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叶家宏

长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490522060003...>>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6.6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瑞丰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5-04-28 61.41 -- -- 62.60 1.94% -- 62.60 1.94%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Q1实现收入8.5亿元(同比+18.9%,环比-0.9%),归属净利润1.9亿元(同比+27.6%,环比-12.4%),归属扣非净利润1.8亿元(同比+25.1%,环比-11.1%)。 事件评论Q1收入业绩增长,环比有所下降。Q1公司收入及业绩同比分别增长18.9%和27.6%,主要是由于公司润滑油添加剂产品销量同比增长所致;环比分别下降0.9%和12.4%,环比下降主要因一季度为公司传统淡季所致。公司Q1公司毛利率为35.4%(同比-0.1pct,环比+0.3pct),环比提升主要因为润滑油添加剂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所致。Q1公司期间费用率9.5%(同比-0.7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及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5、-0.6、+0.9及-0.6pct。 公司润滑油添加剂产能持续保持增长。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经拥有31.5万吨润滑油添加剂设计年产能,较2023年增加11.5万吨/年,当前在建年产能为43.5万吨。此外,截至2024年底,公司年产46万吨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项目进度已达17.1%,年产15万吨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项目进度已达87.5%,均计划于2025年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随着产能不断推进,并持续向复合剂转型,公司收入和业绩有望迎来较大增长。 单剂品类齐全,持续推进API认证。公司产品线覆盖清净剂、分散剂、ZDDP、高温抗氧剂等多个系列,涵盖了完整的主流添加剂单剂品种。单剂品类齐全是公司进入主流市场的坚实基础。复合剂方面,公司目前已自主掌握了CD级、CF-4级、CH-4级、CI-4级、CK-4级柴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SE级、SF级、SG级、SJ级、SL级、SM级、SN级、SP级汽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以及天然气发动机油复合剂、摩托车油复合剂、船用系统油、船用汽缸油复合剂、抗磨液压油复合剂、齿轮油复合剂等配方工艺,其中CI-4、CK-4、SN、SP级别复合剂已经通过国外权威的第三方台架测试。 公司向复合剂转型战略平稳发展。2024年,公司稳步推动复合剂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大对核心客户的开发准入工作,调配优质资源,积极对接客户,加快复合剂产品的国际权威认证与客户内部的评价检测工作,在核心客户准入方面取得突破,复合剂收入占比超60%,转型升级平稳发展。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和全球主要的无碳纸显色剂供应商,拥有较齐全的单剂种类及关键原料的研发生产能力。2013年开始向下游进军附加值更高的复合剂业务,产品技术全国领先,复合剂持续放量助力增长。随着公司产能不断释放,公司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亿元、11.4亿元及14.0亿元。 风险提示1、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2、下游需求低于预期;3、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奥来德 机械行业 2025-04-10 16.80 -- -- 19.55 16.37% -- 19.55 16.37% -- 详细
公司简介:OLED设备与终端材料的国产替代先行者奥来德是中国OLED产业链上游核心的“材料+设备”双轮驱动型平台企业,业务覆盖有机发光材料、蒸发源设备、封装材料等领域。公司成立于2005年,凭借OLED有机发光材料和蒸发源设备进口替代形成突破口,成为京东方、维信诺等头部面板厂的核心供应商。公司蒸发源市占率全球领先,材料业务收入不断增长,技术护城河持续加深。作为国内少数突破叠层OLED与8.6代线配套技术的企业,公司已拉开国产OLED产业从“跟随”到“领跑”的序幕。 OLED前景光明:叠层技术打开中大尺寸市场需求端:OLED凭借柔性、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势,加速替代LCD。2023年全球OLED面板收入达376亿美元,预计2028年在平板/笔电/车载等中大尺寸市场渗透率突破20%。技术拐点:叠层OLED通过串联发光结构解决寿命与亮度瓶颈,单层材料用量提升80%-100%。苹果、华为已在中尺寸设备(iPadPro、MatePad)中应用叠层方案,预计2028年全球叠层OLED市场规模超150亿美元。公司的高世代蒸发源与有机发光材料可适配中大尺寸与叠层需求。 面板厂商竞逐高世代线,设备与材料迎结构性机遇中韩面板厂商加速布局8.6代OLED线,部分企业单线投资超500亿元。京东方(成都)与三星(牙山)等8.6代线有望于2026年前后集中投产,维信诺等其他国内企业产生也有望持续跟进,催生设备与材料需求倍增。从设备端来看,8.6代线蒸发源单价达1450万元/台(根据公司预中标信息推算,较6代线溢价50%),根据计算,7条产线对应需求超280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亿元(中性假设)。从材料端来看,叠层技术+高世代发展趋势推动OLED材料市场发展,存量及扩产的OELD面板G6产线叠加G8.6产线带来的材料需求,预计国内发光材料市场合计有望达到105亿元市场规模(中性假设)。 公司亮点:双轮驱动稳基业,新材新备开奇局奥来德在OLED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全面突破,形成了以蒸发源设备和有机发光材料为核心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显著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公司通过自研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专利布局,围绕蒸发源和材料两大领域累计申请且获得专利超3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90%以上。技术突破和专利壁垒的构建,为奥来德在OLED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深耕OLED设备与材料领域,凭借蒸发源设备+有机材料双轮协同,打破外资长期垄断,构建国产替代核心壁垒。随着6代线蒸发源改造与高世代蒸发源新订单不断释放,以及有机发光材料、PSPI、薄膜封装材料等不断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亿元、2.2亿元及3.7亿元。 风险提示1、经济下行抑制面板需求;2、Micro-LED替代加速;3、技术研发不及预期;4、盈利预测假设不成立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瑞丰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5-04-03 56.93 -- -- 68.17 19.74% -- 68.17 19.74%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1.6亿元(同比+12.1%),实现归属净利润 7.2亿元(同比+19.1%),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 6.8亿元(同比+19.6%)。 