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冯胜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4,曾就职于安信证券、国海证券...>>

20日
短线
15.79%
(第34名)
60日
中线
5.2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3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大族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29 39.76 -- -- 43.63 9.10%
43.38 9.1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实现营收119.42亿元,同增24.89%;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增52.43%;扣非归母净利润6.75亿元,同增46.01%。EPS0.93元,ROE10.55%。 财务状况: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2020年营收119亿元,创历史新高。2020年公司整体业务呈现全面复苏趋势,各项财务指标均较2019年有较大增长。其中,营收119.42亿元,同增24.89%,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增52.43%,主要业绩增长来自小功率及PCB业务(具体分析见下文)。2020年,公司垂直一体化整合的步伐持续加快,陆续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K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纳秒绿光激光器、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等,持续提升核心零部件的自给率。同时,公司围绕“激光+X”的战略,不断拓展新的行业应用和场景,推出有技术优势的行业专用设备和新场景应用设备,在锂电、光伏、半导体等业务领域均实现较大突破。 (2)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20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0.11%/8.32%,同比分别+6.09/+1.88PCT。分产品看,激光及自动化配套设备和PCB及自动化配套设备毛利率分别为40.75%/36.63%,同比分别+8.11/+0.17PCT。 (3)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三大费用方面,2020年期间费用率19.84%,同比+2.7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83%/6.66%/2.35%,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35/+0.70/+1.73PCT。财务费用率升高主要原因是美元汇率波动,公司汇兑收益较上年度有所减少,财务费用较上年增加2.21亿元。 (4)剥离不良资产+资产减值计提充分,公司实现轻装上阵。①2020年7月17日,公司公告将持有的全资子公司大族传动100%股权出售给大族控股,主要资产为公司欧洲研发中心相关土地及附属建筑物,交易对价10.3亿元;②2020年,公司对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库存进行专项计提减值准备约1.30亿元。终止出售AIC公司股权,公司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失2.34亿元。通过以上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和资产减值的计提,公司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2021开始轻装上阵。 小功率业务: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2020年收入同增61.78%。随着5G手机及新款智能穿戴产品的陆续推出,消费电子行业客户资本开支明显增加,行业复苏趋势明显。公司脆性材料加工、特殊材料焊接等专用领域业务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小功率激光打标、精密焊接、精密切割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12亿元,同增61.78%。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推出有技术优势的新场景应用设备,在5G产业、晶圆识别、IC芯片、手机铝件、偏光片等新业务领域均取得显著增长。此外,公司是苹果产业链重要公司,考虑到苹果产能向国外转移的步伐加速,2021年公司小功率业务展望乐观。 大功率业务: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快速提升。2020年,公司大功率激光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收20.18亿元,同比下降0.96%,产品已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专用车、电力制造等重点行业,行业领导地位持续巩固。同时,公司大功率激光智能装备加大研发投入,核心部件产品自主化率快速提升。公司HAN'S系列15KW光纤激光器推向市场,自主品牌光纤激光器、数控系统、激光加工头出货量均实现快速增长。 PCB业务:保持市场领导地位,收入激增。2020年,由于全球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大幅攀升,带动封装基板、高多层板、HDI板等PCB细分产品快速增长。受益于PCB需求增加及国内PCB产业的份额持续扩大,公司PCB业务实现营收21.84亿元,同增70.83%。从出货产品结构看,2020年机械钻孔机出货量持续攀升,继续领跑行业;同时推出的超高效率激光直接成像产品(LDI)、新一代CO2激光钻孔机、高密度通用测试机及高精微针测试机等推动PCB产业流程优化及满足国内高精技术需求的设备销量明显增加,并不断替代进口设备。未来随着5G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增加,对任意层HDI、SLP类载板、精细FPC及软硬结合板等更细线路、更小孔径、更高装配密度的PCB用量将持续提升,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显示面板与半导体业务:显视面板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半导体/光伏业务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该板块实现营收10.27亿元,同增6.67%。其中,LED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营收2.22亿元,同增53.48%,保持市场领导地位,Mini-Led切割、裂片、剥离、修复等设备实现批量销售;显示面板业务实现营收6.30亿元,同比下降10.82%,市占率稳步提升,逐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半导体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营业收入0.56亿元,同增15.00%,进入封测行业领先企业供应商序列,半导体激光开槽、半导体激光解键合、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切割等产品实现批量销售;光伏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营收1.19亿元,同增88.59%,划裂机、开膜掺杂机等设备形成批量销售,取得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行业大客户订单。此外,公司生产研发的首台国产量产型LLO(激光剥离)设备进驻客户生产基地,在面板行业高端装备方面取得新突破。 新能源业务:持续推进大客户战略,订单创新高,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2020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2.71亿元。该业务主要面向锂电行业,已能够在电芯、模组、PACK、软包等领域提供整线解决方案,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与宁德时代等行业主流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2020年,公司取得宁德时代设备订单超过12亿元,订单额创历史新高,设备将于2021年集中交付,将对业绩形成提振。中国锂电池新能源行业将迎来爆发期,动力电池已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公司作为动力电池设备领导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维持“买入”评级。2020年,公司整体业务呈现全面复苏趋势,同时不良资产出清,2021开始轻装上阵。制造业复苏背景下,激光装备各细分领域景气度共振,公司作为激光设备行业全领域龙头,订单展望良好,高成长可期。预计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42亿元、23.67亿元、29.0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3、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质押股份占比较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PCB行业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海天精工 机械行业 2021-03-25 13.51 -- -- 16.19 18.09%
