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华依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3-05 33.00 51.33 79.73% 38.93 17.97%
38.93 17.97% -- 详细
2023年年公司收入稳步增长,归母净利同比下滑幅度较大,主要是新产能处在爬升周期。2024年随着。新产能利用率提升以及惯导业务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迎来爆发增长。 投资要点:[Table_Summary]下调目标价至至51.33元,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产能爬坡周期盈利能力有压力,下调公司2023/2024/2025年的EPS为0.11(-0.64)/1.29(-0.47)/2.57(-0.59)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20倍PE,下调目标价至51.33元(原为61.30元)2023,年收入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略低于预期。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实现营收3.82亿元,同增13.33%;归母净利920万元,同减74.7%;扣非净利144.3万元,同减95.17%。归母净利略低于预期,低于业绩预告下限(业绩预告归母净利1500-2200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增值税进项税抵扣上有调整导致。 2023年新产能尚在爬坡期、新业务费用先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2023年公司测试服务产能扩充明显,测试台架数量接近翻倍,而新产能爬升周期超过6个月,导致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费用方面,有息负债增长下财务费用持续增长,惯导等新业务投入下公司研发费用也在快速增长,费用率较2022年有所提升。 2024年新产能规模化量产,惯导业务开始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迎来爆发增长。2024年公司新增产能放缓,2023年达产的测试服务产能将逐步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毛利率水平有望迎来明显提升;同时随着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的提升,公司惯导业务也将在2024年开始放量,公司有望迎来收入和归母净利的爆发式增长。 风险提示:测试服务毛利率低于预期的风险,惯导业务竞争加剧的风险
华依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9-04 48.02 -- -- 52.64 9.62%
64.00 33.28%
详细
事件概述。2023年8月28日,公司发布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55亿元,同比增加1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24万元。 业绩短期承压,测试服务加速放量。23Q2实现营收5167.28万元,同比+149.58%;归母净利润-1424.52万元,上年同期-1427.22万元。营收同比高增,利润亏损收窄,主要系:1、营收端: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业务加速放量,贡献核心营收弹性,23H1公司测试服务子公司华依检测、华依混动和华依新智能分别实现营收0.52、0.23、0.19亿元(去年同期华依检测、华依混动营收分别为0.17、0.12亿元)。叠加智能测试设备验收项目较上年同期增加,整体营收实现翻倍增长。2、盈利能力: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39.8%/-1.4%,同比+3.3Pcts/+23.9Pcts;其中,Q2毛利/净利率为22.9%/-27.6%,同比+7.4Pcts/41.4Pcts,环比-8.8Pcts/-39.2Pcts。盈利能力同比持续改善,主要系公司测试服务产能爬坡,摊薄折旧摊销压力所致。3、期间费用:23H1公司四费费用率为45.2%,同比-24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6%/18%/12.8%/9.7%,同比-2.1Pcts/-10.5Pcts/-8.3Pcts/-3.2Pcts,四费费率同比改善,主要系收入增长摊薄费用所致。但销售、财务费用支出同比去年+50.32%/+65.07%,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开拓市场、扩大生产及拓展新业务导致人员薪酬、销售维保费、差旅等日常经营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加快产能投入,23H1公司银行借款增加产生的利息增多所致。 加码新能源测试服务助力业绩高增,IMU加速落地有望重构估值体系。1、加码测试服务:公司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多年,具备先进的算法优势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新能源动力总成检测设备已实现量产。以设备自研自产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测试服务业务,目前,公司测试服务实验室已建成近100座。产能叠加服务能力,公司新能源测试服务持续获得下游客户认可,2022年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2023年为比亚迪提供纯电动力总成测试业务,测试服务业务加速推进。 同时,为满足测试服务客户需求,公司于近期推进定增募资,其中2.1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测试基地产能建设。伴随着测试服务产能落地,有望助力公司向测试服务商加速转型。 2、IMU加速落地:公司于20年与上汽合作开发惯导产品,22年1月实施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才活力。公司惯导产品已具备算法端和产品端优势,IMU已有NS4050等产品批产,相继获得奇瑞和智己汽车定点。公司于23年4月定增5.7亿元,部分募资用于加快IMU产能布局。IMU加速落地有望重构公司估值体系。 投资建议:基于半年度经营情况及上半年汽车销量趋势,我们调整了公司的盈收预测,预计2023-2025年实现营收5.33/9.27/15.0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73/1.35/2.1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为56/30/19倍。公司技术实力强,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业务和惯导业务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落地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风险等。
