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任菲菲

信达证券

研究方向: 建筑建材及新材料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500522020002。曾就职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建材团队首席分析师,执业编码S1500522020002。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硕士,风险与金融专业,2017年起从事卖方研究工作,获2021年“金麒麟”新锐分析师第三名,从事建筑建材及新材料方向研究工作,擅长从数据及产业本质寻找突破口。...>>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6-25 13.85 -- -- 17.94 29.53%
23.30 68.23%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中报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7-1.5亿,同比增长151.34% - 175.19%。 点评: 公司二季度业绩持续爆发。公司中报归母净利润预计约1.37-1.5亿,同比增速151.34% - 175.19%,其中二季度实现6089.47 -7389.47亿,同比增速13.84%-38.14%。工程类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具备显著的季节性特征,通常下半年业绩好于上半年,下游轨交市场高景气的背景下,全年业绩高成长可期,同时收购子公司昌吉利剩余40%股权的审议已通过股东大会表决,有望为公司成长带来持续动力。 打造轨交减振降噪平台型公司,内伸外延下不断提振业绩预期。公司近年不断进行内伸外延式发展,旗下设立十余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一方面依托自身龙头优势,不断扩张现有减振垫、套靴等轨交减振产品,同时依托现有自身较强的技术储备和资源优势搭建的轨交减振产业链平台,扩展橡胶弹簧、扣件、钢轨波导吸振器等减振降噪新产品,进一步提高行业市占率,另一方面拓展多元化业务,发展建筑减隔震(抗震立法驱动)、锂化物(昌吉利子公司)等跨行业产业,为公司快速成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城市群、都市圈”持续发力,轨交减振降噪需求扩张确定。2021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目标形成一批多种轨道交通一体衔接、高效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其中新建干线铁路3702公里,城际铁路1280公里,市域1367公里,城市轨道交通或将超过1651公里,我们假设城际铁路市域及城市轨交50%左右应用减振降噪技术,则仅长三角地区就贡献减振里程2149公里,有望带来百亿减振降噪空间。随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出台,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9000公里以上,该政策的出台正说明了成渝地区将成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之后第四个发力轨道交通且备受国家政策支持的地区,轨交建设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已过,公司配套产能推进顺利,有望同步受益。公司建筑减隔震在建产能7200套,计划明年一季度投产,公司有望依托自身较强的轨交领域市场优势,进行业务延伸拓展,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在地铁上盖及沿线物业建筑减隔震领域较具市场优势,有望提高单个轨交项目附加值,带来增量收益,未来TOD 快速发展背景下,市场需求空间可观。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下游轨交长期受益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行业空间将受“城市群”广阔的建设需求所带动。轨交减振降噪需求旺盛,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主业经营有望延续高增长,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一方面子公司昌吉利发展高价值的新能源板块,另一方面布局建筑减隔震,受益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享受建筑减隔震扩容红利,进一步助力公司增厚业绩、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预计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0/5.34/7.98 亿,EPS 分别为1.03/1.57/2.34 元,对应PE 分别为22.94/15.05/10.06 倍,公司属高增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轨交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收紧。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4-29 59.51 -- -- 132.32 58.47%
94.31 58.48%
详细
2021Q1营收高增长,储备人才,为行业扩容蓄力,原材料成本及费用上涨影响净利润,但行业逆境时中长期利好龙头企业。2020年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49%/77%/71%,维持较高增长,同时产品盈利同比提升,隔震与减震产品毛利率分别提升1.13/2.71个百分点。2021年 Q1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59%/32%/30%,净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原因主要有几方面:1)原材料成本上升,一季度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同比去年钢材价格上涨高达 30%以上,而钢材采购总金额占比较高,2)公司致力于扩大经营,储备人才,为行业扩容蓄力,职工薪酬增加及市场开拓费用较高导致销售及管理费用大幅上涨,Q1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达2708.66万元,同比增速达 96.26%。 一方面,公司目前已开始采取套期保值等措施,未来有望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带来的原材料涨价影响,另一方面,市场扩容预期确定(详请参考我们的系列专题报告),同时公司积极扩产且订单饱满,前期因扩大业务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将在未来产生有效收益,进而实现费率降低、净利率提升。 现金流质量优质。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 1.2亿,同比增加 324.9%,主要由于销售回款增加所致。2021年一季度现金流虽然流出量增加较多,但其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长高达 227%,主要由于公司加快项目投资,购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出增加所致,此外,经营活动现金流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较多,一般为扩大经营所做材料购买等。 研发人员占比提高,有望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大幅提高,由 2019年的 43人,占比仅 9.62%,提升至 2020年的133人,占比 25.43%。