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铝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5-12
|
3.60
|
--
|
--
|
3.81
|
5.83% |
|
3.85
|
6.94% |
-- |
详细
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7.04亿元,同比增长100.19%。公司在印尼具有资源、交通、税收优惠优势,盈利能力强,已经建成20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计划分两期再建200万吨/年氧化铝产能,目前正稳步推进。此外,公司在印尼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一期年产25万吨电解铝、26万吨炭素项目建设。公司为国内高端铝加工龙头企业,汽车板、航空板业内优势明显,推动汽车板三期20万吨/年产能建设,未来达到40万吨/年,航空板伴随国产大飞机C919放量稳步增长,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事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7.04亿元,同比增长100.19%南山铝业近期发布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81亿元,同比增加24.32%,归母净利润17.04亿元,同比增加100.19%,扣非净利润为16.95亿元,同比增长104.09%。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增长114.29%。 简评印尼氧化铝以量补价,预计年内新增100万吨氧化铝产能。 公司在印尼在产200万吨氧化铝,当地铝土矿资源丰富,海运便捷,工业园区给予20年税收优惠政策,具有突出的低成本优势,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024印尼子公司营收72.87亿元,净利润34.72亿元,净利率47.65%,盈利能力突出。2025年一季度海外氧化铝价格大幅下跌,但均价仍有518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约41%,较2024年均价下跌约3%。 公司于2024年公告拟投资63.32亿元分两期新建200万吨氧化铝产能,扩大印尼项目优势,其中一期100万吨基本完成土建安装,预计年内可投产,印尼氧化铝项目产能扩至300万吨/年,2026年有望二期投产达到400万吨/年。 全产业链出海打造国际化平台,积极推进碳素及电解铝项目。 印尼铝资源丰富,公司已经具备较强氧化铝产业优势,为扩大优势提高产业协同效益,提高抗风险能力,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出资建设印尼宾坦工业园一期年产25万吨电解铝、26万吨炭素项目,并配套建设码头、水库和渣场等公辅设施。后续有望继续扩大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构建全产业链国际化平台。高端铝加工稳步扩张,汽车板、航空板国内领先公司立足于高端铝领域积累的深厚底蕴与产业集群资源优势,加快铝产业链优化升级步伐,重点发展以汽车板、航空板等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2024年高端产品的销量约占公司铝产品总销量14%,高端产品毛利约占公司铝产品总毛利23%。公司汽车板是国内首家实现批量化生产汽车四门两盖铝板的生产商,已建成产能20万吨/年,为应对未来汽车铝需求增长,公司扩大产线,推动三期20万吨/年产能建设,计划扩大至40万吨/年,将成为国内汽车板市场的最主要供应商。公司航空板为国产C919飞机解决了国产飞机的“骨架”和“外衣”问题,推动航空板国产替代进程,随着国产C919大飞机放量,公司航空板产量有望稳步增加。 积极推进股东回报计划落地,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积极落地股东回馈规划,以回购股份注销、多次分红等实际行动回应投资者诉求。公司2024年累计分红19.76亿元,分红比例40.92%。公司2024年累计回购股份94,882,000股,总额3.51亿元。公司计划2024年-2026年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40%,并计划2024年-2026年,每年以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并注销。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年-20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0.2/54.3/57.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8.6/7.9/7.5倍,考虑到公司在铝加工行业地位及低成本优势,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业绩增长依赖汽车板新建产能投产,航空板稳步放量,印尼氧化铝项目及电解铝项目的建成投产,若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公司业绩将受影响;2、公司铝加工材定价模式为“铝价+加工费”,公司出售33.6万吨电解铝产能指标之后,原铝供应缺口将由市场化采购和再生铝弥补,价格波动或影响公司盈利能力;3、我国铝加工行业多年来快速发展,进入行业的国内企业不断增多,虽然公司加工材定位高端,但若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盈利能力也将受影响。
|
|
|
金力永磁
|
能源行业
|
2025-05-01
|
20.25
|
--
|
--
|
22.24
|
9.23% |
|
25.80
|
27.41% |
-- |
详细
金力永磁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1.61亿元,同比大增 57.85%。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稀土永磁龙头,一季度产能进一步释放,毛坯产量及成材产销量增速超 40%。截至 2024年底公司建成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 3.8万吨/年,预计 2025年完成 4万吨/年,力争 2027年达到 6万吨/年规模。 人形机器人是未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及磁组件重要需求增长点之一,公司抓住风口积极布局,与世界知名科技公司进行人形机器人磁组件的研究开发和产能建设, 2024年公司已有小批量产品的交付,同时还积极布局了低空飞行器领域,亦有小批量交付。 稀土价格回升,随着产品量价齐升,公司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新领域布局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事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1.61亿元,同比大增 57.85%。 金力永磁发布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一季度营业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加 1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1亿元, 同比增加 57.85%;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大增 331.10%; 基本每股收益 0.12元, 较上年同期的 0.08元/股增长 50.00%。 简评产能进一步释放, 业绩逐季度向好。 公司 2024年完成高性能磁材毛坯产量 2.93万吨,同比+39.48%,成材销售 2.09万吨,同比+37.88%,实际产能利用率超 90%,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公司 2025年一季度产能继续释放,磁材毛坯产量 8770吨,磁材成品产量 6600吨,成材销量 6024吨,同比增幅均超过 40%。 截至 2024年底公司已建成产能 3.8万吨/年,预计 2025达到 4万吨/年,并决定新投资建设“年产 2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绿色智造项目” ,力争 2027年达到 6万吨/年规模,有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稀土磁材生产厂商。 新能源及环保节能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以及风力发电等磁钢应用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收入 8.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50.28%;节能变频空调领域的收入 5.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29.25%。此外, 一季度出口销售收入 3.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17.76%。
|
|
|
金诚信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5-01
|
37.15
|
--
|
--
|
42.50
|
14.40% |
|
44.95
|
21.00% |
-- |
详细
