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傅欣璐

华西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20523080003。曾就职于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永新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27 80.82 -- -- 86.58 7.13%
86.58 7.13% -- 详细
深耕光学二十载,彰显龙头地位永新光学是国内光学精密制造领先者,在立足光学显微镜和条码机器视觉两大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同时拓展激光雷达和医疗光学两大新兴业务,覆盖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国际知名企业蔡司、康耐视等客户。22年公司实现营收 8.29亿元(同比+4.26%),归母净利润 2.79亿元(同比+2.70%。 显微镜业务发力高端制造,成就国货之光基于在光学显微镜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公司具备高端显微镜生产制造能力,高端显微镜收入占比持续提升。NEXCO PE 作为公司的科研级显微镜品牌,22年营收突破 1亿元,同比增长近 70%。高端显微镜领域国产化率低,在政府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高端显微镜的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条码扫描有望持续放量,机器视觉助推镜头优势条码扫描是公司发展较为成熟的业务,公司已成为讯宝科技、得利捷的核心光件供应商。机器视觉下游空间广阔,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液体调焦镜头可实现毫秒级对焦,是全球第一批实现液体镜头批量生产企业,为康耐视等提供产品。 智能化赋能车载光学,医疗光学受益国产化汽车智能化技术与政策驱动下,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发展机遇显著。公司在激光雷达领域,与禾赛、Innoviz、麦格纳、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知名企业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医疗光学业务进步显著,公司一方面在医疗影像领域提供内窥镜镜头、超声影像光学组件、手术显微镜核心部件与整机等;另一方面在体外诊断领域提供高端医用生物显微镜、字切片扫描仪、病理诊断电动显微镜等产品。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收为 8.61/11.54/15.1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21/3.31/4.40亿元,EPS 为 1.99/2.98/3.96元,2023年 11月 22日收盘价 92.14元,对应 PE 为 46/31/23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下游市场发展不及预期
电连技术 计算机行业 2023-11-07 36.02 -- -- 38.80 7.72%
40.96 13.71% -- 详细
事件概述2023年10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05亿元,同比减少0.43%;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减少40.0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减少10.98%。 分析判断:QQ33收入利润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快速提升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0亿元(同比+18.25%,环比+12.23%),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43.81%,环比+56.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38.42%,环比+60.8%),收入与利润季度环比持续增长,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上期出售电连科技大厦影响。Q3毛利率为35.08%,环比提升3.85个百分点;净利率15.62%,环比提升4.64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提升显著。 消费电子景气回升,射频连接器先行优势显著23年上半年,受行业需求疲软等影响,消费电子业务承压。三季度以来,在华为新机Mate60系列发布的带动下,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逐步复苏,且三四季度通常为消费电子旺季,我们认为,行业整体景气度将有所回升。公司作为国内微型射频连接器供应商,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消费电子类产品已进入全球主流智能手机品牌如小米、OPPO、步步高、三星、荣耀、华为、中兴等产业链。截至23年上半年,公司射频连接器及线缆组件业务营业收入为3.52亿元,电磁兼容件业务收入3.89亿元,软板业务收入1.52亿元,合计占收入比例65.35%。伴随下半年以华为Mate60、小米14为代表的机型畅销,手机端消费电子需求回暖预计逐步得到验证。 汽车业务快速增长,客户端优势明显基于过去连接器领域的产品与技术优势,公司汽车连接器业务发展迅速,出货量同比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品类齐全,是国内汽车射频连接器龙头,可提供产品类型包括射频类连接器(Fakra及MiniFakra板端&线端、HDCamera连接器、激光雷达连接器)、高速类连接器(以太网连接器、HSD板端&端、车载USB等)。