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聪

广发证券

研究方向: 保险、证券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编号:S0260512080001,首席分析师。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Cass)商学院保险精算学硕士。2008年1月加入长江证券,从事保险、证券行业研究,担任非银行金融高级研究员。此前任职于普华永道精算部,担任咨询审计师、高级精算顾问,曾参与并负责过国内数家保险公司的IPO审计以及给予精算咨询服务。同时也参与众多国外和地区保险公司的精算审计以及精算咨询服务,涉及香港、台湾及澳大利亚等。后供职于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担任非银行金融首席分析师及社会服务业产业链总监。2012年进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新财富”非银行金融第三名,“水晶球”非银行金融第二名。2010年“新财富”非银行金融第三名,“水晶球”非银行金融第三名。2011年“新财富”非银行金融第一名,“水晶球”非银行金融第一名。...>>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花股份 医药生物 2011-03-15 7.29 -- -- 8.87 21.67%
9.25 26.89%
详细
向生物医药产业重新聚焦的多元化企业。金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为主导,涉及医药物流、置业融资、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上市公司。目前公司的发展战略是重新向生物医药主业靠拢,有序剥离亏损的副业资产。 债务逐步清偿迎来业绩拐点。公司从2006年开始陆续剥离非医药资产清偿债务,债务总额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之中,长短期借款目前已经从2006年中的12.43亿元,下降到3.34亿元。在医药工业明确向上的发展背景下,公司有望迎来业绩反转。 人工虎骨锻造公司明日脊梁。公司是全球唯一的人工虎骨产业化基地,在我国已全面禁止虎骨入药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社会背景下,人工虎骨产业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希望所在,目前金天格胶囊已经成为骨骼肌肉系统中成药第一品牌,而公司以人工虎骨酒为起点向健康产业延伸的动向值得重点关注,据我们测算人工虎骨产业链年潜在产值至少超过50亿元。 医药工业发展势头欣欣向荣。公司2007年~2009年医药工业收入分别为6027万、8342万及1.13亿,医药工业收入分别占当年业务总收入的19.58%、24%和34.11%,呈现逐年上升之势。从医药工业的利润率分析,2007年~2009年分别为32.26%、44.95%、53.49%,至2010年中报更是达到了60.52%水平,显示公司高毛利率产品营收占比不断提高。 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可期。目前公司利润率水平较低的医药商业业务已出现收入下降趋势,而酒店业务正逐步度过培育期,酒店二期工程未来竣工形成规模效应后有望进入盈利阶段。 盈利预测:根据我们测算公司2010~2012年EPS分别为0.13、0.08、0.21元,扣非后EPS分别为-0.05、0.08、0.21元。在债务清偿接近尾声,有望轻装上阵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情况下,公司业绩反转趋势明确,我们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退市风险;债务清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工业发展进度低于预期。
新华医疗 医药生物 2011-03-15 24.91 -- -- 26.21 5.22%
32.41 30.11%
详细
