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3-04-26
|
15.32
|
--
|
--
|
16.46
|
7.44% |
|
17.68
|
15.40%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2.19%;归母净利润为2668.55万元,同比增长4.72%;扣非净利润为2459.54万元,同比增长8.18%。对此点评如下:23年Q1业绩回暖,毛利率改善。Q1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19/4.72%至2.60/0.27亿元。1)毛利率同环比均有所上升。Q1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8.24/11.53%,环比分别增长1.17/4.30pct,同比分别变动+1.57/-0.14pct。2)经营性现金流同比由负转正。Q1公司收到货款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191.10万元,同比增长156.09%。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9976.63万元/6.55亿元。3)期间费用率略有提升。Q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1.37pct至14.17%,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72/8.32/1.13%,同比分别变动-0.13/-0.45/+1.95pct。公司财务费用为294.21万元,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是资本化利息减少所致、利息收入同比减少、汇兑损失同比增加所致。 全年业绩基本维稳,经营性现金流向好。2022年,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时扩充产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18%,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09%。1)Q4业绩有所下降。公司单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77%至2.9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5.24%至1918.63万元。2)新型医药包装材料产销齐增。2022年公司产销量皆呈上升态势,新型医药包装材料产量同比上升4.53%至3.31万吨,销量同比上升6.96%至3.31万吨。3)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2.00pct至26.83%。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铝箔等大宗商品,2022年依然高位震荡,另外受产品结构以及会计政策变动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降2.00/1.87pct至26.83/10.85%。其中硬包装毛利率同比增长2.58pct至29.12%,软包装毛利率同比下降3.59pct至25.45%。4)海外市场表现出色,收入同比高增68.30%。分产品看,软包装收入同比增长15.25%至7.10亿元,硬包装收入同比增长22.79%至2.87亿元;分地区看,海外业务表现亮眼,同比增长68.30%至1.04亿元,国内收入同比增长14.27%至9.08亿元。5)各项费用率走低,经营现金流保持稳定。公司“降成本、提效率、创效益”的经营策略取得成效,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4.03%,同比下降1.96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50/5.96/-0.82%,同比分别下降0.47/0.96/1.09pct。经营现金流维持较好水平,同比下降1.92%至1.37亿元。 四轮驱动战略清晰,未来业绩增长可期。公司大力推进“四轮驱动”发展战略,在做好主业药包业务的同时,重点布局新消费、新能源、可回收高阻隔复合材料等新业务板块,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为了配合新业务拓展,公司加强研发投入,大力引进研发技术人才,2022年研发人员同比增长31.76%,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32%至4449.05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同比增长0.55pct至4.39%。截止目前,公司新品业务拓展初见成效,试剂类包装迅速切入到诺唯赞、艾康生物等客户,奶酪棒项目已实现蒙牛、奶酪博士等客户持续供货,电子烟包装方面和麦克维尔持续合作,并在积极发展其他电子烟客户,铝塑膜客户有序推进,3C客户已小批量出货,动力储能类客户正在积极推进。 投资建议:Q1业绩回暖,多方布局未来成长可期,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2、1.4、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8%、20%,对应PE估值27、23、19倍。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关联审评等政策给医药包材行业带来新机遇。国内医药包材行业集中度较低,对比海外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竞争优势包括:客户资源、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团队及管理优势等。公司产能储备充足,着力拓展新消费、新能源等包装领域,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升、新消费包材业务拓展低于预期、铝塑膜业务拓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3-03-31
|
16.75
|
--
|
--
|
16.76
|
0.06% |
|
16.76
|
0.06%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 2022年年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0.13亿元,同比增长 18.18%;归母净利润 1.02亿元,同比减少 2.09%;扣非净利润9364.98万元,同比减少 7.88%。对此点评如下: 业绩基本维稳,经营性现金流向好。2022年,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时扩充产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8.18%,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2.09%。 1) Q4业绩有所下降。公司单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6.77%至 2.9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5.24%至 1918.63万元。2)新型医药包装材料产销齐增。2022年公司产销量皆呈上升态势,新型医药包装材料产量同比上升 4.53%至 3.31万吨,销量同比上升 6.96%至 3.31万吨。3)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 2.00pct 至 26.83%。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铝箔等大宗商品,2022年依然高位震荡,另外受产品结构以及会计政策变动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降 2.00/1.87pct 至26.83/10.85%。其中硬包装毛利率同比增长 2.58pct 至 29.12%,软包装毛利率同比下降 3.59pct 至 25.45%。4)海外市场表现出色,收入同比高增68.30%。分产品看,软包装收入同比增长 15.25%至 7.10亿元,硬包装收入同比增长 22.79%至 2.87亿元;分地区看,海外业务表现亮眼,同比增长68.30%至 1.04亿元,国内收入同比增长 14.27%至 9.08亿元。5)各项费用率走低,经营现金流保持稳定。公司“降成本、提效率、创效益”的经营策略取得成效,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4.03%,同比下降 1.96pct。其中 销 售 /管 理 /财 务 费 用 率分 别 为 4.50/5.96/-0.82%, 同 比 分 别 下 降0.47/0.96/1.09pct。经营现金流维持较好水平,同比下降 1.92%至 1.37亿元。 