同时,又设有周福霖院士工作站,高端研发人员众多。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高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也是行业标准制定者,已获得授权专利74件,2020年新增研发项目 9项。公司凭借行业领先地位推动多项国家及地方标准制定,产品标准优势凸显,未来随着行业提质化发展不断推进,龙头优势有望愈加显著。 投资建议: 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防灾减灾重视度日益提升,“防灾减灾”同新能源行业一样,是确定性高的发展方向,且正在高速成长期,减隔震有望成“双循环”的重要赛道。柔性抗震技术是扩内需、提质量、利国利民的确定方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应用效果良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减隔震技术应用能够降低钢材水泥用量,有望成为建筑业减排有效抓手,减隔震空间有望看到 1000亿以上(详请参考碳中和专题报告)。同时行业本就处于高速发展期,立法只是加速器,公司作为领先行业的绝对龙头,今年被工信部评为“单项冠军”,竞争实力凸显,具备更高附加值,上升空间较大。由于立法落地不及预期,我们下调了盈利预测,假设今年立法落地,公司产能顺利达产,预计 21-23年 EPS 分别为 1.74/3.5/6.88,对应 PE 分别为 47/23.39/11.89。维持“买入”评级。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4-27 9.64 -- -- 11.14 15.56%
18.55 92.4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23,531.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609.7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71%。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5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7股。 点评: 全年业绩高增长,盈利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全年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4.71%、55.43%,维持高增速,且净利润增速远超于营业收入,彰显其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毛利率、净利率、摊薄ROE分别为48.31%、17.15%、12.72%,分别同比变化-2.73、1.43/0.6pct,产品结构调整下毛利率属正常波动,优秀的管控能力有效带动其净利率提升。从产品类别来看,主业轨交减振降噪产品目前为主要业绩贡献部分,同时锂化物产品增速27.32%,主要来自于子公司昌吉利,轨交减振主业与锂化物板块同时发力,公司高成长逻辑持续兑现。 现金流改善超预期,加大回款成效显著。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超4300万,较上年大幅增加153%,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9.19亿,同比大幅提高3.5亿。同时收现比同比大幅提升超17个百分点。现金流状况改善主要由于公司加大回款所致,同时也印证了公司加大催款力度的工作成效显著。 轨交建设需求高景气发展已愈加确定。首先,我国已先后经历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时代的飞跃性进展,2020年高铁里程已达3.8万公里,但当前仍以“大动脉”为主,未来交通网“毛细血管式”加密的任务仍然艰巨,因此城际市域交通是未来着重建设的“短板”领域,发改委从去年就已明确我国将于十四五期间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开工1万公里城际市域,今年交通运输部在国新办发布会明确三年内新增运营里程3000公里,广阔的建设空间有望带来更加高景气的轨交减振降噪需求。第二,轨交建设属于“两新一重”重点推进领域,不仅在2021年的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中明确“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同时符合新型基建建设方向及重大项目建设需求,持续彰显我国发展城际市域的信心。据全国各省发布的重大项目计划及清单来看,轨道交通项目快速推进之势显著。此外,基于“碳中和”背景下的公转铁也将带动重载铁路领域需求提速。 锂化物与减隔震将构成公司新业绩增长点。1)公司拟全部收购新能源子公司昌吉利,该公司2020 年实现净利润4258 万,当前经营稳健,且具备较大扩张潜力;2)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减隔震基地已有建设性进展,当前已完成隔震支座过渡期生产线筹建及II 期建筑减隔震车间筹建,截至年报投资进度23.8%,未来有望受益于立法驱动下的减隔震行业扩容。 投资建议:下游城际、城轨等长期受益于“交通强国”战略,“城市群”建设需求广阔,行业空间可观,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主业有望延续高增长,同时拓宽业务领域,一方面子公司昌吉利发展高价值的新能源板块,另一方面可转债布局建筑减隔震,受益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享受建筑减隔震扩容红利,有望进一步助力公司增厚业绩、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预计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1/4.84/6.82 亿,EPS 分别为0.97/1.42/2.00 元,对应PE 分别为16.34/11.18/7.93 倍,公司属高成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轨交建设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收紧。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4-16 10.42 -- -- 18.97 6.93%
14.08 35.12%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公告拟与蒋国群先生、蒋洁女士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人民币23,200.00万元收购蒋国群先生及蒋洁女士持有的江苏昌吉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计40.00%的股权。本次交易前,昌吉利系天铁股份持股60%的控股子公司。收购完成后昌吉利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点评: 本次收购后昌吉利将成天铁全资子公司,并持有天铁不低于1亿元股权。天铁已于2018年以2.82亿元收购昌吉利60%股权,本次交易拟以2.32亿元收购剩余40%股权,收购完成后将实现控股100%。江苏昌吉利公司主要产品为丁基锂、电池级氯化锂、工业级氯化锂等锂化物产品,下游包括新能源企业、医药企业、合成橡胶企业、电子材料订单等,昌吉利通过采购上游锂产品及其他原材料进行中游锂化物的生产销售,截至2020年昌吉利实现归母净利润4624.45万元。 交易完成后预计天铁将进一步增厚业绩、提升估值、改善综合现金流。1)昌吉利承诺2021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并于今年内确定扩建厂址土地并取得施工许可证,2022年完成扩建并达产,2023年烷基锂、锂盐产能分别达2000吨和50000吨,按照昌吉利去年2亿营收推算公司仅销售数千吨锂盐,扩建后对业绩的贡献有望进一步提升;2)本次交易中昌吉利评估报告价值为5.8亿元,对应今年承诺的6000万净利润仅9.7倍,昌吉利综合实力较强,属于锂产业细分龙头,扩产预期下有望进一步助力公司提升整体估值;3)昌吉利经营稳健且现金较好,去年4600万净利润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近2600万,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近5000万。