截止到23上半年,汽车连接器的营业收入为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79%,占收入比例23.00%,毛利率达39.43%。随着公司汽车连接器业务规模效应显现,工艺流程进一步优化,汽车连接器业务盈利水平将保持相对稳定。目前公司汽车连接器可应用于新能源及燃油车、Tier1、模组客户、自动驾驶系统客户,已经导入国内众多头部汽车客户如长城、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客户端优势显著。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消费电子与汽车射频连接器供应商,有望受益行业回暖与汽车电子业务快速提升。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为31.53/41.7/49.9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2/5.24/6.24亿元,EPS为0.79/1.24/1.48元,2023年11月3日收盘价40.65元,对应PE为52/33/28倍。公司业务涉及连接器、电磁兼容件、软板等,我们选取同类公司长盈精密、信维通信、中航光电、瑞可达进行对比,2023年可比公司PE均值为35倍。公司在射频连接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考虑到消费电子业务复苏与汽车电子拓客具备一定弹性,因此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兴瑞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1 23.06 -- -- 23.26 0.87%
23.26 0.87% -- 详细
2023年10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17.51%;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32.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25.62%。 收入与利润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Q3单季度实现营收5.19亿元(同比+1.81%,环比+6.4%),归母净利润7424万元(同比+11.89%,环比+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20万元(同比+5.64%,环比+16%),考虑到去年Q3基数中有汇兑因素扰动,剔除影响后,今年三季度的增速水平更高。单季度毛利率为28.22%,环比提升2.87个百分点;净利率达14.27%,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公司收入与利润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主要由于1)公司新能源车领域客户持续取得突破,电装产品由单一化向平台化拓展;2)根据兴瑞转债跟踪评级报告信息,智能终端市场回暖,模组化拓展提升产品价值量,销售均价上涨;3)根据公司可转债说明书信息,在内部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流程下,公司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持续提升,费用管控能力提升。 新能源车电装业务持续放量,由产品单一化走向平台化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在过去与松下等大客户合作共研的基础上,通过持续投入研发费用与获取客户反馈,在电装业务上实现了从零组件到模组的研发,实现了新能源车BDU镶嵌件从0-1量产交付能力的突破,产品从单一化走向平台化与多品类化。根据公开投资者关系纪要,公司合作客户也从海外的松下,到博世、海拉、尼得科等;国内客户方面,公司也在近两年加快定点布局,获得了中车时代及国内电装头部企业项目定点。23年上半年,公司在汽车电子业务上实现销售收入4.53亿元,收入占比46.83%,同比增长80.04%,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比增速达150%以上,Q3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汽车电子业务已成为公司核心业务增长点。展望未来,在电车高压化趋势与电驱系统集成化趋势下,集成模块化的零部件可以减少整体产线工艺环节,降低生产与材料成本。当前主机厂降本增效需求强烈,集成化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扩张的电池镶嵌件、电控镶嵌件、电机镶嵌件品类有望从中受益。 智能终端市场逐步回暖,产品模组化提高价值量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网通网关、智能安防、智能电表等品类。23年上半年,公司智能终端业务实现收入2.97亿元,收入占比30.67%,同比减少6.74%。上半年智能终端业务收入略降,但近期智能终端市场已逐渐回暖,在手订单饱满,单季度业务环比有所增长。长期来看,公司在智能终端领域,横向产品领域不断拓宽,已覆盖智能机顶盒、网通网关、智能安防、智能电表等产品,后续或拓展智能汽车领域终端产品;纵向挖掘产品深度,布局高价值的模组产品,我们认为未来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国内外产能扩张,满足丰富在手订单需求为满足海外客户新增车型与国内新增客户需求,公司加快扩张国内外产能。截至目前,公司东莞新工厂已顺利生产;慈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于23年4月9号完成封顶,同步启动智能工厂的设计,有望在原产能规划的基础上再增加40%-50%的产能空间,该项目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投产。