可转债项目持续推进,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于 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6.33亿元,其中 3.26亿将用于铝塑膜项目、1.97亿用于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1.10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铝塑膜项目建成后可年产 1.2亿平米高阻隔功能性铝塑膜,该项目建设周期为 36个月,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25.14%,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 15.0亿元。铝塑膜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产能,增强公司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满足铝塑膜市场供需结构优化的需求,形成公司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建成后可年产 3万吨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该项目建设周期为 24个月,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24.03%,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 6.2亿元。 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实施后,公司可以向生物工程、消费电子等行业企业提供功能性膜材料,将有利于公司延伸材料产业链业务,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目前公司可转债项目环评、能评等相关准备工作已有序完成,部分关键设备已经订制生产。 四轮驱动战略清晰,未来业绩增长可期。公司大力推进“四轮驱动”发展战略,在做好主业药包业务的同时,重点布局新消费、新能源、可回收高阻隔复合材料等新业务板块,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为了配合新业务拓展,公司加强研发投 入,大力引进研发技术人 才, 2022年研发人员同比增长31.76%,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5.32%至 4449.05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同比增长 0.55pct 至 4.39%。截止目前,公司新品业务拓展初见成效,试剂类包装迅速切入到诺唯赞、艾康生物等客户,奶酪棒项目已实现蒙牛、奶酪博士等客户持续供货,电子烟包装方面和麦克维尔持续合作,并在积极发展其他电子烟客户,铝塑膜客户有序推进,3C 客户已小批量出货,动力储能类客户正在积极推进。 投资建议:基本面向好,“四轮驱动”未来可期,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1.2、1.4、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18%、20%,对应 PE 估值 27、23、19倍。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关联审评等政策给医药包材行业带来新机遇。国内医药包材行业集中度较低,对比海外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竞争优势包括:客户资源、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团队及管理优势等。公司产能储备充足,着力拓展新消费、新能源等包装领域,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升、新消费包材业务拓展低于预期、铝塑膜业务拓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2-03-29
|
20.27
|
--
|
--
|
20.37
|
0.49% |
|
20.37
|
0.49%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1 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04%至8.57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9%至1.05 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45%至1.02 亿元。对此点评如下:净利润增速慢于收入增速,2021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04%至8.57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9%至1.05 亿元。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5.57%。 2021 年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36 亿元,同比上升7.02%;归母净利润2566.31 万元,同比下降15.57%;扣非净利润2440.36 万元,同比下降21.02%。 1)收入结构。2021 年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实现营收7.63 亿元,同比增长17.44%,占总营收比重为89.06%。分产品来看,2021 年软包装产品实现营收6.16 亿元,同比增长17.15%;硬包装产品实现营收2.34 亿元,同比增长29.08%。分地区来看,2021 年国内销售收入7.95 亿元,同比增长20.28%;国外销售收入6197万元,同比增长17.11%。2)期间费用。2021 年公司销售费用为4256 万元,同比减少16.48%;管理费用为5930 万元,同比增长16.44%;财务费用同比下降84.33%至227 万元,主要系上海海顺汇兑损益变动影响。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较大,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33%至3288 万元。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6.33 亿元,用于铝塑膜项目及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等。2022 年3 月27 日,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33 亿元,除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1.1 亿元外,其他资金将投入铝塑膜项目和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项目计划投入金额分别为3.26、1.97 亿元。根据可转债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铝塑膜项目总投资额为4.64 亿元,差额部分由公司自筹,项目建设期为36 个月,项目达产后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25.14%,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6.40 年,可年产1.2 亿平米高阻隔功能性铝塑膜。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项目总投资额为2.39 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4 个月,项目达产后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24.03%,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96 年,可年产3 万吨功能性聚烯烃膜材料。 公司立足原有医药包材生产技术,积极拓展新消费、新能源领域,包括奶酪棒包装、电子烟包装、锂电池软包装等。公司不断打破产品技术适用边界,利用多层共挤高阻隔技术、精密涂布技术、复合冷成型技术等,开发出高阻隔易剥离热塑成型片材、抗腐蚀锂电池铝塑膜等新产品,应用在新消费、新能源等领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公司充分利用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向上延伸到基膜材料端,向下拓展新的应用场景,进入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液体药品包装、高阻隔可回收利用包装、奶酪棒包装、电子烟包装、锂电池软包装等领域,以产品为基点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投资建议:原材料价格上涨拖累净利率,发行可转债扩充产能,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42、1.80、2.25 亿元,同比增长36%、27%、25%,对应PE 估值31、25、20 倍。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关联审评等政策给医药包材行业带来新机遇。国内医药包材行业集中度较低,对比海外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产品分为软包装、硬包装两大类,过去5 年收入复合增速19%。公司竞争优势包括:客户资源、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团队及管理优势等。产能储备充足,南浔一期、二期投产释放产能增量。着力拓展新消费、新能源等包装领域,预计今年明年开始贡献收入。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升、新消费包材业务拓展低于预期、铝塑膜业务拓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1-10-28