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下游轨交长期受益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行业空间将受“城市群”广阔的建设需求所带动。轨交减振降噪需求旺盛,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主业经营有望延续高增长,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一方面子公司昌吉利发展高价值的新能源板块,另一方面布局建筑减隔震,受益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享受建筑减隔震扩容红利,进一步助力公司增厚业绩、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3、4.6亿,EPS分别为0.57/0.97/1.36元,对应PE分别为30.18/17.86/12.70倍,公司属高增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城轨建设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收紧。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1-04-16 52.47 -- -- 57.90 9.87%
64.19 22.34%
详细
事件: 公司近日发布 2021年一季报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 300%-350%,基本每股收益 0.3172元/股-0.3569元/股。 点评: 一季度业绩同比高增,疫情影响基本消除,生产经营整体向好。 公司预告 2021年一季报归母净利润 1.66-1.87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300-350%,一方面由于去年一季度疫情原因导致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扩大经营成效显著,2019年 Q1-2021Q1复合增速高达61.11%。 公司生产能力稳步增强,行业龙头地位稳固,计划 2022年扩至500万吨。1)公司投资建设十大基地,确立 2022年扩至 500万吨的目标,截至 2020年底公司已有 320万吨产能,未来预计将快速扩张。 2)钢结构制造行业中龙头地位稳固,品牌实力快速提升,参与宁德时代、特斯拉超级工厂、、周口电厂、加速基地一期项目、南京金茂广场二期钢结构广场项目等高难度的大型项目。3)通过科学化预测、信息化管理、规模化采购等多种途径提高采购能力,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业绩高增长的同时,公司经营效率不断提升。公司 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25%、43%,业绩增速维持高位的情况下,营运能力不断提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从 19年的55天、163天加快到 2020年的 43天、161天,分别加快了 12天、2天。公司不断加强经营管理,采用集中管控、垂直管理,管理高效且严控成本,且承接了越来越多的高难度大型项目,上下游议价能力逐步增强,经营效率有望持续改善。 装配式钢结构符合绿色建筑发展理念,“碳中和”背景下有望长期高景气。钢结构建筑具备绿色环保、减少建筑垃圾,且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因此符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住建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推行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此外住建部在 8日的新闻发布会明确我国将推动绿色建筑立法,引导江苏、浙江、宁夏、河北、辽宁、内蒙古、广东等 7省(区)颁布地方绿色建筑条例,彰显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信心。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钢结构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装配式钢结构行业高景气发展的背景下,有望延续高成长。预计 21-23年 EPS 分 别 为 1.91/2.65/3.40, 对 应 PE 分 别 为26.31/18.96/14.78。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大幅下滑,钢材价格大幅波动,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3-31 17.80 -- -- 17.86 0.34%
23.98 34.72%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0年报快报以及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4,443,596.85元,同比增长53.41%;2021年一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00 万元-7,500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02.15% - 7,292.08%。 点评: 一季度业绩大超预期,进一步验证高成长属性。公司Q1归母净利润预告6800-75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01.46万元大幅增长6,602.15% - 7,292.08%。公司下游主要为轨交项目建设工程,原本由于气候与春节停工等原因,一季度属淡季,但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背景下,致力于打造都市圈、城市群,加之“碳中和”目标下轨道交通类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需求更旺,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行业龙头企业,业绩有望持续呈现高速增长。 “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城际市域减振需求旺盛。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新增城际和市域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将构成未来两年轨交减振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需求来看,去年12月发改委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加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和市域铁路规划建设,三大区域计划未来五年新开工1万公里,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三年开工6000公里,行业未来10年以上的高景气态势较为确定。 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近年公司积极研发新产品、寻求新合作,不断完善轨交减振产品体系,近年新增特殊减振产品弹簧隔振器、扣件等,依托原有的轨交减振市场竞争力及较强的前端设计参与能力,公司有望在新增产品角度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提升行业综合市占率,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下游轨交长期受益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行业空间将受“城市群”广阔的建设需求所带动。