1、 矿服板块稳健发展,资源开发板块“开花结果”,公司业绩再创新高。 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84亿元,同比+53.59%;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4.22亿元,同比增长 54.10%。 2、 资源开发板块: 2024年,公司铜资源储量大幅增长,公司在手铜资源权益量 342万吨, 2025年有望在 2024年基础上, 铜产销量继续大幅增长 63%/60%。 远期预计伴随 Lonshi 铜矿东区达产、 Lubambe 铜矿技改优化后逐步达产、 Alacran 矿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披露落地,公司产量有望保持高增。 3、 由于赞比亚、刚果(金)缺电以及 Lubambe 铜矿并表问题,2024年及 2025Q1公司矿服板块业绩承压,预计伴随优质大型项目落地,公司矿服板块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事件公司发布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4.22亿元,同比增长54.10%,环比下降 14.01%。 公司发布 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9.42亿元,同比+34.37%;实现归母净利润 15.84亿元,同比+53.59%。 简评矿服板块稳健发展, 资源开发板块“开花结果”,公司业绩再创新高 1、 资源开发板块: 2025年铜产销量预计增长 63%/60%2024年产销量: 铜金属(当量)/磷矿石产量分别为 4.87万吨/35.65万吨,同比增长 159%/116%; 销量分别为 4.92万吨/36.11万吨,同比增长 383%/126%; 2025年产销量指引: 铜金属(当量) /磷矿石产量分别为 7.94万吨/30万吨,同比变动+63%/-16%;销量分别为 7.89万吨/30万吨,同比变动+60%/-17%; 资源优势显著: 2024年,公司铜资源储量大幅增长。目前,公司拥有的资源储量(权益储量) 为: 铜 342万吨、银 179吨、金 19吨、磷矿石(品位 31%) 2134万吨。 远期成长空间大: ( 1) Lonshi 铜矿东区达产后,东区和西区合计年产约 10万吨铜金属量(目前 4万吨产能达产);( 2) Lubambe 铜矿此前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无法达产,公司目前正在对现有矿山进行一定的技改优化,使矿山具备达产条件, 2025年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3) 哥伦比亚 San Matias 铜金银矿的 Alacran 矿床开采计划已获哥伦比亚国家矿业局批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已提交哥伦比亚国家环境许可证管理局,尚待批复。 2、 矿山服务板块: 2024年海外矿服营收同比基本持平, 2025~2026年有望恢复由于赞比亚、 刚果(金)缺电以及 Lubambe 铜矿并表问题, 2024年及 2025Q1公司矿服板块业绩承压,但公司持续坚持“大项目、大客户、大业主”策略, 近两年部分优质大型项目有望落地, 今年矿服业务业绩或将逐季改善, 2026年矿山服务板块利润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2024年公司完成井下掘进总量 417.17万立方米、井下采供矿总量为 4149.18万吨, 2025年指引分别为 386.94万立方米、 4417.29万吨。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22.1亿元、 25.4亿元、 28.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 PE分别为 10.80、 9.39、 8.33倍,考虑到公司行业地位、成长性及低成本优势,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
|
|
龙高股份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4-22
|
25.00
|
--
|
--
|
27.44
|
9.37% |
|
27.35
|
9.40% |
-- |
详细
公司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营业总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2.05%,归母净利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10.54%。报告期公司主要矿区产量未明显增长,产销变动主要由于公司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原矿的直接出售转而增加精矿销售。公司募投“选矿厂制浆分选、磁选及压滤脱水扩产能技改”项目在报告期内投产,一方面提高了公司精矿的产能产量,另一方面降低了公司精矿的成本。报告期内公司精矿单位成本884元(同比-11%),单吨毛利875元(同比+24%)。未来公司精矿产销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公司深耕非金属矿山多年,而紫金则是具有丰富的金属矿山收购和运营经验,紫金的入股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要素。公司上市以来,一直保持40%左右的高分红比例,积极回馈投资者。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 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总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2.05%,归母净利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10.54%,基本EPS为0.71元,平均ROE为10.60%。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8.52%;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33.74%。 简评产销稳定,结构调整。 报告期公司原矿产量60万吨(同比+2.78%),销量43万吨(同比-10.73%);综合利用产量95万吨(同比+0.92%),销量104万吨(同比+1.62%);精矿产量4.6万吨(同比+20.38%),销量4.7万吨(同比+22%)。报告期公司主要矿区产量未明显增长,产销变动主要由于公司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原矿的直接出售转而增加精矿销售。 精矿成本下降,单位毛利提升。 公司募投“选矿厂制浆分选、磁选及压滤脱水扩产能技改”项目在报告期内投产,一方面提高了公司精矿的产能产量,另一方面降低了公司精矿的成本。报告期内公司精矿单位成本884元(同比-11%),单吨毛利875元(同比+24%)。未来公司精矿产销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紫金战略入股,注入发展新要素。去年9月,公司前三大股东拟将公司20%股份转让给紫金矿业全资子公司紫金南投,截至目前全部3584万股股份已交割完成,紫金南投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今年2月,公司聘任紫金系总经理,今年3月11日,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一行到公司调研考察。公司深耕非金属矿山多年,而紫金则是具有丰富的金属矿山收购和运营经验,紫金的入股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要素。 飞天燕瓷土矿项目实现盈利,彰显公司对外投资能力。 2024年7月1日,公司参股投资并主导经营的潮州飞天燕瓷土矿项目投产,当年就实现1600万盈利,净利率达到23%,这是公司在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成功对外输出,展现了公司对外投资和管理的优秀能力。 年报中,公司提出锚定发展战略核心,内部形成以投资部主导、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对外拓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探寻合适标的,全力拓展高岭土及其他非金属矿资源类项目,持续挖掘潜在优质资源。2024年度公司共收集121个项目信息,经初步筛选后深入考察20个项目,完成7个重点项目的论证工作,落地2个项目。紫金的入股有望进一步激活公司的外延扩展,实现多级增长。 积极派发现金红利,分红比例达40%。 公司2024年半年度现金分红1379.84万元,2024年第三季度现金分红2042.88万元,年报拟派发现金红利1702.40万元,2024年度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125.12万元,约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当年净利润的40.05%。以现价计算股息率1.1%。公司上市以来,一直保持40%左右的高分红比例,积极回馈投资者。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仅考虑公司目前业务的稳定增长,预计2025-2027年公司的业绩分别为1.36亿、1.51亿和1.74亿。对应的PE分别为33倍、29倍和26倍。公司近年加大对外拓展的步伐,紫金的入股也将提供助力,在自身增长之外,公司有望通过外延并购贡献额外的业绩增长,给予“增持”评级。
|
|
|
云铝股份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4-16
|
14.58
|
--
|
--
|
16.09
|
10.36% |
|
16.09
|
10.36% |
-- |
详细
