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尹沿技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IT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010520020001,曾先后供职于金元比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民生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6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千方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1-08-16 16.50 -- -- 17.04 3.27%
17.04 3.27%
详细
事件概况8月 11日,千方科技发布 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24亿元,同比增长 11.04%;实现归母净利润 5.07亿元,同比增长6.95%;扣非归母净利润 3.21亿元,同比增长 7.18%。 上半年收入整体符合预期,交通云与智能物联转型持续推进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24亿元,同比增长 11.04%;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3.48亿元,同比增长 13.87%。我们认为,公司上半年主要有三点积极变化:1)交通行业云业务实现高速增长。2021H1公司云业务实现收入 1.16亿元,同比增长 210%,毛利率达 52%,较去年同期上升 18.96pct。交通云的商业模式转变,加速了公司向平台化公司的转型。 2)智慧交通业务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2021H1智慧交通业务实现收入 17.52亿元,同比下降 10.55%,毛利率为 27.83%,较去年同期上升 1.67pct。我们判断,公司在项目选择时正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因此毛利率有所优化,虽然在短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收入产生压制,但长期有望从中受益。3)智能物联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公司下游行业正在从安防向 AIot 转型,增长格局打开。2021H1公司智能物联业务实现收入 23.72亿元,同比增长 35.13%,毛利率为 32.37%,较去年同期下降 2.31pct。我们认为,收入方面的增长主要系公司自身的产品优势,叠加 AI 能力加入后,从安防向智能物联的转型,持续拓宽业务边界。毛利率的下降主要系成本端的压力,预计在行业整体完成提价后,下半年有望恢复至此前水平。 中标 10亿级标杆项目,智慧交通行业景气度逐步回暖我们认为,智慧交通行业景气度正在逐步回暖。1)从政策来看,2021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并明确提出到 2035年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达到 90%以上。2)从订单情况来看,公司于 8月 2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近日中标大理州城市感知能力提升项目,项目总投资约 9.64亿元。项目涵盖了打造大理市智慧城市示范线路,打造全市物联共网能力,建设物联感知产业体系等。此外,公司近期的标杆型项目还包括杭州滨江打造“大数据+全域交通治理”样板间,为黑龙江打造全国首个智慧高速一网统管平台;承办昆明 TOCC 项目等。我们预计随着行业回暖,公司后续在智慧交通行业的增速有望持续回升。 持续加码 AI 能力构建,赋能公司长期发展2021H1公司延续此前战略,持续加码 AI 能力建设。当前,博观团队总人数已达 350余人,在全国设立有 5个研究所,2021年新增 20件发明专利和 5件软件著作权,已累计拥有 200多篇专利和 20多项软著,实和业务板块的布局。我们认为,博观智能未来有望依托以下优势,赋能公司长期发展:1)AI 赋能全域交通解决方案。千方科技依托全域交通场景理解以及博观智能在全域交通的 AI 能力,已在交运、交管、轨交、停车、路网、高速、民航等业务领域实现 30个细分场景,150项细分功能的应用闭环。2)AI 赋能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依托宇视科技智慧物联领域多年的产品化能力以及博观智能在人像识别、车辆识别、客流分析、行为识别等方面的 AI 算法能力,打造 AI 产品,已成功交付 2000多个 AI 项目。3)发力广阔的 B 端企业级市场,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新增炼化及发电行业安全生产、家电及粮油制造行业产品质检及效率提升等大企业的应用场景。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是智能交通的龙头和智能物联的领军企业,叠加 Omni-T带来的商业模式转型,以及整合宇视强化 AI 和产品能力,长期竞争优势有望扩大。公司兼具α与β属性,持续受益产业趋势,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 109.2/129.3/154.8亿元,同比增长 15.9%/18.5%/19.7%;实现归母净利润 12.40/15.21/18.40亿元,同比增长 14.7%/22.6%/21.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海外疫情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2)行业数智化转型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公司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落地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风险
中望软件 2021-08-09 565.68 -- -- 613.89 8.52%
613.89 8.52%
详细
8月 5日,中望软件发布 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 47.06%;归母净利润 4866万元,同比增长 74.29%;扣非归母净利润 1635万元,同比下降 9.79%。公司 2021H1业绩与前期披露的口径基本一致,符合我们的预期,高增长源自公司的产品力、品牌力和大客户服务能力,费用端持续投入则展现了公司快速成长的决心。此外,2021年上半年中望软件坚定践行 All-in-One 一体化战略,首次实现了全产品线创收,2D&3D CAD 和 CAE 业务线各有突破,为全年发展奠定了基础。 业绩高增长源自竞争力提升,投入有保障彰显成长决心业绩方面,中望产品力和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大客户战略有效推进,共同促成 2021H1营收同比增长 47.06%,其中 Q2实现营业收入 1.21亿元,同比增长 41.75%;叠加政府补助及理财收益较上年同期的增加,归母净利润增长 74.29%。费用方面,公司继续扩充研发团队,持续加大产业生态培育、销售渠道建设和品牌宣传打造投入力度,相继组织了“中望全球生态大会”和“中国工业设计软件创新峰会”,研发/销售/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0.7%/83.81%/65.23%,短期内超过了营收增速,再加上 2020年疫情影响下公司销售和宣传投入受限、基数较小,使得扣非归母净利润略有下滑。 产品线全面发力各有突破,All-in-One 战略正持续践行2021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践行 All-in-One 一体化战略,全面布局 2D&3DCAD 和 CAE 产品,其中 2D CAD 仍然占营收大头,3D CAD 增速最高,CAE 则首次实现营收,以上进展态势全部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 1)2D CAD 产品线:2021H1实现营收 1.46亿元,同比增长 39.75%,营收占比 74.78%,研发投入占比 3.04%;先后发布 ZWCAD 2021SP2、ZWCADLinux 2021SP1和中望 CAD2022三大新产品,在已有产品基础上大幅提升速度,并实现关联阵列、数据链接、 IFC 导入等功能,提高了用户的适用场景、使用效率和与其他软件的交互能力,为 2D CAD 客户提供了更高的产品价值。 2)3D CAD 产品线:2021H1实现营收 0.49亿元,同比增长 48.66%,营收占比 25.21%,研发投入占比 71.5%;先后发布了 ZW3D 2022、ZW3D 2021SP和 ZW3D-Linux- 2022-Preview,实现了曲线 G3连续,并新增管道设计模块以及钣金展平等功能,提升了复杂设计场景适用度和主流 PLM 适配性,提高了复杂产品设计和加工能力,大幅扩充了 3D CAD 客户的覆盖范围和适用场景。 3)CAE 产品线:2021H1首次实现营收 0.83万元,研发投入占比 25.46%,目前已推出推出中望自主 CAE 软件集成平台 ZWMeshWorks 和中望有限元结构仿真分析软件 ZWSim Structural。此外,端三维设计平台“悟空”,进一步向 AEC 大建筑、大船舶和大飞机等大型项目领域拓展。 