华依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8-29 47.88 64.57 126.09% 52.64 9.94%
64.00 33.67%
详细
事件:8月28日,公司发布23年半年报,公司23H1营收1.55亿元,同比+118.6%;上半年净亏损223.89万元,同比亏损收窄。其中公司23Q2实现营收0.52亿元,同比+149.58%;Q2归母净利润净亏损1424.52万元,同比基本持平。 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发展趋势,公司汽车动力总成测试业务进展顺利公司23H1持续深耕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在测试设备板块,公司上半年验收同比增加明显。在测试服务板块,公司继续加速纯电动力总成、混合动力总成、整车以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实验室的建设进程;继续加大全球化布局,华依德国投入运营、并将与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车企推进紧密合作。我们认为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发展趋势,公司智能测试业务进展顺利。 公司潜心布局智能驾驶领域,高精度惯导业务加速发展23H1公司高精度惯导业务进展加速,依托强大的软件开发团队、跨学科专家的加盟和智能软件算法的快速迭代,公司IMU产品进度保持行业领先,实现应用层产品率先落地,产品与多家主机厂已完成车型匹配工作,并已获得奇瑞汽车、智己汽车等客户的定点,我们认为公司后续有望获得更多的客户IMU订单。23H1公司智能驾驶测试场投入使用,该测试场地具备智能驾驶相关的封闭道路测试、V2X测试等方面的测试能力,目前已经为上汽大众等客户提供了测试服务,我们认为该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新增量。 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有所增加上半年公司内开拓市场、扩大生产及拓展新业务,带来日常经营管理费用增加,公司23H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50.32%/+38.09%/+65.07%/+32.81%,均增加明显,其中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增加主要由于公司拓展新业务带来人员薪酬、销售维保费、差旅等日常经营管理费用增加;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由于公司加快产能投入,银行借款增加产生的利息增多;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由于公司研发薪酬及研发材料均有所增加,我们认为在公司投入阶段,费用增加压缩了公司归母净利润。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3-25年营收分别6.17/9.96/13.6亿元,对应增速分别83.13%/61.57%/36.47%,归母净利润分别1.34/2.09/2.83亿元,对应增速分别268.45%/56.13%/35.45%,3年CAGR增速为98.25%。EPS分别1.58/2.47/3.34元/股,对应PE分别为27/17/13。我们维持目标价64.5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国际形势对出口业务造成影响、IMU渗透率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华依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5-08 47.91 -- -- 52.98 10.58%
69.99 46.09%
详细
事件:①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3.37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2%;归母净利润为0.36亿元,同比下降37.32%。 毛利率为49.71%。②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05.79%;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同比增长428.72%。毛利率为42.72%。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管理层级规模扩大,多项支出使2022年公司净利润承压。2022年,公司为更好适应拓宽原有业务扩大规模以及新业务拓展需求,增加经营管理投入并吸纳更多优秀管理人才加入公司;同时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团队持续壮大。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共0.32亿元,同比增长20.89%;研发人员薪酬共0.28亿元,同比增长24.65%。同时股权激励费用与债务融资成本等多项费用也对本期净利润下降产生较大影响。 2023年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同比扭亏为盈。2023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105.79%;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预计未来随着公司实验室的持续扩张,以及2022年建设完成的智能驾驶测试场地开始贡献收入,高精度惯导获得产品定点等因素的驱动,未来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为1.16/1.83/2.55亿元,对应5月4日收盘价PE分别为35/22/16X。公司目前现有的主营业务有望核心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惯导业务未来市场空间超百亿元,且公司具有先发布局卡位优势。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研发投入不足及技术更新迭代的风险;产能扩建不及预期风险