其中 Q4单季度实现收入8.6亿元(同比+29.2%,环比+7.1%),实现归属净利润 2.2亿元(同比+43.0%,环比+22.7%),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 2.1亿元(同比+44.5%,环比+25.3%)。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 2.5元,拟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2元(含税)。 事件评论 公司持续深耕国际市场, 收入持续增长。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增加 12.1%,润滑油添加剂产销量分别达到 15.4万吨(同比+15.6%)和 15.9万吨(同比+16.5%),其外销收入达 21.9亿元,占营业收入 69.4%。公司收入增长主要因为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兴起,特别是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润滑油添加剂的供应链带来挑战,公司所在行业正处于国际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建、国内进口替代加速的阶段,下游客户对于产品安全供应需求日益提升,为公司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全年毛利率为 35.8%(同比+0.8pct)。公司全年期间费用率 10.6%(同比-0.4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及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6、 -0.5、 +0.4及+0.4pct,其中财务费用率的上升主要系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息费用增加以及汇兑收益增加的共同作用所致。 公司润滑油添加剂产能持续保持增长。 产能方面,截至 2024年底,公司已经拥有 31.5万吨润滑油添加剂设计年产能,较 2023年增加 11.5万吨/年,当前在建年产能为 43.5万吨。此外,截至 2024年底,公司年产 46万吨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项目进度已达 17.1%,年产 15万吨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项目进度已达 87.5%,均计划于 2025年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随着产能不断推进,并持续向复合剂转型,公司收入和业绩有望迎来较大增长。 单剂品类齐全, 持续推进 API 认证。 公司产品线覆盖清净剂、分散剂、 ZDDP、高温抗氧剂等多个系列,涵盖了完整的主流添加剂单剂品种。单剂品类齐全是公司进入主流市场的坚实基础。复合剂方面,公司目前已自主掌握了 CD 级、 CF-4级、 CH-4级、 CI-4级、CK-4级柴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 SE 级、 SF 级、 SG 级、 SJ 级、 SL 级、 SM 级、 SN级、 SP 级汽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以及天然气发动机油复合剂、摩托车油复合剂、船用系统油、船用汽缸油复合剂、抗磨液压油复合剂、齿轮油复合剂等配方工艺, 其中 CI-4、CK-4、 SN、 SP 级别复合剂已经通过国外权威的第三方台架测试。 公司向复合剂转型战略平稳发展。 2024年,公司稳步推动复合剂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大对核心客户的开发准入工作,调配优质资源,积极对接客户,加快复合剂产品的国际权威认证与客户内部的评价检测工作, 在核心客户准入方面取得突破, 复合剂收入占比超60%, 转型升级平稳发展。 维持“买入” 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和全球主要的无碳纸显色剂供应商,拥有较齐全的单剂种类及关键原料的研发生产能力。 2013年开始向下游进军附加值更高的复合剂业务,产品技术全国领先,复合剂持续放量助力增长。随着公司产能不断释放,公司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5亿元、 12.0亿元及 15.0亿元。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 2、下游需求低于预期; 3、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华峰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5-02-12 8.06 -- -- 8.52 5.71%
8.52 5.71% -- 详细
华峰化学:聚氨酯制品行业领军者公司专注氨纶、聚氨酯原液等聚氨酯制品,以及己二酸等聚氨酯原料,是我国聚氨酯制品行业的领军者。公司是国内氨纶龙头,现有氨纶产能为 32.5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在建 15万吨/年产能。除氨纶外,公司现具有 135.5万吨/年己二酸产能, 52万吨/年聚氨酯原液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展望未来,大股东拟注入聚氨酯树脂和 TPU 两块聚氨酯制品资产,公司拟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布局,公司聚氨酯制品行业领军地位有望进一步强化。 氨纶:需求高增,公司凭成本优势穿越周期,静待景气回暖过去十年氨纶需求 CAGR 高达 9.2%,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运动服装为代表的需求基本盘高速增长,二是以休闲服装/正装为代表的边际需求高速增长,三是以卫材需求为代表的新兴需求不断扩展。展望未来,中国运动服装行业发展方兴未艾,穿着舒适是人类对服装的永恒追求,人类仍在不断发明创造具有弹性的纺织品,氨纶需求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当前仍处于扩产潮后半程,华峰化学、晓星氨纶、莱卡银川等企业仍有产能拟投,未来两年行业供给增速预计仍将维持在 10%附近。行业景气或将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当然,后续观察实际产能落地情况。 公司氨纶成本优势明显,在生产工艺、能源优势、人工成本、折旧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凭借成本优势,公司穿越了数轮氨纶景气周期,年产能从 0.6万吨扩张至 32.5万吨,成为中国氨纶产能冠军。凭借成本优势,公司仍可穿越本轮周期,静待景气回暖。 己二酸:行业扩产潮已过,景气或否极泰来己二酸应用于聚氨酯、尼龙 66、 PBAT 等。 2023年国内表观消费量 176.8万吨,同比增长15.5%。 2021年可降解塑料 PBAT 价格大涨,企业规划了大量己二酸新产能。这些产能在2022~2024年集中释放,目前扩产潮已过,预计 2025供给增速将大幅回落,行业景气或望改善。公司因具有工艺、能源、副产品三大优势,占据了行业成本曲线最左侧位置。 展望未来,越过山丘,新章待启2024年 11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大股东持有的华峰合成树脂和华峰热塑的100%股权,现处于尽调阶段,定价尚未明确。若最终落地,将进一步横向扩展产业链,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还通过布局上游原材料(BDO-PTMEG)做产业链纵向延伸,有望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近两年来,大股东在聚氨酯领域有大量布局,未来或也有望为公司赋能。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专注氨纶、聚氨酯原液等聚氨酯制品,以及己二酸等聚氨酯原料,是我国聚氨酯制品行业的领军者。氨纶扩产潮尚未结束,行业在底部徘徊,静待转机;己二酸扩产潮已过,景气或否极泰来;聚氨酯原液景气波动较小。公司具有领先行业的成本优势,并借此越过山丘不断成长。 未来随着公司主业景气复苏,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稳步推进,公司业绩中枢有望提升。暂不考虑公司正进行收购的大股东资产,预计 2024/2025/2026年公司归属净利润分别为: 22.9/33.7/39.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氨纶需求增速下行; 2、己二酸景气持续低迷; 3、氨纶行业技术变革; 4、全球地缘政治动荡; 5、盈利预测假设不成立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赛轮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24-11-08 14.22 -- -- 15.34 7.88%
