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4-03-22 15.90 -- -- 20.75 29.20%
20.54 29.18% -- 详细
3月15日与3月20日,公司分别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以及年报更正,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9.87亿元,同比-2.33%;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32.63%,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公司经营整体平稳。分业务来看,2023年公司无机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同比-42.43%;羧基氯化物业务实现收入6.61亿,同比+20.56%;羟基氯化物实现收入1.11亿,同比+28.37%。 从费用来看,2023年度公司销售费用1475万元,同比-3.7%;管理费用6900万元,同比+5.24%;财务费用-707万元。本期研发费用交上期增加5150万元,同比-4.57%。 新材料PPKEKK逐步放量,布局新型锂盐LLIFSI。目前公司PEKK产能100吨/年,新增1000吨/年的生产装置已在2023年12月份安装完毕,正在进行分产品序列的试生产调试;间/对苯二甲酰氯产能32000吨/年,潍坊凯盛生产基地新建20000吨/年芳纶聚合单体项目。2023年11月29日,公司公告发行可转债募资6.5亿元用于建设1万吨LIFSI项目,氯化亚砜系新型锂盐(LiFSI)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公司通过布局LIFSI实现向下游新能源产业,实现新的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99、2.62和3.35亿元,EPS分别为0.47、0.62和0.80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3.56X、25.52X和19.9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降风险;新项目进度不达预期。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4-02-05 13.79 -- -- 16.93 21.54%
20.54 48.95% -- 详细
公司制定“一一链两翼”战略,以氯化亚砜为基础向新能源新材料拓展。2005年山东凯盛成立,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以氯化亚砜产品为基础,向下游拓展了芳纶聚合单体、LiFSI、PEKK等多种新材料产品,公司下游涉及消费、农化、锂电池、芳纶、高端工程塑料等多个行业。 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基地,产能达15万吨/年,2022年销量达10.1万吨,成本全球最低。氯化亚砜行业供大于需,需求方面,下游为锂电电解质LiFSI、三氯蔗糖、医药农药中间体、染料四大应用领域,2022年下游需求为38.5万吨,预计2022-2025年需求复合增速19.6%;供给方面,2023年国内产能合计56.5万吨,受环保限制未来几乎没有新增产能。我们认为未来LiFSI和三氯蔗糖增速较快,将拉动氯化亚砜需求增长,目前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另外,公司布局年产1万吨的LiFSI,预计项目满负荷净利润达4.3亿元。 芳纶聚合单体为公司重要业绩支撑,公司一体化布局具备优势,下游芳纶需求高增。芳纶聚合单体业务为公司业绩支撑,公司已具备3.1万吨产能,未来将扩产至5.1万吨。该业务盈利能力强,2022年芳纶单体毛利率达44.3%,为公司重要业绩支撑。公司一体化布局,自产氯化亚砜制备芳纶聚合单体,具备成本优势;与海外头部客户美国杜邦、韩国可隆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芳纶单体下游为芳纶纤维,具备高耐冲撞、高耐磨、高耐化学腐蚀、高耐热降解,是防弹背心核心材料。在全球地缘冲突不断的背景下,预计未来芳纶需求增速较高,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预计2021-2026年芳纶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9.7%。 PEKK需求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爆发,公司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体化模式成本优势显著。PEKK与PEEK材料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材料特性相似,均是具有耐高温、自润滑、易加工和高机械强度等优异性能的特种工程塑料。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工业制造等,未来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需求的增长。凯盛具备1000吨/年的PEKK产能,PEKK有极高的进入壁垒,公司可连续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一体化产业模式,自产高纯度芳纶单体自供PEKK的生产,具备成本优势,随产品价格下降,公司PEKK产品有望开拓新的应用市场。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公司净利润1.7/2.6/4.4亿元,同比增长-26.0%/51.5%/68.5%,对应2024年1月31日PE为34.0/22.4/13.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风险提示:芳纶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8-30 20.63 -- -- 22.70 10.03%
23.20 12.46%
详细
事件描述8月 25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公司 2023H1实现营业收入 4.92亿元,同比降低 6.02%;实现归母净利润 1.03亿元,同比降低 21.51%。基本每股收益 0.25元/股,同比降低 21.52%。 无机化学品上半年业绩承压,羧基/羟基氯化物业绩增长显著总体来看,公司 2023H1实现营业收 4.92亿元,同比降低 6.02%; 实现归母净利润 1.03亿元,同比降低 21.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亿元,同比降低 19.26%;基本每股收益 0.25元/股,同比降低 21.52%。分业务来看,无机化学品方面,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1亿元,同比降低 52.85%;毛利率为 36.65%,同比降低7.88pcts,主要是受到氯化亚砜和硫酰氯价格下跌的影响。羧基氯化物方面,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6亿元,同比增长 22.64%; 毛利率为 40.42%,同比增长 5.06pcts,主要受益于公司高毛利的芳纶单体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羟基氯化物方面,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0.58/亿元,同比增长 75.22%;毛利率为 24.41%,同比增长5.77pcts,主要受益于氯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 PEKK 放量在即,打造业绩新增长极PEKK 材料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处于材料金字塔的塔尖,对国家战略发展及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 PEKK 技术壁垒极高,目前全球仅有索尔维、阿科玛等少数国外企业实现量产,考虑到其战略意义,PEKK 材料亟需实现国产化。