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邓周宇

上海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870523040002。曾就职于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5%
(--)
60日
中线
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2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天士力 医药生物 2015-10-30 37.05 -- -- 39.59 6.86%
43.80 18.22%
详细
扣非净利润增6.22%,EPS1.14元,低于预期 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93.78亿元(+1.85%),归母净利润12.19亿元(+6.88%),扣非11.96亿元(+6.22%),EPS1.14元,低于预期。 前三季度收入的增速和中报披露相比变化不大。而工业收入增长4.19%,相比中报略有提升。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医保控费、医院药占比等因素造成中成药行业相对比较低迷,公司由于主要品种主要在医院渠道,冲击较大。净利润增速相比中报进一步下滑的原因在于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3%,我们预计主要是研发费用的支出增长。 丹滴略有增长,其它主要品种增长明显放缓 我们预计丹滴略有增长,其它主要品种包括养血清脑颗粒/丸、芪参益气滴丸、水林佳等基本受中成药大环境低迷的影响,仅有个位数增长。招标降价对公司产品的影响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公司以独家品种为主,受降价冲击影响较小。另外,公司品种主要市场集中于医院市场,招标进度缓慢导致部分新品种和新进基药品种增长低于预期。因此我们判断,公司整体销售额的增长放缓主要是处方量增长放缓和新产品市场开拓受招标阻滞。 年底前若集中开标将对明年业绩构成明显利好 我们认为卫计委对于推动新一轮招标的决心较大。在今年卫计委发布的70号文的指引下,今年未招标的省份应集中在11月中下旬开标。基于公司独家品种多的优势,我们认为年底集中开标对公司明年的业绩将形成明显利好,尤其是对于新进基药的养血清脑等、新品种丹参多酚酸和普佑克等带来明显业绩推动,预计相关品种未来1-2年可维持20%以上增长。 中药国际化稳步推进,生物药积极布局,长期竞争力不断加强 复方丹参滴丸FDAⅢ期临床试验继续稳步推进。另外公司近期公告和亿胜生物合作,又引入韩国Genexine公司长效蛋白新药品种,积极布局生物药领域。我们认为公司在行业相对低迷阶段积极通过开拓新市场和储备潜力新品来不断加强长期的竞争力。 天士力这类内在素质优秀的公司在行业洗牌期过后将赢来新的收获期。 风险提示:丹滴FDAIII期临床试验周期偏长;招标进度继续拖后。 预计集中开标构成利好,看好长期竞争力,维持“买入” 公司是一家创新型并具国际化战略视野的现代中药龙头企业,主业短期虽承压,但预期年底集中开标会赢来明年业绩好转。公司中药国际化进程顺利,生物药也积极布局,仍看好公司长期的系统制胜竞争力。我们略微公司下调业绩,预计15-17年EPS为1.37/1.61/1.88元,对应PE估值为28.0/23.8/20.3x,维持“买入”评级。
安科生物 医药生物 2015-10-29 26.70 -- -- 38.81 45.36%
50.88 90.56%
详细
15Q1-Q3业绩基本符合预期,Q3单季度略有下降 公司15Q1-Q3实现营收4.57亿(+23.2%),净利润1.09亿(+32.6%),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基本符合我们预期。其中15Q3单季度营收1.62亿(+13.5%),略有下降,Q3净利润0.47亿(+26.3%),增幅大于收入增幅。 三季度化药业务收入持平,中成药恢复增长(+38%) 化药Q3单季度收入持平,主要受商业公司和药店正在进行GSP 认证、政府加大流通领域税收力度、合作商OEM产品库存较大等因素影响。但从10月份化药销售逐渐恢复,预计全年保持30%以上增长。中成药业务三季度增38.4%,销售增长恢复明显,受今年区域市场开发和招标推动带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年中成药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净利增长25%以上。 多因素导致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远超收入增幅 三季度利润增26%,远超收入增幅13%,主要原因有:①毛利率低的化药业务收入减少,导致整体收入结构发生变化;②生物制品去年下半年以来减按3%征收增值税;③公司费用增长控制良好;④随着产品销售规模扩大,规模效应显著。 15Q1-Q3生长激素增长35%,干扰素增长超10% 生长激素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前三季度收入增35%,其中在上海、浙江地区销售增速超50%。国内市场增长快、格局好,公司水针剂有望明年获批上市,是未来业绩重要增量。干扰素整体市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干扰素技术国内领先,而且品类和剂型丰富,预计未来3年仍能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 风险提示 招标降价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外延整合风险。 内生增长稳健,外延布局值得期待,建议重点关注 不考虑收购并表因素,预测公司15-17净利润分别为1.51/1.96/2.49亿元, EPS分别为0.40/0.52/0.66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67/52/40倍。当前估值并不便宜,有一定风险,故下调评级至“增持”。但我们继续看好公司发展,主营品种增长稳健,外延布局精准医疗值得期待,建议重点关注。
海王生物 医药生物 2015-10-28 18.29 -- -- 20.38 11.43%
24.98 36.58%
详细