新华医疗公布201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3.42亿元,同比增长51.53%,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6035.23万元,同比增长46.18%,EPS同比增长45.16%,达到0.45元,略低于我们的预期(我们预期公司2010年EPS为0.46元)扣非后EPS为0.42元。公司发展符合我们的预期。 消毒灭菌设备双轮驱动持续成长。消毒灭菌设备在医改和医药行业黄金10年到来的驱动下,自2009年起快速成长,随着医改的继续推进和医药行业的GMP的正式实施,新华医疗消毒灭菌设备的快速增长势头仍将持续。 募投项目初成正果。公司在2007年实施的募投项目在经过2年的蛰伏期之后,自2009年起受益于新医改和大输液行业包材变革的推动,进入到业绩快速成长期。2010年清洗消毒器和非PVC输液生产线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50%、47%,合计贡献利润5653.48万元,占公司净利润的87%。随着新医改的继续推进和大输液行业包材变革的持续,募投项目继续充当公司利润增长的主动力。 预收账款继续高企,未来收入值得期待。作为依靠订单销售的公司,预收账款可以较好的反映公司的订单状况,新华医疗2010年年报中接近3亿的预收账款反映了公司充足的订单状况。 我们测算了公司自2008年以来营业收入与上年年报中预收账款的关系,根据2010年年报中预收账款情况,我们预计公司2011年销售收入范围约为22.5~25.5亿元,参考公司医疗设备2008年以来的净利润率平均水平我们预计公司2011年净利润为1.08~1.23亿元,对应EPS为0.80~0.92元,按照医疗器械行业平均43倍的市盈率测算,公司的合理价值区间为34.4元~39.56元,公司目前股价为28.90元,距离合理价值区间仍有20%~36%的空间,因此我们维持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主要原材料是钢材,钢材价格的大幅波动可能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我们对盈利预测的假设是在公司产能能够满足订单需求的假设下测算的,公司的产能存在限制订单交货速度的风险。
华神集团 医药生物 2011-03-14 15.41 -- -- 16.00 3.83%
16.57 7.53%
详细
2010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同比上升28.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8万元,为2009年度的173.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43万元,同比增长39.10%。 总体业绩符合预期,经营趋势继续向好。公司2010年基本每股收益0.0466元,略超我们此前0.04元的预期,公司估值由各业务单元发展情况决定,而利润支柱中成药业务和生物业务中焦点利卡汀项目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在实施了股权激励的背景之下,公司整体经营趋势继续向好。 小放射剂量研究继续,利卡汀表现后续可期。利卡汀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83.2万元,同比增长491.42万元,预计利卡汀全年销售800多支,低于我们此前四期临床报告在8月公布判断基础上1000~1200支的测算,但相较上半年291支增长明显,四期临床试验报告发布后的放量效应已有所体现,我们此前一直强调利卡汀的显著增长应该在2011年。目前需要注意三点:1、利卡汀营销在2010年首度迈过盈亏平衡点;2、2011年将是四期临床试验报告发布后利卡汀营销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3、公司将继续开展小放射剂量利卡汀临床研究以突破药物使用方式上的瓶颈。 生物产业将成核心业务,新产品有望年内上马。公司明确要成为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健康医药企业集团,公司生物制剂车间工程计划于2011年12月试车投产,生物产业新产品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定量测定试剂盒和冻干滴眼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有望随之年内上马。 中成药业务增速稳定,仍是集团利润支柱。中西成药收入同比增长23.5%,达到1.56亿元,净利润2192万元,仍是集团利润支柱。三七通舒胶囊收入同比增长48.78%,仍是公司中药工业最值得期待的品种;活力苏则正式成为了公司又一个千万级别产品。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基本符合预期,未来以利卡汀为代表的生物产业前景仍然值得期待,维持盈利预测及“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利卡汀推广慢于预期;中成药发展增速下降;药材成本压力。
海南海药 医药生物 2011-03-09 13.72 -- -- 14.27 4.01%
14.27 4.01%
详细
