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金宝

长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6040002...>>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2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伟星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3-13 13.76 -- -- 23.13 25.71%
18.30 32.99%
详细
事件描述 2016年实现营收33.21亿元,同比增长20.94%;归属母公司净利6.71亿元,同比增长38.46%,EPS0.88元。 事件评论 全年经营靓丽尤其下半年超预期,核心逻辑仍然在于地产端红利。2016年随着整体房地产市场销售复苏,建筑装饰材料出现行业性回暖,龙头企业市场更是超越行业,市场份额出现进一步提升。公司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0.94%,分产品看,PPR同比增长32%,PE增长3%;从结构占比来看,PPR占比进一步提升,目前已经达到56%;PE和PVC占比分别为27%和13%;收入分地区看,华东增长20.4%,占比52%;华北地区同增26%,占比20.12%;西部地区同增31%,占比11%;华南地区同比增长40%,占比3.54%。综合毛利率46.55%,与2015年相比提升近3pct,主要仍或来自产品结构和销售区域结构变化;最终反映到利润上看,全年同比增长38.46%;同时从利润结构看,PPR更是超过了70%。 时滞性+消费升级,16H2表现更突出。中报和3季报公司收入增速都在18%左右,4季度收入增速28%,有明显加速态势;以PPR为例,16H1收入增速19%,下半年收入增速41%,反映地产回暖红利正渐入佳境;同时考虑到地产销售到装修仅1年的时滞性,我们对未来1-2个季度行业需求仍维持乐观态度。不过鉴于前期成本端有小幅上行(10%左右),因此预计17H1毛利率有小幅冲击,不过整体看对公司影响或不大。 经营质量持续改善。16年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9.7亿元,同比提升95%,增加近5亿元,同时应收账款1.7亿元,与同期相比反而出现小幅下降。 外延扩张是中期战略,助力公司再上高楼。公司推出前置过滤器和防水产品,我们认为和当前的PPR管材在品类、渠道、服务都有很强的协同性。16年净水器为试点网络铺开元年,17年有望迎来放量。防水涂料更是一个大市场,公司虽然作为后进入者,但是我们相信凭借公司的研发储备及渠道铺垫,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未来看,公司有望依托并购基金等,进一步拓宽外延范围。 风险提示: 1.业务推广不及预期。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17-03-10 18.97 -- -- 21.48 12.58%
21.37 12.65%
详细
看好玻纤产业链,公司业绩或持续超出市场预期。1)风电叶片显著回暖,主要源于行业仍具较高收益率以及电价再次迎来下调,前一年的风电招标情况也指引今年需求,我们预计2017 年业绩贡献约3-4 亿元, 且具备增长持续性;2)玻纤纱受益于新增产能投放和行业供需改善, 预计销量提升20%,且新线置换老线后成本有望继续下降,我们测算2017 年价格只要保持平稳,泰山业绩即超5 亿,涨价200 元即超6 亿; 3)受益产能重置和油价回升,我们预计气瓶业务已逐步扭亏;4)锂电池隔膜量产,且原计划的2 亿平米产能将扩至2.4 亿平米,年内即有望实现业绩增厚。我们认为公司各业务板块都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国内供需格局改善,玻纤价格有望上涨。玻纤纱涨价具备以下逻辑:一是基建、风电需求回暖,假设风电需求增速回升至30%,建筑业需求增速回升至5%(一是受益基建投资升温,二是作为地产后端材料受益于销售传导),交通平稳,在其他行业增速不变下全年需求增速有望达6%;二是供给投放低预期,相当产能推迟至年底点火,考虑所有冷修产能均复产,产能冲击上限4%,三是周期复苏传导逻辑。目前市场供需平稳,随着风电需求启动,价格有望迎来上涨。净出口市场相对独立于国内市场,2017 年1 月净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7%,延续去年增长态势,在汇率利好环境延续下,今年净出口规模增速大概率好于去年。 国改预期,两材合并有望实质性推进。2017 年3 月中材已变更为由中建材持有100%股权的法人独资公司,历时1 年之余行政审批流程将近结束,接下来将是实施环节,同业资产的整合必是重要一环。一是玻纤纱,合并后纱产能将达200 万吨左右,占全球产能的30%,占我国产能的50%,二是风电叶片,中材科技、中复连众风电叶片合并后产能为7000 套,市占份额约50%,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除整合两大集团的资源、消除恶性竞争外,也有望改善产品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 业绩或持续超预期,估值具备优势。暂不考虑玻纤提价,预计2017-2018 年EPS 为1.05、1.36 元,对应PE18、14 倍,买入评级。
