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何思源

德邦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20522100004。经济学硕士,十年买方卖方投研究经验,2022年加入德邦证券任科创板&中小盘首席研究员。...>>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6.6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泰豪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23 6.75 -- -- 6.78 0.44%
7.01 3.85%
详细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聚焦军工装备产业发展。公司是在江西省和清华大学“省校合作”推动下,在南昌国家高新开发区设立的高科技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收购了江西三波电机总厂、衡阳市四机总厂、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等国有军工企业及上海红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并投资了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目前公司已完成智能配电业务剥离,持续聚焦军工主业。军工装备业务围绕通信指挥系统、光电探测产品、导航产品的研制与服务,重点开展军工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民品业务主要为智能应急电源的产品研制与服务。 “十四五”国防建设提速,公司军品业务有望受益。军费支出稳步提升,顶层政策强调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有望牵引国防投入持续增加。信息化为国防建设趋势,将是军用装备费用投入的重点。军用通信指挥车:市场规模 40亿元/年,行业处于成熟期。竞争格局稳定且相对集中,公司行业地位领先;导航产品: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研制开发全套航空导航地面设备的厂家;舰载作战辅助系统: 海军加速由浅蓝走向深蓝牵引配套系统空间扩张;军用电源装备:公司军用电站技术优势确保行业领先地位。 “新基建”建设启动,应急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应急产业国内市场规模超过 250亿元。在“新基建”热潮下,各行业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以数据中心和通信行业为代表的信息领域对高端应急电源的需求快速提升。数据中心市场方面,2020年 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数据中心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通信市场方面,2022年运营商资本开支继续保持。海外市场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国家内生性需求、产品更新换代等等因素将带来较好的市场机会。目前该行业竞争格局呈梯队式分布,行业集中度呈提升态势。 参股的两家公司 IPO 稳步推进中。江西国科军工 IPO 目前处于“已问询”状态,泰豪科技持有江西国科 11.82%股份。中航比特 IPO 目前处于“已问询”状态,泰豪科技子公司泰豪军工持有中航比特 15.76%股份。 投资建议:公司主业聚焦军工后,或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净利润为 3.26亿元、3.54亿元、4.15亿元,EPS 为 0.38元、0.42元、0.49元,对应 2022年 11月 21日股价,PE 为 17倍、16倍、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现有产品技术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参股企业 IPO推进不及预期或失败风险。
润欣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11-17 6.89 -- -- 7.17 4.06%
7.83 13.64%
详细
国内领先的 IC 产品和 IC 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 2000年,并于 2015年首次发行 A 股成功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无线通讯芯片、射频元器件、传感器芯片、数模混合信号芯片等。公司在其重点业务领域具有优质的客户群、具备针对细分市场的专用芯片定制设计能力和自研设计能力。 汽车电子分销业务将迎放量。工控、汽车电子分销业务持续增长。在城市数字化、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相关市场的芯片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预计 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2,331亿元。公司与国际领先的 IC 设计制造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广泛的客户资源积累且粘性较强,业务和盈利稳定。受益于产业政策推动及新能源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公司传统分销业务中汽车电子领域开始放量。 自研+定制 IC 业务有望爆发。芯片自研和定制业务有望爆发。公司在半导体设计领域始终保持较高的研发和资本投入,旗下(上海临港)创芯微电子业务进入量产。2022年上半年,公司“定制和自研芯片”业务共实现销售额 3,274.14万元人民币,标志着公司向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国产化替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公司与美的、阿里等客户合作的智能家电控制、超低功耗 BLE 等芯片和车规级 ADC 芯片、ADB 自适应前灯控制芯片或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将实现 19.20/20.95/22.63亿元收入,对应归母净利润 0.68/0.73/0.77亿元,50.75x/47.54x/44.72xPE。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公司定制业务放量在即,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业务人员流失风险、供应商变动风险、存货与跌价风险等。
上声电子 2022-11-08 66.00 -- -- 66.17 0.26%
67.00 1.52%
详细