事件:海南海药3月4日公告,公司拟增发收购51%股权的上海力声特的人工耳蜗正式获得SFDA批准,用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成人语后耳聋。 我们测算20~60岁成人重度语后耳聋患者约有50万人,按照5~6万元的销售价格测算,市场规模约为251~312亿元。相对于力声特达产后年产1万套的规模,力声特成人语后重度耳聋人工耳蜗仍具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 通过对比国内外主要耳蜗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价格等因素,我们认为力声特的人工耳蜗在耳蜗市场所面临的与国外进口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和语言优势,国内竞争对手产品两年内上市是小概率事件的环境下,有望建立价格和先发优势,成长为国内人工耳蜗市场的领导者。 考虑到初次推向市场,受到销售体系的构建、医生接纳等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在海南海药2011年成功增发的假设下,力声特为海南海药带来的业绩提升作用较弱,约为0.01元/股。 我们看好人工耳蜗的后续发展,结合海南海药现有制药业务的发展趋势,我们预测海南海药2011~2013年EPS为0.70元,0.90元,1.21元,目前股价对应PE为39倍,30倍,23倍,约为行业平均水平。在2015年人工耳蜗销量达到1万套的假设下,集合我们在《未雨绸缪迎接变革时代的狂欢》中对人工耳蜗为海南海药带来的价值提升的测算,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价值区间为35.44~35.7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非公开发行受阻可能会导致力声特未纳入到上市公司;人工耳蜗医疗事故可能会阻碍人工耳蜗的推广。
华润三九 医药生物 2011-03-08 15.94 -- -- 16.27 2.07%
16.27 2.07%
详细
华润三九公布201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3.65亿元,同比下降10%;净利率8.16亿元,同比增长15%,EPS为0.83元。出售三九连锁及汉源三九后,公司毛利率大幅提高,实现净利润稳步增长。 OTC受政策影响较小,保持稳定增长:OTC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也是公司竞争优势所在。2010年感冒药系列、皮肤药系列及三九胃泰均有20%增长,正天丸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后更是增长81%。三九胃泰同样作为独家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有望在2011年实现较高增长。OTC药物多在药店零售,价格形成完全市场化,基本不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不是药品价格调整的对象。由于OTC生产企业及基本药物中独家品种生产企业可以避免唯低价而导致的恶性价格竞争,公司OTC业务有望保持量升价稳的态势。 抗生素业务布局出口:无菌粉针车间通过法国GMP认证,布局药物出口。 抗生素及普药在2010年为法国认证进行改造升级的情况下,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8%、毛利率由47.8%大幅提升至60.8%。认证完成后,粉针车间正常生产,同时,沈阳原料生产基地已基本完工,我们认为2011年抗生素业务将放量增长。新版GMP公布后,公司可以利用其他企业进行改造升级的契机,扩大市场份额。 行业变革带来机遇:当前我国医药行业面临药品医院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生产环境及环保要求提高等多重因素。我国现有医药企业近7000家,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特点,未来整合将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主旋律之一。 公司现有16.9亿元现金,并依托华润平台,将受益于行业变革。 中药材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使公司面临一定成本压力。我们调整11~13年营业收入为52.53亿、63.75亿、77.6亿,对应EPS为1.02元、1.25元、1.54元,维持“买入”评级。
渤海租赁 建筑和工程 2011-02-23 10.46 -- -- 11.60 10.90%
11.60 10.90%
详细
