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白宇

华西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1120524020001,曾就职于中泰证券和方正证券和山西证券和太平洋证券、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33.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3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襄阳轴承 交运设备行业 2016-01-01 11.60 -- -- 13.12 13.10%
13.12 13.10%
--
大洋电机 机械行业 2015-12-04 11.79 -- -- 13.18 11.79%
14.34 21.63%
--
亚太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5-12-01 14.14 -- -- 21.26 50.35%
23.60 66.90%
--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5-11-25 29.60 -- -- 42.00 41.89%
42.00 41.89%
--
双林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5-11-12 20.30 -- -- 26.80 32.02%
32.88 61.97%
--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15-11-11 20.60 -- -- 21.39 3.83%
22.10 7.28%
--
亚太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5-06-25 25.01 -- -- 28.85 15.35%
28.85 15.35%
--
亚太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5-06-24 26.40 -- -- 28.85 9.28%
28.85 9.28%
--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5-01-09 42.51 15.62 102.78% 49.37 16.14%
56.30 32.44%
详细
事件:长城汽车公布了12月份销量数据,当月产品整体销售增长23%。哈弗SUV产品当月销量同比增长95%,长城轿车产品(含M4)当月销量同比下滑53%,皮卡产品当月销量同比增长14%。 产能紧张制约新车型快速上量。12月,两款新车型H2、H1销量分别环比上升2%和15%,达到12259和6983台,上量速度略低于市场预期。目前天津基地产能已经完全饱和很难再有余量,通过调整生产节奏以及采取更加高效的生产等方式我们认为天津基地应能提升10%左右的产能,预计到明年一季度H2、H1应能达到1.5、1万左右的月均销量水平。H9当月销量2857台,环比增长27.3%,由于基数较低,增长相对明显。 2015年16%的销售增长目标略显保守。公司同时公告了2015年的销量目标为85万台,同比增长16%。我们认为这个销量目标略显保守。在皮卡保持零增长、轿车销量负增长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15年的销量增长仍能接近30%左右。除了H2、H1、H9这三款新车型继续上量外,我们认为明年coupe C以及H7、H8将陆续推出,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维持“买入”评级。从自上到下的角度来看,虽然在加剧但SUV仍将是供需状况最好的乘用车细分子行业;从自下到上的角度来看,长城深度聚焦战略仍将使其在SUV这个高增的子行业保持超强的竞争力,因此虽然经历了一轮估值修复,我们认为长城的估值仍具十足吸引力。我们预计公司2014-1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3、810、1151亿元,同比增长10%、33%、42%,净利润同比增长:15%、48%、42%,对应EPS:3.1、4.4、5.3元。我们给予公司13倍2015年动态PE估值,对应目标价57元。 n 风险提示:1)行业需求端大幅度下滑;2)H1等车型盈利能力不达预期。
海马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5-01-08 5.50 6.93 244.78% 5.83 6.00%
7.87 43.09%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海马汽车发布12月份销量数据,公司当月整体销量达到21960辆,同比下滑16%,累计增长3%。 轿车销量同比增长9%,继续受益节能补贴。12月公司轿车销量12783台,我们预计目前销量占比最大的车型福美来M5当月销售接近8000台左右,单月销量创下新高。进入四季度以来,由于有两个型号车型进入节能惠民补贴,福美来M5销量表现良好。更为重要的是福美来M5的主要竞争合资车型桑塔纳、捷达、昕锐、威驰等均没有进入补贴,以桑塔纳为例,10月份以前其月均销量为2.4万台,而11月份仅有1.3万台,从12月份的情况来看目前上海大众当月销量基本没有增长,其中桑塔纳销量的萎缩应是主要原因。我们看好福美来M5在节能补贴带动下,销量继续攀升,成为10万元以内最具性价比的轿车产品。 S5继续受益小型SUV细分子行业需求的火热。