华依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4-26 47.59 64.57 126.09% 52.50 10.32%
69.99 47.07%
详细
投资要点: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公司汽车动力总成下线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业务需求增长;公司前瞻布局IMU,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带来IMU增长空间。 公司自建测试台架+出租实验室奠定盈利能力,募资提升测试服务产能新能源车车型更迭加快,下游车企对测试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公司从检测设备转向检测服务,研发并自建高转速测试台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测试方案,奠定竞争优势;公司实验室以出租形式运营,人力成本把控能力强。公司已有实验室达到100个,拟定增6.9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测试基地、新能源车测试中心等,公司检测产能将得到提升。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带来 IMU 增量需求,公司已获奇瑞定点自动驾驶已成智能汽车标配,IMU组合惯导系统是L3+自动驾驶关键组分。 公司与上汽合作,前瞻布局IMU,22年10月获得奇瑞定点,业务进展顺利。公司拟定增建设组合惯导产品研发生产中心,IMU研发生产中心满产产能18万台,为未来业务放量做准备。 公司深耕汽车动力总成下线测试,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推动汽车动力总成EOL设备的检测需求提升,公司为动力总成下线测试设备龙头,2021年公司测试设备国内市场份额约为7.6%,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市场规模可达47.3亿。新能源汽车加速放量有望推动公司动力总成测试设备需求提升,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有望获得业绩新增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3.48/6.17/9.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8.51%/77.25%/61.5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7/1.34/2.0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8.53%/261.05%/55.20%。EPS分别为0.51/1.84/2.86元/股,3年CAGR为53.19%。DCF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65.64元,可比公司平均估值28.51倍,综合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5倍PE,目标价64.5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国际形势对出口业务造成影响、IMU 渗透率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华依科技 2023-04-13 54.77 -- -- 54.99 0.40%
69.99 27.79%
详细
事件概述:2023年 4月 10日,公司发布 2023年度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实现营收 0.98~1.2亿元,同比+95.62%~139.54%;实现归母净利润1080-1300万元,同比扭亏,较去年同期增加 1445.25万元到 1665.25万元。 Q1业绩略超预期,测试服务迎来高速发展期2023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0.11~0.13亿元,以中枢值计算(0.12亿元)同比扭亏/环比+3.61%。同环比持续向好,主要系,1、营收同比高增长:公司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业务同比实现高增长;2、盈利能力持续修复:2023Q1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率为 10.92%(中枢),同比转正,环比+0.92Pcts。 检测设备向测试服务商加速转型,业绩高速增长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国内各大自主品牌主机厂均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当前已进入新车型密集投放期,叠加新能源汽车产能加速扩建,助力新能源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及研发测试服务需求持续上行。公司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多年,具备先进的算法优势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新能源动力总成检测设备已实现量产,营收从 0.03亿元(2017年)增长至 1.53亿元(2021年),CAGR为 168.3%。以设备自研自产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测试服务业务,截至 22H1,公司测试服务实验室已建成超 50座。产能叠加服务能力,公司新能源测试服务持续获得下游客户认可,2022年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2023年为比亚迪提供纯电动力总成测试业务,测试服务业务加速推进。同时,为满足测试服务客户需求,公司于近期推进定增募资,其中2.1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测试基地产能建设。