18.43 36.4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6.32亿元,同比增长40.12%;实现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80.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31.63%。 行业持续复苏复苏+经营战略调整经营战略调整,公司公司2020年年业绩实现高增长。 (1)公司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40.12%,且单季度收入逐渐提升(2020Q1-Q4收入分别为2.70/4.05/4.31/5.25亿元),二季度以来持续创新高。主要原因:①3月后机床行业逐月转好,进入下半年后则呈现出加速回升态势;②经营战略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小型批量化的立式加工中心的产销量快速增长(具体分析见下文)。此外,截至2020年底,公司预收款项(2020年公司执行新的会计准则,预收款计入合同负债科目项下)余额为6.28亿元,同比大增85.63%,表明公司订单实现大幅增长,为2021年业绩高增提供支撑。 (2)盈利能力方面,2020年公司毛利率为24.03%,同比增长1.90pct;净利率为8.47%,同比增长1.88pct。,分业务看,公司各类机床毛利率均有提升(龙门/卧式/立加毛利率分别提升3.07/3.57/10.78百分点),规模化效应凸显。此外,子公司大连国华(立加生产主体)实现扭亏为盈,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立加的持续放量,盈利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费用方面,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6.03%、2.09%,降低1.17、0.75百分点,表明公司成本管控能力正在提升,同时也是规模化效应的体现。此外,财务费用由负转正,主要原因是本期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所致。 (4)现金流方面,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40亿元,同比增长147.69%,远超净利润水平,表明公司销售回款能力持续增强,经营质量健康。 立加收入大幅增长,市场化战略成效显著。2020年,公司立加产销量为1526、1377台,分别同比增长250.80%、191.74%,收入同比增长163.45%。公司在保持高端数控机床行业领先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采取市场化战略推动小型批量化的立式放量,已经取得显著效果。我们认为,在机床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公司产品战略的调整很好的契合了行业的趋势,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疫情加速进口替代,公司充分受益。公司机床定位高端,主要竞争对手来自台湾、韩国、日本的成熟机床厂家,服务的客户主要是航空航天、高铁、汽车零部件、模具等领域。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疫情导致进口机床下滑明显,其中,除日本外,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口金额均同比大幅下降(德国下降35.3%,中国台湾下降12.5%,瑞士下降16.5%,意大利下降21.3%,韩国下降38.0%),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机床与公司下游领域重合度高,具备较强的竞争关系,因此疫情为公司替代进口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进程正在加速。 维持“买入”评级。行业持续复苏背景下,经营战略的调整助力公司迎来了高增长,规模化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此外,疫情为公司替代进口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预计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10亿元、3.01亿元、4.04亿元,对应PE分别为35、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周期带来的经营风险、行业和市场竞争风险、公司战略实施不及预期风险、新冠疫情加剧导致经营环境恶化的风险。
景嘉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16 75.50 -- -- 86.99 15.22%
93.88 24.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及2021年一季报业绩预告,2020年实现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23.17%,实现归母净利2.08亿元,同比增长18.23%;预计2021年Q1实现营收2.00-2.15亿元,同比增长69.44%-82.15%,实现归母净利0.44-0.50亿元,同比增长72.75%-96.30%。 2021Q1业绩大增业绩大增,民品市场推进卓有成效。2021Q1,公司预计实现营收2.00-2.15亿元,同比增长69.44%-82.15%,实现归母净利0.44-0.50亿元,同比增长72.75%-96.30%,业绩同比实现较大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芯片领域产品销售大幅增长以及图形显控领域产品销售同比稳定增长等因素。我们判断,芯片领域产品主要是JM7200芯片,该款芯片在通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桌面办公计算机,具备量产条件,其大幅增长表明公司在民品市场的开拓取得显著成果。此外,公司1月份已经公布大额的芯片委托制造合同,主要基于对图形显控领域通用市场的产品备货,合理推断JM7200出货量将持续高增,未来在民用领域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GPU龙头龙头持续受益信创产业加速落地。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其发展是目前的一项国家战略,该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云计算、软件、硬件(GPU/CPU、主机、各类终端等)、网络安全等领域。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多个方面推进政策措施,推动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再次凸显国家解决“卡脖子”的决心和力度,信创产业将迎来加速落地,GPU作为重要一环,亦有望受益这一进程。景嘉微是GPU国产化推动者,其第一代芯片打破国外在军用GPU领域的垄断,率先实现国产化;第二代芯片可适用于PC端,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已经迎来加速放量;第三代芯片目前处于后端设计阶段。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GPU龙头,在信创产业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有望持续受益。 国防预算保持持续增长,“十四五”军工采购有望提升,公司产品将充分受益。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预算草案,2021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为13553.43亿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计算约为2090亿元),同比增长6.8%,国防预算保持持续提升。公司核心产品图显模块、小型专用化雷达(空中防撞雷达、主动防护雷达等)主要应用在军用领域。其中,军机领域,公司图显系统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船舶领域,其显控系统结构复杂,单个舰艇对显控模块及显示器的需求量较大,建造新型舰艇及舰艇的升级改造对先进的显控设备均有较大的需求,景嘉微亦在积极拓展军用舰艇领域。从行业层面来看,70周年阅兵中,航空战线全面突破,直20等多款先进战机首次亮相,其他新型主战装备亦有展示,表明我国新型主战装备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十四五”军工装备采购有望大幅提升,公司产品将充分受益。 维持“买入”评级。受益芯片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及图显产品销售稳定增长,公司2021Q1业绩大增,后续有望持续受益信创产业加速落地;同时国防预算保持持续增长,“十四五”采购的提升有望持续为公司提供厚实的业绩支撑。预计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8亿元、3.53亿元、5.6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7、63、39倍。 风险提示:信创产业推进进度不与预期、新一代芯片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十四五”军工采购不及预期。