公司于 2013年开始进行 PEKK独立研究,十年磨一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实现 PEKK 连续化及规模化生产,并取得 PEKK 相关发明专利 35项,形成了一套自有的完整生产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 PEKK 生产技术的空白。公司自主技术支持的 1000吨/年 PEKK 将于 2023年正式投产运行,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 PEKK 量产的企业,开启 PEKK 国产替代新时代。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氯化亚砜头部企业,积极拓展产业链下游产品,已逐步形成以氯化亚砜业务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到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等,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的立体产业结构,未来增长可期。鉴于公司主营产品氯化亚砜处于周期底部,新产品 PEKK和 LiFSI投产时间有所调整,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93、23.57、33.40亿元(前值分别为 14.50、26.06、36.53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 2.72、5.03、6.69亿元(前值分别为 3.46、6. 11、8.4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2、17、13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原材料价格波动; (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4-28 24.44 -- -- 24.52 0.33%
26.10 6.79%
详细
业绩简评4 月26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以及2023 年1 季报,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10.1 亿元,同比+14.88%;归母净利润2.35 亿元,同比+25.28%;公司2023 年1 季度实现营收2.48 亿元,同比-3.82%;归母净利润0.51 亿元,同比增长-26.39%,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公司经营整体保持稳定,研发费用增加。分业务来看,2022 年公司无机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3 亿,同比-2.5%,销量11.97万吨,价格0.29 万元/吨;羧基氯化物业务实现收入5.48 亿,同比+26.71%,销量2.81 万吨,价格1.95 万元/吨,全年价格波动不大。原材料层面,公司主要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 1.67%。从费用来看,2022 年度公司销售费用1531.3 万元,同比52.20%,主要系本期出口业务增加导致港杂费增加所致;管理费用6556.3 万元,同比17.45%,主要系本期职工薪酬以及确认股权激励费用增加所致。本期财务费用-682 万元,同比-124.73%,主要系本期汇兑收益增加所致。本期研发费用交上期增加 5397.8 万元,同比25.25%,主要系本期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新材料PEKK 逐步放量,布局新型锂盐LIFSI。目前公司PEKK1000吨/年的生产装置已安装完毕,正在进行分产品序列的试生产调试;间/对苯二甲酰氯在建产能3200 吨/年,潍坊凯盛生产基地新建 20000 吨/年芳纶聚合单体项目。上述项目的投产将为公司带来业绩的增长。2022 年12 月份,公司公告发行可转债拟募资6.5亿元用于建设1 万吨LIFSI 项目,氯化亚砜系新型锂盐(LiFSI)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公司通过布局LIFSI 实现向下游新能源产业,实现新的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37、4.84 和6.24 亿元,EPS 分别为0.80、1.15 和1.48 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46.43X、32.27X 和25.0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降风险;新项目进度不达预期。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4-27 23.93 -- -- 24.87 3.28%
26.10 9.07%
详细
事件描述月25日晚间,公司发布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10亿元,同比增长14.88%;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1.28%。2023Q1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降低3.82%;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降低26.39%。 芳纶单体快速放量,单季度盈利能力企稳回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10.10亿元,同比增长14.88%;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1.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25.95%;基本每股收益0.56元/股,同比增长8.29%。 公司全年收入稳步上涨,主要受益于公司芳纶单体产能的快速释放。 同时,由于公司主产品之一的氯化亚砜价格在2022年价格处于高位,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收入。从利润端来看,公司的利润增长幅度超过收入,主要原因是盈利能力较强的芳纶单体收入占比不断提升所致。 从单季度来看,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降低3.82%,环比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降低26.39%,环比增长10.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降低25.09%,环比增长11.52%。公司2023Q1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主要是因为一季度公司主营产品氯化亚砜下游需求不振,导致氯化亚砜价格相对去年同期处于低位。从环比的角度来看,公司2023Q1的盈利能力较2022Q4出现回升,或为公司盈利能力更强的芳纶单体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叠加公司快速提升的成本管控能力所致。 一体化布局LiFSI,原材料+工艺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凭借化学合成工艺的技术沉淀和一体化的原料布局,实现了较低成本的LiFSI制备,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技术方面,LiFSI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氯化、氟化和结晶三步,前两步氯化和氟化反应产物的纯度和良品率是控制LiFSI成本的关键。公司凭借在氯化亚砜行业的多年技术累积,对于氯化和氟化反应有着深刻的认知,产品的良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极大的降低了LiFSI的成本。原材料方面,在LiFSI成本构成中,氯化亚砜是仅次于锂盐的第二大成本构成,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日本触媒的实践证明,使用高纯氯化亚砜制备的LiFSI,其产品综合性能和在电解液中的最高添加比例远高于使用低纯度氯化亚砜制备的LiFSI,因此高纯的原材料或将成为LiFSI制备的又一门槛。