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蓉芳

德邦证券

研究方向: 电子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20522060001。德邦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香港中文大学硕士,覆盖汽车电子、车载半导体等领域。...>>

20日
短线
17.39%
(第154名)
60日
中线
21.74%
(第50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顺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19 25.31 -- -- 25.15 -0.63% -- 25.15 -0.63% -- 详细
事件: 4月 16日,顺络电子发布 2024年一季度报告。 2024年 Q1,公司实现营收 12.59亿元,同比增长 22.86%;实现归母净利润 1.70亿元,同比增长 111.26%;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58亿元,同比增长 156.73%。 1月收入创历史新高,利润水平维持高位,研发投入不断加强。 1)营收增速: 24Q1虽是消费电子传统淡季,但公司单季度收入延续 23下半年以来趋势,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增速维持在 20%以上高增长水平,其中 1月份单月收入创历史新高, 2月受春节效应影响, 3月恢复增长。 2) 盈利能力: 公司 24Q1毛利实现 4.65亿元,同比增长 41.05%,毛利增速显著超过收入增速; 24Q1毛利率为 36.95%,环比基本持平,同比提升 4.77pct; 24Q1净利率为 15.65%,环比提升 1.59pct,同比提升 5.84pct。 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主要因精密电子元件及新领域业务进展顺利,市场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人工效率提升所致。 3)研发投入: 24Q1公司研发费用约 1.07亿元,同比增长 19.92%,研发费用率约为 8.53%。公司高度重视基础研发、重点应用领域研究和新产品研发及批量化应用,研发投入持续加强。 智能手机景气复苏叠加国产替代,驱动公司传统业务稳定增长。 1) 24Q1公司信号处理类产品收入 5.37亿元,同比增长 27.87%,电源管理类产品收入 4.10亿元,同比略降 0.07%。 信号与电源类产品 24Q1合计收入占比约 75.2%,是公司传统主业,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产品形式主要为叠层信号类电感、绕线功率型电感、滤波器、变压器等。 在片式电感领域,公司是全球前三、国内第一龙头。 2) 根据 IDC 于 4月 15日发布的数据, 24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2.89亿台(YoY+7.8%),连续第三个季度正增长,智能手机行业持续复苏。从市场份额看, 24Q1三星/苹果出货量同比下降 0.7%/9.6%,小米/传音则同比增长33.8%/84.9%,国内手机品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3) 公司客户覆盖主流国内手机品牌、 ODM 厂商和海内外主流消费电子品牌,随着国产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回升和精密电感国产化替代需求持续渗透,以及公司一体成型电感、 LTCC 等高端新品和008004等小尺寸精密叠层电感投入量产(公司超小尺寸一体成型功率电感已导入高通骁龙 8Gen3平台), 我们认为公司信号类与电源类传统业务有望保持 20%左右增速稳定增长。 汽车电子、光伏储能等新业务高速成长,大客户持续突破。 新业务方面,公司已战略性布局汽车电子、光伏、储能、数据中心、物联网、模块模组等新兴产业,并获得各行业全球标杆企业广泛认可,大客户持续突破。 24Q1公司汽车电子和储能领域收入 1.90亿元,同比增长 93.42%,陶瓷、 PCB 及其他业务收入 1.22亿元,同比增长 26.82%。 1)汽车电子领域,公司从 2012年开始布局,目前可提供各类变压器、磁环、精密电感、车用陶瓷件,已涵盖汽车电池管理、车载充电、车联网、车灯控制、车身控制、热管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汽车子系统,客户包括博世、法雷奥、安波福等海内外 Tier1和比亚迪等主机厂。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持续渗透,汽车电子领域将为公司长期增长提供广阔空间。 2)光伏和储能领域,公司提供微型逆变器、 关断器/优化器+组串式逆变器、储能 BMS 使用的功率元件、陶瓷件等产品,目前已成功开发专用新型大功率元器件,进入众多储能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并实现批量交付。 3) 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模块模组及其他: 数据中心/网通领域,公司提供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系统使用的各类叠层电感、绕线功率电感、变压器等产品;物联网/工业领域,公司产品覆盖各类家用电器、 医疗/保健、安防、无人机、打印机等设备;精细陶瓷产品方面,公司已完成前期市场和技术布局, 在智能穿戴电子终端产品应用市场份额占前列;模块模组业务方面,公司 PA 模组已得到海内外重要客户群认可,产品份额将持续提升。 4) 从 2023下半年开始,公司汽车电子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健康水平,产品销售情况持续好转。我们认为,以汽车电子、光伏储能为代表的公司新业务板块未来有望保持高于传统业务的长期增速水平, 并为公司创造广阔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 考虑到下游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的周期性和公司新业务的成长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调整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至 61.18亿元/73.92亿元/87.95亿元,调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8.77亿元/10.34亿元/12.75亿元,以 4月 17日收盘价计算,对应 2024-2026远期 PE 分别为 23.21倍/19.67倍/15.9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被动元件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公司新业务开拓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晶晨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4-04-18 53.14 -- -- 56.25 5.85% -- 56.25 5.85% -- 详细
事件 1: 4 月 12 日,晶晨股份发布 2023 年年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53.71 亿元,同比-3.14%;实现归母净利润 4.98 亿元,同比-31.46%;实现扣非净利润 3.85亿元,同比-42.39%。 事件 2: 4 月 12 日,晶晨股份发布 2024 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 2024 年 Q1,公司预计实现营收 13.78 亿元,同比 33.1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25 亿元,同比310.68%。 营收稳步向好,逐步摆脱下行周期影响。 收入端, 2023 年 Q1-Q4 分别实现营收10.35/13.15/15.07/15.13 亿元,环比分别增加 27.06%/14.60%/0.39%,连续三个季度实现营收环比增长; 24 年 Q1 预计实现营收 13.78 亿元,同比+33.12%,自23Q2 以来,已连续 4 个季度营收规模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或者次高水平。利润端, 23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4.98 亿元,同比-31.46%,其中 Q4 实现归母净利润1.84 亿元,环比+42.82%。盈利能力方面, 2023 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 36.41%,同比-0.69pct,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于 2023 年开始逐步摆脱行业下行周期的影响,步入上升通道。