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一方面子公司昌吉利发展高价值的新能源板块,另一方面布局建筑减隔震,受益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享受建筑减隔震扩容红利,进一步助力公司增厚业绩、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1、4.6亿,EPS分别为0.57/0.90/1.34元,对应PE分别为29.8/18.69/12.54倍,公司属高增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城轨建设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收紧。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2-23 13.28 -- -- 16.27 22.52%
18.97 42.85%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定增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81,000.00万元,资金投向主要包括年产40万平方米橡胶减振垫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45万根钢轨波导吸振器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点评:募投减振垫产线项目将有效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公司本次定增计划拟新建40万平方米橡胶减振垫产线,投资总额为56,822.95万元,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拟投入49,800.00万元,拟建设周期为3年。截至2019年,公司减振垫产能为24.79万平,本次募投项目建成后公司减振垫产能将扩至2.61倍。当下我国轨交建设需求旺盛,公司减振垫为高等减振,主要用于城轨、城际等轨道减振降噪,行业呈现高景气度,公司技术优势显著、市场竞争力强,本次扩产有望成功突破产能瓶颈,提高公司供货能力和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以及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新建钢轨波导吸振器产线,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提升综合竞争力。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分为道床类、轨枕类、扣件类和钢轨类,公司当前主营产品减振垫、弹簧隔振器为道床类减振产品,橡胶套靴为轨枕类产品,轨下橡胶垫板为扣件类产品,而钢轨波导吸振器则为钢轨类产品。轨道项目根据具体项目环境与减振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并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进而确定减振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因此部分项目会应用多种减振产品。公司目前减振垫、弹簧隔振器、套靴均已取得较高的市场影响力及份额,本次募资投向钢轨波导吸振器,将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增强行业竞争力,公司作为唯一覆盖各类轨道减振产品的企业,将有效巩固其龙头地位。 下游轨交有望呈现长期高景气,轨交主业高增长预期强。我国施行“交通强国”战略,依托“城市群”规划,轨交建设需求旺盛,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的1万公里城际市域项目已列入“十四五”重大项目开工计划,我国“十三五”期间已确认19个城市群建设计划,随着其他城市群逐步落地,长期轨交建设空间广阔。预计2021-2025年地铁营运里程每年增长约13%,未来10年城际、市域年均增长最低15-20%,不论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轨交减振行业景气度均较高。(详请参照我们最新专题《“交通强国”发力,“城市群”激发轨交长期向上动能》)高成长低估值,公司当前配置价值凸显。公司在轨交减振龙头地位基础之上,不仅不断开拓新产品丰富主业,同时子公司昌吉利发展新能源、精细化工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主业轨道减振板块,在原有减振垫、套靴、弹簧隔振器等领先地位基础之上,与全球轨道扣件系统龙头英国潘德路合资成立浙江潘德路轨道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实力凸显;子公司昌吉利新能源,主要产品为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和氯化锂,技术先进、品牌优质,受益于锂产业链价格上涨周期,且下游需求旺盛,不仅增厚利润,同时助力公司提升估值。此外,公司投建的建筑减隔震产能进展顺利,未来将受益于抗震立法,享受行业扩容红利。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下游轨交长期受益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行业空间将受“城市群”广阔的建设需求所带动。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发展高价值的新能源板块,布局建筑减隔震,享受建筑减隔震扩容红利。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9、4.0亿,EPS分别为0.56/0.85/1.18元,对应PE分别为22.13/14.58/10.51倍,公司属高增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城轨建设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收紧。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1-21 98.18 -- -- 105.00 6.95%
105.00 6.9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年报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500万元-17,2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0%—90%。预计公司 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约为 1,945万元,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资金及购买现金管理产品收益。 点评: 预告增速中枢 80%,延续高增长。根据预告业绩,公司 2020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速 70-90%,按照预告中枢计算,扣非净利润增速约82%,略低于我们的预期,主要原因或为建筑淡季(Q1和 Q4)以及大项目收入确认节奏的影响,但公司目前跟踪的订单多达 18亿,印证了行业仍处于高景气区间,随着我国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以及建筑减隔震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政策的实施,建筑减隔震行业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公司作为行业绝对龙头,业绩高增速有望延续。 