车载扬声器国内头号玩家,全球化布局整装待发。 上声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2年,自创立之初起便致力于为汽车厂商提供音响产品方案。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实施了国内外同时布局的双线战略:在国内,公司于 1997年成为上海通用的首家扬声器供应商,随后于 2002年设立延龙电子,后续又成立上声贸易、 乐玹音响等分别从事出口、生产、研发的四家子公司;在国外,公司于 2003年首次迈开出海步伐,在北美地区出口商品,并发展了福特这一标杆客户,随后在 2005-2017年陆续于美国、德国、捷克、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建设生产基地及销售中心。历经三十年的耕耘与积淀,公司已成为国内顶尖的前装市场汽车声学产品供应商,在车载扬声器领域占有头把交椅; 电动化、消费升级势不可挡,汽车声学系统需求稳步增长。 车型定位高端化带动扬声器配置量增长, 中高端车型对声学系统在车载功放配置、扬声器数量、产品性能指标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且同一车型高配置版本下扬声器数量相对其低配置版本有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燃油车, 由于电子电气架构更完备, 新能源车在智能化上保持领先,并将科技感、外观、舒适化乘坐体验作为其重要特色,对扬声器数量配置也有着更高的追求,以造车新势力为例, 40万以下便有多款车型扬声器数量配置达到 20个以上, 此外,还催生出了 AVAS 这一全新声学系统零部件的需求。 预计 2025年全球及中国扬声器市场空间将达到 117.16亿元、 31.10亿元; 全球及中国车载独立数字功放渗透率将达 25%,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 167.93亿元、 48.08亿元; 全球、中国 AVAS 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 9.27、 4.50亿元; 工艺、技术、客户俱佳,公司车载声学产品拔得头筹。 前装扬声器成熟度高,供应体系成熟、格局稳定。公司采取全球化布局,在中国、美国、德国地区建立销售、售后及技术支持团队,构建了能够辐射主要汽车生产地区的销售网络, 2019年在中国、美洲、欧洲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19.22%、 15.20%、 14.27%,全球市占率在国内同行供应商中位居第一。前装车载功放市场的参与者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国内企业在车载功放前装市场起步较晚,由于缺乏电子产品方面的先发优势和初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国内厂商在初期发展缓慢。公司 2017年为蔚来汽车数字功放产品打样, 2018年数字功放量产,功放销量显著提升,功放业务实现盈利, 2019年数字功放产品型号进一步丰富,随着汽车音响配置提升,车载功放产销量增长, 2021年车载功放销量达 11.36万只。公司为上汽集团荣威汽车、蔚来汽车配套 AVAS 产品分别于 2017年 8月、 2018年 8月量产,随主要配套车型销量增长, 21年公司 AVAS 销量达 56.64万只。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上声电子实现营业收入 17.73/24.54/32.47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 1.38/1.78/2.79亿元,对应 EPS 分为为 0.86/1.11/1.74元/股, 2022年 11月 4日收盘价对应 PE 为 74.93/58.27/37.12倍。 上声电子为国内扬声器龙头,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目前已积累众多优质的客户资源,竞争力优于国内其他厂商; 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服务、产品性能、价格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公司拥有先进的精密制造能力、出色的调音能力,扬声器业务稳健扩张,同时车载数字功放及 AVAS 产品已经放量,随着配套车型的增加以及产品逐步迭代升级,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巨一科技 2022-11-01 44.95 -- -- 51.56 14.71%
52.88 17.6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第三季度报告,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66 亿元,同比增长54.0%;实现归母净利润0.97 亿元,同比减少30.2%;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2 亿元,同比增长76.7%;实现归母净利润0.35 亿元,同比减少26.6%。 电机电控放量,业务结构调整使盈利空间小幅压缩。公司第三季度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收4.63 亿元,同比增长48.0%,电机电控业务实现营收2.79 亿元,同比增长161.0%。公司电机电控产品的毛利率一般维持在10%-15%,其营收规模的大幅增长,对公司整体的盈利空间造成了一定压力,但是业务结构的改善对公司拓张自身版图有长期驱动作用,公司正致力于将电机电控打造为另一拳头产品。 从性能来看,公司的电机、电机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最高转速、峰值效率、峰值功率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相关产品能够有效减少整车质量,提升其空间利用率与整车续航里程;产线方面,公司目前正积极开展扩产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底新增50 万套电驱动系统产能。预计公司该项业务将会维持高速增长趋势,盈利空间也将得到有效修复。 研发力度加大,让渡短期利润追求长远布局。公司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0.58 亿元,同比增长61.9%;今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为1.63 亿元,同比增长46.1%。公司将研发资金用于构建“智能装备+电机电控”的双线格局,保持两大业务的技术水平始终位于行业前沿。智能装备方面,公司当前重点关注电池智能装备、车身制造新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等方向;电机电控业务,则主要着力于扁线、油冷电机,碳化硅电机控制器的更新迭代。公司已与上汽、吉利、特斯拉等下游标杆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预计产品性能的向上突破能够快速赢得客户认证。 投资建议:基于先前的技术与产线积淀,以及持续跟进的研发投入,巨一科技成功打造出“智能装备+电机电控”的双线格局,并且呈现出迅猛的扩张版图之势。公司此前已拥有高质量的客户认证基础,当新一代智能装备及电机电控产品趋于成熟,公司有望快速回收前期研发成本,盈利阵痛期或以接近尾声。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巨一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1.60/49.52/72.09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52/3.29/5.29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11/2.40/3.85 元/股,2022 年10 月28 日收盘价对应PE 为37.82/ 17.44/10.86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导入不及预期、产能扩建不及预期
