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巨一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4-21 42.32 -- -- 43.43 1.80%
45.25 6.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4.83亿元,同比+64.07%;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13.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4.92%,其中Q4单季实现营收13.17亿元,同比+83.94%;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692.63%;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568.66%。 收入端:2022年疫情下营收逆势增长64.07%,产品和客户双螺旋优化。2022公司实现营收34.83亿元,同比+64.07%。分业务来看,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收23.98亿元,同比+45.57%,公司紧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电池智能装测、电驱动系统EOL测试等核心工艺和产品开发领先,2022年在手订单数量稳步增长,开拓沃尔沃、万向、欣旺达等新客户,智能装备业务新增订单36.66亿元,同比+22.65%;同时智能装备产品生产周期较长,目前大量前期的在建订单逐渐转入收入确认期。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10.85亿元,同比+128.11%。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旺盛需求下,公司发挥“双轮驱动”业务布局的协同优势,研发转产顺利、生产交付响应及时。一方面公司与江淮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本田、越南Vinfast等传统配套客户黏性持续加强,另一方面快速实现理想汽车、吉利汽车、蔚来汽车等客户的新定点。2022年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实现产品交付15.90万套(若含合资公司合肥道一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交付为21.96万台套),同比高增92.49%。 其中,2022Q4公司营收13.17亿元,同比高增+83.94%。 毛利端:2022年公司毛利率同比-5.67pct,短期承压。2022公司毛利率17.82%,同比-5.67pct。主要由于公司智能装备生产线产品需要实地调试安装,疫情增加了项目实施交付的成本。且公司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低,2022年电机电控零部件营收占比23.68%(同比+4.20pct),业务结构占比的调整导致短期盈利能力承压。但我们预计随着公司电机电控零部件产品进一步成熟(如高端三合一产品的持续投放),产品升级和价格持续提升,有望提前收回前期研发投入并推动毛利韧性增长。叠加疫情回暖,毛利有望环比不断修复。 利润端:2022年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13.69%。公司内部控制能力持续增强,2022公司期间费用率13.19%,同比-3.51pct。具体来看,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43%/4.42%/-0.6%/6.94%,同比分别变化-0.86pct/-1.07pct/-0.68pct/-0.9pct。 其中,22Q4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增加692.63%,环比增加48.63%。 紧跟新能源发展快车道,构筑自研技术护城河,前期技术和产能积淀驱动订单放量。公司前瞻新能源的转型升级机会,持续加码研发,2022年研发投入2.42亿元,同比增长45.27%。公司围绕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两大业务,着力打造“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借助于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旺盛需求,产品加速放量和升级。在智能装备业务方面,自主研发并掌握锂电池电芯自动叠片技术、动力锂电池电芯包胶技术等多项动力电池及燃料电池装测技术,募投项目“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保障订单高增下的交付能力。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紧跟下游需求,蓄力研发并积极进行扩产,全面布局油冷、扁线、高压、碳化硅等新技术,突破多合一产品平台开发、高压三合一电驱动系统设计,“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预计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年产产能将增加50万套。总体来看,2022年公司合同负债20.46亿元,较期初增长45.84%,存货34.34亿元,较期初增长39.58%,为2023年收入确认提供坚实订单支撑。我们认为,凭借公司的自研技术核心竞争力及下游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公司营收有望持续稳步增长。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公司“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主业相互促进,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放量期,且疫情政策放开推动汽车消费回暖,内外部有利因素共同支撑营收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内部管控能力强,期间费用稳定。前期疫情对产品交付实施和原材料运输成本的外部不利因素持续消退,同时新能源新产品的研发落地将推动盈利能力韧性成长。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公司营收依次为48.71、65.29、84.61亿元,增速依次为39.8%、34.0%、29.6%,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88、2.41、3.01亿元,增速依次为26.3%、28.7%、24.6%,当前市值56.45亿元,对应PE依次为30.1、23.4、18.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电机电控零部件行业竞争激烈;计划开拓的第三成长曲线板块前期投入大。
巨一科技 2023-03-03 50.51 -- -- 50.94 0.85%
50.94 0.85%
详细