云南已正式提标至 450%,2月抗震韧性标准亦实施在即,公司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立足云南向全国发展,近三年收入中云南占比在 60%以上。根据云南省《关于发布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标准的通知》,隔震支座云南地标已于今年 1月 1日正式执行,极限位移标准为 450%,该水平已是领先全球。公司实验室研究以 500%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保障 450%极限位移下隔震支座不会破坏,较好地应对九级大震。此外,2月份《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将正式实施,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即将实现“抗震安全性”到“抗震安全韧性”的转变,行业发展规范化程度日益提升,配套标准正逐步到位,龙头壁垒将更加凸显。 公司近期基本面持续向好,未来业绩保障程度高。1)从经营扩张角度来看,可转债已获深交所审议通过,新产能配套资金保障性高,达产后公司减隔震产能将扩近 3-4倍,同时将布局五大生产基地,包括长三角、珠三角、西北新疆等地,云南省外市占率迅速提升,总体来看,省内提标有利于提高省内市占率和毛利率,省外扩张正在扩大省外份额,获得更多存量市场份额,未来发展可期。2)从管理角度来看,公司不仅发布股权激励方案,为公司高管、核心研发与技术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彰显公司坚定做好龙头、向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3)从未来业绩保障来看,公司不仅订单储备充足,可转债披露近 18亿跟踪订单,同时与保定建筑设计院签框架协议,率先为唐山新基地的业务扩张铺路。4)从下游需求来看,公司下游如医院、养老院(老龄化)、学校、旧改、LNG(清洁能源)、地铁上盖(建筑新风向)、 机场等公共建筑均为民生方向,多为十四五重要领域,未来将长期维持高景气度,另外随着雄安(高烈度区)建设加速,公司业务增量具备高保障性。 投资建议: 随着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防灾减灾重视度日益提升,“防灾减灾”同新能源行业一样,是确定性高的发展方向,且正在高速成长期,减隔震构成了“双循环”的重要赛道,从减隔震空间测算来看,立法内(新建/旧改学校医院等公建、老旧小区改造等)+立法外(LNG、地产、机场、IDC、地铁上盖等)+装配式等多维度应用为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立法落地后或带来每年 440亿发展空间,行业空间或扩大 10-20倍。 柔性抗震技术是扩内需、提质量、利国利民的确定方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应用效果良好,且《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被列入国务院 2020年立法计划中拟定栏中,尽管因疫情影响,立法进度略低于预期(我们略调低了 2021年盈利预期),但行业快速成长较为确定,行业本就处于高速发展期,立法只是加速器,公司作为领先行业的绝对龙头,今年被工信部评为“单项冠军”,竞争实力凸显,具备更高附加值,也具备较大的上升空间。 预计 20-22年 EPS 分别为 1.15/2.15/4.60,对应 PE 分别为63.28/33.89/15.89。维持“买入”评级。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1-20 12.85 -- -- 15.19 18.21%
17.86 38.9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18,800万元–19,6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33%-55.03%,预计扣非净利润18,335万元–19,1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28%-54.11%。 点评:预计四季度较229019年基本持平,全年业绩延续高增速。按照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1.88-1.965亿,对应Q4归母净利润为0.71-0.795亿,四季度业绩中枢与2019年基本持平。2020年疫情下一季度下游施工类企业工程进度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之下公司作为工程类企业采购供货方,仍能够较快恢复并且全年维持较高增速。 需求主力城轨板块里程扩张超预期,“交通强国”战略下行业发展动力足。据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已达7978.19公里,其中2020年新增里程1241.99公里,十三五期间里程新增持续加快,在19年就已超过“十三五”目标里程。同时十三五期间项目审批持续放量,五年间新增计划投资额总计2.98万亿,其中2020年新增获批项目投资4709.86亿。 近日国新办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再次明确“交通强国”发展目标,要求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城轨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长期需求可期,加之城市轨道多途径人口密集处,减振降噪需求明确,未来发展动力足。 建筑减隔震行业空间扩容确定性高,公司该领域产能新建正加紧推进。公司计划投资9752.65万建设建筑减隔震产品生产线项目,规划0.72万套产能,预计2022年3月投产后将带来销售收入6013万,净利润1224万。一方面,减隔震行业代表高质量发展的建筑业,行业空间20-30倍扩容预期确定性大,需求大幅扩张下公司新建产能达产具备一定保障性,另一方面,隔震产品周期短,多安装在承重柱部位,往往安装后即可收款至较大比例,布局该项目有望在收获业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营运周转。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下游城轨属于“新基建”主要领域之一,具备较为饱满的中长期需求。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布局未来空间广阔的建筑减隔震领域。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7、3.3亿,EPS分别为0.56/0.78/0.99元,对应PE分别为22/16/13倍,近三年估值最高/平均/最低分别为49/29/19倍,当前估值为21倍,处于较低水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城轨建设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收紧。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0-12-16 74.67 -- -- 94.80 26.96%