公司作为全球氯化亚砜龙头企业,深耕氯化亚砜行业多年,能生产出各类纯度的低成本氯化亚砜,竞争优势显著。成本方面,得益于公司在原材料和制备工艺方面的优势,在目前LiFSI行业大多数企业成本居高难下的情况下,公司的LiFSI成本在相同锂盐价格下有望能直接与六氟磷酸锂竞争,成本优势显著。 lPEKK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PEKK材料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处于材料金字塔的塔尖,对国家战略发展及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PEKK技术壁垒极高,目前全球仅有索尔维、阿科玛等少数国外企业实现量产,考虑到其战略意义,PEKK材料亟需实现国产化。公司于2013年开始进行PEKK独立研究,十年磨一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实现PEKK连续化及规模化生产,并取得PEKK相关发明专利35项,形成了一套自有的完整生产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PEKK生产技术的空白。公司自主技术支持的1000吨/年PEKK将于2023年正式投产运行,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PEKK量产的企业,开启PEKK国产替代新时代。 l投资建议短期来看,公司芳纶单体产能加速放量将增厚公司利润;中长期来看,双氟和PEKK材料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50、26.06、36.5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46、6.11、8.4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0、17、12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l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波动;(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3-30 28.26 -- -- 29.32 3.75%
29.32 3.75%
详细
全球氯化亚砜领先企业,LiFSI等有望带动需求新发展格局公司是氯化亚砜全球领先企业,现有产能15万吨,新建共10万吨,目前国内行业总产能52.5万吨。氯化亚砜被国家列入“高环境风险”产品目录,未来供应存不确定性。氯化亚砜下游主要用于活性染料、医药农药中间体、三氯蔗糖和LiFSI。LiFSI有望带动氯化亚砜需求新发展,据我们测算,至2025年LiFSI对氯化亚砜的需求量有望达26.8万吨;同时根据对未来已知LiFSI规划产能的统计,LiFSI对氯化亚砜理论最大需求量有望达到60.8吨。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5年国内氯化亚砜市场空间有望达15亿元左右。公司氯化亚砜具备显著的规模、工艺和成本优势。 芳纶聚合单体领军企业,受益于芳纶不断发展和国产芳纶突破公司是芳纶聚合单体酰氯领军企业,现有产能3.1万吨,在建2万吨,处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酰氯产品质量高,供应杜邦、帝人、泰和新材等全球主要芳纶企业,具有规模和客户优势。芳纶作为高端新材料,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且我国芳纶已实现产业化突破,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芳纶需求量有望达16.9万吨,对应酰氯的实际需求量为14.3万吨,市场空间有望达29亿元左右。 国内唯一具备PEKK完整技术体系的企业,助力公司迈向高端领域聚醚酮酮(PEKK)是性能极其优异的特种工程塑料,由于其具有高技术壁垒,全球PEKK仅有索尔维、阿科玛、凯盛新材等少数几家生产企业。 PEKK由于其高性能和高价值,在3D打印、航空航天、医疗等尖端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PEKK完整技术体系的企业,目前1000吨产能已建成试生产,有望为公司业绩贡献新的增长极。 依托氯化亚砜延伸至新型锂盐LiFSI,迈向新能源蔚蓝市场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因其优异性能,有望替代六氟磷酸锂,成为新一代电解液的锂盐选择。我们预计若LiFSI在电解液中添加比例达到5%,到2025年国内LiFSI需求量有望达10.7万吨,市场空间有望达215亿元左右,发展空间广阔。目前LiFSI主流工艺路线以氯化亚砜为主要原料,且对氯化亚砜品质要求较高,公司目前已有充足能力供应电池级氯化亚砜。LiFSI对氯化亚砜单耗高,据我们测算,到2025年LiFSI对氯化亚砜的需求量有望达26.8万吨。依托在氯化亚砜产业链的深厚基础,公司延伸布局LiFSI,1万吨LiFSI项目有望2024年底建成。 盈利预测:综合目前市场环境及公司项目进度等多方面因素,出于审慎考虑,我们略微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0.3/15.1/2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8/5.6亿元,对应 PE44/32/21倍,预计公司业绩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公司是氯化亚砜和芳纶聚合单体酰氯的全球领先企业,依托氯化亚砜产业链打造高端新材料,芳纶单体、聚芳醚酮、新型锂盐LiFSI多点开花,有望打开公司发展全新格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技术开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扩张和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国际局势动荡、行业政策大幅变动等。测算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3-16 28.57 -- -- 29.66 3.20%
29.48 3.19%
详细
立足氯化亚砜产业链,逐步打造新材料平台公司是全球氯化亚砜龙头,积极拓展产业链下游产品,已逐步形成以氯化亚砜业务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到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等,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的立体产业结构。氯化亚砜方面,公司现有产能 15万吨,未来公司计划新增 5万吨/年氯化亚砜产能配套下游聚醚酮酮新材料,届时公司氯化亚砜产能将达到 20万吨/年,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新能源材料方面,公司成功开拓以氯化亚砜为原材料制备 LiFSI 的路线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 LiFSI 的技术和工艺储备并建成了 200吨/年的中试装置,中试结果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预计将于 2024年底建成投产 1万吨产线。羧酸衍生品方面,公司现有芳纶聚合物单体产能 3.5万吨/年,在建产能 2万吨/年,预计将于 2024年投产。高性能新材料 PEKK 方面,公司以间/对苯二甲酰氯为原材料制备高分子材料PEKK,逐步形成由精细化工领域向高分子材料领域延伸突破的一体化战略发展布局。公司目前拥有 PEKK 产能 100吨/年,1000吨/年 PEKK产能将于 2023年逐步投产运行。 LiFSI 放量有望带动氯化亚砜需求超预期,公司作为龙头将率先受益相比六氟磷酸锂,LiFSI 具备更优异的离子导电性、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是未来发展确定性最高的新型锂盐。