公司预期 2024 年 Q2 及 2024 年全年营收将同比进一步增长。此外,公司 2023 年实行了两期股票激励计划,预计 24/25/26/27年分别支付 9905.13/4743.95/1744.91/330.37 万元,彰显业绩信心。 逆周期高强度投入研发,扩张产品矩阵。 在行业下行周期,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2023 年公司研发人员相较 2022 年增加 99 人, 2023 年研发费用为 12.83亿元,相较 2022 年增加 0.97 亿元。高强度研发投入产生的效果逐步显现。 S 系列芯片: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 8K 超高清 SoC 芯片并顺利通过了运营商招标认证测试; T 系列芯片:公司推出了新一代 T 系列高端芯片,采用 12nm FinFET 工艺,最高支持 8K 硬件解码和 4K144Hz 输出; W 系列芯片:第二代 Wi-Fi 蓝牙芯片(Wi-Fi 6 2T2R, BT 5.4)在第一代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技术演进、升级,已于2023 年 8 月规模量产并商用;汽车电子芯片:搭载公司前装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的车型在 2023 年实现规模量产、商用并出海。 不断深耕市场,积累优质客户资源。 公司持续拓展市场,取得了积极成果: S 系列芯片已被中兴通讯、阿里巴巴、 Google 等众多境内外知名厂商广泛采用,相关终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内运营商设备以及众多海外运营商设备; T 系列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小米、腾讯、 Maxhub 等境内外知名企业及运营商的智能终端产品; A 系列芯片广泛应用于爱奇艺、 Sonos、三星等众多境内外知名企业的终端产品;汽车电子芯片已进入宝马、林肯、极氪等多个国内外知名车企。公司积累了丰富、稳定的优质客户资源。 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 2023 年业绩报告,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为65.25/80.18/100.37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7.53/11.11/14.93 亿元,以 4 月 16日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9/20/1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因技术升级导致的产品迭代风险,研发失败风险,客户集中风险,供应商集中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海光信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17 78.00 -- -- 81.28 4.21% -- 81.28 4.21% -- 详细
事件:海光信息发布 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60.12亿元,同比+17.30%;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3亿元,同比+57.17%;实现每股收益 0.54元,同比+42.11%。 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收入端,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0.12亿元,同比+17.30%,创历史新高。利润端,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3亿元,同比+57.17%,创历史新高。其中, Q4实现营收 20.69亿元,环比+55.46%,实现归母净利润 3.62亿元,环比+61.27%。盈利能力方面,全年综合毛利率59.67%,同比+13.84pct。其中高端处理器全年毛利率 59.67%,同比+7.47pct; 技术服务毛利率 70.86%,同比+0.16pct。 23年公司研发投入 2.81亿元,同比+35.93%,占营收 46.74%;公司研发技术人员 1641人,占员工总人数的 91.68%,79.28%以上研发技术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此外, 23年预付款项 23.88亿元,同比+154.81%,主要系原材料采购及战略备货预付货款增加所致。 通用处理器(CPU)生态优势显著,产品线丰富。 公司 CPU 兼容国际主流 x86处理器架构和技术路线,软硬件生态丰富,目前已大规模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产业生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对高端处理器计算性能功耗等技术指标的要求,分别提供海光 7000系列产品、 5000系列产品、 3000系列产品。其中海光 7000、 5000系列主要应用于服务器,海光 3000系列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目前公司 CPU 全系产品已迭代至第三代(海光三号),产品性能提升显著,海光三号为公司 2023年主力销售产品。 协处理器(DCU)性能优异,有望受益 AI 浪潮。 海光 DCU 系列产品以 GPGPU架构为基础,兼容通用的“类 CUDA”环境,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可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应用领域。在 AIGC 持续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光 DCU 能够支持全精度模型训练,实现 LLaMa、 GPT、 Boom 等为代表的大模型的全面应用,与国内包括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全面适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深算二号实现了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性能相对于深算一号性能提升 100%以上,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实现销售;深算三号研发进展顺利。 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 2023年业绩报告,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85.57/115.31/150.6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7.80/23.77/31.36亿元,以 4月15日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103/77/5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研发工作未达预期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且部分供应商替代困难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
安路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2-02 26.58 -- -- 34.54 29.95%
34.54 29.95% -- 详细
