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鑫通用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5-07-09
|
13.51
|
19.96
|
51.10%
|
13.32
|
-1.41% |
-- |
13.32
|
-1.41% |
-- |
详细
公司发布25H1业绩预增公告,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05~11.2亿元,同比增长70.5%~90.0%;扣非归母净利9.65~10.8亿元,同比增长70.4%~90.7%。其中Q2单季归母净利5.0~6.1亿元,同比+50%~85%,扣非归母净利4.8~6.0亿元,同比+51%~87%。无极品牌引领公司完成从低端代工向自主中高端的战略转变,出海势能强劲,有望持续释放盈利。维持“买入”评级。 无极出海势能强劲,看好品牌海外份额提升、结构优化25年1-5月,根据摩托车商会数据,隆鑫二轮摩托车累计销量约64.9万辆,同比+16.9%;250cc+中大排量销量同比增长33%至5.3万辆,其中出口表现更为亮眼,同比增长约64%至3.4万辆。无极品牌主要产品如摩旅车DS900X、踏板车SR16等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市场热销,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或是公司H1盈利高增的核心驱动力。向后展望,我们认为欧洲仍将是公司增长主引擎。无极有望在大排休旅和小排踏板两大核心赛道加速推新,强新品周期配合拳头产品口碑扩散,或加速公司在欧洲市场份额获取;拉美、东南亚市场也有望取得突破、贡献增量。 内销卡位巡航赛道,仍有显著增长空间国内市场方面,玩乐类摩托需求持续扩容,5H25国内250cc+中大排摩托销量同比+32%至19.1万辆。隆鑫无极品牌通过巡航品类CU525等热销产品,5H25中大排内销市场份额达到约10%。后续随公司产品矩阵补齐、产能进一步爬坡,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4年12月股权重整完成后,公司经营步入正轨,有望持续推进控费降本,加快业绩增长兑现。且双方摩托优势平台接近、产品线互补,未来或将形成较强协同效应。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维持此前预测,预计25-27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5.3%/17.6%/18.4%;归母净利同比+69%/24%/21%至19.0/23.6/28.5亿元。Wind一致预期下可比公司平均25EPE为21.7x,我们给予公司21.7x25EPE,对应目标价19.96元(前值18.4元,给予可比公司25EPE均值20x)。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海运费波动等外部冲击;汇率波动风险。
|
|
|
隆鑫通用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5-07-03
|
12.78
|
18.40
|
39.29%
|
13.59
|
6.34% |
-- |
13.59
|
6.34% |
-- |
详细
首次覆盖隆鑫通用给予“买入”,目标价18.40元,对应25E20xPE。隆鑫是我国老牌摩托厂商,18年无极品牌开辟成长新轨,引领公司完成从低端代工转向自主中高端的战略转变。24年无极营收占比已近20%,自主品牌掌握更大定价权,有望帮助公司实现摩托业务价值链上移,成为营收突破、盈利释放的主动脉。24年宗申成为公司新控股股东,未来双方合并摩托业务后有望成为行业最大摩托商(24年市占率17%)。双方优势平台接近、产品线互补,或形成较强协同效应,无极的强产品周期也有望激活增长动能。 国内大排量需求兴起,无极“爆品”频出份额提升国内大排量玩乐类摩托需求快速兴起,24年大排摩托内销同比+20%至39.6万新高,占两轮油摩比例提高2pct至8.6%。隆鑫通过无极品牌抓住结构性机遇,19年上市后在国内发力巡航品类,性能/操纵/悬架舒适性方面均具备强竞争力,且同产品力下定价更低,从而打造出CU525等“爆品”,推动大排内销市占率攀升至24年的14%。随着无极逐步补齐仿赛、街车等产品谱系,扩大巡航等优势品类细分排量段覆盖,我们看好品牌继续抢占市场,预计3年内份额增至16.2%,对应无极内销销量25-27年增15%/10%/9%。 渠道、产品双管齐下,无极出海势能强劲无极出口业务蓬勃发展,渠道端绑定本土优质代理商快速扩张,产品端集中投放中大排休旅,与国内同业形成差异化,较同级海外竞品则存在12%~30%价差,推动品牌大排出口近四年CAGR达71%。展望未来,欧洲和拉美将是增长主引擎:1)大排休旅和小排踏板赛道推新发力,有望加速欧洲份额获取,预计27年份额对标铃木达5%(24年约1.7%)。2)借由小排积累的渠道资源,25年无极有望在拉美迈入“1-10”,抢占当地排量/发动机升级趋势下带来的增量需求,我们预计3年内有望对标AKT取得约2%市占率。 综合测算下,预计无极25-27年总销量保持近40%的可观增速。 我们与市场观点不同之处市场担忧国内大排量摩托行业或已饱和,继而影响无极增长。我们认为尽管24年国内大排量摩托销售渗透率提至5.8%,但对比意大利/日本/巴西等典型市场(61%/17%/12.1%)仍具备显著上升空间。同时无极车型SKU仍较少,后续通过填补发动机平台、细分品类的空缺,大排量摩托内销份额也有望进一步提升,跑赢行业表现。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5-27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5.3%/17.6%/18.4%;归母净利同比+69%/24%/21%至19.0/23.6/28.5亿元。Wind一致预期下可比公司平均25EPE为20x,我们给予公司20x25EPE,对应目标价18.40元。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海运费波动等外部冲击;汇率波动风险。
|
|
|
华域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5-05-01
|
17.02
|
24.53
|
34.19%
|
19.17
|
12.63% |
|
19.17
|
12.63% |
-- |