根据公开投资者关系纪要与转债评级报告信息,公司海外工厂包括越南、印尼两地,未来战略聚焦智能终端和新能源汽车电装领域,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将顺应产业链转移与整合趋势及境外的产能规划;在新能源车领域,产能基地也将加快投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优质精密制造供应商,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工艺优势突出。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为21.58/27.14/33.2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69/3.54/4.39亿元,EPS为0.91/1.19/1.47元,2023年10月31日收盘价21.05元,对应PE为23/18/14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工厂管理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萤石网络 计算机行业 2023-05-16 45.62 -- -- 55.18 20.96%
55.18 20.96%
详细
构建“1+4+N”生 态体系,线上线下协同增长萤石推进“1+4+N”生态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智能生活解决方案及开放式云平台服务。过去几年,受益于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发展与覆盖面较广的产品体系,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CAGR 超过40%。伴随经济复苏,公司新品持续推出与渠道建设日趋完善,预计23 年业绩将改善向好。23 年Q1 公司业绩表现良好,实现营业收入10.79 亿元,同比增长4.27%;归母净利润9117 万元,同比增长33.7%。 智能视觉空间广阔,三梯队打造产品阵列智能家居发展进入个性化智能阶段,据Statista 预测,2024 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将达471 亿美元。AI 发展浪潮下,利用多模态技术可将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深度融合,在智能家居领域实现更丰富的人机交互体验、更准确的识别分析、更深度的数据支持,C 端硬件发展迎接新逻辑。公司基于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四大核心产品线,形成三大产品梯队:1)智能家居摄像机已占据市场领先位置,成为“现金牛”业务;2)智能入户面临空间大、渗透率低的市场,智能门锁新产品发力,线下渠道更新助力,有望成为硬件第二成长曲线;3)智能服务机器人携手智能控制完善公司生态。 云平台赋能硬件产品,软件业务成第二动力软件业务以物联网云平台为核心,面向B 端与C 端同步发展。1)B端,针对行业智能化转型、应用开发需求,推出IoT 开放平台和软件开放平台,不断丰富行业组件。截至22 年底,B 端客户数量已达27.29 万名,年度累计B 端付费客户数为1.72 万名,已为超过27 万的客户提供服务。2)C 端,公司提供以视觉交互为主的智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云端增值服务和开放式AI 算法商店服务。“萤石云视频”APP 用户活跃度比较优势突出,截至22 年底,持有萤石设备的年度累计活跃用户为2102 万名,活跃用户规模位列市场第二。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智能家居行业视觉技术与智能技术领先者,软硬件能力突出,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91 亿元、6.31 亿元、8.61 亿元,对应PE 为53x、41x、30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渠道开拓不及预期
铂科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8 58.26 -- -- 108.00 2.79%
69.72 19.67%
详细
公司公告4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2年报和 2023年一季报。 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0.66亿元,同比增长 46.81%;归母净利润 1.93亿元,同比增长 60.52%;毛利率为 37.64%,净利率为 18.12%。 23年 Q1实现营业收入 2.91亿元,同比增长 43.53%;归母净利润 0.66亿元,同比增长 103.2%,环比增长 6.54%;毛利率为 40.88%(+5.91pct),净利率为 22.58%(+6.63pct)。 点评Q1收入符合预期,利润表现超预期,毛利率与净利率同环比均有所增长。 主要原因为:1)下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订单环比提升;2)软磁粉芯新品持续推出,提升产品均价;3)成本端持续改善,原材料价格回至正常区间;4)数字化自动化管理能力提升,费用把控能力优化。 新品芯片电感加速量产,受益大算力应用需求。伴随 AI 带来的算力需求提升,数据中心、AI 芯片、服务器等作为关键环节量价增长。铂科推出的芯 片电感起 到为芯片前端 供电的作 用,可广泛应 用于服务 器/GPU/FPGA/通讯电源等领域;相较于主流采用的铁氧体材料,铂科采用的独创的高压成型结合铁铜共烧工艺的金属软磁材料具有高效率、小体积、响应大电流变化的优势,符合未来大算力应用需求。芯片电感 23年预计实现翻倍收入,计划在“四五”阶段从 1做到 N 阶段,成为公司新的成长曲线。 下游新能源业务高景气,软磁格局优异增长确定性强。软磁粉芯作为新能源领域上游磁材,下游仍受益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桩需求订单增长。 而且软磁粉芯市场格局优异,公司头部优势突出,在供需上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23年来自需求的增速确定性依旧较高。 技术壁垒突出,产能落地满足增长需求。铂科作为软磁粉芯头部厂商,拥有磁粉研发配比+软磁粉芯生产端的行业 knowhow,新产品不断升级巩固价格优势。产能端按规划落地,22年软磁粉芯产量 3.1万吨,23年新增河源基地产能,预计产量可达 4.5万吨,新产能落地将进一步满足订单需求。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在技术壁垒、客户认可度、新业务推进度上的优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3.06亿元、4.37亿元、5.34亿元,对应当前 PE 分别为 31倍、22倍、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不及预期风险。