|
17.47
|
--
|
--
|
19.26
|
10.25% |
|
30.70
|
75.73%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21Q1-3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5.85%;实现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8.93%;2021年Q1-3毛利率28.62%,同比减少4.88pct;净利率13.13%,同比减少1.99pct。 单Q3来看,公司实现营收1.92亿元,同比增长14.94%;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减少19.74%;2021Q3毛利率26.76%,同比减少6.43pct;净利率11.01%,同比减少4.75pct。 2021Q1-3费用端同比改善。公司2021Q1-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21%、6.77%和0.44%,同比-2.38pct、-0.68pct和-1.7pct。 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端承压。2021Q1-3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营业成本增幅较大,其中公司主要参股公司上海久诚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净利润下降较多。此外,公司推进新项目,子公司苏州庆谊搬迁安置,导致当期费用增长。 客户壁垒优势明显,与80%中国百强医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公司目前已有阿斯利康、诺华制药、华海药业、扬子江药业等2000余家客户,与80%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公司不断深挖现有客户潜力,提升单品增量和多品类导入。此外,在现行“关联审评”制度下,国内药厂采购包材需要做上机测试、相容性和稳定性试验、现场审计、报省药监局或药审中心审批等,认证时间约为9-12个月,评估周期长、评估费用高,制药企业更换供应商成本较高,具有较高客户壁垒。 截至21H1发出355份授权信,市占率或进一步提升。公司21H1向下游药厂发出355份授权信,用于一致性评价或新型药品开发申报,储备大量项目。过去三年半,公司累计发出超过3000封授权信,用于药厂客户一致性评价或新型药品申报。截至到2021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15个国家药审中心颁发的药包材登记号,11个美国FDA颁发的DMF备案号,是国内固体药品包装品类最齐全的公司。此外,关联审评促进药用包装质量要求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加速。公司利用现有核心技术拓展新消费、新能源领域,研发锂电铝塑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作为药包龙头,以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产品为核心,并不断拓展在新消费、新能源、电子防护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场景。公司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具有专业学位背景,20年来持续专注于药用高阻隔包装领域,行业经验丰富。由于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公司营业成本上升较为明显,下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净利润分别约1.2/1.6/2.1亿元(前值1.5/1.9/2.3),对应PE分别为28/20/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实施扩产后不达预期,行业政策调整,宏观疫情影响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1-04-23
|
17.23
|
21.53
|
53.79%
|
18.08
|
4.93% |
|
19.79
|
14.86% |
|
详细
2021年一季报: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24亿元,YoY+43.92%,较2019Q1增长36.93%;实现归母净利润3359万元,YoY+134.10%,较2019Q1增长92.5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25万元,YoY+141.68%,较2019Q1增长104.39%。业绩表现基本符合预期。 下游客户需求持续放量,公司产销两旺:报公司收入维持快速增长,2021Q1收入同比增速达到43.92%,延续2020Q4高速增长。根据公告,截至2021年4月,和公司发生业务关系的客户数量已达2000家,包括70%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受益于“带量采购”政策,下游客户订单逐步放量,一季度公司实现产销两旺,公司主动筛选合并相关订单,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1年中小订单目标减少30%+。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公司客户结构优质,有望受益于集采工作推进,相关订单规模有望提升。新产品共挤膜在报告期内实现销售贡献收入,随着公司新产品的不断落地,收入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盈利能力仍在改善,费用率大幅减少:2021Q1公司毛利率31.71%,同比提升1.54pct,较2019Q1提升0.68pct。受益于下游订单的饱和,公司主动进行订单合并,规模效应释放。子公司经营逐步走上正轨,业绩改善带动整体效益提升。一季度期间费用率13.97%,同比下滑6.52pct,较2019Q1下滑5.7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5.35%,同比下滑2.53pct,较2019Q1下滑2.98pct,受益于公司深挖老客户提高内占比,客户开拓费用得到较好控制。单季度净利率15.28%,同比提升5.94pct,较2019Q1实现5.00pct。 新项目有望逐步落地,有望缓解产能压力: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696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30%。本次拟募投5条可回收高阻隔复合材料生产线、4条冷冲压成型高阻隔复合硬片生产线、20条多层共挤高性能瓶&针管生产线。建成后公司高阻隔复合材料产能进一步扩充,建立产品优势,夯实公司核心竞争力。展望未来,公司募投项目产能达产后新增产能1.8万吨/年,较2020年底总产能增长近70%。此外,根据公司公告,南浔一期项目有望在2021Q3投产,二期项目有望在年中开建。新产能落地有望有效缓解公司产能压力,为收入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管理层未雨绸缪不断推进新产能建设,盈利水平持续改善。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EPS分别为0.92/1.27/1.82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集中度提升不及预期,新品放量不及预期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1-03-19