详细
华域汽车发布年报, 24年实现营收 1688.5亿元(yoy+0.2%),归母净利66.9亿元(yoy-7.3%),扣非净利 57.6亿元(yoy-11.5%),符合 Wind 一致预期。 25Q1营收 403.7亿元(yoy+9.1%, qoq-18.2%),归母净利 12.7亿元(yoy+0.6%, qoq-42.7%)。 24年公司面临客户结构调整阵痛期,随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逐步落地、 大客户上汽智能化转型, 公司业绩有望修复。维持“买入”。 24年内外饰业务稳健增长, 客户结构优化分板块看: 1)内外饰件 24年实现营收 1193.6亿元,同比+5.6%。 其中子公司延锋汽车饰件营收同比+9.3%至 1195亿元,座椅产品带动平均单价上行; 2) 功能件营收同比-9.0%至 259.7亿元, 子公司汇众营收同比-13%至156亿元, 或系合资客户占比较高拖累; 3) 金属成型和模具/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业务营收则分别同比-34.5%/-15.1%/-3.6%至 66.0/61.5/5.6亿元。 24年上汽集团以外客户营收占比提升 8.4pct 至 62.2%, 且年内新获订单中,自主品牌配套金额占比突破 50%,客户结构逐步优化。 25Q1公司营收同比+9%,随着自主品牌客户项目逐步放量,营收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海外市场压制 Q1毛利率, 期间费用控制得当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1.0pct 至 12.1%, 或系内外饰件等主要业务客户结构变化影响, 归母净利率同比-0.3pct 至 4.0%。 25Q1毛利率同比-1.7pct 至10.8%,主要系北美、欧洲等地需求较弱影响。费用端, 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同比-0.1/+0.1/-0.6pct 至 0.4%/ 4.9%/3.7%, 25Q1三费费率则同比-0.2/-0.4/-0.7pct 至 0.45%/4.4%/ 3.8%。 积极开拓智能座舱、智能底盘产品线,寻求业务新增长点25年公司继续紧跟汽车智能化发展机遇,座舱领域, XiM25等智能座舱系统化解决方案已获得沃尔沃、大众、华为等的配套定点, 有望带来更高单车价值及利润; 底盘方面, 合营企业博世华域自研的线控转向已获多家新能源客户定点, 子公司加速推进 EMB 技术及平台架构的研发, 已与核心整车客户合作完成首个线控车型功能演示装车,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公司向合资客户的出货仍然承压, 或影响收入及盈利表现, 我们下调公司 25-26年净利 8%/6%至 71.1/78.1亿元,预计 27年归母净利 87.1亿元。可比公司 25E PE 均值为 12.7x, 鉴于公司传统业务及合资客户占比仍较高, 给予公司 25年 10.9x PE,目标价 24.53元(前值 24.11元,对应24E PE 9.8x,目标价提升系可比公司估值中枢提升),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整车产销不及预期,短期内新产品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
|
|
涛涛车业
|
机械行业
|
2025-05-01
|
60.59
|
94.25
|
--
|
71.50
|
18.01% |
|
149.90
|
147.40% |
-- |
详细
涛涛车业发布年报, 24年实现营收 29.8亿元(yoy+38.8%),归母净利 4.3亿元(yoy+53.8%),扣非净利 4.2亿元(yoy+55.8%)。 Q1实现营收 6.4亿元( yoy+23.0%, qoq-15.5%),归母净利 0.86亿元( yoy+69.5%,qoq-33.6%), 业绩符合预告(0.75~0.88亿元)。展望 25年,随着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等品类新品进一步拓展, 平均单价及单车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维持“买入”。 智能电动低速车营收继续高增,大排量全地形车开始投放分板块看: 1)优势业务智能电动低速车 24年营收 18.9亿元,同比+48%; 其中电动高尔夫球车为主要增长动力, 24年终端销售量突破 2万辆,带动营业收入同比+935%至 8.1亿元; 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平衡车收入为2.3/6.0/2.0亿元,同比+40%/-16%/-33%; 2) 特种车营收同比+24.5%至 9.2亿元,其中全地形车和越野摩托车分别为 7.4/1.8亿元,同比+19%/52%。 24年公司大排量全地形车投放, 300ATV 销量超 3000辆, 500ATV 也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25年有望开始贡献增量。 汇兑暂时影响北美及美洲毛利率,推广费收缩下销售费率同比降低公司 24年前三营收地区为美国、美洲(不含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实现营收 23/3/2亿元,毛利率为 37%/24%/26%,同比-3.8/-2.6/+0.1pct。 北美+美洲(北美外)地区毛利率下滑或受汇兑波动影响,中期看我们依旧看好高尔夫球车、大排量全地形车等高单车毛利的产品带动盈利结构向上。 费用端,24年随着高尔夫球车渠道建设、推广进入较成熟阶段, 销售费率同比-4.2pct至 10.5%, 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0/+0.1pct 至 4.4%/4.2%; 25Q1三费同比-2.7/-1.1/-2.1pct 至 13.5%/4.6%/3.5%,费用管控显成效。 中国、东南亚、北美三地产能互补,渠道、产品扩张协同成长25年公司增长动能仍强:①全球化产能协同: 后续越南工厂产能提升, 泰国工厂公司计划于 25H2投产, 并且随着美国工厂落地后, 或降低关税风险; ②产品矩阵补齐: 700CC UTV 等大排量车型研发落地后, 或填补高端全地形车品类空白, 露营车、六座车型等高客单价产品占比提升,推动毛利率结构性优化。配合渠道拓展等, 全球化战略有望提速。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公司新品类已度过导入期,宣传推广费用开始收缩,上调 25-26归母净利 6%/3%至 5.4/6.6亿元, 27年净利 8.3亿元。 基于可比公司 25年 Wind一致预期 PE 均值为 19.4x,给予公司目标价 96.42元(前值 84.91元,对应 25E 18.3X PE),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整车产销不及预期,短期内新产品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