SUV车型方面,12月公司共计销售8620台,同比增长87%,我们预计其中S5销量在6000台左右。S5销量传下新高,一来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小型SUV所处细分子行业的需求旺盛所致。另一方面,经过一整年磨合,海马郑州在生产、渠道等各个方面的调整已经开始见到成效。过去M3这样销量迅速上升也迅速陨落的情况,未来或将避免。12月份M3销量也接近3000多台,基本保持平稳状态。展望明年,继续磨合调整后,明年郑州基地的M6销量值得期待,这款运动型A+级轿车将进一步增加公司不同客户群体的覆盖度,也复合消费升级的整体趋势。 兼具成长性和估值修复的投资标的。从销量和市值的角度来看,公司目前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市值并不匹配。长期以来,无论行业内竞争对手还是投资者似乎都没有深度审视过公司的潜在竞争力,目前公司PB仅有1.3倍,长期没有估值溢价的行业标杆上汽集团目前PB也已经达到1.9倍。公司估值由一定恢复空间。其次,我们认为节能惠民政策对自主品牌的扶持效应正在显现,从近两个月吉利、奇瑞以及公司的销量情况来看,有产品力的自主品牌厂商市场占有率正在恢复,同时自主品牌有一定优势的SUV细分行业需求增长仍然保持旺盛,也有利于自主品牌厂商市占率触底回升,这也将成为2015年乘用车行业投资的一个结构性机会。虽然我们不看好2015年行业整体增长,但我们认为海马将是2015年能够保持相对较好成长的企业。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2、171、225亿元,同比增长19%、41%、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8、7亿元,同比增长19%、36%、45%,对应每股收益0.22、0.29、0.43元。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上调目标价至7元,对应2015年动态PE为24倍。 风险因素:新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召回,影响公司整体销售。
海马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4-12-09 5.10 6.44 220.40% 5.79 13.53%
6.21 21.76%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海马汽车发布11月份销量数据,公司当月整体销量达到16682辆,同比下滑5%,累计增长1.6%。 主力车型福美来M5受益节能补贴销量回升。11月公司轿车销量9600台,我们预计目前销量占比最大的车型福美来M5当月销售6000台左右,整体上来看福美来三季度销量不尽如人意,月均销量仅有4800台左右。进入四季度以来,由于有两个型号车型进入节能惠民补贴,福美来M5销量开始逐步回升到6000台左右。更为重要的是福美来M5的主要竞争合资车型桑塔纳、捷达、昕锐、威驰等均没有进入补贴,这使得其性价比优势更加明显,我们预计福美来M5目前的6000台左右的销量水平有望得到保持。 小型SUV行业仍留给公司这样的自主品牌成长的空间。SUV车型方面,11月公司共计销售6640台,同比增长86%。我们预计其中绝大部分为S5,销量在4500台左右,较上月的3800台有一定提升。S5所处的小型SUV行业正在复制2010-2013年紧凑型SUV的增长趋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超过110%,而S5所处的10万元价位左右的中端小型SUV车型竞品数量也并不丰富,供需的不平衡带给像公司这样的自主品牌一定的成长空间。S5销量的上升也使得郑州基地将持续拉动公司业绩上行,目前公司郑州基地和海口基地的销量已经接近平衡,双基地战略的已经初见成效。 投资策略。我们认为节能惠民政策对自主品牌的扶持效应正在显现,从近两个月吉利、奇瑞以及公司的销量情况来看,有产品力的自主品牌厂商市场占有率正在恢复,同时自主品牌有一定优势的SUV细分行业需求增长仍然保持旺盛,也有利于自主品牌厂商市占率触底回升,这也将成为2015年乘用车行业投资的一个结构性机会。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2、171、225亿元,同比增长19%、41%、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8、7亿元,同比增长19%、36%、45%,对应每股收益0.22、0.29、0.43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上调目标价至6.5元,对应2015年动态PE为22倍。 风险因素:新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召回,影响公司整体销售。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4-12-09 41.66 13.70 77.90% 48.55 16.54%
52.31 25.56%
详细