|
17.12
|
--
|
--
|
18.49
|
7.69% |
|
19.79
|
15.60% |
|
详细
年度报告:海顺新材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YoY+14.94%;归母净利润1.03亿元,YoY+53.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0亿元,YoY+58.35%。单四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YoY+34.24%;归母净利润3040万元,YoY+102.6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90万元,YoY+77.18%。公司业绩表现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收入延续高增趋势:公司收入延续良好增长态势,单季度营业收入YoY+34.24%,环比显著提升。1)大客户订单持续放量:根据产业内调研,“4+7带量采购”政策下,超100家公司客户中标,“关联评审”制度下公司与下游客户加深合作,相关订单高增。例如,根据年报,公司与华海签订的重大合同订单已于2020年落实1180万元(合计5300万元,进度22%);2)研发实力强劲,新品拓宽收入来源:全年新增专利12项,开发多层共挤热封膜、透气阻水膜等新产品,有效拓宽收入来源;3)公司全年确认久诚包装投资收益1952万元(2019年1685.12万元)。 子公司整合成果初现,实现扭亏为盈:Q4公司毛利率为35.63%,同比提升6.04pct;净利率13.99%,同比提升5.65pct。主要是因为子公司整合效果已现,生产效率有所提升,2020H2已经迎来盈利拐点:苏州海顺净利率同比提升2.66pct至18.75%,苏州庆谊净利率同比提升3.84pct至9.59%,浙江多凌、石家庄中汇扭亏为盈,净利率分别达到5.93%、6.41%。 单四季度净利率提升幅度弱于毛利率的原因是公司大力投入业务推广费、业务招待费,销售费用率提升2.39pct至8.37%。 投资建议:公司盈利拐点已至,管理层未雨绸缪不断推进新产能建设,公司有望保持良态发展。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EPS分别为0.92/1.27/1.82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集中度提升不及预期,新品放量不及预期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0-10-30
|
24.39
|
--
|
--
|
24.79
|
1.64% |
|
25.05
|
2.71% |
|
详细
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4.94亿元,同比增长 8.01%,其中 , Q1/Q2/Q3分 别 实 现 收 入 1.56/1.71/1.67亿 元 , 同 比 分 别-4.86%/+21.29%/+9.54%,前三季度收入总体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79亿元,同比增长 51.04%,其中,Q1/Q2/Q3分别实现0.14/0.33/0.31亿元,同比分别-17.75%/+119.12%/+60.2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69亿元,同比增长 51.18%,其中 Q1/Q2/Q3分别实现0.14/0.31/0.24,同比分别-15.46%/+213.96%/24.34%。公司 Q3营收、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为:1)公司通过加强对各子公司的协同管理,生产效率提高,成本得到有效控制;2)公司不断开拓新客户,深挖已有客户潜力,提高产品市场份额。 毛利率总体稳中有升,净利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盈利能力方面,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 33.50%,同比提升 1.78pct,其中 Q1/Q2/Q3毛利率分别为30.17%/36.84%/33.19%,同比分别变动-0.86pct/+4.40pct/+1.40pct,毛利率总体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率 15.90%,同比提升 4.53pct,其中 Q1/Q2/Q3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9.22%/19.20%/18.75%,同比分别变动-1.45pct/8.57pct/5.93pct,Q2归母净利率实现大幅增长后,Q3继续保持稳定的盈利水平。 费用率总体较为稳定,管理费用率下降。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6.59%,同比提升 0.28pct,销售费用率单季度波动较小,整体平稳。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率为 7.44%,同比下降 2.33pct,其中 Q1/Q2/Q3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8.41%/6.12%/7.90%,同比变动-1.38pct/-3.05pct/-2.41pct,管理费用率控制有效。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3.08%,同比下滑 0.70pct,其中 Q1/Q2/Q3同比变动+0.93pct/-3.51pct/+0.06pct,研发费用率总体略有下滑。公司前三季度财务费用率 2.14%,同比提升 0.62pct,其中 Q1/Q2/Q3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1.95%/2.03%/2.43% , 同 比 分 别 增 长0.31pct/0.50pct/1.05pct,财务费用率有所上升主要由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拟通过定增募资 6.02亿元,投资年产 1.8万吨高阻隔复合材料生产线。公司拟向不超过 35名投资人发行股票不超过 4695.89万股,募资不超过 6.02亿元,用于新建年产 1.8万吨高阻隔复合材料生产线。该项目将有助于提升公司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缩短与国外药品包装产品的差距,帮助公司建立差异化优势,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1/2022年净利润分别约1.10/1.55/1.97亿元,对应 PE 36/26/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等: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0-10-29
|
25.53
|
28.33
|
102.36%
|
25.50
|
-0.12% |
|
25.50
|
-0.12% |
|
详细
海顺新材 2020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4.94亿元,同比增长 8.0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7851万元,同比增长 51.04%; 扣非后增长 51.18%。 公司收入增长略有波动:单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1.67亿元,同比增加 9.54%,增速较 Q2略有下降。下游客户方面,公司通过一致性评价及关联审核制度绑定大客户,并通过长期搭建的合作关系切入下游客户其他产品药包材供应体系,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保证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其次,公司子公司整合效率提升,相关主题效益转好有望为公司整体业绩形成贡献。同时,随着公司大客户中标带量采购政策名单,下游客户中标产品产量有望进一步增长,公司将有望持续受益。 公司盈利持续性得到验证:Q3公司实现净利润 3137万元,同比增长 60.29%,扣非后同比增长 24.34%。报告期内公司净利率达到 16.34%,较去年同期提升 4.94pct,主要得益于公司毛利率空间有所提升以及费用管控较为优秀双方面的作用。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到 33.5%,同比提升 1.78pct,主要受益于报告期内子公司整合进程不断推进,产能利用率提升有效带动公司毛利率提升。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达到19.25%,同比下降 2.13pct,其中管理费用率 7.44%,同比下降 2.33pct,受益于公司股权激励费用的减少以及各子公司相关管控的改善,销售、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6.59%、3.08%、2.14%,分别变化+0.28pct、-0.7pct、0.62pct。 