美亚光电 机械行业 2021-03-02 37.53 -- -- 45.94 20.36%
49.19 31.0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14.99亿元,同比下降0.12%;实现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下降18.98%;单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同比下降0.83%;实现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20.27%;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积极降低疫情的负面冲击,2020年营收基本持平。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公司采取了积极的经营策略,努力降低疫情的负面冲击;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4.99亿元,与2019年度基本持平;考虑到2020年公司实行新会计准则,造成收入跨期确认,不考虑这项收入影响,估计公司2020年收入为正增长。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公司已逐步恢复生产经营秩序,2020Q3以来公司已实现较好的恢复性增长。 汇兑、政府补助、投资收益、人员费用影响2020年业绩恢复。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98%,主要是因为:①公司国外销售按照美元结算,2020年下半年以来美元贬值造成公司形成较多汇兑损失。②2019年有国家项目“红外激光解离光谱-质谱联用仪的研制与产业化”结项等非经常政府补助1500万元左右,2020年无相关补助。③公司现金投资“智能工厂”和“钣金涂装工程”,造成账上现金资产减少,导致理财等投资收益下降。④基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2020年逆势扩张研发、销售人员,造成人员费用有所增加。随着疫情的好转,预计2021年公司经营状况将恢复快速增长。 口腔医疗需求刚性,看好公司医疗设备持续放量。口腔行业正处于需求快速释放阶段,根据卫生统计年鉴测算,我国牙科市场规模接近千亿,但牙科服务普及率仅为17.9%,与美国68.8%、中国台湾47.5%的普及率相比提升空间较大。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口腔行业投资自2020年下半年逐步恢复;2020年下半年,公司口腔CBCT团购销量达1161台,同比增长48%。同时,公司又一款高端医疗设备--口扫仪在2020年9月展会上市销售,借助CBCT的渠道、品牌优势,未来推广放量可期;公司还与国产口腔显微镜第一品牌速迈合作,搭建口腔设备平台,未来口腔数字化服务发展可期。 维持“买入”评级。受益于消费升级,公司口腔医疗设备发展空间广阔,色选机业务在国内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海外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考虑到美元贬值对海外业务的汇兑损失以及非经常政府补助影响,下调公司业绩预期:预计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亿元4.41亿元、6.50亿元、8.04亿元(前次预测值分别为6.04亿元、7.67亿元、9.67亿元),对应PE分别为58、39、32倍。当前新冠疫情下,全球经济展望负面,口腔赛道具备跨周期成长的属性,公司作为口腔数字化设备龙头,具有确定性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防控不及预期;食品检测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内口腔CBCT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国内口腔CBCT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椅旁修复系统发展不及预期;汇兑损益对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影响;其他经营收益对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影响。
国盛智科 2021-02-26 30.31 -- -- 37.70 24.38%
40.38 33.2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10.68%,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42.92%;其中,单四季度实现营收2.32亿元,同比增长38.10%,实现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69.57%。 核心主业增长亮眼,在手订单饱满,新产能投放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1)受益行业下游需求旺盛,核心主业增长亮眼。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10.68%,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42.92%(判断收入增速低于利润增速的原因:①新收入准则下销售服务费核算从销售费用转为冲减收入;②高毛利率的数控机床及其自动化线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其中核心主业数控机床及数控机床自动化线同比增长约29%,贡献主要业绩增量,主因是2020Q2以来,机床下游需求旺盛,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同时国产替代明显加速,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尤其是数控机床产品订单呈快速上升态势,产量和销量稳步提升。我们认为,在机床行业高景气的背景下,公司订单的高增长有望持续,同时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具体分析见下文),高增的订单能够得到较好消化,进而为未来高成长提供支撑。 (2)新增产能逐步投放,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公司新增的机床产能预计在今年五月正式建成投产。我们认为,新增产能将在两个方面对公司产生积极作用:一是产能制约瓶颈打开。2020Q2以来,下游的旺盛需求为机床企业带来了充足的订单,根据产业链调研,多数头部民营企业订单增速明显,而产能不足成为多数企业无法放开手脚接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产能的投放有望助力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二是提升公司大型中高档数控机床制造能级,盈利能力提升可期。在中低端机床领域,国产机床产能已经过剩,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困难(以往国有机床企业极低的净利率即是证明)。而中高端领域主要由国外品牌占据,随着公司大型中高档数控机床产能释放,进口替代有望加速,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进口替代正当时,公司有望率先受益。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中国机床进口金额为68.06亿美元,同比下滑26.49%,其中,从德国进口机床降幅明显,全年进口金额为15.22亿美元,同比下滑23.74%。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品牌长期占据国内高端机床绝大部分份额,2020年进口机床下滑,而国产机床实现增长,表明国产份额正在提升,进口替代正当时。同时,国有机床企业逐步退出竞争也为民营机床扩展了市场边界,多重因素叠加下,公司作为民营机床的龙头之一,有望率先受益。 纵向一体化布局成效显著,市场竞争力持续凸显。公司已形成从上游装备部件到数控机床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装配的纵向一体化产品线,机床产业链完整,一方面成本优势明显,同行业主要是外采精密钣焊件和铸件,而公司则是钣金和铸件起家,主要为世界一流企业配套,钣金和铸件可大部分自制,盈利能力位居行业前列即是有力证明;另一方面使机床满足定制化和个性化要求,可以基于自身装备部件设计、工艺和技术,与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制造等前端协同发展。同时产品交付能力强,能够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公司机床交付周期远低于同行。 维持“买入”评级。在机床行业高景气的背景下,叠加进口替代的宝贵窗口,产能的逐步释放有望助力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预计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0亿元、1.70亿元、2.49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23、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周期带来的经营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升级迭代的风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1-02-09 12.76 -- -- 15.85 24.22%