业绩简评2月 27日,公司披露 22年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收 34.8亿元,同比+64%;实现归母净利润 1.55亿元,同比+18.75%;其中,Q4实现营收 13.18亿元,同比增长 84%;实现归母净利润 0.58亿元,盈利转正。 经营分析公司收入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双轮驱动战略协调发展: (1)智能装备领域,公司持续开拓动力电池智能装备和装测生产线、动力总成(电驱动系统和混动系统)智能装备和装测生产线、轻量化车身智能连接装备和生产线等领域业务,实现产品和客户的双螺旋优化,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化,客户黏性持续增强。智能装备业务订单交付及新增订单数量较上年同期均显著增长。 (2)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零部件业务: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公司下游客户需求旺盛,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零部件业务增长迅速,全年实现 15.90万台套产品交付(若含合资公司合肥道一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交付为 21.96万台套),同比增长92.49%。公司充分发挥“双轮驱动”业务布局的协同优势,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零部件业务市场开拓的迅速落地,为未来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司利润增速不及营收增速的原因主要系公司装备业务毛利率有所降低以及公司低毛利率的新能源电机电控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所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55/2.61/4.88亿元(原为 1.35、2.69、4.38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 PE 估值为 38/23/1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风险。
巨一科技 2022-11-01 44.95 -- -- 51.56 14.71%
52.88 17.6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第三季度报告,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66 亿元,同比增长54.0%;实现归母净利润0.97 亿元,同比减少30.2%;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2 亿元,同比增长76.7%;实现归母净利润0.35 亿元,同比减少26.6%。 电机电控放量,业务结构调整使盈利空间小幅压缩。公司第三季度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收4.63 亿元,同比增长48.0%,电机电控业务实现营收2.79 亿元,同比增长161.0%。公司电机电控产品的毛利率一般维持在10%-15%,其营收规模的大幅增长,对公司整体的盈利空间造成了一定压力,但是业务结构的改善对公司拓张自身版图有长期驱动作用,公司正致力于将电机电控打造为另一拳头产品。 从性能来看,公司的电机、电机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最高转速、峰值效率、峰值功率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相关产品能够有效减少整车质量,提升其空间利用率与整车续航里程;产线方面,公司目前正积极开展扩产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底新增50 万套电驱动系统产能。预计公司该项业务将会维持高速增长趋势,盈利空间也将得到有效修复。 研发力度加大,让渡短期利润追求长远布局。公司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0.58 亿元,同比增长61.9%;今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为1.63 亿元,同比增长46.1%。公司将研发资金用于构建“智能装备+电机电控”的双线格局,保持两大业务的技术水平始终位于行业前沿。智能装备方面,公司当前重点关注电池智能装备、车身制造新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等方向;电机电控业务,则主要着力于扁线、油冷电机,碳化硅电机控制器的更新迭代。公司已与上汽、吉利、特斯拉等下游标杆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预计产品性能的向上突破能够快速赢得客户认证。 投资建议:基于先前的技术与产线积淀,以及持续跟进的研发投入,巨一科技成功打造出“智能装备+电机电控”的双线格局,并且呈现出迅猛的扩张版图之势。公司此前已拥有高质量的客户认证基础,当新一代智能装备及电机电控产品趋于成熟,公司有望快速回收前期研发成本,盈利阵痛期或以接近尾声。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巨一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1.60/49.52/72.09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52/3.29/5.29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11/2.40/3.85 元/股,2022 年10 月28 日收盘价对应PE 为37.82/ 17.44/10.86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导入不及预期、产能扩建不及预期
巨一科技 2022-10-31 46.00 -- -- 51.56 12.09%
52.88 14.96%
详细
智能装备为基,切入下游发掘新增长点。公司成立于2005年,创立之初主要面向商用车市场,从事车桥和主减速器装测生产线业务。2008年公司切入乘用车领域,承接手动变速箱和发动机装测生产线业务,借此积累了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北汽集团等优质客户资源。顺应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浪潮,公司在2009年着手研发汽车电驱动系统,并于2015年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装测生产线业务,主要包括混动变速箱装测生产线和电驱动系统装测生产线,公司随后又在2020年承接首个国际顶级整线电池项目。2021年11月,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现已成为业务涵盖智能装备与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以智能化为目标的高端制造企业,应用场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兼顾传统燃油车;智能装备:传统产线业务稳健,新能源车产线崛起。