坤恒顺维 2022-10-31 67.28 -- -- 74.60 10.88%
74.60 10.8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的2022年三季报显示,2022Q1-Q3,公司实现营收1.24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3674.41万元,同比增长;扣非净利润3490.81万元,同比增长90.54%。其中2022Q3,公司实现营收6476.21万元,同比增长25.65%;归母净利润2467.01万元,同比增长;扣非净利润2383.83万元,同比增长58.71%。2022Q1-Q3,公司毛利率为65.39,同比提升4.0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同比提升5.59个百分点。2022Q3,公司毛利率为63.89%,同比提升,净利率为38.09%,同比提升4.23个百分点。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品矩阵稳步扩充。2022Q1-Q3,公司研发投入约2546.27万元,同比增长79.93%,2022Q3单季度,公司研发投入约860.45万元,同比提升73.50%。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除迭代及丰富现有产品功能外,还持续投入新产品,保证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确保未来新增业务的持续来源。10倍+市场空间产品进入放量周期,下游行业高景气有望驱动业绩持续高增。 未来2-3年,公司产品谱系有望迅速扩充完备,射频微波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网络分析仪等核心设备将定型投入市场,据灼识咨询数据,射频微波信号发生器至2024年国内市场空间约23亿元,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国内市场空间也在20-30亿元左右,十倍+市场空间有望打开(较无线信道仿真仪)。“十四五”期间军工信息化有望持续高景气,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此外,公司中长期的增长前景更加值得期待,公司产品谱系逐步完善后,一方面有望凭借良好的客户基础将新产品在核心客户及其上下游快速导入,另一方面下游也有望从通信、军工逐步拓展到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打开新一轮成长空间。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2.21/2.96/4.24亿元,归母净利润0.78/1.09/1.43亿元,对应PE为72.03x/51.74x/39.29x。公司产品谱系逐步完善,10倍+市场空间产品进入放量周期,下游行业高景气度叠加国产替代驱动,未来2-3年成长逻辑清晰、确定性较高,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度高风险;关键核心器件进口管制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核心技术失密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巨一科技 2022-10-31 46.00 -- -- 51.56 12.09%
52.88 14.96%
详细
智能装备为基,切入下游发掘新增长点。公司成立于2005年,创立之初主要面向商用车市场,从事车桥和主减速器装测生产线业务。2008年公司切入乘用车领域,承接手动变速箱和发动机装测生产线业务,借此积累了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北汽集团等优质客户资源。顺应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浪潮,公司在2009年着手研发汽车电驱动系统,并于2015年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装测生产线业务,主要包括混动变速箱装测生产线和电驱动系统装测生产线,公司随后又在2020年承接首个国际顶级整线电池项目。2021年11月,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现已成为业务涵盖智能装备与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以智能化为目标的高端制造企业,应用场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兼顾传统燃油车;智能装备:传统产线业务稳健,新能源车产线崛起。公司智能生产线业务以白车身智能连接产线与动力总成智能装测产线为主。传统车主要客户为吉利、上汽、捷豹路虎等,白车身及动力总成生产线的柔性化及高生产节拍满足老牌车企的多车型生产需求,同时定制化产品维持高用户黏性;新能源车客户主要包括上汽、吉利、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等。由于此前传统车型合作良好,新能源车型的导入也十分顺畅,2019年公司为蔚来ES8全铝车身(轻量化材料占比96%以上)配套产线,成为标杆项目,助力其此后导入特斯拉、理想等客户,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成为主导;电驱动系统:拓客+扩产实现收入快速增长。巨一科技拥有包含电机、电机控制器、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在内的完整的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可以提供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及其集成正向开发和产品服务。从产品参数上来看,巨一科技电机、电机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最高转速、峰值效率、峰值功率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有效减少整车质量,提升空间利用率与整车续航里程。截至2021年11月公司的电机、电控产品产能均为12万台/年,“三合一“集成式电驱动系统产能3万套/年,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电驱动系统的产能扩建,预计将于2023年底新增50万套电驱动系统产能。随先进产品(扁线、油冷电机,碳化硅电机控制器)产能扩建,公司的产品性能指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天津大众、安徽大众、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优质客户的拓展,公司的电驱动系统业务收入有望快速提升;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巨一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1.60/49.52/72.0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52/3.29/5.2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1/2.40/3.85元/股,2022年10月28日收盘价对应PE为37.82/17.44/10.86倍。巨一科技智能装备业务与电驱动业务双侧驱动,对产线丰富的建设及调试经验使其能快速实现电驱动产品的扩产,满足高速增长的电驱动系统需求,未来收入和业绩的高成长确定性较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导入不及预期、产能扩建不及预期