1、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5亿元,同比+27.6%;实现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11.5%。2024Q4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59.2%,环比-54.5%。 2、公司目前拥有氧化铝140万吨、绿色铝305万吨,绿色铝合金160万吨,炭素制品82万吨的绿色铝一体化产业规模。由于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等原因,2024年公司铝产品吨成本上涨16.3%,但受益于电解铝量价齐升(产量同增22.45%,价格同增6.53%),2024年公司业绩同比仍实现较大增长。 3、电解铝供应缺乏弹性加剧缺口,铝价上&成本下,推动公司2025年利润走扩。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5亿元,同比+27.6%;实现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11.5%。2024Q4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59.2%,环比-54.5%。 简评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2024Q4业绩承压公司目前拥有氧化铝140万吨、绿色铝305万吨,绿色铝合金160万吨,炭素制品82万吨的绿色铝一体化产业规模。 1、量:2024年公司电解铝产量同增22.45%量:氧化铝产量140.88万吨(-1.37%),电解铝产量293.83万吨(+22.45%),炭素制品80.58万吨(+2.85%),铝合金及铝加工产品125.41万吨(+1.75%);2、价:2024年电解铝价格同增6.53%2024年Q1-Q4,电解铝均价分别为19047元/吨、20537元/吨、19562元/吨、20535元/吨,年均价19922元/吨(+6.53%);3、本:2024年氧化铝价格同增23.57%2024年Q1-Q4,氧化铝均价分别为3375元/吨、3633元/吨、3845元/吨、4538元/吨,年均价3854元/吨(+23.57%);由于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等原因,2024年公司铝产品吨成本14817元(+16.29%)。 尽管存在成本上升等不利影响,但受益于电解铝量价齐升,2024年公司业绩同比仍实现较大增长。电解铝供应缺乏弹性加剧缺口,铝价上&成本下,推动公司2025年利润走扩供应失去弹性,消费生命力旺盛,缺口铸就铝价上行动能。截止2024年年底,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达4372.1万吨,预计到2025年底运行产能将达4436万吨,接近产能天花板,海外项目投资进度缓慢,电解铝供应已然失去弹性。地产用铝持续被市场诟病,但电解铝以其轻量化的旺盛张力在特高压、新能源车、光伏、家电等领域中全面爆发,助力电解铝消费增长,刚性缺口有望推动铝价中枢上移。 氧化铝供给紧张困局已解,价格持续下挫。随着国内外项目的投放,氧化铝供给紧张的困局已迎刃而解。 截止4月11日,安泰科氧化铝(一级)均价为3394元/吨,较年初下降31.31%;2025Q1均价为4075元/吨,环比2024Q4下降10.19%。公司氧化铝存在净买入敞口,充分受益氧化铝价格下行,2025年公司铝产品吨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绿色低碳铝龙头,主要产品碳足迹水平处于全球领先依托云南省丰富的绿色电力优势,2024年公司生产用电结构中清洁能源比例80%以上。公司依托清洁能源生产的绿色铝与煤电铝相比,碳排放约为煤电铝的20%左右。此外,公司是国内企业中首批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之一,铝锭、铝合金等主要产品通过碳足迹认证,主要产品碳足迹水平处于全球领先,获得南方区域首批绿色电力“双证”,是中国唯一一家完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全产业链ASI绩效(PS)标准和监管链(CoC)标准认证的企业。依托绿色铝品牌优势,公司与多家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从长远来看,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公司绿色铝的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将进一步提升。投资建议:在2025-2027年电解铝价格分别为1.95万元/吨、2.10万元/吨、2.10万元/吨,氧化铝价格分别为3200元/吨、3000元/吨、2800元/吨的基准假设下,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75.6亿元、114.5亿元、123.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6.67、4.40、4.10倍,考虑到公司行业地位、成长性及低成本优势,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风险分析(1)电解铝价格波动风险。电解铝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毛利来源,2024年毛利占比约99%;相关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将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带来一定影响。 (2)原材料价格上涨。若原材料、人力成本等价格上涨,将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盈利预测不及预期风险。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75.6亿元、114.5亿元、123.0亿元,较wind一致预期存在较大程度偏离,我们作出较为乐观的盈利预测主要是基于(1)对电解铝价格的持续看好,2025年初至今SHFE铝均价为2.04万元/吨,我们预计2025-2027年电解铝均价将分别达到1.95万元/吨、2.10万元/吨、2.10万元/吨;(2)对氧化铝价格的持续看跌,我们预计2025-2027年氧化铝均价分别达到3200元/吨、3000元/吨、2800元/吨,若电解铝、氧化铝价格较我们假设值下降5%、上涨5%,或将造成公司归母净利润较我们预测下降25%、8%。
|
|
|
中国铝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4-10
|
6.24
|
--
|
--
|
6.70
|
7.37% |
|
7.01
|
12.34% |
-- |
详细
1、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1亿元,同比+5.2%;实现归母净利润124.0亿元,同比+85.4%。2024Q4实现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153.1%,环比+69.1%。 2、公司拥有完整的铝产业链,氧化铝、电解铝等产能位居全球第一,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拥有并表氧化铝产能约2200万吨,并表电解铝产能约为760万吨。2024年公司冶金级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同增1.2%/12.1%,氧化铝/电解铝价格同增23.6%/6.5%;受益于氧化铝价格上涨,2024年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经营业绩创成立以来最佳。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1亿元,同比+5.2%;实现归母净利润124.0亿元,同比+85.4%。2024Q4实现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153.1%,环比+69.1%。 简评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2024年经营业绩创成立以来最佳公司拥有“能源电力—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炭素—电解铝—铝合金”完整的铝产业链,其中国内铝土矿资源拥有量第一,氧化铝、电解铝、精细氧化铝、高纯铝、铝用阳极及金属镓的产能均位居全球第一,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拥有并表氧化铝产能约2200万吨,并表电解铝产能约为760万吨。 1、量:2024年公司冶金级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同增1.2%/12.1%产量:冶金级氧化铝产量1687万吨(+1.20%),电解铝产量761万吨(+12.08%);销量:冶金级氧化铝外销量635万吨(-2.61%),电解铝销量760万吨(+11.76%);2、价:2024年氧化铝/电解铝价格同增23.6%/6.5%2024年Q1-Q4,氧化铝均价分别为3375元/吨、3633元/吨、3845元/吨、4538元/吨,年均价3854元/吨(+23.57%);2024年Q1-Q4,电解铝均价分别为19047元/吨、20537元/吨、19562元/吨、20535元/吨,年均价19922元/吨(+6.53%);受益于氧化铝价格上涨,2024年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经营业绩创成立以来最佳。资源端:国内铝土矿资源拥有量第一,在手海外铝土矿资源21亿吨国内铝土矿:截止2024年报,公司拥有13座自有铝土矿山,合计资源量6.22亿吨,合计储量1.82亿吨,2024年产量1451.4万吨,公司国内铝土矿资源拥有量居首,并积极获取河南、山西、贵州等地铝土矿资源;几内亚铝土矿:公司在几内亚拥有Boffa铝土矿,持股比例85%,资源量20.79亿吨,储量1.68亿吨,2024年产量1566万吨。 公司积极推进铝土矿资源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全年新增资源量7355万吨;除上述资源外,公司还积极在非洲、东南亚等地获取海外铝土矿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氧化铝:广西华昇二期200万吨氧化铝项目已陆续投产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拥有并表氧化铝产能约2200万吨;公司持续优化氧化铝产业布局,推进氧化铝产能向沿海地区转移,2023年10月20日,广西华昇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3亿元,目前已陆续投产。 