公司智能生产线业务以白车身智能连接产线与动力总成智能装测产线为主。传统车主要客户为吉利、上汽、捷豹路虎等,白车身及动力总成生产线的柔性化及高生产节拍满足老牌车企的多车型生产需求,同时定制化产品维持高用户黏性;新能源车客户主要包括上汽、吉利、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等。由于此前传统车型合作良好,新能源车型的导入也十分顺畅,2019年公司为蔚来ES8全铝车身(轻量化材料占比96%以上)配套产线,成为标杆项目,助力其此后导入特斯拉、理想等客户,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成为主导;电驱动系统:拓客+扩产实现收入快速增长。巨一科技拥有包含电机、电机控制器、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在内的完整的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可以提供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及其集成正向开发和产品服务。从产品参数上来看,巨一科技电机、电机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最高转速、峰值效率、峰值功率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有效减少整车质量,提升空间利用率与整车续航里程。截至2021年11月公司的电机、电控产品产能均为12万台/年,“三合一“集成式电驱动系统产能3万套/年,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电驱动系统的产能扩建,预计将于2023年底新增50万套电驱动系统产能。随先进产品(扁线、油冷电机,碳化硅电机控制器)产能扩建,公司的产品性能指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天津大众、安徽大众、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优质客户的拓展,公司的电驱动系统业务收入有望快速提升;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巨一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1.60/49.52/72.0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52/3.29/5.2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1/2.40/3.85元/股,2022年10月28日收盘价对应PE为37.82/17.44/10.86倍。巨一科技智能装备业务与电驱动业务双侧驱动,对产线丰富的建设及调试经验使其能快速实现电驱动产品的扩产,满足高速增长的电驱动系统需求,未来收入和业绩的高成长确定性较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导入不及预期、产能扩建不及预期
巨一科技 2022-10-31 46.00 -- -- 51.56 12.09%
52.88 14.96%
详细
10 月 28 日,公司发布 2022 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1.7 亿元,同比增长 54.0%;实现归母净利润 1.0 亿元,同比下降 30.2%。 经营分析 装备订单协同电驱动业务放量推动公司营收高增:收入端,受益公司智能装备业务项目交付及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增长,公司 Q3 单季收入7.4 亿元,同比增长 76.8%。其中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收 4.6 亿元,同比增长 48.0%;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 2.8 亿元,同比增长161.0%。公司兼具电驱产品研发、生产和装备制造能力,积极布局两大领域。装备业务,公司持续获得特斯拉、比亚迪等国际及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订单;电驱动业务积极向上突破客户,在蔚来、理想、东风日产等客户实现新项目定点。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增加,Q3 末合同负债 18.5 亿元,较期初增长 43.7%。 公司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公司 Q3 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 1.4 亿元,同比下降15.3%。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17.8%、4.5%,同比分别下降7.9pct/5.4pct,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主要系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规模快速提升,收入结构占比增加,同时疫情增加装备项目实施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单 Q3 公司毛利率 18.0%,同比下降 7.06pct,环比+1.74pct,已经企稳回升。费用端,公司持续研发投入保证产品核心竞争力及规模增长,同时高端人才引进和数字化管理升级增加管理费用。公司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 14.6%,同比下降 2.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8%/5.0%/7.5%,同比分别下降0.5pct/0.5pct/0.4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1.35、2.69、4.38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3/21/13 倍。考虑到公司两大业务板块持续放量,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趋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电驱动系统技术创新风险、毛利率下降风险、存货过快增长风险。
巨一科技 2022-08-31 62.39 -- -- 58.80 -5.75%
58.80 -5.75%