计划布局亮点不断,投资、合作和股权激励平稳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在战略层面的计划布局亮点不断。3月 22日,中望完成对国内 CAE 仿真软件服务商北京安怀信的新一轮投资,双方将在 CAE 仿真验证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强化国产 CAE 生态建设。6月份,中望与国内协同设计系统服务商上海启道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双方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已有的成熟产品,共同推出全国产“中望 CAD 平台+启道协同设计系统”解决方案,加速工程建设行业设计软件国产化进程,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7月 27日,中望上市后首次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在激励范围、授予价格和业绩考核要求等方面彰显了公司对自身成长进程和战略规划的决心。我们认为,中望软件的以上布局,在技术、产业和资本层面均有效推动了公司成长,提振了市场对中望软件,乃至整个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的信心。 投资建议中望 2021年上半年整体表现出色,业绩高增长投入有保障,公司 All-in-One一体化战略稳步践行,相关布局持续推进。预计公司 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 7.03/10.56/15.53,同比增长 54.1%/50.2%/47.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58/2.14/3.01亿元,同比增长 31.3%/35.3%/40.8%;长期市值空间接近 1500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 2)产品应用推广和产业生态构建不及预期; 3)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落地不及预期。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1-08-09 57.45 -- -- 57.50 0.09%
58.87 2.47%
详细
事件概况2021年8月3日,公司发布《关于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筹划公司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分拆上市事项。本次分拆上市完成后,公司仍将维持对讯飞医疗的控股权。 讯飞医疗打造智医助理核心产品,助力分级诊疗安徽科大讯飞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讯飞医疗”)成立于2016年,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健康医疗这一重要民生领域的关键问题为目标,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为医疗服务赋能。讯飞医疗重点通过构建人工智能系统,深度切入医生临床诊断流程,在医生诊断过程中给予辅助,提升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助力国家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重大医改政策的落地。 讯飞医疗打造智医助理核心产品,目前逐步实现规模商用。讯飞医疗的核心产品智医助理,是业界唯一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2017年在53万考生、360分及格线的情况下,取得了456分的高分,超越96.3%的人类考生。目前,智医助理已在全国超过200区县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常态化使用,日均提供超过400,000条辅助诊断建议,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水平。 智医助理系统定位于基层医疗单位,主要实现两大功能。一是通过语音、模板、医学智能推荐等多种录入模式,帮助基层医生规范电子病历的书写。 电子病历是实现医院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的核心,讯飞的智医助理帮助基层医院完善电子病历系统,有助于加速医疗信息化的进程。二是针对1000种常见病的全科辅助诊疗。目前,智医助理已经能够诊断超过900种的基层常见病,支持95%的基层诊疗病种,诊断准确率超过基层医生,真正用人工智能助力全国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 智医助理具有真实可见的应用成效,助力基层医院分级诊疗。2019年安徽省卫计委曾聘请一批权威专家对智医助理系统进行评审,将试点区域内,机器诊断的建议与基层医生诊断的结果由专家认定是否一致。结果发现,基层医生与机器诊断的一致性从70%提升至89%,即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出现了显著提升,背后是智医助理获得越来越多基层医生的认可。针对剩余11%未被采用的诊断建议,专家评估认为,其中8%的机器诊断是准确的,但未被基层医生采纳,仅有3%的病历机器诊断尚不准确。即智医助理对常见病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7%, 远超普通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因此,我们认为智医助理产品非常适合当前分级诊疗趋势下,基层医院对常见病的诊断场景。 讯飞医疗市场空间巨大,有望为公司开启新一轮成长曲线智医助理百亿市场,智慧医疗空间广阔。智医助理当前的收费模式较为清晰,目前主要以区县一级的卫生部门统一采购为主。根据招标网的订单统计,我们认为智医助理在单个区县的项目体量在400万元左右。目前全国共有2845个县级行政区域。因此,长期来看,智医助理的市场空间达到113.8亿元,是一个百亿级的巨大市场。2020年,公司智慧医疗的收入体量达到3.13亿元,同比增长69.25%,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规模接近700亿,医疗信息化占医院收入的比例仅为0.5%,较美国仍有十倍差距,未来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空间广阔,讯飞医疗也将不仅限于智医助理的产品,有望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分享产业红利。 讯飞医疗分拆上市有望开启公司新一轮成长曲线,剑指千亿营收目标。我们认为,讯飞医疗分拆上市,有望充分借助资本市场,推动智慧医疗业务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2021年度投资者交流会上,讯飞董事长阐述了公司未来千亿营收的远景规划,其中医疗、数字政务、司法等业务有望占据1/3的收入体量。我们认为,智慧医疗业务将会成为继教育业务之后,公司下一个新的成长曲线,也将成为公司千亿营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此次分拆上市,将为讯飞医疗业务注入新的活力,助推业务快速成长。 投资建议公司处于人工智能战略2.0阶段,逐步形成“数据-算法-产品”的闭环,有望摆脱以项目制、定制化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向2B 和2C 双轮驱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商用。当前公司教育业务屡次中标大额订单,标准化和可持续性趋势显现,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未来,伴随医疗子公司分拆上市,有望开启公司新一轮成长曲线。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2.2/224.5/283.6亿元,同比增长32.2%/30.3%/26.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3/24.3/31.7亿元,同比增长34.1%/32.6%/30.8%。若给予2022年8-10倍PS,对应合理市值区间在1800-2200亿元左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外疫情扩散,企业商务活动受限,订单需求不及预期;2)政府对教育、医疗等领域投资力度不及预期;3)消费者产品认可度和推广效果不及预期;4)产业竞争加剧,公司先发优势逐渐减弱。
盈建科 计算机行业 2021-08-05 75.29 -- -- 82.66 9.79%
82.66 9.79%
详细