鼎通科技 2023-04-21 64.21 -- -- 72.61 11.71%
123.12 91.75%
详细
公司公告4月 18日,公司发布 2022年报与 2023年一季报。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8.39亿元,同比增长 47.74%;实现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 54. 02%。 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62亿元,同比减少 8.18%;实现归母净利润 3321.78万元,同比增长 3.06%。 点评一季度业绩韧性增长,主营结构比例优化。在一季度云计算资本支出收紧,新能源车行业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公司凭借不断扩张的产品品类、持续开拓的下游客户以及灵活调整费用,实现利润端同环比增长,毛利率、净利率分别提升至 37.57%、20.51%。 AIGC 拉动数据中心需求,通讯业务加快新品新客户开发。2022年,通讯业务整体收入 5.52亿元,占比 65.81%,同比增长 33.21%;其中,CAGE产品占比 46.64%,同比增长 46.42%。公司的通信连接器产品主要应用于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与核心客户安费诺、莫仕等已深度合作数十年。 业务的高质量增长得益于 1)加快新品开发,22年已量产 2XN CAGE 系列,23年配合客户开发 QSFP 112G 和 QSFP-DD 系列产品;2)加大客户新品渗透率与新客户开发,22年提高 56G 产品渗透率与加装散热器比例,23年成功进入泰科通讯业务模块,展开 CAGE 与结构件产品合作。 新能车业务绑定优质客户,持续提升单车价值量。2022年,汽车业务收入 1.61亿元,占比 19.23%,同比增长 112.51%。22年公司实现由 Tier2向 Tier1厂商的转变,把握新能车行业快速发展契机。1)产品端,电子锁、电动水泵、电控单元等产品已逐渐导入爬坡式量产,23年研发高压连接器、控制器系统连接器等产品也将陆续落地。2)客户端,加深与核心客户比亚迪、南都电源、蜂巢能源等的合作,同时开发长安、富奥、小鹏等新客户。中长期来看,公司聚焦非标控制器与高压控制器开发,伴随落地料号进一步增长,公司新能车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定增项目稳步推进,布局马来西亚工厂把握海外需求。为满足快速增长下游需求,公司于去年完成定增项目(募资净额 7.85亿元),当前已完成项目二期投产,开启三期建设。同时在海外布局上,新设马来西亚子公司,延伸产业链,实现多点布局,助力公司海外客户开拓。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连接器优质制造企业,通信业务受益 AI 发展浪潮下的数通需求增长,新能源车业务绑定大客户增长迅速,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6亿元、3.14亿元、4.12亿元,对应当前 PE分别为 31倍、24倍、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海康威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9 42.99 -- -- 44.20 0.80%
43.33 0.79%
详细
公司公告4月14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度报告。 22年实现营业收入831.66亿元,同比+2.14%;归母净利润128.37亿元,同比-23.59%;毛利率为42.29%,净利率为16.30%。 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162.01亿元,同比-1.94%;归母净利润18.11亿元,同比-20.69%;毛利率为45.17%,净利率为12.03%。 点评营收利润下滑趋势收敛,23年整体趋势向好。22年内外复杂环境下,公司通过感知数据技术壁垒、多领域业务布局、灵活供应链管理,实现业务的稳健发展,经营韧性强劲。23年Q1,公司营收与利润下滑趋势逐渐收敛,22Q1-23Q1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8%/4%/3%/-9%/1.9%,22Q1-23Q1的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19%/-31%/-31.5%/-20.69%。23年整体趋势向好,伴随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深化,国内经济日渐复苏,公司费用管理加大把控,海外发展中国家业务布局扩大,预计23年业绩有望逐季向上。 前瞻研发多模态模型,AI持续赋能物联垂直领域。AI是物联的灵魂,海康已在基础算力和大模型建设上进行大量的投入和积累。海康早在多年以前就研发CV大模型,现已进入多模态阶段,支持视觉、语音、文本等的融合训练处理;为了支持大模型研发,自建部署业内一流的数据中心,构建千卡并行训练能力,面对安防场景训练百亿级参数。