华依科技 2022-10-28 58.99 -- -- 73.21 24.11%
73.21 24.11%
详细
业务模式拓展延伸,设备+服务协同发展。1998 年以来公司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从单一动力总成测试设备生产制造延伸出研发设计阶段的测试服务业务,并进一步协同设备和服务,提供系统化的工程咨询服务。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为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分业务数据看,测试设备的营收及盈利占据主导地位,约占70%左右,但测试服务板块增长迅速。此外,组合导航产品放量在即,是公司未来重要盈利增长点。 测试设备:电动化下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迎来爆发良机。下线测试设备:新能源产量攀升拉动测试设备需求,预计2025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90 万辆,2021-2025 年CAGR+29.3%。据测算,国内2022-2025E 年测试设备总产值38/41/43/44 亿元,增速7.9%/7.0%/5.0%/3.2%。其中新能源测试设备市场空间高速增长,2021-2025E 期间CAGR+29.3%,市场空间占比从2021 年15.1%上升至2025 年33.7%。下线测试设备:国产下线设备对比外资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以及更完善的售后服务,在公司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后进口替代效应持续。公司测试设备因其技术能力及项目经验具备一定溢价能力,测试设备毛利率对比同业处于较高位置。 测试服务:技术+研发周期缩短牵引市场规模扩容,公司的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研发测试服务市场规模扩容:未来新发布车型数量持续上涨,叠加高端测试项目需求提升,预计测试服务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张。据测算,国内2022~2025 年测试服务总产值约为201/308/335/349 亿元,同比增速为43.2%/53.4%/8.8%/4.3%;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公司作为测试服务提供商取得多项国家及行业的资格认证,有利于加强客户信任,扩大品牌影响力。此外,公司抢抓下游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积极拓建测试实验室数量,并向海外延伸,增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测试服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惯性导航:汽车智能化成就百亿市场空间。惯性测量单元芯片(IMU)是惯性导航系统(INS)的主流硬件,不依赖外部接受信号,通常与GNSS-RTK/GPS 技术结合使用。未来IMU 有望成为智能汽车(包括辅助驾驶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标配,我们分析预测2025 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80 亿元,短期内将进入IMU市场的高度发展期。公司以算法软件优势切入惯导市场,对比竞争对手产品具有性能和性价比的优势,未来随产业化的逐步推进,惯导业务将成为公司重要盈利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目前现有的主营业务有望核心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惯导业务未来市场空间超百亿元,且公司具有先发布局卡位优势。我们分析预测22/23/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73、1.28、2.08 亿元,同比增速25%/76%/63%.综合考虑,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建不及预期;在研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浩洋股份 机械行业 2022-10-27 93.50 -- -- 106.32 13.71%
106.32 13.71%
详细
事件:2022年 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29亿元,同比增长 136.00%;归母净利润 3.02亿元,同比增长 226.43%;扣非归母净利润 2.92亿元,同比增长231.28%。其中,20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8亿元,同比增长 75.26%,环比增长 5.58%;归母净利润 1.26亿元,同比增长 116.40%,环比 10.54%;扣非净利润 1.24亿元,同比增长 121.16%,环比 11.32%。 业绩持续高增。受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限制大型聚集活动的政策持续放松、演艺活动与演艺灯光设备市场进一步恢复,以及汇兑收益影响,公司业绩同比环比均有提升。 盈利能力提升。2022Q1-Q3,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51.13%,去年同期为 44.61%,同比提升 6.52个百分点;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6.79%,管理费用率为 6.72%,去年同期为 8.03%、8.03%,均有下降,随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提升,费用端进一步优化;公司销售净利率为 32.87%,去年同期为 23.83%,同比提升 9.04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2Q1-Q3,公司研发费用约 3833.37万元,同比增长26.60%。随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结构改善,居民在教育、文化和娱乐上的消费支出有望进一步加大,人们对于艺术表现力的不断追求也有望驱使舞台灯光设备走向创新驱动和技术复杂化,公司品牌余客户优势显著,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产品技术领先,有望率先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 2022至 2024年营业收入为 13.16/16.95/21.85亿元,考虑公司毛利改善、费用端优化,归母净利润有望提升至 4.06/5.16/6.24亿元,对应 PE 倍数为 17.92x/14.10x/10.98x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汇率剧烈波动风险;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及核心技术泄密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