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唐宇

海通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850517110004...>>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汤臣倍健 食品饮料行业 2019-08-06 18.88 -- -- 20.38 7.94%
20.89 10.65%
详细
上半年业绩仍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1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71亿元,同比增长47.17%;实现归母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33.69%;2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3.99亿元,同比增长26.91%;实现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11.09%。19年上半年,主品牌“汤臣倍健”同比增长14.44%,关节护理品牌“健力多”同比增长53.71%,仍保持较快增速。公司上半年受到短期外界变化,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1)保健品行业整顿及电商平台政策变化;(2)受《电商法》实施影响,部分面对中国消费者的澳洲客户受到较大冲击,大部分客户和渠道正在转型及实施去库存行为。我们认为行业政策规范有利于行业出清,对业务规范、品质领先的龙头只是“短空长多”,长期来看必将对“保健”市场尤其是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重大、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 行业监管趋严,市场出清长期利好龙头。2018年末的权健事件、2019年初的多部委联合治理“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让国产保健食品的声誉受到较大冲击。截至2019年4月18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274.1万人次,立案21152件。根据庶正康讯文章,本次“百日行动”立案其中虚假宣传案例约为55%,是行业的主要问题;涉案品类中,占比最大的依次是“非保健食品”36%、医疗器械(16%)、药品(15%),保健食品仅为7%(涉及蓝帽子)。庶正康讯认为,百日行动针对的“保健”市场乱象中保健食品仅7%;在所有的宣传问题中保健食品仅5.5%。然而,保健食品几乎承担了百日行动以来所有的污名。短期来看,我们认为短期国产保健品消费信心或受到影响。 但长期来看,行业现在虚假宣传问题较严重,监管加强有利于优胜劣汰,注重品质、功效的品牌将受益。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并以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为主要任务,实施健康知识普及以及合理膳食等行动。我们认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增强,消费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关注品牌提升,费用投放加大。2019年公司根据既定的年度经营计划指引,采取适度激进的市场策略:启动以蛋白质粉为形象产品的主品牌提升策略、进一步丰富和夯实大单品战略、开启电商品牌化3.0战略、加速商超渠道和母婴渠道建设等,为公司业绩增长奠定基础。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内适度加大了品牌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高度集中资源不断夯实公司品牌力,助力公司的业绩增长。销售费用投放增加及LSG并表背景下,2019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合计为7.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0.75%;管理费用合计1.87亿元,同比增加90.16%。综合上述,公司三费及研发费用率合计为33.39%,较去年同期增加5.99pct。 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商超、母婴渠道布局加强。2018年,公司除自有品牌“汤臣倍健”、“健力多”、“健视佳”、“健乐多”、“天然博士”等品牌外,公司通过收购先后获得儿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澳大利亚益生菌品牌“Life-Space”,不断构筑和丰富公司的品牌矩阵,高效提升品牌价值。2019年上半年,公司正积极加速商超渠道和母婴渠道建设等,探索市场新机遇。我们认为通过产品矩阵和渠道的不断拓展,公司有望保持持续领先的行业地位和较高营收增速。目前,公司正拟采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联合投资者持有汤臣佰盛的46.67%股权,2019年7月该事项已经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19年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仍然是公司重点。短期来看,保健品行业整顿及电商政策变化对公司近期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但行业治理短空长多,市场出清后龙头有望受益。考虑到(1)2019年LSG并表带来收入增长,但并购产生了较大金额的无形资产摊销及财务费用;(2)公司内生增长;(3)品牌和市场推广力度增加带来的销售费用增加,我们预计2019-2021年,公司EPS分别为0.85、1.08、1.34元/股,可比A股公司2019平均PE33.64倍,港股保健品公司H&H国际控股2019年18.73倍,给予公司2019年27-30倍PE,对应2019PEG1.08-1.20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在22.95-25.5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跨境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风险,商誉减值风险,新业务与新项目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
安井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19-05-10 43.98 -- -- 49.50 11.69%
53.97 22.71%
详细
2018年营收、利润增速加快,2019Q1亦稳健增长。公司2018年营收及同比增速42.59亿元/22.25%,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2.70亿元/33.50%,扣非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2.43亿元/35.4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及同比增速2.96亿元/-16.60%。Q4营收及同比增速13.19亿元/26.11%,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0.74亿元/16.55%。拟每10股派发3.76元现金股利(含税)。2019Q1营收及同比增速10.96亿元/14.61%,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0.65亿元/19.6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0.60亿元/23.42%。 2019Q1面米收入增速加快,肉制品收入下滑。2018年经营策略为“三剑合璧、餐饮发力”,鱼糜、肉、面米、菜肴制品的收入/同比增速/毛利率分别为15.67亿元/21.29%/25.88%(同比+1.18pcts)、11.95亿元/20.71%/26.70%(同比+2.24pcts)、10.98亿元/18.64%/26.12%(同比-0.76pcts)、3.95亿元/45.86%/29.72%(同比-9pcts)。其中菜肴制品毛利率同减9pcts,主要因加大千夜豆腐的促销力度所致。另外,鱼糜、肉制品毛利率改善,我们认为主要系产品升级及提价等因素影响。2019年Q1,鱼糜、肉、面米、菜肴制品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4.11亿元/16.11%、2.90亿元/-4.29%、3.02亿元/34.43%、0.91亿元/22.41%,肉制品收入下滑主要系猪瘟事件影响了春节前后的产销量,同时公司短期暂停了猪肉制品的销售。 2019Q1商超收入占比提升。2013-2018年,公司经销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18年收入/同比增速/占比为36.43亿元/23.51%/86%。商超收入5.13亿元,同增14.55%,占比持续下滑至12%;特通收入0.96亿元,同增10.50%,占比也仍停留在低个位数。2019Q1商超收入占比提高到20.68%。 巩固传统强势市场,加大弱势市场开发。2018年公司各区域收入增速均继续保持双位数,其中主销区华东区域增速明显加快,18年华东区域收入23.88亿元,增速加快到22.49%,同比提高了10pcts。