事件:2024年1月29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6.50至7.50亿元,同比下降37.62%至28.0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5至-1.75亿元,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6至-2.06亿元。 受下游行业清理库存周期影响,23年业绩预期短期承压。23Q4单季度来看,公司预计实现营收0.57至1.5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87至-0.37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0.94至-0.44亿元。23Q4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5.75%至76.62%,环比下降16.58%至69.64%。公司23年业绩承压,主要受终端市场需求周期以及下游行业库存清理周期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序列、覆盖更多的下游应用领域,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开发与团队建设投入,研发费用增长较大,叠加终端需求不足,营业收入下降的影响,导致公司在23年预计承受亏损。 凤凰系列新品持续成长,成熟产品承压销量下滑。从产品系列来看,目前公司的FPGA芯片产品形成了由SALPHOENIX高性能产品家族、SALEAGLE高效率产品家族、SALELF低功耗产品家族组成的产品矩阵,受终端需求低迷的影响,公司成熟产品出货量有所下滑,而凤凰系列新产品市场拓展情况良好,销售额同比保持一定增长。公司面向的下游领域“主战场”聚焦工控与通信,公司有望凭借在FPGA领域多年的耕耘稳定和扩大在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消费电子等市场的领先优势,并积极开拓汽车电子、数据中心、运算加速等新兴市场。 持续研发投入,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助力公司长期发展。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FPGA领域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3.12亿元,同比增长32.51%,开展FPGA/FPSoC芯片系列新规格产品及配套专用EDA软件研发,完善产品矩阵,持续高研发投入将为公司中长期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公司PHOENIX系列已进入28nm节点,PH1A400产品已于2023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展出,随着更多先进料号进入更多中高端应用领域,有望为公司业绩拓展新的增量空间。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受下游景气度影响,公司23年业绩预计出现下滑,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实现收入7.15/9.43/14.0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95/0.03/0.33亿元,以1月30日市值对应PS分别为16/1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下滑或亏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程风险。
翱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2-02 46.02 -- -- 56.30 22.34%
56.30 22.34% -- 详细
事件:1月30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司公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6.00亿元,同比增长21.48%;归母净利润约-5.10亿元,同比减少约102.70%;扣非归母净利润约-6.60亿元,同比减少约76.91%。 2023年营收稳健增长,受竞争对手降价影响毛利率承压。公司全年营收端实现稳健增长,单23Q4来看,公司预计实现营收约7.56亿元,同比增长约35.73%,环比减少约3.94%。利润端,23Q4单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84亿元,亏损同比增加约29.23%,环比减少约6.67%;单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5亿元,亏损同比增加约15.74%,环比增加约10.62%。2023年,由于主要竞争对手价格下调,公司调整价格策略应对市场环境的挑战,导致芯片产品销售毛利率较2022年下降幅度较大。此外,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亦有所增加,导致整体亏损规模有所增大,随着公司新产品导入市场前期研发投入逐步变现,公司未来有望实现减亏。 23年蜂窝基带芯片新品出货顺利,24。年开启公司智能手机芯片元年。((1)蜂窝基带芯片:2023年新一代芯片系列已经全面推向市场,市场反馈情况较好。2023年前三季度蜂窝基带芯片出货量同比2022年增幅超过40%;第三季度蜂窝基带芯片出货量环比第二季度增幅超过30%。在5G产品推进方面,首款5GeMBB芯片正在积极推进量产;首款5GRedCap芯片在2023年第三季度已经回片验证,测试情况符合预期。((2)智能手机芯片:公司4G智能手机芯片进展顺利,预计2024年上半年将逐步量产。在4G智能手机以及5G物联网芯片销售的基础上,公司也将在适当时候推出相应的5G智能手机芯片。 蒙芯片助力电力鸿蒙OS。,股权激励凝聚核心人才。公司重视核心研发人才,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持有信心。2023年10月27日,公司发布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2024/2025/2026年业绩考核目标为以公司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基数,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5%/60%/90%。在传统业务之外,公司亦把握物联网行业的新兴机遇,公司作为开放原子开源项目的生态伙伴,持续开发多款可应用于消防安全、智能白色家电、智能家装和智能音视频行业的产品。针对南方电网公司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发布的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Wi-Fi+BLEComboSoC芯片ASR5822S成为电鸿操作系统的芯片供应商。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24年手机智能芯片业务的拓展,预计公司23-25年实现收入26.04/33.98/45.5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10/-4.40/-0.29亿元,以1月31日市值对应PS分别为7/6/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尚未盈利的风险,技术迭代及替代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贸易摩擦的风险。
格科微 计算机行业 2024-02-02 16.65 -- -- 21.66 30.09%
21.66 30.09% -- 详细
事件: 1月 30日晚,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司公告,预计 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 42.00~51.00亿元,同比减少约 14.20%~29.34%;归母净利润约 0.48~0.72亿元,同比减少约 83.59%~89.06%;扣非归母净利润约0.56~0.84亿元,同比减少约 76.26%~84.17%。 2023年为公司业务转折之际, 产线折旧计提及研发费用压低净利表现。 单 23Q4来看, 公司预计实现营收约 9.55~18.55亿元,同比变化约-30.44%~35.11%,环比变化约-26.14%~43.46%。利润端, 23Q4单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02~0.22亿元,同比增加约 98.29%~118.80%, 环比减少约 69.85%~102.74%; 单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88~1.16亿元,同比增加约 145.36%~159.79%,环比增加约 183.87%~274.19%。 公司全年营收端同比下降,主要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放缓、手机行业景气度降低影响,公司传统优势产品出货减少。 公司盈利水平下降,主要系公司高像素产品迭代相关研发费用提升、产线计提折旧以及公司作为新进入者在定价策略上有所控制,毛利率下降影响净利润。 2023年为公司业务转折之际, 2023年 6月,公司“12英寸 CIS 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首批产能正式量产,是公司转型 Fab-ite 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12月,公司全球首发两颗单芯片 5000万像素产品。 伴随公司新产线产量逐步攀升,高端新品市占率提高, 未来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厚积薄发。 2023年单芯片高端 CIS 开花结果, 2024年有望全面开启爬坡上量。 自 2023年 9月起, 公司 1,300万及 3,200万像素产品已逐步实现量产, 5,000万像素产品亦实现小批量出货, 1,300万像素及以上产品出货量稳步上升。 其中, 5,000万像素产品基于单芯片技术开发, 0.7μm 规格产品正在客户验证中, 公司乐观预计明年可实现量产出货,公司亦有其它规格 5,000万像素产品积极研发中。 