伴随着测试服务产能落地,有望助力公司向测试服务商加速转型。 前瞻布局 IMU 迎来收获期,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前瞻布局 IMU,于 2018年成立智能驾驶事业部,2020年与上汽合作开发惯导产品。同时,公司注重技术研发,2022年 1月公司实施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才活力,持续构筑产品核心竞争力。公司惯导产品已具备算法端和产品端优势,IMU 已有 NS4050等产品批产,相继获得奇瑞和智己汽车定点。公司于 22年 7月拟定增 7亿元(23年 2月获批),加快 IMU 产能布局。伴随产能建设持续落地,公司 IMU 业务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弹性,打开公司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营收 3.51/6.97/13.7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0.63/1.32/1.8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2-2024年 PE 为63/30/22倍。公司技术实力强,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业务和惯导业务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行导致毛利率下滑,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至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及扩产不及预期,定增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华依科技 2023-04-12 53.65 -- -- 57.49 7.16%
69.99 30.46%
详细
事件:4月 10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800万元至 12,000万元,上年同期值为 5,009.64万元,同比增加 95.62%到 139.5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080万元到 1,300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 1,445.25万元到 1,665.25万元。 23Q1淡季不淡,收入业绩超预期根据公司公告,预计 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0.98-1.20亿元,同比增长95.62%-139.5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080-13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0-1230万元,同比均扭亏为盈,环比持平, Q1处于测试服务业务产能爬坡期,且预计惯导业务处于量产前期,测试设备一季度是传统淡季,但是公司 Q1表现淡季不淡,业绩超预期,主要是因为测试服务快速增长,产能释放促进收入翻倍增长。 AI 新能源测试服务供求同增,产能释放在即测试服务迎来高增长期,公司目前产能集中在上海,定增后将实现国内外产能及技术协同,国内预计定增增加 40个新能源实验室台架同时加快智能化测试服务的布局,德国计划增加 10个实验室。2022年获得动力总成测试强检认证,且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2023年为比亚迪提供纯电动力总成测试业务,在手订单充足。2023年 3月,公司与莱尔浩福、科威尔签订《合作协议》,三方拟在德国共建车用电池测试中心,实现国内新能源技术出口,业务向锂电池及燃料电池领域拓展。设备业务,2004年研制成功首台发动机冷试设备并交付上汽通用,打破外资垄断,公司为比亚迪宋 PLUS、宋 Pro、秦Plus、唐 DM-i、汉 DM-i、仰望等提供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技术行业领先,设备壁垒在于数据建模分析,数据诊断。 惯导业务实现突破,斩获智己、奇瑞-华为订单公司惯导业务与上汽深度合作,2020年 12月与上汽协同研发,2022年惯导突破第一个定点项目,为奇瑞-华为平台化供应惯导产品,斩获智己定点后,惯导业务逐渐实现从“1”到“10”突破,且有望向上汽其他子品牌延伸,后续随着定增落地,惯导产能将持续提升,预计车载惯导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盈利预测与估值华依科技是 AI+汽车核心标的,设备向服务转型顺利,IMU 惯导放量在即,预计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3.5、6.6、9.1亿元,同比增长 8.5%、90%、38%;归母净利为 0.4、1.5、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6%、293%、67%,现价对应 PE为 104、27、16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建实验室投产不及预期、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等
华依科技 2023-03-06 66.10 -- -- 64.77 -2.01%
64.77 -2.01%
详细
事件:根据公司 3月 1日公告,公司与 REILHOFER(简称“莱尔浩福”)、科威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威尔”)三方就在德国共建电池测试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框架性协议(简称“合作协议”)约定。 公司拟与莱尔浩福、科威尔在德国共建电池测试中心,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与莱尔浩福、科威尔签订《合作协议》,三方拟在德国共建车用电池测试中心,该中心将聚焦于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等车用电池的测试技术,为欧洲客户提供相关测试服务,测试中心占地面积预计 10000㎡,目标于 2025年底建成,华依科技主要负责制造电池测试相关的测试台架。我们认为①公司测试服务业务获得海外首个协议,实现国内新能源技术出口;②业务向锂电池及燃料电池领域拓展。 