另外,华中区域表现亦较好,收入3.58亿元,增速加快到33.50%,同比提高11pcts。还有西南市场,收入2.47亿元,增速加快到22%,同比提高12pcts。 毛利率保持平稳。2018年,毛利率26.51%(同比+0.24pcts),期间费率18.21%(同比-0.30pcts),销售费率13.43%(同比-0.64pcts)、管理费率(含研发费)4.40%(同比+0.04pcts)、财务费率0.38%(同比+0.30pcts)。财务费用为0.16亿元,同增450.66%,主要因短期借款利息、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增加,财政贴息减少所致。存货11.63亿元,同增44.66%,主要因增加原材料(预估原材料将上涨)和春节备货。2019Q1毛利率26.36%(同比-0.59pcts),在肉价上涨的背景下,没有出现明显下滑,我们认为主要系部分原材料前期有囤货、调整了产品结构、提价等多因素所致。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9、4.05、5.00亿元,EPS分别为1.52、1.87、2.31元。参考可比公司19年PE在18-48X,并考虑在税收和环保加严的大背景下,公司所处行业正在加紧洗牌,竞争格局正在逐渐改善,公司作为行业绝对龙头,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19年估值为29-30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44.08-45.60元,给予“优大于市”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产能释放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贵州茅台 食品饮料行业 2019-04-03 847.44 -- -- 990.00 15.12%
1035.60 22.20%
详细
近日公司披露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71.99亿元,同比增长26.43%,大幅超过去年初制定的营收增长15%的目标;归母净利润352.04亿元,同比增长30.00%,略高于公司2019年1月2日生产经营情况的公告中2018年归母净利润初步核算值;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413.85亿元,增长86.82%;年末预收账款135.77亿元,较三季度末增加24.09亿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5.39元(含税)。 茅台酒量价齐升是2018年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营业收入736.39亿元,增长26.49%。其中茅台酒营业收入654.87亿元,增长24.99%,销量3.25万吨,增长7.48%。2017年12月28日公司公告,自2018年起适当上调茅台酒产品价格,平均上调幅度18%左右。系列酒营业收入为80.77亿元,增长39.88%,销量2.98万吨,增长-0.43%。 四季度收入、净利润增速较三季度大幅回升,说明容忍业绩短期波动,用全年角度衡量公司发展更为客观。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总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1%和2.71%(2017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15.95%和138.41%),较一二季度明显回落,导致公司股价当日跌停。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总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又恢复至34.12%和47.56%。 营销转型是公司2019年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意义和难度均不容忽视。根据公司关于生产经营情况公告和关于2019年度茅台酒销售计划公告,2019年度计划安排营业总收入增长14%,茅台酒销售计划为3.1万吨左右。计划销量较2018年实际销售量减少4.72%,目前尚无直接提价信息。茅台酒结构升级从2018年数据看并不明显(茅台酒销量增长7.48%,均价上涨18%左右,收入仅增长24.99%)。我们认为从年报中公布的2019年八项重点工作来看,“抓好营销转型发展”将是2019年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年报中同时公布,国内经销商数量增加615家,减少607家,其中茅台酒经销商437家。3月26日公司官网发布,集团公司党委审议了《贵州茅台集团营销有限公司筹建方案》,或是公司营销转型的重要进展。 治理变化影响深远,渠道利益回流可期。2018年5月至今公司多次人事调整。茅台集团党委两位正副书记均优选自省内政府和国企部门,且都与经济、统计及国企管理相关;集团和股份公司高管团队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得到改善;科级干部和见习助理全面调整,大量提拔,干劲正足。据贵州日报报道,贵州省2018年白酒产业增加值898亿元,排全省工业第一位,计划到2020年白酒产值达到1200亿元。除了新增产能稳步建设外,茅台酒出厂价(654.87亿元/3.25万吨/2200瓶*1.17增值税=1072元/瓶)与终端价(2000元左右)之间的较大价差,预计将成为后续改革重点方向之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从行业趋势上看,我们认为白酒行业仍处于平稳上升期。贵州茅台作为行业龙头,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有望通过深化改革保持较高增速。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33.10/39.18/45.54元/股,可比公司2019年PE估值21.91倍。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板块龙头,增长确定性及增速都较高,给予公司2019年24-29倍PE,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在794.4-959.9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公司改革遭遇阻力,宏观经济景气下滑,房产价格大幅下跌。
中炬高新 综合类 2019-04-02 36.60 -- -- 37.27 1.83%
43.46 18.74%
详细
年报。公司2018年营收41.66亿元(yoy15.43%),归母净利润6.07亿元(yoy34.0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24亿元(yoy11.21%)。Q4营收10.02亿元(yoy13.77%),归母净利润1.22亿元(23.44%);Q4毛利率为39.27%、期间费率(含研发费)为25.48%,费用率为四个季度最高。 销售人员薪酬明显提高,管理费率仍在高位。2018年,期间费率21.20%(-1.93pcts),销售费率10.35%(-1.46pcts)、管理费率(含研发费)9.55%(-0.09pcts)、财务费率1.30%(-0.37pcts)。销售费率降低明显,销售人员个,同比减少131个,销售人均薪酬11.9万元/年,同比提升24%;相比之下,2018年海天的销售人均薪酬高达22万元/年,仍有较大差距。另外广告费用同比减少20%,运费及业务费仅增加1%。管理费率虽小幅降低,但依然较高,2018年海天的管理费率仅为4.34%。预收款项2.37亿元,同增13.44%,环比Q3末增加0.62亿元,我们认为下游备货积极性较高。固定资产+在建工程17.19亿元,同增16%,主要是阳西基地产能扩充所致。 多品类齐头并进。年报内详细披露了各产品财务数据明细,高盈利的核心单品-酱油、鸡精鸡粉表现稳健,蚝油、料酒等小品类实现高增长。①酱油销量40.19万吨(yoy7.81%)、收入25.90亿元(yoy9.12%)、毛利率44.14%(-0.66pcts),吨价6443元(+77元),我们认为主要是产品结构优化贡献,吨成本3599元(+86元),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②鸡精鸡粉销量2.44万吨(yoy7.27%)、收入4.43亿元(yoy7.24%)、毛利率40.72%(-1.38pcts),吨价18164元(-5元),吨成本10767元(+248元),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③除低盈利的腐乳外,其他产品也均取得了一定增长,增速较快的有蚝油收入1.40亿元(yoy41.80%)、料酒收入0.58亿元(yoy68.88%)、食用油收入3.21亿元(15.93%)。 继续加大市场覆盖广度与深度。①2018年,公司以“稳步发展东南沿海,重点提升中北部和东北市场,加速开拓西南区域,逐步推进西北市场”为渠道开发纲领,开发了18个空白地级市,累计开发了全国337个地市级中的260个,开发率为77%,未来将继续加大空白地级市和三级市场区县的开发力度。②分区域看,中西部、北部收入基数相对低,延续2017年的高增速,2018年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2.47%、17.62%,我们认为未来渗透空间较大。③渠道上,直销收入接近1亿元,占比不到3%,主要在珠三角就近展开;2018年新开178个经销商,累计经销商数量达864个,公司预计到2019年末经销商数量可达1000家。产品最终使用上,75%左右用于家庭消费,而餐饮渠道占比也正逐渐提升。