公司希望在高端产品市场争取至少 30%市场份额,将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成长的全新动力。 临港工厂投产开启以产促研正循环,股权激励彰显高端化发展决心。 12月 22日,格科微临港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公司完成了向 Fab-ite 模式的华丽转身。 临港工厂的建设将有望促进公司实现“大步跨跃”式的工艺进步,具备与世界一流图像传感器公司一争高下的技术。 值此转型之际,公司为凝聚核心人才竞争力,于 23年5月宣布回购公司股份,并于 23年 6月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以 1,300万像素及以上规格的产品收入作为激励考核目标,展现了公司向中高端 CIS 产品进发的坚定决心。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 CIS 芯片发力高端化的潜力, 以及自有晶圆厂带来的核心竞争力, 预计公司 23-25年实现收入 46.77/62.16/75.6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64/2.90/5.38亿元,以 1月 31日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664/147/79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持续低迷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思特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31 47.10 -- -- 52.48 11.42%
54.65 16.03% -- 详细
事件: 1月 29日晚,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根据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 预计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100-1,600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 20-320万元, 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275万元, 扣非净利润-11,598万元, 公司将达成全年业绩扭亏为盈。 全平台研发开花结果, 2023年预计扭亏为盈。 2023Q4, 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7,647.46-8,147.46万元, 环比增长 8748.11%-9326.62%,同比扭亏;实现扣非净利 6,012.42-6,312.42万元,环比增长 1376.38%-1450.05%,同比扭亏。 公司基于智慧安防,开拓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两个新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和客户认可,形成三大业务共同发展的格局。 2023年全年, 公司新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助力归母净利扭亏为盈。 (1) 在消费电子领域, 公司与现有客户在中低阶产品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同时高阶 5000万像素产品量产出货顺利,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旗舰手机的主摄、广角、长焦等摄像头,单价较高,为公司的消费电子领域营收开辟出第二条增长曲线。 (2) 在应用于机器视觉的智慧安防领域, 公司发布多颗专业级 CIS 产品,产品矩阵的不断扩展支撑公司机器视觉业务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手机高端 CIS 芯片新品迭出,为公司手机业务长期增长赋予充足动力。 智能手机是 CIS 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超过 70%, 智能手机 CIS 业务将为公司带来坚实的成长动力。 在技术方面, 公司在智能手机 CIS 方面积累 SFCPixe?专利技术、PDAF 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安防的暗光性能和 HDR 等可以跨领域叠加于智能手机。 在产品方面, 公司研发并量产了 200-1600万像素的多款系列产品,并推出两款不同性能的 5000万像素超高分辨率的 CIS 新品。 在客户方面, 公司入门级产品已在三星、小米、联想、荣耀等手机主流品牌处实现大规模出货,而高端旗舰5000万像素产品也开始与相关品牌厂商展开合作, 量产出货顺利。 机器视觉产品定位高端, 全局快门技术突破领先行业。 公司 2020年安防 CIS 出货量达到 1.46亿颗,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已推出 100-800万像素的多场景、高中低端全覆盖产品矩阵。公司基于独特的 BSI 技术所研发推出的堆栈式 GS 产品具备高感光度、高量子效率、低噪声的特性,在结合 CMOS 与全局快门优点的同时还解决了全局快门下 HDR 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单帧 HDR 功能。 凭借安防领域的多年积累,公司与大华股份、海康威视、萤石网络等安防行业头部客户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在安防 CIS 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拓展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领域时所取得的积极进展,以及持续增长的业绩表现, 预计公司 23-25年实现收入 28.65/42.51/56.3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0.13/2.94/4.93亿元,以 1月 29日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1374/62/37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安防行业复苏未达预期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4-01-19 15.99 -- -- 17.00 6.32%
17.85 11.63%
详细
事件: 1月 16日晚,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根据公司公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 556亿元,同比增长 12%;归母净利润约 10.89亿元,同比增长约 176%;扣非归母净利润约 9.89亿元,同比增长约 215%。 Q4及全年净利同比强劲增长,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公司 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均实现同比强劲增长, Q4单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1亿元,同比增长约 18%, 环比增长约 2.3%;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18亿元,同比增长约 420%,环比增长约 15.6%。 年内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及各项降本增效措施取得成效。 按地区看, 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欧洲、北美等区域的盈利能力得到持续改善,亚太地区则受益于新切入国内客户的增长, 公司全球汽车安全业务整体单季度盈利能力环比持续提升。 汽车电子、汽车安全两大业务持续增长,长期成长动力充足。 随着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产销量回暖、供应链逐渐趋于稳定以及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行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受益全球汽车市场环境的改善与汽车以及国内外客户订单的持续放量, 2023年均胜电子各项业务预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良好态势, 其中汽车电子预计实现营收约 171亿元, 同比增长约 13.2%; 汽车安全实现预计实现营收约 385亿元,同比增长约 11.9%。 公司前三季度已累积新获得了全生命周期金额高达 590亿元的订单,其中汽车电子业务约 250亿元,汽车安全业务约 340亿元,将持续为公司成长提供充足的动力。 多领域产品创新亮点不断,持续优化全球各项业务布局。 