105.00 40.6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草案:本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0.4335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4,400万股的0.21%。 点评: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释放长期经营活力。本次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30.43万股,占总股本的0.21%,其核心授予对象主要为公司高管、核心研发与技术人员管庆松、赵荣、王贤彬等人。业绩考核方案为2021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较2019年业绩增长145%、240%、380%,即19-23年年均复合增速为48.02%。公司所在减隔震行业具备一定技术壁垒,此次激励核心成员,一方面巩固其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可维持公司长期经营活力,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公司订单饱满叠加行业竞争力强,募投项目新产能释放具备高保障性。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加意向订单为4.01亿,此外云南省内跟踪订单5.25亿,省外跟踪订单12.45亿,合计17.7亿,跟踪订单金额数为19年总收入的4.5倍。同时,公司跟踪订单主要包括机场、LNG、棚户区改造、医院、地铁上盖等项目,均为金额较大且具备一定获单壁垒的项目,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竞争优势较为显著,当前昆明与唐山的新建产能进展顺利,全部达产后公司隔震产能将由去年的扩张3.6倍到12.8万套/年,减震将扩4倍至4万套/年,叠加需求扩张的背景,新产能有望同样实现高饱和生产状态。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历经八年研究推进,其符合我国战略方向,当前行业配套标准逐步出台,条例落地已是势在必行。该条例自2013年住建部开始研究起草以来,历经八年时间锤炼,近年行业配套标准,至今已是呼之欲出。国家层面《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明确我国“加强减灾防灾、宁肯十防九空”的重要战略方向,同时行业层面已发《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加固技术规程》《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等配套行标,行业已具备渗透率加速提升的先决条件。 投资建议: 从减隔震空间测算来看,立法内(新建/旧改学校医院等公建、老旧小区改造等)+立法外(LNG、地产、机场、IDC、地铁上盖等)+装配式等多维度应用为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440亿空间可期,行业有望长期处于高增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防灾减灾重视度日益提升,减隔震成为扩内需、提质量、利国利民的确定方向,将是“内循环”重要赛道,《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列入2020年国务院立法计划,公司作为领先行业的绝对龙头,竞争实力凸显,未来具备较大上升空间。预计20-22年EPS分别为1.25/2.43/4.61,对应PE分别为59.7/30.7/16.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0-11-02 5.12 -- -- 5.53 8.01%
5.61 9.5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报业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6,106,209,000元,同比增长10.53%,归母净利润31,136,838,000元,同比增长3.86%。 点评:三季报业绩回升明显,房建业务表现亮眼。今年公司业绩呈现逐季度改善态势。截至Q3,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53%/3.86%,较H1分别改善4.29/6.17pct,其中Q3复苏较为显著,营业收入3479.18亿,同比增长达20.73%,归母净利润为112.97亿,同比增长达16.81%。分结构来看,房建、基建、地产营收分别增长12.4%/8%/9%,其中房建表现较好。 整体盈利相对稳健,地产毛利率小幅下滑。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0.54%,与去年同期相比小幅提升0.11pct。费率整体相对稳健,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率分别为0.3%/1.88%/0.8%/1.27%,分别同比变动0/-0.04/+0.02/+0.68pct,因进一步布局装配式建筑、加大建筑工业化科技创新,研发力度持续加大,研发费率有所提升。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去年净流出收窄。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为884.13亿元,净流出金额较去年同期减少182.61亿元,有所改善,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实际订单充裕的情况下,Q4收款有望持续加快。 新签订单稳中有升,基建业务快速增长,地产销售显著加快。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22,28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房建业务稳健增长,增速约7.7%,其中Q3同比20,73%;基建板块延续高增速,新签合同额3,926亿元,同比增长22%;地产销售额2776亿,同比2.9%,其中Q3增速达13.2%,明显回升第四期股权激励计划获国资委批准,有望持续增强经营活力。本次计划激励对象不超过2,800人,授予总股数不超过10亿股,授予总股数占公司股本总额的比例不超过2.4%激励范围更广,有望激发公司持续经营活力。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建筑业龙头企业,依托房建、基建、地产三大业务,在手订单充裕度较高,业绩持续有保障。预计2020-2022年EPS为1.07/1.18/1.31元,对应PE为4.82/4.35/3.94。风险提示:基建/地产投资下滑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0-11-02 74.97 -- -- 80.11 6.86%
102.60 36.8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报业绩:实现营业收入449,313,626.11元,同比增加55.37%,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75,638.62元,同比增加108.95%,扣非归母净利润117,869,487.07元,同比增长83.04%。 点评:三季度延续高增长。三季报归母净利润增速108.95%,延续中报114.73%的高增速,扣非增速83.04%,较中报的80.32%提升近2.72个百分点。单季度来看,归母净利润0.48亿,依然维持98.64%的高增速。立法尚未正式落地的背景下,业绩已然呈现高增速,充分印证公司较强的获单实力,近日业内权威专家周福霖院士、丁洁民大师等成公司独董候选人,再次印证公司的经营决心与发展地位。 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三季报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6.33%/31.44%,同比分别提升0.56/8.06pct,与中报相比变动1.94/-1.98pct,其中Q3毛利率达59%,综合盈利水平持续提升,净利率略低于中报或由于上半年疫情影响下费率支出减少所致,整体盈利高于历史年份。 费率管控较好或反映公司经营效率提升。三季报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率分别为14.87%/5.96%/-0.54%/1.58%,同比变化-3.48/-0.16/1.21/-1.28pct,环比变化1.35/-0.09/0.46/0.3pct。其中财务费率提升由于业务扩张借款增多,同时研发费用也将随着后续隔震芯片等研发投入而持续上升。 销售回款加速,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三季报经营活动现金净额0.76亿,同比去年同期大幅改善1.57亿,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99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1.5亿,主要由于销售业务量增加同时回款增加较多所致。 