事件:长城汽车公布了11月份销量数据,当月产品整体销售增长7%。哈弗SUV产品当月销量同比增长99%,长城轿车产品(含M4)当月销量同比下滑61%,皮卡产品当月销量同比下滑24%。 小型SUV行业的高景气度保障了新车型H1的销量。本月新车型H1上市当月取得了6196台的销售佳绩,结合本月江淮、海马等企业小型SUV的旺销,小型SUV行业的高景气度基本可以确认。未来H1和H2、H1和M4将形成长城在小型SUV子行业的高低端、精品产品和性价比产品的多重搭配,极大地丰富了客户的覆盖度。长城对比竞争对手聚焦战略的优势进一步得到了显现:在高增长的市场,长城总能够比竞争对手有更强有力和更丰富的产品供给。预计未来H1月销将继续上升到万台以上,M4虽然受H1影响月销可能会有所下滑,但仍将能维持在5000台以上,两车型将在低端小型SUV市场上为长城抢足市场份额。 H9销量表现将带动公司估值进一步回升。今年以来,由于H8上市的不成功给长城的估值带来了极大的杀伤,而本月H9上市首月2327台销量我们认为将会重拾投资者对长城汽车冲击高端战略的信心,从而带来其估值的回升。H9所处的非承载式越野SUV领域虽然市场空间不大,但是竞争同样十分稀缺,尤其是20-30万区间基本上没有竞品车型。凭借强劲的产品力,H9或许会向H6一样打开这个细分车型在这个价位区间的市场需求。我们认为5000台月销应是H9的保守预期,未来其销量将有较大可能超越这个数量,从而带来长城更大的估值提升空间。 节能补贴促进C30销量回升明显,减轻公司轿车业务下滑对业绩的影响。目前市场对长城轿车业务的低迷应该有了充分的预期,但是进入四季度以来,节能补贴政策的出台使得C30的销量有了较强的恢复。虽然很难扭转公司轿车业务的颓势,但C30销量的回升将减轻公司轿车业务下滑对业绩的影响。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4-1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3、810、1151亿元,同比增长10%、33%、42%,净利润同比增长:15%、48%、42%,对应EPS:3.1、4.4、5.3元。我们给予公司11倍2015年动态PE估值,对应目标价50元。 风险提示:1)行业需求端大幅度下滑;2)H1等车型盈利能力不达预期。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4-11-06 31.48 10.96 42.27% 38.53 22.40%
48.55 54.22%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长城汽车公布了10月份销量数据,当月产品整体销售增长6%。哈弗SUV产品当月销量同比增长78%,长城轿车产品(含M4)当月销量同比下滑49%,皮卡产品当月销量同比下滑6%。 新的明星组合(H2+H6)诞生。10月当月H6销量同比增长43%达到3万多台,月销量继续创下历史新高,虽然部分销售渠道反馈H6部分车型开始出现5000元左右的降价,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局部地区的小幅降价有效的拉动了销量。H6上市已经接近3年,处于车型周期的末期,以价换量对盈利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未来H6的升级产品coupeC等的上市已经在规划当中,未来H6将会持续成为长城的明星产品。 9月份上市的新车型H2的销量继续上升达到1.2万台,铺货和产能释放的节奏基本与我们前期预测相符,我们上调H2的月均销量预期到1.5万台。我们前期的深度报告(《长城汽车:小型SUV将成为公司成长的有一片沃土)当中强调了小型SUV今年以来的爆发增长,而H2则这其中的重点车型。未来H2+H6新的明星产品组合的销量表现将会打消市场对长城只靠H6增长的错误预期。 轿车、皮卡产品保持稳定。9月当月销量当中,长城C30、C50、M4分别同比下滑48%、53%、41%,虽然环比有所改善,但是仍处下滑当中。风骏皮卡销量同比下滑6%已经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我们认为未来轿车业务仍将持续萎缩,对公司造成一定的销量增长压力,但这是公司战略聚焦SUV领域的必要代价。 皮卡业务由于行业竞争相对较为温和,因此通过小改款等方式皮卡销量有望重回小幅增长状态。 H1、H9两款车型定价已经确定,新的潜力产品即将上市。哈弗官方网站已经公布了H9的上市定价,三款车型分别定价22.98、24.98、27.28万元,而H1的定价为6.89-8.29万元,共6款配置。我们认为这两款车型分别承担这长城品牌形象提升和销量增长的任务。H9销量并不会很大,月销3000-5000台足以建立哈弗在20万价位区间的形象,汉兰达等可比畅销合资车型月销也5000左右。而H1的价格则注定其上市后的畅销,同价位区间产品在竞争力上很难挑战H1,未来H1将搭配H2共同冲击小型SUV这个SUV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4-1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3、810、1151亿元,同比增长10%、33%、42%,净利润同比增长:15%、48%、42%,对应EPS:3.1、4.4、5.3元。我们给予公司13倍动态估值,对应目标价40元。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4-10-10 31.14 10.96 42.27% 33.19 6.58%
43.49 39.66%
详细