摘星(*)在即,脱帽(ST)不远。公司发布年报主要起到两个积极作用:1、凭借净利润为正的财报便可向深交所申请摘星(由于并非依靠主营业务盈利,暂且不能同时脱帽);2、重新获得6个月内有效的财务数据提交证监会申请重组批文,获得批文并完成资产交割之后,公司主营变更为租赁业务,新的主营在2010年盈利,因此即可向深交所申请脱帽。公司将由此脱胎换骨,从“*ST”变身成为蓝筹股渤海租赁——国内第二大租赁公司,预计市场关注度将较此前大幅提升。 融资通道打开,租赁龙头地位指日可待。租赁属于资本消耗性行业,资本实力决定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渤海租赁顺利借壳上市,未来的资本约束问题迎刃而解,赶超龙头公司国银租赁指日可待。 渤海租赁主营的基础设施租赁业务潜力巨大。1、细分市场容量大。国内庞大的基础设施存量及地方政府强烈的融资冲动为该业务创造了厚实的市场基础。2、竞争环境利好于资本实力强的租赁公司。基础设施融资租赁属于资本密集型业务,单一项目融资额甚至可以高达数十亿元,由此决定了该细分市场只属于资本实力强的租赁公司。3、监管差异削弱对手竞争优势。渤海租赁的主要竞争对手金融租赁公司归银监会监管,业务受到诸多风控指标限制,而渤海租赁归商务部监管,业务施展空间更大。 涉足基础设施租赁业务或许仅仅是迈出的第一步。渤海租赁的实际控制人为海航集团,后者旗下还拥有各类租赁公司,考虑到租赁业务的高资本消耗通性,仅以海航集团自有资金持续支持其他租赁业务发展显然压力较大,我们推测,未来不排除公司进一步整合其他租赁资产的可能。 投资建议:长期持有,分享公司成长,维持“买入”评级。1、安全边际较高。2、未来两年高增长。3、行业定价权的先机已占——未来盈利新增长点。4、再融资对于投资角度的多重利好。5、公司合理估值:17~19元/股,对应2012年25~28倍PE。 风险提示:租赁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渤海租赁 建筑和工程 2011-01-25 10.13 -- -- 10.71 5.73%
11.60 14.51%
详细
顺利过会,脱胎换骨,变身蓝筹。2011.1.21晚,证监会公告公司重大重组事项顺利过会。公司将由此脱胎换骨,从“*ST”变身成为蓝筹股渤海租赁——国内第二大租赁公司。预计市场关注度将较此前大幅提升。 融资通道打开,租赁龙头地位指日可待。租赁属于资本消耗性行业,资本实力决定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渤海租赁顺利借壳上市,未来的资本约束问题迎刃而解,赶超龙头公司国银租赁指日可待。 渤海租赁主营的基础设施租赁业务潜力巨大。1、细分市场容量巨大。国内庞大的基础设施存量及地方政府强烈的融资冲动为该业务创造了厚实的市场基础。2、竞争环境利好于资本实力强的租赁公司。基础设施融资租赁属于资本密集型业务,单一项目融资额甚至可以高达数十亿元,由此决定了该细分市场只属于资本实力强的租赁公司。3、监管差异削弱对手竞争优势。渤海租赁的主要竞争对手金融租赁公司归银监会监管,业务受到诸多风控指标限制,而渤海租赁归商务部监管,业务施展空间更大。 涉足基础设施租赁业务或许仅仅是迈出的第一步。渤海租赁的实际控制人为海航集团,后者旗下还拥有各类租赁公司,考虑到租赁业务的高资本消耗通性,仅以海航集团自有资金持续支持其他租赁业务发展显然压力较大,我们由此推测,未来不排除公司进一步整合其他租赁资产的可能。 投资建议:长期持有,分享公司成长,维持“买入”评级。1、安全边际较高。渤海租赁大股东海航实业购买*ST汇通股权的实际成本在9元每股之上;目前公司PB只有1.82倍,安全边际充分。2、未来2年高增长。 预计2010~2012年公司重组后EPS为0.33元、0.52元、0.68元,未来2年盈利增速为59%、30%。3、行业定价权的先机已占——未来盈利新增长点。公司可以通过做财务安排,先接大项目,再将项目打包出售赚取稳定的中间收入。该模式下,对于资本金的诉求将成为关键,可以预见公司在未来2-3年内可能都将存在融资需求。4、再融资对于投资角度的多重利好。当前股东每股权益获得增厚;渤海租赁资本实力增强提升议价能力。5、我们认为公司的合理估值为17-19元左右,对应2012年25倍PE左右。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1-01-10 51.46 -- -- 52.36 1.75%
52.47 1.96%
详细