公司现金流得到显著改善:单三季度公司经营性活动现金流 6727万元,去年同期为-2553万元,主要受益于公司收入的持续增长,此外子公司浙江海顺收回保证金 1350万元减少了相关现金支付。报告期末公司应收款项达到 1.66亿元,较 Q2末减少 0.06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 90.55天,同比下滑 54.95天;Q3末公司应付账款达到 1.37亿元,较 Q2末减少 0.15亿元,公司在按报告期内部分采购行为以现金支付从而获得一定的价格优惠,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到134.55天,同比提升 11.99天。 定增拟建新产能,公司发力高端化&差异化产品:10月 9日公司发布 A 股股票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 6.016亿元(含)用于年产 1.8万吨高阻隔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的建设,将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海华文楷体 顺实施。本次定增项目中将建成冷冲压成型高阻隔符合硬片生产线、可回收高阻隔复合材料、多层共挤高性能瓶/针管等,其中冷铝一直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在阻隔水蒸气、氧气、光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性能表现并且下游应用广泛,多层共挤高性能瓶/针管将有望填补国内市场非玻璃材质口服液及注射剂包装的空白,CU/CUP 产品已经在欧洲实现普遍应用,但我国及美国市场仍处于导入期,相关产能投产后,将有望降低国内市场产品价格推动产品的广泛应用同时抢占市场先机获得份额。项目建设期共计 18个月,将按照计划有序推动。此外南浔基地医美、食品包装产能转化速度快于药包材产能,逐步完成爬坡实现投产后,将有效加速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带动整体效益再度优化。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64亿元、2.13亿元,分别增长 71%、43.5%、29.7%,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集中度提升不及预期,被收购公司盈利状况不及预期,Aclar Edge 新品放量不及预期。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0-10-14
|
24.55
|
26.06
|
86.14%
|
31.81
|
29.57% |
|
31.81
|
29.57% |
|
详细
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96.79-8316.58万元,同比增长50%-60%;其中Q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29.36-3425.08万元,同比增长65%-75%。 业绩弹性再次验证:扣除公司非经常损益影响后,公司Q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538-2733万元,同比增长29%-39%,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为6877-7397万元,同比增长50%-61.3%,公司业绩增长延续,主要得益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不断开拓新客户,且基于药包材行业关联评审及一致性评价老客户具有较强粘性,业绩进一步保持增长。同时子公司整合逐步走上正轨,生产效率提升贡献收益。 公司发布定增预案,高阻隔产能进一步扩张:公司发布公告将向不超过35名(含)特定对象发行A股普通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16亿元(含),扣除相关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年产1.8万吨高阻隔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本次定增项目中将建成冷冲压成型高阻隔符合硬片生产线、可回收高阻隔符合材料、多层共挤高性能瓶/针管等。公司进一步扩大冷铝拳头产品将强化公司服务及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同时高端差异化多层共挤高性能瓶/针管产品线的布局有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打破国内非玻璃材质口服液及注射剂包装的壁障。 现金分红回馈投资者:公司将依据自身发展阶段及有无重大资金住处安排进行了不同的分红比例要求,根据公司公告,在公司成长期及成熟期、考虑是否有重大资本支出的情况下,分红比例下限分别设置为20%、40%、80%。2019年公司分红比例仅为11.69%,此次公司明确提出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现金分红计划回馈股东,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且理性投资,有助于公司平滑股价大幅波动,体现企业实际价值。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新建项目公告,考虑苏州海顺&多凌药包产能爬坡及南浔项目21年以后逐步贡献利润,业绩增长有望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88亿元、2.63亿元,分别增长76.0%、59.6%、39.7%,维持"买入-A"评级,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37.3X/23.4X/16.7X元。 风险提示:集中度提升不及预期,被收购公司盈利状况不及预期,AclarEdge新品放量不及预期。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0-10-14
|
24.55
|
--
|
--
|
31.81
|
29.57% |
|
31.81
|
29.57% |
|
详细
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796.79-8316.58万元,同比增长50%-60%,其中Q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229.36-3425.08万元,同比增长65%-75%,Q1/Q2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34.7/3278.98万元,同比分别-17.75%/119.12%。公司业绩高增长主要由于(1)子公司协同管理下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有效控制;(2)积极拓展新客户,深挖已有客户潜力,市场份额有一定提升。 拟定增募资6.02亿元,投资1.8万吨高阻隔复合材料产能。公司拟向特定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不超过4696万股,募资不超过6.02亿元,用于高阻隔复合材料项目建设。定增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1.8万吨高阻隔复合材料产能。冷冲压成型铝一直是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本次项目将建成的冷冲压成型高阻隔复合硬片生产线,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本次项目将投产的产品之一“可回收高阻隔复合材料”,是基于材料一体化的设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赋与薄膜高阻隔功能,从而实现对传统铝箔复合包装材料的广泛替代;本次募投项目将建成的“环烯烃共聚物和聚三氟氯乙烯多层共挤高性能瓶、针管”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这两大新兴材料的国产化应用,缩短国内外药品包装发展的差距,帮助公司建立差异化的产品优势; 公司采购先进设备,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加快药品包装技术更迭,进一步改变我国低端药包材产能过剩,高端药包材却要依赖进口的产业格局。扩大产业投入,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地位。