前三季度扣非业绩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2015年Q1-Q3收入82.21亿(+13.96%),净利润3.51亿元(+548.02%),前三季因剥离亏损资产带来3.08亿非经损益,前三季扣非利润9590万元(+93.37%),EPS0.47元。Q3单季收入28.25亿(+12.09%),实现净利润2.05亿(+24801.6%),扣非利润4465万元(+58794.59%)。公司预计201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3.8-4.5亿元(+1497%-1791%)。Q3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医药商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工业资产恢复盈利 我们估计前三季医药商业主体海王银河收入增长保持在20%以上,考虑到药价下降,安徽二次议价放开的不利环境,公司保持持续增长实属不易。事实上2008到2014年,海王银河营收CAGR高达32.2%,毛利润CAGR高达41.2%,毛利率从7.0%提升到10.3%。不仅增长快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保持了增长的一致性和持续性。我们判断2015年医药商业板块有望保持22%-25%的增长水平,利润增速保持在40%以上(GPO的占比提高),医药商业全年净利润超过2.3亿。若考虑到外延式并购,业绩增长可能更快。更远期来看,随着山东地区集中采购模式的占比提升以及耗材配送比例的提升,以及定增和资产剥离之后现金入账带来的财务费用的下降,商业板块净利润水平将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出现。医药工业方面,公司在完成亏损资产剥离之后,留在上市公司体内的福药、长健都是盈利能力比较好的资产,15年预计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 医药分家背景下公司具备独特竞争优势 长期趋势看,医院的门诊药房将逐步变为社会化药房,零售药房将有可能承接医院药房的转移。前期海王星辰与海王生物的合作(海王星辰的门店将可以销售海王生物配送的所有药品)正式迈出了社会化药房形成的重要一步。未来随着网售处方药的放开,社会化药房的格局形成之后,零售药店将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入口而会衍生出更所的电商和O2O模式。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15-17年净利润4.53亿/4.06亿/5.84亿(未含并购),EPS0.62/0.55/0.80元,对应PE22/24/17倍。我们的预测较为保守,并未达到公司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改进程受阻,医药分家缓慢。
华海药业 医药生物 2015-10-26 24.99 -- -- 27.14 8.60%
27.14 8.60%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原料药和制剂业务均增长显著 公司15Q1-Q3实现营收24.2亿元(+3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5亿元(65.7%),业绩符合预期。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原料药市场销售回暖,同时公司国内外制剂推广力度加大,原料药和制剂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显著。 原料药价格稳定,制剂业务潜力巨大 前三季度公司主要原料药品种供求稳定,价格走势良好。其中,普利类价格几年来维持在低位平稳运行;沙坦类价格下降亦有限,但销售增长较快,预计增速超30%。 公司制剂业务增长迅速,国内外制剂均步入发展快车道,潜力巨大。国外制剂方面,目前已有20个ANDA批文,同时有30多个产品处在FDA审查流程之中,预计明年将有5-10个产品获批。国内制剂方面,三季度公司在重庆、云南、四川、湖北等省份招标中均有产品中标,公司产品线丰富,受益招标带动放量明显,并且将会逐步体现在业绩中。同时CDE药品注册审评新政预计将会尽快实施,公司FDA认证产品有望获益、强势回归。 制剂业务高速增长,不断改善收入结构 根据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我们预计15年全年公司有望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其中原料药19亿元(其中沙坦类10亿元,普利类3-4亿元),制剂收入14亿元(预计国内、国外制剂分别有望达6亿元、8亿元),制剂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预计原料药和制剂的整体增速分别在20%和40%左右,整体毛利率分别在37%和65%左右。由于制剂毛利率远高于原料药,公司毛利构成中制剂贡献超过原料药,进一步显示公司由原料药向制剂转型成功。 国内、国外制剂存在超预期可能,维持“增持”评级 预计15-17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至4.48、5.70和7.53亿元,EPS分别为0.57/0.73/0.9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7/37/28倍。考虑到公司制剂业务保持高速增长(40%),不断改善收入结构,并且国内、国外制剂业务均存在超预期可能,维持“增持”评级。
康美药业 医药生物 2015-10-22 16.65 -- -- 17.90 7.51%
18.65 12.01%
详细
事项: 公司公告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在“康美康复医院”、“康美研究院”、人才培养和互联网医疗方面均有重要合作。 国信观点: 我们认为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对公司的中医产业链和医疗健康布局有着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获取医疗资源、增强研发实力和加强教育培训等。考虑到公司一直在推进互联网医疗战略,本次合作对公司的“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建设贡献了新的医疗服务网络,既充实医疗服务供给方,也抓住了医疗服务需求方。 我们暂不考虑金融租赁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28.59亿/35.50亿/44.84亿,同比+25%/24%/26%;EPS0.65元/0.81元/1.02元,对应PE25倍/21倍/16倍。估值便宜,维持“买入”评级。 评论: 合作方背景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教育与实践的巨头之一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最早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在中医药方面均具备全国一流的实力。 ①医疗方面: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26所,其中第一、二、三附属医院拥有床位超过5000张,国家重点学科43个,年门诊量超1000万人次;②科研方面: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工作中、实验动物中心,下设15个二级学院以及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研究所(中心、院)。③教学方面:广东省211工程重点高校,硕士点46个,博士点19个。 向上获取医疗资源能力进一步强化,“康美康复医院”实施获医疗提供方支持 公司通过合作建设“康美康复医院”切入康复医疗领域,属于由药向医的延伸。在国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社会办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是大趋势。康复保健具备壁垒不高、启动资金要求低、服务属性强且大型公立医院不重视的特点,属于比较适合民营资本进入的医疗服务领域,目前民营康复医院数量在国内占比在60%左右,而且每年的数量增速达到15%以上。公司通过和广东省中医药大学合作,可获得中医药大学优质的医疗资源和病员资源,包括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重病康复病人转诊等优势。公司引入先进康复理念,按高标准建设环境友好、设备一流的康复医院,提供良好服务吸引康复病人,又有附属医院病人转诊支持,成功的概率较大。 康美研究院和人才培养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意在长远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国内科研实力最强的中医药大学,科研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都具有一流的实力。如能设立良好机制解决科研成果产权问题,康美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重要产学研转化将得到明显提升。人才培养方面,康美员工的再陪训需求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十字可以良好对接,另外公司通过设立奖学金和研究基金项目也可以在人才储备方面做好准备。 康美互联网医疗再下一城,强化复合竞争优势 本次合作继续强化了康美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网络优势:一方面公司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供信息化服务,另一方面公司也通过“智慧药房”、“网络医院”去优化改造附属医院的医疗运行效率,也为自己赢得客户来源。康美互联网医疗目前通过合作协议方式已在多地试点,从入口端的质量来讲,整体康美的互联网复合竞争优势正在不断强化。 公司目前正在形成全国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此平台上实现虚拟医院的完整生态圈。公司电商业务配合“智慧药房”、“网络医院”构建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连接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医生,医疗机构的健康云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实现预约就诊,在线购药,在线支付,药品自动配送,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 结合之前公司在广西玉林、青海全省,广州等地的合作项目,以及引进全球顶尖云计算团队进行互联网医疗体系底层设计,我们认为:公司互联网医疗的全国战略正在快速推进。 就医环节,公司依托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医疗资源(普宁、广州、东北、青海、广西优质的公立医院资源)开展“网络医院”业务,实体医院带来的医疗资源是问诊环节最坚实的基础。患者应用“康美通”app进行在线预约就诊,在线支付,未来还可以进行慢病管理,从而构成“虚拟医院”基础。 购药环节,公司目前在和专业电商企业合作在广州、深圳、北京、成都等地试点“虚拟药房”,有数家省级中医院已经连上康美网络平台,公司直接读取这些医院的电子处方并集中配药煎煮并配送至患者家中,从而形成网售处方药的基础。 同时公司早在2年前就开始的药房托管业务,将形成全国性的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公司作为GPO对上游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大大提升,在未来若处方药行政性定价放开之后,将为C端客户争取到更加便宜的价格,这将成为电商时代的重要优势。 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暂不考虑金融租赁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28.59亿/35.50亿/44.84亿,同比+25%/24%/26%;EPS0.65元/0.81元/1.02元,对应PE25倍/21倍/16倍。估值便宜,维持“买入”评级。
天士力 医药生物 2015-10-22 38.11 -- -- 39.59 3.88%
43.80 14.93%
详细
引入韩国Genexine公司在研长效蛋白药物,继续充实生物药研发管线 本次公司引进Genexine的长效蛋白药物均处于临床阶段(I期和II期)或临床前阶段,充实了公司在生物药领域的研发管线布局,短期来讲对公司的主业经营不会有重大的影响。回顾天士力的生物制药布局:①上海天士力药业是公司最重要的生物制药平台,搭建了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哺乳动物细胞连续灌流生产体系,目前旗下有国家一类新药普佑克(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在售;②天士力创世杰:和法国Transgene合资共建,主要负责单抗药物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发。③天视珍生物科技:合资公司,主要负责引进Genexine的五个长效蛋白新药。 引进产品--专利长效蛋白药物hyFc平台:具备明显的安全性和半衰期优势 合作公司Genexine简介。韩国的Genexine,Inc是一家研发型的生物制药公司,由浦项工科大学教授成永喆先生创立,位于韩国首尔板桥科技谷的生物园中。Genexine基于hyFc技术和免疫治疗两大技术平台,专注做创新免疫疗法和下一代长效生物药的研发与商业化。其中本次公司从Genexine引进的五个产品,包括GX-H9(长效hGH,人生长激素)、GX-G3(长效G-CSF,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X-G6(长效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GX-P2(长效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GX-G8(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2)均是其hyFc技术的研发产品线。 