惯导业务实现突破,斩获智己、奇瑞-华为订单公司惯导业务与上汽深度合作,2020年 12月与上汽协同研发,2022年惯导突破第一个定点项目,为奇瑞-华为平台化供应惯导产品,斩获智己定点后,惯导业务逐渐实现从“1”到“10”突破,且有望向上汽其他子品牌延伸,后续随着定增落地,惯导产能将持续提升,预计车载惯导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测试服务扩产 加速,在手订单充足测试服务迎来高增长期,公司配套需求扩产,国内预计定增增加 40个新能源实验室台架同时加快智能化测试服务的布局,德国计划增加 10个实验室。公司目前产能集中在上海,定增后将实现国内外产能及技术协同。在测试服务需求上,2022年获得动力总成测试强检认证,且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2023年为比亚迪提供纯电动力总成测试业务,在手订单充足。 为比亚迪等配套混动设备,测试设备稳中有升2004年研制成功首台发动机冷试设备并交付上汽通用,2021年开始公司为比亚迪宋 PLUS、宋 Pro、秦 Plus、唐 DM-i、汉 DM-i、仰望等提供测试设备,为长城 DHT 提供混动测试设备,受益于插电混动的爆发,测试设备业务稳步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华依科技设备向服务转型顺利,IMU 惯导放量在即,预计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3.5、6.6、9.1亿元,同比增长 8.5%、90%、38%;归母净利为 0.4、1.5、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6%、293%、67%,现价对应 PE 为 130、33、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等
华依科技 2023-03-02 67.28 -- -- 68.88 2.38%
68.88 2.38%
详细
事件概述:2023年 2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营收 3.48亿元,同比+8.50%;实现归母净利润 3722.58万元,同比-35.83%。 Q4业绩符合预期,加大投入蓄力谋划新篇章。2022Q4公司实现总营收 1.15亿元,同比-12.74%;实现归母净利润 0.11亿元,同比-65.38%,业绩短期承压,主要系:1)优化管理、加大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注重中长期发展,广泛吸纳优秀人才,管理研发团队持续扩容,管理费用有所提高。为维持相应领域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加大研发投入,22年研发费用同比+24.34%。2)股权激励支付增加,维持核心人员稳定性:公司进一步为未来重点的新业务增长蓄力,对核心人员进行了股权激励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加。3)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短期融资成本撬动长期业绩弹性:为满足下游客户测试需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加快新能源测试业务产能建设,短期高融资成本拓宽长期发展空间。公司于 2023年逐步推进定增有望降低融资成本,随费用攀升、股权支付等短期因素影响逐步消除,长期发展动能得到释放,业绩有望实现拐点向上。 国内汽车冷试设备龙头,新能源测试服务加速放量,助力公司业绩高弹性。 中国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疫情缓解,汽车行业β复苏赋予测试市场较大的增量空间。2021年,中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市场空间约为 51.90亿元,公司为国内动力总成测试领域龙头企业,国内市占率约为 4.43%,具有多项先进冷试技术专利,有望凭借性价比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动力总成检测服务业务,于 2022年 3月 18日获国家强检牌照,奠定行业基础,客户拓展至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由 21.3%(2017年)提升至 75.0%(2021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景气度上行,公司新能源测试设备及服务业务有望驱动业绩高弹性。 超前布局 IMU,如今进入收获期,第二成长曲线持续发力。公司前瞻布局IMU,于 2018年成立智能驾驶事业部,2020年与上汽合作开发惯导产品。同时,公司注重技术研发,2022年 1月公司实施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才活力,持续构筑产品核心竞争力。公司惯导产品已具备算法端和产品端优势,IMU 已有 NS4050等产品批产,相继获得奇瑞和智己汽车定点。公司于 22年 7月拟定增 7亿元(23年 2月获批),加快 IMU 产能布局。伴随产能建设持续落地,公司 IMU 业务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弹性,打开公司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营收 3.51/6.97/13.7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0.63/1.32/1.8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2-2024年 PE 为79/38/27倍。公司技术实力强,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业务和惯导业务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行导致毛利率下滑,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至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及扩产不及预期,定增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华依科技 2023-02-20 66.01 -- -- 70.66 7.04%