15.99 12.45%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236.3亿元(同比+24.3%),实现归属净利润 32.4亿元(同比+60.2%),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 31.3亿元(同比+49.0%)。其中 Q3单季度实现收入 84.7亿元(同比+14.8%,环比+7.8%),实现归属净利润 10.9亿元(同比+11.5%,环比-2.3%),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 10.7亿元(同比+11.4%,环比+3.6%)。 事件评论 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维持高景气, 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及利润大幅增长,整体毛利率为 28.4%(同比 2.9pct),整体净利率为 14.0%(同比+2.9pct)。 Q3季度毛利率为 27.7%(同比-0.1pct,环比-2.1pct), 季度净利率为 13.2%(同比-0.6pct,环比-1.3pct)。 Q3业绩及盈利能力保持高企的原因有: 1)产品端: Q3公司轮胎产量及销量分别达到 1921.6万条和 1933.4万条,环比分别增长 5.8%和 7.6%。公司全钢、半钢和非公路三类轮胎产品的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2)出口端: 2024年,欧美通胀压力犹在,海外轮胎市场保持较低库存,中国品牌轮胎凭借高性价比,持续保持较高出口增速,海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3)产能端:近年来,公司海外产能不断释放,出口欧美的半钢、全钢、非公路胎在整体产品中占比不断提高,提升公司整体利润水平。 持续深耕非公路轮胎业务,不断增强公司竞争力。 公司深耕非公路轮胎领域多年,产品规格系列全、品质优,已经建立起涵盖巨胎、中小型工程胎、农业胎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体系。 2023年内,青岛工厂非公路轮胎技术改造已基本完成,该项目将全部生产 49吋及以上规格的巨型工程子午胎;潍坊工厂产品改造项目完成后,将具备 10万吨非公路轮胎的年生产能力;越南工厂三期项目的非公路轮胎产能持续提升,第一条巨型工程子午胎也成功下线。另外,公司还在青岛董家口和印度尼西亚规划建设非公路轮胎产能。 液体黄金轮胎性能优异, 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公司液体黄金轮胎产品在原材料选用、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和循环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了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根据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 TüV 莱茵对液体黄金轮胎开展的产品碳足迹核查结果,车辆每行驶 1,000公里,液体黄金卡客车轮胎和乘用车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比同规格普通轮胎分别下降 39%和27%,产品性能优异,未来潜在市场空间较大 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在国内外投资建设多个项目。 国外方面,公司在稳步推进越南三期、柬埔寨扩建项目的同时,同时与墨西哥 TD 成立合资公司,在墨西哥计划建设年产 600万条半钢项目;此外,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计划投资建设年产 360万条子午线轮胎与 3.7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截至 2023年底,公司共规划建设年产 2600万条全钢胎、1.03亿条半钢胎、 44.7万吨非公路胎产能。 随着公司海内外产能不断扩张, 同时考虑到越南、 柬埔寨、 墨西哥和印尼的出口低关税, 诸多举措将继续增加公司收入及利润。 维持“ 买入” 评级。 公司为国内轮胎龙头,产学研一体化优势明显,技术质量全球领先。 随着公司海内外产能不断释放,叠加较强关税优势,“液体黄金”轮胎有望帮助公司树立较强品牌优势,驱动业绩与品牌持续成长。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1亿元、 51.9亿元及 60.5亿元。 风险提示 1、 海内外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2、 贸易摩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利安隆 基础化工业 2024-11-05 26.91 -- -- 30.54 13.49%
32.75 21.70%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2.7亿元(同比+10.6%),实现归属净利润3.1亿元(同比+10.9%),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3.0亿元(同比+11.8%)。其中Q3单季度实现收入14.5亿元(同比+6.9%,环比-1.4%),实现归属净利润0.9亿元(同比-6.5%,环比-16.9%),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0.9亿元(同比-4.4%,环比-20.7%)。 事件评论公司自1994年开始专注从事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化学助剂产品业务,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以及高效的国际大客户营销网络,与巴斯夫、朗盛、科思创、杜邦、LG化学、旭化成、中石化、中石油、金发科技、万华化学等众多全球知名高分子材料制造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7年公司正式登陆创业板,随后开展常山科润及衡水凯亚的并购;2021年公司迈入生命科学领域,涉足核酸药品单体及聚谷氨酸;2022年公司成功收购锦州康泰,进军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内生外延共同发展,不断打造为精细化工平台型公司。 收入端增长,毛利率有所提升,期间费用率略增。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0.6%,主要由于公司抗氧化剂、光稳定剂、U-pack等产品销量提升带来的收入增长所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1.1%(同比+1.9pct)。考虑到公司产品如抗老化助剂、润滑油添加剂的定价模式为随行就市,毛利率提升或因为供需格局改善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以及部分产品结构调整所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12.2%(同比+1.6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及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2、+0.5、+0.1及+0.8pct,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内生外延高速扩张,打造平台型精细化工龙头。