15.85 24.22%
详细
事件:2月7日,公司发布非公开股票发行情况暨上市公告书;本次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5.11亿股,发行价格为10.17元/股,将于2021年2月10日在深交所上市,募资总额为51.99亿元。2月3日,公司发布公告,新增发行1.94亿股H股股票,发行价格每H股5.86港元,募资总额为11.36亿港元。 “A+H”股顺利完成发行,管理层认购彰显未来发展信心。公司A股定向增发落定,募资52亿元,基石资本、摩根大通等8家国内外著名投资机构成为获配对象。另外,公司完成向香港诚一盛发行H股1.94亿股,发行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均为11.36亿港元。香港诚一盛为长沙合盛(公司管理团队控制的投资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管理团队参与配售,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目前公司管理层及员工持股比例达到13.5%,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凸显。公司自科研院所起家,研发基因突出,重视行业规则。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特征从“重市场”往“重规则”方向倾斜,公司充分受益;比如无锡大桥垮塌事件之后,“治超”带来了搅拌车的快速放量;又比如安监部门对于中联塔机安全作业的青睐有加。 核心板块竞争优势持续增强。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作为工程机械的后周期产品,我们预计2021年更新高峰期仍将持续;公司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合计营收占比高达83%,主营业务优势明显。公司体制机制变革充分激发销售队伍活力、提升客户服务能效,主营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根据公司官微的数据:2020年,公司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市占率创历史新高;130吨级以上大吨位轮式起重机产品销售台份达到行业第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订单排货量已经到2021年下半年,市场供不应求。在11月的上海宝马展展会上,公司签单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W二代新品塔机斩获超80亿元订单。2020年,公司混凝土机械市场份额显著提升,长臂架泵车、车载泵市场份额仍稳居行业第一;搅拌车轻量化产品优势凸显,市场份额攀升至行业第二,公司搅拌车类定增项目建成后年产搅拌车、干混车等产品将超1万台。 公司主营产品销量增速优于行业平均增速,优势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 战略新兴板块持续突破,农机业务不断改善。公司挖机、高空作业平台新兴板块在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市场布局、服务网络等方面全面发力,产品销量节节攀升,市场地位显著提升。2020年,公司挖机销售超过7000台,市场份额超过2%,后发优势初显;本次定增募资中有24亿元用于挖掘机械智能制造项目,项目建成后挖机年产能将提升至5万台,挖掘机械板块业务有望加速发展。2020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公司深耕智慧农业发展,加大智能农机研发力度,创新上下游合作模式,不断推出智能新产品,农机销量和利润率均同比改善。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A+H”股定增发行顺利完成,管理层认购10亿元港股,信心彰显。2021年1月份工程机械行业延续了景气趋势,我们根据公司赛道布局和竞争力的提升变化,上调公司盈利预测,2020-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95、99.15、121.99亿元,考虑定增后对应PE分别为14.59、10.74、8.73倍。 我们应正视公司改革后所带来的内在价值的提升,目前市值已严重低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房地产投资不及预期、行业周期性下滑、募投项目不及预期、市场恶性竞争、海外贸易环境恶化、业绩不及预期风险等。
海天精工 机械行业 2021-01-28 10.34 -- -- 13.50 28.57%
17.35 67.7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3-1.43亿元,同比增长73.36%-86.39%,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13-1.23亿元,同比增长122.84%-142.56%,符合我们预期。 业绩实现高增,订单支撑未来成长。2020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3-1.43亿元,同比增长73.36%-86.39%,业绩实现高增,主要原因是2020年3月份以来,机床下游需求旺盛,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机床产量和销量稳步提升。同时,公司单季度业绩增速持续加快(2020Q1-Q4,单季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67%/72.14%/120.26%/172.00%-212.00%)。我们认为,在行业高景气的背景下(具体分析见下文),公司订单的高增长有望持续,进而为未来高成长提供支撑。 行业景气度持续,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修复有望提供动能。2020年12月,国内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4.9万台,同比增长32.4%,产量创年内新高,全年同比增长5.9%。制造业的投资直接为机床行业创造市场需求,一般来讲,盈利好转会促进企业资本开支意愿的提升,因此利润增速一定程度上会领先于投资。 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从2020年下半年来开始加速修复,或将对2021年的制造业投资产生一定推动作用,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工业企业生产所必须的设备之一,因此机床景气度有望受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加速修复而延续。 进口替代正当时,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中国机床进口金额为68.06亿美元,同比下滑26.49%,其中,从德国进口机床降幅明显,全年进口金额为15.22亿美元,同比下滑23.74%。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品牌长期占据国内高端机床绝大部分份额(尤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2020年进口机床下滑,而国产机床实现增长,表明国产份额正在提升,进口替代正当时。同时,国有机床企业逐步退出竞争也为民营机床扩展了市场边界,多重因素叠加下,我们认为,中国机床产业已到达关键时期,作为装备制造的核心价值环节,中国机床行业亟需发展自有品牌,以海天精工为代表的优秀民营机床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市场化战略,市场化战略,规模化效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机床定位高端,依靠良好的性价比和优质的服务抢得市场先机,并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一大批核心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自研电主轴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配套持续完善,在国内机床行业中竞争优势突出,具备工匠精神。 公司在进一步提升中大型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的同时,采取市场化战略开发小型批量化产品(主要产品是立式加工中心,载体是子公司大连国华),有望逐步实现规模效应(2019年大连国华亏损0.34亿元,2020上半年亏损0.06亿元,实现大幅减亏),继而提升盈利能力。此外,公司收入增速远高于行业整体(2020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增速为34.54%,而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1-11月金切机床行业累计营收同比增长3.2%),表明在行业复苏的背景下,龙头有望率先受益,进而实现份额提升。表明在行业复苏的背景下,龙头有望率先受益,进而实现份额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订单充足驱动公司业绩高增长,进口机床下滑为海天精工提供了宝贵的替代窗口,持续看好公司未来成长。预计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0亿元、1.98亿元、2.77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27、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经济周期带来的经营风险、行业和市场竞争风险、公司战略实施不及预期风险、新冠疫情加剧导致经营环境恶化的风险。
