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2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3-03 20.87 -- -- 24.82 18.93%
24.82 18.93%
详细
事件描述 中国人寿发布公告,公司于2016年2月29与花旗集团及IBMCredit订立收购协议,以人民币6.39元的价格收购3,080,479,452股广发银行股份,总对价为人民币19,684,263,698.28元(“花旗股份转让”)。于本次交易交割后,中国人寿将持有6,728,756,097股广发银行股份,占广发银行已发行股本的43.686%(花旗银行原持有部分占20%,IBM原持有部分占2.686%)。本次交易将不会导致广发银行构成重要提示。 事件点评 本次收购双方之前均是广发银行前四大股东,根据2014年报数据,花旗集团和中国人寿分与其他两家机构分别持有广发银行20%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中国人寿持股比例由原先的20%上升为43.686%,成为第一大股东。而花旗银行和IBM将不再持有广发银行股份。根据公告披露,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广发银行经审计总资产约为人民币18,365亿元、净资产约为人民币975亿元、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547亿元、净利润约为人民币90亿元,其中总资产、净资产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3%、11.49%和22.53%,净利润同比下降19.79%。2015年净利润下滑可能归于市场环境复杂、金融局势动荡造成的银行资产质量下滑、风险敞口扩大、盈利能力下降等综合因素。本次交易过后,中国人寿将占据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地位,这将更加契合双方在多个方面的合作。广发银行区域优势明显,主要立足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民经济不断发展,保险保障意识的提高,使得高净值人群对于保险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广发银行长期扎根广东地区,拥有可观的优质客户,与中国人寿合作将使双方互惠互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效率。本次交易中,中国人寿总对价23,312,487,761.55元人民币,相对中报公布的权益类资产比例较为有限,约6.25%,占总投资资产的1.05%。虽然当前市场持续低迷,考虑当前银行股整体估值较低,安全边际相对较高。 投资建议 2016年经济形式较为严峻,中国人寿收购广发银行或可看做行业前进的方向--综合性大金融平台或将成为保险公司争相追逐的目标。一方面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旺盛,与银行业务对接较为频繁,另一方面保险与银行作为金融的重要子版块,强化合作后能够互相发挥各自特长,以银行扩大零售规模,以保险发挥投资优势。目前已保险为核心发起的金控平台总体数量仍不多,以中国平安和较快发展的安邦保险为首。但未来金控平台的趋势化有望进一步提升,大金融格局或将不再遥远。推荐顺序: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 风险提示 政策红利落地晚于预期等。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6-01-21 31.22 -- -- 31.65 1.38%
33.80 8.26%
详细
B轮融资完成,估值再创新高 陆金所正式宣布完成B轮融资。新增融资共计12.16亿美元,其中A轮投资者行使期权投资2.92亿美元,B轮融资9.29亿美元。根据媒体报道,B轮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将高达185亿美元,较2014年底估值100亿美元增长85亿。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同时透露,陆金所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完成IPO,上市地点未定。根据官方最新数据,陆金所注册人数超过1885万,超过50万人收到本金与利息,4.6万人成功转让。2011年9月陆金所初始注册资金仅为8.37亿人民币,目前市场估值却高达185亿美元,按美元市价计算,约是初始投资额的145倍。 剥离风险业务,聚焦平台业务 为求稳健,中国平安陆续着手剥离陆金所的P2P业务。去年3月,公司正式宣布剥离P2P业务,并糅合平安信用保险和平安直通贷款业务,由新设立的平安普惠金融事业部管理。平安普惠金融部将主营贷款业务,而原先的陆金所平台将聚焦纯平台业务,并不携带任何自营产品。平台化业务模式相较原先的P2P业务将降低陆金所的坏账风险,同时依托平安品牌效应,吸收其他三方产品。其业务模式可参照美国著名互联网保险平台insweb。 融资后股权稀释,若成功上市回报丰厚 陆金所11年注册资金为8.37亿人民币,根据公告和媒体报道,在B轮前平安集团间接持有陆金所47.49%的股权,融资后该比例被稀释为约34%。同时平安集团初始投资部分按照目前公开的185亿美元估值已提升至6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9亿元。因此,若陆金所最终成功实行IPO,平安集团在此轮投资中的投资收益将十分丰厚。 投资建议 陆金所依托平安集团在行业内奠定了互联网金融的领军地位。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贷交易平台。经过几轮融资后,估值大幅提升。在剥离P2P业务后,陆金所将主要朝平台化业务转型,专注提供一个宽广持续的网络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未来陆金所的大平台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平安品牌和其他业务的联动效应。互联网金融战略迁徙效应更加凸显。同时,目前市场对陆金所的估值使平安初期投资博得丰厚的投资收益。 风险提示 IPO具体实施办法未定。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11-03 24.50 -- -- 29.00 18.37%
30.50 24.49%
详细
