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尹沿技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IT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010520020001,曾先后供职于金元比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民生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8/6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控技术 2021-05-03 87.46 -- -- 98.77 12.61%
105.70 20.86%
详细
2021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均翻倍增长。 中控技术4月29日披露2021年一季报,公司2021年Q1营业总收入7.29亿元,同比增长146.26%;归母净利润3503.32万元,同比增长196.12%;扣非归母净利润1617.00万元,同比增长133.48%,营收和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翻倍增长。介于2020年一季度销售受到疫情负面影响较大,我们剔除疫情影响对比往年一季度营收,可以看到中控技术2021年Q1营收比2019年Q1增长39.5%,比2018年Q1增长173.8%,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应收账款持续增加表明在手订单充裕。 2021年Q1公司应收账款接近9亿元,比2020年底增加23.77%。结合2020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应收账款催款力度持续加大,销售回款大幅增长,表明公司在手订单非常充裕。考虑到中控相关产品和服务收入确认的周期较长,订单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公司确认收入的合同额增长速度,我们预计公司在手订单合计或将超过50亿元。 毛利率降低系新兴业务持续扩张所致。 公司2021年一季度毛利率37.33%,同比降低6.8个百分点,我们判断主要是新兴业务持续扩张所致,这里分为主要和次要两大原因。 1)主要原因是交付速度快、确认周期短的仪表业务和S2B 平台业务是Q1的主要增量,营收增速更高,但同时这两项业务毛利率都不高,拉低了一季度整体毛利率。结合公司2020年年报,同样可以看出2020年增速最高、毛利率下降较多的典型业务就是运维服务(同比增长82.33%,毛利率降低26个百分点)和仪表业务(同比增长66.26%,毛利率降低8.5个百分点)。 其中运维服务又与2020年新拆分形成的S2B 平台业务息息相关,我们分析2021年一季度S2B 平台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但2020年该业务毛利率不到8%,主要原因系新业务从0到1形成的过程前期投入高,且采购售卖了许多其他厂商的产品,S2B 平台业务牺牲毛利率发展的目的在于快速做大规模、打造商业生态、下沉各类服务。 2)次要原因是部署实施周期长,前期评估诊断相对复杂的智能工厂项目增速相对平稳,其中DCS 系统和工业软件毛利率较高的优势尚未在Q1释放。 以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工业软件业务为核心的智能工厂项目规模体量大、毛利率高,前期部署和规划需要时间,因此不少智能工厂项目Q1还没有完成,但后续将会释放巨大的营收规模和毛利率增长贡献。例如2020年,公司中标并实施日本大金旗下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项目;签约上海华谊集团钦州基地项目控制系统及智能工厂、陕西延长集团智能工厂项目。 公司成长路径清晰,无边界扩张潜力大。 1)国内智能制造业务增长依然强劲:市场空间超过100亿,公司自身实力 超强、国产替代指引明确、下游行业景气度高、碳达峰激发升级改造,市占率有望接近50%。 2)向上打造工业软件或迎爆发拐点:数字化转型趋势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至300亿,渗透率持续提升空间巨大,中控通过平台化开发和模块化部署实现“APP+SaaS”化改造,具备业绩爆发条件,未来市占率或超10%。 3)布局服务基础设施助力业务扩张:探索制造服务化,率先打开流程工业后服务市场空间,举重若轻挖掘新利润增长点,打造 5S 店和 S2B 平台商业模式,助力公司无边界扩张。 4)向下发展仪表潜力大且意义深远:仪表领域有效市场达400亿,发展潜力大,存在20倍的业绩增长空间,未来营收有望达到20亿元;另一方面仪表业务可以打通底层数据入口,加强与核心业务的协同。 5)海外扩张聚焦新兴市场把握较大:瞄准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市场空间超过150亿,凭借大型客户和标杆项目,市占率有望做到20%,赶超国内市场目前营收水平。 投资建议。 公司2020年整体实现平稳、快速增长,工业软件业务从开发方式到产品形态加速突破,创新服务开始实现营收,业绩爆发的条件基本具备;主营业务现金流不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发展战略按照产业链一体化、技术软件化和制造服务化方向推进,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当前时点,我们认为中控的传统优势业务稳步提升,几大新兴业务营收加速释放,海外业务和智能工厂项目未来有望迎来突破;公司在营收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继续享有确定性溢价、稀缺性溢价和高景气溢价,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41.83/54.93/70.92亿元,同比增长32.4%/31.3%/29.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86/5.68/6.59亿元,同比增长14.9%/16.9%/16.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进口替代和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2)产品应用推广和产业生态构建不及预期; 3)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落地不及预期。
用友网络 计算机行业 2021-05-03 33.82 -- -- 37.57 11.09%
38.20 12.95%
详细
事件概况。 公司于2021年4月28日发布2021年一季报,21Q1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11.48%。实现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增长94.55%。从收入拆分来看,Q1软件业务收入5.42亿元,同比下降3.9%;云业务实现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136%,占收入比例达到42.5%;金融业务实现收入1.46亿元,同比下降50.13%。公司21Q1云业务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超出市场预期,我们认为公司云转型战略成效逐渐显现。 Q1云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公司增长主要驱动力。 21Q1公司软件+云实现收入10.58亿元,较19Q1仅增长8.9%,我们认为主要是收入结构的变化。公司云业务收入占比从19Q1的13%提升至21Q1的43%,带来了公司递延收入的增加,因此表观增速有所影响。从合同负债来看,公司21Q1实现合同负债+预收款为21.58亿元,较19Q1增长84%。其中,21Q1云合同负债12.3亿元,较年初增长13.3%。因此,我们认为云业务的高速增长是公司的核心驱动力,未来也有望带动软件+云整体收入增速的边际改善。公司云业务各项指标表现良好: 1)云收入结构来看:21Q1大中型企业实现云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29.6%;小微企业实现云收入0.88亿元,同比增长177.5%,逐渐摆脱疫情的影响;政府与其他公共组织实现云收入0.28亿元,同比增长120.6%,各项业务线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客户数和续费率来看:21Q1累积付费客户数63.22万家,较年初增加3.06万家,同比20Q1增长17.68%。