详细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4%, 电机电控业务高速发展。 公司 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4.23亿元, 同比增长 44%。 其中, 智能装备业务/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的收入分别是 9.17/5.06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13%/186%。 归母净利润 0.63亿元, 同比减少 32%; 扣非净利润 0.31亿元, 同比减少 61%。 单二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4亿元, 同比增长 32%, 环比增长 59%; 归母净利润 0.26亿元, 同比下降 54%, 环比下降 28%。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业务高速增长, 促进了整体营收水平的提高。 智能装备业务由于交付周期较长, 对项目收入的确认有一定影响。 毛利率短期承压, 费用率管控严格。 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17.67%/4.40%, 分别同比下降 8.21/4.95个百分点; 销售/管理/财务/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2.72%/4.92%/-0.86%/7.39% , 分 别 同 比-0.54/-0.43/-0.87/-0.30个百分点。 单二季度, 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16.26%/3.02%, 分别同比下降了 8.12/5.62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了3.65/3.58个 百 分 点 ; 销 售 / 管 理 / 财 务 / 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为2.28%/4.16%/-1.15%/7.41%, 分别同比下降了 0.61/0.96/1.18/0.08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了 1.13/1.97/0.74/-0.05个百分点。 二季度疫情反复增加了项目实施成本, 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 对短期毛利率构成负面影响。 公司对费用投入的管控较为严格, 除研发外的费用率均有下降。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 打入造车新势力产业链。 2022年上半年, 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新增订单 22亿元, 同比增长 67%; 累计在手订单 56亿元, 同比增长 69%。 公司电机电控交付 10.07万套(含道一动力) , 同比增长 162%。 公司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 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 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等, 主要客户有特斯拉、 蔚来、 宁德时代等。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 公司拥有包含电机、 电控、 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在内的完整的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品研发生产体系, 主要客户有东风本田、 广汽本田、 江淮汽车等。 两大业务协同发展, 共同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 投资建议: 下调盈利预测, 维持“增持” 评级。 考虑到疫情反复、 项目实施成本增加, 我们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69/3.32/4.70亿元(原为2.32/3.19/-亿元) , 对应 PE 为 50/25/18倍, 维持“增持” 评级。
巨一科技 2022-08-29 59.00 -- -- 63.55 7.71%
63.55 7.71%
详细
事件 8月 26日, 公司发布 2022年中报: 公司实现营收 14.23亿元,同比+44.24%;实现归母净利润 6264万元,同比-32.1%;单 Q2收入 8.74亿元、同比+32.18%, 实现归母净利润 2641万元、同比-53.76%, 低于预期。 经营分析 装备订单高增长, 电驱动业务大幅度放量。 分业务看, (1)公司装备业务收入 9.17亿元、 同比+13.23%,主要系疫情原因导致部分项目验收周期有所延后,全年看公司装备业务收入仍有望大幅增长。 22H1公司新签装备订单22.22亿元,同比+66.65%, 主因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公司持续获得特斯拉、比亚迪等国际及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的订单,公司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提高。 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在手订单 55.68亿元、同比+68.88%,为未来确认收入奠定基础。 其中, 以项目在产品为主的存货账面余额 28.25亿元。 (2) 公司电驱动业务收入 5.06亿元, 同比+186.23%。 公司一手抓 top 级电动车的配套,同时拿下蔚来、 理想、东风日产、吉利、江铃、 日本本田、 上汽通用五菱等客户的新项目定点, 客户结构顺利升级。 22H1公司电驱动销量 7.3万台套(含道一动力为 10.07万套),同比+148%(含道一动力为 161.57%)。 公司盈利能力承压, 研发持续发力。 2022H1公司综合毛利率 17.67%、同比-8.2pct, 其中装备/电驱动业务毛利率为 18.13%/13.39%,同比-9.6/-1.2pct,装备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主因疫情原因导致项目实施成本较高、原材料成本上升所致。 往前看, 随着 2021年承接的订单确认收入公司利润率有望逐渐回升。 2021H1,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72%/4.92%/7.39%,同比-0.55/-0.44/-0.3pct, 研发投入 1.05亿元、 同比增加 38.69%。 2022H1公司净利率为 4.4%,同比-4.95pct,除毛利率下降原因外,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 2821万元、主要系存货减值所致。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由于上半年疫情原因,下调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 2.14(-12%)、 3.5(-3%)、 6.2(-3%) 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 38/23/13倍,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电驱动系统技术创新的风险; 毛利率下降的风险;限售解禁的风险。
巨一科技 2022-08-29 59.00 -- -- 63.55 7.71%