第一曲线:公司建有六大抗老化剂生产基地,遍及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地区,夯实了单产品双基地生产的保供能力。产能方面,珠海基地一期、赤峰基地一期、衡水基地、汉沽基地各产品产能不断扩张,保障主业规模稳定增长。第二曲线:公司子公司锦州康泰主营业务增加润滑油添加剂业务。锦州康泰在行业内首创“添加剂超市”的经营模式,产品覆盖范围广、数量多。截至2023年底,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不含中间体)设计产能为13.3万吨,随着二期项目持续投产,产销量有望持续增长。第三曲线: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涉及生物砌块和合成生物学两个产业方向,成长性较强。新兴业务:国内高端电子级聚酰亚胺材料仍在突破过程中,公司以此为基础间接并购PI材料领域的韩国企业IPITECHINC.,并将在国内建设研发基地及产能,为公司向电子级高端新材料发展奠定基础。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国内抗老化助剂龙头,掌握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核心技术,并通过内生、外延布局国内六大生产基地,持续扩张主业产能。此外,近年来公司通过并购、内部整合等方式迈入润滑油添加剂、生命科学和电子材料领域,打造第二、第三生命曲线,保障长期成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3、5.1及6.2亿元。 风险提示:1、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玲珑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9-11 15.97 -- -- 22.10 38.38%
22.10 38.38%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上半年实现收入103.8亿元(同比+12.4%),实现归属净利润9.3亿元(同比+65.0%),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9.3亿元(同比+85.9%)。其中Q2单季度实现收入53.3亿元(同比+10.0%,环比+5.7%),归属净利润4.8亿元(同比+39.5%,环比+9.8%),扣非归属净利润5.0亿元(同比+56.8%,环比+17.0%)。公司Q2业绩持续实现增长。 事件评论2024年维持高景气,利润大幅增长。上半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整体毛利率为22.7%(同比+4.9pct),同比提升主要由于公司销售结构优化、海外基地产销量增长增加以及海外出口需求旺盛所致。总得来看,随着塞尔维亚产能、海内外需求和下游配套端的持续改善,公司业绩有望继续提升。Q2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有:1)价格端:Q2公司轮胎产品价格同比2023Q2提升0.8%;2)销量端:Q2公司轮胎销量同比增长8.6%,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5%;3)出口端:2024年,欧美通胀压力犹在,海外轮胎市场保持较低库存,中国品牌轮胎凭借高性价比,持续保持较高出口增速,海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成本端压力逐步显现,利润水平不降反增。根据卓创数据,2024H1,混合胶STR20均价13263元/吨,同比上涨23.3%,顺丁橡胶BR9000均价为13235元/吨,同比上涨22.7%,炭黑均价同比下降5.4%,轮胎成本处于高位承压状态。但是,公司凭借向下游传导涨价、产品较高性价比、海外建厂等优势,保持了较强竞争力,利润水平同比提升。 Q2销量环比提升,单胎价格有所下降。Q2公司轮胎产量共2183.7万条,环比+1.3%;销量共2092.2万条,环比+10.2%。根据公司经营数据,Q2公司单胎收入为255.0元,环比减少10.8元。单胎价格下降主要系公司海外基地半钢产能及销量占比提升所致。随着公司塞尔维亚产能扩建投放以及配套高端化结构调整,单胎价格有望提升。 “7+5”全球战略布局下产能不断释放。公司坚定“7+5”全球战略布局(即中国7个生产基地,海外5个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在中国拥有招远、德州、柳州、荆门、长春五个生产基地,规划在陕西和安徽建设国内其他两个生产基地。在海外拥有泰国、塞尔维亚两个生产基地,并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考察建厂。未来公司继续推进荆门、长春工厂和塞尔维亚项目建设,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水平。全球化布局将继续增加公司收入利润。 精准把控市场机遇,持续优化配套体系。2024H1公司全球配套量超1300万条,配套总量累计近2.8亿条。2024年上半年,公司配套领域实现新突破。商用车胎国内配套新项目13个,涵盖国内外多家商用车一线品牌;乘用车胎国内配套新项目21个,其中包括比亚迪、吉利、领克、五菱、一汽红旗等国内知名汽车厂商。此外,在海外配套领域,共有16个新项目获得突破,包括德国大众途观、德国宝马X3和2系等车型。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国内轮胎龙头,配套全国领先。随着“7+5”战略落地,全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坚持研发,品质保持领先。新零售驱动渠道及品牌持续成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28.1亿元及34.0亿元。 风险提示1、海内外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贸易摩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赛轮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7-12 14.64 -- -- 14.18 -3.14%
17.60 20.22%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2亿元至21.8亿元,同比增长102.7%至108.4%,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根据Q1财务数据计算,预计公司2024Q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至11.5亿元,同比增长57.3%至66.0%,环比增长5.1%至10.9%,持续保持正增长。 事件评论2024上半年行业维持高景气,利润同比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产品端:公司全钢、半钢和非公路三类轮胎产品的产陬量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产品在国内及国外的陬量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毛利率较高产品的增幅更大;2)出口端:2024年,欧美通胀压力犹在,海外轮胎市场保持较低库存,中国品牌轮胎凭借高性价比,持续保持较高出口增速,海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3)产品结构调整:受益于全球矿山勘探开采支出的持续增加以及全球基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非公路轮胎市场需求状况良好。2024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较高的非公路胎年平均产能继续提升,提升轮胎产品整体收入及利润水平。多重原因之下,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增幅较大。 持续深耕非公路轮胎业务,不断增强公司竞争力。公司深耕非公路轮胎领域多年,产品规格系列全、品质优,已经建立起涵盖巨胎、中小型工程胎、农业胎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陬售体系。2023年内,青岛工厂非公路轮胎技术改造已基本完成,该陠目将全部生产49吋及以上规格的巨型工程子午胎;潍坊工厂产品改造陠目完成后,将具备10万吨非公路轮胎的年生产能力;越南工厂三期陠目的非公路轮胎产能持续提升,第一条巨型工程子午胎也成功下陑。