Genexine的hyFc平台属于长效蛋白药物开发中的含IgG的Fc片段融合蛋白技术。含IgGFc片段融合蛋白作为长效蛋白药物的最大优点是半衰期长,相比其他技术的半衰期要长得多。目前已上市的IgGFc融合蛋白药物中依那西普的2014年全球销售额高达85亿美元。Fc融合技术是目前最热门的蛋白融合技术,也受到世界各大厂商的重视。 除半衰期长以外,Fc融合蛋白还具有稳定性提高、存在Fc抗体活性、可作为异源蛋白在酵母实现高效分泌表达以及可利用特异性结合ProteinA进行分离纯化等优点。而Fc融合蛋白最大的应用限制是存在抗体依赖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CDC),以及铰链区低弹性可能影响治疗性分子的活性。hyFc平台在保留原有长半衰期的基础上解决了细胞毒性和治疗分子活性的问题,因此让Fc融合蛋白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技术见附录)。 ?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GX-H9)Genexine的长效人生长激素采用hyFc平台,目前在欧洲和韩国针对成人和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侏儒症)进行临床II期实验,给药时间是每两周一次,相比目前长春高新已上市的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金赛增(PEG修饰)的一周一次给药时间周期更长。国内需要用rhGH治疗的儿童有200万人的潜在规模,年花费额达到3-6万,潜在空间极大。目前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市场预计在13-15亿之间,长效rhGH将克服原有的依从性难题,扩大现有市场。 ?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X-G3)GX-G3是长效rhG-CSF,用于治放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症状,目前GX-G3已在韩国成功完成I期临床。G-CSF市场随癌症患者的增多而扩张,全球长效药物市场要超过短效市场,目前销售额最大的是Amgen的Neulasta,超过40亿美元,属于长效rhG-CSF。国内市场则以短效为主,预计国内短效rhG-CSF的市场规模为50亿人民币,未来长效G-CSF迎来换代机会,市场空间至少为50亿。国内G-CSF龙头是山东齐鲁制药,已获批的长效rhG-CSF有山东齐鲁制药的PEG-rhG-CSF(津优力)。 长效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GX-G6)GX-G6为长效rhGLP-1,是回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脑肠肽,目前主要作为2型糖尿病药物作用的靶点。全球现在获批的。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GLP-1类似物降糖药是诺和诺德的Victoza(短效),约20亿美元销售额,长效GLP-1类似物中最具竞争力的是礼来的Trlicity,预计可达到7亿美元销售潜力。国内市场主要是礼来和罗氏的市场。 公司和亿胜生物科技合作互补共赢,发挥系统优势公司目前在生物药领域的重要产品仅有普佑克在售,但属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产量突破的技术难度比较大。而亿胜生物科技在产业化的大肠杆菌蛋白表达系统上具备明显优势。公司和亿胜已签署协议合作研发重组蛋白药物,该协议可让双方各取所需,发挥优势。公司在生物药领域另一个重要的优势是完善的心脑血管销售网络和市场运营能力,引入生物药新品可嫁接公司系统优势,实现协同效应。 短期不影响业绩,维持原有盈利预测,给予买入评级。由于短期业绩不受事件影响,维持盈利预测。公司是一家创新型并具国际化战略视野的现代中药龙头企业,公司在围绕心脑血管等大病种领域培育持续增长点。在中成药行业增长放缓,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创新将成为未来中国制药行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主业短期虽承压,但仍看好公司现阶段的系统制胜竞争力预计公司15-17年EPS为1.44/1.77/2.07元,对应当前估值为26.5x/21.5x/18.4x,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公司作为维持一年期合理估值53-62元(16PE30-35x),建议买入。
东阿阿胶 医药生物 2015-10-21 46.50 -- -- 49.80 7.10%
57.92 24.56%
详细
2015年Q1-Q3扣非净利润+25.8%,基本符合预期。 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为37.85亿元(+45.34%);归母净利润为11.30亿(+22.39%),扣非净利润为10.60亿元(+25.76%)。EPS为1.73元(+22.39%),基本符合预期。今年业绩的增长主要由公司去年产品提价所推动。 提价带来盈利提升,公司维持稳健盈利增长。 我们预计阿胶块营收增长在60%左右;复方阿胶浆营收约增长30%;桃花姬约增长30%,保健食品整体增长20%左右,预计全年收入增长38%。由于驴皮供给仍在下滑,原料成本上涨带动终端售价上涨未来仍难以避免,因此公司也在战略性地开发对高价不敏感的高端市场。目前来看,公司整体营收和利润情况维持较好增长。 品牌优势维持强需求,驴皮供给仍存瓶颈。 公司阿胶品牌优势明显,因此市场认知度和产品需求方面并无大问题。关键在于驴皮供给紧缺造成大幅提价,公司成本压力较大。未来3-5年阿胶行业将是销量缓下滑,价格急升的大趋势。消费者需求虽然仍然旺盛,但是供给端却是存在较大的瓶颈。驴皮供给瓶颈主要是养殖技术还没有达到可以让农户主动大规模养殖的阶段,因此短期仍会存在供给问题。现在公司对全国各地市场实行定额的供给,控制销量。供需失衡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不排除未来还有提价的可能。 风险提示。 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消费者不继续接受提价;驴皮供给持续下滑。 品牌优势和旺盛需求维持公司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三年内原料供给的下滑有可能继续通过提价来保证盈利水平。而消费升级背景下,公司的阿胶产品一直深受消费者认可,可保证强劲的需求。在不考虑阿胶继续提价的前提假设下,我们预测公司15-17年EPS为2.63/3.12/3.80,增长26%/18%/22%,对应现价PE为17.5x/14.8x/12.1x。公司目前是医药行业估值最低的公司之一,而且市场也没有反映阿胶可能存在的提价预期,我们认为目前公司股价明显低估,具备良好的安全边际,给予公司15年20-24倍PE估值(PEG=0.9-1.1),合理估值53-63元,维持买入评级。