核心观点: 公司公布三季报 中国太保公布三季报,其主要内容如下:前三季度净利润150.36亿,同比上升67.8%,EPS1.66元,增速表现超预期;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综合收益144.14亿元,同比下降15.92%,主因三季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72.28亿元;净资产1270.14亿元,加回分红较14年底上升12.31%,BVPS为14.02元。 净利润增速超预期,调整投资应对股灾 中国太保三季报业绩表现抢眼,净利润增速高达67.8%,主要可能归于上半年投资收益释放和今年行业保费增长较好。但净资产和归母综合收益较中报有所回落,分别下降1.23%和10.35%。我们认为这也是三季度股灾冲击的表现。三季度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幅度较大,相应的投资结构也有所调整。现金比例提升1.8个百分点,权益类资产和定期存款分别下降1.1和1.7个百分点,说明公司三季度根据市场行情已积极作出资产调整,尽量减小股灾影响,保存前期获利 个险表现出众,新单持续高增 公司三季报数据显示,寿险业务结构出现分化,个险渠道保持强势增长,而法人渠道业务相应下滑明显,总体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单个险业务趋势让人看到未来增长潜力。前三季度个险业务收入已超越去年全年收入,较中报增长80.75%。而新增保单更是较中报数据增长120%,说明三季度保费需求较大,增速较高。在利率中枢下行、行业政策不断和资本市场处于盘整期的大环境下,三季度公司保费实现较高增长,抓住了机遇。 财险表现稳健,费改促保费增长 太保产险前三季度实现业务收入707.93 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车险业务收入546.32 亿元,同比增长0.4%;非车险业务收入161.61 亿元,同比下降0.6%。9月份财险保费增长提速,考虑到近期商车费改试点扩大,离全面推行不远,未来保费继续维持稳健增长压力不大。 投资建议 公司投资结构已作出调整,降低了权益类资产比例,减少了资本市场动荡造成亏损的风险。全年业绩增速维持之前评定,看好明年保费增长。预计2015年EPS1.80元,BVPS15.01元。考虑弹性推荐顺序: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红利落地较晚等。
新华保险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11-03 41.70 -- -- 52.50 25.90%
57.60 38.13%
详细
核心观点: 公司公布三季报 新华保险公布三季报,其主要内容如下:前三季度净利润86.44亿,同比上升36.7%,EPS2.77元;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综合收益63.78亿元,同比下降19.97%;净资产540.82亿元,加回分红较14年底上升13.19%,BVPS为17.33元。 利润增厚,难掩股灾冲击 对比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三季报主要数据,不难发现利润增速多符合或超过预期。但更能显现公司抗风险能力的净资产和综合收益增长率较中报而言却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我们认为这两项指标的下滑一是可能由出售金融资产转结利润,另一种可能则是因为受到股灾波及,投资收益受到冲击。 保费增速放缓,投资收益缩窄 对比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三季报主要数据,不难发现利润增速多符合或超过预期。但更能显现公司抗风险能力的净资产和综合收益增长率较中报而言却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我们认为这两项指标的下滑一是可能由出售金融资产转结利润,另一种可能则是因为受到股灾波及,投资收益受到冲击。 投资建议 新华保险三季报表现总体符合预期,短期内指标受到压制并不妨碍其长期向上趋势。 四家保险公司至此三季报全部公布,对比而言,或多或少受到股灾波及。总体而言,各家保险公司均享受到了上半年的景气行情,投资与保费双升。因此,纵然三季度股灾波及,但各家公司上半年积攒了较为充沛的业绩基础,此时适当释放有助于缓解市场敏感神经。 今年以来行业政策红利不断,国内保险市场潜力巨大,行业仍然有十分光明的前景值得去挖掘。在利率下行,多险种费率市场化改革等政策辅助下,保险行业无论战略重要性还潜在需求都是具备投资意义的。新华保险作为市值最小的纯寿险公司,一直保持稳健成长,充分学习,保持竞争力,在股价弹性表现上最为充分,值得密切关注。 预计新华保险15年EPS3.15元,BVPS18.38元。考虑弹性的推荐顺序: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 风险提示 行业红利落地较晚等。
东吴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11-02 14.30 -- -- 19.22 34.41%
19.22 34.41%
详细
业绩:综合收益增长96%,归于经纪、自营业务贡献 从15年前3季度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来看,虽然第3季度环比经历大幅调整,但累计市场数据仍好于去年同期,主因归于前3季度经纪、自营、投行、两融等业务的外部市场环境同比仍增幅显着。2015年前3季度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10,863亿元,同比增长394%;沪深300指数下跌9%,中证全债指数上涨6%;股权融资金额9,315亿元同比增长73%,两融余额9,067亿元同比增长48%。 从15前3季度公司经营数据来看,东吴证券归母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2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182%,每股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0.68元、0.81元。综合收益增长96%,主因归于经纪、自营、利息收入等业务贡献。 收入端:经纪份额持续增长、自营业绩弹性提升 1)经纪:收入增长237%,市场份额持续提升。15前3季度公司经纪业务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截至15Q3末,公司折股成交金额口径市场份额由14Q3末的0.86%提高至1.03%,同比增长19.8%,环比增长2.0%;对应公司15H1末折股佣金率为0.047%,环比降幅趋缓。 