另外,公司还在青岛董家口和印度尼西亚规划建设非公路轮胎产能。 液体黄金轮胎性能优异,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公司液体黄金轮胎产品在原材料选用、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和循环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了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燃油陭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根据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TüV莱茵对液体黄金轮胎开展的产品碳足迹核查结果,车辆每行驶1,000公里,液体黄金卡客车轮胎和乘用车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比同规格普通轮胎分别下降39%和27%,产品性能优异,未来潜在市场空间较大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在国内外投资建设多个陠目。国外方面,公司在稳步推进越南三期、柬埔寨扩建陠目的同时,同时与墨西哥TD成立合资公司,在墨西哥计划建设年产600万条半钢陠目;此外,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计划投资建设年产360万条子午陑轮胎与3.7万吨非公路轮胎陠目;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规划建设年产2600万条全钢胎、1.03亿条半钢胎、44.7万吨非公路胎产能。随着公司海内外产能不断扩张,同时考虑到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和印尼的出口低关税,诸多举措将继续增加公司收入及利润。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国内轮胎龙头,产学研一体化优势明显,技术质量全球领先。 随着公司海内外产能不断释放,叠加较强关税优势,“液体黄金”轮胎有望帮助公司树立较强品牌优势,驱动业绩与品牌持续成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亿元、56.2亿元及69.1亿元。 风险提示1、海内外陠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贸易摩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森麒麟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7-12 24.78 -- -- 24.77 -0.04%
30.17 21.75%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至12.0亿元,同比增长65.0%至97.9%。根据公司Q1财务数据计算,预计公司2024Q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0亿元至7.0亿元,同比增长39.4%至95.6%,环比下降1.5%至增长38.2%,二季度归属净利润有望创造历史新高。 事件评论行业景气度保持高位,2024H1公司盈利大幅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进行内部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员、设备、软件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适应公司智能制造模式的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释放智能制造的效应,不断实现降本增效,人均效益、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提升,与公司智能制造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1)需求端:2024年开始,由于欧美消费降级等因素,在海外市场,公司高品质、高性能半钢胎产品在欧美轮胎市场订单需求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目前产能不足已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司亟待扩充现有产能,增强竞争实力;2)双反税落地:公司泰国子公司复审终裁单独税率为1.24%,泰国基地生产半钢胎产品借此税率下降向美国市场涨价,提升半钢出口盈利水平;3)海外产能:目前公司摩洛哥工厂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全力争取2024Q4投产运行,更加强劲的综合优势,使摩洛哥工厂的订单需求更加旺盛。随着公司海外产能持续投放,收入与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2024年泰国对美半钢出口关税降低。2024年1月,本次半钢双反终裁结果与初裁保持一致:森麒麟泰国复审终裁单独税率1.24%;日本住友轮胎(泰国公司)终裁单独税率为6.16%;其他泰国出口美国的轮胎企业终裁税率为4.52%。不仅有望于2024年对公司美国贸易子公司产生退税,还将提升公司竞争力,有利于后续订单获取和盈利改善。 持续推进国际化产能布局,进一步扩充公司产能。公司泰国工厂二期项目(600万条高性能半钢胎及200万条高性能全钢胎扩建项目)大规模投产运行;同时公司正加快推进非洲摩洛哥年产1200万条高性能半钢、轻卡胎项目建设。非洲新产能规划是公司践行“833plus”战略规划深入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对于提升品牌力、提升研发水平、优化销售布局、保障供应链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有望进一步巩固提升公司竞争优势。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国内轮胎龙头,智能化制造全球领先。随着公司海内外产能不断释放,叠加关税优势,以航空胎技术背书的高端产品与强大海外渠道有望帮助公司树立较强品牌优势,驱动业绩与品牌持续成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28.1亿元及33.3亿元。 风险提示1、海外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因时局、地缘政治等原因,海外工厂项目投建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产能投建时间有可能不及预期。 2、原材料价格波动。轮胎原材料构成较为复杂,与大宗商品价格存在较强联动性。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4-05-23 10.76 -- -- 10.68 -0.74%
10.68 -0.74%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 2023年实现收入 39.3亿元(同比+4.7%),实现归属净利润 3.3亿元(同比-23.6%),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 2.4亿元(同比-25.8%)。 2024Q1,公司实现收入 9.7亿元(同比-4.5%),实现归属净利润 0.25亿元(同比-81.4%),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 0.07亿元(同比-94.5%)。 2023年公司拟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3.00元(含税)。 事件评论 公司为氨纶、 芳纶双龙头企业,专业从事高性能纤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现有主导产品为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及其上下游制品。 2023年底,公司氨纶、芳纶年名义产能分别为 10万吨、 2.6万吨,在扩建芳纶 2.6万吨/年。公司布局有智能纤维、绿色印染、芳纶涂覆隔膜等三大增量业务,未来成长性卓著。 23Q4及 24Q1毛利率下降。 