公司专业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高阻隔包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自成立以来专注服务下游医药制造行业,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采取外延式收购,不断丰富产品线。公司业务规模逐年上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2019年/2020H1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07亿元/6.21亿元/3.26亿元,同比增35.03%/22.44%/7.24%,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医药消费持续增长以及医药行业政策鼓励,上游医药包装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增长驱动。截止至2019年底,中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已站稳千亿元以上,较上年增长10.6%,快于全球增速。塑料包装和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包装比重分别为43.3%和24.0%,逐步取代玻璃包装成为医药包装行业的主流产品。目前,国内药品包装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只能生产单一的产品,而带量采购、一致性认证等政策的推出或推动医药公司份额向头部集中,利好其配套包装公司,带动上游医药包装集中度加速提升。行业的发展以及公司稳定的业绩是未来新增产能消化的可靠保证。 公司已经建立起全方位的客户合作网络。目前和公司发生业务关系的客户已达2000家左右,其中70%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或其子公司和公司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在国际上,公司的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巴西、泰国、新加坡、伊朗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公司目前的营收规模,现有客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我们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预期,预计公司2020/2021/2022年净利润分别约1.10/1.55/1.97亿元,对应PE34/24/1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等;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0-10-13
|
22.67
|
26.06
|
86.14%
|
31.81
|
40.32% |
|
31.81
|
40.32% |
|
详细
公司2020年定向发行A 股股票预案:公司发布公告,将向不超过35名(含)特定对象发行A 古普通股股票,募集的股票数量上限为4695.8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16亿元(含)。扣除相关费用后,此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年产1.8万吨高阻隔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项目拟投资总额为6.316亿元,公司将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将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海顺新材料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期约为18个月。此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新建产能有望提升公司服务能力,凸显规模优势:在国家带量采购政策下,药企的药包订单从过去的散单向大批量订单发展,也将促进医药包装企业走向大规模生产以降低单位成本。公司稳步推进产能布局,本次定增项目中将建成冷冲压成型高阻隔符合硬片生产线、可回收高阻隔符合材料、多层共挤高性能瓶/针管等。其中,冷铝产品一直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在阻水蒸气、氧气、隔光性能方面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并且应用广泛。此次公司进一步扩大其产能,有望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降本提效,提升公司在拳头产品领域的市占率,巩固自身竞争力。 高端药包生产能力提升,形成差异化竞争:我国已出台了关于药包材一致性评价及关联审核要求,药包材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审核结果,因此药企在选择药包材企业及包材产品时将更为谨慎,倾向于选择高品质、具有较好稳定性及安全保障的产品。公司凭借出色的研发能力获得众多药企的信任与合作,截至2020年10月客户数量已经达到2000家左右,包括70%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或其子公司,并且依托于一致性评价及关联审核制度与客户建立了具有粘性的深度合作关系。公司新产能布局中将进一步发挥其研发能力并且逐步转化为落地产品,本次募投项目中多层共挤高性能瓶/针管将突破我国对非玻璃材质的口服液及注射剂包装的瓶颈,其防潮性能可与玻璃媲美、氧气阻隔性甚至优于玻璃及其他塑料容器,并且这一产品能有有效解决玻璃瓶等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磕碰破裂问题,并且其密度相对更低,运输成本能够有效降低。高端差异化产能的将有望吸引国内市场更多高端制药企业的合作,公司有望不断开拓新客户及新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公司盈利拐点已至,未雨绸缪有望保持良态发展:公司上市前曾经历产能超负荷运作供不应求的阶段,导致后期产能过于集中投放,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2020年Q2,公司盈利拐点已至,子公司营运情况不断改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此时不失为公司进一步布局的良好时机。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新建项目公告,考虑苏州海顺&多凌药包产能爬坡及南浔项目21年以后逐步贡献利润,业绩增长有望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88亿元、2.63亿元,分别增长76.0%、59.6%、39.7%,维持"买入-A"评级,对应2020-2022年 PE 分别为37.3X/23.4X/16.7X 元。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0-09-02
|
24.08
|
28.59
|
104.21%
|
25.15
|
4.44% |
|
31.81
|
32.10% |
|
详细
海顺新材2020半年报:2020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7.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14万元,同比增长45.5%;扣非后增长71%。 收入增长恢复: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7.2%,其中Q2单季实现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1.3%;公司各大业务主体于3-4月陆续复工生产,业绩增长恢复。分业务主体看,上半年子公司苏州海顺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4%;浙江多凌、苏州庆谊、石家庄中汇分别实现收入2745万、3228万、5342万元,分别增长31%、-6%、-5%。分区域看,上半年公司国内业务2.96亿元,增长9.9%;海外业务2999万元,下滑13.3%。报告期内公司,公司持续积极开拓市场,新客户、新产品(如多层共挤膜等)都带来一定增量;同时继续积极配合下游药厂进行关联审评,提升与药厂合作粘性,提升自身市场份额,上半年为药厂发出相关授权信用259份,2018年以来累计发出909份。 盈利能力提升,内部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3.7%,同比提升2.5%;Q2单季度综合毛利率36.8%,同比提升4.4%。毛利提升部分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上半年公司主要原材料之一铝箔采购单价下降约5.3%;另一方面,随着公司收入的增长及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毛利也有所修复。