续费率来看,大中型企业续费率94.68%,小微企业续费率83.31%,小微企业续费率较2020年底的71.68%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3)生态建设来看:21Q1公司云市场累积入驻伙伴8200家,较年初增加200家,累积入驻云产品12000款,较年初新增1000款。21Q1新签约徐工机械、亚泰集团、新疆兵团建工集团、厦门航空、复旦张江、申万宏源、中信证券、福建奔驰、华人运通、四川烟草、福建中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众多头部客户。 研发继续加大投入,着力打造YonBIP战略级产品。 公司21Q1研发投入4.42亿元,同比增长32.2%,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同比提升5.7pct,继续加强研发投入。公司此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披露了2021年度的人员招聘计划,计划总体增员2500人,比上年末增长超过10%,重点增加研发与云服务运营人员,其中研发人员增加1500人,占比60%。研发人员主要投入新一代产品YonBIP的持续研究与开发。21Q1,公司发布了YonBIP旗舰版(公有云)202102版,持续加强版,持续加强YonBIP的统一技术平台iUAP研发。 收购大易云完善产品体系,云服务生态逐渐成型。 公司2月9日晚间发布公告,拟以人民币2.83亿元,受让参股投资的上海大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56.57%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大易云84.74%股权。大易云是一家以企业招聘的运营与管理服务为核心业务的SaaS服务提供商。我们认为,通过收购大易云,公司有望进一步完善YonBIP的产品体系。人力资源是企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方面,人力云是用友商业创新平台(YonBIP)的核心领域之一。此次收购大易云,公司有望通过技术赋能、产品融合、客户和渠道共享等方式,进一步做强大易智能云招聘和YonBIP整体人力云服务,为客户提供完整的HRSaaS解决方案与服务,帮助客户提高招聘效能,加强人才供应链管理,更好服务企业人才发展、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使能客户成功。我们认为这种收购是公司构建云服务生态的有益尝试,未来有望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持续拓展云服务的生态圈,打造企业级完整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 公司云优先战略持续落地,21Q1公司云业务实现高速增长,YonBIP生态逐渐完善,我们看好公司向企业级云服务商和商业创新平台提供商转型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4.4/139.0/179.6亿元,同比增长22.4%/33.2%/29.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1/14.8/21.7亿元,同比增长11.9%/33.8%/46.3%。公司“软件+云”业务的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且伴随云业务占比提升,增速有望加快。我们预估公司2022年实现“软件+云”收入128亿元,给予15倍PS,公司估值有望达到192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04-30 137.16 -- -- 153.97 12.26%
167.98 22.47%
详细
事件概况。 中科创达于4月29日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78.80%;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64.60%;扣非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94.06%。 2021Q1业绩高增长,三大业务均超预期。 从收入端来看,20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1亿元,同比增78.8%,高于业绩预告中提及的75%。我们认为公司所处的三条赛道均具有较高的景气度,叠加自身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促使收入端高增长。从费用端来看,公司Q1期间费用率为32.18%,同比下降2.1%,其中管理与销售费用率均下降约2%,而财务费用则因汇率波动有所增加。我们认为,公司费用率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营收高增长所带来规模效应。从利润端来看,得益于营收的高增长,公司归母净利润较20Q1上升64%,达1.10亿元,位于业绩预告上限。此外,公司Q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94.06%。 数字座舱/智能驾驶双重布局,看好全年持续高增长。 与我们此前的判断一致,公司2021Q1的智能汽车业务实现了超75%的高增长。具体来看,公司Q1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91%,我们认为其主要是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叠加公司提前卡位成功。智能汽车是引领下一轮ICT 技术创新的核心载体,公司处在“软件定义汽车”核心赛道,围绕操作系统能够为汽车智能化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公司有望全年实现持续高增长,主要原因包括:1)智能座舱方面,搭载高通8155座舱芯片的车型今年将实现量产,预计将带动数字座舱的性能提升,有望加速汽车座舱智能化的进程,促使行业渗透力迅速提升。2)智能驾驶方面,公司收购辅易航51.48%股权进入低速自动驾驶AVP 自主泊车领域,与华人运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下一代汽车计算平台和工具链,同时新增围绕高通Snapdragon Ride 平台打造的高级别ADAS 方案。我们认为公司针对智能驾驶的多个场景均有布局。 手机软件业务景气度依旧,智能物联网业务同增182%迎来爆发。 2021Q1,公司智能软件业务实现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约33%,主要系5G 手机换机潮。我们预计2021年5G 手机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进入1000元以内,相关软件业务有望维持高景气度。智能物联网领域,公司2021Q1录得收入约2.5亿元,同比增长约182%,实现爆发式增长。我们判断未来公司将持续受益于AIot 下游应用场景的快速扩张,一方面扫地机器人、智能投影仪、无人机等智能物联网设备的渗透率仍将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AR/VR 毛利率相对较高的新兴业务也有望成为公司在智能物联网领域的全新增长极。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受益于智能化浪潮,以操作系统为核心,面向智能汽车/手机/物联网的产品线不断扩展,三大业务后续成长逻辑清晰。我们预计中科创达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36.36/51.16/73.18亿元,同比增长38.4%/40.7%/4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4/8.66/11.79亿元,同比增长40.8%/38.6%/36.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研发投入效果不及预期; 2)智能物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3)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 4)汇率波动的影响。
华润微 2021-04-30 65.54 -- -- 66.80 1.83%
104.47 59.40%
详细
oracle.sql.CLOB@45fd8b27