大族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1-26 49.98 -- -- 53.20 6.44%
53.20 6.44%
详细
多元并举,公司成为国内激光行业代名词。公司是国内激光设备行业全领域龙头,规模迈入全球第一阵营,2017年营收突破百亿大关;公司具备优秀的垂直整合能力,上游激光核心零部件自产率超过90%,下游横跨消费电子、PCB、汽车、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已逐渐展现出跨行业持续成长特性;2019年受下游需求疲软及中美贸易问题的影响,营收下滑13.29%,2020Q2以来,受益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叠加PCB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业绩迎来拐点。 激光行业:优质赛道,龙头率先受益制造业复苏。激光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2018年国内激光设备市场规模超600亿元,未来随着激光加工在多领域逐渐替代传统加工方式,对制造业的渗透比例有望持续提升,2024年激光设备市场规模有望1700亿元,具备长期成长空间。目前国内已在中小功率激光器上基本实现国产替代,高功率激光器国产化正在加速。后疫情时代,制造业复苏动能充足,大族激光作为行业龙头将率先受益。 PCB业务:行业结构性变化催生设备需求,业务收入激增业务:行业结构性变化催生设备需求,业务收入激增。中国是世界最大的PCB产地,但产品集中在中低端,5G普及使得PCB需求高端化,国内头部厂商加速在高多层板及HDI领域扩产,根据测算,2020-2023年,两者产值增量将分别达到89/120/132/145亿元和42/69/105/114亿元;HDI产线投资大,对钻孔机需要高,我们引入“钻机投入:产值”指标,测算显示,亿元产值下,HDI、高多层板及4-6层板对应钻孔机投入分别为0.41/0.19/0.07亿元,进而可得,2020-2023年国内钻孔设备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27/43/61/68亿元。大族激光PCB业务产品机械钻孔机出货量领跑全球,激光钻孔机亦快速成长,据测算,2020-2023年该业务收入有望达16/30/49/61亿元,前景广阔。 小功率激光业务:受益下游行业复苏,设备需求回暖。公司小功率激光设备主要为激光打标机和激光切焊机,下游为消费电子行业,是苹果产业链重要公司。2021年5G手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苹果亦将迎来创新大年,并且已经宣布IPhoe产品扩量,同时考虑到其产能向国外转移的步伐加速,多重利好共振,2021年公司小功率业务有望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其他激光类业务:超前布局收获成效,有望迎来百花齐放。①大功率业务主要产品为高功率激光切焊设备,2021年自制高功率激光器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规模化效应将助推成本优势凸显,公司行业竞争优势有望增强;②显示与半导体业务主要面向LED、面板、半导体、光伏等泛半导体行业提供激光加工设备,其中,LED行业激光加工设备揽获市场绝大部分订单,Mii-LED领域提前布局有望赢得先机,半导体激光封测设备成功进入行业领先企业供应商序列,光伏类业务已实现大客户订单突破;③新能源业务面向锂电行业,已能够在电芯、模组、PACK、软包等领域提供整线解决方案,2020年底,公布累计中标宁德时代11.94亿元订单,设备将于2021年集中交付,将对业绩形成提振。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激光设备行业全领域龙头,具备优秀的垂直整合能力,已展现出跨行业持续成长特性,未来增长具备三重逻辑:宏观层面上,受益制造业复苏;行业层面上,下游消费电子及PCB等需求旺盛拉动主营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层面上,激光器等研发已取得回报,显示与半导体业务超前布局亦开始贡献业绩,看好公司长期发展。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2、17.48、22.98亿元,对应P/E分别为60、32、24倍,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大族激光的估值基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其作为激光行业的全领域龙头,领先优势明显,未来成长的确定性更高,具备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质押股份占比较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PCB行业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规模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实际不及预期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景嘉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1-26 70.00 -- -- 81.18 15.97%
86.99 24.27%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长沙景美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美”)于2021年1月22日与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此次合同标的为芯片委托制造,合同金额为2.57亿元;且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景美连续十二个月内与某公司签订多份日常经营性合同,合同金额累计达4.58亿元,合同累计金额超过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0%。 此次采购合同金额已经超过合同金额已经超过2020年水平,JM7200出货量有望迎来高增长出货量有望迎来高增长。2018年至2020年,景嘉微及景美与某公司发生同一类型采购金额分别为0.02亿元、0.76亿元、2.00亿元,分别占当年采购总额的0.83%、26.18%、32.73%,而此次合同金额为2.57亿元,达到2019年营收的48.40%,已经超过2020全年水平。根据合同标的为芯片委托制造,我们判断,对应产品主要是JM7200芯片(第一代JM5400芯片主要满足军用图形显示的需求,第三代芯片处于后端设计阶段),该款芯片在通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桌面办公计算机,具备量产条件,公司此次采购合同主要基于对图形显控领域通用市场的产品备货,合理推断JM7200出货量有望迎来高增长,未来在民用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进而贡献业绩增量。 政策加码,信创产业将迎来加速落地,GPU龙头有望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1))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其发展是目前的一项国家战略,该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云计算、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各类应用软件等)、硬件(GPU/CPU、主机、各类终端等)、网络安全等领域。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推进政策措施,推动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再次凸显国家解决“卡脖子”的决心和力度,信创产业将迎来加速落地,GPU作为重要一环,亦有望受益这一进程。 2)GPU国产化推动者,有望国产化推动者,有望持续受益信创产业进程。公司第一代芯片打破国外在军用GPU领域的垄断,率先实现国产化;第二代芯片可适用于PC端,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正大力推进市场推广工作,已经迎来加速放量;第三代芯片切入人工智能领域,GPU性能有望实现大幅提升,与海外竞争对手差距持续缩小,目前处于后端设计阶段。可以看出,公司作为国内GPU龙头,产品迭代体系完善,追赶国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信创产业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十四五”军工采购有望提升,公司产品将充分受益。