2023年公司在智能驾驶、汽车安全、新能源等方面亮点不断。例如,推出多款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飞跃式汽车安全气囊等创新产品,并获得某知名车企 800V 高压平台功率电子类全球项目130亿元全生命周期订单等。 根据 Markines 数据, 2023年 1-11月,全球轻型车销量同比增长 11%,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多地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完善全球产业链布局,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及消费地区都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同时公司还积极推进与全球主要客户在手订单价格补偿等事宜的商讨,并获得了全球多数头部整车厂的支持,在在手订单的价格上获取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和补偿,预计对公司后续此类全球订单交付产生的收入等业绩指标产生积极影响。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均胜电子持续增长的业绩表现及汽车智能化相关业务的成长性 , 预 计 公 司 23-25年 实 现 收 入 556/611/665亿 元 ,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10.89/14.20/18.90亿元, 以 1月 16日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1/16/12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汽车智能化进程不及预期,智能座舱、智驾产品研发进程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2-22 122.89 -- -- 130.26 6.00%
135.00 9.85%
详细
德赛西威:汽车智能硬件龙头Tier1,智驾升级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德赛西威成立于1986年,为本土老牌汽车电子供应商。公司领跑了汽车智能硬件浪潮:2016年,公司便成为理想汽车第一个正式对外宣布战略合作的供应商,合作打造了基于高通820A的座舱域控制器以及四联屏的方案;2018年,德赛西威与英伟达就Xavier芯片达成合作,成为英伟达全球5家、国内唯一的代理商。公司进入小鹏、理想供应链,凭借与新势力厂商的长期关系,以及与智驾芯片龙头英伟达的深度合作,公司形成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为核心应用场景的产品矩阵,并迅速占据国内智驾、座舱两大域控产品市场的龙头地位。2022年,公司在国内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市场中分别占据19.15%、12.44%的份额,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域控制器供应商。 域控制器:智能变革催生域控制器,座舱+智驾开启百亿空间。域控制器为汽车智能化趋势催生定义的产品,其软硬一体的产品属性正重新塑造供应链。其中Tier1集成化上游主控芯片厂与软件商产品,响应下游OEM差异度极高的需求,起到了赋能汽车快速、便捷、低成本开发的作用。(1)智能座舱:智能座舱加速渗透中高价位车型,持续下沉中低价位车型。据高工智能汽车统计,30-35万元车型搭载率在2022年已经上升到34%,而25万元以下车型的搭载率同样呈现了明显的增长态势。目前座舱域控制器单价为1500元左右,随着座舱“第三生活空间”属性日益明显,至2025年,国内座舱域控制器市场有望成长至110亿元。(2)自动驾驶:L2+级别自动驾驶或成标配,L3自动驾驶呼之欲出。据OceanEqualAnalysis,L2级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单价在2400元左右,而L3级别自动驾驶域控价格有望达到9000元,随着L2逐渐普及,L3级别自动驾驶从0突破到1,至2025年国内智驾域控制器市场有望成长至182亿元。 公司聚焦:深耕座舱域控厚积薄发,自动驾驶+海外拓展双轮驱动成长。智能座舱稳固的基本盘+智能驾驶域控未来可期+海外业务开疆拓土,三重驱动共同保证了公司未来业绩的成长性。2022年,公司共拿下200亿年化订单,更是为公司短期内的成长性增添一重保证。(1)智能驾驶未来可期:公司为英伟达在中国支持的第一家本土自动驾驶Tier1,也是国内唯一一家Orin平台方案供应商。英伟达自动驾驶主控芯片在行业内一枝独秀,将直接决定公司在自动驾驶域控行业中的优势地位。22年,公司智驾产品获年化订单接近80亿元。目前,公司亦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将推动基于DRIVEThorSoC的舱驾一体方案的落地,并预计在2025年量产上车,有望长期受益于自动驾驶域控行业成长。(2)智能座舱厚积薄发:至2022年,公司座舱域控制器已累计出货40万台。公司与智能座舱芯片头部供应商高通达成了8155芯片及下一代8295芯片的开发协议,将有望保持座舱域控龙头地位。(3)海外业务开疆拓土:公司积极贯彻出海政策,22年于欧洲、日本、墨西哥接连成立工厂及办公室,并新攻克保时捷、捷豹路虎、SUZUKI、SEAT等海外头部客户,有望通过开辟海外市场获取新的增长动力。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德赛西威国产智能硬件Tier1龙头地位,预计公司23-25年实现收入201.86/264.95/333.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5.36/21.80/29.44亿元,以12月20日市值对应PE分别为44/31/23倍。考虑到公司为汽车智能化硬件核心玩家,本次覆盖,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域控制器芯片价格波动风险,汽车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研发进展风险。
维峰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2-13 51.40 -- -- 54.00 5.06%
54.00 5.06%
详细
工业控制连接器国内龙头,汽车及新能源连接器两翼发展。公司深耕工业控制连接器近二十年,形成板对板、线对板等多品类,伺服电机、PLC、工业电脑等多应用场景的产品系列,通过定制化开发、平台化生产、差异化竞争获得大客户,确立细分领先地位。公司 2010年进军汽车领域,聚焦于三电系统的中低压信号连接器,2015年切入新能源领域,以光伏逆变器为主要应用。2020-2022年公司发展处于加速期,经营业绩与盈利能力同步稳健提升,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 CAGR分别为 32.53%和 35.54%。2022年,公司投资增设三个子公司,原有子公司昆山维康建设新生产基地,扩充产能并开拓、服务当地客户;同时,公司积极研发和储备高压、高频高速连接器,有望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带来的增量。 工业自动化拉升工控连接器需求,汽车和新能源连接器成长可期。随着工业 4.0、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新业态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连接器市场有望超 900亿美元。 (1)工控连接器:工控连接器长期在震动、高温等复杂环境下工作,客户需求多样,行业整体表现“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特点。工业 4.0时代工业自动化行业快速发展,2021年全球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达 1918.9亿美元。工业自动化发展拉动工控连接器需求,2022年全球工业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为 107.65亿美元,同比增长 7.82%,2018-2022年 CAGR 为 7.03%。 (2)汽车连接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攀升至 2022年 687.2万辆,同比增长 95.9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30%+。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高压和高速连接器成为汽车连接器主要增量,预计 2025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约 195亿美元。 (3)新能源连接器:光伏装机规模扩大,新能源连接器市场步入上行周期,预计 2030年全球光伏连接器需求达 12.46亿对。 优质客户和定制化打造稳固护城河,前沿布局获先发优势。 (1)客户优势:公司致力于开拓和绑定优质客户。