国内多家公司积极布局LiFSI,现有总产能约 1.07万吨,计划新增产能约 18.19万吨,且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加。随着 LiFSI 产业化进程加速,上游原材料氯化亚砜需求有望超预期。根据测算,假设 LiFSI 替代 50%的六氟磷酸锂,到 2025年 LiFSI 需求量有望达到 15.0万吨,将带动 22.0万吨氯化亚砜的需求增量,增速 5年 10倍以上。从供给端来看,受环保等因素制约,目前市场上公告的氯化亚砜新增产能为 9万吨/年,行业进入壁垒增大,公司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公司深耕氯化亚砜行业多年,积累了丰厚的技术优势,能够将氯化亚砜中所含的 1%~3%的二氯化硫降低到 0.004%以下,能耗降低可超过 50%。此外,公司创新 SO2循环工艺,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到 95%以上。据公司环评披露,氯化亚砜原料 SO2中45.87%为酰氯和氯醚装置回收所得,大幅减少了 SO2原料成本,实现环保与降本双重效益。 一体化布局 LiFSI,原材料+工艺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凭借化学合成工艺的技术沉淀和一体化的原料布局,实现了较低成本的 LiFSI 制备,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技术方面,LiFSI 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氯化、氟化和结晶三步,前两步氯化和氟化反应产物的纯度和良品率是控制 LiFSI 成本的关键。公司凭借在氯化亚砜行业的多年技术 累积,对于氯化和氟化反应有着深刻的认知,产品的良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极大的降低了 LiFSI 的成本。原材料方面,在 LiFSI 成本构成中,氯化亚砜是仅次于锂盐的第二大成本构成,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日本触媒的实践证明,使用高纯氯化亚砜制备的 LiFSI,其产品综合性能和在电解液中的最高添加比例远高于使用低纯度氯化亚砜制备的 LiFSI,因此高纯的原材料或将成为 LiFSI 制备的又一门槛。 公司作为全球氯化亚砜龙头企业,深耕氯化亚砜行业多年,能生产出各类纯度的低成本氯化亚砜,竞争优势显著。成本方面,得益于公司在原材料和制备工艺方面的优势,在目前 LiFSI 行业大多数企业成本居高难下的情况下,公司的 LiFSI 成本在相同锂盐价格下有望能直接与六氟磷酸锂竞争,成本优势显著。 芳纶聚合单体龙头,低成本优质产品打进顶级客户供应链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由于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防护、个人防护等高端领域。间位芳纶领域,我国增长空间广阔,其中,工业环保用间位芳纶需求每年增速超 10%;防护服装用间位芳纶纤维每年增速超 50%。对位芳纶领域,受益于 5G 的飞速发展,我国光缆线路铺设长度迅速增加,2014-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16.56%,带动对位芳纶需求大涨。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的需求增长,进一步拉动了芳纶聚合单体需求。公司作为全球芳纶聚合单体龙头,技术、成本与客户优势并存。技术方面,公司开发出差量物料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精馏自动化与连续化,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大幅降低固废,实现产品纯度 99.95%以上。此外,公司通过开发高效复合催化剂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方面,公司原材料氯化亚砜全部自给,结合公司的尾气 SO2循环利用工艺,原材料成本显著降低。客户方面,凭借低成本的优质产品,公司深受下游客户肯定,其中美国杜邦公司已于 2019年起成为公司最大客户。低成本、大产能叠加优质客户,公司芳纶聚合单体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 PEKK 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PEKK 材料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处于材料金字塔的塔尖,对国家战略发展及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 PEKK 技术壁垒极高,目前全球仅有索尔维、阿科玛等少数国外企业实现量产,考虑到其战略意义,PEKK 材料亟需实现国产化。公司于 2013年开始进行 PEKK 独立研究,十年磨一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实现 PEKK 连续化及规模化生产,并取得 PEKK 相关发明专利 35项,形成了一套自有的完整生产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 PEKK 生产技术的空白。公司自主技术支持的 1000吨/年 PEKK 将于 2023年正式投产运行,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PEKK 量产的企业,开启 PEKK 国产替代新时代。 投资建议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氯化亚砜业务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到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等,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新能源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各 环节环环相扣,上下游相互依托,一体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明显,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1.24、14.57、26.2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53、3.53、6.06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49、35、20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原材料价格波动; (4)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2-27 30.60 -- -- 31.07 1.54%
31.07 1.54%
详细
事件: 2023年 2月 10日,公司发布《凯盛新材调研活动信息 20230210》,公司“2000吨/年聚醚酮酮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首期 1000吨产能已进入试生产调试阶段,公司正在分型号等级进行调试;潍坊凯盛生产基地首期项目工程建设已完成,5万吨/年氯乙酰氯项目即将投入试生产,后续潍坊凯盛将继续建设2万吨/年芳纶聚合单体和10000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等项目。2023年 2月 22日,公司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修订稿)》,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6.5亿元(含 6.5亿元),用于 10000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投资要点: 公司是氯化亚砜和芳纶聚合单体龙头企业,奠定公司发展基本盘公司现有氯化亚砜产能 15万吨/年,在建 5万吨/年项目工程建设已完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公司以氯化亚砜为原料生产芳纶聚合单体,现有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产能共 3.1万吨/年,规划产能 2万吨/年,规划项目落地后总产能将超过 5万吨/年。