康欣新材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17-03-10 10.18 -- -- 11.20 10.02%
11.20 10.02%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近期受益周期复苏,集装箱底板量价齐升,我们更新康欣新材观点如下: 事件评论 凭借资源和技术打造成本优势,从集装箱底板龙头到环保板新贵。公司主营集装箱底板和家具环保板,核心优势是成本,一方面通过苗林木一体化发展建立资源优势,其林木供应可满足80%自用需求,但出于资源增值目的目前仍以外购为主;另一方面创新COSB工艺使得廉价速生杨可以媲美硬木资源。2016年在海运景气低迷时,公司通过成本和环保优势迅速进入家具板材市场,未来还将向木结构房屋拓展。 公司可通过COSB产线调节集装箱底板和环保板产量以契合下游需求变化。去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底板销量占比不到40%,由于4季度航运景气复苏,公司随市而动迅速调整产线,全年箱板销量占比提升至50%。我们认为,底板受益周期复苏和更新需求,今年量价齐升可期,未来即使集装箱底板需求稳定,家具环保板和木结构板可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集装箱量价回升。周期复苏叠加更新需求,集装箱底板需求快速回升,公司自去年11月开始放量提价,通过扩产和并购的方式扩大产能,预计今年底板销量从16.5万方增至25万方以上,且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环保板受益于地产销售传导和木结构市场开拓。环保板处于地产链上,今年将受益地产销售传导,且公司客户主要在湖北,三四线地产销售持续有望进一步提振需求。公司正在切入木结构房屋供应结构材,相较目前主流的国外进口硬木,其成本替代优势明显。公司已成立天欣木结构公司布局海外市场,今年设备调试后,明年有望批量供应到新西兰。 新增产能叠加产能利用率提升,奠定今年40%以上量增。公司通过收购新华昌新增10万方产能,此外COSB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2016年初步达到85%,目前已达到满产状态。新增产能叠加产能利用率提升(约95%),预计2017年销量将提升至46万方以上,增速超40%。 基于成本优势和渠道拓展,公司产销有望持续增长,产能成为唯一限制。预计2017-2018年业绩为5.4、7.0亿,对应PE20、15倍,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产能投放低于预期; 2.集装箱景气短期内迅速回落。
兔宝宝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3-08 13.68 -- -- 14.58 6.58%
17.46 27.63%
详细
两会提出加快三四线城市地产去库存,装修材料需求有望大幅提升。近日两会发布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2016年三、四线地产销售面积占比全国67%,竣工面积占比64%,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去库存重点区域,由此也将显著增加房屋装修需求。根据长江地产测算(75城高频数据),近期三四线地产销售确实保持着较好增速,1-2月三线城市销售同比增速为14.24%。此外对于房价上涨过快的一二线地区预计将会合理增加住宅的供给,考虑到其旺盛的需求,在房价得到合理控制情况下,地产销售也将得到刚需的支撑。 完善的渠道覆盖,将显著受益三、四线地产去库存。公司市场可划分为三类:核心市场、重点市场以及外围市场,我们测算收入占比约为65%、25%、10%。核心市场为江浙沪皖鄂地区,经过多年深耕上述区域所有城市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重点市场包括赣闽湘川鲁豫,目前重点及外围市场消费升级的进程也在加快,并且随着公司经销商队伍的不断优化,这些区域渗透在不断加快。和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三、四线城市的渠道布局更为完善,受益明显。