双汇发展 食品饮料行业 2019-03-25 25.83 -- -- 28.05 6.37%
28.05 8.59%
详细
事件。 公司披露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9.3亿元/-3.3%,营业收入(营业总收入剔除其他类金融业务收入)487.7亿元/-3.3%,实现归母净利润49.1亿元/+13.8%,EPS为1.49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1.9亿元/-8.1%。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5元(含税)。 点评: 屠宰业务量利齐升,售价下降致收入下滑。公司2018年屠宰生猪1630.6万头/+14.3%,生鲜冻品对外交易收入241.2亿元/-9%,其中外销量153.2万吨/+0.8%,单位产品售价1.57万元/吨,同比下降9.7%。受益于2018年国内生猪价格下降,屠宰业务经营利润率达到3.63%,同比显著提升1.6pct;其中单四季度在非洲猪瘟背景下,公司受益于产销区价差拉大、全国产能布局和冷链运输优势,经营利润率达到4.85%/+2.44pct,头均利润达到84.8元/头。2019年国内生猪价格进入上行周期,我们认为对公司屠宰量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压制,但考虑到公司“大进大出上规模”的经营方针、冻肉产品在猪价上行期盈利能力好以及2019年随着中美价差拉大有望加大进口等因素,我们判断2019年公司屠宰盈利能力仍可保持较高水平。 肉制品聚焦结构升级,量价齐升收入小幅增长。2018年公司肉制品业务收入232.1亿元/+2.4%,其中高温肉制品收入146.95亿元/+3.9%,低温肉制品收入85.2亿元/-0.01%。具体拆分来看,2018年肉制品外销量160.1万吨/+1.1%;单吨均价1.45万元/吨,同比增长1.3%,吨价上涨主要受益于公司重视发展高品质、高价格、高利润的产品,持续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方面,2018年肉制品单吨利润2965.4元/吨,同比微增0.02%。2019年公司将继续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且在猪价上涨预期下有望通过调结构、直接提价、储备低价原料库存、进口低价原料肉以及提升生产效率等方式平抑成本上涨,我们判断2019年肉制品业务销量和利润均有望稳中有升。 屠宰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行业龙头,肉制品产品结构升级促发展。1)屠宰:随着监管趋严和消费者品牌意识觉醒,尤其在非洲猪瘟等事件催化之下,我们认为国内屠宰行业集中度有望加快提升,公司迎合行业趋势,在“建网络、扩鲜销、大进大出上规模”的经营方针指导下,有望实现屠宰量长期较快增长。2)肉制品:近年来公司肉制品致力于产品结构升级,向低温转、向中高档转,大力发展中式产品,优化新产品上市推广流程和考核激励制度,促进肉制品调整结构上规模。我们认为在公司经营方针的指导下,未来屠宰和肉制品业务都将迎来发展机遇。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1.57/1.69/1.85元,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在明确了“调结构、扩网络、促转型、上规模”的战略方针之后,未来在市场开拓以及盈利能力提升方面仍具有较大空间,可持续成长性较强。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19年18-22x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28.26-34.54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品推广不达预期,非洲猪瘟持续发酵。
汤臣倍健 食品饮料行业 2019-03-12 19.47 -- -- 23.38 20.08%
23.38 20.08%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披露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度业绩预告:(1)公司2018年实现收入43.51亿元/+39.86%,主品牌+大单品都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公司旗下主品牌“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29.82亿元/+24.39%;“健力多”品牌实现营业收入8.09亿元/+128.80%;LSG并表营收2.73亿元。2018年,由于收购LSG及Penta-vite,境外收入增加,已经占总收入6.84%。境内业务方面,公司线上(扣除健之宝业务业务之外)、线下渠道同比增长分别超45%、35%。(2)公司2018年归母净利润为10.02亿元/+30.79%,2018年公司毛利率、三费+研发费用合计率为67.66%、40.52%,分别较上一年度增加0.59pct,增加0.88pct。整体来看,公司2018年盈利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是:公司支出较大额度现金(16亿元)购买LSG,现金减少负债增加;投资净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0.78亿元;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增加0.25亿元等因素对盈利增长有一定拖累。2019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在15%-35%之间,金额约在4.28亿元-5.02亿元间,持续较高增速。由于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及财务费用支出,我们预计LSG短期对公司利润贡献有限。 大单品战略成为公司业绩引擎,2019年拟三箭齐发。2018年,公司大单品战略进一步发力。继2017年实现超160%增长后,公司首个大单品“健力多”2018年增速仍在128.80%,整体营收已经达8.09亿元,在关节护理细分领域占据优势。我们认为,大单品战略有利于集中和调动市场资源提高大单品本身市场影响力及相关保健知识教育,同时也会推动公司产品的整体影响力。根据公司经营计划,2019年公司拟三箭齐发:“健力多”争取更大销售目标;“健视佳”试点区域稳步推进;将益生菌Life-Space中国线下产品作为第三个大单品,投放资源开拓药店、母婴店等线下销售渠道。 打造品牌驱动力,电商品牌化+主品牌提升再加码。公司对品牌建设关注度较高,2018年一方面启用全新品牌主张“23国营养,为1个更好的你”,在全球原料战略支撑下进一步打造产品品质形象;一方面公司启动电商品牌化2.0,推出线上专供YEP系列普通食品,设计、营销、品牌代言方面定位年轻化、时尚化。与此同时,2018年公司“GymMax健乐多”签约品牌代言人吴尊,进一步同健美协会、冠军运动员多方位合作,提高行业专业影响力。我们认为体重管理、运动营养板块市场空间和需求都较大,公司也正积极在该领域开发更多产品线,从而取得新的突破。根据公司经营计划,2019年公司计划启动以蛋白质粉为形象产品的主品牌提升策略,电商品牌化3.0战略,加强品牌力建设。 卡位母婴加速商超渠道。2017年,公司推出了婴童营养品牌“天然博士”,主要目标客户为孕妈及0-3岁婴幼儿群体的膳食营养补充。2018年公司又先后收购了儿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和澳大利亚益生菌品牌LSG,共同构建公司母婴产品组合。根据公司计划,2019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母婴渠道资源投入,并加速商超渠道建设。我们认为公司在药店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现阶段通过加强在母婴、商超渠道的布局,有望进一步加大公司市场份额、完善公司产品矩阵,构造新增长点。 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发管理团队积极性。2019年2月,公司推出2019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公司或公司子公司任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计45人)授予2600万份股票期权(其中,首次授予2445万份,预留155万份),约占公司股本总额146881.788万股的1.77%,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股19.80元。第一、二、三个行权期的业绩考核条件分别为以2018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45%;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60%,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75%。根据公司测算,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需摊销的总费用约为9518.14万元,于2019-2023年五年内摊销。