平均增长率31.7% 。 与中国人寿相比,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都明显偏低。08年以来公司平均总投资收益率仅为3.57%;09年以来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3%。 管理整合是最大的挑战 两年前原管理团队集体出走,新管理团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尽管18年前何志光总曾用50万元注册资金在上海创造过平安寿险市场份额第一的神话,又在太平开银保市场之先河,但在新华11人的管理团队中,2010年后加盟新华的高管仅有4人,这4人中有保险背景的包括何总在内仅有2人。 银保压力依旧,个险尚有提升空间 11年上半年银保负增长19.2%,导致一年新业务价值负增长0.66%。展望12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吸金能力依然强劲,银行系保险公司有望异军突起。12年个险依然面临增员压力,价值增长需要仰赖人均产能提升。公司11年上半年人均新业务保费仅为国寿的74.6%,尚有提升空间。 预计发行价中轴30元/股,短期合理价值中轴34元/股 我们选取同为纯寿险公司的中国人寿作为估值参照,目前中国人寿股价隐含的2011年新业务倍数9.7倍,考虑一二级市场折价因素,预计发行价27-33元/股,中间值为30元/股,对应新业务倍数7.4倍。 在经济前景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对金融股的估值大大折扣。考虑到公司流通市值小等因素,预计短期合理新业务倍数9-10倍之间,对应股价为33-35元/股,中轴34元/股,首次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11-01 15.89 -- -- 18.17 14.35%
18.95 19.26%
详细
每股收益0.59元,净资产环比下降10.6%,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前三季实现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下降33.0%,折合每股收益为0.59元。3季度单季度实现净利润37.5亿元,同比下降45.7%,折合每股收益为0.13元。前三季累计浮亏334.3亿元,占净资产的19.0%。前三季计提减值损失60.0亿元。 4季度业绩将受益于准备金释放。 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已触底反弹。假设用15年期国债衡量,预计4季度传统险贴现率将上升5.2个基点。假设1个基点变动对应4.7亿元净利润,公司将因此增加净利润24.2亿元。 与平安、太保相比,是净利润唯一同比下降、净资产降幅最大、资产浮亏占比最高的公司。 净利润同比下降45.7%,而平安和太保分别同比上升18.1%和35.7%。净资产季度环比下降10.6%,而平安和太保分别下降7.5%和6.5%。资产浮亏额占净资产比重为19.0%,而平安和太保分别为13.4%和15.7%。 人力增速是四季度的核心观察点。 前三季预计银保累计负增长4.4%,寿险增长唯有靠个险。截至6月底,公司代理人降至66.2万人。我们将在四季度密切跟踪有效增员情况。 股价超跌,维持“谨慎推荐”。 在利率双轨制、银行理财产品热卖的情况下,保单吸引力难以提升,我们预计2011年NBEV 增速为5%,2012年10%。尽管这一增速低于我们此前预期,但股价已经过度反应低增长预期。目前股价隐含的11/12/13年新业务倍数为7.7倍/4.2倍/0.8倍,P/EV 为1.5倍/1.3倍/1.0倍,相当于假设公司在2013年彻底清算。但公司目前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 持续经营毫无悬念,估值修复值得期待,维持“谨慎推荐”投资评级。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10-28 36.48 -- -- 40.61 11.32%
40.61 11.32%
详细
错误地忽略了首次并表深发展的会计处理因素。 我们错误地理解:平安持有深发展的所有股权合并计算持有成本(平均16.4元),不需要计提减值。而正确的理解为:公司在购买日之前持有的部分股权(平均成本24.5元),需要计提减值19.52亿元。 剔除该因素后每股收益2.08亿元,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1-3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2亿元,同比增长13.8%,折合每股收益为1.88元。剔除首次并表深发展的一次性会计处理19.52亿元影响后的净利润为164.7亿元,同比增长29.1%,折合每股收益2.08元,基本符合预期。 3季度净资产环比下降9.8%,受损于股市和债市双重下跌。 公司3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亏损达137.8亿元,累计浮亏为162.7亿元。公司1-3季度累计计提减值损失达28.3亿元。 4季度将受益于准备金释放。 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目前已触底反弹。假设用15年期国债衡量,预计4季度传统险贴现率将上升5.2个基点,公司将因此增加净利润18.2亿元。 四季度的观察点是人力增长。 未来一年的核心看点是:寿险承保和整体投资业绩的恢复。截至三季末平安寿险人力48.9万人,较年初45.3万人增长7.9%。每年四季度都是增员高峰期,有效人力的净增长值得密切跟踪。 推荐理由是股价超跌。 我们预计2011年NBEV增速为9%,2012年15%。尽管这一增速低于我们此前预期,但股价已经过度反应低增长预期。目前股价隐含的11/12/13年新业务倍数为3.7倍/0.7倍/-2.0倍,P/EV为1.3倍/1.0倍/0.9倍,相当于假设公司在2012年彻底清算。但公司持续经营毫无悬念,价值回归值得期待,维持“推荐”评级。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08-26 15.22 -- -- 15.97 4.93%