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19.46%,同比下降2.7%;主要因为管理费用率下降2.3%: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受益于股权激励成本摊销减少470万元。销售、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提升0.3%、-1.1%、0.4%。上半年随着公司对收购子公司产业协同、资源共享、管理提升的有序推进,核心子公司盈利能力扭亏为赢或有所提升,其中苏州庆谊上半年实现利润237万元,利润率达到5.4%;多凌包装上半年实现利润66万元,同比减亏126万元。同时,公司九诚包装并表期限较去年同期增加两个月,加速久诚整体业绩增长较好,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增加430万元。 现金流有所弱化: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5044万元,同比减少65.8%;Q2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08万元,同比下滑90.6%,主要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33%,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现金流支出增加73%,部分与公司收回款项与支付货款采用银行承兑方式进行有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1.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应付账款及票据1.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大行业小企业,关联审评&带量采购助力重塑行业格局,公司有望受益:药包材直接接触药品,其阻隔性、稳定性、与药品的相容性、残留等性直接影响药品存放的稳定性、有效期以及药效的安全性。由于起步较晚,质量参差,药包材行业仍呈现典型的大市场小企业格局,业内企业超过1500家,大量低门槛小规模企业充斥市场。在一致性评价&关联审评行业趋势下,药包材质量将影响到药品制剂的审评结果,药企也将对所使用的包材质量负责,更倾向于选择与产品质量高且稳定、安全保障性强的药包材供应商合作,竞争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利于优质药包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公司作为药包材行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实力领先,在冷冲压成型铝等核心产品上游较高的技术壁垒,受到优质客户广泛认可。7月16日公司公告与华海签订合同,含税金额5300万元(19年华海采购金额1033万元,第一大客户采购金额1850万元),带量采购&集中度提升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新建项目公告,考虑苏州海顺&多凌药包产能爬坡及南浔项目21年以后逐步贡献利润,业绩增长有望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88亿元、2.63亿元,分别增长76.0%、59.6%、39.7%,维持"买入-A"评级,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37.3X/23.4X/16.7X元。 风险提示:集中度提升不及预期,被收购公司盈利状况不及预期,AclarEdge新品放量不及预期,假设不及预期。注:本文为2020年8月28日发布的同名报告更正版,原文“分业务主体看,上半年子公司苏州海顺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4%…分区域看,上半年公司国内业务29.6亿元,增长9.9%”更正为“分业务主体看,上半年子公司苏州海顺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4%…分区域看,上半年公司国内业务2.96亿元,增长9.9%。”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0-08-31
|
24.60
|
28.59
|
104.21%
|
25.36
|
3.09% |
|
31.81
|
29.31% |
|
详细
海顺新材2020半年报:2020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7.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14万元,同比增长45.5%;扣非后增长71%。 收入增长恢复: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7.2%,其中Q2单季实现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1.3%;公司各大业务主体于3-4月陆续复工生产,业绩增长恢复。分业务主体看,上半年子公司苏州海顺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4%;浙江多凌、苏州庆谊、石家庄中汇分别实现收入2745万、3228万、5342万元,分别增长31%、-6%、-5%。分区域看,上半年公司国内业务29.6亿元,增长9.9%;海外业务2999万元,下滑13.3%。报告期内公司,公司持续积极开拓市场,新客户、新产品(如多层共挤膜等)都带来一定增量;同时继续积极配合下游药厂进行关联审评,提升与药厂合作粘性,提升自身市场份额,上半年为药厂发出相关授权信用259份,2018年以来累计发出909份。 盈利能力提升,内部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3.7%,同比提升2%;Q2单季度综合毛利率36.8%,同比提升4.4%。毛利提升部分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上半年公司主要原材料之一铝箔采购单价下降约5.3%;另一方面,随着公司收入的增长及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毛利也有所修复。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19.46%,同比下降2.7%;主要因为管理费用率下降2.3%: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受益于股权激励成本摊销减少470万元。销售、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提升0.3%、-1.1%、0.4%。上半年随着公司对收购子公司产业协同、资源共享、管理提升的有序推进,核心子公司盈利能力扭亏为赢或有所提升,其中石家庄中汇上半年实现利润290万元,利润率达到5.7%;多凌包装上半年实现利润66万元,同比减亏126万元。同时,公司九诚包装并表期限较去年同期增加两个月,加速久诚整体业绩增长较好,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增加430万元。 现金流有所弱化: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5044万元,同比减少65.8%;Q2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08万元,同比下滑90.6%,主要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33%,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现金流支出增加73%,部分与公司收回款项与支付货款采用银行承兑方式进行有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1.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应付账款及票据1.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大行业小企业,关联审评&带量采购助力重塑行业格局,公司有望受益:药包材直接接触药品,其阻隔性、稳定性、与药品的相容性、残留等性直接影响药品存放的稳定性、有效期以及药效的安全性。由于起步较晚,质量参差,药包材行业仍呈现典型的大市场小企业格局,业内企业超过1500家,大量低门槛小规模企业充斥市场。在一致性评价&关联审评行业趋势下,药包材质量将影响到药品制剂的审评结果,药企也将对所使用的包材质量负责,更倾向于选择与产品质量高且稳定、安全保障性强的药包材供应商合作,竞争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利于优质药包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公司作为药包材行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实力领先,在冷冲压成型铝等核心产品上游较高的技术壁垒,受到优质客户广泛认可。7月16日公司公告与华海签订合同,含税金额5300万元(19年华海采购金额1033万元,第一大客户采购金额1850万元),带量采购&集中度提升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新建项目公告,考虑苏州海顺&多凌药包产能爬坡及南浔项目21年以后逐步贡献利润,业绩增长有望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88亿元、2.63亿元,分别增长76.0%、59.6%、39.7%,维持"买入-A"评级,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37.3X/23.4X/16.7X元。 风险提示:集中度提升不及预期,被收购公司盈利状况不及预期,AclarEdge新品放量不及预期,假设不及预期。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0-07-29