23Q4及 24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22.4%、 17.7%,同比-3.5pct、 -10.8pct。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由于氨纶价格持续低迷,叠加公司新产能投放产线调试期过长,导致氨纶业务出现较大亏损。 氨纶供求格局变差, 景气较弱, PTMEG 价格下行, 价差有所回升。 2023年国内氨纶下游应用拓展,消费提升;国内年产能达到 123万吨,同比+13%,行业呈供过于求状态,多数企业亏损。公司宁夏园区氨纶新产线投放,较长时间处于调试状态,导致氨纶业务毛利率承压。公司 23H2氨纶毛利率为-9.2%,环比 23H1下降 12.8pct,贡献毛利润-0.71亿元。行业 23Q4、 24Q1氨纶 40D 均价分别为 30421、 28673元/吨,季度环比-1.1%、-5.7%,均价差分别为 11509、 12348元/吨,季度环比+1.9%、 +7.3%。价差环比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氨纶原料 PTMEG 价格下行, 23Q4、 24Q1均价分别为 19185、 16041元/吨,季度环比-3.1%、 -16.4%。 2023年公司氨纶销量为 5.2万吨,同比增长 28.9%。 芳纶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收入持续增长。 2023年公司加快推进芳纶新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布局;同时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全球营销网络布局,海外销售持续上量突破。受益于此,公司 2023年芳纶产销量明显增量,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达到 1.89万吨、 1.72万吨,同比+25.9%、21.3%。毛利率为 40.8%,同比增长 0.4pct。受益于量增,芳纶板块的营业收入及毛利润同比分别+4.7%、 +9.6%,均有所增长。 锂电涂覆创造全新需求,可行性持续获得验证。公司研发生产的芳纶涂覆隔膜具有耐温性高,浸润性好,结合力强、离子电导率高等性能,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性能,降低行业成本。 2023年公司千万平级芳纶涂覆生产线已实现连续稳定的运转,芳纶涂覆隔膜项目已通过多家电池客户的现场审核,同时在动力电池、户储电池、低温电池、半固态电池等项目中取得较好的进展,部分客户实现了小批量订单,新的车间和产线已在施工建设之中。 维持“ 买入” 评级。 公司为氨纶、芳纶双龙头企业,氨纶行业景气位于底部,芳纶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在新材料领域,公司芳纶涂覆锂电池隔膜性能优异,未来市场空间较大。预计公司 24~26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 3.54/5.37/6.78亿元。 风险提示 1、氨纶行业竞争加剧; 2、芳纶进口替代进度低于预期; 3、芳纶锂电涂覆推进不及预期。
金宏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4-05-20 17.90 -- -- 19.07 6.54%
19.13 6.87%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4 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5.9 亿元(同比+13.7%,环比-9.0%),实现归属净利润0.8 亿元(同比+26.7%,环比+36.5%),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 0.5 亿元(同比-9.1%,环比-14.5%)。 事件评论 2024Q1 业务持续开拓, 实现增收增利。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收入实现同比+13.7%的可观增长(其中,特种气体占比 44.6%、大宗气体占比 35.9%、现场制气及租金占比 10.5%、燃气占比 9.1%),此外公司取得资产处置受益 0.15 亿元纳入非经常损益,归属净利润同比+26.7%。 综合型气体供应商, 实力雄厚。 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特种气体和大宗气体供应商,根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的统计, 2021 年至 2023 年公司销售额连续三年在协会的民营气体企业统计中名列第一,大宗气体与特种气体兼修,实力不断壮大。 大宗气体方面, 公司提高原料自给, 拓展销售渠道及现场制气。 原料配套方面,公司积极自建空分项目,苏相金宏润空分项目于 2023 年 6 月成功封顶,等待公用配套后进行试生产工作,投产后将提高公司液氧、液氮的自给比率。零售市场整合方面,公司作为从大宗气体发展而来的综合性气体公司,具备区域市场全盘整合经验,公司坚定横向战略,持续开展跨区域市场整合。自 2020 年至 2023 年,公司控股的下属公司已经由 27 家上升到67 家,布局的区域从 6 个增加到 17 个。现场制气方面, 2024 年 3 月 21 日公司与营口建发签订“投资建厂供应合同”,通过新建 1 套 66000Nm3/h 空分装置,向对方供应工业气体产品——氧气和氮气。根据合同测算,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 24 亿元(不含税),项目预计将于 2025 年 8 月投产。公司大力拓展大宗气体业务,提高成长上限。 电子特气方面, 公司增加优势产品产能, 开发新产品。 公司优势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正式供应了海力士、联芯集成、华润微电子等一批知名半导体客户,眉山金宏超纯氨项目于 2023 年 7 月试生产,越南金宏超纯氨项目正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均已实现部分客户小批量供应。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 7 款产品正在产业化过程中,打开成长空间。 电子大宗载气逐个推进。 公司首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广东芯粤能项目于 2023 年 8 月 1 月量产供应,标志着公司已具备完整电子大宗载气业务开发、建设、运行能力,北方集成创新中心项目正式供气,多个项目即将迎来供气。 2023 年 5 月公司与中集安瑞科举行液氦储罐战略合作签约,多方开拓液氦储罐的采购渠道,储罐数量稳步提升,氦气资源充分保障集成电路客户需求,增强运维能力,公司电子大宗载气有望快速发展。 维持“买入” 评级。 公司是实力雄厚的综合型气体供应商,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前景开阔,预计 24-26 年归属净利润为 4.1、 4.9、 5.8 亿元, 维持“买入” 评级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利安隆 基础化工业 2024-05-17 30.93 -- -- 32.99 5.37%