当前已应用到硬件产品、软件产品,落地到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等面向用户的算法训练中,截至目前AI开放平台已在100多个行业智能产业升级中应用,支持1.5万多家用户,大幅提升视频信息提取度与数据标注效率。未来预训练大模型等技术的突破,将促进AI更广泛地价值应用,海康拥有多模态大模型能力、全面感知产品线、二十余年行业数据知识积累,有望在新一轮AI浪潮中把握住智能机会。 受益经济复苏与数字化,三大BG或实现递进式反弹。2022年,国内主业三大BG合计收入为451.37亿元,同比-8.41%。其中,1)PBG实现营收161.35亿元,同比-15.79%,下滑主要受去年疫情防控项目递延以及21年Q4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2)EBG实现营收165.05亿元,同比-0.75%,企业数字化趋势下,业务表现出较大韧性,尤其以能源行业增速较快。 公司将继续积极探索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多维感知+AI+低代码+云服务为核心的智能物联产品和方案,通过AI工程化降低成本,通过低代码加快应用上线,目前云眸平台已接入370万台终端设备,EBG业务将受益大制造、企业数字孪生、教育医疗新基建等领域。3)SMBG实现营收124.97亿元,同比-7.36%,主要由于中小企业对经济敏感,下半年受经济疲软影响,但整体平稳。23年伴随经济复苏与企业数字化趋势深化,三大BG将实现递进式反弹。海外发展中国家占比预计提升,创新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海外业务实现营收220.3亿元,同比+16.41%,在北美、欧洲受通胀和政治打压等因素下,公司通过加快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布局,实施“一国一策”策略,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发展中国家收入占比将继续提升。 创新业务实现营收150.7亿元,同比+22.81%,八大创新业务公司百花齐放,智能家居/机器人/热成像/汽车电子/存储分别同比变化+3.26%/+41.81%/+26.01%/+33.06%/+16.73%。其中,1)萤石网络已完成上市,23Q1实现收入与利润增速分别为+4.3%/+33.7%,B端云业务与C端智能家居业务布局发展顺畅,双轮并行驱动发展。2)海康机器人预计于今年上市,机器视觉业务产品线不断开拓,基于VM算法平台实现AI赋能,AGV机器人产品广泛布局3C、新能源、汽车、医疗等领域。3)汽车电子端,子公司森思泰克进行增资扩股,前瞻研发4D成像雷达获一线主机厂项目定点,与汽车电子业务协同效果明显。未来,伴随海康AI能力进一步提升,主业与各创新业务间软硬协同效应均将加强,降本增效趋势凸显。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头部智能物联网公司,坚持多技术路线发展+多产品解决方案开发+多行业场景深度拓宽,在二十余年积累的丰富感知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基础上,长期布局数字化转型领域。展望23年,经济环境逐步复苏,创新业务快速成长,我们认为公司长期发展优势明晰,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0、203、246亿元,对应市盈率为25、2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产生影响,技术推进不及预期。
铂科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2-06 88.98 -- -- 99.20 11.49%
106.11 19.25%
详细
公司公告1月31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85-2亿元,同比增长53.82%-66.29%;扣非归母净利润1.75-1.9亿元,同比增长52.42%-65.48%。 点评业绩整体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稳健提升。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354万元-6854万元,同比增长49.1%-90.8%,环比增长1.6%-30.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584万元-6084万元,同比增长33.9%-77.7%,环比变化-9.5%到+20%。业绩快速增长的原因:①下游光伏、新能车、充电桩需求持续高景气,合计近8成;②产能不断扩充,新产能落地满足需求;③成本压力降低,利润率持续优化。 下游持续高景气,软磁粉芯业务壁垒深厚。公司软磁粉芯业务受益下游高景气,来自光伏储能、新能源与充电桩的比例居高,预计23年受益光伏排产回暖、储能需求旺盛、快充超充趋势加速等因素,订单需求量依然旺盛。而软磁粉芯作为新能源领域上游磁材细分,供需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来自需求的增速确定性较高。 技术壁垒突出,产能落地满足增长需求。铂科作为软磁粉芯头部厂商,拥有磁粉研发配比+软磁粉芯生产端的行业knowhow,新产品不断升级巩固价格优势。此外,公司在产能端也具备头部优势:22年产能规划3.3万吨,23年预计产出达4.5万吨,新产能落地将进一步满足订单需求。 四五规划落地,推动新业务领域布局。四五规划落地后,公司将进一步扩大材料领域布局,推动新业务芯片电感从1-N的阶段。22年芯片电感已经实现部分产能落地,23年预计布局更多产线,满足客户需求,实现翻倍收入规模。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在技术壁垒、客户认可度、新业务推进度上的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92亿元、2.87亿元、3.94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48倍、32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不及预期风险。
鼎通科技 2023-01-17 60.14 -- -- 70.68 17.53%