此外由于板材价格带较窄,升级可一步到位,且环保安全的升级驱动因素在不断强化,我们预计板材的消费升级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并且公司在不断加强广告投入等品牌建设力度,相比竞争对手来说,公司将更受益环保板材需求的提升。 板材放量和盈利能力提升的逻辑将持续演绎。1、板材放量。我们预计2017年公司板材新开门店仍将保持30%增长,同店增速下降至30%,销量将增长60%以上;此外公司在三四线城市完善的渠道布局,将受益三四线地产去库存带来的家装板材需求;目前公司也在不断丰富现有渠道,未来或在装修公司渠道有所突破。2、盈利能力提升。产品结构高端化和销量高增长下的固定费用摊销将继续推动公司板材盈利能力的回升。此外随着上游原材料涨价,公司有望依靠其品牌优势实现涨价。 预计2017、2018年归属净利润4.1亿、6.4亿,对应PE为28倍、18倍,继续重点推荐。
兔宝宝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3-03 13.10 -- -- 14.58 11.30%
17.46 33.28%
详细
公司公布2016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同增62.83%;归属净利润2.60亿,同增166.32%。折合Q4营业收入8.92亿,同增77.34%;归属净利润0.79亿,同增96.75%。 量利齐升带动业绩大增。63%的收入增长仅体现了板材A类收入的增长,综合考虑AB类,公司板材销量增速要大幅高于表观收入增速,其中约25%来自新开门店贡献,更多则为消费升级趋势下同店收入的大幅增长。业绩增速上,归属净利增长166%,受基期营业外收入较高影响,低于营业利润增速的214%。但两者增幅均高于板材销量,主要受益单板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其推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二是销量增长显著高于费用提升,单板费用摊销大幅下降。 未来我们认为公司板材放量和盈利能力提升的逻辑仍将持续,进而继续推动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 (1)板材销售持续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板材新开门店仍将保持30%左右增长,同店增速即使下降至30%,销量也将增长60%以上。根据近期草根调研,我们对此信心充分,其核心是板材消费升级趋势的形成。 (2)盈利提升弹性巨大。产品结构高端化和销量高增长下的固定费用摊销这两个逻辑仍将继续推动公司板材盈利能力的回升,我们估算公司板材业务净利率仅4.3%左右,单板净利不足5元,弹性空间巨大! (3)看好终端提价可能。上游原材料成本提升已开始向中下游传导,公司作为板材龙头品牌,年内提价是大概率事件。中长期看随着品牌价值进一步凸显,渠道利润回流应是趋势,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弹性。 继续重点推荐!短期我们看好三四线地产数据向好对地产悲观预期的修复,考虑板材消费滞后于销售、竣工,我们认为2017年板材的需求大环境仍将保持较好增长!公司的量增和盈利提升则将赋予其更高盈利弹性!长期我们持续看好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向品牌企业集中,公司3%的市场份额以及4.3%的净利率水平意味着巨大的成长空间。我们预计2017/2018年业绩为4.1和6.4亿,对应PE分别为25和16倍。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17-02-24 19.78 -- -- 20.34 2.21%
21.37 8.04%
详细
公司公告业绩预告:2016年实现收入同比下降2.3%,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36.3%,每股收益0.53元;2017年1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1.2-1.6亿元,同比增长60%-110%。 2016年业绩下滑源于风电回落和气瓶亏损。公司主营业务为玻纤纱、风电叶片、高压复合气瓶业务,其他业务包括玻璃纤维纸、高温过滤材料、锂电池隔膜等。2016年业绩下滑主要源于:一是部分需求被前一年风电抢装透支(全年国内风电新增设备容量同比下滑37%),公司风电叶片销量同比减少,盈利能力下滑;二是高压复合气瓶业务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出现亏损,同时产能转移增加了1亿多的资产减值损失。 玻纤纱、叶片、气瓶多点开花,业绩迎来拐点。