63.55 7.7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14.23亿元,同比+44.2%;归母净利润 0.63亿元,同比-3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31亿元,同比-61.9%,其中 2022Q2实现营收 8.74亿元,同比+32.2%;归母净利润 0.26亿元,同比-5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16亿元。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收入端:疫情影响下 22Q2营收同比+32.2%,超出预期。22H1公司实现营收 14.23亿元,同比+44.2%。分业务来看,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实现收入9.2亿元,同比+13%,主要系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持续开拓动力总成、动力电池、轻量化车身智能装备和生产线,下游订单量不断增加(22H1公司新增智能装备业务订单 22.2亿元,同比增长 67%); 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 5.1亿元,同比+186%,公司充分发挥“双轮驱动”业务布局的协同优势,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市场开拓迅速落地,在造车新势力客户、快速电动化转型的传统主机厂客户、合资品牌客户持续实现新项目的定点(22H1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实现交付 7.34万套,同比+148%)。 22Q2汽车行业普遍受到上海疫情影响,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8.74亿元,同比+32.2%,环比+59.17%,表现超预期。 毛利端:22Q2公司毛利率同比-8.12pct,短期承压。22Q2毛利率 16.26%,同比-8.12pct,环比-3.65pct。公司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增加了项目实施成本、铝钢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再加上毛利率低的电驱动业务营收占比上升所致(22H1电驱动业务营收占比同比上升 19pct)。今年以来铝、钢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公司未来原材料成本有望下降,此外,电驱动业务生产标准产品,后续随着公司生产技术成熟以及生产规模扩大,成本控制能力将不断增强,再叠加疫情好转、企业复工复产顺利推进等因素,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改善。 利润端:22Q2归母净利润 0.26亿元,同比-53.76%,环比-27.12%。22Q2公司毛利率同比-8.12pct,致使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较大下滑。但从费用情况来看,22Q2公司期间费用率 12.7%,同比-2.83pct,环比-3.79pct,同环比下降。具体看公司单季度销售/管理(不含研发)/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28%/4.16%/-1.15%/7.41%,同比分别-0.61pct/-0.96pct/-1.18pct/-0.08pct,费用控制能力持续增强。 “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主业相互促进,营收、订单整体趋势向好。巨一科技主营汽车生产方向的智能装备制造,同时具备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智能装备业务方面,22年上半年,公司紧抓新能源机遇,积极扩大和造车新势力、特斯拉等客户的合作规模,并加强和比亚迪等新能源自主品牌的客户粘性,智能装备业务营收同比+13%,营收趋势向好。此外,截止至 22年 6月末,公司智能装备在手订单 55.7亿元,同比+69%,订单量持续高增。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充分发挥“双轮驱动”业务布局的协同优势,在造车新势力、新能源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客户持续实现新定点,22H1电驱动业务营收和交付量同比分别高增 186%和 148%。我们认为,公司业务“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电驱动业务增速较快,有望达到与智能装备业务并驾齐驱。 投资建议:公司“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主业相互促进,营收和订单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上半年疫情等因素,我们下修公司预期,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公司营收依次为 32.66、49.40、69.55亿元,增速依次为 53.9%、51.2%、40.8%,归母净利润依次为 1.95、3. 11、4.58亿元,增速依次为 49.1%、59.5%、47.6%,当前市值 81.86亿元,对应 PE 依次为42、26、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缺芯问题延续。
巨一科技 2022-06-13 53.23 -- -- 66.29 23.91%
81.88 53.82%
详细
“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主业相互促进,营收整体趋势向好。 巨一科技成立于2005年1月,主营汽车生产方向的智能装备制造,同时具备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发展良好,2021年实现营收16.38亿元,营收占比77.17%,毛利润占比84.91%;新能源相关业务稳步增长,2021年实现营收4.13亿元,营收占比19.48%,毛利润占比8.72%。我们认为,公司业务“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电驱动业务增速较快,有望达到与智能装备业务并驾齐驱。 智能装备业务稳定增长:转型新能源领域,“轻量化+数字化”产品优势明显,动力电池市场升温。新能源汽车领域已进入快车道发展,而公司较早布局,积极转型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我们认为,借助于产业扶持政策,智能装备领域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公司作为其中的主流供应商,凭借其在轻量化、数字化及动力电池生产线产品方面的积累,能够实现智能装备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 轻量化车身连接:轻量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公司在白车身轻量化车身连接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掌握复杂铝合金焊接技术,已获得英国捷豹路虎、特斯拉、蔚来汽车、上汽大众等轻量化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订单;:数字化平台开发:数字化和网联化的平台的开发使得项目周期缩短近50%,在未来的智能装备领域具有差异化的优势。