电解铝:内蒙古华云三期42万吨项目、青海分公司50万吨项目贡献增量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拥有并表电解铝产能约760万吨;公司积极加快电解铝产业升级改造,内蒙古华云三期42万吨项目、青海分公司50万吨项目投产将为公司2025年电解铝产量贡献增量。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22.6亿元、153.1亿元、165.3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9.03、7.23、6.70倍,考虑到公司行业地位、成长性及低成本优势,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风险分析(1)氧化铝及电解铝价格波动风险。氧化铝及电解铝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毛利来源,2024年毛利占比分别约50%/36%;相关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将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带来一定影响。根据我们测算,若电解铝价格下跌5%,公司归母净利润将下降29.5%。 (2)原材料价格上涨。若原材料、人力成本等价格上涨,将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新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若公司相关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或将影响公司远期产量目标达成。
|
|
|
久立特材
|
钢铁行业
|
2025-04-03
|
25.26
|
--
|
--
|
24.80
|
-1.82% |
|
25.17
|
-0.36% |
-- |
详细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9.18亿元,同比+2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21亿元,同比+24.63%。扣除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6亿元,同比+42.02%。2024年高端产品持续放量,公司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收入约为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22%,实现同比25%的增长。面向“十五五”,在建项目的相继投产将助力公司切入航空、医疗、半导体等领域,加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公司年报公布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70元(含税),合计分红9.5亿元,分红比例64%,为2019年以来的新高,股息率达到3.9%。高分红叠加员工持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本市场价值。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9.18亿元,同比+2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21亿元,同比+24.63%。扣除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6亿元,同比+42.02%。基本每股收益为1.55元,同比+1.31%。 简评EBK大订单逐步交付助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2024年高端产品持续放量,公司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收入约为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22%,实现同比25%的增长。收入分行业来看,石油、化工、天然气占比为63.35%,同比+6.21pct;电力设备制造占比为12.99%,同比-0.55pct;其他机械制造占比为12.49%,同比-3.28pct;其他不可分行业占比为11.17%,同比-2.38pct。由于公司核心产品如镍基合金管等持续放量,带动石化天然气行业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其他行业收入占比虽有下降,但营收仍在高速增长。分地区来看,境内占比为57.21%,同比-8.42pct;境外占比为42.79%,同比+8.42pct。得益于EBK大订单逐步交付,公司海外营收同比大增58.64%。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海外优质企业的投资机会。 在建项目逐步投产,加强公司业务布局。 公司在建项目包括特冶二期、高精度超长管、EBK公司升级改造、油气输送用耐蚀管线、年产20000吨核能及油气用高性能管材等,其中特冶二期项目已经接近完成。面向“十五五”,在建项目的相继投产将助力公司切入航空、医疗、半导体等领域,加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加快公司产品和业务布局,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力。 高分红叠加员工持股,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 公司年报公布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70元(含税),合计分红9.5亿元,分红比例64%,为2019年以来的新高,股息率达到3.9%。高分红叠加员工持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本市场价值。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公司2025年度经营目标为实现工业用成品管材(包括无缝管、焊接管、复合管、合金管及特殊管道)总销量约19万吨,管件销量约1.05万吨,在2024年基础上仍有量的明显增长,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亿元、19.4亿元、21.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8、12.6、1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公司不锈钢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不锈钢圆钢、不锈钢卷板和不锈钢平板,其中,Ni/Cr/Mo等金属价格走势为不锈钢和特种合金价格走势的风向标,因此合金元素价格的走势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尤为重要。未来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采购将占用公司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加大公司资金周转的压力。公司境外收入占比提升明显,伴随着局部战争的不断爆发,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汇率波动、贸易摩擦反复不断对产品出口产生潜在影响。
|
|
|
华菱钢铁
|
钢铁行业
|
2025-03-27
|
5.27
|
--
|
--
|
5.31
|
0.76% |
|
5.31
|
0.76% |
-- |
详细
公司公布 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1446.85亿元,同比-12.03%,归母净利润为 20.32亿元,同比-59.99%。 2024年公司钢材产量 2525万吨(同比-3%),销量 2530万吨(同比-5%)。 2024年公司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达 65%,较 2023年再提升 2pct。全年完成高端钢材产品出口销量 168万吨,同比增长7.68%,占比 7%。分品种来看, 2024年汽车用钢销量 364万吨(同比+11%),是公司增量最明显的品种,主要得益于 VAMA二期的投产,另外,电工钢 90万吨(同比+4%),得益于涟钢电工钢项目的分批投产。工程机械和家电用钢也由于下游复苏小幅微增。分红+回购注销的组合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本市场价值。 事件公司公布 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1446.85亿元,同比下跌 12.03%,归母净利润为 20.32亿元,同比下跌 59.99%,基本 EPS 为 0.29元,平均 ROE为 3.80%。 简评2024年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再提升。 产销情况: 2024年公司钢材产量 2525万吨(同比-3%),销量2530万吨(同比-5%)。市场下行期,公司主动压减部分品种产销,其中棒材全年销量 684万吨,同比下降 200多万吨,而线材、冷轧板和镀锌板则略有提升。 2024年公司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达65%,较 2023年再提升 2pct。全年完成高端钢材产品出口销量168万吨,同比增长 7.68%,占比 7%。分品种来看, 2024年汽车用钢销量 364万吨(同比+11%),是公司增量最明显的品种,主要得益于 VAMA 二期的投产,另外,电工钢 90万吨(同比+4%),得益于涟钢电工钢项目的分批投产。