盈建科作为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公司中的“隐形冠军”,长期深耕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在与国外厂商的竞争中建立了可贵的比较优势,是工业软件细分赛道的“国货之光”。公司突破工业软件“卡脖子”枷锁的秘诀,在于对底层CAD&CAE&BIM 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不断突破,在于对全流程、可兼容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持续丰富打磨,在于对行业标准规范、客户需求响应和产业生态培育的深刻把握。我们尝试从自研核心技术的稀缺性、产品横向扩张的确定性、未来成长壮大的可行性三个维度,分析盈建科的发展战略和投资价值,为国内工业软件产业挖掘璞玉。 立身之本:覆盖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全流程、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盈建科由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创建,以研发设计类通用工业软件为基础,自研并掌握了三维图形平台、参数化建模等CAD 核心技术,以及结构力学有限元分析、前后处理等CAE 核心技术。公司面向国内2 万余家工程设计企业提供标准化的结构设计软件和解决方案,以底层核心技术扎实自研、各环节产品覆盖全面、销售服务优质周到而著称。客户端认可度高、利润水平冠绝同行,年均毛利率超过99%。 扩张之路:立足优势赛道,布局基础设施结构设计高附加值版图结构设计市场空间至少在68-102 亿,盈建科立足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的深厚实力,基于核心技术自研和用户生态培育两大优势,积极扩展结构设计产品线,向道路桥梁结构设计和工业建筑结构设计这两个高附加值板块延伸。未来1-2 年,盈建科有望复刻过往成功经验,乘工业软件国产化之风,扭转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结构设计软件受制于人的局面,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单价,形成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星辰之境:聚焦建筑设计BIM 和装配式建筑,剑指千亿级新市场建筑设计位于建筑行业的上游,有别于工程造价和施工等中下游环节,技术门槛高、细分门类多、产业链体量大,其中建筑设计BIM 未来市场空间接近1000 亿元,市场认知存在预期差。盈建科目前正致力于建筑设计-结构-机电BIM 底层技术平台和数据协同平台的自主研发,未来有望分批向市场推出多种BIM 软件产品。此外,公司在装配式结构设计产品方面布局早、功能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比分析Bentley 等国际巨头的发展历程和资本市场表现,我们认为盈建科未来有望持续壮大,打开成长的想象空间。 投资建议盈建科上市后持续加大投入、扩张规模,未来1-2 年有望完成核心技术自研和多产品线拓展,支撑起营收快速增长,长期看具备成为基础设施设计软件领域巨头的潜力。预计公司2021/22/23 年实现营业收入2.02/2.71/3.59 亿元,同比增长34.5%/34.2%/32.4%;实现归母净利润0.72/0.94/1.26 亿元,同比增长29.4%/31.0%/33.7%,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2)产品应用推广和产业生态构建不及预期;3)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落地不及预期。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08-03 146.00 -- -- 150.49 3.08%
150.49 3.08%
详细
事件概况中科创达于 7月 29日发布 2021年半年度报告。 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 61.44%;归母净利润 2.77亿元,同比增长 58.85%;扣非归母净利润 2.56亿元,同比增长 64.98%。 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 收入利润保持高增长态势。 收入端方面: 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9亿元,同比增长 61.44%; 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02亿元,同比增长 48.81%。 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物联网业务的持续爆发是业绩高增的主要驱动力。 毛利率方面: 2021H1公司综合毛利率由 40.01%上升到 42.25%,同比上升 2.24pct。我们认为,一方面公司在软件业务领域具备“芯片+全栈”的优势, 产业链中的生态壁垒提升了议价能力;同时,软件许可收入的高增也对公司综合毛利率有一定程度的优化。 费用率方面: 2021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3.3%, 较去年同期下降 0.81pct,主要系收入大幅增加带来的规模效应; 管理费用率为 10.9%, 与去年同期大体保持一致; 财务费用率为 1.59%, 较去年同期上升 1.60pct,我们认为主要是受人民币升值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研发费用率为 11.7%, 较去年同期上升 1.36pct。 净利润方面: 2021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77亿元,同比增加 58.85%,若加回汇兑损益的 3006万元以及股权激励的 2780万元,则归母净利润为 3.35亿元,增速超 90%。 现金流方面: 2021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 2419万元,同比减少 88.94%,主要原因是公司为应对芯片缺货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存货与原材料采购的增加。 软件授权高增表现亮眼,看好从智能座舱向自动驾驶迈进。 2021H1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93亿元,同比增长 70.06%; 其中,软件许可收入达 7548万元,同比增长 92%。我们认为公司智能汽车业务表现亮眼主要系处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赛道,叠加下游高景气度。 软件授权收入比例的提升说明了商业模式方面的优化,增加了用户粘性和收入确定性。 我们认为公司当前在汽车业务领域,除了进一步巩固智能座舱优势,当前的边际变化在于, 从智能座舱向智能驾驶迈进,对业务领域的持续拓宽。 近期,公司与华人运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下一代汽车计算平台和工具链,成为 Autoware 基金协会行业会员以及上汽零束 SOA开发者平台生态伙伴,均体现出公司智能驾驶领域的积极布局。 智能软件业务优势地位显著,收入稳中有升。 2021H1公司智能软件业务实现收入 7.28亿元,同比增长 30.21%。其中,公司来自于芯片厂商的收入为 2.20亿元,同比增长 6.48%,来自于终端厂商的收入为 4.85亿元,同比增长 57.16%。一方面,公司持续受益于 5G 换机潮,尤其是 5G 智能手机不断从高端机型向中端和基础款机型渗透。据信通院统计数据, 2021H1国内市场 5G 手机累计出货量 1.28亿部,同比增长 100.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3.4%。另一方面,凭借 “芯片+全栈”的优势,以及 5G 带来的研发复杂性,公司智能软件业务的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带来收入端稳中有升,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后续增长动能充沛。 2021H1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68亿元,同比增长 137.23%。我们认为,公司在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多点开花,业务范围持续扩张。 5月18日,公司旗下的创思远达推出了面向嵌入式 WiFi+BLE 芯片的鸿蒙操作系统发行版,其是业内率先完成 HarmonyOS Connect 全套餐集成适配的操作系统。 7月 9日,在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团无人机首次对外亮相,公司凭借其在操作系统以及机器人开发平台领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其自主研发提供了专业的底层平台及技术。此外, Oculus Quest 2发布以来,产品销量持续超预期,反应出 VR/AR 的硬件技术成熟度已达到一定水平,预计 VR/AR 等产品后续也有望驱动智能物联网业务持续放量。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充分受益于智能化浪潮,以操作系统为核心,面向智能汽车/手机/物联网的产品线不断扩展,三大业务后续成长逻辑清晰。我们预计 公 司 2021-2023年 收 入 分 别 为 39.39/56.94/79.19亿 元 , 同 比 增 长49.9%/44.5%/3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18/9.20/12.66亿元,同比增长39.4%/48.9%/37.6%,维持“买入”评级。
中望软件 2021-07-29 569.53 -- -- 665.96 16.93%