2)自营:收入同比增长23%,救市资金投入31.2亿元。15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自营业务收入14亿元(含可供出售类浮盈)同比增23%,截至3季度末,公司权益投资规模环比趋于增长。 3)资本中介: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05%,归于上半年两融等业务积累。15前3季度公司利息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36%,主要归于上半年两融等业务规模大幅增长的积累。受3季度市场去杠杆影响,公司两融余额环比大幅下落53%,但较14年Q3末仍增长102%。对应15Q3末公司扣除客户保证金后权益乘数为3.52,环比15Q2末的3.98趋于下行。 4)投行:收入同比增加35%,归于股、债承销业务显着增长。15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5亿元,同比增加35%,主要受益于股、债承销业务规模显着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主承销完成3单IPO项目,27单增发项目,37单债券主承销项目,公司新三板挂牌数量106家。 成本端:业务及管理费增68%,成本控制情况良好 东吴证券15年前3季度业务及管理费17.2亿元,同比上升68%,低于全口径收入(含可供出售类浮盈)的98%同比增幅,成本控制情况良好。 投资建议:定增募资提升资金实力,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层面,短期而言,受益于上半年的丰厚积累,全年业绩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长,尤其救市导致行业整体非债券自营仓位占净资产比重达到历史高峰,券商市场表现相对指数弹性进一步增强;长期而言,证券行业仍将受益于融资体系改革以及相关资金配套举措共同驱动的资本市场发展。 公司层面,1)定增募资有助于增强公司资金实力,降低利息成本,有利于公司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直投、另类投资等创新业务的支持力度;2)公司控股股东于9月1日完成增持1.06亿元,并承诺自增持之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彰显长期发展信心;3)公司非债券类自营资产占净资产比重较高,救市资金投入将进一步加大自营业绩弹性。 预计东吴2015-16年全面摊薄后每股综合收益为0.81、1.02元,15年末BVPS为7.86元,对应2015-16年PE(综合收益口径)为18、14倍,15年末PB为1.82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降杠杆导致成交金额萎缩、自营收益不确定性提升等
国金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10-30 14.80 -- -- 19.91 34.53%
19.91 34.53%
详细
综合收益同比增长340%,归于经纪、自营等业务贡献 从15年前3季度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来看,虽然第3季度环比经历大幅调整但累计市场数据仍好于去年同期,主因归于前3季度经纪、自营、投行、两融等业务的外部市场环境同比仍增幅显著。 从15年前3季度公司经营数据来看,归母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0%、207%,每股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0.60元、0.56元。综合收益增长340%,主因归于经纪、自营、利息收入等业务贡献。 收入:经纪份额屡创新高,自营收益表现强于大势 1)经纪:收入与份额同步提升,互联网金融战略继续发挥成效。15年前季度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4.2亿元,同比增加313%,主要归于15年前3季度股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94%及公司市场份额扩大影响。截至15Q3末,公司折股成交金额口径市场份额由2014年初的0.98%提高至1.22%。公司三季度与百度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协议。 2)自营:收入同比增长101%,收益率表现强于大势。15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自营业务收入8.4元(含可供出售类浮盈),同比高增101%。15年前季度公司自营资产65.47亿元,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22%,自营资产收益率14.2%,较上年同期的6.5%大幅提升。 3)资本中介: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05%,归于上半年两融等业务积累丰厚15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利息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205%。受3季度市场去杠杆影响和公司两融市场份额环比下降影响,公司两融余额规模环比大幅下落61%,但较14年Q3末仍增长84%。 4)投行:收入同比增加84%,归于股、债承销业务显著增长。15年前3季度,公司主承销完成9单IPO项目,26单增发项目,46单债券主承销项目主承销家数共82,位列券商第十位。 业务及管理费增129%,低于全口径收入(含浮盈)207%增幅 国金证券15年前3季度业务及管理费22.19亿元,同比增长125%,远低于新营业收入207%的增速,成本控制情况优异。 投资建议:互金战略持续发力,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层面,短期而言,受益于上半年的丰厚积累,全年业绩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长,尤其救市导致行业整体非债券自营仓位占净资产比重达到历史高峰,券商市场表现相对指数弹性进一步增强;长期而言,证券行业仍将受益于融资体系改革以及相关资金配套举措共同驱动的资本市场发展。 公司层面,1)公司互联网金融战略持续发力,明星产品“佣金宝”引流成效卓著,截至15Q3末,经纪份额由年初的0.98%持续提升至1.22%,联营企业国金基金(持股49%)上线微众银行APP的金腾通货币基金,在收益率仍具有比较优势的同时,为客户提供灵活安全的用户体验,助力品牌影响力提升;2)公司三季度与百度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进展值得期许。 预计国金2015-16年每股综合收益为0.63、0.83元,2015年末BVPS为5.27元,对应2015-16年PE为23、18倍,2015年末PB为2.78倍。维持国金证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降杠杆过程可能会导致成交金额萎缩;2、投资环境变化影响自营业绩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10-30 33.71 -- -- 37.48 11.18%