柏楚电子 2021-04-29 343.57 -- -- 367.79 7.05%
483.50 40.73%
详细
oracle.sql.CLOB@55e77322
鸿泉物联 2021-04-29 38.62 -- -- 39.01 1.01%
53.04 37.34%
详细
事件概况 鸿泉物联于 4月 23日发布了 2020年年度报告和 2021年一季报。公司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 4.56亿元,同比增长 45.64%;实现归母净利润 8830.66万 元,同比增长 26.72%,扣非归母净利润 8122.12万元,同比增长 30.55%。 20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5亿元,同比增长 104.15%;实现归母净利润 2093.75万元,同比增长 92.25%,扣非归母净利润 2335.60万元,同比增长 114.45%。 2020全年业绩符合预期, 前装智能化业务取得突破。 公司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 4.56亿元( +45.64%),实现归母净利润 8830.66万元(+26.72%)。 1) 智能化业务,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ADAS), 公司实 现收入 7079万元,同比增长 17.13%。 其中, 前装智能化业务 2020年实现 销售 3801万元,占比超过 50%,主要系智能化产品首次在前装主机厂实 现批量安装;后装则因为疫情影响安装进度,销售额有所下滑,随着国内 疫情影响降低,渣土车项目招投标恢复,后装业务有望继续增长。 2) 网 联化业务, 涵盖了前装智能行驶记录仪和 T-BOX 的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实 现收入 2.54亿元,同增 42.39%,主要原因为: ①新基建扩大带动重卡销 量增长; ②T-BOX 随国六 OBD 政策渗透率快速提升; ③商用车监管和物 流大数据平台的逐步建立, 网联化需求不断提升。此外, 车载联网终端收 入大幅增长 324%,达 5795万元,主要系公司在多个省份获得试点,后续 有望在区域上进一步外延。 3) 智慧城市业务, 公司实现收入 2732万元, 同比增长 36.55%。 疫情消退叠加前装业务表现亮眼, Q1业绩增速超预期。 公司 2021Q1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实现营收 1.35亿元,同增 104.15%。 实现归母净利润 2094万元,同增 92.25%;若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则扣非 归母净利润为 2336万元,同增 114.45%。我们认为,公司一季度业绩的高 增长主要系, 1)疫情影响消除: 随着疫情的逐步消退,公司各项业务恢 复正常,在去年低基数的背景下实现高增长。 2)前装业务持续向好: 由 于客户群的扩大,公司智能化前装业务在去年实现突破的基础上持续向 好, Q1实现销售约 1200万元; 同时网联化前装业务亦稳步增长, Q1销 售额超 9000万元。 研发持续高投入, 拓展汽车控制器、 V2X、车载监控等产品线。 2020年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从绝对值来看, 2020年研发费用为 8341万元,同增 62.36%;从相对值来看,研发费用率为 18.29%,同比上升 1.89%; 从研发成果来看,公司 2020年新增专利 13个、软件著作权 20个,数量均 为历史新高。 受益于持续高投入的研发,公司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 进展。 1) 预研成果方面, 公司在 5G 和 V2X 领域实现了较多成果并完成 预装和测试,同时大量商用车特殊算法功能已成功商用。 2) 产品线扩张方面, 公司已着手研发 DCM/BCM 等汽车控制器并与部分主机厂签订开 发协议。同时,公司还测试或小批量安装了带 V2X 功能的高级辅助驾驶 系统、车载称重、电子地平线、 AEB 等产品。 3)研发体系方面, 公司还 将前沿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相分离, 以减少研究院在成本费用方面的束 缚,从而为后续技术升级夯实基础。 网联化政策持续推进,智能化在商用车中渗透率不断提升。 当前, 国家积极推进大数据、信息技术、自动驾驶等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 的发展和应用。具体来看,拟计划在今年 10月实施的《道路运输条例》 以及同步修订的《汽车行驶记录仪》 标准均提升了商用车智能化、网联化 设备的技术先进性, 有望催生新一波的加装需求。此外,随着技术进步, 高级辅助驾驶也或将成为商用车的必备项, 预计商用车智能化渗透率将持 续提升。 投资建议 政策鼓励叠加技术升级, 商用车智能网联行业景气度高。 短期来看,公司 在国内新客户不断开拓,产品线也进一步扩展。 中长期看, 智能化业务带 来的单车价值量提升,以及海外业务的突破。 预计公司 2021/2022/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6.79/9.71/13.40亿元,同比增长 48.9%/42.91%/38.0%。预 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30/1.87/2.66亿元,同比增长 46.8%/44.5%/42.2%, 维 持“买入”评级。
瑞芯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27 79.02 -- -- 88.65 12.19%
181.16 129.26%
详细
智能硬件爆发已到,公司打开赛道天花板随着技术和产品逐步成熟,疫情加速转变人们的认知,实用的智能物联网化应用进一步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AIoT 产业规模化应用增多。现阶段为提高 AloT 终端的灵活性和便携性,内置的设备处理器趋向低功耗、高性能的方向发展。IDC 预计至2025年中国瘦客户机市场规模将超过207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7%。桌面云终端VDI市场规模将突破275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5%。而洛图科技预计2021年中国大陆交互平板市场出货量将达197万台,同比增长17%。 公司采用ARM 系列CPU 配合高性能GPU 形成可处理复杂任务的核心,配合强大的多媒体能力以及丰富的外设接口,可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针对网络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接口;针对工业和高可靠性应用,提供了宽温版本的芯片。 在业绩高速增长的2020年,公司便是积极扩展智慧教育、远程办公、智能安防等国内外增量市场;而在智能视觉应用上,公司推出的新款智能视觉处理器,成功赢得众多客户的认可,2020下半年进入量产,广泛应用于安防前端市场产品中。 持续研发新款智能应用处理器和布局新产品线,合作兼容共造生态2020年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为3.7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0.20%。 研发的转化到产品端便体现在产品类型的多元化、产品的高可扩展性以及多元化的应用领域。产品类型方面,公司芯片产品品类齐全,特别是智能应用处理器产品线,包含入门级别、中等性能以及采用ARM 高性能CPU 的高性能应用处理器,适应不同终端产品的市场定位,既能够满足一线品牌高端市场的需求,也能够满足相对中低端市场的需求。 2020年部分研发成果例如2019年公司变完成第二代ISP 技术的研发,达到专业安防产品的要求,已应用于2020年初面世的人工智能视觉处理芯片,2020年底公司完成第三代ISP 的研发。2020年公司的第三代人工智能处理技术研发完成,和上一代相比,运算效率提升30%,可实现0.5Tops 到6Tops 不同算力配置的处理内核,已运用到新款通用人工智能应用处理器中。 各种智能硬件百花争鸣,差异化的需求对公司技术服务带来新的挑战。 公司在这几年时间中,持续建设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局面。公司一方面提供给客户更为完整和多样化的参考设计平台,满足不同客户的基本功能诉求;也大力支持客户进行差异化产品的设计, 帮助实现客户自有定制化功能和深度开发;同时秉承开源共享精神的原则,建设和完善开源社区,公开大量技术资料,形成广阔的技术生态。 