目前两天平安股价下跌7.59%,我们认为市场对传闻反应过度,因为:第一、平安目前面临着与深发展的整合,在整合完成,由于持有股权占比的原因(由29.99%将上升到52%,偿付能力测算占比将从29.99%上升到100%,子公司处理),平安集团偿付能力必将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市场对于平安在整合完深发展之后的再融资也一直抱有预期。 第二、历史未必会重演,2008年平安再融资,股价也走出转折,但是当时是大盘暴跌,平安遭遇富通、小非减持等事件,特别是融资失败,如果当时平安融资成功,也许当年跌最少的就是平安。因此,如果现在平安进行再融资,且融资成功,即便真影响到了市场的资金供给,平安也将是受益者,在这个时点更没有减持平安的理由。 第三、公司的公司只是提及了目前没有在A股的融资计划,其并没有提及H股,以及未来是否再融资,我们判断公司未来再融资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相信公司在提出计划之前一定会充分考虑市场的情绪等因素。 同时未来的融资方式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估值仍是我们推荐的核心理由,目前中国平安2011年隐含P/EV倍数为1.7倍,隐含新业务价值倍数为7.9倍,股价安全边际较大。我们维持对中国平安“买入”的评级。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0-12-29 21.21 -- -- 22.25 4.90%
22.86 7.78%
详细
事件: 中国太保12月27日发布公告: 中国太保向由建设银行牵头中国人寿(台湾)、建银投资、上海锦江和上海华旭组成的联合受让团转让太平洋安泰50%股权,转让价为950百万元,交易的最终完成尚待监管部门审批。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1、按950百万元的转让价格,此次交易会使交易完成当期太保税后净利增厚0.04元; 2、太平洋安泰从市场份额或保费收入来考量,都规模较小,并且增长速度较慢,因此,出售太平洋安泰股权不对太保业务增长造成影响。 3、关于此次的转让价格,其对应的太平洋安泰2010隐含P/B 倍数为2.00倍,对应的2010隐含P/EV 为1.5倍,隐含新业务价值倍数为28.0倍,综合考虑太平洋安泰为非上市公司,同时增长速度缓慢,这一价格较为合理。 4、按目前股价,太保2011年隐含P/EV 为1.44倍,隐含新业务价值倍数为8.69倍,处于估值底部,我们继续维持对太保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的波动会对太保估值造成影响。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0-12-23 22.39 -- -- 22.61 0.98%
22.86 2.10%
详细
此次限售股解禁后,太保流通股占总股权比例为99.1%,仅剩0.91%社保基金持有股份尚未流通,预计此次大量限售股解禁,会对近期太保股价从心理上形成一定压力。但是由于此次解禁的股权基本上都是属于国有法人持股,其遭受到大规模减持的可能性较小。更大程度上还是心理层面上的影响。也许记忆较深的投资者也还记得在2008年的12月25日,当时也由于中国太保的部分小非解禁的原因,在当天股价也是到达了一个近3年的最低点。所以,我们坚信,影响保险股长期股价的因素还是其估值,并不是其短期的大小非解禁,这种时候恰恰是一个买入的很好的时点。 同期港股,凯雷的解禁也基本上将中国太保推向了全流动,同时大大的增加了中国太保在香港的流动市值。诸多的短期性事件将保险股的估值压到了历史的低位。 基于我们对2011年业绩的预测,太保目前所隐含P/EV 为1.5倍,2011年隐含VNBX 为10.1倍,估值已经基本见底,同时考虑到目前中国太保所处的增速,我们维持中国太保“买入”的评级。 风险提示:大量限售股解禁的非正常性抛售带来的短期影响。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0-12-09 58.47 -- -- 60.37 3.25%
60.37 3.25%
详细
中国平安10月28日披露了3季报,主要内容如下:前3季度EPS为1.71元,3季度单季实现每股收益0.41元。期末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10.22亿元,每股净资产14.52元,考虑回3季度分红的影响,每股净资产为14.67元,比年中增长6.72%,对此我们点评如下:平安3季度的业绩符合预期,净资产增长6.72%。而这一增长是在750日评估利率曲线下移10PB的背景下得到的,去掉这一影响,我们估计3季度净资产实际增长9.95%。由于10月份加息,我们预计年末的评估利率曲线影响将大幅降低,4季度真实业绩有望在财务报表开始体现2、财险业务的赚钱效应进一步显现,综合成本率下降至94.3%,而目前对财险的估值仍维持在1-1.5倍P/B的水平,其有望有一个估值修复的过程。 3、从整体估值水平来看,平安目前的2010隐含P/EV为2.33倍,隐含一年期新业务价值倍数为16.79倍,如果我们将此项指标延续到我们即将关注的2011年的业绩,我们可以看到,公司目前的股价对应的P/EV为1.98倍,对应的新业务价值倍数为11.36倍,安全边际较大,同时股价也有明显的上升空间。 4、10月25日,平安公告新豪时减持持有的平安0.17%股权,其持有的平安股权从5.10%降至4.93%,这样的减持在短期内,有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其并不影响公司的投资价值,也许实现这个价值的过程将被拉长。 我们认为,中国平安其业务发展较为稳定,寿险业务结构良好,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持续下降,目前估值的安全性较高,因此,我们维持平安“买入”的评级。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0-12-09 22.26 -- -- 22.71 2.02%