《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221021年年22月即将实施,抗震要求日益提高下,龙头公司壁垒高筑。该标准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要求由“抗震安全性”提高至“抗震安全韧性”,代表我国建筑抗震要求的突破性提升,从单纯生命安全保障提升至兼顾经济财产安全和建筑功能保障。北京去年已宣布“北京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充分反映我国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建设的决心。加之云南隔震标准也将于明年1月提升(极限变形400%到450%的突破),公司作为生产技术最优的龙头公司,行业标准不断提升将为其构筑更高壁垒。投资建议:1、从减隔震空间测算来看,立法内(新建/旧改学校医院等公建、老旧小区改造等)+立法外(LNG、地产、机场、IDC、地铁上盖等)+装配式等多维度应用为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440亿空间可期,行业有望长期处于高增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同时防灾减灾重视度日益提升,减隔震构成“内循环”重要赛道,公司作为领先行业的绝对龙头,竞争实力凸显。 2、《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列入2020年国务院立法计划,年内落地已成大概率事件,龙头公司具备更高附加值。 3、减隔震是扩内需、提质量、利国利民的确定方向,在高速成长阶段我们给予公司PEG估值,对应当前股价PEG仅为0.6,近年年均复合100%左右高增速的预期下,公司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预计20-22年EPS分别为1.25/2.43/4.61,对应PE分别为59.6/30.7/16.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0-10-12 15.93 -- -- 18.57 16.57%
18.57 16.57%
详细
轨交减振降噪龙头,不断完善产品体系 公司主营轨道工程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等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涵盖城市轨道 交通、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普通铁路。目前公司的轨交结构减振产品已应用于全国30多个城市的100余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部分铁路项目。公司交通减振降噪产品种类 较为齐全(能够满足一般、中等、高等、特殊等级减振需求),生产工艺与产品配方设计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行业标准编制,工程领域经验丰富,在原有产品基础上,不断研发新产品,17年后逐步开始生产橡胶弹簧与钢弹簧减振器。 下游城轨是“新基建”重要方向,中长期增长有较强支撑 从下游需求来看,“新基建”重要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是减振降噪的主要需求之一。由于我国城市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重视程度日趋提升,环保部、住建部等不断出台及更新相关标准,其中2018年多部门联合出台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 行与管理的技术要求,同时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依据。 轨道交通作为“新基建”重要领域,减振降噪未来空间较大。截至2020年上半年,内地累计投运城轨6917.62公里,其中上半年新增181.42公里,预计下半年还将新增800公里左右。十三五以来审批的城轨项目金额约2.7万亿,其中18-19年审批近万亿,2020年上半年新增2306.15亿,城轨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近年正处于审批高峰期,预计将为轨交减振降噪需求提供中长期支撑。同时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交通网密度持续加大,降噪要求将不断提高,建设需求与降噪标准有望共同推进轨交降噪产业迅速发展。 发行可转债布局建筑减隔震领域,预计2-3年可形成规模化 公司今年发行可转债,不仅增强自身原有业务实力,同时布局建筑减隔震领域,预计2-3年可形成规模化。建筑减隔震行业是当前工程抗震领域最重要方向,立法落地预期下,行业总空间将有望达到440亿,是当前的30倍。(详细内容可参考我们减隔震行业专题一到六)公司发行可转债布局建筑减隔震,项目建成后预计产能为7200套每年,预计带来收入6013万元,净利润1224万元,考虑到团队搭建,厂房建设,设备试车,研发及市场开拓,业绩储备等因素,预计2-3年可形成规模化。 投资建议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国内交通网愈加密集,下游城轨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加之噪声污染防治日渐重视,公司传统主业轨交减振降噪不断受益,同时公司布局建筑减隔震 业务领域拓宽,虽然短期内无法形成业绩贡献,无法充分享受建筑减隔震的行业红利,但公司加强研发及市场开拓,有望2-3年内形成规模化生产。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2.45/2.78亿,EPS分别为0.63/0.79/0.90元,对应PE分别为25/20/1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基建资金收紧,城轨审批收紧。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0-08-12 88.64 -- -- 102.96 16.16%
102.96 16.1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中报业绩:实现营业收入27,825.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513.43万元,同比增加44.08%,实现净利润9,298.37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利润4,330.16万元,同比增加114.73%。 点评:中报净利润高增长,业绩亮眼。上半年在立法尚未落地且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公司业绩依然呈现高增速,营收增速44.08%,同比去年同期提升46.21pct,净利润增速114.74%,同比去年提升高达135.92pct。其中Q2净利润7070万,同比增速达190%,扣非归母净利润5052万,同比增速达107%,其中“2020年云南省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贡献了1600万元,已计入其他收益。这充分验证了我们“行业本处于高速发展期,立法只是加速器”的观点。我们不仅要关注立法,更要关注行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费用降低助力净利率大幅提升。净利率大幅上升11pct至33.42%,销售费率/管理费率/财务费率/研发费率分别为13.52%/7.33%/-1%/1.28%,同比分别变化-4.41/-2/+0.17/-1.42pct,其中销售费率与管理费用明显下降,未来随着公司产能逐步扩张,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毛利率54.39%同比略降1.63pct,主要由于公司报告期内进行省外扩张(省外占比同比提升2.84pct),省外毛利率相对省内略低2.9pct,但仍比2019年提高1.33pct。 经营现金流同比去年大幅改善6563万元,主要由于行业高景气度下,公司订单质量提高,收到货款增多。