发力智慧安防与光电识别,公司打开业务新增长点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预测,未来几年对安防产品的基本建设需 求、系统的升级换代需求及新业态的拓展,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预计在2021年智能安防将创造一个千亿的市场。尤其是随着安防行业上游技术的革新,安防产品也逐步拓展为涵盖智能监控、报警、门禁、楼宇对讲等适用于各类场景的长系列安防产品,针对场景与人进行行为监控和预测报警等。发力智慧安防领域有望大大增厚公司的营业规模,带领公司进入一个广大的市场。同时公司光电模组2020Q4放量,在安全支付领域完成公司新利润增长点的开拓。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6.24亿元、34.45亿、42.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5.16亿元、7.15亿元、10.53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24元、1.72元、2.53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近期较大规模解禁;研发项目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同业竞争加剧。
锐明技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04-27 39.92 -- -- 44.49 11.45%
47.99 20.22%
详细
事件概况 锐明技术于4月21日披露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0.61%,扣非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3.56%。20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上涨12.45%,归母净利润为-1953.94万元,去年同期是1545.5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791.10万元。我们认为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主要是受到疫情和厂房搬迁的影响,长期行业景气度依然较高。 2020年业绩受疫情影响,海外业务持续推进。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6.09亿元(+2.9%),实现归母净利润2.35亿元(+20.61%)。1)分产品看,公司通用/出租车/公交/渣土/两客一危/创新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9/1.57/2.74/0.86/4.64/0.08亿元,分别同比变动-8.91%/-11.04%/22.15%/-34.87%/27.55%/14.85%。其中,公交和两客一危业绩保持增长,①公交车的驱动力主要是国内新能源公交换装和海外业务扩展;②货运的驱动力主要是国内政策鼓励以及海外业务持续开展,整体来讲海外货运智能化渗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③渣土车业务下滑34.87%,主要是疫情影响下相关招投标暂停,后续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该业务有望重回增长。2)分地区看,公司境内实现收入8.72亿元,同比下滑18.53%,主要是疫情影响下各个产品线的市场推广;海外近些年来的本地化渠道建设对冲了部分影响;同时,北美市场有新产品的持续导入,校车车载执法抓拍解决方案的推出;商用车智能网联新产品在海外的不断推广,公司境外业务大幅增长49.31%,达到7.37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比重也上升至51.53%,营收贡献超过一半。 分级开放式平台提升研发效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骨干。 公司2020年研发支出达2.11亿元,同比增长24.32%,研发人员至672人,同比增长22%。公司下游面向7大行业,分级的开放式研发平台是公司当前及未来的战略投入重点,1)一方面能够满足交通运输业及数字化转型的“个性化、碎片化、快速变化”等特点,使得公司产品更能适应灵活多变的用户需求;2)也有利于公司在基础技术和算法研究能力的积累。此外,公司于2021年3月19日向243名激励对象授予272万份股票期权和30万股限制性股票。考核条件为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2023年三年收入增速分别不低于20%、40%、60%。我们认为,股权激励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公司绑定核心人才,为公司后续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2021Q1受厂房搬迁影响,产能短期承压 20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上涨12.45%,归母净利润亏损0.2亿元,同比下降226.43%。1)收入端,公司营收增速未能达到股权激励目标主要系公司的下属子公司锐明科技及锐明视讯电子的部分产能从光明搬迁至东莞清溪,产线仍处于磨合期,产能不足,导致部分订单交货延期。 2)利润端,公司毛利率从2020年Q1的44.4%下滑至2021年Q1的35.26%主要系芯片短缺带动的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国内低毛利的主动安全产品销售占比提高。3)费用端,公司Q1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为4824万元和5711万元,两者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的原因是:1)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2)战略性加码研发,保障公司后续发展。 政策与需求共振,行业景气度高、出海空间大。 得益于以《道路运输条例》与新国标《GB/T19056》为代表的政策持续推进,以及智能化为用户所带来的效率提升,目前商用车行业对智能化和网联化需求不断增加,商用车智能网联是确定的行业趋势。我们认为,公司后续有望持续加强AI以及大数据领域的投入,并通过软件和AI能力不断满足更多的场景需求,从而拓宽下游市场空间。同时,预计公司将通过加强渠道铺设,提升本地化率,以及产品线的拓展,持续发力海外市场。作为国内商用车智能网联龙头,中长期发展逻辑不变。 投资建议 政策鼓励叠加技术升级,商用车智能网联行业景气度高。海外疫情恢复带来的需求复苏和公司对海外业务的持续投入。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53/26.47/33.95亿元,同比增长27.6%/28.9%/28.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64/3.76/4.93亿元,同比增长12.5%/42.3%/31.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 2)商用车销量不及预期; 3)车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和商用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4)贸易摩擦和汇率波动。
大华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26 24.42 -- -- 24.08 -1.39%
24.10 -1.31%
详细