公司的数字化平台已在大众汽车、特斯拉等项目中得到了应用验证;:动力电池市场升温:快速走高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促使动力电池企业不断扩产,公司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制造智能装备供应商,在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将迎来广阔发展机遇。电驱动业务快速增长:持续看好新能源电驱动市场,公司电驱动关键指标比肩国际供应商,IPO布局新一代电驱动产品。新能源汽车开启快速增长期,2021年同比增长157.5%。电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之“心”,预计2025年电驱动市场规模在超过800亿元。公司电驱动系统产品效率优于行业内典型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大批量的车辆搭载实绩;产能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公司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2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拟投资6.74亿元,占比33.7%。我们认为,公司在新能源电驱动系统领域产品关键技术指标已与国际供应商相当,具有强劲的竞争力。目前主要研发的三合一电驱动产品契合行业发展方向;公司通过IPO布局下一代电驱动产品,重点拓展电驱动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实现电驱动业务快速增长。 立足核心技术,背靠合肥新能源产业链,面向国际开拓新市场。我们认为公司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注重研发,掌握行业核心技术,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公司核心高管均具备技术背景,对行业产品技术及发展趋势具有深刻理解。公司研发占比10%左右,掌握27项行业核心技术。 背靠合肥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公司与多家入驻合肥新能源企业(江淮汽车、大众安徽、奇瑞捷豹路虎、比亚迪、蔚来汽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有望依托区域优势在合肥市的新能源产业链集群发展中受益。 开拓国际新市场,子公司布局全球化。全球经济复苏,工业机器人需求迎来反弹,智能装备出口市场巨大。公司相继成立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子公司,目前国际订单超过3亿元,产品已应用于德国大众汽车、美国特斯拉、英国捷豹路虎等国际一流企业。 投资建议:2020年由于疫情和下游整车厂调整对于电驱动业务存在负面冲击,2021年起电驱动业务业绩回暖,公司业务“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轮驱动相互促进效应逐步释放,受益于新能源产业发展、IPO在电驱动技术的投入和合肥新能源产业链集群,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实现装备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电驱动业务规模迅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依次为29.77、44.34、64.56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40.2%、48.9%、45.6%,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92、2.68、3.7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9%、39.8%、41.3%,对应PE依次为39、28、20。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公司新产品拓展情况不及预期;募投产能消化不足;海外项目发展不及预期。
巨一科技 2022-06-13 51.73 -- -- 66.29 27.51%
81.88 58.28%
详细
投资逻辑:公司实现“装备+部件”一体两翼的业务布局,且显著受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装备业务公司技术领先且在手订单充裕,客户涵盖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新能源电驱业务客户持续开拓,规模快速提升的同时实现客户结构的持续优化。 装备: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手订单充裕。 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催生公司装备业务数百亿市场规模。公司在技术层面对标装备行业巨头,其中公司在轻量化车身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承接蔚来、捷豹路虎、特斯拉等客户的轻量化车身产线。客户方面,公司已经拥有特斯拉、蔚来、捷豹路虎、大众、长安、长城等国内外整车企业,当前在手订单超50亿元。公司总部位于新能源车之都合肥,坐拥大众、江淮、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同时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龙头车企也将落户合肥,强大的地域优势为后续公司承接更多订单奠定基础。 电驱:客户结构持续优化,迎快速发展期。 预计2025年新能源电驱行业达到千亿市场。当前新能源电驱从分立式向集成式发展,技术壁垒的提升致使行业格局有望发生变化,具备集成能力的总成厂商有望实现份额逐步提升。公司三合一电驱系统出货量占比有望快速提升,客户方面,公司开拓蔚来、理想、吉利等优质客户,项目定点充裕。我们认为,随着新项目的逐步量产,公司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有望实现客户结构的持续优化。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EPS分别为1.43元、2.41元和3.97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投资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巨一科技 2022-04-14 43.00 53.95 126.97% 47.00 9.30%
66.29 54.16%
详细