嘉事堂 医药生物 2015-10-21 41.50 -- -- 48.25 16.27%
53.33 28.51%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增51.3%,扣非净利润增46.8%,基本符合预期 2015 Q1-Q3,公司实现营收58.02亿元,同比增51.3%;实现扣非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46.8%。公司业绩高增长逐步兑现,基本符合预期。其中15Q3单季度实现营收21.17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0.42亿元,单季度业绩略有下滑,可能与三季度北京地区阅兵导致部分医院限流及采购放缓有关,但总体在正常季节性波动范围之内。预计全年收入有望达88亿元,同比增59%。医用耗材及药品批发业务增长迅速是主要原因。 高值耗材业务整合顺利,未来有望向更多细分领域拓展 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心内科耗材流通领域的龙头,建立起覆盖27个省份、800多家三级医院的销售网络。已收购的14子公司整合顺利,公司此前对其进行了增资,累计达4.57亿元,协助各子公司的业务发展。预计今年公司耗材业务收入规模将达到38亿元(同比增130%),明年达到50亿元以上。随着在耗材配送方面经验的积累,未来公司可能向神经、骨科等更多耗材细分领域进行业务拓展,发展成为一家全国性的大型耗材配送商。 PBM业务全国布局、蕴育巨大弹性 公司此前已公告联合中国人寿与蚌埠市、鄂州市签订医保服务协议,试水PBM 业务。目前在两市合作的方案细节正在谈判中,有望明年初开始正式实施。同时公司正在与更多地方政府恰谈合作,有望在1~2年内逐步落地,PBM 业务蕴育巨大弹性。按照单个地级市基本医保对应平均8~10亿元的药品市场规模, 公司GPO 业务规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风险提示 跨区域经营风险;管理风险; 业绩高增长确定性强,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15-17年净利润分别为1.82/2.42/3.19亿元,EPS 分别为0.76元、1.01元、1.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 55/41/31倍。公司业绩高增长确定性强,15-17年扣非净利润CAGR 达38%,远超行业平均增速。而PBM向全国布局,有望带动GPO 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弹性强、空间大。我们坚定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维持“买入”评级。
康美药业 医药生物 2015-09-16 14.21 -- -- 16.95 19.28%
18.65 31.25%
详细
公司公告概述:合作背景介绍 在青海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人保资本和康美药业作为主要发起人,按照中国银监会《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4年第3号)等相关规定共同在青海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开展以下金融服务: (一)立足青海服务全国,特别是青海省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城乡公用事业、污水垃圾处理、环境治理、广播通信、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立足青海服务于全国的经济转型升级。通过金融租赁业务,重点支持青海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合作,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和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家用轿车、耐用消费品等融资租赁,拓展居民消费。 (三)立足青海服务于全国的健康产业发展。优先参与包括青海省在内的医院资产收购、医院工程建设、高端医疗设备、健康体检设备等健康产业建设。 本次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5-10亿元,租赁公司将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开展融资与融物结合发展的新模式,探索建立租赁物售后回租业务和流通业务。人保投资积极推进在青海省内投资业务,按照相关监管规定,在交通、市政、环保、能源等领域开展基础设施债权投资,稳步推进股权投资,发展金融服务业务,服务青海经济发展。康美药业积极推进在青海省内内开展中药材现货及期货交易、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医药电商等领域的合作,投资建设中药材交易所、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项目,以多种形式参与青海省内医院项目建设投资。 金融租赁业务提供新的稳定盈利的业务主体,后续有望扩展为大金融板块 金融租赁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置金融租赁公司是公司战略中的重要一步,金融租赁业务给公司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块新的收入板块,而且具备很好的成长性。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例,由于医院现金流一般较好,医院建设和设备购置中融资租赁业务已经成为极为普遍的财务方式,以至于上市公司如和佳股份等很早就尝试进入融资租赁领域。而康美此次参与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已经超越了医疗板块融资租赁的范畴,而是在更大更广泛的行业中采取普遍的金融租赁方式,对于该业务的估值应该参照远东宏信等综合性金融租赁企业。由于康美作为优质客户容易从银行拿到低息贷款,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金融租赁业务将成为稳定盈利的业务主体。公司正式运营后,将有望在全国金融租赁行业这个万亿市场中大有作为,抢占一席之地、截止2015年6月末,全国共有39家金融租赁公司,金融租赁行业资产总额达到1.45万亿元。 