事件概况公司2021年4月22日晚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1.14亿元,同比增长46.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9.33%。此外,公司21Q1确认联营企业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亏损0.98亿元,若加回此一次性的损失影响,公司21Q1实现归母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增长40.25%,增速与收入端基本匹配。 Q1业绩高增长,疫情影响逐渐消除 收入端来看:公司21Q1实现收入51.14亿元,同比20Q1增长46.06%,我们认为一方面行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复苏叠加去年低基数,促使公司收入端实现高增长。另一方面,大华通过摄像头切入AI视频物联的新蓝海,业务边界逐渐拓宽,也有助于公司维持收入端的长期稳健增长。 毛利率来看:公司21Q1综合毛利率40.91%,同比20Q1下降8.32pct。我们认为主要是20Q1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公司高毛利的红外测温产品需求爆发,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提升。展望未来,伴随公司AI产品的渗透率提升,以及内部经营质量的持续增强,公司毛利率仍有向上空间。 费用率来看:公司21Q1销售费用率17.29%,同比下降5.41pct,管理费用率3.65%,同比下降0.65pct。我们认为主要是公司收入在疫情影响消除下实现高增长,而费用投入较为平稳,因此费用率有所下降。 利润端来看:公司21Q1实现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9.33%,若加回联营企业零跑科技投资亏损的0.98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4.46亿元,同比增长40.25%,同样实现了高速的增长。 2B业务增长体现AI转型成效,创新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2020年实现2B业务收入67.57亿元,同比增长23.63%,增速较2019年时的21.79%进一步加快。从收入结构来看,2020年2B业务收入占国内营收的比例达到42.28%,2B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超过2G业务,体现出公司AI转型的成效。我们认为公司正逐渐从过去的安防摄像头市场向更广阔的智慧物联市场拓展,依托底层AI算法能力和场景化的落地能力,有望打开成长的天花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2020年公司2B收入增速远超公司总体增速,进一步验证了公司AI行业赋能的成效。 创新业务方面,公司2020年实现创新业务收入17.61亿元,同比增长44.64%,占总收入比例达到6.65%。公司创新业务在2020年实现了快速发展。当前创新业务包含机器视觉、视讯协作、乐橙、智慧消防、智慧存储、智慧安监、汽车电子、无人机等新兴业务,我们认为这是公司潜在的增长点。 软件平台加速构建,场景化落地能力带来AI龙头价值重估 公司当前致力于成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主要依托于“一体系、两平台”的架构,其中“一体系”就是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一体化技术支撑体系,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构建分层解耦的统一软件平台架构。而“两平台”主要是指面向城市级与企业级的组件化、模块化应用平台,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面向各个行业的场景化落地能力。2020年,公司在平台构建和场景落地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软件平台:公司依托五大研究院,持续打造视图智能引擎和数据智能引擎。公司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超过千人,硕博人数占比超98%。公司研发了20多个细分行业的算法方案、100多项场景化算法功能;沉淀数据标准1500余项,数据标签超万个,专业模型1300余个。在平台的模块复用方面,公司已经沉淀近千个行业小场景模块,同时面向省区开发中心和合作伙伴开放数百个高级API协议,从而使得面向行业可以实现产品的积木化组装和敏捷开发,发布效率提升40%。在平台的对外开放方面,公司2020年完成自研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巨灵”的全面升级,实现算法能力的开放。此外,公司的软件平台还可以实现业务模型开放、场景解决方案开放等多个层次的对外开放。 2)场景化落地:目前公司已经在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智慧养殖、智慧水利、智慧金融、智慧制造、智慧物流等领域落地了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能力、优化安全体系。我们认为公司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已经不仅局限于摄像头视觉数据的分析应用,而是融合了视觉、温度、烟感等多种传感设备,实现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助力企业实现AI赋能。 投资建议 公司2020年实现B端业务快速增长、创新业务持续发展,总体态势良好。21Q1公司收入维持高增长,疫情影响逐渐消除。当前时点我们认为公司的估值未能反映大华作为AI视频物联龙头的软件平台能力和场景化落地能力,未来价值有望重估。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305.7/355.6/414.5亿元,同比增长15.5%/16.3%/16.6%。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5/54.6/67.5亿元,同比增长16.5%/20.1%/23.6%,维持“买入”评级。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1-04-22 49.23 -- -- 56.99 15.36%
68.50 39.14%
详细
事件概况公司于4月19日发布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30.25亿元,同比增长29.23%,实现归母净利润13.64亿元,同比增长66.48%,扣非归母净利润7.67亿元,同比增长57%。2020年报业绩符合此前业绩快报的预期。公司2021Q1实现营业收入25.01亿元,同比增长77.55%,较2019Q1增长27.73%,实现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较2019Q1增长36.27%。公司业绩总体表现良好,总体表现良好,21Q1走出疫情影走出疫情影响后收入实现高增长,较收入实现高增长,较19Q1也有良好的表现,我们认为公司当前已经进也有良好的表现,我们认为公司当前已经进入入AI红利兑现阶段。 2020年核心赛道实现高增长,规模商用趋势显现从2020年的收入拆分来看,公司核心赛道实现了高速增长,总体发展情况良好。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几大核心赛道的业务发展情况:1))教育赛道合计实现收入41.87亿元,同比增长67.59%,其中教育产品和服务实现收入40.19亿元,同比增长70.68%。教育赛道占总收入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2.14%。 2)医疗赛道实现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69.25%,2020年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实现安徽省内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覆盖,并在西藏、内蒙古、青海、北京、新疆、黑龙江、浙江等地逐步开始进行落地应用,目前已上线全国170余区县3万余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数万名基层医师。 3)开放平台实现收入19.21亿元,同比增长66.42%,当前讯飞开放平台已对外开放396项AI能力及方案,聚集超过175.6万开发者团队。开发者人数较2019年同比增长56.79%,在高基数下继续实现开发者人数的快速增长,体现出讯飞开放平台的吸引力和生态构建能力。 4))智能硬件实现收入8.73亿元,同口径下同比增长8.99%。虽然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智能硬件中的核心产品翻译机销量受到较大影响,但是凭借公司在“AI+办公”场景下全系列产品的布局,录音笔、办公本等产品持续热销,带动讯飞智能硬件总体收入的增长。在此基础上,讯飞进一步推出了讯飞扫描翻译笔,通过简单划词扫一扫的方式实现智能疾速查词及英语、语文的辅助学习,我们认为有望进一步促进讯飞智能硬件业务的发展。 