|
|
拓普集团
|
机械行业
|
2025-04-28
|
50.65
|
66.72
|
51.09%
|
54.95
|
8.49% |
|
54.95
|
8.49% |
-- |
详细
拓普集团发布年报, 2024年实现营收 266.00亿元(yoy+35.02%),归母净利 30.01亿元(yoy+39.52%),扣非净利 27.28亿元(yoy+35.00%),处于业绩预告中值。 其中 Q4实现营收 72.48亿元(yoy+30.63%, qoq+1.66%),归母净利 7.67亿元(yoy+38.47%, qoq-1.45%)。 公司车端业务有望受益于 “大华为”、小米等核心客户放量,延续增长势头,机器人业务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 产品线持续扩展, 汽电业务配套新势力快速放量24年公司继续巩固自身平台化优势,营收维持高增,分业务看: 1) 传统减震业务营收同比稳健增长 2.4%; 2) 闭式空气悬架系统搭载问界、小米等智能电动车型实现迅速爬坡,全年交付超 24万套,带动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908%至 18.2亿元; 3) 内饰件/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业务营收分别同比+28%/34%/38%至 84.3/82.0/21.4亿元; 4) 电驱系统产品开始小批量生产,营收达 1343万元。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汽车及机器人领域产品线仍在持续扩张,成长空间广阔。 期间费率同比降低, 25年新工厂爬坡达产有望改善盈利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2.1pct 至 20.8%(23年追溯调整后), 内饰件/底盘系统/汽车电子/热管理/电驱系统毛利率分别达 18.1%/20.4%/19.4%/17.1%/50.9%。毛利率同比下滑或系公司新建产能尚未爬坡完成影响盈利。后续随国内外项目落地放量,规模效应下毛利率有望改善。 24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1.2亿元, 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同比-0.3/-0.4/-0.4pct 至1.0%/2.3%/4.6%,带动 24年归母净利率同比+0.4pct 至 11.3%。 加快机器人业务平台化布局,成长空间广阔公司机器人业务板块正快速开拓,基于车端业务积累的电机、电控、 减速机构、 精密制造领域经验, 继直线执行器后,公司又启动了旋转执行器、灵巧手电机等产品研发并已多次向客户送样。此外在机器人躯体结构件、传感器、足部减震器、电子柔性皮肤等方面亦有布局, 未来有望在机器人板块实现平台化供应, 复制车端业务拓品类提单价的成长历程。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维持公司 25-26年归母净利润 38.1/47.1亿元,并预计 27年归母净利润为 59.2亿元。 可比公司 25年 Wind 一致预期 PE 均值为 25.8倍,考虑公司电驱系统新业务具备较大成长性,我们给予公司 25年 30.8倍 PE,对应目标价 67.45元(前值 69.16元,对应 25E PE 30.6x)。 风险提示: 电驱系统业务落地慢于预期;海外配套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
|
|
钱江摩托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5-04-25
|
15.46
|
24.46
|
51.27%
|
16.45
|
3.65% |
|
16.69
|
7.96% |
-- |
详细
钱江摩托发布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60.31亿元(yoy+18.3%),归母净利6.77亿元(yoy+45.8%),符合此前业绩预告。25Q1公司实现营收13.3亿元(yoy-0.81%,qoq+20.5%),归母净利0.87亿元(yoy-38.0%,qoq-58.7%)。 公司Q1净利承压或系部分费用前置。我们认为钱江依托其丰富的动力平台,在大排量竞争中仍具备推新速度、成本优势。维持买入。 25Q1大排量销量稳健提升,营收环比+20.5%24年公司继续丰富“赛”、“闪”等主力产品线,巩固大排量优势,同时通过“鸿”系列产品下探入门级。出口业务则继续推进欧洲等核心市场渠道建设,并积极开拓拉美等新市场。24年公司燃油摩托销量同比+13.5%至44.5万辆,250cc+大排量摩托销量同比+32.4%至18.2万辆,其中内销同比+34.4%至11.7万辆,维持国内市占率第一,出口同比+28.5%至6.54万辆,带动营收稳健增长。根据摩托车商会,25Q1公司销量同环比+9%/-3%,或系小排量核心出口市场需求波动导致出口同比下滑;大排量销量实现13%同比增长。Q1公司最终营收同比微降,环比+20.5%。 24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5Q1税金确认短暂压制利润表现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1.2pct至26.3%,25Q1毛利率同环比-0.9/+2.4pct至25.4%,或系质保金会计政策调整。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0.7/-1.4/-0.3pct至3.6%/4.0%/6.1%,降本增效举措下,归母净利率同比+2.1pct至11.2%。