公司核心产品图显模块、小型专用化雷达(空中防撞雷达、主动防护雷达等)主要应用在军用领域。其中,军机领域,根据招股书,公司图显系统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船舶领域,其显控系统结构复杂,单个舰艇对显控模块及显示器的需求量较大,建造新型舰艇及舰艇的升级改造对先进的显控设备均有较大的需求,景嘉微亦在积极拓展军用舰艇领域。从行业层面来看,70周年阅兵中,航空战线全面突破,直20等多款先进战机首次亮相,其他新型主战装备亦有展示,表明我国新型主战装备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十四五”军工装备采购有望大幅提升,公司图显模块、小型专用化雷达等产品有望充分受益。同时,军品领域快速增长的业绩可以反哺民品市场,使公司可以放开手脚(如采取降价措施)与AMD和英伟达等展开竞争,民用市场的开拓值得期待。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JM7200芯片产品正迎来加速放量,在信创产业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有望持续受益;同时军品“十四五”采购的提升有望持续为公司提供厚实的业绩支撑。基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8亿元、3.53亿元、5.65亿元(前值为2.68亿元、3.84亿元、5.29亿元),对应PE分别为97、57、36倍。 风险提示:信创产业推进进度不与预期、新一代芯片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十四五”军工采购不及预期。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1-01-25 11.50 -- -- 15.59 35.57%
15.85 37.83%
详细
事件:1月20日,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2020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0-75亿元,预计同比增长60.1%-71.6%;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预计同比增长73.6%-93.5%。 2020年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0-75亿元;其中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1-18.1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7.3%-103.4%;第四季度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4-18.4亿元,预计同比增长52.9%-146.5%;公司第四季度业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国内基建、新能源等下游行业需求保持高景气,“两新一重”相关项目拓展工程机械行业空间,行业整体呈现出“旺季很旺、淡季不淡”的特征。公司强化供应链管理和保障,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同时严控各项费用支出,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平均生产成本和费用率同比显著下降。公司核心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订单和销量持续高增长,带动经营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核心板块销量保持高增长。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作为工程机械的后周期产品,在2020-2021年迎来更新换代高峰期;公司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合计营收占比高达83%,主营业务优势明显。公司体制机制变革充分激发销售队伍活力、提升客户服务能效,2020年混凝土泵车、塔机、工程起重机等系列4.0/4.0A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根据公司官微的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市占率创历史新高;130吨级以上大吨位轮式起重机产品销售台份达到行业第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订单排货量已经到2021年下半年,市场供不应求;工程起重机出口销售整体逆势上扬,2020年同比增速达35%以上。在11月的上海宝马展展会上,公司签单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W二代新品塔机斩获超80亿元订单。2020年,公司混凝土机械市场份额显著提升,长臂架泵车、车载泵市场份额仍稳居行业第一;搅拌车轻量化产品优势凸显,市场份额攀升至行业第二。公司主营产品销量增速优于行业平均增速,优势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 挖掘机、高空作业平台战略新兴板块持续突破,农机业务不断改善。公司挖机、高空作业平台新兴板块在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市场布局、服务网络等方面全面发力,产品销量节节攀升,市场地位显著提升。2020年,公司挖机销售超过7000台,市场份额超过2%,后发优势初显。公司定增项目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其中募资24亿元将投向挖掘机械智能制造项目,即将于2021年上半年全面投产的挖机械智能制造园区将实现年产能3.3万台,平均6分钟生产下线一台挖掘机。2020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公司深耕智慧农业发展,加大智能农机研发力度,创新上下游合作模式,不断推出智能新产品,农机销量和利润率均同比改善。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业绩可持续成长能力略胜一筹,但估值水平较同行显著低估,未来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升。暂不考虑定增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06、85.31、96.7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37、10.45、9.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房地产投资不及预期风险、行业周期性下滑风险、募投项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恶性竞争风险、海外贸易环境恶化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等。
伊之密 机械行业 2021-01-19 15.05 -- -- 19.16 27.31%
20.82 38.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全年预计实现营收约27.40亿元,同比增长约30%,实现归母净利润3.05-3.20亿元,同比增长58.17%-65.95%;其中,单四季度预计实现营收8.62亿元,同比增长约74.85%,实现归母净利润0.88-1.03亿元,同比增长586.67%-686.67%,符合我们预期。 单四季度收入创新高,国内市场复苏是驱动力。2020Q4,公司预计实现营收8.6亿元,同比+7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88-1.03亿元,同比增长586.67%-686.67%,其中营收创下单季度收入新高;国内市场复苏是公司业绩高增长的驱动力,公司2020年国内市场收入约为22.15亿元,同比+50.99%,远大于收入整体增速。3月份国内疫情好转以来,国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降幅持续收窄,11月份为-3.5%,折算当月回升至12.5%,复苏进度加快。以注塑机为代表的模压成型设备是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与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关联度较高;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加速修复,或将对2021年的制造业投资产生一定推动作用,有望带动注塑机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动能。 2020海外收入略降,公司有望受益全球订单向中国转移进程。2020年,公司海外收入约为5.25亿元,同比-7.08%,判断主要受2020年海外疫情爆发致需求下滑。目前中国已经摆脱疫情影响,生产快速恢复,在海外供给未恢复的情况下,出口增速持续提高,12月份累计同比为3.6%,较11月提高1.1pct,集运市场供需紧张,根据产业链调研,船公司不仅涨价、缺箱,并且已经出了1月份的停航以及航线调整计划,全球订单正在向中国持续转移。行业层面,11月注塑机出口同比增长43.1%,较10月份提高31.6pct,出口增速加快,伊之密作为国内注塑机行业领先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2020压铸机收入略增,压铸机收入略增,汽车行业复苏有望提供充足动能。2020年,公司压铸机收入约为4.30亿元,同比+1.18%。压铸机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为汽车行业,国内汽车行业最初受疫情严重影响,2020年销量呈现明显的V型增长态势,2020Q2开始,随着国内疫情缓解,汽车市场迎来复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国内汽车产销持续保持正增长,进而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发展态势良好。我们认为,伊之密压铸机业务8月开始反弹,汽车行业复苏是主要驱动力,未来仍将受益这一进程。 维持“增持”评级。国内市场复苏驱动伊之密单季收入创新高,疫情导致全球订单向中国转移,公司受益;同时汽车行业复苏为压铸机业务增长提供动能。 基于业绩预告,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3. 12、3.96、4.95亿(前值为3.35、4. 11、5.09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21、16、13倍。 风险提示:新接订单增长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走弱风险、汽车行业复苏进程不及预期等。