金融租赁业务支撑“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的建设 考虑到公司一直推进的互联网医疗业务,通过打造新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中医药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创新融合,有助于加快公司“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的建设。 公司目前正在形成全国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此平台上实现虚拟医院的完整生态圈。公司电商业务配合“智慧药房”、“网络医院”构建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连接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医生,医疗机构的健康云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实现预约就诊,在线购药,在线支付,药品自动配送,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结合之前公司在广西玉林、青海全省,广州等地的合作项目,以及引进全球顶尖云计算团队进行互联网医疗体系底层设计,我们认为:公司互联网医疗的全国战略正在快速推进。 就医环节,公司依托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医疗资源(普宁、广州、东北、青海、广西优质的公立医院资源)开展“网络医院”业务,实体医院带来的医疗资源是问诊环节最坚实的基础。患者应用“康美通”app进行在线预约就诊,在线支付,未来还可以进行慢病管理,从而构成“虚拟医院”基础。 购药环节,公司目前在和专业电商企业合作在广州、深圳、北京、成都等地试点“虚拟药房”,有数家省级中医院已经连上康美网络平台,公司直接读取这些医院的电子处方并集中配药煎煮并配送至患者家中,从而形成网售处方药的基础。同时公司早在2年前就开始的药房托管业务,将形成全国性的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公司作为GPO对上游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大大提升,在未来若处方药行政性定价放开之后,将为C端客户争取到更加便宜的价格,这将成为电商时代的重要优势。 金融租赁业务将使得公司进一步与大量实体医疗服务机构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为公司互联网医疗战略的推进形成广泛的、坚实的线下资源。 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暂不考虑金融租赁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28.59亿/35.50亿/44.84亿,同比+25%/24%/26%;EPS0.65元/0.81元/1.02元,对应PE23倍/18倍/14倍。估值便宜,维持“买入”评级。
千金药业 医药生物 2015-09-10 15.12 -- -- 16.20 7.14%
20.70 36.90%
详细
立足传统妇科品牌,进军女性大健康领域。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以妇科用药为主业的医药上市公司,其主营产品妇科千金系列畅销三十余年,培育出妇科领域专业、知名的“千金品牌”。2012年公司开始布局女性大健康领域,同时公司正不断研发一系列的女性健康产品及中药衍生品。我们认为公司凭借在妇科领域的品牌积淀,有望打造成女性大健康领域的标杆企业。 千金系列业绩有望改善,二线品种正在蓄势,湘江药业增势不减。 “终端提价+成本改善”将促主营产品千金系列迎来业绩向上拐点,二线产品补血益母丸、椿乳凝胶、断红饮胶囊在解决价格、剂型、工艺、招标等问题之后,增速有望加快。湘江药业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较强的基层营销能力,增势不减,对母公司的利润贡献以及未来产品线的补充愈发重要。 千金净雅快速增长,前景广阔。 千金净雅是国内首个医用级卫生巾品牌,具有调理月经不调、辅助治疗妇科炎症的独家护理功效。目前产品渠道铺设基本到位,公司开始运用线上、线下、电视广告三位一体的营销策略加大品牌推广,预计2015年收入为1.5亿元,2016年收入达3亿元,实现盈亏平衡,前景广阔。 大股东大比例参与定增彰显信心,国企改革有望助力提升经营效率。 2015年5月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获得了证监会的核准批件,募集资金约5亿元到位,大股东株洲国投认购60%的定增股份彰显信心。公司年报提出将会推出激励计划,国企改革可期,有望助力提升公司经营效率与活力。 风险提示。 千金系列提价效果不及预期;二线品种招标滞后;千金净雅推广不达预期。 公司有望成为女性大健康领域的标杆企业,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考虑增发摊薄,预计15-17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19/1.71/2.31亿元,对应增速为13.5%/43.4%/35.2%,EPS为0.34/0.49/0.66元,PE40X/28X/21X。 传统制药业有望获得平稳较快增长,而公司品牌延展性较强,卫生巾产品带领公司打开女性大健康领域。市值小具备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保持长期积极关注。
康美药业 医药生物 2015-09-01 14.15 -- -- 15.28 7.99%
18.65 31.80%
详细
净利润+39.56%,还原所得税后+24.29%,基本符合预期 201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90.65亿元(+16.79%),净利润14.33亿元(+39.56%),还原所得税影响,同比增长24.29%(去年同期按25%所得税率计税)。 饮片+流通+直销为增长主驱动力,GPO+药房托管提升博弈地位 分产品看:中药饮片收入14.85亿元(+15.44%),中药饮片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饮片行业在整个医药行业增速下降到10%以内的背景下,是为数不多增长尚快的行业,公司未来随着新生产基地产能的逐步释放,有望保持较快的增长。中药材贸易收入37.6亿元(+2.77%), 中药材毛利率稳定在25.51%,同比上升0.3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中药材降价对公司贸易业务向下的边际影响在减弱,而中药材贸易业务的低速增长体现了公司战略处在持续去贸易化的阶段。