根据公司分产品营业收入和毛利构成,公司目前营收和毛利主要由氯化亚砜和芳纶聚合单体贡献,构建公司坚实的基本盘。 延伸产业链,国内唯一具备 PEKK 完整产业化体系企业聚醚酮酮(PEKK)属于特种工程塑料,具有出色的耐高温性能、机械性能、抗辐射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摩擦性能等综合性能,主要应用于 3D 打印材料、防腐喷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油气工业、电子电器制造、人体植入医疗等领域。 公司建立了以氯、硫基础化工原料为起点,从精细化工中间体氯化亚砜,延伸到高性能纤维芳纶的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和对硝基苯甲酰氯等羟基氯化物,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PEKK 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的特色鲜明的立体产业链结构。公司发展 PEKK 是对氯化亚砜-间/对苯二甲酰氯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PEKK完整技术体系的产业链一体化厂商。 “2000吨/年聚醚酮酮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首期 1000吨产能已进入试生产调试阶段,公司正在分型号等级进行调试。公司 PEKK 产品目前销售均价在 30万/吨左右,不同型号等级的产品售价存在差异。公司正在通过国内外客户进行PEKK产品认证,未来会通过“量”、“价”调整来逐步开拓市场,同时把握好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节奏。 依托氯化亚砜进军新型锂盐 LiFSI,打开公司发展新格局根据公司公告,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是使用于锂电池电解液中的新型电解质锂盐,对环境相对友好且安全性能好。与传统锂盐六氟磷酸锂(LiPF6)相比,LiFSI 中锂离子更加容易解离,因此具有更高的电导率;LiFSI 分解温度高于 200℃,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能明显优于 LiPF6;另外在改善高温存储、低温放电等性能方面也有独特效果。鉴于传统锂盐 LiPF6存在热稳定性较差、易水解等问题,易造成电池容量快速衰减并带来安全隐患的情况,LiFSI 这一安全性、稳 定性更高的新型电解液溶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氯化亚砜系新型锂盐 LiFSI 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公司多年来的氯化亚砜产业链发展历程给予公司深厚的氯化技术积淀;氯化亚砜循环产业链也为公司制备 LiFSI 奠定了相当程度上的原材料和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在正式推出 10000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之前,已对标国外最先进技术成果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和实验工作,并取得不错成果。 公司着力开展以氯化亚砜为原材料制备 LiFSI 的路线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 LiFSI的技术和工艺储备并建成了 200吨/年的中试装置,并完成了多批次的安全稳定运行,具备了推动 LiFSI 产业化落地的条件。公司拟继续利用在氯化亚砜产业链、氯化反应技术工艺及二氧化硫的分离和循环利用工艺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开发 LiFSI,实现产业链的延伸。2022年 12月,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6.5亿元,主要用于 10000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项目建设期为 24个月。根据公告时间推测,公司 LiFSI 项目有望 2024年底建成投产,有望打开公司发展新篇章,受益于电解液迭代升级过程,迈向新能源蔚蓝大海。 股权激励设定高目标,展现公司发展信心决心公司于 2022年 4月发布首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次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217.6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 42.064万股的 0.5173%,其中首次授予 197.6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4698%。公司股权激励设定较高目标,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决心。 根据公司股权激励解锁条件,若要实现 3期解锁,至少需保证2022-2024年营收达到 11.88/15.40/19.80亿元或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 2.16/2.88/4.68亿元,两者对应的 2021-2024年 CAGR 至少须达到 31.04%、37.51%。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0.3/14.4/1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4.0/6.2亿元,对应PE48/32/21倍。公司是氯化亚砜和芳纶聚合单体酰氯的全球龙头,依托氯化亚砜产业链打造高端新材料,芳纶单体、聚芳醚酮、新型锂盐 LiFSI 多点开花,有望打开公司发展全新格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技术开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扩张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内外疫情等不可抗力、国际局势动荡、行业政策大幅变动等。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0-24 29.71 -- -- 30.67 3.23%
33.66 13.30%
详细
事件:10月20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34.22%。2022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环比下降;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环比下降;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增长,环比下降1.43%。 点评: 价格波动体现盈利韧性,精耕细作严控费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2前三季度毛利率为,同比+2.93pct;净利率为,同A比+1.27pct;ROE为14.4%,同比-1.91pct。Q3单季公司毛利率为,环比+3.15pct;净利率为24.23%,环比+0.7pct;ROE为,环比-0.41pct,主要系受主营产品氯化亚砜价格下跌与原材料液氯和液硫价格波动的影响所致。 期间费用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同比+0.0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同比+0.48pct,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可比口径)率为,同比+0.06pct,财务费用率为-0.82%,同比-0.45pct。其中,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芳纶聚合单体出口业务显著高于上年同期,促使港杂费、罐租费增加所致。