工程机械和家电用钢也由于下游复苏小幅微增。 毛利率小幅下滑,现金流状况较好。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 1441.12亿元(同比-12.07%),毛利 104亿(同比-35%),毛利率 7%(下降 3%)。期间费用 80亿(同比-12%) , 期间费用率 5.5%( 与去年持平)。公司其他收益 22.6亿(同比+12%),主要来自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从23年年中开始, 24年全周期可享受政策退税公司本年所得税 9.4亿(同比+11%),所得税率 22%,公司主要利润主体均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 15%的优惠税率, 2025年预计所得税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另外,从现金流量表来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 58亿(同比+10%),本年折旧 38亿(同比+4%),现金流状况较好。 VAMA 是公司业绩压舱石,业绩稳定性较强。 分子公司看, VAMA 净利润 20.5亿(同比-17%),净利率 16%(同比-3.1pct),湘钢 6亿(同比-75%),涟钢 0.46亿(同比-94%),衡钢 4亿(同比-52%)。 VAMA 是公司业绩的压舱石,业绩稳定性较强;衡钢钢管业务下游对应的油气开采相对景气,业绩降幅可控。湘钢的中厚板品种优势保证了业绩的下限。涟钢硅钢项目尚在产能释放前期,未能提供超额收益。 积极分红+回购注销组合拳,提升公司价值。 今年 1月,公司公告拟进行不低于人民币 2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 4亿元的回购注销,年报又公布了 10派1元的分红预案,合计分红 6.9亿,股息率 1.8%。分红+回购注销的组合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本市场价值。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在不考虑近期市场传闻的减产政策情况下,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依靠品种钢项目的逐步放量,预计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1亿、 34亿和 39.9亿。若本年内有供给端控制的相关政策,预计公司业绩弹性较大, 25年业绩有望达到 50亿以上。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分析: 当前,在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钢铁行业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企业之间经营分化。 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冲击、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等因素影响下,全球金融环境收紧、贸易增长乏力、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增长仍面临多重风险挑战。 近年来,原料供给端风险事件不断,淡水河谷溃坝,澳煤进口禁令、巴西暴雨、澳洲飓风,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在各类风险事件不断发酵演绎下,原料价格被持续推高,钢厂在需求和成本两头挤压下,利润被极限压缩。
|
|
|
东睦股份
|
建筑和工程
|
2025-03-13
|
23.02
|
--
|
--
|
24.01
|
2.78% |
|
23.66
|
2.78% |
|
详细
公司收购上海富驰20.75%股份至85%,将进一步夯实公司MIM业务战略地位,强化业务协同,巩固公司在高端制造领域竞争优势。公司P&S、SMC、MIM三大主业共振向上,公司MIM折叠屏铰链具备行业竞争优势,伴随折叠屏手机进入1到N市场扩容,公司MIM业务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同时公司是被低估的人形机器人标的,轴向磁通电机+P&S+MIM赋能,有望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事件拟以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上海富驰20.75%股权。 东睦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钟伟、创精投资、宁波华莞、宁波富精共4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富驰)20.75%股权,本次发行价格为14.68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60个交易日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本次交易后,上市公司预计将持有标的公司85.00%的股权。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11日开市起复牌。 简评对上海富驰股权增至85.0%,进一步夯实MIM业务战略地位。 上海富驰专业从事MIM(金属注射成型)、CIM(陶瓷粉末注射成型)和BMG(液态金属)产品生产,是国内较早进入MIM产品的企业之一,深耕MIM行业二十余年。东睦股份于2020年收购上海富驰实际控制权,完成MIM领域的战略布局,并将公司业务领域拓展到移动终端、医疗器械等行业。本次交易完成后,对上海富驰控股权将达到85%,另外15%为深圳市远致星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从长远发展看,此次交易将加速公司“研发-量产-迭代”的创新闭环构建,强化MIM产品与公司原有业务的协同,进一步提升MIM业务的战略地位,巩固公司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大主业各创新高,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2%-107%。 公司以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MIM)及产品为三大主业,伴随下游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订单增加,生产稼动率不断提升,边际改善效果明显。公司业绩预告称,预计2024年营收超过50亿元,三大业务收入分别创历史新高,且预计MIM新材料技术平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5%;预计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8-4.1亿元,同比增长92%-107%。 三大主业景气度共振向上。 (1)P&S业务:受益于汽车出海+海外竞争对手退出,公司P&S业务显著增长。粉末冶金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公司深耕P&S业务多年,龙头地位巩固,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外汽车行业中高端客户,粉末冶金材料具备高性能及低成本优势,在汽车中的应用愈发广阔,近年来伴随国外粉末冶金厂家逐步减少投资并退出,国外客户供应链转移,叠加中国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带动公司P&S业务平稳增长。 (2)SMC业务:光伏、家电为盾,芯片电感、服务器为矛,景气度环比持续提升。金属软磁粉芯做成的电感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UPS、服务器、服务器电源、通讯电源)、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伴随下游光伏排产改善,家电排产超预期,芯片电感、服务器等领域快速发展,公司服务器电源等算力建设相关磁性材料亦面临机遇期。 (3)MIM业务:折叠屏手机1到N迈入快车道,公司MIM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MIM技术结合了粉末冶金压制成形与塑料注射成形两大技术的优点,在制备几何形状复杂、性能优异、“精而小”的零部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公司实现了由折叠机MIM零件向MIM零件+模组的跨越式发展。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约1086万台,同比增长52.4%,其中华为占比约一半。2025年以旧换新推动3C消费,折叠屏手机继续放量拉动MIM铰链需求高增。 轴向磁通电机+P&S+MIM赋能,被低估的人形机器人标的。 轴向磁通电机质量轻、体积小,具备更高的功率/扭矩密度,在电动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公司参股小象电动,拥有自主研发的聚能磁轴向磁通电机等核心技术,目前已完成批量化产品生产及验证,应用于国内多家机器人企业。小象电动有望与公司主业形成技术协同,不仅可加强公司对电机及非车用粉末冶金应用的技术研究,公司P&S、SMC等业务亦可赋能解决电机生产工艺难题。此外,公司为老牌P&S企业,国内市占率超20%,P&S作为精密压铸技术的一种,可生产行星齿轮架、减速器等产品;MIM具备生产精密、小巧零部件特点,在生产机器人精密件如灵巧手等方面具备优势。 上市以来持续分红,平均分红率高达62%。 公司自2004年上市以来持续保障股东权益,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累计分红次数22次,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25.1亿元,累计现金分红15.6亿元,上市以来平均分红率62%。