37.88 12.37%
详细
公布三季报业绩 中国平安公布三季报,其主要内容如下:前三季度净利润482.76亿,同比上升52.4%,EPS2.64元,表现超预期;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综合收益348.81亿元,同比下降15.92%,主要因为三季度市场巨幅波动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减值;净资产3,283.37亿元,加回分红较14年底上升15.79%,BVPS 为17.96元。整体而言,三季度业绩表现略超市场预期,各项指标稳中有进。 投资收益受到股灾影响,寿险业务仍保持较快增长 三季度公司未能躲避股灾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减值。其中仅三季度就出现减少231.33亿元,全年累计减少204.41亿元。这直接导致公司归母综合收益出现负增长。即便如此,公司三季度依然取得较高净利润增速,表现出主营业务表现优异。 抛开股市影响,公司主营的寿险业务仍然保持高速增长。1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寿险保费收入2,341.45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个险业务仍为主要收入来源,贡献2,107.92亿元,同比增长18.4%。 财险业务稳定,成本有效控制 平安产险前三季度实现保费收入1,216.38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来自于交叉销售和电话及网络销售的保费收入540.48亿元,同比增长21.9%;车商渠道保费收入 241.73亿元,同比增长 14.1%。公司在竞争激烈的财险市场表现出难得的承保盈利趋势,前三季度综合成本率为94.4%。 互联网金融持续发酵,APP 渠道涨势迅猛 作为综合金融平台,中国平安一直积极拥抱互联网战略,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线上金融品牌。三季度公司互联网客户再度提升。15年前三季度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突破1.97亿,较年初增长43.2%,较6月增长3000万。前三季度月活跃用户量近2,700万,同比增长152.8%。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用户总量达1.45亿,持有传统金融产品用户数超过4,890万,占比33.7%。移动端用户增长迅猛,APP 总用户规模达7,257万,较年初增长268.2%,较6月高增4763万。 投资建议 目前公司估值整体较前期有所回升,但仍具备相当弹性空间,距离底部较接近,存在安全边际。预计15年EPS3.04元,BVPS19.73元。考虑弹性推荐顺序: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 风险提示 后期政策红利落地较晚等。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10-30 26.89 -- -- 31.50 17.14%
31.50 17.14%
详细
核心观点: 三季报公布 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38.37亿元,同比上升22.8%,EPS1.2元;期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987.89亿元,BVPS10.57元,加回分红相比14年末实际增长9.14%,净资产三季度出现负增长,主要归于市场大幅波动。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181.96亿元,同比下降60.48%,每股综合收益0.64元。 受股灾影响,三季度增速低于预期 公司三季度业绩表现略低于预期,主要归于三季度市场波动较大,公司投资业绩受到冲击。具体而言,三季度公司总投资资产21,586.21亿元,较中报下降2.49%。总投资收益率6.88%,较中报下降2.18个百分点。虽然公司从一定程度上受到股灾影响,但1-9月累计投资收益仍然同比增长59.3%,考虑股灾背景下,这一表现也较为难得。 保费增速下调,业务结构调整 数据显示公司三季度保费增速向下调整,主要原因可能是公司正调整业务结构。三季报并未披露公司代理人数,但根据经验,人寿依然拥有业内最大代理人团队。目前时点来看,公司投资业绩和保费均处于调整期,但调整完毕后,作为国内最大寿险公司,公司有望释放更多增长动力。 投资建议 整体而言公司三季度表现略低预期,主因三季度股灾影响。考虑到此次股灾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打击,行业业绩增速下调也从另一方面可理解为预期内。恰逢公司此次保费增速也有所调整,三季度可视为公司真实调整期。但股灾后调整不会一直持续,公司作为业内最大寿险公司,依然具备强劲的保费增长潜力,相信度过调整期后业绩仍将会有回暖表现。 预计15年全年P/EV1.46倍,P/B2.38倍。考虑弹性的推荐顺序: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 风险提示 后期政策红利落地较晚等。
国元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10-29 22.00 -- -- 28.50 29.55%
28.50 29.55%
详细