665.96 16.93%
详细
事件概况7月27日,中望软件公告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60.40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 6,194.3857万股的 0.98%。这是公司上市后首次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在激励范围、授予价格和业绩考核要求等方面彰显了公司对自身成长进程和战略规划的决心,有效提振了市场对中望软件,乃至整个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的信心。 激励范围覆盖公司国内外核心研发人才,彰显重研发投入的决心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拟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382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截至2021年6月底)1056人的36.17%,包括了三名外籍核心技术人员。 股权激励是高科技公司稳定并吸引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手段,公司此次股权激励覆盖范围广、涉及人数多,不但有效绑定了已有的核心研发人才,也展现了公司持续引进高水平技术人员,加强研发投入的决心。 授予价格底线较高,说明公司对自身成长逻辑和发展方向有自信本次激励计划草案首次及预留部分授予价格不低于420元/股,分别占前1/20/60个交易日交易均价的80.41%/76.33%/75.49%。本次授予价格底线及测算占比较高,说明公司坚定看好目前的成长逻辑和发展方向,对未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充满信心。 业绩考核要求三年复合增速35%,体现了公司营收增长的确定性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的激励对象考核年度为 2021-2023年三个会计年度,以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值为基数,营业收入增长率触发值为30%/69%/119.70%,目标值为35%/82.25%/146.04%,三年复合增速达到35%,可视为公司未来三年营收增长的底线目标,也从侧面反映了工业软件产业未来中长期的高景气发展态势。 公司坚定践行All-in-One 一体化战略,短中长期侧重点清晰可见2021年以来,中望全面践行All-in-One 一体化战略,在技术研发投入、标杆客户突破、销售渠道建设、新产品打造和CAE 技术投资等多个环节均有重磅动作落地,为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短期看,2D CAD 市占率持续提升确保营收基本盘;未来1-3年,3D CAD 凭借自主可控实力,提升产品化商业化能力,华为作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助力其产品导入ICT 产业上下游链,中长期潜力可期;未来CAE 产品线逐步成熟并释放营收,与CAD产品线共同构筑起协同发展态势,推动公司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从三个方面展示了公司的发展决心,也提振了市场对整个工业软件板块的信心。我们认为中望2021年将从多个维度继续推动All-in-One CAx 战略落地,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是以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为依托的产品线协同一体化优势。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3/10.56/15.53,同比增长54.1%/50.2%/47.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8/2.14/3.01亿元,同比增长31.3%/35.3%/40.8%;长期市值空间接近1500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2)产品应用推广和产业生态构建不及预期;3)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落地不及预期。
千方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1-07-27 15.20 -- -- 17.04 12.11%
17.04 12.11%
详细
智慧交通和车联网龙头企业,关注公司当前出现的三重边际变化。 千方科技是国内智慧交通和车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交通行业从信息化到数智化,景气度高、市场空间大。据智研咨询统计,2020年城际高速智能化的市场规模在632亿元左右;根据《2020年路侧智能感知行业研究报告》的估算,2025年路侧感知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超过400亿元。根据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达到228.79亿美元。公司长期受益于智慧交通和数字道路产业趋势,收入与利润实现稳步增长。另一方面,交通行业集中度不高,需求碎片化等特性,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毛利率受到压制。2020年,千方科技做出重大战略转型,结合后疫情时代的投资回暖,当前公司出现三重边际变化:1)疫情后的修复逻辑。公司的订单需要进行交付,2020年受疫情影响营收增速放缓,今年有望得到缓解,行业景气度逐步回暖;2)对项目制商业模式的改变。借助Omni-T打造的交通行业云,助力公司从项目制走向可持续收费,提升经营质量,目前已经有标杆案例;3)进一步整合宇视的技术和产品能力。公司成立博观智能,强化AI能力的运用,提升解决方案技术附加值。同时,在产品叠加政策驱动,公司海外市场持续开拓。公司2021Q1实现营业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7.50%,实现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21.64%。 从项目制向平台化转型,Omni-T引领公司商业模式变革。 Omni-T全域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其由三层架构组成:1)SaaS平台整合资源,“订阅付费”模式提升收入确定性和连续性;2)交通智能体升级,PaaS层强调对行业共性需求抽象化,实现组件化封装;3)IaaS层边缘智能体实现算力下沉,基础设施软硬解耦。我们认为,Omni-T全域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推出进一步催化了公司从项目制向平台化的转型,当前公司正处于商业模式升级的关键节点。1)对客户而言,Omni-T将原有多个子系统整合进统一的云平台,帮助客户实现快速业务线上化部署及应用,同时通过软件更新对客户的新需求迅速迭代。2)对公司而言,Omni-T改变了传统高成本定制、打造功能型产品的项目流程,并通过“续费”订阅制激活持续营收能力,有望在降本的同时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公司目前已在安徽、江苏等地实现小规模SaaS服务落地,部分云产品实现同类业务近80%以上标准模块满足率,研发工时下降近40%。 搭建AI核心能力平台,赋能公司长期发展。 千方科技整合智能物联和智慧交通领域的AI团队在2019年成立了博观智能,承担AI核心能力平台搭建,集中攻克AI商业化闭环难题。经过两年的团队磨合与技术迭代,我们认为,博观智能未来有望依托以下优势,赋能公司长期发展:1)AI赋能全域交通解决方案。千方科技依托全域交通场景理解以及博观智能在全域交通的AI能力,已在交运、交管、轨交、停车、路网、高速、民航等业务领域实现30个细分场景,150项细分功能的应用闭环。2)AI赋能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依托宇视科技智慧物联领域多年的产品化能力以及博观智能在人像识别、车辆识别、客流分析、行为识别等方面的AI算法能力,打造“九山-四关-两湖-热影”系列AI产品,已成功交付1500多个AI项目。3)发力广阔的B端企业级市场,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未来营收空间可观。通过自研的Bresuite一站式AI计算框架以及多年的AI产品化经验积累,可快速交付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从企业安全管理、企业效率提升和企业质量提升三个维度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公司成立一年,已开发200多个外部客户,内部赋能的同时未来也有望成为公司营收的第三增长极。 投资建议 智能交通与车联网龙头企业,当前关注三重边际变化:1)后疫情时代的行业景气度回暖,业绩逐渐修复;2)商业模式的颠覆,通过Omni-T从项目制转型平台型,增强收入的确定性;3)整合千方和宇视的AI能力,打造博观智能,提高解决方案技术附加值,提升毛利率。