2017年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60%-110%(已追溯,泰山玻纤去年4月并表),主营业务齐回暖带来业绩高增长:1)玻纤需求受益于风电回暖及基建升温有所增长,同时生产成本受益于新线投产有望下降,20万吨新线分别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点火,成本较老线下降约700-800元/吨;2)叶片受益于风电市场回暖,考虑到1季度为风电淡季,后续叶片增长将更显著;3)气瓶在内部资产整合后,开始向长管拖车、氢气瓶等新领域渗透,业绩大幅减亏;4)过滤材料从水泥向电力市场渗透,于年初中标大唐集团高温除尘布袋采购项目,预估项目金额达1亿元,业绩大幅增长。 玻纤景气复苏迹象初显,玻纤纱业绩具备弹性。市场对玻纤纱的担忧是,前期高景气驱动下的新增产能将在2017年迎来集中投放,行业供需格局趋弱,价格存在下行风险。近日受风电、基建市场回暖拉动,玻纤下游需求有回暖趋势;同时跟踪数据显示,新增产能投放低于预期,相当产能推迟点火,上半年新增仅泰山玻纤10万吨,后期或有望迎来涨价。 重申公司推荐逻辑:1)业绩迎拐点,风电行业回暖+玻纤纱景气复苏+湿法隔膜量产+气瓶大幅减亏;2)两材合并的国改预期。详见深度报告《中材科技:业绩拐点将至,国改预期渐起》。预计2017-2018年EPS为1.04、1.31元,对应PE19、15倍,买入评级。
冀东水泥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2-22 14.27 -- -- 15.35 7.57%
27.25 90.96%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近日我们对冀东水泥的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评论 错峰执行较好,旺季到来价格高位站稳无忧。2016年冬季,泛华北、东北地区水泥企业开展错峰生产,本次错峰是充分贯彻国家工信部、环保部和办公厅34号文件会议精神,受到工信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充分的政策后盾支撑,因此执行效果较好(目前了解仅山东相对差一些)。就京津冀市场而言,错峰时间为11月15日至17年3月15日, 我们了解到除了少量水泥窑协同产线外,其他熟料线基本执行均比较到位。通过统计产量数据看,16年12月单月京津冀区域熟料同比增速为-14.6%,增速环比和同比看都出现明显回落,反应错峰执行情况较为良好。当前石家庄水泥高标价格在错峰前已经达到400元/吨(含税),当前时点为淡季,错峰结束后伴随需求启动,我们认为这一高位价格有望得到维持,一方面企业的库存都较低(区域企业基本为仓库堆积,没有往年的堆场堆积),同时主导企业也有稳价和盈利意愿。 集中度为纲,需求为翼,京津冀市场景气周期通道延续。冀东和金隅在京津冀市场熟料份额接近60%,具备绝对管控力,相较往年主要是龙头间的竞争彻底消除,是改写市场格局体系的重大催化。同时,2016年,区域不少重大交通建设工程纷纷启动,带来区域需求迎来乐观增速, 16年京津冀需求增速7.2%;重大工程对于水泥供应商的资质、规模等都有严格要求,龙头冀东和金隅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空间,伴随着项目推进,龙头企业只会更胜一筹。 环保加码,小粉磨站及排放不达标坡小产线或面临出清压力,龙头优势更为显著。区域小粉磨站较多,目前区域无熟料线的粉磨产能8000~1亿吨,而京津冀熟料产能预计在1.15亿吨左右,因此小粉磨站淘汰空间巨大,保守预计未来至少可淘汰空间在20%左右。同时,区域市场2000tpd 及以下熟料产线占比相对偏高,约10%左右,有望成为去产能首要目标;2017年随着加码,淘汰落后产能及粉磨站有望迎来新突破。 盈利牵引,稳价护航。暂不考虑并表,2017~2018年EPS 为0.9、1.19元,对应PE15、11倍,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京津冀重大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较慢; 2. 京津冀环保淘汰落后产能较慢。
伟星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2-20 12.15 -- -- 19.78 21.72%
18.30 50.62%
详细
高增长延续,Q4再加速。全年营收增速20.9%、业绩增速38.5%,较前Q3增长再次加速(前Q3为17.2%、34.7%);单季度看增速提升更为明显,Q4营收、业绩增速分别为28.3%、46.5%(Q3为15.1%、41.9%)。我们判断Q4营收再次提速主因2016年以来高景气的地产销售正在逐步滞后传导到装修管材的需求端,并且叠加公司近年对零售市场的大力开拓,预计公司PPR销售在Q4继续发力。盈利能力看,全年净利率20.2%,同比提高2.6个Pct,Q4净利率19.3%,同比提高2.4个Pct,较Q3下降4.7个Pct;全年营业利润率同比提高2.6个Pct,Q4同比提高2个Pct,环比Q3下降4.1个Pct。预计盈利提升主因利润率较高的PPR管占比仍在提升及原材料采购成本较去年有所下降。 消费升级,扩张抢份额。