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保健食品行业市场空间仍较大,相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居民渗透率、人均消费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8年,公司大单品战略取得较大成功,收入、利润均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下半年,公司完成收购LSG,成功卡位益生菌赛道,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我们预计,2019年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仍然是公司重点,消费升级趋势下,公司作为持续成长的行业龙头,有望保持超行业增速。考虑到(1)2019年LSG并表带来收入增长,但并购产生较大金额无形资产摊销及财务费用;(2)公司内生增长;(3)品牌和市场推广力度增加销售费用增加,我们预计2019-2021年,公司EPS分别为0.85、1.08、1.34元/股,可比A股公司2019平均PE28.69倍,港股保健品公司H&H国际控股2019年PE16.51倍,给予公司2019年27-30倍PE,对应2019PEG1.08-1.20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在22.95-25.5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跨境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风险,商誉减值风险,新业务与新项目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
伊利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19-03-06 27.31 -- -- 30.35 8.51%
32.19 17.87%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95.5亿元/+16.9%,营业收入(营业总收入剔除其他类金融业务收入)789.8亿元/+16.9%,实现归母净利润64.4亿元/+7.3%,EPS为1.06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6.2亿元/+23.1%。 点评: 四季度表现靓丽,市场份额再提升。公司四季度实现收入181.3亿元/+17.6%,归母净利润13.9亿元/+30.9%,我们判断四季度的靓丽业绩主要是受益于春节销售旺季提前、产品结构升级及买赠促销放缓。全年分品类来看,液体乳实现收入656.8亿元/+17.8%,奶粉及奶制品实现收入80.4亿元/+25.1%,冷饮产品实现收入50.0亿元/+8.5%。公司收入快速增长使得市场份额再获提升,据尼尔森数据,公司2018年常温市占率36.8%/+2.3pct,低温市占率16.6%/+0.5pct,婴幼儿奶粉市占率5.8%/+0.6pct。 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平抑成本压力,毛利率同比略增。201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产品)增长17.8%,根据公司所做的收入增长归因分析,因销量增长贡献的收入增速为11%,因结构升级贡献的收入增速为5.6%,因产品提价贡献的收入增速为1.2%,由此看出公司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显著。分品类来看,奶粉及冷饮产品结构升级更为突出,分别贡献了各自品类收入增速的11%和5.9%。此外据公司年报披露,2018年“金典”“安慕希”等高毛利率重点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4.3%,高于公司整体增速水平。2018年尽管公司在成本端压力较大,但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实现综合毛利率37.82%,同比仍提升0.54pct。我们判断2019年公司仍有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原奶价格小幅上涨),但考虑到结构持续升级,预计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短期费用投入增加,奠定中长期持续发展基础。费用方面,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4.85%/+2.05pct,其中广告费用率13.8%/+1.7pct,主要是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及冬奥会契机下品牌建设投入增加;管理费用率为3.75%/-1.13pct,主要是由于研发费用单独列示所致,2018年研发费用率0.54%/+0.23pct;财务费用率-0.08%/-0.24pct。展望2019年,考虑到行业竞争仍较为激烈、公司积极开拓新业务和国际业务以及创新发展带来的研发支出增加,我们认为公司整体费用率仍将维持较高水平,但可为未来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与国际化助力未来发展。在品类创新方面,近年来公司在原有乳制品基础上积极拓展品类至植物蛋白饮料、能量饮料及矿泉水等领域,成立健康饮品事业部和奶酪事业部,专注培育符合健康消费趋势、能够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品类。在国际化方面,2018年公司“JoyDay”冰淇淋在印度尼西亚多个城市成功上市,11月公告收购泰国本土最大冰淇淋企业以加大东南亚市场开拓。我们认为品类的创新与国际化业务的拓展是公司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重要推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1.12/1.30/1.48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并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市占率持续显著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强、业绩稳定性好,可给予一定估值溢价,我们给予公司2019年25-30x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28.00-33.60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需求趋向低迷,公司因新业务和国际化拓展导致费用大幅增加。
中炬高新 综合类 2019-02-20 33.48 -- -- 34.46 2.93%
37.91 13.23%
详细
宝能系控制董事会,期待机制更为改善。2018年11月公司顺利完成第9届董事会换届,宝能系占6席(非独立董事)中的4席;宝能系代表陈琳女士当选董事长,并担任公司法人代表,宝能系陈超强任总经理。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宝能系正式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预计将自上而下地加大对公司日常经营的管理,推进如薪酬体系等各项管理机制的改革,轻装前行,降本增效。 同时宝能系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亦可助力公司未来发展。 差异化定位鲜味酱油,市占率不断提升。在调味品、酱油行业增速均放缓的背景下,公司收入保持远超行业的增速。在酱油零售端口径的市占率从2013年的3.5%提升至2017年的4%,仅次于海天,提升速度超过其他厂商。我们认为主要基于:1、酱油行业集中度较低,存在大量中小厂商,公司作为行业领先厂商,产品、渠道等综合优势明显,市场不断拓展,收割中小厂商份额;2、公司酱油产品定位的鲜味酱油,避开海天的中低端优势产品,进行差异化错位竞争,同时也符合消费升级方向,迎合了生抽取代老抽,鲜味酱油兴起的行业趋势。 强化多品类发展,非酱油调味品产能终将超酱油。目前公司处于多品类发展的关键节点,在2012年、2017年建设的阳西(厨邦)基地、阳西(美味鲜)基地,重点建设了非酱油调味品产能。我们认为,2023年后两大基地将全部满产,加上中山基地产能,总产能合计约143万吨:酱油55+万吨、食用油32+万吨、蚝油26+万吨、醋11+万吨、料酒5+万吨、鸡精&鸡粉5+万吨;非酱油调味品的产量占比将超过60%(2017年占比仅22%)。我们认为,新产能释放后将共享酱油建立起的渠道和品牌,实现多品类发展,向百亿元收入规模挺近,同时渠道边际成本降低,净利润规模最大化。 积极开发空白市场,餐饮渠道占比逐渐提高。目前东南沿海区域收入占比超过70%,公司正积极布局内陆省份市场,2017年中西部、北部收入增速均高达25+%。近几年经销商的数量每年新增100家左右,公司预计到2020年,经销商要超过1000家。近几年公司流通渠道占比持续下滑至2017年的50%左右,转而通过引入有餐饮资源经销商、举办厨师训练营等多种方式主攻量大而粘性强的餐饮渠道。 阳西厨邦产能逐渐释放,助力公司毛利率提升。相比中山基地,阳西(厨邦)基地的设备更先进,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控制更好,净利率也更高。2014-2017年,厨邦基地产能不断释放,厨邦基地占调味品收入比、厨邦基地净利率、美味鲜公司净利率都持续提升,2017年分别为37.29%、20.47%、16.21%。厨邦基地产能总体规划有47万吨,后续产能释放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毛利率。 宝能系入主后,期待降管理费率、加大营销投入。公司管理费率、研发费用率均明显高于同行,受益于持续进行信息化建设、减少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管理费率、研发费率正逐年降低;同时公司市场拓展亦偏保守,销售费率明显低于同行。 宝能系入主后,我们很看好公司未来将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率、研发费率,同时更为积极的拓展市场,激励一线销售人员,销售费用率预计将提升,带来更强劲的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18-20年EPS分别为0.76/0.97/1.27元,相关可比公司2019年PE在28-40倍;考虑到公司增速快,宝能系有望带来进一步的机制改善,给予公司一定估值溢价,给予2019年35-38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33.95-36.86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餐饮行业景气下滑;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行业竞争加剧;扩产项目投产进度不达预期等。