25Q1公司管理费率同环比-0.3/-0.4pct至4.0%,研发费率同环比+1.6/-3pct至6.8%,销售费率同环比+1.2/+0.5pct至4.3%,系新品密集发布宣传投入增加。此外公司25Q1税金及附加成本同环比+36%/+35%至1.2亿元,或系公司税项确认环节前置影响,暂时压制净利润同比表现。 海外业务持续拓展,有望拉动盈利结构改善24年公司海外销售同比+32.5%至27.4亿元,毛利率提升0.9pct至28.7%,较国内销售毛利率高4.4pct,主要销往亚洲(包括土耳其)、欧洲等区域。 25年公司将通过经销商渠道开拓、构建本地化配件中心提升售后等方式进一步耕耘西欧、拉丁美洲市场。同时公司ATV产品也已实现量产并已开发欧美多个意向客户。公司海外业务有望维持较快增长并带动盈利结构改善。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海外销售盈利能力较强,我们上调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润10%/7.6%至7.7/9.0亿元,并预计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5亿元。基于可比公司25年PE均值17.2x,给予公司25EPE17.2x,目标价为25.11元(前值21.45元,对应16.5xPE)。 风险提示:国内大排量摩托车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出口贸易政策风险。
|
|
|
春风动力
|
机械行业
|
2025-01-27
|
193.03
|
263.11
|
11.84%
|
216.93
|
12.38% |
|
216.93
|
12.38% |
|
详细
公司发布 24年业绩预增公告:24年归母净利 14.2~15.6亿元,同比+40.9%~54.8%;扣非净利 13.9~15.3亿元,同比+43.4%~57.4%。业绩表现超出我们此前预期的 13.6亿元,或因出口盈利释放、汇兑/政府补贴增厚净利。我们继续看好公司两轮、四轮车新品发力,内销、出口共同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Q4内销稳健出口快增,汇兑及政府补贴或增厚净利公司 24Q4实现归母净利 3.4~4.8亿元,同比+64.6%~132.6%,环比-9.1%~28.5%,我们认为业绩亮眼表现或系:1)营收端,Q4摩托内销稳健,海外补库需求推动出口快增。公司摩托 Q4总销量同环比分别-9%/+101%,出口销量同环比+73%/76%,尤其 250cc+大排量出口同环比+122%/57%;2)利润端,大排量摩托占比进一步提高,以及全地形车新品开始贡献增量后拉动盈利结构优化;3)Q4汇兑损益及政府补贴增厚净利。 25年两轮产品大年,大排、通路、电自齐发力24年春风大排量摩托产品矩阵不断扩张,接连发布四缸 500VOOM、三缸675SR 等新品,450等强势平台持续发力,带动公司份额向上——全年250cc+摩托批销份额达 19.8%,同比+4.6pct,升至行业第一。25年公司或继续加大 250cc+大排量新品投放,包括 ADV 车型 700MT、800MT-X,多缸街车 675NK 等,有望进一步巩固、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还将在通路车和踏板领域积极推新,并加快电动车子品牌极核的渠道建设,高端电自有望成为公司又一增长点。 看好全地形车新品增量,全球产能应对关税风险24年公司全地形车销量(摩托车商会口径)同比+28.8%至 17.5万辆,并于 8月在美国发布 U10PRO/ Z10新品,新品配置升级,性能、实用性均显著增强,较北美品牌竞品具备价格及配置优势。产能方面,公司四轮业务全球布局,中国、墨西哥、泰国三地工厂使公司应对关税风险拥有灵活腾挪空间。我们看好新品 25年全年交付后贡献可观增量,高端 UZ 系列拉动四轮业务盈利向好。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公司摩托、全地形车、电自新品周期均强,出海和高端化进程有望提速,我们上调公司 24-26年归母净利 9.3%/10.5%/12.8%至 14.9/18.8/23.6亿元(前值 13.6/17.0/20.9亿元)。可比公司 25年 Wind 一致预期 PE 均值为 21.7x(前值 18.1x),我们给予公司 25年 21.7xPE,目标价 268.86元(前值 202.90元,目标价上调主因盈利预期调整及可比估值提升),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新品销量不及预期,汇率与海运费波动的风险。
|
|
|
涛涛车业
|
机械行业
|
2025-01-17
|
66.19
|
83.00
|
--
|
74.88
|
13.13% |
|
74.88
|
13.13% |
|
详细
首次覆盖涛涛车业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84.91元(基于 18.3x 25EPE)。公司主营电动滑板车、全地形车、电自及高尔夫球车,是全球领先的户外休闲设备制造商。我们认为公司在美国渠道网络优势显著,高尔夫球车、大排量 ATV 等高端新品落地放量或显著优化收入/盈利结构,注入成长动能。 扎根美国市场,全面构筑品牌、渠道优势公司深耕北美市场近 20年,通过本地化品牌和立体渠道网络建立竞争壁垒: 1)三大品牌差异化定位,覆盖低中高多层次消费群体;2)渠道端,公司具备商超(沃尔玛、TSC 等覆盖率超 85%)、高端经销商、电商、自有网站全域覆盖的多元渠道布局,在新品导入/市场铺货/成熟期销售/品牌力兑现等环节可实现优势互补。渠道端积累的成熟经验是公司实现新品类快速放量及份额拓张的关键要素。以高尔夫球车为例,公司 1年内已扩展经销商 120+/TSC门店 300+,从而在 24H1贡献 3.4亿营收增量,占公司同比总增量 57%。 产品矩阵高端化升级,有望带动价、利双升公司产品结构升级逻辑明确,通过强化发动机等核心件的研发实力,将主营产品从低价/玩具属性强的滑板车/平衡车(售价$300-$2000),拓展至溢价空间大的高尔夫球车及大排量 ATV($4000-$10,000)。尤其美国高尔夫球车作为短途代步工具的需求激增,2%~7%家庭以球车替代第二辆车的假设下,我们测算潜在市场空间约 115~403万辆,较场内球车市场容量增加 89%~310%。