工控领域,汇川为主要终端厂商、泰科为主力品牌商,新客户西门子导入顺利;汽车领域,与比亚迪等整车厂、安波福等零部件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新能源领域,客户覆盖阳光电源、固德威、SMA 等逆变器及配件厂商。 (2)定制化和模具开发优势:公司产品丰富,品号超 15000个且已形成标准产品案例库,通过半成品二次开发定制,快速响应定制化需求。公司精密制造达国际一流水准,自主模具开发构筑其核心竞争力。 (3)前沿领域先发优势: 工控连接器向机器人应用场景延伸,公司已成功实现 WAFER 系列连接器、WD 系列线对板连接器等工业机器人控制连接器量产。公司积极拓展汽车高频高速连接器应用场景,实现 0.635mm 和 0.8mm 板端高速连接器量产,通过子公司东莞维康汽车重点部署高速线束类连接器,从而实现技术降本加速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工业连接器龙头的市场地位以及汽车与新能源领域的业务成长性,预计 2023/2024/2025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 5.68/7.67/10.1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52/1.83/2.52亿元,以 12月 8日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38/31/23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贸易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穗恒运A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11-10 6.81 -- -- 7.13 4.70%
7.19 5.5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29亿元,同比增长19.82%;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953.47%;扣非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690.26%;其中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45.93%;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256.08%;扣非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250.13%,业绩超过我们的预期。 上网电价量齐升,业绩大幅增长超预期。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分别增加953.47%、690.26%、952.52%、952.5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上网电价量齐升及燃煤价格同比下降使得经营效益同比上升。根据公司2023年10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年煤价已经显著下降,公司煤电业务盈利情况整体回归稳定。此外,公司下属子公司广州恒运东区天然气热电有限公司第一套机组的#1、#2发电机组和相关接入系统设备(装置)于2023年6月22日完成满负荷试运行,具备并网运行条件;第二套机组的#3、#4发电机组和相关接入系统设备(装置)于2023年9月26日完成连续试运行,具备并网运行条件;目前,东区2×460MW级“气代煤”热电冷联产项目已完成全容量并网运行。 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发展,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公司2023年10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1)光伏方面:公司位于江门的500MWp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已投产,位于潮南陇田、潮阳和平总设计容量550MWp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已在建设中。公司未来将立足于广州开发区、广东省,积极寻找全国范围内的业务拓展机会。2)氢能方面:一是携手现代汽车、开发区交投推动成立氢能合资公司,是公司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的重要布局,助力黄埔区建设国际领先的氢能产业创新集聚区。二是与现代汽车、文远知行合作,开展氢能多应用场景业务,推动自动驾驶氢能环卫车示范。3)储能方面: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储能子公司,积极实施“智能制造+储能产业”的业务计划,加强与储能龙头企业的合作,打造制造和投资一体的储能综合平台。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积极推动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紧抓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利用区位优势和上市公司的平台优势,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和光伏、分布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带来广阔成长空间。我们根据公司实际运营情况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6.30亿元、53.04亿元、58.81亿元,增速分别为17.8%、14.5%、10.9%,净利润分别为3.63亿元、4.61亿元、5.38亿元,增速分别为733%、27.2%、16.7%,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煤价上行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思特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8 54.40 -- -- 57.35 5.42%
59.50 9.38%
详细
国内安防 CIS 龙头企业,多领域横向拓展。 公司主要产品为高性能 CIS 芯片,在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车载电子等众多高科技应用领域皆有布局。股权方面,公司除获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哈勃创新等产投公司投资之外,上下游客户如三星、海力士、小米、海康等皆有投资,体现产业链对公司的认可。营收方面,公司 2022年营收为 24.83 亿元,同比下降 7.67%, 2023 前三季度营收为 17.73 亿元,同比增长 7.16%。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 2022 年归母净利润为-0.83 亿元, 2023 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65 亿元。截至 2023H1, 在公司主营智慧安防业务受行业景气度不振,营收同比下滑 16.41%的情况下,公司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领域营收分别同比增加 63.08%和 89.15%。 CIS 应用趋势与市场竞争分析。 1)安防: 高分辨率已经成为高端安防 CIS 产品的发展趋势,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复杂度的逐步提高也对 CIS 提出更高要求。在市场竞争方面,国内企业在销售额与出货量上均存在优势,但产品亟需向高端化转型。2)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能赋予机器“看”和“认知”的能力, 全局快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市场竞争方面,机器视觉 CIS 市场快速扩张中,国内厂商思特威与豪威(韦尔) 全球市占率加总超 70%; 3)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单机配备摄像头数量增长趋缓,部分高端机型 CIS 像素存在提升空间。在市场竞争方面,受需求影响,手机 CIS 市场规模持续承压,索尼、三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亟需突破; 4)汽车电子: 汽车智能化转型深入, ADAS、城市 NOA 等智能驾驶功能渗透推动车载 CIS 量价齐升。市场竞争方面,车载 CIS 市场规模不断提升中,安森美与韦尔目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仍需面对其他厂商如索尼、三星等的挑战。 以技术为护城河,多领域协同发展。 公司核心团队技术背景深厚,在美光、 Aptina、豪威等全球知名企业具有任职经历。 