贵州茅台 食品饮料行业 2018-11-09 574.00 -- -- 616.50 7.40%
699.00 21.78%
详细
我们认为对高端白酒的供需趋势不必悲观。(1)2018年三季报的高端、次高端白酒企业均保持较快增长。(2)高端白酒消费刚性,往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3)从历史业绩来看,除了重大经济危机、限制公务消费等重大事件,多数年份都保持连续正增长,极少出现大涨大跌。(4)合理补库存需求和少数投资需求助推高端白酒景气。 增长“神话”持续,卖方市场已成。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22.4亿元+23.1%,2001年上市以来已经连续第18年保持正增长,历年增幅在3.7%-58.2%,2001-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25.5%。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47.3亿元/+23.8%,同样保持18年连续正增长,历年增幅为1%-83.3%,2001-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31.8%。公司2001年上市时毛利率为82.2%,后来震荡上行,至2008年已超过90%并持续至今,仅在2017年因为系列酒高速发展略拖累至89.8%,今年前三季度又恢复至91.1%。净利率也与毛利率保持相似的变化趋势,上市时虽然低至21.2%,但是随后即持续快速攀升,至2007年已经超过40%,2011年超过50%,今年前三季度为50.9%。与此对应的是公司销售费用率的反向变化,上市时高达14.1%,2002年冲高至16.8%,但从2007年降至10%以内后(当年7.7%)再未超过10%,甚至2011年最低达到3.9%,今年前三季度为5.2%。一升一降的显著变化表明茅台酒已经形成卖方市场,产量与社会需求量之间的不平衡已成常态。 治理变化影响深远,渠道利益回流可期。2018年5-9月,公司多次人事调整;2018年9月,茅台集团再次召开清理整顿各子公司工作专题会。汇报显示,总共需要清理的51家公司中,有5家已经完成清理。目前来看,茅台集团党委三位正副书记均优选自省内政府和国企部门,且都与经济、统计及国企管理相关,专业性强;集团和股份公司高管团队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得到改善,正是显谋略、促发展的黄金年龄;中层干部全面调整,大量提拔,干劲正足。2018年1-8月,茅台集团完成营业收入486.9亿元/+34.9%,贵州省白酒产业总产值658亿元,茅台集团的发展对贵州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新团队责任重大。我们认为白酒行业本轮复苏增速高点已过,但持续平稳增长可期。我们认为今后三年白酒行业仍处上升期,对优质龙头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公司长期经营目标低于实际增长,2018年公司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5%左右”,我们预计实际增速大概率在15%以上,而且在行业上升期,15%左右的增长目标仍将持续。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是白酒行业龙头,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公司目前需求旺盛,市场价、指导价和出厂价差较大,量价增长空间较足。2018年年中,公司多次人事变动,集团和股份公司高管团队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得到改善,正是显谋略、促发展的黄金年龄;中层干部全面调整,大量提拔,干劲正足,治理红利有望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27.07/32.63/38.88元/股,可比公司2018年PE估值16.31倍。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板块龙头,增长确定性及增速都比较突出,给予公司2018年23-25倍PE,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在622.61-676.75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动销情况弱于预期,经济大幅减速,房价大幅下跌。
伊利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9-24 24.48 -- -- 26.80 9.48%
26.80 9.48%
详细
收入增速快于行业及竞品,市占率持续提升。1H18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9亿元/+18.9%,其中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0.1亿元/+13.8%,维持双位数较快增长。具体分品类来看,1H18液体乳实现收入319.2亿元/+20.5%,体现良好的收入增长质量;冷饮实现收入37.3亿元/+14.9%;奶粉及奶制品实现收入38.7亿元/+27.3%,我们认为主要是受益于奶粉注册制落地实现恢复性快速增长。同时,我们判断1H18乳制品行业收入增速约为10%;根据蒙牛乳业中报,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4.7亿元/+17%,其中主要产品液态奶实现收入289.3亿元/+14%。伊利1H18收入增速明显快于行业及竞品,市占率呈现持续提升态势。据尼尔森数据显示,1H18公司常温奶市占率35.8%/+2.38pct,低温奶市占率17.5%/+1.01pct,婴幼儿奶粉市占率5.8%/+0.81pct。此外,上半年公司重视重点产品及新产品的推广工作,重点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新品销售收入占比同比提高5pct,新推出的“植选”系列豆乳、能量饮料“唤醒源”、果昔酸奶饮品“果果昔”等产品市场反馈良好,为公司持续提供新增长点。 毛利率同比持平,预计下半年略有压力。1H18公司毛利率38.67%/+0.48pct,其中单二季度毛利率38.54%/-0.14pct。我们判断上半年公司原奶成本同比基本持平,大包粉及包装箱成本有所上涨,但由于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抵消成本上涨压力,使得公司毛利率仍能保持同比提升。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原奶价格在供给偏紧、消费旺季等因素推动下将温和回升,大包粉及包装箱价格仍将同比上涨,因此下半年整体成本压力较大,预计公司下半年毛利率环比会有下降,但同比仍有望稳中有升。 加大销售费用投入拖累净利润增长,预计下半年环比改善。1H18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4.5亿元/+2.4%,其中单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17.5%。我们认为拖累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销售费用大幅增长:1H18公司销售费用101.7亿元/+33%,销售费用率25.69%/+2.72pct,其中单二季度销售费用率28.35%/+3.96pct,具体来看主要是由于1)市场竞争激烈投入的广告营销费增加,2)职工薪酬增加。其中1H18广告营销费用59.6亿元/+38.9%,主要是由于冬奥会投入增加、综艺投入集中释放及新品加大宣传;职工薪酬费17亿元/+37.6%,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公司注重组织和人才培养并加大薪酬激励所致。展望下半年,考虑到2Q18公司费用投入相对集中,存在季度间不均衡,且考虑到下半年成本压力环比上升(或有望使得行业线下促销买赠竞争趋缓),我们判断销售费用率在下半年将环比改善,但同比仍有明显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短期费用投入增加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竞争对手,以拉大市占率差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做铺垫(如冬奥会品牌投入虽不能在短期看见明显成效,但会随着冬奥会逐步临近而愈发显现)。通过分析历史上四次(2002-2004,2008-2009,2015-2016以及1H18)双寡头激烈竞争后的结果,我们认为伊利市占率提升幅度均好于蒙牛,体现出伊利较高的费用投放效率。但考虑到今年费用的大幅投放仍会影响公司2018全年业绩,我们下调公司2018-2020年盈利预测,预计其2018-2020年EPS分别为1.08/1.27/1.50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并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市占率持续显著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强、业绩稳定性好,可给予一定估值溢价,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25-30x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27.00-32.40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需求趋向低迷。