且近年来分红率均维持高位,我们按照公司分红率60%,2025年利润6.6亿假设,按公司当前市值计算,公司股息率2.6%。 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亿元/6.6亿元/8.6亿元,同比增长100%/66%/31%。对应当前股价2024/2025年PE估值为38/23/18倍,考虑到公司在行业地位和成长性,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1、消费电子及折叠屏市场增长不及预期;若行业出现新的创新,智能手机不再向折叠屏趋势演进,则折叠屏市场可能存在被淘汰的风险。若折叠屏手机需求不及预期,公司MIM业务或将遭受不利影响,公司业绩将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2、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公司目前在建“年产6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若产能扩建不及预期,将对公司SMC板块后续产能放量以及业绩带来不利影响。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因原辅材料成本在公司粉末冶金产品的成本中占比较大,若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对公司盈利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4、收购后经营效果不佳风险。本次交易标的公司小象电动属于创新型公司,在开拓轴向磁通电机及软磁复合材料在电机上的应用方面具有探索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特点,可能存在收购后经营效果不佳等风险。
|
|
|
天山铝业
|
机械行业
|
2025-02-11
|
8.96
|
--
|
--
|
9.88
|
10.27% |
|
9.88
|
10.27% |
|
详细
1、 公司预计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4.5亿元,同比增长101.79%,业绩超市场预期。 2024Q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 13.7亿元,同增 140.5%,环增 35.2%。 2、 受益于电解铝及氧化铝价格上涨、氧化铝产销量增长,公司业绩增长强劲。 3、 资源端: 公司几内亚项目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铝土矿自给率有望大幅提升; 氧化铝端: 公司印尼氧化铝一期 100万吨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各项前期审批工作。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4.5亿元,同比增长 101.79%; 实现扣非后净利润 43.2亿元,同比增长 129.41%。 据此测算,2024Q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 13.7亿元,同增 140.5%,环增 35.2%。 简评受益于电解铝及氧化铝价格上涨、氧化铝产销量增长,公司业绩增长强劲公司在广西靖西市建有 25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在新疆石河子市建有 120万吨电解铝生产线,目前均处于满产状态。 2024年公司自产氧化铝对外销售均价同比上升约 40% ,产量同比增加约7.5%,氧化铝板块利润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另外,公司自产铝锭对外销售均价同比上升约 6.5%,除氧化铝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成本有所下降,电解铝板块利润同比亦实现增长。
|
|
|
洛阳钼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2-11
|
7.33
|
--
|
--
|
7.57
|
3.27% |
|
8.39
|
14.46% |
|
详细
1、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28亿元-142亿元,同比增加55%-72%。铜钴产销量大幅增长,叠加铜产品价格上升、降本增效等措施效果明显,公司2024年业绩同比大幅上升。 2、2024年铜产量突破65万吨,超出产量指引上限14%,公司跻身全球前十大产铜商序列,也成为2024年全球铜产量最大增量的贡献者。 3、签订水电站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勘探开发工作,蓄势新一轮增长。2025年度公司计划生产铜60~66万吨,目前正推进扩产计划,TFM西区项目和KFM二期两大新项目开展前期勘探工作。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8亿元-14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5.50亿元-59.50亿元,同比增加55.15%-72.12%;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4亿元-1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61.67亿元-75.67亿元,同比增加98.94%-121.40%。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 简评2024年铜产量突破65万吨,超出产量指引上限14%2024年,公司铜/钴/钼/钨/铌/磷肥产量分别为65.0万吨/11.4万吨/1.54万吨/0.83万吨/1.00万吨/118万吨,同比变动+55%/+106%/-2%/+4%/+5%/+1%。公司铜、钴、铌等主要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得益于刚果(金)TFM和KFM两座世界级铜矿山的加持,公司跻身全球前十大产铜商序列,也成为2024年全球铜产量最大增量的贡献者,按产量指引上限计算,公司铜产量完成度达114%。 公司铜钴产销量大幅增长,叠加铜产品价格上升、降本增效等措施效果明显,公司2024年业绩同比大幅上升。
|
|
|
天铁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11
|
5.31
|
--
|
--
|
5.44
|
2.45% |
|
5.44
|
2.45% |
|
详细
公司天铁锂电 5.3万吨/年锂盐产能正式投产,锂电业务版图扩张再下一城。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3万吨无水氯化锂、 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1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 3000吨金属锂等生产能力。金属锂是固态电池负极材料的终极路线,随着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未来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当前金属锂产能相对稀缺,项目投产后,公司筑成锂电新能源产业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先发优势,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绩增长极。 事件天铁锂电 5.3万吨锂盐产能投产10月 30日,安徽天铁锂电项目(一期)试生产仪式在庐江化工园成功举行。项目总投资 12亿元,占地 300亩,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有机化工、橡胶、锂离子动力电池、全固态锂电、受控核聚变等多个领域。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 3万吨无水氯化锂、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1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 3000吨金属锂等生产能力。 简评天铁锂电 5.3万吨锂盐产能投产,新业绩增长极可期。 天铁锂电年产 5.3万吨锂电池用化学品及配套产品项目竣工投产,项目于 2022年 3月开工, 2024年 7月竣工, 2024年 10月底正式投产。项目内容包括 3万吨无水氯化锂、 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1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 3000吨金属锂等生产能力。 项目建成后,公司锂化合物业务版图再下一城。 生产的烷基锂、金属锂产品填补了本地区产业空白,对锂电新能源材料领域具有显著的强链补链作用。其中,烷基锂项目采用低温负压反应技术,产品回收率提高 5%,超低氮电池级金属锂产品质量达到 99.98%,氮含量比传统产品低 50%以上。 固态电池商业化推进,金属锂未来大显身手。 公司无水氯化锂产品是生产金属锂的主原料,金属锂可用于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当前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形态正逐步从液态-半固态-固态电池演变,技术路径演进的核心在于电解质和负极材料,负极材料的发展也正遵循着从石墨-硅基负极-含锂负极的路径演进。金属锂负具有高容量和低电位的显著优势, 其理论比容量达到 3860mAh/g, 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发展的终极目标,全球金属锂的主要供应商包括国内的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海外的 Arcadium。 轨交传统主业短期承压, 未来或重回增长态势。 