此外,公司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强研发投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合计研发费用为0.32亿元,同比+25.78%。 全球氯化亚砜龙头,短期价差有所承压。价格方面,根据百川盈孚,2022年前三季度氯化亚砜的主流价格为2059元/吨,同比+11.98%;Q3单季氯化亚砜均价为2249元/吨,同比-,环比-,氯化亚砜作为氯化剂和酰氯化剂广泛应用于生产农药、医药、染料、三氯蔗糖、高性能材料等行业,受疫情影响三季度下游需求有所承压导致价格下跌。原料方面,根据Wind,2022年前三季度液氯、硫磺均价分别为537元/吨和1629元/吨,同比-48.4%和+71.25%;Q3单季原料价格分别为108元/吨和1394元/吨,同比-92.42%和-,环比-90.42%和-60.23%。价差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价差(氯化亚砜-0.6*液氯-0.15*硫磺)为1493元/吨,同比+39.23%;Q3单季氯化亚砜价差为1975元/吨,同比+25.61%,环比-4.75%。公司现有氯化亚砜设计产能15万吨/年,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随三氯蔗糖及新能源市场的加速成长,有望带来氯化亚砜需求增量,公司将充分受益。 募投项目即将达产,潍坊凯盛持续发力。芳纶单体方面,根据公司公告,年产万吨芳纶聚合单体产能目前基本处于饱和运行状态并已实现产品销售,相关产品已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等诸多海外国家,公司芳纶聚合单体产能总量提升至3.1万吨/年。PEKK方面,2000吨/年聚醚酮酮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根据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要求达产时间有所推迟,首期1000吨/年的生产装置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内进行小批量的试用和验证,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实现投产,二期项目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全球第三、国内首家能够实现PEKK工业化量产的企业。潍坊凯盛方面,根据昌邑经济开发区官方公众号,全资子公司潍坊凯盛高性能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5万吨/年氯化亚砜进度已完成,下步调试设备准备投产;二期年产5万吨氯乙酰氯生产装置已开工建设,持续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33/4.92/6.42亿元,EPS分别为0.79/1.17/1.5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8-19 43.81 -- -- 46.47 6.07%
46.47 6.07%
详细
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2022H1实现营收5.23亿元,同比+31.05%,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38.27%;销售毛利率38.20%,销售净利率25.08%。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2022Q2实现营收2.66亿元,同比+30.77%,环比+3.1%,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43.84%,环比-10.14%;销售毛利率36.30%,同比7.37pct,环比-3.85pct,销售净利率23.52%,同比+2.14pct,环比-3.17pct。 氯化亚砜毛利率上升,芳纶聚合单体海外需求改善:分产品看,无机化学品业务(包括氯化亚砜、硫酰氯)2022H1实现营收2.14亿元,同比+36.42%,毛利率44.53%,同比+12.92pct。我们测算上半年公司氯化亚砜销量约6万吨。氯化亚砜主要原材料液氯的价格下降,或为氯化亚砜毛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羧基氯化物(包含芳纶聚合单体、对硝基苯甲酰氯、间甲基苯甲酰氯、氯乙酰氯、偏苯三酸酐酰氯)实现营收2.66亿元,同比+41.03%,毛利率35.36%,同比-9.88pct。据测算,2022H1芳纶聚合单体的销量约为1万吨,贡献营收约1.69亿元,基本实现满产满销。我们推测公司为开拓市场,芳纶聚合单体售价或有所下降,但原材料间/对苯二甲酸的价格同比上升,是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公司分地区的营收来看,国外营收实现0.67亿元,占比12.81%,相较于2021年年报的占比提高了5.88pct。芳纶聚合单体作为公司目前仅有的出口产品,可以推测其海外的需求正在复苏。 新产品业绩增量可期,一体化项目布局逐步推进:公司芳纶聚合单体1万吨/年的新增产能,于2022Q2开始逐步爬坡,目前预计基本达产,下半年可贡献业绩。公司于7月23日公告,由于疫情的影响,1000吨/年的PEKK延期到2022年10月份投产,新产品带来的业绩增量可期。长期来看,公司潍坊聚芳醚酮一体化项目逐步推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投资建议:因疫情公司新产能释放延后,我们小幅下调公司的业绩,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02、4.63、6.0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的PE值为39倍,维持“买入-B”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双氟磺酰亚胺锂渗透率不及预期,聚醚酮酮等产品扩产及销售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风险。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7-26 45.03 -- -- 48.49 7.68%
48.49 7.68%
详细
氯化亚砜行业龙头,构建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公司是以研发驱动的创新型新材料公司,依托出色的研发工程化能力和多年的产业积累,已成长为全球最大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国内芳纶单体龙头公司、国内唯一一家具备聚醚酮酮(PEKK)完整技术体系的产业链一体化厂商。依托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势,公司氯化亚砜产品成本领先,毛利率始终保持30%以上,远超同行业;芳纶单体产品纯度高达99.95%,已获得芳纶生产巨头美国杜邦,日本帝人等的认可并深度合作,未来进一步向氯化亚砜产业链下游高精尖塑料产品PEKK延伸,芳纶单体二期项目1万吨2022年2月开始试生产,PEKK的2000吨项目首期1000吨有望于2022年下半年投产,打开成长空间。 氯化亚砜政策约束产能扩建,甜味剂等新兴需求有望放量。氯化亚砜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和毒性,对空气和土壤均有一定程度的危害,隶属于高环境风险产品,供给端整体偏紧。因为其具有原子利用率高、选择性高、产品纯度高等优势,作为优良氯化剂,在农药、医药、染料等领域运用广泛,且需求稳定增长。根据公告,目前行业表观产能48万吨,表观消费量35万吨,新领域方面,三氯蔗糖约占当前需求结构的1/3,2009-2018年全球三氯蔗糖的需求增速超15%,利好氯化亚砜需求增长。此外,氯化亚砜在锂原电池等领域的应用,也有望对氯化亚砜带来较大需求增量。 产能规模领先行业,成本优势与质量优势兼具。