我们认为,我们认为,2020年是讯飞迈向人工智能战略2.0时代的发展元年时代的发展元年,公司各项核心赛道发展良好,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教育、医疗、开放平台等赛道依然维持了50%以上的高增长,体现出公司走向规模商用的发展趋势。此外,公司2020年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合并政法BG和智慧城市BG,成立新的智慧城市BG。同时把消费者BG中的运营商业务独立出来,成立运营商BU,而把智能服务BU的业务更多聚焦在金融赛道。我们认为这一系列的调整体现公司业务向核心赛道进一步聚焦,发展战略更加清晰。经营质量持续改善,现金流大幅增长改善,现金流大幅增长从经营质量方面看,公司2020年也取得了不错的表现。2020年公司人均毛利53.40万元,较2019年时的41.98万元同比提升27%,较2018年提升48%。 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16%,同比下降1.66pct,管理费用率6.58%,同比下降0.43pct。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率42.74%,较2019年下降5.78pct,研发投入更多费用化,间接反映出公司经营质量的提升。此外,公司2020年经营现金净流量22.71亿元,同比增长48.27%。经营现金净流量不包含一些非经常性的收益,更能体现公司持续经营的情况。经营现金流的大幅提升,也印证了公司经营质量的改善。我们认为,进入人工智能220.0时代,公司已经从前期的技术探索走向优势赛道的规模商用,未来有望持续在经营质量上提升,从而实现利润端的业绩释放。 教育业务屡中大单,商业模式逐渐跑通跑通公司今年以来,已经在教育领域中标多个上亿级别的订单。2021年1月中标郑州市金水区6.88亿元的智慧教育项目,2021年2月7日再次中标芜湖弋江区1.26亿的智慧教育项目,商业模式的复制性得到验证,有望逐渐从安徽走向全国。 目前公司在教育赛道已经逐渐跑通了2G、2B、C2C的商业落地模式。B2B的区域性因材施教解决方案成效显现,截至2020年12月底,智慧课堂产品共覆盖34个省份,3万多所学校,服务教师85余万名,服务学生120余万名,帮助教师授课900余万次,备课1800余万次,帮助老师备课时间平均减少56%,批改作业时间平均减少45%,课堂效率提升了28%。 C2C领域的个性化学习手册和学习机产品崭露头角。个性化学习手册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业进行分析,精准定位薄弱知识点,让每位学生的平均作业时长在40分钟左右,平均答对率超过75%,错题解决率达到90%以上。讯飞智能学习机2020年,共发布3款产品,累计升级迭代54个版本。讯飞智能学习机X2Pro自7月22日上市后,精准帮助学生找到薄弱知识点共1325.5万个,并通过个性化的学和练,使得薄弱知识点解决率达到74.9%。自上市起,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天猫DSR评分高达4.9+,京东好评率高达98%,每个月有超过89%的用户坚持使用讯飞学习机学习,整体满意度较高。 我们认为这种2G-2B-2C的闭环商业模式不仅仅在教育领域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的动能,更有望进一步拓展至其他优势赛道如医疗等领域,从而为公司创造多个新的增长极。因此,我们认为讯飞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专业领域数据积累和场景化落地能力,有望在各个优势赛道跑通规模落地的商业模式,从而打开向上的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当前正处于人工智能战略2.0阶段,逐步形成“数据-算法-产品”的闭环,有望摆脱以项目制、定制化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向2B和2C双轮驱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商用。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2.2/224.5/283.6亿元,同比增长32.2%/30.3%/26.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3/24.3/31.7亿元,同比增长34.1%/32.6%/30.8%,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国内外疫情扩散,企业商务活动受限,订单需求不及预期;2)政府对教育、医疗等领域投资力度不及预期;3)消费者产品认可度和推广效果不及预期;4)产业竞争加剧,公司先发优势逐渐减弱。
道通科技 2021-04-22 74.00 -- -- 77.97 5.36%
97.40 31.62%
详细
事件概况道通科技于4月20日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62.07%。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7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38.5%。 2021Q1业绩业绩略超预期,营收和利润增速均超利润增速均超60%20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亿元(+62.07%);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7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9亿元(+38.5%)。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的较大差异主要系政府补助同增250%以及投资收益扭亏为盈。此外,公司Q1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01%,带动管理费用率上升2%,主要系股权激励摊销费用,若加回2066万元的股权激励费用,则公司2021Q1的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实际增速约在70%。现金流方面,公司2021Q1现金流较去年同期下降68.6%,主要原因是存货增加所致。 Ultra系列诊断仪持续导入,新兴业务市场反馈良好。 2021Q1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4.46亿元,同比增长61.9%。我们认为公司营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1)第三代诊断仪持续导入)第三代诊断仪持续导入:与我们先前的判断一致,公司2020年发布的第三代Ultra系列综合诊断仪产品在2021年持续向市场导入,新产品的推出带动了欧洲市场营业收入同增76.89%,国内营业收入同增59.37%,其他地区营业收入同增100.98%。2)新产品市场反馈良好)新产品市场反馈良好::除综合诊断仪外,公司TPMS、软件云服务和ADAS三大新兴业务均在北美市场获得良好的反馈,该地区营收同比增长41.94%。 研发投入达历史最高水平,坚定布局云平台和智能化赛道。 公司2021年Q1研发投入达1.01亿元,同比增长130%,其占比也从2020全年的17.99%大幅抬升至22.70%,达历史最高水平。具体来看,公司持续高增长的研发主要投入在以下两方面:1)智能维修云平台:)智能维修云平台:其通过AI技术将各种维修资料、专家资源、诊断功能进行有机结合,以降低对维修人员的要求,从而提升维修效率。我们认为,随着诊断仪硬件保有量不断提升,兼具高毛利和可持续收费特性的云平台有望接棒成为公司后续成长驱动力。2:)智能化:当前汽车智能化进程加快,ADAS的渗透率提升是行业趋势。公司在ADAS系统产品领域已组建超百人研发团队,对ADAS系统部分传感器系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未来有望推出“修配一体”2.0,客单价持续提升,抢占产业变革的先发优势。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我们建议关注随着疫苗的陆续上市,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海外需求复苏有望加速。中长期来看,一方面公司已围绕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已经完成多点布局,同时产品和方案具备一定技术壁垒和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兼具高毛利和可持续收费特性的云平台有望接棒综合诊断仪硬件。总的来看,我们认为公司所在赛道景气度高,后续成长路径清晰,发展前景好。 预计道通科技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7/8.79/12.9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46.8%,EPS分别为1.37/1.95/2.87元,对应当前股价73.02元的PE分别为53X/37X/2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产品销量不及预期;2)受疫情影响海外需求复苏不及预期;3)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4)汇率波动的影响。