公司虽然为塑料管材行业龙头,但市占率仍然很低,仅10%不到,我们认为公司市占率提高仍有很大空间:1)消费升级势起,消费者更加关注饮水安全并且愿意为了更好的品牌与质量支付溢价,公司主打的PPR管在品牌知名度及品质上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公司重视渠道布局,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扁平化渠道网络,对经销商管控力较高,经销商执行力强;3)零售业务短期将持续受益于地产销售传导,而公司推出的星管家服务,将极大的提升用户的粘性。 外延不断加强,力拓成长新空间。在2016年经营思路逐步打开,推出新品前置净水器;随后成立股权投资基金,打开外延通道;再到2017年1月,成立防水材料公司,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很快开始销售。防水业务将依托现有渠道,与管材销售形成协同效应,并且突出的线下渠道及施工服务等管理能力,也是防水涂料扩张过程重要一环。 高分红优质白马,建议积极布局。公司一直以来稳健经营,现金流充沛、负债率较低,分红比例较高。预计2017~2018年EPS为1.04元、1.23元,对应PE为15倍、13倍。
兔宝宝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2-17 11.87 -- -- 14.58 22.83%
17.46 47.09%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公布2017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490名激励对象定向发行3500万股,占总股的4.23%,其中首次授予部分3360万股,分三期解锁,授予价格5.94元/股。 事件评论 自上而下的激励,覆盖范围广、力度大。整体看本次激励人数较多,共计490人。这490人的激励名单中除5名高管外,其余485人从事业部、分公司总经理到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均有所涉及,3年工龄以上员工基本全部涵盖;此外本次激励力度较大,激励股票数量达到了3500万股,占总股本的4.23%。本次授予价格锁定为5.94元,成本摊销费用影响较小。假设4月授予,2017和2018的分别影响1771和886万。 经营信心十足,解锁条件严格。本次激励解锁条件包括公司及个人两部分。公司层面解锁条件要求以2016年为基数,2017~2019收入增速不低于40%、85%、135%;扣非业绩增速不低于30%、60%、90%。个人层面则需要根据公司的个人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解锁。相比之下个人条件较公司条件更为严格,且按照个人绩效情况给予一定百分比的解锁。 若绩效考核为D或连续两年均为C等,将失去获得股权激励的资格。 高增长确定性高,成长空间仍在。前期地产调控引发市场悲观预期,但从我们微观调研看,核心市场经销商销售受地产调控影响不大且对2017年预期较为乐观。对公司未来的判断,我们坚定看好公司高成长性:1)渠道扩张的空间仍大。2016年公司门店增速在30%左右,后续随着外围市场消费升级进程加快以及公司对经销商队伍的调整,门店增速仍有望保持在20%~30%。此外除去传统零售渠道外公司也在寻求家装和工装渠道突破;2)盈利能力有望提升。盈利能力提升主要看点在品牌溢价兑现以及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前期因为渠道让利,公司净利率仅5%左右,随着环保板材需求提升,品牌溢价部分有望回流;而新品如顺芯板、360除醛板因为性能更好,毛利更高,也会带来盈利提升。 调整之后,股价风险得到释放。考虑股权激励定向发行,预计2016~2018年EPS为0.32、0.47、0.65元,对应PE37倍、25倍、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业务推广不及预期。
天山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2-10 9.70 -- -- 16.29 67.94%
18.40 89.69%
详细
新疆:战略要舌,“兵”家重地。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可化解国内过剩产能,同时可提升国家在全球政治及经济影响力,因此始终摆在国家战略高度。不过2013年提出至今更多停留在规划和战略考量阶段,当前看随着机制完善、背景环境日趋成熟,2017年有望是落地元年,且外部国际市场也提供了较友好环境。新疆作为走出去关键卡位,贯穿内地和中亚及欧洲,尽享地利。近期中国-瓜达尔港正式开航,也为中巴铁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石;相信一带一路春风将越吹越旺经久不息。 当前景气度较差,格局历史底部。 