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陆强易

德邦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20523110001...>>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7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绿的谐波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22 122.00 -- -- 148.50 21.72%
148.50 21.72%
详细
谐波减速器国产龙头,市占率持续攀升。公司处于精密传动行业,主要产品包括谐波减速器及精密零部件、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自动化装备等,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深耕谐波减速器领域二十载,2021年公司谐波减速器国内市占率为24.7%,位居第二,成功打破海外品牌垄断。乘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东风快速腾飞,公司收入从2017年的1.7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46亿元,CAGR为20.47%;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0.4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55亿元,CAGR为26.16%。股权架构集中,截至2023年Q3,公司董事长左昱昱和副董事长左晶(兄弟关系)各持有公司20.38%股权,合计持有公司40.76%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专注精密制造,研发+产能+品牌巩固行业领先地位。1)研发:正向研发谐波减速器,建立全新齿形设计理论体系。凭借谐波减速器自研优势,研发机电一体化产品,完善公司产品矩阵。完善公司技术人才结构、持续发力研发投入,截至2023H1,已拥有境外专利6项,国内专利121项。2)产能:扩产加速布局,预计2027年谐波减速器产能为159万台、机电一体化产品20万台。柔性化+自动化产线助力生产效率提升,助力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拓展知名客户、发挥规模效应及布局人形机器人蓝海市场。3)品牌:产品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推动优质客户拓展。目前公司已实现了对埃斯顿、埃夫特、优必选、UniversaRobots等国内外产商的批量供货。2023年4月,与三花智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定》,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品牌优势,增强国际影响力。 谐波减速器:下游机器人持续增长,主机厂国产替代进行时,减速器厂商迎来发展机遇。1)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产品是精密谐波减速器,目前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国产化率双线提升,有望持续拉动谐波减速器需求增长。2)人形机器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值得期待,当前旋转执行器选用谐波方案,灵巧手有望大幅提升谐波减速器用量。3)非机器人领域:对标哈默纳科,拓宽非机器人应用场景,加大研发应用于精密数控机床、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医疗器械等多领域的谐波减速器。 机电一体化产品:产品逐步放量,布局未来成长空间。机电一体化产品成为精密传动零部件重要发展方向,利用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自研优势,向产业链下游拓展,持续研发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1)机床数控转台:高档数控机床国产替代、国产机床数控化率和零件加工精密度需求提升推动数控转台行业快速发展。2)液压控制产品:液压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液压控制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公司适时研发液压控制产品,储备潜力业务。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0.98、1.66、2.70亿元,对应PE为195、115、71倍,随着下游工业机器人需求恢复和公司谐波减速器、机电一体化产品产能逐步释放,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两年业绩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等。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4-02-01 49.16 -- -- 60.85 23.78%
66.46 35.19%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3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92.50-202.50亿元,同比增长20.37%-26.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50-22.50亿元,同比增长20.58%-32.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30-21.30亿元,同比增长16.58%-28.66%。其中,预计2023年Q4实现营业收入50.98-60.98亿元,同比增长4.27%-24.73%,环比增长2.14%-22.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3-6.53亿元,同比-7.84%-32.86%,环比-9.96%-29.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2023年Q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9-6.29亿元,同比-10.84%-32.68%,环比-9.29%-32.96%。 化平台化Tier0.5战略持续推进,单车配套价值不断提升。公司持续推进平台化战略,依托研发创新及数智制造能力,公司内饰功能件、轻量化底盘、热管理业务的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销售额增长迅速;汽车电子类业务迎来收获期,闭式空气悬架系统、智能刹车系统IBS、电动转向系统EPS、智慧电动门系统等项目逐步量产落地。Tier0.5级创新型商业模式继续快速发展,针对头部智能电动车企的单车配套价值不断提升。 全年利润率整体稳健,四季度有所承压。以业绩预告值进行测算,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率为10.65%-11.11%,同比+0.03%-0.49%,2023年Q4归母净利率为8.88%-10.71%,同比-1.17%-0.66%,环比-1.20%-0.63%。整体来看,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率保持稳健,但2023年Q4有所承压。 投资建设机器人电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前瞻布局机器人业务全新增长极。2024年1月4日,公司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机器人电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公司拟投资50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300亩,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主要进行机器人电驱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逐步拓展其他机器人部件业务。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积累的深度研发、精密制造、高效协同等领先优势,以电驱系统为抓手实现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向机器人业务的拓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1.53、27.90、35.73亿元,对应PE为26、20、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客户拓展进度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4-02-01 20.40 -- -- 25.32 24.12%