重庆啤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9-21 28.34 -- -- 30.17 6.46%
30.90 9.03%
详细
嘉士伯集团成员,区域领先的啤酒企业。公司共拥有15家酒厂,位于重庆、四川和湖南等地,其中重庆是核心市场。公司拥有“重庆”和“山城”两大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本地品牌,2013年底成为全球第三大啤酒商丹麦嘉士伯集团成员后,又获得了嘉士伯、乐堡、K1664等国际品牌的生产和销售权,形成了“本地强势品牌+国际高端品牌”的品牌组合。2017年度,公司实现啤酒销量88.75万千升,营业收入31.76亿元。其中啤酒业务收入30.83亿,位列国内A股和港股啤酒上市公司第五。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7.64亿元/+10.91%,归母净利润2.1亿元/+29.74%。大城市战略下,四川、湖南两地增长提速,收入分别增长23.73%、37.21%,为公司增长带来新动能。产品结构升级战略不断推进,公司积极推动现饮渠道产品结构升级,非现饮渠道高端化、听装铺货率提高,做好多场景多品类产品供应。 产能优化阶段性完成,资产回报率大幅提高。2014-2017年间,行业产量分别下降0.96%、5.1%、0.1%、0.7%,2018年1-7月,行业产量微增0.5%。啤酒行业从增长期进入调整期。早期行业增长阶段,啤酒企业为做大份额大规模跑马圈地、兴建并购工厂带来的产能过剩成为行业普遍的历史遗留问题。从2015年起,公司率先启动产能优化:关停并转区域优势不强、设备老旧运营效率低下或位置不佳的部分工厂。2015-2017年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阶段性增加、销量降低;公司得以聚焦重庆、四川、湖南部分地区发展,盘活部分资产,运营效率大幅提高;EBITDA、扣非归母净利润、ROE指标大幅上升,2017年度分别达4.83亿元、3.08亿元、28.31%,资产回报指标在国内啤酒上市公司中位列榜首。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中高档占比、吨酒价提升。啤酒行业正呈现结构性增长,中高档啤酒需求逐步提升。嘉士伯入股公司后,在战略、产品等方面为公司带来新思路。2009年起公司就开始关注产品结构优化和提升,聚焦重啤、山城系列。2012-2015年公司陆续引入嘉士伯中高档产品嘉士伯、乐堡、K1664等系列,产品力大大增强,形成覆盖多个价格带的完整产品线。根据2017年年报,公司正继续推动产品高端化,聚焦嘉士伯、乐堡、K1664、重庆纯生等高端产品,缩量、替换升级投资回报率较低的其他产品线。借助集团产品、运营优势,公司产品组合更具清晰和高档化。2017年,公司中高档产品占比已经达86.08%,吨酒价3474元/千升,位列国内啤酒上市公司首位。2018年上半年,公司吨酒价进一步提高到3563元/千升,较2013年增加832元/千升。 嘉士伯在华资产早整合早受益,否则同业竞争矛盾难解。嘉士伯在2013年收购重庆啤酒时曾做出避免潜在同业竞争的承诺:在收购完成的4-7年内(根据公司公告,要约收购于2013年12月完成)将其与重庆啤酒存在潜在竞争的国内的啤酒资产和业务注入重庆啤酒,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中国啤酒消费升级方兴未艾,进口啤酒等高价产品销量持续高增长势头,而国产啤酒因品牌局限、体制束缚等原因仍在转型。嘉士伯作为全球知名品牌,整合国内啤酒资源、发力中档以上市场,正逢其时,否则在地域、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同业竞争问题难以避免。根据啤酒花(现更名同济堂)、西藏发展相关公告,嘉士伯已经出售了啤酒花大部分股权,并转让持有的拉萨啤酒股权(西藏发展控股子公司)。嘉士伯目前在华有25家啤酒厂(其中重啤15家),2017年嘉士伯年报计算其在华销量合计预计在211.2万吨,其国际品牌组合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收入分别增加12%、15%,业绩增长保持较好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中国啤酒行业正在经历历史上第一个重大拐点。经过二三十年低价拼抢份额,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消费需求倒逼供给升级,龙头企业转向追求盈利。未来三五年,我们预期啤酒消费升级将进入加速回补期,产品结构升级换挡,均价上升、费率下降、折旧减少将持续大幅推升行业盈利。2018年将是行业龙头达成共识后的关键一年。公司在产能优化、产品升级等多方位走在行业前列,在重庆及周边地区具有较好的市场影响力,并拥有“国际高端品牌+本地强势品牌”的品牌组合,符合行业需求发展趋势。我们预计2018-2020年EPS为0.90/1.13/1.39元。可比公司2018年平均PE35.86倍,考虑到2017年年末至今行业景气反转,以行业龙头青啤、华润雪花提价为代表的市场竞争战略变化带来板块估值整体提升,结合公司基本面现状、资产注入影响,给予公司2018年35-42倍PE,合理价值区间31.5-37.8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生产成本上升,异地扩张受阻,餐饮消费增速放缓。
汤臣倍健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9-11 18.63 -- -- 20.70 11.11%
21.98 17.98%
详细
保健品行业领军。公司是我国保健品行业领先企业,多年保持非直销领域龙头地位和超行业增速。2010年,公司在创业板上市,2017年度收入已达约31.10亿元/+34.72%,扣非归母净利润约6.44亿元/+35.35%。2010-2017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约36.85%。2018年上半年度,公司实现收入约21.70亿元/+45.95%,继续快速增长。公司目前已经形成覆盖不同年龄、性别,包含基础到细分营养保健的丰富产品线。通过市场、产品战略不断升级,上市至今公司在药房、商超渠道持续领先,并逐步发力电商,2016年至今多次位列天猫、京东等平台月度、年度保健品销售额榜首。 健康干预红利期,细分需求、线上消费动力最强。(1)2016-2017年,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大众健康水平提高、营养健康教育和食品健康产业发展受高度重视。据罗兰贝格咨询,201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已达1216亿元,规模居全球第二,但人均消费额仍较低。随着居民收入、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趋势下生活节奏加快,我们认为我国保健品市场空间仍较大,有望保持较高增速。(2)随着社会健康意识增强,保健品需求正不断细分,我们认为在深度、广度上不断提升的保健品品牌有望受益。(3)2015年:直销渠道占保健品行业收入的49%,仍是保健品主要销售渠道。传统药房、商超渠道增长乏力,网购则保持较高增速(收入占比21%)。我们预计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在线消费的不断深化,以电商旗舰店为核心的在线渠道会保持较高增速。(4)海外品牌正借助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进入中国市场,我们预计行业竞争将更国际化。 品质为先、品牌赋能。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品质: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质控到后期的防伪追溯都建立了完善、高质的体系,成为区分公司与其他竞品的核心要素。原材料上公司坚持采购高品质原材料,据公司官网信息(2018年9月查询),公司海外原材料比例已达76.41%,来源于全球23个国家。(2)公司创建“透明工厂”,2012年6月起正式投产,以透明的方式公开原料和生产过程,开放参观。(3)同时,公司建立了高标准的检测中心,认证齐全,并采用了从包装到瓶身都有可追溯的二维码,实现产品全程可追踪。公司关注企业品牌打造,广告宣传投入保持上升趋势。通过自上而下的广告、品牌代言、自下而上的健康教育、扶贫活动,品牌保持较高的市场曝光度,品牌形象积极。 营销升级,一路向C(消费者)。公司在2015年年报中提出:变传统营销为“一路向C”,要把传统营销中B端之间的过度关注和博弈转为对C端消费者的关注上。