自产药品1.19亿元(-2.55%),药品贸易收入24.5亿元(+31.77%),代理销售医疗器械收入2.69亿元(+49.73%),药品流通业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药房托管之后公司获得集中采购资质带来的增量市场。保健品与食品业务6.14亿元(+70.70%),该板块超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直销业态的快速推进。 “医疗+互联网”战略持续快速推进 公司今年在广西玉林、青海,广州等地连续开展互联网医疗合作项目,并引进全球顶尖云计算团队进行互联网医疗体系底层设计。就医环节,公司依托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医疗资源开展“网络医院”业务,患者应用“康美通”app进行在线预约就诊、在线支付,未来还可以进行慢病管理。购药环节,公司目前在和专业电商企业合作在广州、深圳、北京、成都等地试点“虚拟药房”。同时公司早在2年前就开始的药房托管业务,将形成全国性的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公司作为GPO对上游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大大提升。 风险提示 业务规模快速扩大,人才储备若不足则存在一定风险。 主业快速增长,“互联网医疗”战略持续推进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15-2017年净利润28.6亿元/35.5亿元/44.8亿元,EPS0.65元/0.81元/1.02元,同比+25.1%/24.1%/26.3%。对应PE21X/17X/13X,估值在A股医药股中处于较低的位置,维持“买入”评级。
嘉事堂 医药生物 2015-08-28 34.00 -- -- 40.49 19.09%
52.00 52.94%
详细
上半年业绩高速增长,符合预期 201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8 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扣非净利润8914 万元,同比增长61%。上半年的业绩高速增长,符合我们的预期。 业绩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药品批发业务及高值耗材业务快速增长(14 家耗材公司上半年营收16.5 亿元,同比增177%;实现净利润共计1.1 亿元)。 向所属医疗器械子公司增资4.57 亿元 通过系列收购,公司已在全国心内科医用高端耗材(以电生理、起搏器、支架、瓣膜等为代表)细分市场居于领先地位。销售网络覆盖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27 个省份800 多家三级医院。公司注重加强对耗材子公司的整合,并给予业务发展方面充分的支持与帮助,目前对各子公司进行增资累计达4.57 亿元,协助进行资金周转,彰显了公司对耗材业务板块发展前景的信心。 与地方政府签订医保服务协议,“中国版”PBM 破冰前行 近日公司联合中国人寿与蚌埠市、鄂州市签订医保服务协议,试水PBM业务。 PBM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有较强二次议价能力的医药商业公司提供具有高性价比的药品,这是从供应端保证实现控费目标的关键。公司在药品二次议价方面能力很强,业内创造性地开展GPO 业务,目前上游筛选、聚集了1000 多家高性价比的供应商企业,能够帮医院节省20%左右的药品采购成本。 通常单个地级市医保资金规模在十几亿到几十亿元不等,公司利用GPO 业务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切入到PBM 中,未来随着签约地方政府的逐渐增多,GPO 业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期。按照目前GPO 业务1%的净利率估算,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长。而从长远来看,若这种模式的“中国版”PBM能够解决医保控费的难题,公司则在国内医药商业领域大变革、医药电商B2C 一触即发的前夜形成了极强的卡位优势。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15-17 年净利润分别为1.82/2.42/3.19 亿元,EPS 分别为0.76 元、1.01元、1.33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52/39/29 倍,维持“买入”评级。
海王生物 医药生物 2015-08-26 13.37 -- -- 14.88 11.29%
20.63 54.30%
详细
中报平淡中蕴藏惊喜,前三季度大幅预增。 201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3.95亿(+14.97%),净利润5513万元(+4.16%),EPS为0.08元,公司预计1-9月实现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500%-550%。考虑到2015年上半年亏损工业资产没有完成剥离,以及股权激励费用的摊销,上半年的隐含的主业实际增速应该在20%左右。我们估计上半年还未剥离的亏损工业资产亏损幅度达到4000万,股权激励摊销约为1100万。 医药商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局面。 医药商业的主体海王银河从2008到2014年,营收CAGR高达32.2%,毛利润CAGR高达41.2%,毛利率从7.0%提升到10.3%,不仅增长快而且保持了增长一致性和持续性。今年上半年医药商业实现收入46亿元,同比+15.07%,毛利率9.93%。考虑到固有的季节性影响,我们判断全年的收入增速将会更高,有望超过20%,而随着横向区域扩张和纵向医院并购的推进,商业板块将长期保持快速增长。考虑到上半年计提了去年医药商业给医院的让利,全年毛利率水平将会更高,医药商业净利润水平我们估计在2.5亿左右;随着山东地区集中采购模式的推进和耗材配送比例的提升,以及定增和资产剥离之后现金入账带来的财务费用下降,商业板块净利润水平将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出现。 医药分家背景下公司具备独特竞争优势。 长期趋势看,医院的门诊药房将逐步变为社会化药房,零售药房将有可能承接医院药房的转移。前期海王星辰与海王生物的合作(海王星辰的门店将可以销售海王生物配送的所有药品)正式迈出了社会化药房形成的重要一步。未来随着网售处方药的放开,社会化药房的格局形成之后,零售药店将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入口而会衍生出更多的电商和O2O模式。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15-17年净利润4.53亿/4.06亿/5.84亿(未含并购),EPS0.62/0.55/0.80元,对应PE24/27/19倍。我们的预测较为保守,并未达到公司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未来股价的弹性在于海王星辰的协同效应和集团的大保健品战略,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改进程受阻,医药分家缓慢。