25.78 26.37%
详细
事件: 公司披露 2023 年年度业绩预告, 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 8.00-8.20 亿元,同比+37.44%-40.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7.55-7.75 亿元,同比+33.16%- 36.68%;基本每股收益为 0.94-0.96 元/股,去年同期为 0.73 元/股。分季度看, 2023 年 Q4 归母净利润为 2.11-2.31 亿元,同比+22.01%-33.60%,环比-4.65%- 4.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2.05-2.25 亿元,同比+8.93%-19.55%,环比-1.89%- 7.68%。 2023 年业绩符合预期, 商用车自动变速箱+乘用车齿轮业务贡献增量。 2023 年,公司商用车自动变速箱齿轮业务、 乘用车齿轮业务等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1)商用车。 与手动变速箱齿轮相比, 商用车自动变速箱齿轮在产品精度、产品结构及装配结构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对齿轮要求大幅提升。 公司已前瞻布局商用车自动变速器齿轮产能, 国内商用车自动变速箱渗透率持续提升,驱动公司商用车齿轮业务快速增长; 2) 乘用车。 2023 年 1-12 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由25.71%上升至 39.97%。 公司拥有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标杆客户, 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 海外业务快速推进,匈牙利工厂产能即将进入释放期。 2023 年 7 月,公司公告将进行匈牙利生产基地投资建设,生产新能源汽车齿轮传动部件。 2024-2025 年,公司将结合下游需求分阶段逐步建设匈牙利生产基地,根据已有订单和产能建设情况逐步释放产能。公司正在积极快速推进海外业务,与海外客户保持密切交流。 强力赋能三多乐业务拓展,民生齿轮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公司于 2022 年 7 月开始并表三多乐,在汽车领域,三多乐能够覆盖电动尾门、智能灯调节、座椅调节器等产品,与公司形成良好协同。同时,子公司环驱科技于 2023 年上半年开始支持三多乐业务拓展,目前扫地机领域已形成突破,客户端份额大幅提升。 2023 年上半年,三多乐已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在民生齿轮存量市场中竞争力愈加凸显, 瞄准下游高端品牌高举高打,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8.17、 9.95、 12.36亿元,对应 PE 为 22、 18、 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商用车 AMT 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 乘用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三多乐业务拓展进程不及预期
柯力传感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01 35.16 -- -- 35.95 2.25%
35.95 2.25%
详细
智能传感器行业领军者,稳健财务状况筑基,高研发投入谋远。公司连续 14 年国内称重传感器市场占有率第一。作为智能传感器行业领军者,公司旗下有二十余家子公司,业务覆盖生产、贸易、信息服务、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条。公司拥有稳健财务基础,2018-2022 年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且拥有较高毛利率水平,多年来强流动性资产超 10 亿元、现金流量健康,能够为公司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提供强大资金保障。此外,公司保持高研发投入构筑技术壁垒,2022 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速高达 42.40%。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企,人形机器人打开下游全新想象空间。六维力传感器能够感受六维的力和力矩而非一维数据,它能够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内的所有受力情况,是机器人实现柔顺化、智能化控制的关键。六维力传感器具有高技术壁垒,其在研发阶段与产品选型上难度大,因而该市场体量小企业少。而随着 2023年人形机器人概念新风潮的掀起,六维力矩传感器拥有全新应用场景。基于下游应用场景的扩张和市场入局者的不断增加,2027 年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15 亿元。 锐意进取打造多物理量传感器“六边形战士”,外延内生深图远筭机器人传感器领域。多物理量融合是传感器应用端的发展趋势,2023 年公司加快投资步伐,布局了光栅传感器、电量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物理量传感器,加速成为多物理量融合的传感器企业。此外,公司还投资了中餐自动化产线、新能源材料产线、矿井物探仪器等下游厂商,打造平台型工业物联网集团。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外延推进机器人传感器种子项目储备,内生进行多维力传感器研发试制,截至 2023 年 7 月,公司研制多维力传感器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3 年公司发力对外投资布局,有望逐步进入收获期。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 3.07/3.86/4.87 亿元,对应 PE 为 32.25、25.65、20.35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基本面风险、多维力传感器研制进展不及预期、对外投资不及预期。
新泉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27 52.50 -- -- 52.79 0.55%
52.79 0.55%
详细
第三方内饰龙头,优质客户助力业绩高增。新泉股份是作为第一梯队汽车饰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仪表板、门内护板、座椅背板等。受益于优质客户结构(自主品牌及新势力为主),业绩近年来持续加速增长,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9.47亿元,同比+50%,归母净利润 4.71亿元,同比+66%。 内饰件千亿赛道前景广阔,竞争格局高度分散。内饰消费属性明显,细分产品种类繁多,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国内 CR3约 25.21%)。目前内饰行业主要企业分为三类:外资供应商、主机厂下属供应商、独立第三方供应商(如新泉股份),决定供应商能否突出重围的四大竞争要素为客户资源、产能布局、成本费用控制、技术。 新泉股份有望迎 Beta 及 Alpha 增长双击,助力业绩一骑绝尘。 Beta:1)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促进整车格局转变,带动汽车产销量增长;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崛起,带来供应链重构机会,利好下游独立零部件供应商;2)内资第三方内饰企业成本把控及响应速度优于外资,国产替代逻辑加强;3)汽车消费属性升级和内饰智能化变革,催化内饰件单价提升。 Alpha。1)技术研发能力及成本费用控制能力业内领先,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客户结构优质,且合作多款爆款车型,受益于下游客户高景气发展,有望订单量持续高增,市占率进一步提升;3)公司实施就近配套生产,产能快速扩张,上海、合肥及墨西哥项目产能释放,预计带来庞大潜在市场需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7.97、11. 10、14.49亿元,按照 11月 23日收盘市值计算,对应 PE 为 32、 23、 18倍。由于公司上市以来经验情况持续向好,且是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业供应链企业,市场对其估值较高,参考可比公司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整车厂价格竞争加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新项目放量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