公司 24年起集中推出球车产品,较美国竞品存在 20~30%+定价及配置优势,有望充分把握增量需求,加速抢占市场,我们预计 23-26年球车收入 CAGR 达 212%,看好公司高价值量的新产品序列驱动业绩快速增长。 我们与市场观点不同之处市场担忧公司面临海外贸易政策收紧的风险,继而导致产品价格竞争力下滑。我们认为一方面,公司本土产能建设有序推进,将较大程度消化关税风险。此外,针对海外生产带来的成本提高,目前公司高尔夫球车等关键产品与 Club-car 及 EZGO 相比价差上千美元,尚有显著提价空间,并且随着渠道建设完善,产品度过市场导入期,公司可通过压缩经销商端利润以实现部分压力转嫁,仍看好公司持续提升海外份额,释放利润弹性。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 33.3/43.3/54.5亿元、归母净利4.0/5.1/6.4亿元,三年 CAGR 均超 30%。Wind 一致预期下,可比公司 25EPE 平均为 18.3x,我们基于 18.3x 25E PE,对应公司目标价 84.91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政策波动。
|
|
|
华域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1-01
|
15.48
|
24.11
|
31.89%
|
18.14
|
17.18% |
|
18.14
|
17.18% |
|
详细
华域汽车发布三季报: Q3实现营收 421.99亿元(yoy-5.36%, qoq+4.79%),归母净利 16.11亿元(yoy-15.20%, qoq+0.69%)。 2024年 Q1-Q3实现营收 1194.91亿元(yoy-1.70%),归母净利 44.73亿元(yoy-5.63%),扣非净利 40.87亿元(yoy-1.32%)。 公司的结构调整战略成效初步显现,业外(上汽系外) 客户订单逐步释放,对冲合资业务下滑。同时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拓展, 单车配套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 上汽合资产销走弱制约增长,业外客户贡献增量Q3公司两大核心客户产销表现承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单季产量分别环比下滑 3%/60%,同比下滑 23%/21%。而公司 Q3营收维持环比增长,同比小幅降低,或系公司积极执行中性化战略,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赛力斯等头部新能源客户业务规模扩张,弥补传统合资客户不足。 其中,公司内外饰件、功能件 Q3营收实现环比 3%/10%增长至 328/18亿元,与 23年同期基本持平;金属成型和模具业务则继续收缩, Q3营收同环比-40%/-13%至 17亿元。公司正处于客户结构调整阵痛期, 我们认为随着业外项目放量,公司有望重拾稳健增长。 Q3毛利率稳健向好,费用管控良好24年以来公司着力提升运营效率, Q3毛利率稳健向好, 环比+0.55pct,同比持平至 12.28%; 净利率则同环比分别-0.4/-0.4pct 至 4.3%,弱于毛利表现,系公司电子电器件、功能件等业务合联营企业收益下降,或同样受业内客户产销疲软的影响。 24Q3公司期间费用管控环比继续优化,销售费率/管理费率分别为 0.42%/4.68%,同比-0.24/+0.6pct,环比-0.25/-0.1pct;研发费率同环比+0.15/+0.6pct 至 3.84%。 公司目前积极推进生产降本工作、海外运营资源重整,盈利能力有望维稳改善。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公司上汽通用/大众等客户配套业务占比仍较高,而传统合资车企或持续面临需求压力, 我们下调 24-26年营收假设, 预测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70.0/77.5/83.4亿元(前值 77.8/86.9/98.3亿元)。 可比公司 24年Wind 一致预期 PE 均值为 9.8x,给予公司 24年 9.8x PE,目标价 24.11元(前值 22.48元),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整车产销不及预期,短期内新产品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
|
|
保隆科技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1-01
|
38.00
|
51.08
|
31.34%
|
45.65
|
20.13% |
|
45.65
|
20.13% |
|
详细
保隆科技发布三季报: Q3公司营收稳健增长, 实现营收 18.43亿元(yoy+19.75%, qoq+8.34%), 期间费用管控环比优化, Q3归母净利 1.00亿元(yoy-35.21%, qoq+24.87%),符合我们此前业绩预期(0.9-1.1亿元)。 2024年 Q1-Q3实现营收 50.26亿元(yoy+20.96%),归母净利 2.49亿元(yoy-26.62%),扣非净利 2.10亿元(yoy-24.29%)。 公司不断夯实空悬领先优势,在手订单有望加速释放。 维持“增持” 评级。 Q3营收稳健增长,空悬产品打入海外客户供应链公司 Q3营收同环比均稳健增长,或系空悬业务搭载理想、奇瑞等新车型持续爬坡,传统业务随行业产销复苏实现同步增长。 空悬赛道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在中等价格段车型渗透进程加速。公司在空簧总成领域的技术能力及量产经验位于领先梯队, 已具备空气弹簧、储气罐及供气单元等的量产自制能力, 附于公司强劲的订单拓展能力。 9-10月公司新公告获得 5个空悬项目定点, 量产后年均贡献营收增量约 4.4亿元, 其中实现了对欧洲客户的突破。 此外,公司不断提升空悬产品的核心零部件自制率,通过制造降本有望夯实自身领先优势,持续释放空悬业务成长性。 Q3期间费用管控优化,可转债发行落地24Q3公司毛利率同环比分别-3.55pct/-0.48pct 至 24.60%,或系内销占比及部分尚在爬坡阶段的新产品营收提升所致,后续随新兴业务产能利用率进一步爬升,毛利率有望企稳向好。 