业绩:综合收益增长60%,归于经纪、资本中介收入增长 从15年前3季度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来看,虽然第3季度环比经历大幅调整,但累计市场数据仍好于去年同期,主因归于前3季度经纪、自营、投行、两融等业务的外部市场环境同比仍增幅显著。 从15年前3季度公司经营数据来看,国元证券归属母公司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9.6亿元、22.4亿元,分别同比增60%、137%,每股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0元、1.14元,综合收益增长60%主因归于经纪、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增加影响。 收入:经纪、类贷款业务贡献主要利润增量 1)经纪:收入同比225%,业务模式转型升级。15年前3季度公司经纪业务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225%,归于市场成交金额大幅提升、佣金率环比微降的共同影响。截止15Q3末,公司折股口径市场份额为0.92%,环比小幅下滑;公司15年前3季度折股佣金率为0.053%,环比降幅持续收窄。 2)类贷款:利息收入同比98%,归于前2季度两融业务积累。15年前3季公司实现利息收入8.1亿元,同比增98%,归于前期两融高增下的业绩积累。两融:受3季度市场去杠杆影响,公司两融规模由15年Q2的峰值238亿元,回落至15年Q3末的87.9亿元,较14年Q3末增长23%;股票质押回购:受公司较为谨慎的风控措施影响,2季度业务扩容速度趋缓,因此,3季度环比波动远小于两融。15Q3末公司扣除客户保证金后权益乘数为2.51,同比14Q3末的1.78显著提升,环比15Q2末的3.08趋于下行。 3)投行:收入同比71%,增发业务靓丽。15年前3季投行收入2.8亿元,同比增71%,报告期内公司完成3单IPO,15单增发项目,5单债券承销项目。截至15Q3末,公司新三板挂牌数量35家,较年初23家稳步增长。 4)自营:投资收益同比增长63%,权益加仓后表现稳健。15年前3季公司自营业务实现投资收益16.7亿元同比增63%。公司自营业务风格稳健,响应救市号召3季度投资规模趋于提升,15Q3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48.9亿环比增19%,预计为权益投资加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89.3亿环比增36%,预计为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进行36.8亿收益互换交易影响。 成本端:业务及管理费增52%,成本控制能力优异 国元证券15年前3季度业务及管理费13.3亿元,同比上升52%,低于全口径收入(含可供出售类浮盈)的61%同比增幅,成本控制能力优异。 投资建议:激励机制日趋完善,有望受益于安徽国改预期 行业层面,短期而言,受益于上半年的丰厚积累,全年业绩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长,尤其救市导致行业整体非债券自营仓位占净资产比重达到历史高峰,券商市场表现相对指数弹性进一步增强;长期而言,证券行业仍将受益于融资体系改革以及相关资金配套举措共同驱动的资本市场发展。 公司层面,1)公司经营风格稳健,有望受益于安徽国企改革预期;2)员工持股计划已通过股东大会,激励机制日趋完善有助于提升公司经营效率;3)公司计划以不高于16.3元/股价格,回购不超过16.01亿元公司股票,回购计划稳步进行,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预计国元2015-16年每股综合收益为1.24、1.31元,2015年末BVPS为10.03元,对应2015-16年PE为18、17倍,2015年末PB为2.2倍。维持国元证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成交金额下降、投资环境变化等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09-03 21.80 -- -- 24.44 12.11%
29.62 35.87%
详细
核心观点: 中国太保公布半年报。 中国太保2015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2.95亿元, 同比上升64.9%,EPS1.25元;综合收益160亿元,同比增长45.48%;净资产为1286亿元,加回分红实际净资产上升了13.66%,BVPS 为14.19元。内含价值1938.66亿元,加回分红实际内含价值上升了15.82%,每股内含价值21.39元。新业务价值72.27亿元,同比上升了38.18%,每股新业务价值0.80元。 业绩稳健增长,新业务价值增速创新高。 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较14年底提升2.2个百分点,投资稳健,在市场大幅波动情况下保持良好投资收益。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盈后,公司的净值增长率为8.0%。上半年四家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实际增长率维持在13.42%-19.08%,内含价值增速在15.82%-17.17%。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投资收益带动行业保费增长,个公司新业务价值均迎来较高增速。中国太保上半年寿险新业务增速为38.18%,创历史新高。 寿险格局稳固,财险扭亏为盈。 公司上半年寿险业务贡献收入64.67亿元,净利润占比达到57.26%。 其中个险业务仍是核心业务,上半年个险业务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3.7%,为83.1%。新业务价值率为31.2%,同比提升10.2%,和新业务价值增速均创公司历史新高。上半年公司财险业务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实现业务收入483.80亿元,同比增长0.4%。综合成本率调整至100%以下,为99.4%,较14年底下降4.4%。 偿付能力充沛,弹性相对明显。 集团偿付能力整体较14年提升15%,寿险业务偿能力充足率提升7%。公司偿付能力较充足,财务抗压能力较好,对未来业务拓展能够起到有力支撑。弹性方面,公司中报数据估算出的上半年权益资产税后浮盈系数为2.43%,相对弹性显著。 投资建议。 中国太保上半年业绩表现基本符合预期,寿险业绩稳健上升,新业务价值增速创新高。财险方面,公司积极调整财险业务,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从全年来看,下半年行业整体面临投资环境调整的影响,投资收益将受到一定缩窄。但总体来看,上半年各保险公司业绩高速增长,足够支撑全年业绩增速。预计中国太保2015全年EPS1.80元,BVPS15.0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近期市场巨幅震荡,下半年政策红利落地晚于预期等。
