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鹄模具
|
机械行业
|
2025-01-16
|
39.17
|
--
|
--
|
42.25
|
7.86% |
-- |
42.25
|
7.86% |
-- |
详细
公司设立机器人全资子公司, 持续开拓新兴业务公司发布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设立芜湖瑞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2000万元。 通过设立机器人全资子公司,瑞鹄模具从汽车零部件板块向机器人领域进一步拓展,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持续开拓,注入长期增长动力。公司在模具装备和自动化产线方面具备领先的竞争力,下游客户涵盖国内外大部分知名整车厂。 公司自 2023年以来依托大客户奇瑞的优势,持续发力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板块,在一体化压铸、铝合金冲压等领域积累了成熟的技术工艺,跟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具备技术同源性。 我们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8/4.70/6.1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66/2.25/2.91元/股, 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年的 PE 分别为 22.9/16.9/13.1倍,公司客户结构优质,零部件轻量化业务迎来发展拐点, 发力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维持“买入”评级。 奇瑞于近期设立机器人科技公司发力 AI, 公司绑定大客户奇瑞有望借势腾飞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 1月 7日成立,注册资本 1亿元, 由奇瑞汽车全资持股。 主营业务包括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以及 AI 应用软件开发等。 瑞鹄模具为奇瑞多款车型生产冲压件和铸造件,未来有望切入奇瑞机器人供应链。 智界 R7销量高企有望成为爆款车型,公司作为一体化压铸供应商充分受益智界 R7作为鸿蒙智行首款轿跑 SUV,上市百天累计大定突破 5.8万台,有望成为 2025年爆款车型。该车型配备目前最高级的 192线激光雷达, 配备华为 ADS3.0高阶智驾。最大纯电续航 802km,采用 800V 高压超充, 增程版 CLTC 续航里程高达 1570km。 同时全系还标配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空气悬架,成为 ModeY 和问界 M7的重要竞争者。 瑞鹄模具作为智界 R7一体化压铸供应商, 有望充分受益其销量的爬升。 风险提示: 重点客户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
|
|
新泉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2-31
|
43.40
|
--
|
--
|
51.38
|
18.39% |
|
52.50
|
20.97% |
-- |
详细
深耕内饰件二十余载,核心客户驱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公司是国内自主内外饰龙头,具备完整的汽车饰件解决方案。收入端,公司核心驱动客户清晰,借助吉利、奇瑞、理想、特斯拉等核心客户完成了两轮快速增长。公司配套车型销量确定性高,且品类横向不断拓展,单车价值量趋势向上。成本端,公司规模优势显著摊薄固定成本,随着内部效率和良品率不断提升费用率不断下降。未来几年凭借公司海外产能的不断释放,海外收入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1/13.89/17.3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16/2.85/3.5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的PE分别为20.1/15.2/12.2倍,基于公司产品拓展和海外业务开拓顺利,内外饰业务高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产品量价逻辑显现,汽车内外饰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产品拓展潜力巨大。公司通过技术引进及自主开发的方式,在同步开发、模具开发、检测试验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技术优势,有望在座椅、座舱领域实现产品突破,带来单车价值增量。公司凭借自身自主内外饰件企业的成本优势及快速响应能力,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连续突破合资配套体系,有望进一步取代龙头份额,汽车内外饰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全球化布局进程加速,中长期成长空间广阔公司海外业务进展顺利,产能稳步拓张,打开广阔成长空间。目前公司战略转向海外市场,已初步形成墨西哥、斯洛伐克、美国三大产能布局,并持续加速产能拓张中。2020年公司与特斯拉达成合作关系,目前已经深度绑定特斯拉,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凭借与特斯拉合作积累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和工艺,公司加快欧洲客户拓展步伐,有望进入BBA、沃尔沃等整车厂供应链,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份额。新泉中长期成长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内外饰龙头。 风险提示:客户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客户降价压力的风险。