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双轮驱动。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深耕汽车智能装备行业(主要有汽车白车身产线、动力总成产线、动力电池装测线等);2009年进入新能源车电机电控领域。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21年公司收入21.18亿元、同比+41.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29.81%。公司双轮驱动业务协同性强,经营持续向好。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装备业务订单高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快速提升产能的需求迫切,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持续向好,2021年公司新增装备订单29.89亿元。随着公司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双优化战略的推进,我们预计2021-23年公司智能装备收入16/22/31亿元,同比增长23%/36%/40%。 公司电驱动业务增量客户储备充足、收入呈爆发式增长。公司电驱动业务已与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江铃新能源、广汽新能源、东风本田、广汽本田、越南VINFAST等新客户定点、并陆续批量供货。此外,公司包括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安徽大众、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优质客户也在积极开拓中,增量订单丰富。根据NE时代数据,2022年1-2月公司电驱动系统销量约2.02万套、同比+134.94%。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公司下游客户需求持续旺盛,我们预计2021-23年公司电驱动业务收入分别为4.67/14.4/25.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8%/209%/75%。 募投项目解决产能瓶颈。2021年11月10日,公司以46元/股IPO增发3425万股登录科创板,募集资金净额14.77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通用工业智能装备产业化建设项目等。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电驱动系统年产能预计达50万台/套,通用工业智能装备生产线年产值达5亿元,打开公司成长的产能瓶颈。 盈利预测及估值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2021-23年归母净利润为1.4/2.5/3.8亿元,对应PE分别为43/24/16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双轮驱动业绩的高成长性,给予公司2022年30倍PE,则合理估值为75亿元、对应股价54.65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提示电驱动系统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电驱动系统业务依赖于主要客户导致的收入下滑风险;现金流为负的风险;限售解禁风险。
巨一科技 2022-03-16 55.35 -- -- 56.47 2.02%
60.58 9.45%
详细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原材料涨价致盈利承压。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8亿元,同比增长42%;营业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8%;归母扣非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0%。 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29%;营业利润0.06亿元,同比下降94%;归母净利润0.00亿元,同比下降100%;归母扣非净利润-0.03亿元,同比下降104%。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期初在手订单充足,本期实现交付增加;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零部件业务发展迅速,交付量大幅增加,市场景气度较高。但受上游芯片和大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零部件业务未能实现盈利。 智能装备持续向好,电机电控需求旺盛。智能装备行业行情持续向好,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快速提升的产能需求,给公司带来29.89亿元的新增装备订单,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公司产品和客户双优化战略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造车新势力相关业务快速增长;国际化战略成效初现,国际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21%。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下游客户需求旺盛,公司零部件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实现8.19万套产品交付(不含合资公司合肥道一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交付的3.57万套),同比增加202.27%;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实现产品的不断升级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实现新的客户定点。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打入造车新势力产业链。公司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等,主要客户有蔚来汽车、吉利汽车、宁德时代等。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公司拥有包含电机、电控、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在内的完整的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品研发生产体系,主要客户有东风本田、广汽本田、江淮汽车等。两大业务协同发展,共同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1/30/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3/3.2亿元,对应PE42/25/18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