我们认为无论是智能交通、数字道路、车联网,还是政府和企业数智化转型,都具备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智能交通的龙头和智能物联的领军企业,叠加Omni-T带来的商业模式转型,行业有望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千方科技兼具α与β属性,持续受益产业趋势,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110.2/132.7/160.9亿元,同比增长17.0%/20.5%/21.2%;实现归母净利润12.50/15.36/18.57亿元,同比增长15.7%/22.9%/20.9%,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海外疫情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2)行业数智化转型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3)公司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落地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3)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风险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07-15 150.88 -- -- 150.49 -0.26%
150.49 -0.26%
详细
事件概况中科创达于7月12日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2亿元-2.79亿元,同比增长50%-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2-2.59亿元,同比增长55.76%-67.00%。 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Q2高增速依旧。 从收入端来看,公司2021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0%,其中Q2单季度在Q1增速超预期的背景下,依旧维持了较高的增速,约为46%。我们认为,公司所处的三条赛道均具有较高的景气度,尤其是智能汽车与物联网业务的持续爆发,是其收入端高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利润端来看,公司2021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2亿元-2.79亿元,同比增长50%-60%,Q2单季度增速约为48%。考虑到公司2021上半年产生了5200万元的股权激励费用,以及因汇兑损益而发生的额外财务费用,我们判断,在剔除上述影响后,公司上半年的利润增速应高于60%,符合市场预期。 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智能汽车业务增长逻辑逐步兑现。 得益于处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赛道,叠加下游高景气度,我们认为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有望全年实现高增长。智能座舱方面,搭载高通8155座舱芯片的车型今年将实现量产,预计将带动数字座舱的性能提升,有望加速汽车座舱智能化的进程,促使行业渗透力迅速提升。自动驾驶方面,当前高通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在高级别ADAS 领域实现落地,而公司作为高通的深度合作伙伴,有望从中持续受益。叠加收购辅易航51.48%股权进入低速自动驾驶AVP 自主泊车领域,以及与华人运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下一代汽车计算平台和工具链,我们判断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正从智能座舱向自动驾驶迈进,未来可期。 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多点开花,后续增长动能充沛。 自今年以来,公司在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多点开花,业务范围持续扩张。5月18日,公司旗下的创思远达推出了面向嵌入式WiFi+BLE 芯片的鸿蒙操作系统发行版,其是业内率先完成HarmonyOS Connect 全套餐集成适配的操作系统。7月9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团无人机首次对外亮相,公司凭借其在操作系统以及机器人开发平台领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为美团无人机自主研发提供了专业的底层平台及技术。此外,自OculusQuest 2发布以来,其产品销量持续超预期,从侧面反应出VR/AR 的硬件技术成熟度已达到一定水平,预计后续也有望成为公司在智能物联网领域的全新增长极。总的来看,公司持续拓展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无论是业务范围扩张所带来的收入提升,还是项目复杂度优化毛利率水平,其均是后续增长的有力保障。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充分受益于智能化浪潮,以操作系统为核心,面向智能汽车/手机/物联网的产品线不断扩展,三大业务后续成长逻辑清晰。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39.39/56.94/79.19亿元, 同比增长49.9%/44.5%/3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8/9.20/12.66亿元,同比增长39.4%/48.9%/3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投入不及预期;2)AR、VR 等设备需求不及预期;3)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4)汇率波动的影响。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1-07-14 64.20 -- -- 68.21 6.25%
68.21 6.25%
详细
事件概况 公司 7月 12日晚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 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3.87-4.39亿元,同比增长 50%-70%。公司围绕“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案例,能够规模化推广,能有统计数据来证明应用成效” 的标准,聚焦教育、医疗等重点赛道,源头技术驱动的应用示范验证持续显现,核心业务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 业绩维持高速增长, AI 红利兑现趋势明显公司自 2019年进入人工智能战略 2.0阶段开始, 新增人均效益提升的发展目标, 近两年利润端保持了良好的增速。 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增长 29%,归母净利润增长 66%,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 57%。 21Q1实现收入增长 78%,归母净利润增长 179%。 此次 21H1业绩预告,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平均值为 60%,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由于 20H1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较高,预计扣非后增速将更快。 我们认为公司 AI 红利兑现的趋势明确,利润端有望有望持续释放。 区域性智慧教育项目迈向规模商用, 标准化和可持续性趋势显现公司今年以来, 在教育领域中标多个上亿级别的订单。 2021年 1月中标郑州市金水区 6.88亿元的智慧教育项目,2021年 2月 7日中标芜湖弋江区 1.26亿的智慧教育项目。 2021年 5月 27日中标武汉经开区 4.68亿区域性智慧教育项目。 我们认为公司区域性因材施教解决方案规模商用的趋势更加明显。 通过拆分订单详情,我们可以看到两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区域性解决方案标准化程度逐渐提升。 我们对比今年以来讯飞中标的两个大额订单(郑州金水区和武汉经开区)的采购需求,可以发现讯飞交付的区域性因材施教解决方案的标准化程度在提升。 在政府端, 重点建设区域教育云平台, 包括统一门户系统、 教学分析系统、教育数据中心、智能题库资源、平台软件定制开发等。 在学校端, 包括班班通硬件升级、网络升级、 智能安防系统、 校园教学数据分析系统等。 在课堂端, 重点建设 AI 智慧课堂,包括教师智能终端、学生学习智能终端等。 在学生端, 重点推广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 以个性化学习手册为载体,实现学情数据分析、错题整理、试题精准推荐等功能。 我们认为,讯飞的区域性因材施教解决方案覆盖 2G、 2B、 2C 多方应用需求, 提供了教、学、管、考、评的全套智慧教育能力, 通过区域推广的方式有望进一步提升方案的标准化程度,从而实现边际成本的下降,提升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趋势二:收入的可持续性有望增强,跑通 2G2B2C 的盈利模式。 