77.80 29.36%
详细
公司公告2023年 1月 12日,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2年实现营收 8.39亿元,同比增长 47.7%;实现归母净利润 1.68亿元,同比增长53.9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58亿元,同比增长 59.2%。 点评22年业绩稳健增长,通信与汽车业务持续发力。若不考虑股权支付费用(1309.48万元)影响,公司 22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1.81亿元,同比增长 58.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71亿元,同比增长 64.1%。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得益于公司 1)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产品料号持续扩张,公司产能持续爬坡。 通讯产品品类不断扩张,持续推进大客户开拓。22年,公司通讯连接器及组件品类扩张,不断扩充产品型号丰富应用场景;加深与大客户的合作,除海外头部厂商安费诺、莫仕等外,新增与泰科的深度合作,通过新建马来西亚子公司扩宽海外市场;随着产品结构不断升级,由 56G 拓展至 112G,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和毛利。23年,伴随与海外客户合作的不断加深,以及新料号的扩充,通讯板块业务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新能车业务深化核心客户合作,提升单车价值用量。22年以来,公司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实现由 Tire2向 Tier1厂商的转变。公司不断开扩新客户,且进一步加深与核心客户比亚迪的深度合作,在 22年提供电子锁、电动水泵等产品的基础上,23年公司研发的高压连接器等产品也将陆续落地量产。此外在储能端,公司已和南都电源、蜂巢能源等建立良好合作,为储能电池包提供铜排等产品,随着对产品的不断开发,储能布局也有望扩大。中长期来看,公司聚焦非标控制器与高压控制器开发,伴随落地料号进一步增长,公司新能车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增加研发提升技术优势,定增落地加速产能扩张。研发端,公司加大研发人员与模具开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02.28%,研发比例7.23%(增加 1.53pct)。产能端,公司定增项目已于 12月落地,发行价60.01元/股,募资净额 7.85亿元,项目落地有助于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提升订单交付能力,并为新业务开拓预留空间,预计达产后年均新增收入 10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连接器优质制造企业,通信业务奠定扎实基础,新能源车业务订单增长迅速,考虑股权支付费用,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8亿元、2.41亿元、3.22亿元,对应当前 PE 分别为 35倍、25倍、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海康威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2-23 33.97 -- -- 38.56 13.51%
46.34 36.41%
详细
公司公告12月 10日,公司发布 分拆子公司海康机器人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预案修订稿。本次分拆完成后,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海康机器人的控股权。 12月 20日,公司子公司萤石网络公布首次 IPO 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中签结果。此前,萤石网络于 11月 23日 IPO 上市发行已获证监会注册。 点评展望明年,经济复苏预期强烈,内需有望实现一定程度恢复。“新十条”出台后,各地防疫政策在 12月出现动态优化。12月 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规划强调强化内需消费、发挥投资作用、提高供给质量等目标,在此目标下,B 端与 C 端消费有望实现一定程度复苏流动;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民生、信息等)加强建设则有望推动政府端项目恢复;完善技术、数据要素配置加快企业推进数字化改造,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机遇提升。 疫后复苏逻辑加强,G 端与 B 端业务恢复可期。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变化+7.36%与-19.38%,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系疫情影响,导致国内部分项目落地延迟与部分行业应用需求缩紧。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 42.35%与 15.70%,利润率略微下滑的主要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以及下游低端产品在今年比例增长等。海康作为头部数字化公司,业务下游布局广泛,主营业务中 PBG/EBG/SMBG 在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8.72%/18.33%/16.87%(22年上半年数据)。疫后复苏预期下,公司 To G端业务与 To B 端业务恢复可期: (1)G 端业务与政府支出紧密相关,22Q3安防行业景气指数为 142,环比 Q2上升 12pct,同比去年仍下降 27pct,展望明年,安防景气有望进一步复苏,政府项目也由单纯公安治理逐渐过渡至视频网联管理。 (2)B 端项目覆盖能源、地产、金融、教育、工商业等大板块,能源景气背景下,今年能源冶金等板块表现出色,展望明年,工商业、教育等板块有望在政策动态变化后逐步复苏。 公司业绩韧性强劲,数字化领先优势明显,创新业务逐步完成上市。即便在今年国内经济环境充满挑战,海外地缘政治因素不确定的背景下,公司仍然通过调整下游需求订单与上游供应链管理,灵活控制费用支出,实现较为稳定的收入增长,表现出了强有力的业绩韧性。作为头部智能物联网公司,公司积累的感知数据丰富、底层平台基础扎实、可复用组件数量庞大,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先优势明显。基于此基础下,公司于主业端扩展海外业务,加快在发展中国家的布局;在新产品端孵化出诸多 创新业务,目前创新子公司萤石网络上市在即,海康机器人也已提交上市预案,计划在明年完成分拆上市进程。 萤石网络看点:智能家居+云平台双业务驱动,一体化 AIoT 能力出色萤石网络为海康首家独立分拆公司,涵盖“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双主业,客户包括 C 端(智能家居业务,21年收入占比 87%)与 B 端(云平台业务,21年收入占比 13%),业务发展扎实稳健,2018~2021年收入复合增速高于 40%。 (1)在 C 端业务侧,公司已经搭建完成“萤石”品牌智能家居产品家族,包括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宠物看护等产品,截至 21年,智能家居摄像机市场份额已至18%,智能门锁等产品销量领先。此外,公司在实现硬件产品的一次性收入后,利用萤石物联网云平台或算法商店,实现可持续的技术增值服务收入,2018~2021年复合增速高达 48%。 (2)在 B 端业务侧,公司在第三方设备基础上,利用物联云平台能力,提供 PaaS 层的开放平台服务,通过设备接入、运维支撑,及销售 API、SDK、SaaS 组件实现服务收入。 2018~2021年,软件开放平台实现了 97%的复合增长速度。 此次分拆有助于母公司与子公司更好厘清各自优势,进一步打造“萤石”独立品牌,发挥其硬件端与平台端的特色,利用二级市场提高投融资灵活度。萤石业务最早孵化自海康内部,沿袭了海康极强的硬件产品能力与 AI 平台技术能力,萤石通过自主研发的云平台构建其核心竞争力,成为业内少有的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的 AIoT 企业。未来,公司也将进一步强化渠道、品牌、平台能力,发挥视觉与 AI 能力特长。 海康机器人看点:国内领先的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提供商海康机器人是国内领先的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算法软件平台提供商。与萤石网络股权结构相同,截至上市前,海康机器人由海康威视持有 60%的股权,员工持股平台阡陌青荷持有 40%的股权。 (1)机器视觉业务端,技术产品已从 2D 视觉拓展至 3D 视觉,现形成三大产品线——2D 视觉产品线、智能 ID 产品线、3D 视觉产品线,并以 VM 算法软件平台为核心孵化视觉应用生态,面向碎片化工业场景开发应用。 (2)移动机器人业务端,已形成四大类机器人产品线——潜伏、移载、叉式、料箱和两大软件平台——机器人调度系统 RCS、智能仓储系统 iWMS。海康机器人基于母公司的硬件与数据能力,深耕出独具自身特色的算法服务、人机交互、数据融合等领域,实现多行业全场景覆盖。 2019-2021年,海康机器人净利润分别为 0.45/0.65/4.82亿元,快速的业绩增长,一方面得益于突出的技术、客户、品牌优势。海康机器人具备视觉定位导航、激光 SLAM 定位导航、障碍物感知识别、视觉成像技术、复杂数据处理、算法优化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深耕多年布局 3C 电子、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客户的优势,受到了多行业多客户的认可;成为本土领先的机器视觉与 AGV 机器人供应商。 另一方面,机器视觉与 AGV 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市场空间广阔。据 M&M数据预测,至 2025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 1200亿元;据 GGII 预测,至 2025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 469亿元;据 GGII 预测,至2025年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 766亿元,复合增长率近 40%。 本次分拆响应国家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海康机器人上市后有望获取二级市场融资,保障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业务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经营与创新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在智能物联领域的定位明确,具备前瞻性的智能感知、AIoT、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积累,在全球化业务危中有机、国内高质量发展大方向确立的背景下,公司未来的市场空间明朗。我们认为 22年公司业绩仍将呈现一定韧性,23年业务复苏与创新业务成长可期,长期基本面优势明确。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38.52、186.73、222.20亿元,对应市盈率为 22.54、16.72、14.0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产生影响,技术推进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