32.58 5.33%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Q1实现收入13.5亿元(同比+14.2%,环比-4.7%),归属净利润1.1亿元(同比+29.2%,环比+34.7%),归属扣非净利润1.0亿元(同比+23.6%,环比+33.5%)。 事件评论收入端小幅增长,毛利率有所下降,期间费用率略降。Q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4.2%,主要由于公司U-pack、抗氧化剂、润滑油添加剂等产品销量提升带来的收入增长所致。公司Q1毛利率为21.4%(同比+2.4pct)。考虑到公司产品如抗老化助剂、润滑油添加剂的定价模式为随行就市,毛利率提升或因为2024Q1供需格局改善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以及部分产品结构调整所致。公司Q1期间费用率12.2%(同比+2.1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及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2、+0.4、-0.2及+1.7pct,研发投入增加较多。 高分子抗老助剂收入业绩有望实现增长,润滑油添加剂产能有望进入投放期。Q1公司部分产品供需格局有所改善,光稳定剂等产品价格与利润水平向上改善。随着公司产品下游需求的回暖以及行业供给的改善,2024Q2起,公司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销量与平均单价有望环比实现增长。随着2024年公司抗氧化剂、U-pack等产品产能持续投放,叠加公司抗老化助剂产能利用率提升及康泰润滑油添加剂二期产能的逐步爬坡,公司收入及利润有望向上改善。 内生外延高速扩张,打造平台型精细化工龙头。第一曲线:公司建有六大抗老化剂生产基地,遍及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地区,夯实了单产品双基地生产的保供能力。产能方面,珠海基地一期、赤峰基地一期、衡水基地、汉沽基地各产品产能不断扩张,保障主业规模稳定增长。第二曲线:公司子公司锦州康泰主营业务增加润滑油添加剂业务。锦州康泰在行业内首创“添加剂超市”的经营模式,产品覆盖范围广、数量多。截至2023年底,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不含中间体)设计产能为13.3万吨,2023年产能利用率为38.6%,随着二期项目持续投产,产销量有望持续增长。第三曲线: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涉及生物砌块和合成生物学两个产业方向,成长性较强。新兴业务:国内高端电子级聚酰亚胺材料仍在突破过程中,公司以此为基础间接并购PI材料领域的韩国企业IPITECHINC.,并将在国内建设研发基地及产能,为公司向电子级高端新材料发展奠定基础。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国内抗老化助剂龙头,掌握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核心技术,并通过内生、外延布局国内六大生产基地,持续扩张主业产能。此外,近年来公司通过并购、内部整合等方式迈入润滑油添加剂、生命科学和电子材料领域,打造第二、第三生命曲线,保障长期成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5.9、6.6及8.3亿元。 风险提示1、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通用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5-17 6.15 -- -- 6.24 0.32%
6.17 0.33%
详细
事件描述1、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50.6亿元(同比+22.9%),归属净利润2.2亿元(同比+1175.5%),归属扣非净利润2.0亿元(同比+2733.6%)。公司拟除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6元(含税)。2、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实现收入14.4亿元(同比+37.6%),归属净利润1.5亿元(同比+1270.6%),归属扣非净利润1.5亿元(同比+14373.7%)。 事件评论2023年景气除上,收入利润大幅增长。2023年公司轮胎产品产陬量分别为1197.6万条/1186.1万条,同比+39.1%/+38.9%,收入与业绩均实现明显提升,整体毛利率为15.7%(同比+5.2pct),其中Q4单季度毛利率为20.6%(同比+9.7pct,环比+4.7pct),同环比提升与海外基地产能投放、海外需求除好及原材料价格下降存在较大关系。2023年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原料端:2023年,公司主要原料天然院胶(同比-12.6%)、合成院胶(同比-15.7%)、钢帘陑(同比-9.9%)、炭黑(同比-10.4%),成本压力较2022年下降;2)出口端:尽管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提升,但中国轮胎凭借高性价比,出口实现逆势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3)发力海外双基地:2023年公司泰国工厂产陬两旺,订单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柬埔寨工厂自2023年5月开业以来,产能不断加速放量,有望2024年全面达产。多重利好之下,公司2023年业绩增幅较大。 Q1陬量环比提升,单胎价格有所下降。Q1公司轮胎产量共416.4万条,环比+23.6%;陬量共374.8万条,环比+27.5%。根据公司经营数据,Q1公司单胎收入为375.9元,环比减少84.8元。单胎价格下降主要系公司半钢产能持续投放,平均单价下降所致。Q4公司单季度毛利率18.1%(同比+7.6pct,环比-2.5pct),同比提升主要系高利润率半钢产品陬售占比提升所致。随着公司泰国及柬埔寨基地产能释放,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布局全球战略,公司受“双反”影陞有限。受益于海外双基地及半钢为主的产品结构,公司受“双反”影陞有限。公司柬埔寨基地暂不受欧美“双反”政策影陞,泰国基地半钢胎双反税由17.06%调整为4.52%,较低税率有望加强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海外双基地。智能制造方面,公司加快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是2022年度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产品力方面,公司的工程胎、半钢胎、全钢胎致力于产品研发与用户导除,在细分市场具备一定优势,屡获国内外各陠奖陠。 产品结构方面,公司不断提升消费属性更强的半钢胎陬售占比,盈利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23H1,公司半钢胎产品收入占比上升至41.9%。海外布局方面,随着2020年公司泰国产能的落地以及2020-2023年泰国、柬埔寨陠目产能的逐渐释放,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25.8%提升至2023年的72.5%,海外毛利润占比从2020年的35.9%提升至2023年的102.1%,国际化战略对公司盈利能力带来的巨大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一家以斜交胎起家,不断横除拓展品类,逐步发展至全品类产品的轮胎企业。公司研发能力领先,产品具备硬实力,海外泰国与柬埔寨双基地逐渐发力,成长动能充足。预计公司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7.2、11.5、14.6亿元。 风险提示1、陠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2、贸易摩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确成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5-15 16.83 -- -- 18.30 6.40%
17.90 6.36%
详细