在安防领域,公司 2020 年出货量为世界第一(根据 Frost & Sullivan 口径),在技术上储备了 SFCPixel?专利技术、近红外感度 NIR+技术等核心技术,客户包括大华股份、海康威视、萤石网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在机器视觉领域,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 GS 系列 CIS 产品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唯三拥有全局快门 CIS 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独特的 BSI 产品,配合三维堆栈等技术,已具备单帧 HDR 功能和超高的快门效率和感光性能;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运用于安防侧的核心技术可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公司客户包括三星、小米、联想、荣耀等手机主流品牌客户,而高端旗舰 5000 万像素系列产品也已开始与相关品牌厂商展开合作;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已经建立起符合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级别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成为国内少数能够提供车规级 CIS 解决方案的厂商,已开发 360 度全景影像、行车记录仪、舱内监控等多款车载 CIS 产品,与比亚迪、海康汽车、广汽丰田、岚图等主流厂商达成合作关系。l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0.49/2.42/4.89 亿元,对应 PE 为 446/90/45 倍。 考虑到公司在安防 CIS 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在拓展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领域时所取得的积极进展,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复苏未达预期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经纬恒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6 114.15 -- -- 143.55 25.76%
143.55 25.76%
详细
事件:10月27日晚,公司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根据公司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8.59亿元,同比+6.00%;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194.4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315.52%。2023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61亿元,同比13.15%;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206.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236.91%。 23Q3。营收稳步增长,利润端持续承压。受到总体装车量和大客户收入占比提升的影响,公司在收入端表现有所好转,23Q3营收同比增加6.00%。但利润端持续承压,归母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研发费用的大幅增加导致的,公司为了满足产品前瞻性布局、产品更新迭代、技术创新储备等战略发展需要,23Q3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单季度研发费用为2.8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67.96%,环比+27.92%。 在盈利能力方面,23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27.52%,销售净利率为-4.91%,同比下降10.41pct。随着公司在域控制器、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开发自主工具链等方面的研发投入逐渐显效,产品布局完备将有助于公司业绩大幅改善。 研发投入开始显效,产品布局逐渐完善。(1)电子产品:公司推出第七代前视单目摄像头控制器,将更高性能的800W像素摄像头、先进的视觉EQ6方案、成熟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优势组合,推出了全新一代的前视单目摄像头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对驾驶和乘坐舒适感的要求,公司推出全新一代智能电动座椅控制模块。(2)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公司作为国内早期开展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开发的供应商之一,推出了高集成度的标准桌面级测试系统DeskHIL;公司正式对外发布综合驾驶测试仿真软件——ModeBase-AD,ModeBase-AD版,具备车辆动力学仿真、场景仿真、传感器仿真、数据处理等功能,可实现车辆动力域、底盘域、智驾域算法MIL/SIL/HIL/PIL/VIL仿真测试,同时支持云仿真、V2X、数据孪生等应用场景;(3)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公司重点研发第三代HAV,作为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在港口场景落地的载具平台,其承载能力、动力特性、能耗特性、外观效果都较上一代产品有明显提升,2023年10月公司再与龙拱港签署无人水平运输项目第二期(采用第二代自研HAV车型)。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股权激励提振员工信心。9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拟对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不包括公司独立董事和监事进行限制性股票激励,合计62.16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52%,授予价格为75元/股。并在公司层面要求在2023-2026年四个会计年度内,以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每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35%、65%、100%,在个人层面要求激励对象考核目标达到A或者B+,当公司层面和激励对象个人层面业绩考核均达标时,激励对象可解除对应数量的限制性股票。此次股权激励能够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进而提振员工信心。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2023年三季报业绩,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0.92/2.31/4.64亿元,对应2024、2025年PE倍数分别为61、31倍。考虑到公司为国产汽车电子优质Tier1、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国产化龙头,深度受益于智能驾驶领域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汽车智能化进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格科微 计算机行业 2023-11-06 19.04 -- -- 21.40 12.39%
21.96 15.34%
详细