我们分析区域性订单中交付的产品,发现除了传统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产品之外, 公司还将提供面向 G 端的教育云平台开发、运维服务, 面向 B 端学校的教学分析平台、智能组卷和备课系统, 面向 C 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手册等产品。 这些产品相比于传统的信息化硬件, 具有更强的用户粘性以及更可持续的收费模式。 其中,个性化学习手册目前已经在部分学校实现了面向学生家长的标准化收费,每学期每门课 300元,涵盖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 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区域性的解决方案,跑通 2G2B2C 的收费模式,逐渐从面向 G 端提供项目制能力,走向面向 B 端提供标准化产品和全套解决方案,未来有望实现面向 C 端提供可持续收费的个性化学习产品,商业模式正在向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教育赛道的根据地属性和控盘能力凸显。 “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 智慧课堂建设需求提升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的趋势逐渐显现。 北京市在 4月下旬以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一系列监管措施。 4月 23日,北京市教委通报学而思、高途课堂、网易有道精品课、猿辅导等 4家线上培训机构违规招生收费等问题; 5月 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联合行动,对猿辅导、作业帮等两家培训机构处以警告加罚款 250万元的顶格处罚; 5月 17日, 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逐渐趋严,这一趋势或将向全国拓展,校外培训机构将面临新一轮的政策强监管周期。 解决“双减”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AI 企业有望赋能。 我们总结了从教育部到中央深改委针对“双减”工作的几次重要讲话,可以看到解决“双减”问题,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切实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从这些表述的总结来看,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关键就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我们认为 AI 技术有望在教学赋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助力学校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讯飞凭借完善的产品布局和标杆案例,有望持续受益于智慧课堂的推进。 投资建议公司中报业绩预告维持高增长, AI 规模商用的趋势更加明确。 当前公司受益于“双减” 政策的指引, 教育业务屡次中标大额订单,标准化和可持续性趋势显现, 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处于人工智能战略 2.0阶段,逐步形成“数据-算法-产品”的闭环,有望摆脱以项目制、定制化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向 2B 和 2C 双轮驱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商用。预计公司2021/22/23年 实 现 营 业 收 入 172.2/224.5/283.6亿 元 , 同 比 增 长32.2%/30.3%/26.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8.3/24.3/31.7亿元,同比增长34.1%/32.6%/30.8%。若给予 2022年 8-10倍 PS,对应合理市值区间在1800-2200亿元左右, 维持“买入”评级。
道通科技 2021-07-07 95.58 -- -- 92.54 -3.18%
92.54 -3.18%
详细
事件概况道通科技于 7月 2日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9.87-10.65亿元,同比增长 65.86%-78.95%;实现归母净利润 2.16-2.37亿元,同比增长 35.60%-48.81%;扣非归母净利润 1.91-2.02亿元,同比增长25.75%-32.99%。 上半年营收高增长,Q2单季度增速超预期。 收 入 端 , 公 司 2021上 半 年 实 现 营 收 9.87-10.65亿 元 , 同 比 增 长65.86%-78.95%,维持高增速。其中,Q2单季实现营收 5.33-6.11亿元,同比增长 62.22%-93.95%,超出市场预期。利润端,公司 2021上半年利润同步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 2.16-2.37亿元,同比增长 35.60%-48.81%。 考虑到公司在上半年还产生了较高的股权激励摊销费用,我们认为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的净利润增速水平有望高于 50%。 研发高投入,持续加码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等新赛道布局。 公司上半年在智能化、数字化和新能源方向保持了较高研发投入,我们认为,其有助于公司加强在产品方面的技术壁垒与先发优势。此外,公司于6月 29日发布公告称,拟变更部分募投项目及实施主体和地点,主要包括了:1)在西安购置研发场地,展开数字维修信息技术研发,提高维修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汽车后市场维修技术进步。2)加码新能源产品研发项目,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抢占新兴赛道市场红利。3)将云平台建设的实施地点由深圳变更为西安,一方面降低公司的研发成本,同时便于公司集中管理,有助于后续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 布局汽车后市场价值链各阶段,短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我们认为,公司已围绕着诊断仪布局汽车后市场价值链的各阶段,包括了从诊断走向维修,从维修走向后装零配件,短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短期来看,公司第三代诊断仪的持续导入有望带来客单价的提升以及市场份额的扩大,叠加海外疫情复苏所驱动的需求抬升,预计业绩持续高增长。中期来看,一方面公司已围绕着汽车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已经完成多点布局,同时产品和方案具备一定技术壁垒和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兼具高毛利和可持续收费特性的云平台有望接棒综合诊断仪硬件,促进公司商业模式升级。长期来看,公司的“修配一体”战略有望从胎压检测拓展至其他配件领域,从 2B 走向 2C,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所在赛道景气度高,且自身具备一定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短、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2.7/32.7/47.6亿元,同比增长 43.8%/44.2%/45.4%;实现归母净利润6.06/8.65/12.87亿元,同比增长 40.0%/42.6%/48.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产品销量不及预期; 2)受疫情影响海外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3)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 4)汇率波动的影响。
柏楚电子 2021-07-05 460.00 -- -- 497.37 8.12%
539.20 17.22%
详细