公司传统主业为减振/震业务橡胶制品,用于“轨道结构减振降噪”、“建筑减隔震”两方面, 橡胶减振降噪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在国内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具有技术领先地位,并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 同时,公司研发多款减振降噪产品,多品类产品的丰富奠定公司未来成长基础,公司新建 40万平方米橡胶减振垫正在建设。 近两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地方财政压力等因素影响,轨交建设工程进度放缓,轨交业务出现下滑,同时伴随新产线建设、新产品研发,费用上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长期发展方向,伴随“交通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公司轨交业务将重回增长,新产品的研发及新产线的投产为公司发展注入可持续推动力。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 28.21/43.20/65.81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28/1.57/3.0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 PE为 205/36/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当前锂矿供给过剩导致锂价不断下滑,锂盐加工模式为成本加成,但锂价若大跌或导致企业计提库存减值损失,导致利润低于预期; 2、锂盐项目投产到达产需要时间爬坡,产能释放节奏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3、下游消费及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或影响利润水平; 4、 公司主业轨交减震降噪,与地铁、市域铁路等基建项目关联密切, 受国家政策、地方财政等影响较多,若经济环境下滑,导致轨交项目推进缓慢,或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5、原材料价格波动或影响产品成本继而影响公司利润。
|
|
|
洛阳钼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11-08
|
7.95
|
--
|
--
|
8.41
|
5.79% |
|
8.41
|
5.79% |
|
详细
核心观点1、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2.7亿元,同增238.6%。 2024Q3实现归母净利28.6亿元,同增64.1%,环降14.6%。 2、铜钴产量继续保持高增,TFM/KFM两大项目已全面达产达标。 前三季度,公司铜产量47.6万吨,同比增长78%,完成年度产量指引上限的83.5%,2024全年有望突破60万吨。中国区、洛钼巴西持续提效管理、提升回收率等经营指标,贸易业务IXM利润表现同样创历史同期最佳纪录。 3、签订水电站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勘探开发工作,蓄势新一轮增长。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8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归母净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238.6%;经营性现金流172.8亿元,同比增长71.1%。20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28.6亿元,同比增长64.1%,环比下降14.6%。 简评铜钴产量继续保持高增,TFM/KFM两大项目已全面达产达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铜/钴/钼/钨/铌/磷肥产量分别为47.6万吨/8.47万吨/1.13万吨/0.61万吨/0.77万吨/89.56万吨,同比变动+78%/+127%/-6%/+4%/+5%/+2%,完成年度产量指引上限的83.5%/121.0%/75.6%/81.7%/76.3%/71.7%。 目前公司两大世界级铜矿山TFM和KFM分别拥有45万吨和15万吨的年生产铜能力,已全面达产达标并实现持续稳定运营,公司2024全年产铜量有望突破60万吨。上半年公司已跻身全球前十大产铜商序列。前三季度公司刚果区铜钴产量继续保持高增,中国区、洛钼巴西持续提效管理、提升回收率等经营指标,贸易业务IXM利润表现同样创历史同期最佳纪录,公司主要业绩指标持续稳定提升,主要产品和金属贸易毛利率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铜增长15.81个百分点,精矿贸易增长5.37个百分点。 签订水电站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勘探开发工作,蓄势新一轮增长2024年年初,公司提出五年内将矿产铜产能提升至80-100万吨的计划。报告期内,公司TFM西区和KFM二期两大新项目已开展前期勘探,见矿效果良好。刚果(金)NziloII水电站合作协议签约落定,200兆瓦的发电能力将为新一轮产能跨越提供长期稳定的电力保障。 ESG绩效再次取得突破,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公司MSCIESG评级连续两年保持AA级,位处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前19%,还首度入选“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系列”,连续第二年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旗下TFM矿山获全球铜行业广受认可的ESG标准TheCopperMark铜标志认证,成为非洲首个获得铜标志认证的矿山,也是全球首个获得该标志的中资运营矿山。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19.2亿元、130.3亿元、144.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4.85、13.59、12.24倍,考虑到公司行业地位、成长性及低成本优势,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1)铜价波动风险。矿产铜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毛利来源,2024上半年铜业务毛利占比约49.1%;铜价受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铜价的波动,将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带来一定影响。根据我们测算,若铜价下跌5%/10%,公司归母净利润将下降2.5%/5%。 (2)原材料价格上涨。若原材料、人力成本等价格上涨,将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矿产开发政策收紧。若矿产开发相关政策收紧,或将影响公司金属产品的生产。 (4)主要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若公司矿产铜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或将影响公司远期产量目标达成。
|
|
|
博迁新材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10-29
|
27.36
|
--
|
--
|
32.13
|
17.43% |
|
35.11
|
28.33% |
|
详细
公司是全球领先、国内唯一的小粒径纳米镍粉生产商,供应高端MLCC,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8508万元,同比增长 562.41%。 伴随下游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产品销量大幅回升。 AI 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 AI 硬件对高端 MLCC 需求的增长, 驱动电子行业及元器件步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高端镍粉是 MLCC 产业上重要的上游原材料, 被动电子元器件小型化、高频化、高功率化发展趋势下, 高阶 MLCC 用小粒径镍粉用量前景广阔。 事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5458万元,同比大增 223.67%。 博迁新材近日公布 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7.27亿元,同比增长 47.96%;利润总额 0.91亿元,同比增加403.99%; 归母净利润 0.85亿元,同比增加 562.4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69亿元,同比增长 981.47%。 简评三季度业绩同比高增,环比略有下降。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持续同比增长,得益于公司在电子专用高端金属粉体材料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 Q3公司产品结构优化,结构调整阶段影响毛利水平,以及美元贬值等影响, Q3业绩同比继续高增, 但环比略有下降, Q3共实现营收2.89亿元,同环比+38.56%/+21.05%,营业成本 0.23亿元,同环比+33.74%/+28.64%,销售费用维持稳定,研发及财务费用有所上升,所得税增加,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3050万元,同比大幅扭亏,环比-21.79%,扣非归母净利润 2536万元,同比扭亏,环比-23.52%。