公司为全球氯化亚砜龙头,目前产能15万吨,呈现一超格局;规模优势配合公司独有的二氧化硫分离循环技术,可将芳纶聚合单体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作为氯化亚砜的原材料继续生产,几乎无废气排出,带来成本优势和环保优势;且公司地处山东省,其园区附近存在较多的氯碱企业,液氯等原材料的采购具有优势,2018-2021年公司氯化亚砜平均吨成本明显低于同行对手,产品毛利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同时公司作为行业标准制定者,通过锂原电池客户的应用,公司产品纯度和质量作为业内标杆,备受下游客户认可。 芳纶单体巨头,布局高性能新材料PEKK。公司芳纶单体产品纯度高达99.95%,已获得芳纶生产巨头美国杜邦,日本帝人等的认可并深度合作,目前下游芳纶整体复合增速超过10%,带动芳纶聚合单体行业景气度上行,2022年产能将达到3.1万吨;公司为国内唯一高精尖塑料产品PEKK生产能力企业,公司预计募投项目2000吨带来10.11亿营收增量,税后净利润达3.42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33/4.92/6.42亿元,同比增长72%/48%/30%,EPS分别为0.79/1.17/1.53元。以2022/7/21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57.4/38.8/29.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7-25 45.57 50.05 213.20% 48.49 6.41%
48.49 6.41%
详细
全球氯化亚砜龙头,国内领先的芳纶聚合单体生产企业,业绩稳步提升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年 12月,是全球氯化亚砜龙头及国内领先的芳纶聚合单体生产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氯化亚砜、高纯度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聚醚酮酮等。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 44.51%。 2016-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由 3.07亿增长至 8.80亿元, CAGR23.5%,扣非归母净利润由0.59亿 增 长 至 1.8亿 元 , CAGR25.1% ; 过 去 三 年 毛 利 率 分 别 为44.89%/49.28%/36.86%,盈利能力较强。 传统产品迎来新机遇,聚醚醚酮打破进口依赖公司传统四类主要产品均有不错表现: 2021年,氯化亚砜保持快速增长,收入增长 63.7%,成为公司新的成长点,芳纶聚合单体收入增幅达到 67%,启动第二次增长曲线;而随着 2022年聚醚醚酮和芳纶聚合单体的产能增长,收入和利润进入第二轮高增阶段。 氯化亚砜:展望新型电解质+三氯蔗糖,未来供需进一步紧张氯化亚砜除传统领域应用外,在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锂电池新型电解质LiFSI 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未来随着三氯蔗糖需求增长和企业产能扩张,有望拉动氯化亚砜需求增加 4.9万吨;随着 LiFSI 应用比例的提升和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拉动,未来 3年有望拉动氯化亚砜需求超过 24万吨。 属于高污染产品的氯化亚砜国内产能 57万吨/年,产能增长有限,需求拉动下氯化亚砜产品价格已经走出底部区间,预计未来供需有进一步紧张趋势。 聚醚酮酮打破进口依赖,高壁垒独享高附加值目前全球聚醚酮酮处于高速快速增长期,未来市场容量及增长潜力较大,但由于聚醚酮酮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全球聚醚酮酮主要生产厂家仅为索尔维、阿科玛等少数几家企业。 我国对该产品进口依赖度高, CF/PEKK 预浸料作为敏感黑色高科技材料之一,被列为对华禁运材料名单,未来进口采购风险较大,急需实现国产化。 凯盛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聚醚酮酮完整技术体系的企业,伴随 PEKK 产能的扩张,有望实现产品的国产化。 在建产能窥探广阔成长空间,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公司产能扩张迎来收获期: 芳纶聚合单体 10000吨产能已于 2022年 2月试生产, 聚醚酮酮项目一期 1000吨/年预计年中试生产。 产能快速释放下,预计 2022年营收同比增加 2.53亿元,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3.0/4.45/4.99亿元,给予 2023年 48倍 PE 估值, 目标价 50.88元/股,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安全环保风险、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汇率风险、 疫情影响的风险、 项目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6-01 36.93 39.35 146.25% 46.64 26.29%
48.49 31.30%
详细
公司以氯化亚砜起家,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凯盛新材精细化工中间体氯化亚砜起家,之后逐渐研发以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的各种下游产品,包括芳纶聚合单体、对硝基苯甲酰氯和氯醚,进一步延伸到下游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从而构成立体产业链结构。 新型锂盐扩产带动氯化亚砜需求增长。氯化亚砜应用在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染料、锂电池等领域。氯化亚砜是新型锂盐LiFSI的核心原材料之一,目前LiFSI的应用以添加剂的形式为主,随着价格的逐步下降,我们认为LiFSI在高镍趋势下有望加速其应用。我们预计2025年LIFSI需求有望达到6.6-9.3万吨,届时LiFSI对于氯化亚砜潜需求将达到11.2-15.8万吨。 2021年氯化亚砜对应全球需求量约60万吨,中国消费量约33万吨,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氯化亚砜的潜在需求量可达到82.1-86.7万吨。公司是氯化亚砜龙头企业,目前拥有产能15万吨,在技术工艺、产能利用率和规模优势远高于同行竞争对手。 公司是芳纶单体龙头,并延伸产业链,发展高性能新材料发展高性能新材料PEKK。公司芳纶单体产品主要为(间/对)苯二甲酰氯,是高性能材料芳纶的核心原材料。公司目前拥有产能2.1万吨,2022年下半年扩产至3.1万吨,公司自配原材料氯化亚砜,且凭借高纯度的优质产品和稳定供货能力,产品供应全球知名客户。PEKK下游主要为3D打印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涂料等,且未来在医用领域潜在空间巨大,公司IPO项目募投2000吨高性能PEKK新材料项目首期1000吨将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投产,另外根据子公司潍坊凯盛环评报告,公司未来规划在潍坊建设10000吨/年高性能聚芳醚酮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9亿元、4.88亿元、6.28亿元;EPS分别为0.81元、1.16元和1.50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45.99X/31.96X/24.84X,公司是行业内龙头企业,未来成长潜力巨大,我们给予2022年50倍PE,目标价4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汇率风险;解禁风险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4-25 36.15 -- -- 37.17 2.82%
47.50 31.40%
详细