公司公告,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2.8亿,同比+100%;扣非归母净利润2.58亿,同比+113%。 业绩点评1、业绩略超预期:1、公司去年Q1,Q2的归母净利润5229万,8768万,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993万,8113万;按照半年度业绩预告,今年Q1,Q2的净利润1.18亿,1.62亿,扣非为1.137亿,1.443亿;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4.7%,Q2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增长77.8%;去年Q2公司已经基本从疫情中恢复,基数较高,今年Q2单季度收入利润续创历史新高;整体业绩略超预期;2、定增助力公司纵横拓展打开市场空间:公司业绩成长主要得益于中低功率激光切割控制软件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高功率总线系统快速提升份额,呈现持续高增长的状态;下游方面,上半年随着制造业的持续复苏,激光设备的出货保持比较景气的状态,公司的在手订单高增;同时公司定增加码智能切割头,超高精密驱动、以及智能焊接机器人,尤其是智能焊接机器人,将会极大的提升焊接自动化水平以及缓解行业内焊工短缺的痛点,公司的纵横拓展战略在逐渐展开,市场空间大幅度打开;3、公司是顺周期+国产替代+新产品拓展三重逻辑下的优质标的:展望2021年制造业进一步复苏,公司在高功率持续提升份额加速国产替代,同时智能切割头和超快控制系统等新产品将开始贡献一定的收入,长期有智能焊接机器人等新的应用布局,预计2021-2022年公司收入利润仍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 投资建议柏楚是国内激光控制软件绝对龙头,核心价值在于用超高性价比的方式解决激光设备商运动控制问题,国产替代逻辑顺畅,16-20年收入CAGR47%,净利润CAGR 49%,未来将从中低功率延伸至高功率和超快替代,成长路径清晰。柏楚的远期战略在于围绕激光产业做精做深、纵横拓展,并尝试将激光行业的运动控制软件复制到其他工控领域。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8.89亿/12.32亿/15.58亿,净利润为5.77亿/7.59亿/9.34亿,对应当前估值为76X/58X/4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高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统替代不及预期;超快激光加工需求低于预期。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1-05-31 61.59 -- -- 68.50 11.22%
68.50 11.22%
详细
事件概况5月27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发布《经济开发区(汉南区)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448.68亿元中标。这是今年讯飞继郑州市金水区6.88亿元的智慧教育项目、芜湖弋江区1.26亿的智慧教育项目后,又一重大区域性智慧教育项目,也是讯飞在湖北省中标的智慧教育项目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我们认为讯飞的区域性因材施教解决方案正在逐渐从安徽走向全国,区域边界持续拓宽,规模复制的趋势逐渐明确。 中标武汉经开区智慧教育项目,标准化和可持续性趋势显现公司此次中标武汉经开区的区域智慧教育项目,一方面448.68亿的订单金额再次验证公司区域性解决方案的横向拓展性,逐渐从安徽走向全国。另一方面,我们具体来分析招标文件的采购项目,可以看出讯飞区域性项目的两大特点和发展趋势:趋势一:区域性解决方案标准化程度逐渐提升。我们对比今年以来讯飞中标的两个大额订单(郑州金水区和武汉经开区)的采购需求,可以发现讯飞交付的区域性因材施教解决方案的标准化程度在提升。在政府端,重点建设区域教育云平台,包括统一门户系统、教学分析系统、教育数据中心、智能题库资源、平台软件定制开发等。在学校端,包括班班通硬件升级、网络升级、智能安防系统、校园教学数据分析系统等。在课堂端,重点建设AI智慧课堂,包括教师智能终端、学生学习智能终端等。在学生端,重点推广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以个性化学习手册为载体,实现学情数据分析、错题整理、试题精准推荐等功能。我们认为,讯飞的区域性因材施教解决方案覆盖了从区县教育局到学校、教师、学生的22GG、22BB、22CC多方应用需求,提供了教、学、管、考、评的全套智慧教育能力,通过区域推广的方式有望进一步提升方案的标准化程度,从而实现边际成本的下降,提升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趋势二:收入的可持续性有望增强,跑通22GG22BB22CC的盈利模式。我们分析区域性订单中交付的产品,发现除了传统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产品之外,公司还将提供面向GG端的教育云平台开发、运维服务,面向BB端学校的教学分析平台、智能组卷和备课系统,面向CC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手册等产品。 这些产品相比于传统的信息化硬件,具有更强的用户粘性以及更可持续的收费模式。其中,个性化学习手册目前已经在部分学校实现了面向学生家长的标准化收费,每学期每门课300元,涵盖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区域性的解决方案,跑通22GG22BB22CC的收费模式,逐渐从面向G端提供项目制能力,走向面向B端提供标准化产品和全套解决方案,未来有望实现面向C端提供可持续收费的个性化学习产品,商业模式正在向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教育赛道的根据地属性和控盘能力凸显。投资建议公司再次中标区域性智慧教育大额订单,有望从安徽走向全国,且方案的标准化程度和收费的可持续性逐渐提升。当前公司受益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指引,教育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处于人工智能战略2.0阶段,逐步形成“数据-算法-产品”的闭环,有望摆脱以项目制、定制化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向2B和2C双轮驱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商用。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2.2/224.5/283.6亿元,同比增长32.2%/30.3%/26.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3/24.3/31.7亿元,同比增长34.1%/32.6%/30.8%。若给予2022年8-10倍PS,对应合理市值区间在1800-2200亿元左右,维持“买入”评级。
虹软科技 2021-05-28 44.55 -- -- 49.88 11.96%
57.36 28.75%
详细
视觉IAI算法领军企业“11+2+N”战略布局清晰。 虹软科技是国内视觉AI领军企业,成立至今27年始终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算法,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等领域进行赋能。虹软提供的算法具有全球竞争力,TOP5的安卓手机厂商都是公司客户。公司硕博占比高达65%,综合毛利始终维持在90%左右。目前虹软处在战略窗口期,坚持研发高投入,近5年维持在30%以上。公司基于AI算法的“1+2+N”的战略布局清晰,即:11)巩固在智能手机影像算法行业的领先地位;22)围绕手机拓展屏下业务,技术外延切入智能汽车赛道,从而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33)基于公司现有的视觉AI技术,多方向探索业务可能性,赋能公司长期发展。 手机视觉算法优势显著,超前布局视频及TTooFF把握行业新机遇。 公司智能手机业务从62016年的41.74亿元,上升至02020年的95.99,亿元,CAGR达达36%。我们认为该业务高增长的原因是:11)技术壁垒高。公司注重技术积累,截止2020年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64项、软件著作权112项,PCT国际专利11项;22)打通上下游合作。①上游同芯片以及模组厂商,如高通、联发科、三星、欧菲光等积极合作;②下游客户覆盖所有安卓手机头部厂商和大多数长尾客户;33)影像功能成为手机厂商争夺焦点。短视频、VLOG、朋友圈等内容形式的兴起放大了人们对于手机摄影的需求,手机影像功能近年来成为各厂商争夺焦点。除传统的单、多摄外,公司还超前布局了视频和深度摄像领域技术。在商用5G大规模铺开,视频应用正当时,AR已初步具备落地条件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视频与深度摄像算法的加入有望提升公司单台手机算法的价值量,预计公司后续在手机影像领域将稳中有升。 全面屏趋势已成定局,公司围绕手机拓展屏下业务,优势显著。 自2018年iPhoneX发布以来,手机的全面屏化已成为行业确定性趋势,公司围绕着原有的视觉技术以及渠道优势,逐步拓展屏下指纹与ALS业务。 具体来看,11)屏下指纹:2019年全球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约为2亿台,预估至2024年,整体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将达11.8亿台,具备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公司屏下指纹方案具备防伪优势,目前已进入客户合作调试阶段,大规模量产可期。22)屏下ALS:ALS是全屏智能手机必备的基础芯片。公司在屏下ALS领域采用了与现有市场产品完全不同技术路线,当前正在与生产厂商进行最后量产工艺验证。