三季度毛利率 19.75%,同环比+2.89pct/-4.74pct。 消费电子复苏, 高端 MLCC 需求推动高端镍粉需求增加。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纳米级电子专用高端金属粉体材料规模化生产商, MLCC 发展向小型化、高容量和车用等高端市场转移, 公司大规模量产的 80nm 镍粉粒径已达到全球顶尖水准, 高端电子浆料用新型小粒径镍粉进入全球知名 MLCC 供应链,最大客户为三星电机。当前消费电子行业完成筑底需求好转向上,果链复苏直接带动高端 MLCC 需求回升。 全球领先、国内唯一的小粒径纳米镍粉生产商。 高端 MLCC 壁垒除了制备工艺,纳米镍粉对 MLCC 至关重要,要求镍粉球形度好、振实密度高、电导率高、电迁移率小、对焊料的耐蚀性和耐热性好、烧结温度较高、与陶瓷介质材料的高温共烧性好等诸多细节指标。公司 80nm 级镍粉全球顶尖, 200nm 以内镍粉极少数之一企业。 全球范围内能工业化量产 MLCC 用镍粉企业较少,除了公司外其余均为日本企业。公司聚焦 180纳米以下小粒径成品粉体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工作,博迁大规模量产的 80nm 镍粉粒径已达到全球顶尖水准。同时公司是我国第一部电容器电极镍粉行业标准(标准编号 YS/T 1338-2019)唯一起草和制定单位(已自 2020年实施)。 AI需求持续爆发推动, 新一轮成长周期开启。 MLCC 是电子行业大米, AI 发展对电子元件稳定性、功率、体积都提出了更改要求, 驱动消费电子行业步入新一轮成长周期,被动电子元器件行业呈现向小型化、高频化、高功率化发展的趋势, 推动高阶 MLCC 用小粒径镍粉用量增加。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带来 AI 服务器、 AI PC 和 AI 手机上高端 MLCC 用量的增长,尤其是小粒径镍粉产品的需求高增。 银包铜粉、纳米硅粉等产品打开未来成长天花板。 HJT 产业发展面临银浆成本较高的瓶颈限制, 公司推出多款导电性能良好且含银量低的 HJT 银包铜粉新品,不断扩充银包覆金属粉体系列产品线。公司依托技术及研发优势,协同客户进行硅基材料的新品开发工作, 基于独有的常压下等离子体加热气相冷凝法制备纳米硅粉,具备纯度高、粒径小等优势, 目前纳米硅粉中试产线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推进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后续将逐步安排开机调试工作及验收工作。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公司是领先的电子专用高端金属粉体材料供应商,随着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复苏, MLCC 需求回暖向上;伴随 AI浪潮兴起, AI 服务器、 AI 手机、 AI PC 等领域对高端 MLCC 的需求将快速增加。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10.4/13.7/19.8亿元,归母净利润 1.2/2.0/2.7亿元,对应 PE 为 60/35/26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公司下游为消费电子行业,若下游复苏不及预期, MLCC 消费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业绩释放; 2、公司客户相对集中,前五大客户比重较高,若下游大客户生产经营波动,将短期影响公司产品出货; 3、公司原材料为镍、铜、白银等金属,金属价格与全球经济实行、美联储政策、地缘因素等相关,若金属价格大幅波动,或影响公司原料成本进而影响毛利率水平,影响公司业绩释放; 4、公司银包铜粉、纳米硅粉等产品正在导入,若产能建设或释放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业绩。
|
|
|
紫金矿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10-28
|
17.42
|
--
|
--
|
17.72
|
1.72% |
|
17.72
|
1.72% |
|
详细
核心观点:1、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3.57亿元,同增51%。 2024Q3实现归母净利92.73亿元,同增58%,环增5%。 2、公司生产运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主要矿产品产销量稳步增长,叠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以及金属价格上涨,前三季度主要会计数据与财务指标增长均超40%。 3、增量项目继续稳步推进。三季度以来,公司收购纽蒙特Akyem金矿项目100%权益,对西藏朱诺铜矿采选工程进行内部立项,公司正加速迈进全球矿业头部。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04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归母净利润243.57亿元,同比增长50.68%。20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92.73亿元,同比增长58.17%,环比增加5.09%。 简评:主营金属铜金量价齐升,公司业绩增长强劲量: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矿产铜、矿产金产量分别为78.9万吨、54.3吨,同比增长5%、8%。2024Q3矿产铜、矿产金产量27.1万吨、18.9吨,环比增长6%、1%。 价: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矿产铜、矿产金吨售价分别为5.82万元/吨、503元/克,同比增长14%、26%。2024Q3矿产铜、矿产金吨售价分别为5.78万元/吨、537元/克,环比变动-10%、+5%。 本: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矿产铜、矿产金吨成本分别为2.26万元/吨、229元/克,同比增长0.4%、6%。2024Q3矿产铜、矿产金吨成本分别为2.29万元/吨、233元/克,环比变动+2%、+1%。 利: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矿山企业毛利率为57.71%,同比增加7.42个百分点。 公司生产运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主要矿产品产销量稳步增长,叠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以及金属价格上涨,前三季度主要会计数据与财务指标增长均超40%。 增量项目继续稳步推进,加速迈进全球矿业头部三季度以来,公司继续在主营金属铜、金领域发力,(1)10月9日,公司公告:公司、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金源国际与纽蒙特、纽蒙特全资子公司NewmontGoldenRidgeLtd签署《股份收购协议》,金源国际拟出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71亿元),收购纽蒙特所持有的标的公司100%股权。标的公司拥有加纳Akyem金矿项目100%权益。Akyem金矿为在产项目,资源成矿条件好、找矿增储潜力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矿山服务期限长,当地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条件良好,预期经济效益显著。(2)10月19日,公司公告:董事会同意对西藏朱诺铜矿采选工程进行内部立项,总投资约人民币83.93亿元。项目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采选规模为1800万吨/年,主要产品为铜精矿(含银)及钼精矿。该项目计划于2026年6月底建成投产,生产服务年限为26年,达产后年均产铜约7.6万吨、产银约19.7吨、产钼约1188吨。目前,项目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环评、项目核准等多项开工前置核心手续。根据公司产量指引:2028年公司矿产铜产量有望增长至150-160万吨、矿产金产量有望增长至100-110吨,主要经济指标有望进入全球前3-5位。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328亿元、393亿元、43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4.29、11.9.、10.74倍,考虑到公司行业地位、成长性及低成本优势,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1)铜价波动风险。矿产铜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毛利来源,2024上半年铜业务毛利占比约49.1%;铜价受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铜价的波动,将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带来一定影响。根据我们测算,若铜价下跌5%/10%,公司归母净利润将下降2.5%/5%。 (2)原材料价格上涨。若原材料、人力成本等价格上涨,将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矿产开发政策收紧。若矿产开发相关政策收紧,或将影响公司金属产品的生产。 (4)主要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若公司矿产铜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或将影响公司远期产量目标达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