极米科技 2021-04-22 583.69 -- -- 749.00 28.03%
883.78 51.41%
详细
国内消费级智能投影仪龙头,AI赋能打造爆款物联网应用。 极米科技,深耕消费级智能投影赛道,核心高管技术背景多元化。产品战略清晰:1)对上游技术路线的精确把握;22)对软件和AAII技术的重视;3)对内容生态的构建。受益于上游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和下游流媒体物联网设备的爆发,公司业绩自2018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2018/2019/2020营收分别为16.6/21.2/2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09.1/0.93/2.69亿元,尤其在22020年实现现2289%的增长。 有效整合产业链上游,AAII加持卡位物联网应用核心入口。 消费级投影的兴起是投影仪行业爆发的主要驱动力,其出货量从2017年的13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300万台,CAGR达32.15%。我们认为,极米科技的成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原因:11)对产品技术路线的正确把握。极米产品中运用的DLP和LED光源是消费级投影的主流技术路线。2)软件和AI技术的运用。极米是典型的科技+消费代表,公司专利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方面,AI技术使得公司产品在图像的显示/对焦/优化以及人机交互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是公司产品热销的重要原因。33)智能微投借流媒体爆发有望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入口:有线电视逐步向流媒体演进,国产投影仪率先基于安卓系统开发产品,对大屏流媒体的支持更好,有望成为AIoT核心入口。 下游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宽,打开智能投影仪千亿向上空间。 我们预计,随着上游技术的持续进步,消费级投影仪未来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宽。11)电视替代逻辑。一方面,大屏化趋势下投影仪的成本优势;根据奥维云网数据,过去两年我国65寸及以上的电视占比从16%提升至28%。 另一方面,80、90及00后对城市消费额增长的贡献将达到69%,成为主力群体,年轻化趋势下新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提升。根据前瞻数据库,2019年我国租房人口达到了2.2亿人,其中90后占比近70%,租房场景下投影仪具有便携优势。22)扩展至商用级领域。消费升级大背景下,酒店和足浴店等商业场所、教室改造有望迎来改造。根据中国酒店业协会的数据,国内酒店保守估计超过3万家。CBNData显示,我国足疗行业商户总数约在20万家。下游空间巨大。 产品力加渠道双重赋能,出海表现值得期待。 公司220020年海外业绩表现亮眼,收入同比增长超3300%,且毛利率较国内高约出约2200%。我们认为,公司在海外市场表现值得期待,主要原因是:1)硬件端:得益于工程师红利,国产投影仪相在国外同价位水平下具备极大优势;22)软件端:率先与Google合作,采用AndroidTV,领先其他国产投影仪厂商;33)渠道端:①线上渠道:包括了阿里速卖通、亚马逊和面向东南亚的Lazada等国际B2C平台;②线下渠道:公司已牵手欧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商MediaMarkt,与法国家电连锁Boulanger达成合作,同时在多个亚马逊欧洲站点开设直营门店。我们认为,公司海外渠道的建设已基本成型,前景可期。投资建议国内智能投影仪龙头极米科技,我们认为短期应当关注毛利上升和投影仪渗透率提升,中期看好出海开打全新市场空间,长期期待技术突破带动应用场景拓宽。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4/6.46/9.20亿元,同比增长68.9%/42.3%、42.4%,EPS分别为12.1/17.2/24.5,对应当前股价552元的PE分别为47X/33X/2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智能投影仪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2)核心零部件依赖外购的风险;3)智能投影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4)海外市场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
敏芯股份 2021-04-19 83.27 -- -- 98.97 18.61%
154.35 85.36%
详细
公司一季度利润释放超预期,封测子公司助推产品毛利率上升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434.06万元,同比减少 30.4%;营业收入8789.83万元,同比增长 51.82%;基本每股收益 0.08元,同比减少50.0%。若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归属母净利润和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1,213.25万元和 1,096.5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94.53%和98.50%。主要受益于公司产品线的丰富与手机用硅麦的持续放量。 整体布局下,封测子公司开始显示对公司产品毛利率端的提升,相比于2020年而言 2021Q1有 1.63pct 的提高。 麦克风快速放量,电子烟等新产品已量产根据 Omdia 的数据统计,2019年 MEMS 声学传感器中 MEMS 芯片的出货量,敏芯股份全球排名第三。通过封测端自有产线,以及对产品更高信噪比、更高可靠性以及更小面积等多维度的持续打磨,公司在手机市场和 TWS 耳机市场的订单额持续放大。 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围绕电子烟领域开发了包括流量计和流量开关在内的芯片,对应应用在高、中、低端电子烟产品,可以实现对电子烟的全市场覆盖。公司的差压传感器芯片已在电子烟高端品牌形成了小批量出货。公司在 2020年已与全球电子烟头部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望逐渐实现大批量出货。 持续多方向投入,加快先进 MEMS 技术研发步伐MEMS 本质上是一种微制造技术,芯片结构设计与工艺实现之间密不可分,二者同时构成 MEMS 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公司计划三年内每年将保持研发人员人数 30-40%的增幅实现多方向多产品的突破。工艺方面,MEMS 产业研究院以 MEMS 新工艺、新产品及中试平台的研发为目标。 设计方面,在声学 MEMS 芯片及传感器的失效率由 300ppm 大幅降低至 50ppm 以下。在压力传感器芯片及传感器成了测试小于 500Pa 压力的微差压传感器的开发工作。在惯性传感器芯片完成了 1mm*1mm加速度计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工作,并已开始陀螺仪的前道研发。而新产品线压感传感器芯片、流量传感器芯片及模组、热电堆传感器芯片及阵列已实现量产。公司在深入打造已有产品线竞争力的同时计划在微流控芯片、微振镜开展前期研发。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4.84亿元、7.16亿、10.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0.52亿元、0.96亿元、1.5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98元、1.81元、2.82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斯达半导 计算机行业 2021-04-13 187.96 -- -- 223.00 18.45%