24Q3期间费用管控优化, 销售费率同环比1.02pct/-0.65pct 至 3.08%,管理费率同环比-0.38pct/-0.64pct 至 5.89%,研发费率同环比+0.45/-0.27pct 至 7.94%,同比提升系股权激励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率同比-1pct,环比-0.2pct 至 0.87%,公司可转债发行已落地,后续利息支出或将进一步减少。 新兴业务开拓进展积极,注入成长添力除空悬业务外,公司 ADAS、轻量化等业务也实现多点开花——BDU 液冷板项目获新势力定点,计划年内量产;铝外饰件、带传感器线束、 AVM 摄像头等产品分别取得国内外车企项目定点; 9-10月再次新增前视一体机及毫米波雷达项目定点,全生命周期金额 2.9亿元,为公司持续成长注入动能。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4.06亿元、 6.06亿元、 7.60亿元。 可比公司 25年 Wind 一致预期 PE 均值为 18.1倍,给予公司 24年 18.1倍PE, 对应目标价 51.77元(前值 40.32元)。 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整车产销不及预期,短期内新产品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
|
|
伯特利
|
机械行业
|
2024-11-01
|
49.56
|
55.65
|
14.32%
|
54.41
|
9.79% |
|
54.41
|
9.79% |
|
详细
伯特利发布三季报:Q3实现营收26.07亿元(yoy+29.66%,qoq+23.52%),Q3归母净利3.21亿元(yoy+33.96%,qoq+29.51%),超出我们前瞻预测(24.10.11发布,预计2.7-2.9亿元),系违约金回收增厚净利。2024年Q1-Q3实现营收65.78亿元(yoy+28.85%),归母净利7.78亿元(yoy+30.79%),扣非净利7.09亿元(yoy+30.85%)。 公司毛利率有望随规模效应释放而持续改善,维持“买入”评级。单季营收再创新高,在手项目量产兑现增长公司Q3营收实现同环比高增长,具体看,智能电控/转向系统/轻量化制动/盘式制动器产品销量分别同比+33%/17%/55%/12%,环比+25%/23%/6%/22.5%。销量攀升一方面得益于核心客户的产销爬坡,奇瑞/吉利/理想Q3乘用车产量环比分别+19%/14%/64.5%,另一方面则因公司在手项目量产兑现,Q3公司EPB、WCBS、盘式制动器产品分别新增41/10/15个项目。公司智能电控产品在量产进程及降本空间上具备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客户覆盖度及车型份额,延续增长势头。 Q3毛利率环比继续改善,违约金收取增厚净利24Q3毛利率同环比-1.05pct/+0.13pct至21.56%,同比下滑受到电控类产品行业竞争加剧影响,但环比表现持续向好,系线控制动等产品放量带来规模效应。后续随WCBS1.5/2.0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量产爬坡,盈利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公司Q3期间费用率整体下降,公司销售/管理费率分别为0.95%/2.32%,同比分别-0.17/+0.14pct,环比-0.06pct/-0.25pct;研发费率同环比-0.24pct/-0.84pctpct至5.42%。Q3公司净利增速快于毛利增速,系收取违约金增加,单季度营业外收入同环比均增加超3400万元,增厚净利。WCBS1.5/2.0筑牢领先优势,底盘协同成长性足公司于电控制动领域基本已完成技术布局,6月公司WCBS1.5产品已在多个客户项目上成功量产,满足L3/L4冗余功能的WCBS2.0首次成功实现小批量供货,EMB研发进展顺利,筑牢技术领先护城河;同时发力其他底盘产品,包括电动尾门、悬架产品等,智能底盘协同拓展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维持前次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11.7/15.1/19.3亿元。可比公司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2.5倍,我们给予公司25年22.5倍PE,对应目标价56.03元(前值45.1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整车产销不及预期,短期内新产品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
|
|
拓普集团
|
机械行业
|
2024-10-31
|
45.50
|
54.50
|
23.41%
|
59.67
|
31.14% |
|
66.66
|
46.51% |
|
详细
拓普集团公布三季报业绩,公司Q3实现营收71.30亿元(yoy+42.85%,qoq+9.13%),归母净利7.78亿元(yoy+54.63%,qoq-4.07%),符合我们业绩前瞻预期的7.6~8.1亿元(24.10.11发布),扣非净利7.27亿元(yoy+53.7%,qoq+4.0%)。公司“大客户”战略持续起效,高价值量配套华为、小米等新势力客户助力业务扩张。展望Q4海外创新车企、“华为链”催化足,公司作为重要供应商有望受益,维持“买入”评级。 配套核心客户量价齐升,Q3营收同比快速增长分业务看,24Q3公司1)减震器业务同比+9.5%指11.7亿元;2)内饰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业务营收分别同比+29%/36%/48%至21.2/22.25/5.8亿元,同比强势表现主系配套新势力新车型迅速放量,核心客户问界、理想、比亚迪Q3产量同比分别+630%/48%/34%;3)汽车电子营收Q3同比大幅增长至5.8亿(23Q34300万元),系空悬新品搭载新车贡献增长,智能座舱、线控制动IBS、EPS等订单也开始逐步量产。公司持续拓客户、提单价,与美国创新车企/FORD/GM/欧洲豪华品牌等均展开合作,最高单车ASP已达约3万元。新客户+价值量上行的共同提振下,公司有望延续可观增长。 Q3毛利率环比有所提高,看好产能爬坡带动盈利向上Q3公司毛利率20.88%,同比-1.79pct,环比+0.48pct;净利率10.96%,同比+0.86pct,环比-1.49pct。