国金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09-01 12.78 -- -- 13.48 5.48%
19.91 55.79%
详细
综合收益同比增长555%,归于经纪、自营等业务贡献 从15H1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来看,整体而言要显著好于去年同期,主要归于上半年经纪、自营、投行、两融等业务的外部环境同比均大幅增长。从15H1公司经营数据来看,归母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5%、227%,每股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0.47元、0.41元。综合收益增长555%,主因归于经纪、自营、利息收入等业务贡献。 收入:经纪业务收入与份额同步上行,自营收益率显著提升 1)经纪:收入与份额同步提升,互联网金融战略成效卓著。15H1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6.5亿元,同比增加395%,主要归于15H1股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43%及公司市场份额扩大影响。截至15H1末,公司折股成交金额口径市场份额由2014年初的0.98%提高至1.16%。报告期内,公司互联网金融业务持续优化,线上线下对接稳步推进。 2)自营:收入同比增长312%,归于股债市场双双上涨影响。15H1公司实现自营业务收入7.3元(含可供出售类浮盈),同比高增312%,归于股债市场双双上涨影响。公司权益投资以定增、专户、资管产品为主,投资风格较为稳健。15H1公司自营资产收益率14.5%,较上年同期的3.8%大幅提升。 3)资本中介: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39%,归于两融等业务规模大幅增长。15H1公司实现利息收入4.4亿元,同比239%,归于两融等业务规模大幅增长。对应15H1扣除客户保证金权益乘数由年初的1.57倍提高至2.27倍。 4)投行:收入同比增加138%,归于股、债承销业务显著增长。15H1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5.2亿元,同比增加138%,主要受益于股、债承销业务规模显著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股、债承销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8.4%、58.1%。 业务及管理费增132%,低于全口径收入(含浮盈)268%增幅 国金证券15H1业务及管理费14.8亿元,同比增长132%,远低于新营业收入271%的增速,成本控制情况优异。 投资建议:互金布局由“谋量”步入“谋利”,上调为“买入”评级 行业层面,长期而言,证券行业仍将受益于融资体系改革以及相关资金配套举措共同驱动的资本市场发展,短期而言,1)大型券商估值已临近历史底部,中信、海通、华泰2015年PB仅为1.26、1.25、1.12倍;2)考虑到券商自营资产多进行套保处理,整体资产质量较为优良,行业目前估值水平已具有长期投资价值;3)近期公告的股票回购、股东增持、参与汇金投资等举措有望进一步增加券商弹性。建议关注两融、成交量等高频数据,布局具备较强综合实力优势的大型券商,以及具有先发优势的优秀互联网券商的结构性反弹机会。 公司层面,1)“佣金宝”作为明星产品,持续完善以适应客户需求,互联网引流战略成效卓著,15H1经纪份额由年初的0.98%持续提升至1.16%;2)微众银行APP落地,活期理财绑定国金通用众赢货基,5.08%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显著优于同类产品,考虑到近期市场风险偏好下行,该产品有望复制余额宝爆发增长。考虑到公司处于低位的估值水平,及互联网券商的广阔发展前景,将公司评级由“谨慎增至”上调至“买入”。 预计国金2015-16年摊薄后每股综合收益为0.63、0.81元,2015年末BVPS为5.27元,对应2015-16年PE为18、14倍,2015年末PB为2.14倍。 风险提示:证券B下折短期抛压加大、降杠杆导致成交金额萎缩、自营收益不确定性提升等
国金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08-31 12.13 -- -- 13.48 11.13%
19.91 64.14%
详细
核心观点: 综合收益同比增长555%,归于经纪、自营等业务贡献。从15H1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来看,整体而言要显著好于去年同期,主要归于上半年经纪、自营、投行、两融等业务的外部环境同比均大幅增长。从15H1公司经营数据来看,归母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5%、227%,每股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0.47元、0.41元。综合收益增长555%,主因归于经纪、自营、利息收入等业务贡献。 收入:经纪业务收入与份额同步上行,自营收益率显著提升。 1)经纪:收入与份额同步提升,互联网金融战略成效卓著。15H1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6.5亿元,同比增加395%,主要归于15H1股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43%及公司市场份额扩大影响。截至15H1末,公司折股成交金额口径市场份额由2014年初的0.98%提高至1.16%。报告期内,公司互联网金融业务持续优化,线上线下对接稳步推进。 2)自营:收入同比增长312%,归于股债市场双双上涨影响。15 H1公司实现自营业务收入7.3元(含可供出售类浮盈),同比高增312%,归于股债市场双双上涨影响。公司权益投资以定增、专户、资管产品为主,投资风格较为稳健。15H1公司自营资产收益率14.5%,较上年同期的3.8%大幅提升。 3) 资本中介: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39%,归于两融等业务规模大幅增长。 15 H1公司实现利息收入4.4亿元,同比239%,归于两融等业务规模大幅增长。对应15H1扣除客户保证金权益乘数由年初的1.57倍提高至2.27倍。 4) 投行:收入同比增加138%,归于股、债承销业务显著增长。