70.66 7.04%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根据公司 2月 15日的公告,公司收到智己汽车某项惯性导航总成定点,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IMU 布局加速,斩获第二个定点公司智己定点是第二个车载惯导产品定点项目,公司惯导业务与上汽深度合作,2020年 12月与上汽协同研发,2022年惯导突破第一个定点项目,为奇瑞-华为平台化供应惯导产品,斩获智己定点后,惯导业务逐渐实现从“1”到“10”突破,且有望向上汽其他子品牌延伸,后续随着定增落地,惯导产能将持续提升,预计车载惯导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测试服务扩产 加速,在手订单充足测试服务迎来高增长期,公司配套需求扩产,国内预计定增增加 40个新能源实验室台架同时加快智能化测试服务的布局,德国计划增加 10个实验室。公司目前产能集中在上海,定增后将实现国内外产能及技术协同。在测试服务需求上,2022年获得动力总成测试强检认证,且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2023年为比亚迪提供纯电动力总成测试业务,在手订单充足。 测试设备稳中有升,混动助力设备业务发展2004年研制成功首台发动机冷试设备并交付上汽通用,2021年开始公司为比亚迪宋 PLUS、宋 Pro、秦 Plus、唐 DM-i、汉 DM-i、仰望等提供测试设备,为长城 DHT 提供混动测试设备,受益于插电混动的爆发,测试设备业务稳步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华依科技设备向服务转型顺利,IMU 惯导放量在即,预计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4、6.6、9.1亿元,同比增长 26%、63%、38%;归母净利为 0.6、1.5、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0%、131%、62%,现价对应 PE 为 79、34、2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等
华依科技 2023-02-17 66.86 -- -- 70.66 5.68%
70.66 5.68%
详细
事件概述:2023 年2 月15 日,公司公告,于今日收到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定点通知,选择本公司作为某项目惯性导航总成定点的开发工作,具体产品供应时间、价格以及供应量以签订的供应协议及销售订单为准。 惯导IMU 获智己定点,第二成长曲线持续发力。基于22 年7 月深圳出台支持L3 级别自动驾驶上路法规,我们预计,L3 级自动驾驶有望加速落地。惯导作为L3 级自动驾驶的核心部件,有望伴随L3 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持续提升。据共研网测算,2024 年中国惯导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30 亿元,22-24 年CAGR 高达20.47%。公司前瞻布局IMU,于2018 年成立智能驾驶事业部,2020 年与上汽合作开发惯导产品。同时,公司注重技术研发,2022 年1 月公司实施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才活力,持续构筑产品核心竞争力。当前公司惯导产品已具备算法端和产品端均有优势,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IMU 已有NS4050 等产品批产,并于2022 年10 月11 日公告获得奇瑞定点。此次获智己汽车惯导总成定点,再次印证公司惯导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为满足客户需求,于22 年7 月拟定增7 亿元,部分资金用于惯导产能布局,并与23 年2 月获证监会批复。伴随着IMU 产能持续扩张,叠加客户需求落地,公司IMU 业务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弹性,打开公司新的成长空间。 国内汽车冷试设备龙头,测试设备走出海外,新能源测试服务加速放量,助力公司业绩高弹性。中国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疫情缓解,汽车行业β复苏赋予测试市场较大的增量空间。2021 年,中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市场空间约为51.90 亿元,公司国内市占率约为4.43%,公司为国内动力总成测试领域龙头企业,具有多项先进冷试技术专利,有望凭借性价比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实现冷试技术国产化替代,国内市场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2021 年测试设备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34.75 亿元,公司部分测试设备产品已出口,打开海外市场空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动力总成检测服务业务,于2022 年3 月18 日获新能源检测相关国家强检牌照,奠定检测行业基础,客户拓展至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现已形成测试设备与服务一体化产品线。公司新能源相关业务收入占比由21.3%(2017 年)提升至75.0%(2021 年),贡献业绩主要增量,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公司新能源测试设备及服务业务有望驱动业绩高弹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营收3.51/6.97/13.7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63/1.32/1.82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 年PE 为77/37/27 倍。公司技术实力强,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业务和惯导业务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行导致毛利率下滑,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至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及扩产不及预期,定增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华依科技 2023-02-08 69.72 -- -- 71.90 3.13%