事件描述1、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18.1亿元(同比+3.7%),归属净利润4.1亿元(同比+8.4%),归属扣非净利润3.9亿元(同比+8.9%)。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2、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实现收入5.2亿元(同比+25.9%),归属净利润1.2亿元(同比+45.6%),归属扣非净利润1.2亿元(同比+53.6%)。 事件评论2023年公司收入、业绩创历史新高。2023年公司二氧化硅产量达29.8万吨(同比+18.6%),销量达29.8万吨(同比+19.0%),销售金额达17.8亿元(同比+8.1%),经计算后单吨售价为5980.7元(同比-9.2%)。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29.4%(同比+0.9pct)。 公司全年期间费用率4.4%(同比+1.3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及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2、-0.2、+1.3及0.0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上升主要系汇兑收益减少所致。 2024Q1公司季度收入、业绩创历史新高。2024Q1公司二氧化硅产品产量达8.6万吨(同比+37.4%,环比+5.4%);销量达8.7万吨(同比+33.5%,环比+9.8%);销售金额达5.2亿元(同比+26.1%,环比+7.9%);单吨售价达5926.5元(同比-5.5%,环比-1.8%)。公司24Q1毛利率为31.0%(同比+3.7pct)。Q1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24Q1公司纯碱采购价环比下降4.8%;石英砂采购价环比下降1.2%;硫磺采购价环比下降1.1%。 收入业绩提升原因有:1)下游轮胎行业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伴随国内轮胎企业产能持续扩张,公司单季度产销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2)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部分客户采取随行就市的价格模式,导致公司产品单价有所下降,但产品单价下降幅度小于原材料,利润率有所提升;3)公司泰国基地产能利用率快速提高,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海外生产基地的优势凸显。随着公司产能不断释放,下游需求向好,收入及业绩继续提升。 公司产能有序扩张。2020年,公司泰国一期项目正式投产,福建三明工厂技改产能陆续投产,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二氧化硅产能33万吨/年。公司泰国二期2.5万吨/年高分散二氧化硅已经完成当地的前期审批手续,待进一步取得建设许可等手续后开工建设;募投项目7.5万吨/年高分散二氧化硅项目各生产线预计在2024年陆续建成试生产,全部项目有望在2024年底建成。未来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市场竞争力将得到增强。 向绿色化、高端化方向不断前进。公司在提升高分散二氧化硅国际市占率基础上,加速推进新产品在硅橡胶、牙膏等行业的商业应用,提高专线产能利用率,加快落实采用生物质(稻壳)代替天然气燃料、利用稻壳燃烧产生的稻壳灰作为硅基代替石英砂生产高分散二氧化硅的技术改造项目。同时,公司正积极努力推进二氧化硅微球项目的商品化生产。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沉淀法二氧化硅供应商。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目前已建成从原材料硫酸、硅酸钠到最终产品二氧化硅的完整产业链。随着全球轮胎绿色化率的不断增长,以及公司自身产能的释放,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亿元、6.2亿元及7.3亿元。 风险提示1、新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2、下游需求不振;3、原材料价格波动。
玲珑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6 22.22 -- -- 23.03 3.65%
23.03 3.65%
详细
事件描述1、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201.7亿元(同比+18.6%),归属净利润13.9亿元(同比+376.9%),归属扣非净利润13.0亿元(同比+622.5%)。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9元(含税)。2、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实现收入50.4亿元(同比+15.0%),归属净利润4.4亿元(同比+106.3%),归属扣非净利润4.3亿元(同比+137.3%)。 事件评论2023年景气向上,利润大幅增长。2023年公司轮胎产品产销量分别为7911.7万条/7798.2万条,同比+20.4%/+26.1%,收入与业绩均实现明显提升,整体毛利率为21.0%(同比+7.4pct),其中Q4单季度毛利率为24.4%(同比+9.8pct,环比+1.4pct),同环比提升与原材料价格下降、海外需求向好及配套端客户结构调整存在较大关系。2023年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原料端:2023年,公司主要原料天然橡胶(同比-9.0%)、合成橡胶(同比-9.6%)、炭黑(同比-10.3%)、钢丝帘线(同比-10.7%),帘子布(同比-14.3%),成本压力较2022年下降;2)出口端:2023年我国轮胎的高性价比特性进一步凸显,外胎出口继续创出历史新记录,在海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3)配套端:2023年公司围绕配套中高端品牌、中高端车型、中高端产品占比,加快三个结构调整,持续提升在全球配套领域的品牌影响力,盈利水平有所回升。多重利好之下,公司2023年业绩增幅较大。 Q1销量环比下降,单胎价格大幅提升。Q1公司轮胎产量共2155.3万条,环比-1.8%;销量共1898.4万条,环比-16.1%。根据公司经营数据,Q1公司单胎收入为265.7元,环比增加16.7元。单胎价格上升主要系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所致。随着公司塞尔维亚产能扩建投放以及配套高端化结构调整,单胎价格有望继续提升。 “7+5”全球战略布局下产能不断释放。公司坚定“7+5”全球战略布局(即中国7个生产基地,海外5个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在中国拥有招远、德州、柳州、荆门、长春五个生产基地,规划在陕西和安徽建设国内其他两个生产基地。在海外拥有泰国、塞尔维亚两个生产基地,并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考察建厂。未来公司继续推进荆门、长春工厂和塞尔维亚项目建设,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水平。全球化布局将继续增加公司收入利润。 配套端结构不断向上,新能源赛道较为领先。2023年公司全球配套渠道收入达56.0亿元,同比增加33.7%,配套量近3000万条,积极开拓中高端市场,与奥迪、宝马、Stellantis、比亚迪等主机厂密切合作,多款新车型今年将实现量供,新增配套量产项目如:一汽红旗HS7/HS3/H6、比亚迪海豚/海鸥、吉利银河/领克、长安逸达、赛力斯蓝电E5、巴西大众Polo、美国及墨西哥宝马、Stellantis、通用微蓝6、日产轩逸/骐达、日产逍客等车型,2023年公司新能源汽车轮胎配套突破900万条,占新能源配套整体市场近24%。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以及渗透率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轮胎替换市场有望受益。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国内轮胎龙头,配套全国领先。随着“7+5”战略落地,全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坚持研发,品质保持领先。新零售驱动渠道及品牌持续成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25.7亿元、32.4亿元及40.0亿元。 风险提示1、海内外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在建项目较多,包括国内德州、荆门、长春均有新建产能投放,海外塞尔维亚投产,若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收入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2、贸易摩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轮胎主要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钢丝帘线,均属于大宗商品,其价格波动对产品利润影响较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