|
33.07
|
--
|
--
|
35.12
|
6.20% |
|
35.12
|
6.20% |
|
详细
海顺药包材龙头企业,关联审评数量大幅领先同行:公司成立于2005年,多年来专注于固体制剂类包装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与百强药企中超过70%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上市以来,公司不断通过外延方式持续推进品类延伸,在药品包装类领域逐步拓展药用塑料瓶、塑料袋、铝盖、PVC硬片等产品丰富产品线,同时积极布局尝试食品、化妆品等其他包装领域,2019年实现收入6.21亿元,CAGR5达到20.6%,实现归母净利润6698万元。大行业小企业,关联审评助力重塑行业格局:药包材直接接触药品,其阻隔性、稳定性、与药品的相容性、残留等性直接影响药品存放的稳定性、有效期以及药效的安全性。由于起步较晚,质量参差,药包材行业仍呈现典型的大市场小企业格局,业内企业超过1500家,大量低门槛小规模企业充斥市场。在一致性评价&关联审评行业趋势下,药包材质量将影响到药品制剂的审评结果,药企也将对所使用的包材质量负责,更倾向于选择与产品质量高且稳定、安全保障性强的药包材供应商合作,竞争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利于优质药包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核心竞争优势显著,关联审评数量大幅领先同行,华海订单落地打响集中度提升漂亮一战:公司技术实力领先,19年研发费用2644万元,研发费用率持续保持4%,高于同行,成为公司产品竞争力及技术先进性的保障。公司强势产品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打破外资企业技术壁垒,质量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大幅领先同行;其他产品方面公司也凭借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优异的质量获得客户广泛认可。根据CDE药包材、辅材登记平台信息,公司已经登记品种104个,远超国内竞争对手;其中52个品种已被激活,激活率50%。7月16日公司公告与华海签订合同,含税金额5300万元(19年华海采购金额1033万元,第一大客户采购金额1850万元),带量采购&集中度提升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盈利拐点已现:上市以来公司增收不增利,净利率从过去接近20%降至10%左右,主要受到石家庄中汇&多凌药包等收购子公司亏损拖累及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经过多年整合,子公司盈利水平渐入佳境,20年上半年已开始扭亏为盈;加上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20Q2单季净利润增长118%,净利率达到19%,公司盈利拐点初步兑现。 新应用打开市场新空间:公司自2010年开始与霍尼韦尔合作Aclar产品,近期霍尼韦尔推出延伸应用AclarEdge,防潮阻隔性能和稳定性优异、无添加剂等特点让产品在多个领域具备替代玻璃瓶的潜力,目前在医药包装领域主要可用于人类健康口服液体制剂、儿童药品和动物健康无菌注射剂等产品,其他应用亦在探索中。公司作为霍尼韦尔在国内第一家合作伙伴,有望受益于AclarEdge产品应用空间的扩大。投资建议:根据公司新建项目公告,考虑苏州海顺&多凌药包产能爬坡及南浔项目21年以后逐步贡献利润,业绩增长有望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88亿元、2.63亿元,分别增长76.0%、59.6%、39.7%,维持"买入-A"评级,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37.3X/23.4X/16.7X元。风险提示:集中度提升不及预期,被收购公司盈利状况不及预期,AclarEdge新品放量不及预期,假设不及预期。
|
|
|
海顺新材
|
医药生物
|
2020-07-29
|
33.07
|
--
|
--
|
35.12
|
6.20% |
|
35.12
|
6.20% |
|
详细
公司专业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高阻隔包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通过纵横向收购兼并拓展业务范围,完善产业链,丰富产品结构。目前公司产品涵盖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SP复合膜、PTP铝箔、原料药袋等软质包装材料以及PVC、PVC/PVDC、PVC/聚三氟氯乙烯、塑料瓶、铝塑复合盖等硬质包装材料。公司主要产品是冷冲压成型复合硬片及高阻隔SP复合膜,2020H1以上二种产品占比约为57%。截至2020年一季度,控股股东林武辉、朱秀梅夫妇分别持有公司37.07%与20.59%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行业规模破千亿,集中度或加速提升2018年底,中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达到了1068亿元,较上年增长10.56%。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全球医药包装市场规模再创新高,达到了942亿美元,同比增长5.61%。中国医药包装行业同比增速要高于全球,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此外,中国产业调研网显示,我国包装占药品价值的比重不足1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30%。人口老龄化,国内生产成本低等行业特性推动行业稳步发展。目前,国内药品包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激烈,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产业升级必将使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只能生产单一的产品。而带量采购、一致性认证等政策的推出或推动医药公司份额向头部集中。利好其配套包装公司,带动上游医药包装集中度加速提升。 海顺新材子公司整合后利润率提升空间较大公司上市以来,不断通过内生外延双向发展进行产业内的横向、及纵向整合。期初,整合公司利润率较低,拖累合并报表公司利润率,母公司净利率显著高于合并净利率。而整合公司收入增长情况较好,显著高于母公司收入增速。随着公司持续优化被整合公司,且加强与总部的协同管理,我们认为,未来公司整体净利率或持续提升。医药包装行业技术壁垒要求较高。海顺不断加强其研发能力,夯实其核心竞争力。2017-2019年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13%以上,研发费用投入方面,公司同样保持稳步增长,2017-2019年整体研发费用率均保持在4%以上。公司通过不断的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不断优化客户结构。近5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呈现向上趋势,带动公司业务稳健增长。在老客户增长的同时,公司亦注重控制单一客户占比过高风险,近五年来,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彰显了其不断开拓新客户的能力。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2022年净利润分别约1.1/1.5/2亿元,对应PE44/31/2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募投项目实施扩产后不达预期,行业政策调整,宏观疫情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