雷赛智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1-18 41.69 -- -- 46.00 10.34%
51.58 23.72%
详细
国内步进及运动控制器龙头,国产化大势支撑业绩高增。公司聚焦运动控制领域超过 20年,为国内步进系统与运动控制器领导者,产品广泛用于电子、半导体、激光、机器人、特种机床、医疗等高端下游。2018年以来公司大力布局伺服系统、运动控制 PLC 等新产品,工控产品线进一步完善。2020年国产化进程加速,光伏、锂电、物流、防疫相关等行业需求高增,公司伺服与总线控制产品快速增长,份额进一步提升,同时顺利渗透 5G、半导体、光伏等新兴行业,2020年业绩预告同比增长 57.98%-95.15%。 2021工控需求有望高增,运动控制市场空间广阔。2020年国产化加速,内资品牌份额大幅提升,全年工控需求预计小幅正增长;2021年以 3C、锂电、光伏、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制造需求高增,工程机械、电梯等传统制造需求有望复苏,2021年工控市场有望高增。运动控制系统为工控核心环节,考虑到未来光伏、锂电、3C、机器人、半导体等侧重于精密运动控制的下游需求有望快速扩张,国内运动控制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运动控制器深耕高端下游,份额提升空间较大,步进系统国内第一。运动控制需求扩张、伺服与步进系统需求扩张等因素驱动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规模较快增长,近年来内资品牌持续发力中高端领域。公司深耕通用控制器领域超过20年,产品性能国内领先、已完成智能总线化布局,并深度渗透电子、工业机器人、激光、生物医疗等高端下游,2018年公司份额达 16%位居前三,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步进系统侧重低速运动控制工况,国内需求较为稳定,2018年公司份额约 38%稳居第一,产品综合技术实力稳居国内前列。 伺服性能对标国内外领先品牌,2020份额显著提升,未来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2020年伺服系统需求实现较快扩张,内资品牌份额大幅提升,公司 2018年伺服份额约为 1%,2020年 3C、锂电、光伏等下游驱动公司伺服业务规模及份额快速增长。2019年以来公司已推出 L7及 L8伺服新品,产品性能对标国内外领先品牌,2020年第七代产品 L7拓展市场顺利。凭借控制层丰富客户资源及工艺积累,未来伺服产品有望加速推广,成为公司核心业务。 运控 PLC 产品布局完备,控制层龙头加速横向扩张。2020年内资品牌 PLC份额已大幅提升,未来侧重于运动控制的先进制造需求预计快速扩张。公司2011年已推出结合运动控制技术与 PLC 的 MPLC 产品,并已更新至 MPLC2系列,2020年工博会公司发布 PMC600系列中型 PLC,已打较为完备的运动控制 PLC 产品线,凭借行业领先的运动控制工艺积累与客户资源,有望快速推广运控 PLC 新产品。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运动控制器与步进系统领导者,伺服新品性能对标国内外领先品牌,运控 PLC 布局完备。2021年工控需求有望高增,运控控制市场成长空间广阔,公司凭借控制层客户及工艺积累,伺服与 PLC 新业务有望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 2.00/2.84/3.95亿元,EPS 分别为 0.96/1.37/1.90元,对应 2021年 1月 20日收盘价 PE 分别为44.8/31.5/22.7,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恒立液压 机械行业 2021-01-15 129.90 -- -- 131.29 1.07%
131.29 1.07%
详细
国产替代标杆企业,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①公司是我国液压件领域龙头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泵、 液压阀、液压马达、高精密铸件、泵站及系统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 港口船舶、能源开采、隧道机械、工业制造等众多领域,主要客户包括三一、 徐工、中铁工程、卡特彼勒、日立建机、特雷克斯等各领域龙头企业。 ②经营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53.2亿元,同比增长 38.9%;实现归母净利润 14.7亿元,同比增长 60.5%。 2020年,挖掘机市场持续火爆,公司液压产品销售旺盛,带动公司经营业绩 持续快速增长。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不断增强,各项指标持续向好。 液压件行业稳步增长,工程机械高景气刺激国内需求。 ①下游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 2020年 4月份以来,挖掘机市场持续 超预期,挖掘机销量连续 9个月增速超过 50%。此外,挖掘机的应用领域不 断拓展,小微挖在农村市场的应用逐步增多。我们预计 2021年挖掘机仍将保 持稳健增长;汽车起重机、泵车等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中 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起步较晚,行业仍然具备较高的成长属性。 ②中国液压件市场规模将超过 700亿元,位居全球第二。 2020年中国液压件 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727.9亿元,中国液压件市场占全球液压件市场的比重超 过 30%,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随着产品技术与生产工艺的逐步成熟, 液压产品适用领域不断拓宽,全球液压工业已进入相对稳定、成熟阶段。 ③全球液压件市场集中度较高,海外龙头公司优势明显。 2019年世界液压产 品营收前四名依次为德国博世力士乐、美国派克汉尼汾、美国伊顿以及日本川 崎重工,前四家企业市场份额合计达 42.3%。而国内龙头恒立液压和艾迪精密 2019年营收分别为 54.1/14.4亿元,市占率仅为 2.2%/0.6%,与国外巨头差距 依然较大。虽然全球液压件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但不同企业的业务布局各有 侧重,在细分领域可以强化自身的技术领先地位。 挖机油缸业务实现国产替代,泵阀业务放量可期。 ①突破产品技术瓶颈,逆周期扩张,快速响应、商业服务能力突出。 公司始终 将技术创新作为其核心竞争力, 先后攻克高压油缸、液压泵阀等核心部件的技 术难关,成为替代外资品牌的领军者。 另外,公司勇于在 2012-2015年的行 业低谷期逆周期扩张,并成功打入多家重要客户的供应体系,为 2016年底以 来行业持续回暖后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 液压件企业崛起之后,国产主机厂“受制于人”的情况得到改善。公司的快速 交货能力、及时响应的服务能力, 相对于外资品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②挖机油缸市占率超过 50%,成功实现国产替代。 近年来,公司挖机油缸业 务快速增长,营收占比高达 40%以上; 2020年上半年,公司挖掘机专用油缸 实现销售收入 14.3亿元,同比增长 16.0%。 公司挖机油缸国内市占率超过 50%,全球市占率超过 30%。伴随着挖机市场国产品牌份额的持续提升, 我们 预计公司挖机油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③非标油缸应用领域广泛,高空作业平台领域放量可期。 2019年,公司非标 油缸业务实现收入 13.5亿元,同比增长 18.3%;近十年来的复合增速高达 24.微软雅黑 0%。部分非标油缸与挖机专用油缸可进行产能转换,且非标油缸应用领域广 泛,能够平滑挖机油缸业务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影响。伴随着高空作业平台市场 的快速发展,未来高空作业平台领域非标油缸也有望得到快速放量。 ④液压泵阀市场规模超过油缸,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2020年上半年,子 公司液压科技所有产线均超负荷运转,实现销售收入 11.9亿元,同比增长 85. 