22.71 2.02%
详细
中国人寿10月29日披露了3季报,主要内容如下:前3季度EPS为0.88元,3季度单季实现每股收益0.24元。期末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65.98亿元,每股净资产7.31元,每股增加0.53元,比年中增长7.7%,对此我们点评如下:人寿3季度的业绩符合预期,净资产增长7.7%。由于公司没有披露是否因为750日评估利率曲线下移而调整其评估利率,我们假设公司并没有调整评估利率。由于3季度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公允价值的升高,因此与年中相比,人寿每股浮盈从0.11元增加至0.40元,未来在盈利的调节上有更多释放空间。 由于三季度至今,整个沪深300已经上涨了15.74%,而且所涨结构也有利于中国人寿的资产配置,因此,我们预计中国人寿在今年4季度净资产实际增速会超过10%。 保费收入增速在3季度同比增速有加快趋势,但是就整体而言,中国人寿今年的保费收入应该还是略低于大家的预期。 投资建议:此外,从估值水平来看,人寿目前的2010隐含P/EV为2.38倍,隐含一年期新业务价值倍数为20.75倍,2011年隐含P/EV为2.08倍,对应的新业务价值倍数为16.21倍,处于历史估值较低区间内,股价安全边际较大。因此,我们维持人寿“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4季度权益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波动都会对人寿年末业绩产生影响,增加其不确定性。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0-11-23 55.87 -- -- 60.37 8.05%
60.37 8.05%
详细
从估值的角度而言,目前中国平安2011年隐含P/EV倍数分别为1.86倍隐含新业务价值倍数分别为10.02倍,股价安全边际较大。我们目前依然维持对中国平安“买入”的评级。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0-11-04 24.57 -- -- 25.87 5.29%
25.87 5.29%
详细
中国太保10月30日披露了3季报,主要内容如下:前3季度EPS为0.57元,3季度单季实现每股收益0.10元。期末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86.08亿元,每股净资产9.14元,每股增加0.51元,比年中增长5.9%,对此我们点评如下:1、太保3季度净资产增长5.9%,如果剔除掉折现率变动的影响,我们估计3季度比年中净资产真实增长速度为9.1%。由于10月份加息导致4季度利率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特点,我们预计年末的评估利率曲线影响将大幅降低,4季度真实业绩有望在财务报表开始体现。 2、由于3季度股市和债市公允价值的上涨,太保每股浮亏从-0.43元减少为-0.02元。此外,由于3季末至今沪深300指数的涨幅已经超过3季度全季的涨幅,因此我们预期4季度AFS浮盈将会出现明显积累。 3、3季度太保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4.6%,保持了较高增速,受益于4季度是传统汽车销售旺季,我们预计4季度财险保费将会继续保持甚至创出新高。同时受益于车险行业竞争规范化的效应继续延续,我们预计综合成本率将比年中的94.5%继续下降,达到93%-94%左右的水平,但是由于年底费用处理的原因,可能仍有波动。业务高速增长和综合成本率下降都凸显出太保财险的价值,而目前对财险业务的估值仍只有1.5-2.0倍PB,预计未来将会得到估值的修复。 投资建议:从估值来看,太保目前2010年隐含P/EV倍数为1.92倍,隐含一年期新业务价值乘数为18.49倍,2011年隐含P/EV倍数为1.64倍,隐含一年期新业务价值乘数为12.05倍,从历史估值来看,处于一个较低的估值区间。股价安全边际较大,我们维持中国太保“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太保投资资产中一定比例配置为权益性投资,股市的波动会影响太保的年终业绩表现。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