云南白药 医药生物 2015-08-26 59.99 -- -- 71.56 19.29%
73.00 21.69%
详细
扣非净利润增13.5%,EPS1.21元,低于预期。 2015H1公司实现收入95.4亿元(+10.6%),归母净利润12.6亿元(+11.1%),扣非净利润12.1亿元(+13.5%),EPS1.21元,低于预期。公司费用控制良好,现金流充沛。经营性净现金流19.4亿元,大幅增长67.7%,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情况良好,体现公司扎实稳健的运营思路。其中,2015H1工业收入42.6亿元(+11.1%),增长放缓,主要是中成药受到整个医药大环境的影响有所放缓;工业毛利率60.6%,提升1.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核心原材料三七的价格相比去年上半年的高价有大幅的下滑,带来成本节约。商业收入52.6亿元(+10.3%),相比去年接近20%的增长也出现明显下滑。同样和医药行业大环境增长放缓相关。商业毛利率6.3%,基本保持稳定。 Q2收入有所放缓,利润维持稳增长。 分季度看,15Q2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8.2%,相比于Q1的13.2%增长再度放缓明显,主要是受宏观环境影响导致药品事业部和医药商业Q2增速有所下滑;扣非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13.6%,相比于Q1的13.3%还略有提升。 药品略有增长,健康品和中药资源继续高增长。 ①药品事业部收入增长在0-5%,其中中央产品和透皮产品基本持平,普药维持个位数增速。②健康事业部收入同比增长26%左右,其中牙膏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达到27%,利润增长高达40%以上,其他品种基本高增长;清逸堂卫生巾亏损有所加大,预期今年还需要持续投入推广,到明年完成扭亏的目标。③中药资源事业部预计收入同比增长51%,但目前基数较小,而且多为内部交易,所以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④省医药有限公司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10.1%。 风险提示。1)卫生巾拓展低于预期;2)三七药材出现大幅提价。 看好消费新品开拓,保持稳健成长,维持“买入”。 公司具有优秀的管理层、独一无二的品牌和多年积累的渠道终端资源,再加上白药牙膏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作为一家稳健经营又具备新品开拓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公司目前正处于系统制胜阶段,有能力也有资源实现对健康新品、普药新品和特色药材的进一步开发,维持内生稳健增长。公司现金流状况非常健康,因此对公司未来的外延并购也可有积极预期。我们略下调预测15-17年EPS为2.70/3.08/3.69元,现价对应PE26.4/23.1/19.3x,给予一年期合理估值83-92元(16PE27-30x),维持“买入”评级。
华海药业 医药生物 2015-08-25 24.05 -- -- 24.50 1.87%
27.14 12.85%
详细
业绩略超预期,管理费用管控良好 公司15H1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82.6%。略超预期。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原料药市场销售回暖,同时公司国内外制剂推广力度加大,原料药和制剂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显著,此外延续Q1趋势,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3.5pp。 原料药业务15年有望达到19亿元销售规模 15H1公司原料药销售收入为9.7亿元,同比增长39.7%,全年有望达19亿元。主要品种普利类和沙坦类销售额分别为1.6亿元(同比-0.56%)、4.5亿元(同比+35.4%)。沙坦类特色原料药上半年价格平均下降10%左右,但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整体销售规模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原料药业务的毛利率为40%,高于14年30%的毛利率水平,原因是沙坦类毛利率提高到43%(14年为30%)。我们推测,在销售价格下行的趋势下,沙坦类原料药由于继续放量,规模效应显著,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因此毛利率有一定提升。 国外、国内制剂双双迎来快速增长期 公司上半年制剂业务总收入为6.2亿元,同比增长39%。我们认为公司国外、国内制剂均迎来快速增长期,未来几年制剂销售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外制剂方面,在已有19个ANDA批文的基础上,申报获批加快,并且技术壁垒高的高毛利率品种增多。国内制剂方面,药品审评改革政策近日已出台,未来药品注册管理将日益国际化,这与华海苦心经营多年的制剂出口业务不谋而合,受益于此,公司已有的海外制剂品种回归国内,有望在未来2-3年内获批,新增十几个国内制剂品种。 制剂业务有望超预期,上调公司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管理费用控制良好,我们上调公司15-17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至4.48、5.70和7.53亿元,EPS分别为0.57/0.73/0.9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7/37/28倍。鉴于公司短期有一定高估值风险,下调评级至“增持”。但公司海外制剂申报获批步伐加快,而受益于药品注册审评政策改革,国内制剂业务增速未来有望超预期,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建议重点跟踪。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2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