15H1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5.2亿元,同比增加138%,主要受益于股、债承销业务规模显著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股、债承销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8.4%、58.1%。 业务及管理费增132% ,低于全口径收入(含浮盈)268%增幅国金证券15H1业务及管理费14.8亿元,同比增长132%,远低于新营业收入271%的增速,成本控制情况优异。 投资建议:互金布局由“谋量”步入“谋利”,上调为“买入”评级。 行业层面,长期而言,证券行业仍将受益于融资体系改革以及相关资金配套举措共同驱动的资本市场发展,短期而言,1)大型券商估值已临近历史底部,中信、海通、华泰2015年PB 仅为1.26、1.25、1.12倍;2)考虑到券商自营资产多进行套保处理,整体资产质量较为优良,行业目前估值水平已具有长期投资价值;3)近期公告的股票回购、股东增持、参与汇金投资等举措有望进一步增加券商弹性。建议关注两融、成交量等高频数据,布局具备较强综合实力优势的大型券商,以及具有先发优势的优秀互联网券商的结构性反弹机会。 公司层面,1)“佣金宝”作为明星产品,持续完善以适应客户需求,互联网引流战略成效卓著,15H1经纪份额由年初的0.98%持续提升至1.16%;2)微众银行APP 落地,活期理财绑定国金通用众赢货基,5.08%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显著优于同类产品,考虑到近期市场风险偏好下行,该产品有望复制余额宝爆发增长。考虑到公司处于低位的估值水平,及互联网券商的广阔发展前景,将公司评级由“谨慎增至”上调至“买入”。 预计国金2015-16年摊薄后每股综合收益为0.63、0.81元,2015年末BVPS为5.27元,对应2015-16年PE 为18、14倍,2015年末PB 为2.14倍。 风险提示:证券B 下折短期抛压加大、降杠杆导致成交金额萎缩、自 营收益不确定性提升等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08-28 22.60 -- -- 28.40 25.66%
31.50 39.38%
详细
核心观点: 中国人寿公布半年报 2015上半年净利润314.89亿元, 同比上升71.1%,EPS1.11元;综合收益381.68亿元,同比增长32.8%;净资产为3109.47亿元,加回分红实际净资产上升了13.42%,BVPS为11.00元。内含价值5168.22亿元,加回分红实际内含价值上升了16.10%,每股内含价值18.28元。新业务价值186.37亿元,同比上升了38.47%,每股新业务价值0.66元。偿付能力充足率309%,总投资收益率9.06%,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后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为10.56%。 增速符合预期,业绩表现良好 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14.9亿元,同比增长71.1%,符合市场预期。公司业绩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上半年投资收益增加。1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已实现14年全年业绩的97.7%,全年业绩增速有望维持在50%以上。从已公布的三家上市公司来看,上半年行业新业务增速较高,维持在40%左右,反映出投资收益带动下保费强劲增长。 寿险业务扎实,营销团队创记录 公司素来拥有业内最庞大的寿险营销团队,上半年公司拥有代理人94.9万名,较14年底高速增长27.7%,代理人规模再次领跑行业。业务渠道方面,个险业务占比仍是大头,占比超过57%。个险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14.3%,长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55.3%,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4.9%。公司一直是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寿险公司,上半年保费收入占到行业的24.82%。虽然近几年市场份额轻微下滑,但考虑到行业整体保险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公司的市场地位依然稳固。 偿付能力充足,投资弹性显现 上半年公司偿付能力为309.21%,偿付能力充足,足够支撑后续业务发展。弹性方面,中国人寿权益资产税后浮盈系数为2.42%,投资弹性显现。 投资建议 上半年行业新业务价值增速较高,已公布三家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速在38%-44%。保险公司主要收益模式还是源自投资收益带动保费增长,下半年市场环境可能不如上半年。但保险行业估值距离07年高点仍较低,整体安全边际较高,适合作为长期投资标的。加上下半年行业仍有望迎接政策红利,并不缺乏估值驱动。中国人寿作为业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业绩表现相对稳健。预计中国人寿2015全年EPS 1.73元,BVPS11.29元。 风险提示 近期市场巨幅震荡,政策红利多地晚于预期等。
中信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08-27 14.74 -- -- 15.96 8.28%
22.14 50.20%
详细
核心观点: 扣非归母综合收益高增425%,归于自营、经纪等业务贡献 从15H1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来看,整体而言要显著好于去年同期,主要归于上半年经纪、自营、投行、两融等业务的外部环境同比均大幅增长。截止15H1末,市场股票日均成交金额11,646亿元,同比增长543%;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7%、96%;股权融资金额6,763亿元,同比增长107%,两融余额20,494亿元,同比增长404%。 从15H1公司经营数据来看,扣非归母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32.80、124.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5%、417%,对应每股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10、1.03元,扣非归母综合收益高增425%,主因归于经纪、自营等业务贡献及剔除14H1不动产证券化业务一次性损益影响。 