中低像素CIS全球销量冠军,坚定发力高端化雄心勃勃。公司为国产CMOS图像传感器与显示驱动产品龙头,多年稳居全球CIS销量冠军,2020/2021/2022年公司CIS销量分别占全球CIS出货量的30%/27%/26%。(1)中高像素手机CIS::2020年起前瞻性布局Fab-ite转型,计划以产促研攻进高像素产品市场。公司全面发力中高像素手机产品,6月9日公告限制性股票激励草案,业绩考核目标瞄准13M及以上规格产品收入,2025年目标15亿元。公司32M芯片为全球首款单芯片0.7μm32MCIS产品,目前已量产出货,更有50M产品送样中,公司有信心今年便可获得量产订单,有望开辟CIS芯片堆栈外全新的高性价比技术路线。 ((2)非手机CIS: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安防与汽车领域,已覆盖1-8M像素产品线,2022年汽车CIS实现2亿元后装市场收入,车规认证完成后有望迅速进入汽车前装CIS市场。(3)显示驱动:2022年公司HD和FHD分辨率的TDDI产品已经获得国际知名手机品牌订单。公司高端手机CIS突破+非手机CIS业务扩展+TDDI产品放量三重增量,业绩增长未来可期。 CIS&DDIC:手机主战场&。汽车新曲线双线共进,高端料号国产替代进行时。((1))机手机CIS:据CounterpointResearch统计,2022年,手机占CIS下游市场营收份额的71.40%,为CIS主战场。手机CIS主要受益于智能手机多摄方案对用量的提升和高性能主摄对于高像素料号的需求提升。据群智咨询统计,受2022年下游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乏力影响,自21Q4至23Q1,2M手机CIS价格已跌去40%,此刻物美价廉、性价比更高的CIS产品将更具竞争力。(2)汽车CIS:汽车为2022年少有的实现份额增长的CIS下游市场,汽车CIS受益于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渗透与迭代。据ICVTank预测,至2027年,汽车前装CIS市场有望成长至51.31亿美元。((3)DDIC:手机为中小型面板DDIC最主要的下游市场,据TrendForce预测,2022年,AM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面板的渗透率已近50%,无边框手机催生对TDDI方案的需求,AMOLED显示驱动与TDDI将成为DDIC市场的两大增量。((4)高端料号国产替代:目前,手机CIS市场主要为索尼、三星两巨头垄断,汽车CIS安森美为最大供应商,国产厂商高端料号渗透率较低,从供应链安全与性价比角度考虑,高端料号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身华丽转身Fab-ite。成果喜人,冲刺高端料号国产替代未来可期。((1)高端料号国产突破:公司成功研发并量产全球首款单芯片0.7μm32MCIS产品。该产品使用单芯片集成方案,不同于索尼堆栈式的高像素主摄产品,性能比肩1.4μm像素大小产品,面积仅比市场32M堆栈式产品大8%,同时具备面积性价比高、噪声低的优点,有望打开国产手机高像素CIS高性价比技术路线。(2)自建晶圆厂BSI产线投产成功:2022年8月31日,公司“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BSI产线投片成功,首个晶圆工程批良率超过95%,为公司转型Fab-ite的里程碑事件。后期公司产能将逐步爬坡至2万片/月,后续工厂将主要承接公司32M及以上产品生产,公司以产促研即将迎来开花结果。(3)富有前瞻性的供应链管理:面临2022年行业普遍的存货积压问题,公司凭借逆周期采购与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存货水平起伏相比同行业可比公司明显较小。作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CIS供应商,量大为王,公司在供应链优势地位将有助于公司以更低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 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4/2025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50.20/66.17/86.1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0/3.21/6.90亿元,以11月2日市值对应PE分别为382/155/72倍。考虑到公司高端产品进展顺利,且因转型Fab-ite带来较多的折旧给盈利表现带来一定压力,我们看好公司转型Fab-ite后高端CIS产品国产替代的潜力,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高端产品突破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永新光学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6 81.62 -- -- 109.00 33.55%
109.00 33.55%
详细
事件: 2023 年 10 月 30 晚,公司披露 2023 年三季报。根据公司三季报,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6.11 亿元,同比+0.47%;实现归母净利润 1.74 亿元,同比-12.64%;扣非净利润为 1.17 亿元,同比-27.26%。 公司营收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承压。 23Q3 单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收 2.20 亿元,同比+12.23%,环比+8.37%;实现归母净利润 0.58 亿元,同比-6.97%;实现扣非净利润 0.33亿元,同比-36.42%, 公司营收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方面, Q3单季度销售毛利率为 38.26%,同比-4.77pct,环比-3.52pct;销售净利率同比- 5.53pct,环比-7.69pct,公司盈利能力承压,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各项费用增加。Q3单季度公司管理费用率为 6.22%,同比+1.39pct,主要系为激励核心人员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确认相关股权支付费用; Q3 销售费用率为 6.87%,同比+2.38pct,主要系开拓销售市场展览和差旅费用增加;公司为提升技术实力,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 0.67 亿元,同比+12.61%, Q3 单季度研发费用率为 9.62%,同比-0.34pct。 Q3财务费用率为-1.27%,同比+6.24pct ,主要系汇兑收益减少。 高端显微镜持续发力,新兴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1) 光学显微镜: 高端显微镜产品高速增长, 2023H1 高端光学显微镜 NEXCOPE 系列产品营收近 6000 万元。公司显微镜业务实现出海, 共聚焦显微镜开辟了海外市场实现批量销售,工业检测领域则打开了东南亚市场。 在教学领域,显微数码互动教学实验室产品销售近千万,同比增长超 50%。(2)条码扫描及机器视觉: 公司条码扫描复杂部组件已向数家头部客户批量出货。 机器视觉方面, 公司与康耐视合作的多款项目取得新进展, 向康耐视、 Zebra 供应高速调焦液体镜头稳健出货, 与全球头部家用机器人公司合作的 360°全景镜头收入同比大幅度上升。(3)激光雷达: 深度合作禾赛、 Innoviz、 Innovusion、北醒光子、麦格纳等知名企业。(4)医疗光学:研发生产的内窥镜镜头已实现批量出货。同时公司加速切入手术显微镜市场,核心光学部组件产品快速增长。 体外诊断差异化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多款高端医用生物显微镜快速投入市场。 研发成果赋能业绩增长, 股权激励加码医疗光学。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2023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0.67 亿元,同比+12.61%。公司牵头多项国家级眼显微镜研发项目,完成 NCF95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列研发、截止深度 OD>6 四通道滤光片试制、 NA1.49 大数值孔径物镜研发及小批量生产销售,核心研发突破进一步赋能市场竞争力。 2023 年 7 月 4 日晚,公司发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1) 23/24/25营收≥8.4/10.5/14 亿元,或净利润≥3/3.5/4.1 亿元;考核目标(2)医疗光学:23/24/25 营收≥0.61/0.9/1.4 亿元。 公司“医疗光学设备及精密光学元组件生产基地项目” 23 年 3 月已顺利打桩, 7 月完成地下室结顶,预计将在本年度完成建筑主体的结顶工作。公司股权激励彰显了公司发力医疗光学等新兴领域的信心。 投资建议: 由于公司下游需求较为疲软, 我们调整公司 2023-2025 年营收至9.38/13.91/18.57 亿元, 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92/3.81/5.10 亿元,以 10 月31 日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31/24/1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条码扫描等下游需求低迷,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海外贸易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