受2011-2013年刺激,区域产能过快建设给带来产能严重过剩的苦果:水泥价格一路下跌,从2011年600元/吨跌至目前270元左右;从需求量上看,2014~2016年连续3年大幅负增长。盈利看目前疆内基本处于大面积亏损;2015行业利润总额-7.8亿元,亏损面66%(2011年最高盈利达到26亿元)。 基建大发力刺激需求爆发,17年价格弹性可期。 新疆经济会议提出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同增50%。疆内房地产相对欠发达,固投最终发力点肯定还是基建;16年底疆内党委换届也给区域17年经济发展带来新思路。按规划,2017年疆内交通基建投资2490亿元,同增6倍;同时17年计划开工建设高速公路7292公里,普通国省道1.03万公里,农村公路、特色乡镇路4.18万公里,资源路、旅游路等2.29万公里。我们通过投资额和公路建设里程等粗略测算,每年带来增量需求约3000万吨(仅供参考),即便考虑到落地可行性及工期结构等,17年需求增长空间也有50%以上,且这一高增长未来2-3年可持续。而供给看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新增及在建产能,供需格局改善方向及幅度都是确定的和超预期的。新疆目前总水泥产能1.1亿吨,考虑到冬季错峰实际运转天数在240天左右,有效产能不足8000万吨,意味着若项目切实落地,疆内旺季产能利用率有望达到70%以上;再者从集中度看,区域两龙头天山股份和青松建化合计份额较高达到50%;届此龙头间协同逻辑有望再次演绎,价格或迈上新的中枢。 业绩弹性巨大,首推重推。 公司2011年吨净利60元以上,假设公司吨净利恢复至20~30元,销量30%,业绩有望实现5~8亿。同时看PB也具备估值优势。预计2017~2018年EPS为0.58元、0.96元,对应PE16倍、10倍,买入评级。
华新水泥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1-27 8.97 -- -- 10.91 21.63%
11.45 27.65%
详细
报告要点 以史为鉴:背后的逻辑,故事或重演 我们认为水泥行业在需求不差的背景下,有望通过协同或者供给整合释放价格弹性,这一点历史案例可给出证明:中建材在07-11年在西南、华东、中部、东北等展开大规模供给整合,较明显提升了区域集中度,随之是区域价格1-2年内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认为这里较高集中度下的协同扮演了重要角色。再看2016年,冀东金隅重组后,区域价格明显提升,从16年初的180元提升至年末的400元/吨。以史为鉴,同样的故事有望再次重演。 华新将贴上西南标签 西南有望成为下一个京津冀。理由:1、目前西南市场大环境较好,一方面,当前区域供给投放接近尾声(过去几年冲击较多),与此同时需求背景较好,2016年前11月需求增速为8.47%,增速仅次于华北,基建提供了非常有力支撑;并且,西南市场水泥价格目前较低,主要仍是市场格局也就是集中度不够高,因此价格体系相对不够稳固,也恰恰提供了未来价格向上的空间;同时,西南市场的熟料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15年为72%,仅次于华东和中南市场,较高产能利用率意味着在需求复苏的背景下价格弹性可预期更高。2、区域集中度随着产能整合得以明显提升,目前龙头西南水泥份额28%,海螺11%,拉法基注入资产和华新合计占比为约7%,CR3合计份额接近50%,虽然与京津冀相比集中度还有差距,但至少提供了较为稳固的基石。 华新会贴上西南的标签。目前华新68%产能分布在湖北和湖南地区,随着产能注入完成后,西南市场占比华新产能将达到30%,因此对华新的认知将有华中的影子里一定程度的转移到西南上。同时,资产注入后,通过华新较为成熟的管理输出,也有望提升所注入资产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 中部市场基建更敏感,稳增长率先受益 中西部水泥需求受基建敏感性要高,可摆脱一定地产调控影响。同时外部市场协同有望对华中市场起到一定示范作用,进一步抬高17年价格弹性。另外,PPP项目及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为区域市场注入需求活水,期待稳中长牛。 高弹性估值品种 预计公司2016-18年EPS的分别为0.32、0.74、0.88元,对应PE为28/12/10倍;我们认为公司无论在华中还是西南,特别是西南,更具备需求端的中期逻辑,是值得中线配置而不仅仅是短期博弈的品种,给予买入评级。
北新建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1-26 10.57 -- -- 12.12 14.66%
18.60 75.97%
详细