我们认为同比下滑或系墨西哥工厂新产线投入运营,尚处于爬坡阶段,折旧摊销压力较大,环比则受益于高附加值产品如空悬等营收占比提升。24年公司期间费用管控加强,Q3销售、管理费率分别为1.1%、2.2%,同环比-0.14/+0.07pct、-0.96pct/-0.17pct;研发费率同环比-0.57pct/+0.33pct至4.6%。随海外工厂订单落地、产能利用率提升,通过规模化采购控本,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向好。 北美欧洲新产能有序推进,海外盈利有望逐步兑现公司全球化版图稳步扩张,H1球铰锻铝控制臂业务新获欧洲豪华品牌项目,迈出突破欧洲的重要一步;墨西哥热泵总成产线、内饰产品生产基地分别于8、9月正式投产,美国奥斯汀和奥克兰工厂稳步推进。波兰工厂二期也在加紧筹划,为承接更多欧洲本土订单奠定基础,海外业务有望逐步兑现盈利。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24-26年归母净利28.40/38.14/47.09亿元,可比公司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21.2倍,考虑公司电驱系统新业务具备较大成长性,我们给予公司25年24.4倍PE。对应目标价55.10元(前值40.32元)。 风险提示:电驱系统业务落地慢于预期;海外配套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
|
|
银轮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0-31
|
18.81
|
23.45
|
2.27%
|
20.72
|
10.15% |
|
20.72
|
10.15% |
|
详细
银轮股份发布三季报: Q3实现营收 30.54亿元(yoy+11.85%, qoq-4.04%),归母净利 2.01亿元(yoy+27.31%, qoq-4.76%),符合公司 10.14发布的业绩预告( 1.92-2.1亿元) 。 2024年 Q1-Q3实现营收 92.05亿元(yoy+15.18%),归母净利 6.04亿元(yoy+36.20%)。 公司积极开拓“第三/四曲线”, 有望延续稳健增势, 维持“买入”评级。 Q3营收同比高增, 商用车业务暂受下游需求压制Q3重卡行业单季销量同环比下滑 19/24%,或使公司商用车业务环比承压。 但在商用车下游需求的压制下, 公司营收环比仅小幅下降,同比保持稳健增长,或系核心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客户产销提升, Q3相关车企如比亚迪、蔚来、鸿蒙智行销量分别环比+14.9%/7.8%/10.7%。向后展望,公司数字与能源业务有望接棒新能源车业务兑现成长性,储能项目在手订单迅速积累,H2开始有望逐步释放,数据中心业务也已取得客户突破, 有望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 Q3毛利率环比向好,新业务有望推动盈利结构改善24Q3公司执行会计政策调整,将原销售费用中的保证类质保费计入营业成本,前三季度合计调整费用为 1.2亿元。 我们还原其对毛利率的影响,则Q3实际毛利率约为 21.5%,环比+0.6pct, 同比-0.5pct,或系业务结构变化及汇兑波动影响。 未来随公司数字与能源业务放量,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向好。 公司不断扎实推进精益管理,在还原调整费用后, Q3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 2.6%/5.5%/4.9%, 环比-0.2/+0.3/+0.3pct, 同比+0.2pct/持平/持平。 全球化布局不断完善,看好海外主体利润释放公司明确国际化、加大产业出海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全球化进程提速: 1)布局不断完善。 墨西哥工厂二期产能有望于年内批产, 拟建立休斯顿北美总部以支撑属地化发展,公司计划 2028年海外属地收入占比达 40%以上。 2)海外项目订单持续增加。 9月新增欧洲新能源车热管理的定点。 3)提升全球工厂经营效率。公司将通过加强全球化供应链建设,引进精益管理工具等方式, 提升海外盈利能力。 24H1墨西哥一期工厂已扭亏, 24年内/25年北美/欧洲银轮目标分别实现转盈,看好公司海外主体利润释放。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商用车行业需求偏弱,我们对 24-25年营收假设略作下调, 预计 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为 8.6/11.4/14.3亿元(前值 8.9/11.5/14.3亿)。可比公司 25年 Wind 一致预期 PE 均值为 17.2倍,给予公司 25年 17.2倍 PE,目标价23.56元(前值 22.9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整车产销不及预期,短期内新产品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
|
|
春风动力
|
机械行业
|
2024-10-21
|
159.20
|
198.56
|
--
|
176.30
|
10.74% |
|
182.40
|
14.57% |
|
详细
24Q3归母净利3.7亿元,同比+49%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4.5亿元,同比+22%;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34.9%;Q3实现营收39.2亿元,同比+36%,环比-12.2%,实现归母净利3.7亿元,同比+48.9%,环比-13.6%,超出我们预期(2024.10.11发布的《Q3前瞻:景气向上,交叉产业链弹性足》)。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两轮、四轮车新品发力,内销、出口共同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Q3营收同比高增,期待Q4两轮/四轮出口转好公司7-8月共销售摩托5.5万辆,同比增长93%;250cc+大排量摩托销量2.5万辆,同比+58%,其中出口1.0万辆,同比+29.5%;内销1.5万辆,同比增长88%。