71.90 3.13%
详细
事件:根据2023年2月6日公告,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 定增获批,测试服务和IMU加速扩产根据此前公告,公司计划募集6.95亿元,其中1)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测试基地分别计划募集2.1、0.98亿元,2)德国新能源汽车测试项目计划募集0.83亿元,3)组合惯导计划募集0.64亿元,4)氢能燃料电池研发计划募集0.44亿元,5)流动资金2亿元,其中,国内计划增加40个新能源实验室台架,德国计划增加10个实验室,定增获批后产能扩张将加速。 测试设备稳中有升,测试服务定点加速测试设备是公司业务的基石,2004年研制成功首台发动机冷试设备并交付上汽通用,2021年开始公司为比亚迪宋PLUS、宋Pro、秦Plus、唐DM-i、汉DMi、仰望等提供测试设备,测试设备业务稳步发展;转型新能源测试服务业务,获大客户定点,2022年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2023年为比亚迪提供纯电动力总成测试业务,随着测试服务产能落地,测试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IMU布局加速,打开成长第二曲线车载惯导是L2+级别智能驾驶辅助驾驶标配器件,在小鹏、蔚来、哪吒等车型上均实现配套,公司在2020年开始加快惯导投入,2020年12月与上汽合作,2022年惯导已获奇瑞-华为平台定点,随着定增落地,惯导产能将持续提升,为公司提供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7、9亿元,同比增长26%、63%、38%。归母净利为0.6、1.5、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131%、61%,EPS为0.9、2、3.3元/股,现价对应PE为79、34、2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等。
华依科技 2022-11-25 63.99 -- -- 63.42 -0.89%
71.90 12.3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2年11月21日收到上交所通知,定增符合要求,上交所将履行相关程序并收到公司申请文件后提交证监会注册。 测试设备向新能源测试服务业务转型,迎接主业高成长公司计划投资以下项目,“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测试基地建设项目”(拟投3.2亿元);“德国新能源汽车测试中心建设项目”(拟投0.9亿元);“氢能源燃料电池测试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0.6亿元)。我们认为:公司具备“资质+订单”双支持,定增扩产后,检测业务将迎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在资质方面,公司相继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CMA资质认定、工信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机)强检认证;在订单方面,与比亚迪签订DM-i混动车型0.5亿元设备订单,2022年相继与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签订年框协议;同时公司率先布局氢燃料电池检测,卡位新技术。 IMU放量在即,实现从0到1突破公司计划投入“组合惯导研发及生产项目”(拟投0.97亿元)。车载惯导在L2+级别车型上快速渗透,小鹏P5/P7、理想L9、蔚来ET7、哪吒S等车型均开始装配惯导,目前车用惯导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预计到2024年车载惯导市场空间有望达120亿。公司在惯导领域大力投入,2020年与上汽合作开始研发惯导,为发展惯导针对性设置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触发值为组合惯导产品获得1张订单,配套3个车型,10月公司获得奇瑞平台化项目,公司将惯导定位于战略发展地位,作为行业的先进入者,有望在未来车载惯导领域享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估值华依科技设备向服务转型顺利,获得新能源强检认证,2022年开始相继获法雷奥西门子、宁德时代年框协议;IMU惯导放量在即,预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7、9亿元,同比增长26%、63%、38%。归母净利为0.7、1.5、2.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121%、69%,EPS为0.90、1.99、3.36元/股,现价对应PE为74、33、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等
华依科技 2022-11-09 69.51 -- -- 73.21 5.32%
73.21 5.32%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盈利能力提升,合同负债增长迅猛体现公司订单充沛。 1)营收端: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33亿,yoy+23.29%;净利润0.27亿,同比+7.97%;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同比+9.51%。单2022Q3,公司实现营收1.62亿,同比+55.69%;净利润0.45亿,同比+99.58%;扣非归母净利润0.41亿,同比+124.73%。 2)费用端: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毛利率48.49%,同比+0.60pct;净利率11.77%,同比-1.67pct,主要系管理费用率提升。单2022Q3,公司实现毛利率53.75%,同比+5.88pct;净利率27.96%,同比+6.15pct。 车载惯导获奇瑞定点,IMU持续打开成长曲线! 雷达+激光雷达+IMU为自动驾驶保驾护航。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对道路状况进行实时预测,为此,车辆必须具备远超我们人类的检测感知能力,在检测自动驾驶车辆外部环境过程中,雷达+激光雷达+高性能惯性MEMS IMU三大技术相互配合并发挥各自优势。