受益地产回暖,石膏板销量提升。石膏板主要应用于住宅、办公楼等内隔墙、吊顶领域,故其需求与地产景气度息息相关。通过回测历史数据发现公司经营与地产销售相关度很高。2016年得益于地产景气度回升,公司产品销量提升,前Q3实现营业收入58.7亿,同增4.7%;实现归属净利润7.8亿,同增25.6%。毛利率则得益于下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产量增加带来的成本摊薄提高了4.4个百分点至35.1%。对于Q4,虽然9月地产调控出台会对地产销售产生影响,但考虑地产销售向公司销售端传导需约6个月,预计公司Q4经营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不变。 收购泰山少数股权完成,巩固行业霸主地位。2016年11月公司定增收购贾同春等持有的泰山石膏35%少数股权方案执行完毕,新增股份完成上市,少数股东贾同春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公司11.37%的股份,大股东中国建材持有35.73%股权。对于收购的影响,我们认为主要有几下几点:1)直接带来公司业绩的增厚。方案完成后,以2016H业绩为例,将由4.59亿提升到6.07亿,EPS由0.33元提升至0.34元;2)其次在全资控股泰山石膏后,更有利于石膏板行业两大龙头步调协同一致,加强对行业掌控。目前龙牌及泰山牌市场份额在50%以上。 扩产能+渠道下沉,市占率有望再提升。1)目前公司石膏板总产能约20亿平米,未来三年将完成25亿平方米石膏板的全国产业布局的规划。2)对于渠道,公司石膏板等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随着公司实施聚焦和渠道下沉,将继续在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发展经销渠道。而差异化品牌定位(龙牌定位高端、泰山定位中低端)也有利于该战略的推广。 关注品类扩张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在于传统家装、工装的吊顶、隔墙等应用,但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渗透率逐步提升,装配式隔墙或成为石膏板一大新的应用领域。预计2016/2017年EPS为0.82元、0.90元,对应PE为13倍、12倍。
兔宝宝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1-18 10.59 -- -- 12.58 18.79%
16.52 56.00%
详细
事件描述 近期我们对兔宝宝跟踪情况如下: 事件评论 价值凸显,错杀的优质成长标的。10月初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市场对地产产业链产生一定悲观预期,公司股价也随之出现一定调整,目前较10月份已调整约20%。作为业绩高增长确定的优质龙头,我们认为公司目前估值优势已经凸显,具备安全边际: 1)业绩高增长确定。虽然地产调控使得市场对公司高成长产生了一定质疑,但我们一直认为地产调控对公司影响有限。并且从我们对各地板材经销商微观调查来看,即使作为传统淡季,Q4销售依旧保持着前Q3高速增长态势。公司三季报预计全年业绩2.4亿~2.7亿,同增150%~180%。我们判断公司完成业绩指引较为确定。 2)渠道扩张空间仍然较大。公司专卖店数量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已遥遥领先,但我们认为扩张空间仍有:a、门店增长。2016年公司新建板材专卖店预计300多家,增速约30%。未来随着公司在重点及外围市场逐渐站稳,门店增长有望保持在20%~30%,此外在成熟市场分销点建设也有望带来增长;b、同店增长。随着前期新建店的逐步成熟以及公司营销运作如“环保中国行”活动的逐步加强,未来同店增长中枢也将保持持在30%;c、渠道多样化有望推进。公司板材销售70%以上为经销商零售,家装以及工装占比仅为30%左右。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在家装和工装渠道突破。对于家装渠道来说经销商已经具有一定资源,而对于工装渠道未来如果打开则意味着市场空间的翻倍。3)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因采取渠道让利策略,净利率仅约5%。从两方面看盈利能力有望提升:a、品牌溢价兑现。随着消费者对公司板材需求提升,品牌溢价有望回流公司;b、新品推出,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因新品如360除醛板等出色的环保性能,其销售价格会更高,且成本并未明显提高甚至更低,所以无论渠道还是公司的盈利都会有所提升。 预计2016、2017、2018年实现归属净利润2.6亿、4.0亿、5.6亿,对应PE为33倍、22倍、16倍。从公司高增长来看,股价已具备安全边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业务推广不及预期。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17-01-18 17.67 -- -- 20.09 13.70%