8%;其中,挖机主控泵阀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6-50T 级回转马达已为主机厂 规模化配套。在非挖机领域,恒立闭式液压系统实现了在高空作业平台领域全 面批量化配套,工业泵阀系统也已在汽车吊、旋挖钻领域全面量产。 而且液压 泵阀的市场规模高于液压油缸,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可期。 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内龙头走向全球。 公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办 事处并派驻了技术服务人员和营销人员,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建立了广泛的 营销网络,为客户提供本土化的高效服务。 2019年公司海外收入为 9.7亿元, 海外收入占比为 18.0%;与博世力士乐、派克汉尼汾、伊顿等海外龙头相比, 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依然较低。伴随着公司海外布局的持续拓展,公司海外业 务有望成为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是我国液压件领域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经 营业绩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公司突破产品技术瓶颈,逆周期扩 张,快速响应、商业服务能力突出; 公司挖机油缸国内市占率超过 50%,成功 实现国产替代; 非标油缸业务中高空作业平台领域放量可期; 泵阀国产替代进 程有望加速,叠加液压泵阀市场规模超过油缸,公司未来替代空间可期。另外, 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未来海外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极。 我们预 计公司 2020-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46、 27.93、 33.99亿元,当前 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79.88、 61.38、 50.44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工程机械行业周期 性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等。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1-01-01 10.00 -- -- 13.00 30.00%
15.85 58.50%
详细
事件:近日,中联重科与达丰控股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沙举行。双方公司将聚焦工程机械设备供应与租赁服务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 公司与达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塔机领域优势地位。近日,公司与达丰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协议,未来三年,达丰将与公司展开设备采购和多个领域的合作,推动新设备、新技术在重点建设工程上的应用。达丰控股集团创立于新加坡,拥有63年的历史积淀,业务范围遍布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等世界多个国家。达丰设备是在中国成立的首家外资塔式起重机服务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塔式起重机服务供应商,拥有塔机设备数千台。根据达丰设备(02153.HK)发布的公告,达丰将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5日招股,拟发行约3.73亿股股份,预期将于1月13日上市。公司塔机制造领域优势明显,本次公司与达丰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塔机领域的竞争优势。 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迎来更新换代高峰期,公司主营业务优势明显。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作为工程机械的后周期产品,预计将在2021年迎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上半年,公司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合计营收占比高达83%,主营业务优势十分明显。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工程起重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塔机竞争力持续增强。根据公司官微的数据显示:公司工程起重机出货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订单排货量已经到明年下半年,市场供不应求;在11月底的上海宝马展展会上,公司签单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W二代新品塔机斩获超80亿元订单,刷新了2019年W一代产品订货会50亿元的销售纪录。前三季度,公司混凝土机械市场份额显著提升,长臂架泵车、车载泵市场份额仍稳居行业第一,搅拌车轻量化产品优势凸显。公司主营产品销量增速优于行业平均增速,优势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 大力布局挖掘机、高空作业平台等新兴领域,培育未来发展新引擎。公司在挖掘机、高空作业平台等新兴板块蓄势待发。前三季度,公司挖掘机械实现强劲增长,挖掘机市占率超过2%,后发优势初显;公司定增项目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其中募资24亿元将投向挖掘机械智能制造项目,即将于明年上半年全面投产的挖掘机械智能制造园区将实现年产能3.3万台,平均6分钟生产下线一台挖掘机;伴随着规模效应的增加和服务体系的健全,公司挖掘机市占率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2020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人均保有量和渗透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依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公司战略布局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可期。 维持“买入”评级。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业绩可持续成长能力略胜一筹,但估值水平较同行显著低估,未来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升。暂不考虑定增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06、85.31、96.7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00、9.30、8.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房地产投资不及预期风险、行业周期性下滑风险、募投项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恶性竞争风险、海外贸易环境恶化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等。
国茂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0-12-24 27.50 -- -- 37.35 35.82%
47.00 70.91%
详细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国内通用减速机龙头,随着减速机募投项目逐渐落成,公司模块化/大功率减速机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产能瓶颈消失,规模化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公司具备长期成长空间。预计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47亿元、4.32亿元、5.36亿元,对应PE分别为37、30、24倍。同时与国内通用减速机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国茂股份产品覆盖率领先,产能释放将加速规模化效应,估值具备一定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引发行业波动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的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3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