18.17 19.38%
详细
大额冲销呈现业绩洼地 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9.6亿元,EPS 0.46元,同比下降28.1%,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5.5%,均低于预期。剔除派息和准备金调整因素影响后,净资产增长率为0.5%。750日均线影响有望4季度消除。上半年总投资收益率4.5%,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6亿元,可供出售类资产浮亏87.2亿元,占净资产的4.4%。 新业务价值增速有待观察 银保从规模上拉低新业务价值增速。公司上半年银保新业务首年期缴保费同比下降9.9%,趸缴保费同比下降5.2%。 个险从内含价值贡献率上拉低新业务价值增长。上半年公司个险新业务保费同比增长21.8%,增速远高于新业务价值增长。我们推断个险内含价值贡献率有明显下降。 人力下降是否为主动调整队伍的正向淘汰,还有待观察。另外,退保率略有增加, 保单继续率明显下降,也值得持续跟踪。 次级债有利于撬动杠杆,提升ROE 水平 因派息、股市和债市下跌,公司上半年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64%。下半年300亿次级债发行完成后,偿付能力充足率可提升至222%。 估值充分体现低增长预期 目前公司股价隐含的2011年、2012年新业务倍数分别为5.9倍、2.6倍。我们认为未来5年公司NBEV 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0%。维持“谨慎推荐”投资评级。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08-19 41.52 -- -- 41.64 0.29%
41.64 0.29%
详细
股价体现的是打折后的清算价值 从估值来看,公司总市值3314亿元,减去持有深发展市值457亿元,减去按中国财险PB计算的产险价值983亿元,再减去按市场估值最低的中信证券PB计算的证券价值110亿元,再减去包含平安信托在内的按1倍PB计算的集团净资产370亿元,以及寿险内含价值1451亿元后,给公司未来的估值为-57亿元。我们一方面看到PE市场对保险公司溢价投资,另一方面看到二级市场的折价销售,二者形成强烈反差。 公司永续经营似无悬念 保险、银行、资管三驾马车运行平稳。从中报分业务利润来看,银行在净利润中的占比进一步升至18.4%,非保险业务占比合计27.2%。净利润同比增长32.7%,其中产险、银行同比增速超过100%。全面摊薄EPS1.61元。包含融资因素后,总资产、净资产、内含价值增速分别为11.8%、19.9%、16.4%。全面摊薄ROA和ROE分别为0.99%和9.5%。预计寿险全年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8%;产险市场份额上升,费用率下降;两行整合如期进行;证券投行优势犹在;信托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55%。 低估值背后可能的理由 从目前利率环境来看,投资回报率在精算假设范围之内。从人力增长情况判断,2012年一年新业务价值有望回归20%左右的合理区域。为满足深发展扩张需要,可能需要再融资。小非减持压力可能成为常态。 值得期待的价值回归 综上所述,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无法改变公司价值被低估的事实。我们在未来5年一年新业务价值15%复合增长率,永续增长率3%,贴现率11%的保守假设下,认为公司合理新业务倍数是21倍,即86.2元/股,维持“推荐”评级。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05-04 22.96 -- -- 22.93 -0.13%
22.93 -0.13%
详细
公司1季度归属于股东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22.6%,折合0.4元/股。归属于股东净资产828.2亿元,较上年底增长3.1%,低于平安(6.0%),高于国寿(2.3%)。其他综合收益累计余额为-30.4亿元,占1季度末净资产比重-3.62%,低于平安(+1.59%)和国寿(+0.67%)。 公司合理新业务倍数是21倍,而目前股价隐含的11年、12年新业务倍数分别仅为11.4倍、7.1倍,股价明显低估。由于银保受到冲击,增员可持续性尚待观察,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05-02 50.47 -- -- 51.17 1.39%
51.17 1.39%
详细
净利润同比增长27.8%,净资产较年初增长6.1%。 公司1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7.8%;折合每股收益0.76元,同比增长22.6%。若剔除债券750日均线对准备金的影响,预计净利润增速超过30%。1季度实现其他综合收益10.5亿元,期末累计余额19.7亿元。 业务多元化优势逐步显现。 1季度平安银行和深发展对集团利润贡献11.3亿元,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19.1%。其中深发展贡献4.6亿元,且有较强的业绩释放动力。产险保费同比增长33.8%,市场份额继续上升至17.8%。证券股票承销市场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至7.84%。信托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受益于通胀预期。 万能险正在经历最艰难时期,新单销售有望逐季转好。 加息周期下,由于债券交易价格下跌迅速体现,而利息回报率的提升需要经历3-5年才能完成。万能险因每月公布一次结算利率,对利率的敏感性和销售压力均比分红险大。尽管如此,2季度起,在产品推动下,新单销售有望逐季转好。 平安是估值最低、业绩最稳、成长路径最清晰的保险股。 在11%贴现率、5.5%长期投资回报率、24倍新业务乘数假设下,2011年和2012年的合理估值分别为91元/股、109元/股。公司股价隐含新业务倍数8.6倍,估值最低;1季度每股净资产较上年底增长6.1%,业绩最稳;保险稳定快速增长, 银行和投资在利润中占比日益提升,后援集中心优势越来越明显,成长路径最清晰,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因素:小非减持压力仍在。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04-27 20.27 19.94 71.00% 20.09 -0.89%