事件:长城汽车公布了9月份销量数据,当月产品整体销售下滑4%。哈弗SUV产品当月销量同比增长51%,长城轿车产品(含M4)当月销量同比下滑67%,皮卡产品当月销量同比下滑18%。 H2、H6销量双双如期攀升,新的明星组合诞生。9月当月H6销量同比增长31%,月销量创下历史新高,我们之前判断在配备自动变速箱后,H6将会攀升至月销3万台的高度,目前来看这个目标可能有所低估,未来单月H6销量或将远超3万台极限水平,成为最畅销的乘用车车型,而过去这一桂冠一直由经济型轿车所垄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SUV子行业持续的高增长并没有遇到天花板。9月新车型H2的销量继续上升达到8171台,铺货和产能释放的节奏基本与我们前期预测相符,未来月均万台的销量目标将轻松实现。我们前期的深度报告(《长城汽车:小型SUV将成为公司成长的有一片沃土)当中强调了小型SUV今年以来的爆发增长,而H2则这其中的重点车型。未来H2+H6新的明星产品组合的销量表现将会打消市场对长城只靠H6增长的错误预期。 轿车产品环比小幅回暖。9月当月销量当中,长城C30、C50、M4分别同比下滑65%、47%、34%,虽然环比有所改善,但是仍处下滑当中。我们在前期深度报告(《长城汽车:SUV行业依然蓝海,聚焦战略将维持公司的高投资回报率》)中指出,深度聚焦SUV行业、短期减缓轿车领域的投入是长城能够成为挑战合资品牌最为重要的管理战略,因此对长城来说轿车领域能够保持现状便达成功。 冲击20万价位的高端产品线仍将是公司未来的看点。H8的两次上市推迟,使得公司估值大幅回落,但是我们认为长城仍将是自主品牌当中最先能够挑战20万元价格天花板的企业。H8上市时间虽然不能确定,但并不意味着H9、H7等车型将会推迟,预计价格在25-30万元的H9将会在今年11-12月份上市。虽然其价格较H8更具挑战性,但我们认为其并不会成为类似红旗一样的没有实质性销量的产品,3000左右的月销量无论是从盈利还是品牌形象拉升的角度都将会对长城产生巨大的影响。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4-1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8、988、1265亿元,同比增长25%、48%、42%,净利润同比增长:25%、48%、42%,对应EPS:3.4、5、7元。我们给予公司12倍动态估值,对应目标价40元。
海马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4-09-11 4.63 4.95 146.27% 5.08 9.72%
5.48 18.36%
详细
事件:海马汽车发布8月份销量数据,公司当月整体销量达到12572辆,同比增长5%,累计增长3.8%。 海口基地迅速走出台风影响,M5福美来恢复正常水平。7月下旬公司海口基地受台风影响停产检修,目前已经恢复正常,在此带动下公司海口基地销量迅速上升,主力车型福美来M5预计8月份销量在5000台左右接近前期高点。目前M5的销售主力集中在7-9万元的中配区间,在这个价位区间上M5竞争力较强,销量仍有提升空间。 S5稳步上量,10月份1.5t发动机上市将大幅提升销量。SUV车型方面,8月公司共计销售4443台,我们预计其中绝大部分为S5。S5所处的小型SUV行业正在复制2010-2013年紧凑型SUV的增长趋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超过110%,而S5所处的10万元价位左右的中端小型SUV车型竞品数量也并不丰富。S5销量提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发动机动力不足和缺乏自动挡车型。我们预计公司全新涡轮增压发动机产品线当中1.5t产品将于10月份上市,将最先搭载于S5上,届时S5作为SUV的动力性吸引力将会进一步增强,有助于销量提升。 郑州基地将持续拉动公司业绩上行,自主品牌四季度或将迎来一定的恢复。1-7月公司郑州基地销量同比增长332%,海口基地同比下滑32%,郑州基地201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8%,净利润达到1.3亿元,净利润率5%左右,郑州基地的盈利有效弥补了海口基地因费用率上行而造成的盈利大幅下滑。从目前情况来看郑州基地的S5的销售前景也好于海口基地几款车型,下半年将继续成为公司业绩亮点。8月份将是整个乘用车行业最后的淡季,行业同比销量增长在9%左右。从目前行业终端的情况来看,整个乘用车市场有望在四季度季节性的恢复,增速重回两位数。四季度自主品牌新车上市较多,在行业向好,新车上市的双重驱动下,自主品牌有望迎来一定的恢复。 投资策略。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2、171、225亿元,同比增长19%、41%、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8、7亿元,同比增长19%、36%、45%,对应每股收益0.22、0.29、0.43元。郑州基地盈利增长超预期,但公司一汽海马等分公司业绩仍将持续承受压力,从业绩增长角度公司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目前乘用车企业的估值标杆上汽集团的市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而自主品牌企业长城、比亚迪的市值也超过千亿。在四家自主品牌车企(比亚迪、长城、一汽、海马)当中,海马汽车的以2014年上半年销量计算的单车市值仅为8.7万元,远低于其他企业,相对估值上存在一定低估,我们维持公司的“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新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召回,影响公司整体销售。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3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