此外,公司筹资现金流较少,主要由于去年上市募集资金到账,上期吸收投资收到现金38380万;投资活动净流出较多主要由于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出的投资较多。 产能扩张推进顺利,昆明新产能逐步投产,下半年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截至中报报告期,公司当前在建项目“减隔震制品生产线技术改造”累计投资3200万,投资进度68.53%,唐山“新建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累计投资2613.81万,投资进度9.7%,预计于2021年10月31日正式投产。 标准提升背景下,公司产品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先发优势显著。 7月2日《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标准》(DBJ53/T-47-2020)和《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3/T-48-2020)已通过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查(该标准高于全国),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极限剪切变形要求自400%提升至450%,公司目前已实现该提升且正在按新标准对产品进行型式检验,其产品竞争实力持续凸显,市占率或进一步提高。 投资建议:从各维度空间测算来看,装配式建筑工艺的发展以及立法内(新建和旧改的学校、医院等公建以及老旧住宅改造等)+立法外(LNG、地产、机场、IDC、地铁上盖等)的应用给减隔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将长期处于较高速度的发展,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将形成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且更加注重防灾减灾,减隔震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在蓬勃发展,我们认为减隔震行业或是高质量和内循环里的绝佳赛道,公司作为隐形冠军,在行业高速成长阶段竞争实力凸显,立法尚未落地业绩已然大超预期,《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列入2020年国务院立法计划,年内落地概率极大,龙头公司具备更高附加值。在高速成长阶段我们用PEG给予公司估值,我们预计近几年公司业绩将保持100%左右高增速,预计今年1.78亿净利润,PEG=0.74,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预计20-22年EPS分别为1.23/2.43/4.61,对应PE分别为70.5/35.8/18.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0-07-09 69.84 72.12 584.90% 94.20 34.88%
102.96 47.4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85%-115%,盈利8,010.79万元-9,309.84万元。 点评: Q2预期业绩中位数增速高达169%。根据业绩预告,公司中报归母净利润0.87亿,同比增速101.4%,其中非经常性损益约2,010.06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资金、现金管理收益及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转回。其中二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65亿,同比增速高达169%,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增速达86%。 立法尚未落地,公司业绩何以大增? 1)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防灾减灾”是未来确定性的方向,像“新能源”一样是极为确定的方向。2018年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指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总体还比较弱,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必须抓紧抓实。”“房屋加固抗震”是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之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于2018年成立,2020年5月13日国务院官方发布任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任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防灾减灾”被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南方洪水影响,相信国家将更加重视“防灾减灾”,由灾后治理转变到灾前防治。因此减隔震行业的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防灾减灾”是确定性方向。 2)抛开立法,行业本就处于高速发展期,当前行业复合增速30%,龙头震安增速高于行业。往年震安以云南市场为主,去年开始向全国转移,公司依靠自身优势省外体现极强竞争力,马太效应凸显,市占率甚至会进一步提高,今年订单大增于此相关,所以公司不仅有行业增长逻辑还有内生增长逻辑。 3)抛开“立法”驱动,行业本就有三催化:1、2018年行业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T118-2018落地,标准提高,净化市场,今年作用逐步开始显现,2018版标准执行前,国标执行标准为2010年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GB20688.3-2006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其对支座的物理性能要求较低,如极限剪应变指标,两版要求分别为300%和150%-350%,而2018新版标准要求该指标至少达到400%,目前已达到日本水平,这淘汰了部分质量较差的小规模企业。2、举世瞩目的大兴机场2019年建成,减隔震技术作为亮点被央视反复提及,对行业起到了引领作用,进一步加速了减隔震行业的渗透率。3、云南地区作为典范,不断引领标准提高,对于公司发展有益。以上三点,任何一点对行业都有深远的促进作用。这都是公司业绩超预期的原因。 4)再说立法,我们认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概率极大,住建部4月公告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将加快立法推进,做好条例的宣贯工作,不“落地”如何“宣贯”?若立法落地,行业空间有望扩至20倍(参见我们深度报告)。 因此,公司正确的逻辑应该是高速发展阶段遇到的超级催化。 投资建议:公司是减隔震专业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奖”。“防灾减灾”是确定性发展方向,且2018年加强力量,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同时《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预期强,龙头具备更高附加价值,在高速成长阶段我们用PEG给予公司估值,我们预计近几年公司业绩将保持100%左右高增速,预计今年1.78亿净利润,PEG=0.56,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预计20-22年EPS分别为1.23/2.43/4.61,对应PE分别为54/27/1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