关注C的体验,解决C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挖掘C的新价值。在该营销思路下,公司向健康干预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健全健康教育及服务体系,布局细分品类,并逐步发力电商战略、大单品战略。综合来看,公司营销思路的转型,正逐步引导公司从非直销渠道龙头向保健品品牌龙头转变。公l司产品内涵更加丰富,与同类竞品的差异更加显著。新消费时代,消费升级和品牌集中正成为趋势,我们预期“一路向C”思路下公司产品黏性将不断增强,通过塑造更有价值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将受到消费者更多偏好。 收购澳洲益生菌企业LSG,外延布局清晰有力。2018年公司继续推进整体战略指导下的并购。2018年,公司先后收购拜耳旗下具有70多年历史的儿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业务资产,收购澳洲益生菌领先企业LSG。LSG旗下主要品牌为Life-Space益生菌,包含26个产品,覆盖婴幼儿、成人、老年、孕妇和女性等细分群体。LSG销售区域以澳大利亚为主,并于2015年开始向中国的出口和在网上销售。根据天猫商城搜索益生菌产品(2018年9月6日综合排名),目前Life-Space排名在淘宝平台上保持领先地位,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并购LSG,顺利将产品线拓展到功能性益生菌品类,亦有望实现在渠道和品牌的协同,助力LSG在中国市场发展和公司在海外布局。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公司多年保持非直销领域龙头地位,上市至今保持较高收入增速。2015年起公司逐步推动战略变革,“一路向C”,积极向健康干预综合服务商转型,通过布局更细分产品线,并逐步发力电商战略、大单品战略,为公司构建了新增长点。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不断进步的国内保健品龙头,品质、品牌、渠道根基深厚,在国际化品牌竞争背景下,有望借力资本平台和内地市场优势保持领先地位,通过谨慎、积极的内生发展和外延布局进一步提高公司价值。公司是国内上市公司中最纯正的保健品标的,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以上。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0.68/0.89/1.12元,可比A股公司2018平均PE32.91倍,港股保健品公司H&H国际控股2018年PE24.37倍,给予公司2018年PE34-38,对应PEG1.20-1.34倍(G为2018-2020复合增长率),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在23.12-25.84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大单品战略及电商战略不及预期、海外并购进程不及预期。
双汇发展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9-06 23.61 -- -- 26.67 12.96%
26.67 12.96%
详细
二季度利润加速增长。公司1H18实现营业收入236.2亿元、-1.6%;归母净利润23.9亿元/+25.3%。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6.3亿元、-1.3%;归母净利润13.2亿元/+28.9%。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加速增长,公司经营继续呈现逐季向好的趋势。 受益猪价下降,屠宰业务量利齐升。受益于猪价下降带动终端消费需求以及公司“屠宰上规模”的经营方针指导,1H18公司屠宰生猪827.5万头/+30.4%,其中单二季度屠宰生猪435.5万头/+26.4%。1H18公司生鲜冻品外销量76.8万吨/+11.4%,其中单二季度外销量40.2万吨/+17.1%。收入方面,由于猪价同比降幅较大,公司虽然屠宰放量,但收入同比仍下降:1H18屠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9.5亿元/-4.2%。受益于猪价下降,1H18公司屠宰业务毛利率为10.28%/+3.62pct;营业利润率为3.53%/+1.99pct;头均利润为59.5元/+68.4%。 肉制品销量正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1H18公司肉制品销量78.4万吨/+2.4%;收入114.2亿元/+4.5%,其中单二季度收入57.9亿元/+1.8%。分品类来看,1H18高温肉制品实现收入72.3亿元/+6%;低温肉制品实现收入41.9亿元/+2%,我们判断主要是由于休闲及速冻类产品表现较差所致。1H18公司肉制品业务毛利率为29.98%/-0.02pct,其中高温肉制品毛利率31.27%/+0.77pct,低温肉制品毛利率27.76%/-1.42pct,我们判断主要是由于低温肉制品由于竞争及推新品等因素,促销、买赠等推广活动较多所致。受益于猪肉原材料价格逐步下行及费用投放更加精准,1H18公司肉制品经营利润率为20.43%/+0.6pct,其中单二季度经营利润率21.89%/+0.65pct。展望下半年,考虑到生猪均价环比难有明显增长、公司在上半年价格低位时储备较多低价冻品库存及肉制品原料、其他原材料成本趋于稳定或下降等因素,我们判断2H18公司肉制品经营利润率将维持在22%左右的较高水平。 非洲猪瘟疫情短期影响情绪,中长期彰显行业集中必要性。由于公司其他下属公司未发现疫情,且公司屠宰产能利用率普遍约60%,因此我们认为郑州双汇屠宰场订单可有效转移至其他工厂,不影响市场供应。此次疫情将主要对市场情绪和终端需求产生影响,但考虑到疫情后续扩散范围及持续时间暂无法预测,根据中性假设,我们认为此次疫情事件对公司的影响有限,无需过度担忧公司基本面。中长期看,我们认为疫情一方面会加快不规范的小型屠宰产能退出,另一方面会加强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重视度。因此我们判断疫情事件中长期将对屠宰行业集中度提升产生正面影响。 屠宰上量及肉制品转型是重心,稳健成长值得期待。1)屠宰业务建网络、上规模,猪价下行周期利好屠宰量利齐升。猪价下降利好屠宰放量,公司把握低猪价有利机遇,深度开发区域市场,加密市场网络,实现生鲜业务的较快增长。我们判断2018-2019年公司屠宰量有望保持双位数较快增长。此外,猪价下行也有利于屠宰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肉制品业务调结构、拓渠道,销量有望保持正增长。产品方面,去年以来公司通过增加研发机构、梳理推新流程、集中资源提高推新质量及成功率等方式,持续做好新产品推广工作,且高盈利能力的新品有利于提升公司肉制品业务整体利润率水平。渠道方面,公司快速推进熟食店建设,加大对高端精品超市、连锁便利店、生鲜超市等销售渠道的开发力度,为肉制品提升规模提供新空间。我们判断随着公司产品及渠道的持续调整和开发,2018-2019年肉制品销量将有望保持正增长,盈利能力也有望稳步提升。3)整合全球资源,中长期稳健成长值得期待。目前公司与万洲国际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进口低价原料肉和SFD产品的引进,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有望与万洲国际形成更加深入的协同,实现可持续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18-20年EPS分别为1.46/1.61/1.75元,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在明确了“调结构、扩网络、促转型、上规模”的战略方针之后,未来在市场开拓以及盈利能力提升方面仍具有较大空间,可持续成长性较强;此外,考虑到猪价成本下降因素及内部机制改革见效,我们判断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向好,净利润增速会高于收入增速。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20-23x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29.20-33.58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品推广不达预期。
安井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9-03 36.45 -- -- 41.34 13.42%
41.34 13.42%
详细