公司2022Q1盈利能力提高:2022年Q1公司营收2.58亿元,同比增长31.35%;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增长33.58%,毛利率40.15%,同比增加1.08pct,环比增加0.69pct;销售净利率26.69%,同比上升0.44pct,环比上升8.09pct。总体来说,2022Q1公司营收方面符合预期,毛利率、净利率等盈利能力方面超预期。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预计主要受到产品景气度的提升所导致:1、公司产品氯化亚砜作为广谱氯化剂,可用作生产农药产品。此外,产品氯醚是生产除草剂丙草胺的原料。 近期粮食价格上涨,种植意愿增强,对农药的需求有促进作用,从而对公司能够生产农药的原料产品有所带动。2、一季报显示销售费用增长是由于出口业务同比增加所导致的。而公司所有产品中,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是相应的出口品种。海外客户对于芳纶聚合单体的要求更高,故其毛利率会相对国内更高,出口的增加会拉高芳纶聚合单体的毛利率。此外,芳纶聚合单体的毛利率近三年保持在45%以上,是公司所有产品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品种。 其景气度的提升能够增加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3、受到原材料涨价和产品景气度的影响,氯化亚砜、间/对苯二甲酰氯等公司产品的售价预计同比有所上调。预计公司后续业绩随产能释放提升:随着1万吨/年间/对苯二甲酰氯、1000吨/年聚醚酮酮PEKK新增产能于今年年中陆续释放,公司的营收和利润预计在后续几个季度有所提升。投资建议:鉴于公司2022Q1盈利能力超预期,我们上修公司2022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至3.07、4.83和6.49亿元(原预测值为2.92、4.77和6.47亿元),同比增加58.5%、57.7%和34.4%,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的PE值分别为50、32和24倍,维持“买入-B”的投资评级。风险提示:聚醚酮酮等产品扩产及销售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双氟磺酰亚胺锂渗透率不及预期等风险。
凯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3-31 34.16 -- -- 41.81 22.39%
46.60 36.42%
详细
深耕氯化亚砜及下游应用,构建立体产业链:公司以生产精细化工中间体氯化亚砜起家,之后逐渐研发以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的各种下游产品,包括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和氯醚,进一步延伸到下游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从而构成立体产业链结构。氯化亚砜、间/对苯二甲酰氯等产品的行业标准均由公司参与编制,公司行业地位领先。公司2017-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化复合增速为25.4%,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5%以上。 新型电解质需求有望超预期,凯盛卡位原材料氯化亚砜细分环节:新型锂电电解质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与六氟磷酸锂(LiPF6)相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更高的导电性等优点,但其较高的价格(约40万元/吨)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仅作为添加剂使用。但最近一年,LiPF6价格从11万元/吨暴涨至50万元吨左右,从而推动其替代品LiFSI的发展,国内多家电解液知名企业数十倍地扩产LiFSI。氯化亚砜是合成LiFSI的原材料,我们预测到2025年,用于合成LiFSI的氯化亚砜需求量将达到11.4万吨,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100%。除了锂电领域的应用外,氯化亚砜在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中的应用是其另一个增长点,未来5年的需求增速为10%-15%。凯盛作为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2021年产能15万吨/年),具有规模效应。此外,公司通过二氧化硫的循环利用,实现生产工艺的降本和环保,通过优化精馏工艺等方法,降低能耗。有望充分受益于氯化亚砜在LiFSI和三氯蔗糖中的大规模应用。 公司为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龙头,供货国内外知名客户:芳纶根据分子链是否有支链结构分为间位和对位芳纶。间位芳纶因其耐高温性能、绝缘性,和高强度,常应用于防护服、工业滤料、绝缘与蜂窝芯材等领域,中国间位芳纶的自给率约为70%;对位芳纶,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常应用于防弹、摩擦密封、光纤增强等领域,中国对位芳纶自给率较低,仅25%。我们预测未来5年,全球间位芳纶的需求量年化复合增速约为13%,对位芳纶增速约10%。受益于芳纶的需求增长,预计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需求量的年化复合增速约为11%。间/对苯二甲酰氯产能集中度高,凯盛为间/对苯二甲酰氯的龙头企业(2021年产能2.1万吨/年)。 其自供原料氯化亚砜,可以节省间/对苯二甲酰氯的单吨成本1185元左右。公司间对苯二甲酰氯产品成功进入芳纶全球龙头美国杜邦的供应链。此外,公司还与其他国内外知名芳纶生产企业均有合作。受益于国内芳纶逐渐国产化替代的趋势,以及海外芳纶需求疫情后回暖的预期,公司芳纶聚合单体未来预计具有较好的需求。开拓高附加值PEKK下游应用,自创改良版合成方法大幅降低生产成本:PEKK是PAEK(聚芳醚酮)的一种,属于特种工程塑料,与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相比,具有高附加值,常与3D打印技术结合,用于医疗领域;将其制备复合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PEKK技术壁垒高,国内仅凯盛具有完整技术,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IPO设计PEKK产能2000吨/年,预计2022年上半年能达到千吨级产能。 公司自创改良版路易斯酸/路易斯碱共催化法合成PEKK,产品纯度可媲美杜邦两步法,但是生产成本却大幅降低。此外,由于合成PEKK的原材料间/对苯二甲酰氯由公司自供,生产单吨PEKK可节省约5000元成本。 氯、硫产业链上多产品布局,长短期业绩增长点多:对硝基苯甲酰氯和氯醚也是公司氯化亚砜的下游延伸产品。对硝基苯甲酰氯和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的生产工艺相近,可以相互代替。该产品的成本向下游转嫁能力强。此外,公司还将布局氯、硫产业链上的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公司长短期的业绩增长点多。从短期来看,氯化亚砜和间/对苯二甲酰氯的产能利用率有进一步提高空间。此外,间/对苯二甲酰氯第二期1万吨/年的新增产能将逐渐释放,2000吨/年聚醚酮酮项目的逐步投产,都将成为公司业绩的增长点。从长期来看,子公司潍坊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来将建设1万吨/年高性能聚芳醚酮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最终产品为5000吨/年聚醚酮酮和5000吨/年聚醚醚酮,并且其中众多原料和中间体均在此一体化项目建设。 此项目将成为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亿元、4.8亿元、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9%、63.4%、35.7%,相当于2023年32倍的市盈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双氟磺酰亚胺锂渗透率不及预期,聚醚酮酮等产品扩产及销售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