355.55 89.16%
详细
公司披露 2020年年报公司公告 2020年年报,2020年实现收入 9.63亿(同比+23.55%),归母净利润 1.80亿(同比+33.5%),扣非净利润 1.55亿(同比+29.6%)。 年报业绩符合预期业绩符合预期。全年毛利率 31.56%,同比去年 30.61%增加 0.95pct;净利率 18.8%,同比去年 17.42%增加 1.38pct。公司单四季度收入 2.94亿,同比+37.8%,相比前三季度的-7%/+28%/+26%的增速有所加快,且单季度收入是近年来最高水平;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 4655万,同比+47%,环比三季度略有减少,主要是四季度计提相关费用,以及单四季度毛利率相比前三季度略有下滑,或是晶圆涨价带来公司成本略有提升。 多领域 IGBT 持续突破,国产替代稳步推进 1、公司主要业务领域:工控和电源 7亿收入(同比+21.61%),新能源营收 2.15亿(同比+30.3%);白色家电收入 3765万(同比+25.18%); 2、在新能源车领域:2020年,公司生产的汽车级 IGBT 模块合计配套超过 20万辆新能源汽车;新增多个国内外知名车型平台定点,且基于第六代 Trench FS 技术的 650V/750V IGBT 芯片占比在提升;公司应用于燃油车微混系统的 48V BSG 累计配套超过 10万辆节能燃油汽车;车规级 SGT MOSFET ( split-gate trench MOSFET) 研发成功,预计 2021年开始批量供货; 3、在光伏发电领域:公司自主 IGBT 芯片开发的适用于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的大功率模块系列和组串式逆变器的 Boost 及三电平模块系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公司使用自主 IGBT 芯片开发的分立器件获行业内重点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客户的批量装机应用,预计 2021年进入大批量装机应用; 4、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在机车牵引辅助供电系统、新能源汽车行业控制器、光伏行业推出的各类 SiC 模块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5、12寸线上的 IGBT 已经批量生产:2020年,公司基于第六代 TrenchFS 技术的 1200V IGBT 芯片在 12寸产线上开发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 投资建议公司逐渐走出疫情影响,收入利润保持平稳增长状态;短期晶圆产能紧张不改公司长期应用领域突破、客户突破和新产品品类突破等长期向好逻辑。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3.24亿、17.79亿、23.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2.45亿元、3.54亿元、4.67亿元,对应当前 299亿市值 PE 分别为 122.0倍、84.5倍、64.0倍。 仍然从长周期角度看好斯达半导未来成长性;未来 5年受益行业 空间增长(2倍量级)*市占率增加(5倍量级)*芯片自制比例提升/规模效应提升净利率,对应的是 10倍以上的收入利润增长潜力,且 2025年-2030年 SIC 器件复制 IGBT 先模块后芯片的路走通后,成长逻辑由 5年延续至 10年以上。维持“买入”评级。
中望软件 2021-04-12 466.17 -- -- 618.00 32.42%
618.66 32.71%
详细
中望软件是A股第一支纯正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标的,也是国产CAx领军企业,产品和经营基本面过硬、行业地位稳固、掌握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公司所在领域是一门为创新发展“卖铲子”的生意,关系到国家产业基础是否安全牢固,将长期受益于“卡脖子”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和软件正版化三大β红利,未来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成长确定性强,极具投资价值。我们按照业务布局解构公司未来短、中、长三个时期的重要看点,诠释中望产品业务协同一体化的布局思路及发展战略,并尝试给出符合行业属性和公司特性的估值逻辑。 短期看2DCAD,商业化能力支撑营收快速增长 2D市场长期存300亿空间,海外250亿,国内50亿。公司海外渠道建设持续加强,产品成熟度和性价比不断提升,未来将以0.2%的年均市占率增加值稳步扩大份额,2030年海外市占率可达到5%。国内市场中望2D商业化能力优势更加突出,短期营收将爆发式增长,中长期市占率平稳提升,2030年国内市占率或超过40%。整个2D业务三年内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支撑公司短期基本盘。 中期看3DCAD,自主可控技术提供发展新基石 3D市场国内长期空间超过150亿。中望3D具备国内稀缺的自主可控几何内核,国产化优势显著,产品竞争力和商业化落地能力1-2年内会在适配大客户的进程中打磨成熟,迎来质变拐点,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受益于软件正版化和国产替代东风,公司3D业务2-3年后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中期营收将超过2D成为公司发展的支柱,2030年国内市占率或超过20%。 长期看CAE,自研+投资双轮驱动布局仿真市场CAE国内市场 CAGR超过10%,长期空间接近300亿。中望积累的3DCAD核心技术为CAE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了三年自研技术的积累,中望成功上市后或将借助投资并购加速补齐并整合各领域的仿真分析能力。长期来看,自研+投资并购双轮驱动的模式将助力公司成为CAE领域国内头部玩家,在未来空间和潜力更为广阔的CAE市场,中望2030年国内市占率有望超过10%。 CAx协同一体化战略,开启公司千亿市值成长路 中望在国内率先提出All-in-OneCAx战略,从2D/3DCAD到CAE再到协同一体化产品线,一步一脚印,十年一跨越,战略布局超前,发展思路清晰,经营扩张稳健务实,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参考国际领先的头部企业大都通过一体化部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中望2D/3DCAD和CAE相继布局完成,协同一体化成效初显,公司已开启巨头成长之路,未来不但能够全面赋能我国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融合升级,还将稳步扩大海外营收份额,在全球市场成为重要一极。 投资建议 中望未来十年不同阶段各有重要看点,交替接续推动All-in-OneCAx战略达成,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以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为依托的产品线协同一体化优势。预计公司2021/22/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9/10.70/15.90亿元,同比增长54.3%/50.9%/48.7%,实现归母净利润1.65/2.24/3.19亿元,同比增长31.6%/35.4%/42.5%,长期市值空间接近1500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相关产业政策不及预期; 2)产品应用推广和产业生态构建不及预期; 3)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落地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8/6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