2018上半年业绩靓丽,毛利率提升&期间费率降低。2018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9.47亿元(yoy18.64%),归母净利润1.42亿元(yoy37.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4亿元(yoy35.22%),毛利率同增0.08pct至26.64%,期间费率同降0.75pct至17.56%(主要系公司规模化效应所致),净利率同增1.00pct至7.31%。Q2单季度,营业收入9.91亿元(yoy18.36%),归母净利润0.88亿元(yoy50.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5亿元(yoy51.60%)。 产能逐步释放,业绩持续增长可期。目前拥有福建厦门、辽宁鞍山、江苏无锡、江苏泰州、四川资阳、湖北潜江六大生产基地,采取“销地产”模式,有效的缩短了运输半径,降低了物流成本。公司公告过的产能建设计划:①上市募集资金净额5.40亿元,分别投向:泰州安井新建产能16万吨(速冻肉10万吨、速冻面米1万吨、速冻鱼糜5万吨)、无锡民生扩产4.5万吨;②2018年3月19日发布公告,投资3.5亿元,投向无锡民生扩产7万吨;③2018年7月发行可转债5亿元,投向四川安井新建15万吨(速冻肉9万吨、速冻面米1万吨、速冻鱼糜5万吨)。我们认为,随着产能瓶颈将得以解决,未来业绩将持续增长。 行业龙头,市占率有望逐步提升。我们认为所处火锅料制品行业的门槛并不高,但龙头企业具备产品、成本、渠道、品牌等综合优势,未来将持续拓展全国市场,挤压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叠加食品安全日益受重视、税收监管趋严、环保力度加大等大背景,长期看整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建立了以华东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采取“高质中高价”的定价策略,以“餐饮流通为主、商超为辅”的渠道策略,主打“战略大单品”策略,集中公司资源(产能、销售渠道、营销等)重点打造具体若干款引爆市场的畅销产品,建立了“较强的上游议价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广度和深度均优秀的渠道销售能力+销地产”等优势,我们认为,随着产能逐渐释放,公司市占率将不断提升。 盈利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2.76、3.59、4.45亿元,参考可比公司18年PE在15-54X,并考虑在税收和环保加严的大背景下,公司所处行业正在加紧洗牌,竞争格局正在逐渐改善,公司作为行业绝对龙头,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业绩增长确定性也更强,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18年估值为29-30倍PE,对应2018年的合理价值区间37.12-38.4元,给予“优大于市”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行业竞争加剧等。
伊力特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8-20 19.31 -- -- 19.34 0.16%
19.34 0.16%
详细
上半年再交满意答卷。1H18公司实现收入约9.97亿元/+20.38%,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16亿元/+33.28%(其中Q2单季收入增36.30%,归母净利润增88.12%)。截至上半年末,公司预收账款余额约为1.53亿元/+36.93%,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但仍高于上半年收入增速。三费情况看,1H18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06%、2.50%、-0.29%,分别较去年同期-1.35pct、+0.07pct、+0.18pct。公司因营销体系变革和经销商队伍改革,使得经销商促销费下降,尽管销售人员数及薪酬都有所增加,销售费用率仍有所下降。公司管理费用率微增,主要是推动营销体系变革,聘请咨询公司带来的咨询费用。考虑到公司正处于市场拓展期,我们预期下半年销售费用、管理咨询费用支出或有增加的可能性。 疆内经济增长提速,公司基地市场料将受益。2017年公司疆内、外收入分别为14.14亿元/+13.05%、4.05亿元/+15.94%。2018年中报看,上半年疆内仍持续增长,实现收入约7.25亿元/+12.69%,贡献白酒业务收入的77%。公司作为新疆地区绝对龙头,能够受益于疆内经济的较好发展。2017年,新疆地区实现收入GDP约1.09万亿/+7.6%,新疆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目前省会乌鲁木齐市正推动拟投入1300亿元的旧城改造项目;新疆自治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基建、招商引资大额投入背景下也初步回归较高增长,2017年新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约1.18万亿元/+20%。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区投资仍然提出较高目标。公司作为区域白酒龙头,2012-2016年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全国性限制三公消费及区域维稳政策影响,随着区域治安环境趋于稳定,白酒消费复苏,我们认为疆内业务外部环境正逐步改善,预期会给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带来较大空间。 疆外拓展战略进行时,料将打开公司增长空间。公司是新疆区域白酒龙头,收入规模在新疆白酒总收入占比较大(我们预计在50%以上),销量增长空间有限,因此近年重启疆外拓展战略。2017年下半年,公司品牌运营公司成立至今,成功引入华龙祥等疆外大商,并通过参加糖酒会、冠名微酒论坛等积极拓展疆外业务合作。公司2017年下半年及2018年上半年度,疆外收入增长已经展现较积极面貌(2018年中报看,上半年公司疆外实现收入约2.11亿元/+67.43%),我们预期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将为公司带来积极变化。 高档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拟发行可转债8.76亿元改造产能提升研发。(1)我国白酒行业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深度调整之后,于2017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从白酒上市公司(全国性龙头及名优白酒企业及区域龙头)2017年全年及2018年半年业绩来看,在营收及盈利增速上均领先同行。(2)过去三年公司高档类酒(主要为王酒、老窖)不断提升。2017年,公司高、中、低档类白酒收入分别约为11.59亿元/+33.92%、5.73亿元/-11.00%、8716.08万元/-4.31%;2018年上半年,公司高、中、低档类白酒收入分别为6.21亿元、2.62亿元、5178.34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0.99%、2.58%、32.86%。高档酒贡献了白酒业务收入的66%。消费升级、品牌集中趋势下,我们认为高档类白酒仍将持续增长。(3)公司于2018年7月18日公告关于拟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发行总额不超过8.76亿元的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伊力特总部酿酒及配套设施技改项目、可克达拉市伊力特酿酒分厂搬迁技术技改项目、伊力特可克达拉市技术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为12.02亿元,重点是通过改造老旧生产线和投入研发,以期提高公司高档白酒生产和创新能力。我们认为,公司积极进行生产、研发端的升级改造,将为公司打下扎实的产能、产品基础。 品牌、渠道战略有序推进。公司早期以包销模式为主,在自有品牌开发和市场营销投入较少。(1)伊力特2017年的发展规划显示,未来五年公司将成立营销运营中心,形成以经销商、直销加线上销售为三足鼎立的销售模式及渠道。并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将经销商、投资人以及资本捆绑到一起,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长效的经营机制。目前来看,公司已经同1919、酒仙网等线上平台达成合作共识,实现了“+电商”的落地,而根据2018年半年报,公司将加速构建经销商、直销加线上销售的三足鼎立销售模式。我们预计下半年,公司直销业务将逐步探索式展开。(2)年末,伊力特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新品伊力王酒(黄王)及52度伊力老窖,于伊力特酿酒一厂正式上线包装。2018年初公司正式牵手盛初咨询,加速产品、营销、渠道方面的全方位战略落地。在7月26日召开的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经销商半年会上,公司明确提出伊力特将继续执行“伊力特”品牌管理制度,推广“伊力壹号窖”、“伊力指示”以及品牌运营公司专销产品,实现全国市场无盲区覆盖,我们预期产品升级换代将成公司近期重点。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1.06/1.40/1.80元,可比公司2018平均PE24.74倍。综合考虑公司业绩增速及改革落地进程,给予公司2018年25-30倍PE,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在26.50-31.80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目前,我们认为公司的最大看点是管理体制升级和疆内外市场的营销模式拓展优化,如果改革兑现,公司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将有较大提升空间。 风险提示。新疆经济及投资增长不及预期、改革落地不及预期、疆外拓展缓慢。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