收入端:自营规模及收益同步提升、经纪业务收入增幅显著 1)自营:收入同比高增245%,归于良好市场环境及投资规模增加影响。15H1公司实现自营收入134.25亿元,同比高增245%,主要归于报告期内,公司自营规模提升及股、债市场双双上涨影响。15H1公司自营资产规模为2410.63亿元,较年初增29%;自营资产收益率达6.7%(未年化)。公司自营资产配置日趋均衡,持续丰富产品结构和类型,积极管理风险提高收益。 2)经纪:收入同比增长200%,归于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影响。15H1公司经纪业务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200%,主要归于15H1市场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543%影响。截至15H1末,公司净佣金率0.051%,环比降幅7.7%;经纪业务折股份额6.47%,同比下降4.3%。公司经纪业务确立了以产品销售和泛资管业务为重点转型方向,高端客户规模持续增长。 3)资本中介:利息收入同比高增509%,归于两融等业务规模增长影响。15H1公司利息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509%,主要归于报告期内两融等资本中介业务规模大幅提升。随着市场大幅调整,风险释放,股票质押回购、股票收益互换、市值管理、股东增持等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4)投行:收入同比增长106%,国际业务拓展成效初显。15H1公司投行业务收入18.44亿元,同比增长106%,主要归于公司股权就债券主承销规模大幅提升。国际业务方面,公司与中信里昂证券的整合初显成效,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协同效应进一步凸显。 业务及管理费增70%,低于全口径收入(含浮盈)208%增幅 15H1公司业务及管理费104.91亿元,同比增长70%,低于同期新营业收入208%的同比增速,成本控制较为优异。 投资建议:自营业务弹性值得关注,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层面,长期而言,证券行业仍将受益于融资体系改革以及相关资金配套举措共同驱动的资本市场发展,短期而言,近期公告的股票回购、股东增持、参与汇金投资等举措将进一步增加券商弹性。 公司层面,1)公司龙头地位稳固、综合实力突出,重视机构业务及高净值财富管理客户积累,长期发展势头良好;2)引社保基金作为战略股东,签署3年框架合作协议,有助于公司拓宽境内外金融市场、资产管理等业务空间;3)考虑公司出资150亿左右参与汇金投资后,权益类投资达净资产的80%,建议持续关注市场波动对公司自营业绩影响。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中信证券2015-16年摊薄后的每股综合收益为1.58、1.75元,对应2015-16年PE(综合收益口径)为10、9倍,15末PB为1.43倍。 风险提示:降杠杆导致成交金额萎缩、自营收益不确定性提升等
新华保险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5-08-27 31.00 -- -- 40.18 29.61%
52.50 69.35%
详细
核心观点: 新华保险公布年报。 新华保险公布半年报,其主要内容如下:净利润67.52亿元,同比上涨80.1%,EPS2.16元;综合收益92.25亿元,同比上升107.5%;净资产569.29亿元,BVPS为18.24元,加回分红后实际较14年底上升19.08%。内含价值992.47亿元,每股内含价值31.81元,加回分红后比14年底增长17.17%新业务价值34.5亿元,每股新业务价值1.11元,较14年底上升43.2%。 投资收益带动业绩爆发,投资收益率创新高。 2015年上半年,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高达10.5%,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15.14%。受益于上半年资本市场行情,新华保险投资业绩表现出色,并带动整体表现,净资产实际增长率也较高,达到19.08%。作为行业市值最小的纯寿险保险公司,新华保险弹性较好,上半年业绩支撑充分。从资产配置角度观察,公司上半年权益类资产提升较大,占比较14年底增长7.54%。其中基金配置比例提升4.08%,股票占比提升2.19%。另外债券和定期存款占比分别下降4.14%和4.32%。 销售人力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明显。 公司15年上半年销售人力增长9.71%,营销人员达到19.2万人次。营销员渠道依旧是公司保费最主要来源,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81.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个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9%,其中营销员渠道同比增长9%,银保渠道同比增长6.2%。由于寿险产品本身的特性,导致其较为依赖代理人进行推销,因此代理人增长趋势可以视为寿险公司保费增长的重要保障。产品分类上,公司上半年回归传统保险,传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47.66%,占比同比增长15.73%。而分红险占比下降明显,较14年中期占比下降18.63%。公司产品结构上半年出现明显调整。 偿付能力充足,基本满足经营需要。 公司上半年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5.76%,较14年底有所上升,偿付能力充足,远远高于保监会求,能够保证后续业务发展。另外我们根据中报数据测算的新华保险权益资产税后浮盈系数为0.78%,弹性系数较14年底下滑。 投资建议。 整体而言,2015年下半年保险业有望延续上半年保费高增、投资向好政策红利等基本面的强劲驱动。预计新华保险2015全年EPS3.15元,BVPS18.3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近期市场巨幅震荡,政策红利多地晚于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2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