20.09 -0.89%
详细
2010Q1准备金释放23.3亿元,2011Q1增提6.1亿元。 受750日均线影响,按15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我们测算去年1季度传统险折现率上升5个基点,今年1季度下降1.3个基点。预计去年1季度准备金释放增加税后净利润23.3亿元,今年增提准备金减少税后净利润6.1亿元。剔除准备金增提因素后,净利润同比增长8.9%。 债市下跌造成投资收益同比下降36个基点,仅为1.11%。 一季度债市(中证10债净价指数)下跌1.3%,股市(沪深300指数)上涨3.0%。债市表现好于去年4季度,差于去年1季度。股市表现好于去年1季度,差于去年4季度。但总投资收益率均明显低于去年1季度和4季度。可能的原因是:A.债市下跌带来固定收益浮亏。B.股市上涨未能弥补债市浮亏。归属于股东税后净浮盈降至14.38亿元。 后三季债市下跌和准备金增提逐步减弱。 最近2次加息,债券收益率没有明显上行,债市基本止跌,2季度起公司将持续受益利息回报率的提升。假设债券收益率维持当前水平不变,则750日均线将于今年3季度触底,并于4季度起逐步上移。预计2-4季度15年期750日均线合计下跌1.7个基点。 银保和增员值得关注。 预计1季度银保增长4%。在队伍脱落、产能提升缓慢的背景下,公司个险业务主打3年期缴产品,预计全年实现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10%,但降低了利润率和业务的可持续性。 下调全年EPS至1.31元/股,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由于归属于股东浮盈仅为14.4亿元,处于历史低点,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假设一年新业务价值10%复合增长率维持3年,永续3%,给予15倍新业务倍数,目标价为24.5元/股。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03-31 48.57 -- -- 53.89 10.95%
53.89 10.95%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1%。 ①剔除准备金假设调整因素(减少税前利润21.8亿元)后,实际EPS2.48元。②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1%。剔除派息和融资因素后,EV实际增长23.2%。③总投资收益率4.9%,浮盈减少28.4亿元,年底余额9.2亿元。 与人寿、太保比较:实际净资产、NBEV、EV增速均为最高。 平安实际净利润增长36.4%,低于太保(48.2%),高于人寿(-12.3%);实际净资产增长率(17%)最高,太保和人寿分别为7.3%和8.3%;NBEV增长率(31.4%)最高,太保和人寿分别为22%和12%;EV实际增长率(23.2%)最高,太保和人寿分别为12.3%和11.3%;AFS浮盈占净资产0.8%,低于人寿(2.2%),高于太保(-2.6%)。 交叉销售和新渠道是公司业务发展的两大推动力。 交叉销售带来:均衡的利润结构(寿险利润占比46.9%)、代理人的留存(人力增长8.8%)、超大城市的份额(30%)。电话车险带来:产险份额提升2.5个百分点、费用率下降3.8个百分点。未来银行物理网点发挥获客能力优势,代理人通过服务提高客户粘性,电销网销薄利多销。“天地人”渠道融合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关注要点: 人力增长、MIT推广、二元战略、两行整合和限售股解禁。 维持“推荐”评级。 公司合理新业务倍数是24倍,而目前股价隐含的2011年、2012年新业务倍数分别仅为7.8倍、4.3倍,股价明显低估。合理估值分别为91元/股、109元/股。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03-30 21.26 -- -- 24.11 13.41%
24.11 13.41%
详细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03-25 20.26 -- -- 21.65 6.86%
21.65 6.86%
详细
我们的观点如下: 结构调整效果正在弱化。公司新单首年保费(FYP)及标准保费(APE)分别同比增长11.6%和21.4%,而一年新业务价值仅同比增长12%,说明期缴占比提升并没有对新业务价值增长带来额外贡献。我们认为原因包括: ①公司个险业务结构改善空间不大,预计个险新单期缴占比已经接近平安寿险水平; ②预计2010 年保费结构改善主要来自银保,初步估计银保期缴占公司银保新单保费的15%左右。而银保期缴占比提升对利润率的影响远小于个险。 合理估值是20 倍新业务倍数,股价明显低估。在未来5 年10%复合增长率,永续增长率3%,贴息率10%的保守假设下,公司合理新业务倍数是20 倍,而目前股价隐含的2011 年、2012 年新业务倍数分别仅为10.9 倍、6.8 倍, 股价明显低估。维持公司“谨慎推荐”投资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