21.50 21.68%
详细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近日公司中标大唐集团高温除尘布袋年度采购项目,预估项目金额达1亿元。大唐集团系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是国内袋式除尘器应用最广泛的企业, 除尘布袋采购量稳居行业前茅。 事件评论 除尘布袋业务迎来发展里程牌。袋式除尘是指依靠纤维滤料做成的滤袋来净化气体,其滤尘效率高达到99.99%以上,广泛应用于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由于主要工业行业均处于产能过剩阶段,袋式除尘技术过去几年未得到快速发展,年总产值在150亿元左右,其中纤维/滤料产值50亿元以上;但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行业增长有望逐步恢复。目前全国生产除尘布袋的纤维/滤料企业略多于100家,行业平均利润率在12%左右,根据1亿元的采购金额,预计将增厚利润1000万元以上。 产研联动匹配高效管理初见成效。高温除尘布袋属于中材科技膜材料公司旗下业务,2016年初,公司将锂电池隔膜从膜材料公司中独立成立中材锂膜公司,作为公司未来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业务重整后,膜材料公司聚焦主业,管理和运营效率提升,膜材料公司现主要业务包括环保过滤材料(含除尘布袋)、空气净化过滤材料、功能性有机膜材料。此次除尘布袋业务的突破是公司产研联动践行实力的体现,也是产研联动与高效管理作用的初步成效。 锂膜业务新设备兑现预期的概率较大。技术持续创新和战略高效执行是新材料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保持高成长性的核心。锂膜业务作为新兴产业得到重点发展,且具备高效运营的基础:一是设立中材锂膜有限公司专门运营,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二是引入员工持股平台, 建立激励约束,覆盖管理层与核心技术骨干23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产研联动、高效管理和激励政策共同作用下,锂电池隔膜业务兑现预期的概率较大,有望凭借新设备提升良率和较快实现客户认证。 重申中材科技推荐逻辑:1)业绩迎拐点,风电行业回暖+湿法隔膜量产+气瓶减亏;2)两材合并的国改预期;3)股价为年内底部,估值有优势。预计2016-2018年EPS 为0.50、0.92、1.15元,对应PE36、19、16倍,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风电行业回暖不及预期; 2. 玻纤产能投放超预期。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17-01-16 18.00 -- -- 19.88 10.44%
21.50 19.44%
详细
2017年是否会出现风电抢装?我们认为会,但抢装相对温和。市场对风电行业的担忧是,电价下调政策有所调整,旧电价执行的条件从投运放宽至开工建设即可(包括2017年底前和2019年底前,见表1),投运时间放宽减弱抢装动力,是不是意味着2017年不会出现抢装?无论是电价下调政策、还是市场学习效应,2017年抢装肯定不如2015年。但是否会有抢装,有一个看得见的证明,就是招标创新高(2016年前3季度招标24GW,同比增长68%),从招标到建成的周期为一年左右,因此今年的需求主要是去年的招标项目;但考虑建成动力减弱,建设周期或延长半年至一年,总装机规模不减,反而可以平滑今明两年的装机规模。预计2017年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8-30GW,同比增长近30%。 同时我们认为,风电标杆电价的常态化下调以及投运时间的放宽,无疑会弱化抢装这一行业特征,利好风电行业的中长期发展。 湿法隔膜供需格局未来两年将反转?如果只看国内主流隔膜企业的扩产计划,2017年国内湿法隔膜目标产能将大于需求,行业将逐渐走向过剩,但规划产能并不等于有效供给:一是湿法隔膜技术壁垒较高,产能投产不达预期风险较大,爬坡阶段良率水平较低;二是产品具备客户粘性,由于隔膜对锂电池性能影响大,电池企业认证周期较长约6~12月,且不易更换隔膜供应商,从而易导致供需错配。假设产能投放当年、第2年、第3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0%、60%、70%,则2018年国内湿法隔膜或整体走向过剩,但车用湿法隔膜景气有望持续(见表2)。公司2017年湿法隔膜规模放量,有望分享行业成长红利。 综上我们维持中材科技买入评级,预计2016-2018年EPS为0.50、0.92、1.15元,对应PE36、20、16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