具体来看,1)雷达在未来的全天候自动驾驶应用中居于支配地位,但它只是瞬间决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还需要其他传感器,例如摄像头和激光雷达(LiDAR,激光探测与测距)。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测试单元(IMU)”满足自动驾驶定位需要。GNSS在卫星信号良好时可提供厘米级定位,但在地下车库等卫星信号微弱的场景下,其定位精度会大幅下降。IMU即使在复杂工作环境下或极限运动状态下也可进行准确定位,但其存在误差累计问题。两者结合可实现应用场景和定位精度的互补;GNSS更新频率低(仅有10Hz,其延迟达100ms),不足以支撑实时位置更新,IMU的更新频率>100Hz(其延迟<10ms),可弥补GNSS的实时性缺陷。因此,通过IMU与GNSS的组合,可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大幅提升定位系统的精确度。 2022年10月11日,公司IMU获奇瑞定点。奇瑞汽车选择华依作为某项目高精定位模块系统定点的开发工作,具体产品供应时间、价格以及供应量以签订的供应协议及销售订单为准。 2022年9月16日,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主要在新能源动力总成测试领域的深度合作。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1.20/1.80亿(前值22-23年归母净利润为1.00/1.39亿,主要系考虑上海疫情影响开工率及IMU业务未来放量释放业绩),对应PE分别为71.05/42.08/28.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IMU进展不及预期;汽车行业增速下降风险;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波动风险;新冠疫情影响等
华依科技 2022-11-07 68.00 -- -- 73.21 7.66%
73.21 7.66%
详细
国内汽车测试设备龙头企业,纵向拓展测试服务、横向拓展 IMU 产品,公司迎来二次腾飞。公司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技术开发领域二十余年,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服务,为国内动力总成测试领域龙头企业。公司前瞻布局组合惯导,2020年通过上汽测试,切入智能驾驶领域,随着 IMU 项目逐步落地,有望打开公司的新成长空间。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主要包括上汽通用、广本、奇瑞、蔚来、博格华纳等国内外知名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2.33亿元,同比+23.3%,其中 Q3单季营收 1.62亿元,归母净利润 0.4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96.5%,业绩高弹性。 随疫情缓解、项目逐步交付及新产品落地,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保持高增长。 测试设备走出海外,测试服务加速放量,助力公司传统主业业绩高弹性。中国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疫情缓解,汽车行业β复苏赋予测试市场较大的增量空间。2021年,中国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市场空间约为 51.90亿元,公司国内市占率约为 4.43%,公司具有多项先进冷试技术专利,有望凭借性价比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实现冷试技术国产化替代,国内市场仍有较大上行空间。同时,2021年测试设备全球市场规模约为 134.75亿元,公司部分测试设备产品已出口,打开海外市场空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动力总成检测服务业务,客户拓展至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现已形成测试设备与服务一体化产品线。新能源相关业务收入占比由 21.3%(2017年)提升至 75.0%(2021年),贡献业绩主要增量,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公司新能源测试设备及服务业务有望驱动业绩高弹性。 超前布局 IMU,如今进入收获期,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我们判断,2022年为 L3级别自动驾驶的元年,惯导系统作为 L3+自动驾驶的核心部件,市场空间有望迎来高增长。2021至 2024年中国惯导行业市场规模有望从 245.8亿元增长至 429.7亿元,CAGR 高达 20.47%。公司于 2020年与上汽合作开发惯导产品,2022年 1月公司实施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才活力,持续构筑产品核心竞争力。公司注重技术研发,算法端和产品端均有优势,当前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IMU 已有 NS4050等产品批产,并于 2022年 10月 11日公告获得奇瑞定点。22年 7月,公司拟定增 7亿元,加快 IMU 业务产能布局,上海嘉定 IMU 产线逐步落地,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 利 预 测 与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2024年 实 现 营 收3.51/6.97/13.7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0.63/1.32/1.8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 PE 为 73/35/25倍。公司技术实力强,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业务和惯导业务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行导致毛利率下滑,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至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及扩产不及预期,定增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