对应地,公司Q3实现营收39.2亿元,同比+36.1%。营收环比下滑12.2%,主要系季节性波动、欧洲排放标准切换等因素影响。向后展望,随着产品欧5+认证逐步完成,Q4两轮出口业务有望转好。此外公司8月末发布的U/Z系列全地形车新品产品力优势足,Q4开启交付后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贡献利润增量。 销售/管理费用率环比改善,推动净利表现超预期24Q3公司毛利率环比+0.8pct至31.6%,主要系四轮/两轮车产品结构调整所致,随大排量新品的丰富,盈利结构有望持续优化。费用端,公司Q3销售费率8.5%,同环比-2.8/-0.7pct,或系市场促销投放力度有所控制;管理费率优化,同环比分别-1.7/-1.4pct至3.3%;同时公司持续投入新平台开发,Q3研发费率6.95%,同环比-1.5/+0.9pct。财务费率则同环比+2.6/2.4pct,主要系汇兑波动影响。最终公司Q3实现归母净利3.7亿元,同比+48.9%。 发布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24年9月2日,公司发布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草案),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期权数量355万份,行权价格为106元。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包括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1310人。分别对三个行权期设立营收考核目标,计划2024年营收不低于140亿元;2024-2025年累计营收不低于305亿元;2024-2026年累计营收不低于505亿元。本次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持续发展信心,有助于公司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完成经营目标的实现。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02.90元维持前次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3.6/17.0/20.9亿元,可比公司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18.1倍,我们给予公司25年18.1倍PE,目标价202.90元(前值192.39元),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新品销量不及预期,汇率与海运费波动的风险。
|
|
|
银轮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0-17
|
18.00
|
22.80
|
--
|
20.72
|
15.11% |
|
20.72
|
15.11% |
|
详细
24Q3预计归母净利 1.92~2.1亿元银轮股份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 24Q1~Q3累计实现净利 5.95~6.1亿元; 其中 Q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92~2.1亿元,同比增长 21.4%~32.8%,实现扣非净利 1.83~1.98亿元,同比+18.1%~27.7%。 公司新能源乘用车、数字与能源等新兴业务共同发力,海外客户拓展积极,看好业绩增长持续兑现。 维持此前预测,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8.9/11.5/14.3亿元。 可比公司 25年 Wind 一致预期 PE 均值为 16.6倍,给予公司 25年 16.6倍PE,目标价 22.91元(前值 16.85元),维持“买入”评级。 Q3扣非净利有望新高,乘用车业务受益于新能源客户产销爬坡公司 Q3归母净利润中枢 2.01亿元, 环比略下滑 5%, 同比增长 27%; 实现扣非净利中枢 1.91亿元, 环比增长 3%, 同比增长 23%, 有望创单季度扣非净利新高。 Q3重卡行业销量同环比下滑 19/24%至 17.7万辆, 天然气重卡也受 LNG 气价上涨影响销量回落。 在商用车业务面临较弱下游需求, 汇兑波动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 公司扣非净利中枢同环比保持稳健增长,一方面系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客户产销提升, Q3相关车企如比亚迪、蔚来、鸿蒙智行销量分别环比+14.9%/+7.8%/+10.7%,另一方面系公司全球工厂经营效率持续提升的成效显现。 全球化布局不断完善,看好海外主体利润释放公司明确国际化、加大产业出海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全球化进程提速: 1)布局不断完善。 墨西哥工厂二期产能将于年内批产,建立休斯顿北美总部以支撑属地化发展。 2)海外项目订单持续增加。 9月新增欧洲新能源车热管理的定点。 3)提升全球工厂经营效率。公司将通过加强全球化供应链建设,引进精益管理工具等方式,不断提升海外盈利能力。 24H1墨西哥一期工厂已扭亏, 24年内/25年北美/欧洲银轮目标分别实现转盈,看好公司海外主体利润释放。 积极开拓“第三/四曲线”, 热管理新场景带来成长新契机公司集中资源投入“第三曲线”、“第四曲线”, 包括 AI 人工智能芯片及数据中心热管理等新业务发展。24H1公司数字与能源业务订单获取全面开花,突破 4家战略客户及 2家大客户。 储能热管理取得阿里斯顿/比亚迪/中车/阳光电源项目;数据中心业务获得备用电源超大型冷却模块及液冷散热系统等订单; 低空领域则将为国内知名客户配套低空飞行器热管理产品, 为未来2-3年的营收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打开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 数字与能源热管理订单释放不及预期;乘用车需求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