此外,我们认为除技术复用所带来的优势以外,公司屏下业务的另一大优势在于渠道复用,有望将保障其从技术到产品的快速落地。 技术外延切入智能汽车赛道,开启第二条增长曲线。 公司2020年的智能汽车业务增速超300%,营收占比迅速提升,在2018/2019/2020年的收入中占比分别为0.5%/2.8%/9.7%。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对车载摄像头以及视觉算法需求不断爆发,市场空间巨大。得益于在视觉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公司通过技术外延,迅速实现了如DMS、ADAS、360度环视等多项解决方案,迅速切入智能汽车赛道。落地方面,目前公司在DMS、盲点检测(BSD)、生物认证等方向已经拿下了44款量产车型的合作,包括37个定点项目、7个预研项目,有望开启第二条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以视觉AI算法为核心,深耕智能手机摄像技术,并围绕手机拓展屏下业务,以及通过技术外延切入智能汽车赛道,“1+2+N”战略后续成长逻辑清晰。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9.02/12.67/17.16亿元,同比增长32.1%/40.5%/35.4%;实现归母净利润2.90/3.76/4.86亿元,同比增长15.4%/29.7%/29.2%,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的风险2)公司核心技术迭代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智能手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1-05-26 57.03 -- -- 68.50 20.11%
68.50 20.11%
详细
事件概况5月 2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我们认为,中央深改委再次强调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利于头部 AI 企业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业务的良性发展。 “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是关键“双减”政策成为今年教育部重点工作之一。2021年 2月 23日,教育部基础司在发布《关于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关工作情况》时,就已经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3月 31日,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领导具体阐述了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包括“超纲超标培训”、“培训项目收费居高”、“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等,并指出“今年教育部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 5月21日,“双减”政策由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作。 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的趋势逐渐显现。北京市在 4月下旬以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一系列监管措施。4月 23日,北京市教委通报学而思、高途课堂、网易有道精品课、猿辅导等 4家线上培训机构违规招生收费等问题;5月 7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五一”期间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5月 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联合行动,对猿辅导、作业帮等两家培训机构处以警告加罚款 250万元的顶格处罚;5月 17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逐渐趋严,这一趋势或将向全国拓展,校外培训机构将面临新一轮的政策强监管周期。 解决“双减”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AI 企业有望赋能。我们总结了从教育部到中央深改委针对“双减”工作的几次重要讲话,可以看到解决“双减”问题,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切实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从这些表述的总结来看,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关键就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我们认为 AI 技术有望在教学赋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助力学校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有望显著受益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指引,从而实现教育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当前正处于人工智能战略 2.0阶段,逐步形成“数据-算法-产品”的闭环,有望摆脱以项目制、定制化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向 2B 和 2C 双轮驱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商用。预计公司 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 172.2/224.5/283.6亿元,同比增长 32.2%/30.3%/26.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8.3/24.3/31.7亿元,同比增长 34.1%/32.6%/30.8%。若给予 2022年 8倍 PS,对应合理市值在 1800亿元左右,维持“买入”评级。
兆易创新 计算机行业 2021-05-04 136.95 -- -- 141.17 3.08%
220.62 61.10%
详细
受益全球产能紧张本土化需求更甚司,公司MCU业务高速成长IHS数据统计,近五年中国MCU市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7.2%,是同期全球MCU市场增长率的4倍,2019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达到256亿元。由于中国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下游应用产品对MCU产品需求保持旺盛,中国MCU市场增长速度继续领先全球。公司是国内32bitMCU产品领导厂商,GD32MCU已经拥有360余个产品型号、28个产品系列。目前主流MCU公司工艺节点集中在180nm~40nm,公司产品覆盖180nm、110nm、55nm、40nm工艺制程。MCU车规产品预计今年底会进入量产。 存储器持续丰富,新产能新产品助力扩张根据CINNOResearch的数据,2020年NORFlash全球市场规模较2019年增长12%左右。随着物联网的普及、5G基站建设、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推进,以及TWS耳机功能的日益增多,NORFlash产品将有望迎来更多增量需求。据Web-FeetResearch报告显示,在2020年SerialNORFlash市场销售额排名中,公司市占率达17.8%,位列第三,前二名分别为华邦电和旺宏电子。公司GD25SPINORFlash已通过AEC-Q100认证,是目前唯一的全国产化车规闪存产品。 在NANDFlash产品方面,公司24nm工艺节点的产品已经实现量产。 目前正在量产的产品容量从1Gb至8Gb覆盖主流容量范围。 DRAM项目研发进一步完善了存储器产品线。公司规划中的DRAM产品包括DDR3、LPDDR3、DDR4、LPDDR4,制程在1Xnm级。公司第一颗自有品牌的DRAM产品预计2021年上半年推出。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74.08亿元、99.74亿、124.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5.46亿元、23.17亿元、30.8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26元、4.88元、6.50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项目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同业竞争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6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