|
|
|
沪光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4-11-07
|
37.10
|
--
|
--
|
37.08
|
-0.05% |
|
40.10
|
8.09% |
|
详细
核心客户需求旺盛, 2024年 Q3公司营收实现高增长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年 Q3实现营收 21.14亿元,同比+121.40%;归母净利润 1.83亿元,同比+901.75%;扣费归母净利润 1.78亿元,同比+1129.28%。 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5.32亿元,同比+133.71%;归母净利润 4.38亿元,同比+2030.18%;扣费归母净利润 4.23亿元,同比+1416.52%。 Q3毛利率达20.5%,环比 Q2大幅提升 3.99pct。 公司加快客户结构优化、加大新能源客户资源开发力度,引入赛力斯、吉利、蔚来等客户,带来业绩持续高增长。 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7/8.90/11.57亿元(前值为4.70/6.19/8.1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46/2.04/2.6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的 PE 分别为 22.2/15.9/12.2倍,维持“买入”评级。 在手订单保持充裕,助力公司快速发展2024年公司取得了持续稳定的订单,公司量产项目持续放量及新项目量产推动了营业收入迅速增长,促使公司规模效应更加显著。 公司陆续取得了极氪 EX1E低压线束、北京奔驰· MBEA-M 高压线束、集度 MARS MCA、 Venus 800V 充电线、极氪 SEA-RSEA-R 高压线束等项目定点;分别实现了上汽通用·凯迪拉克 XT5低压线束、集度· Venus 低压线束、 L 汽车 W01低压线束、北京奔驰BR254/214高压线束、 L 汽车 X01B/X02B 高压线束、上汽智己 S12L 高压线束等项目量产。 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业务,受益国产替代趋势公司基于智能制造生产管理系统,打造出了一套高标准、高效率、可复制性强的全自动高压线束生产线的规划要求, 公司的高压线束自动化生产线已经从开线、预装、切剥翻、压接等线束加工工序,成功过渡到超声波焊接、护套插位、线束外部零部件等复杂工序,装配至高低压检测、气密检测、 CCD 检查等工序的规划、设计、实施,实现全过程自动化产线的研发和投入。 凭借长期的产品技术和开发经验积累, 公司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配套供应体系, 充分受益国产替代趋势。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
|
|
芯动联科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1-04
|
45.70
|
--
|
--
|
58.50
|
28.01% |
|
58.50
|
28.01% |
|
详细
公司是国内稀缺的高端MEMS惯导供应商,技术壁垒雄厚长期成长逻辑确立芯动联科深耕中高端MEMS惯导数十年,竞争壁垒显著,应用端进入增长拐点,公司中长期成长逻辑确立。行业层面,国产中高端MEMS传感器重要性愈发凸显,对工业、军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高端场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较好,龙头享有高度的议价能力。2023年以来,中高端MEMS应用场景景气度不断提升,为行业发展注入增长活力。公司层面,芯动联科是少数能够实现高性能MEMS陀螺仪稳定量产的企业。技术优势显著,产品的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股东背景雄厚,大股东二一四所是国家军用微电子技术骨干,具备深厚技术实力。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3.04/4.3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6/0.76/1.10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的PE分别为82.6/60.4/41.9倍,基于公司具有深厚的技术壁垒,相对上下游具有充分的议价能力,应用端具备高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应用端起量,高性能MEMS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应用端方面,eVTOL迎来商业化提速周期,预计2026年规模将增长至95亿元,2024-2026年CAGR约为72.3%,而IMU模块约占eVTOL成本的8%。IMU是自动驾驶导航的核心,据微纳制造产业促进会测算2023年我国自动驾驶领域车载IMU市场规模为31.51亿元,到2030年将提升至154.94亿元,CAGR为25.55%。 军用无人机/制导武器、人形机器人都依赖于MEMS惯导的发展。2023年国内高性能MEMS陀螺仪市场规模约12.68亿元。预计2023-2028年全球高端惯性传感市场规模CAGR约15%,国内高性能MEMS陀螺仪CAGR约42.3%。 公司研发实力卓越,议价能力突出,募投项目持续加码中高端场景公司高性能陀螺仪核心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公司在国内缺乏同等级的竞争对手,因此具有议价能力,毛利率保持高水平。公司募集资金7.5亿元投入高性能MEMS惯导项目建设,赋能产能及研发实力。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下游应用场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