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孙培德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070523050003...>>

20日
短线
8.33%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摩高科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8-04 39.48 -- -- 39.65 0.43%
39.80 0.8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同比下降 3.06%;实现归母净利润 2.49亿元,同比增长 18.22%;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46亿元,同比增长 16.99%。 营业收入稳定,费用总体降低。营收方面,公司主要业务按照产品分为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刹车盘(副)、检测试验三部分。报告期内,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业务实现营收 3.5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56.87%,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 0.09%;刹车盘(副)业务实现营收 6566.71万元,同比增长 154.01%,系公司的民航业务渗透较快,市场开拓较好所致;检测试验业务实现营收 1.95亿元,同比减少 24.62%,系子公司京瀚禹下游客户采购计划的阶段性调整和所处的电子元器件检测行业市场的景气度变化所致。 同时,公司费用总体下降。其中,所得税费用显著下降,同比减少 23.94%,系本期控股子公司京瀚禹享受高新技术类企业 15%的所得税税率所致;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减少 56.75%,系为本期控股子公司京瀚禹享受高新技术类企业 15%的所得税税率,且本期可抵扣进项税较多所致。 军用民用市场广阔,受益于主战装备的列装放量。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将支撑国防军工行业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公司主营产品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刹车盘(副)、起落架和检测试验等广泛应用于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军贸机、直升机及航天高空飞行器等重点军工装备,未来或受益于主战装备的列装放量。公司生产的飞机刹车制动产品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和替换周期,随着十四五军工行业实战演习频率和飞行训练小时数的提升,主战型号机轮和刹车盘类耗材产品的替换和维修周期或缩短,公司或直接受益。此外,民航市场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需求较高,未来有望迎来复苏,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刹车盘在民航市场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民航业务同比增长较快。展望未来,民航业务和起落架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 公司自主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军用民用市场两手抓。研发方面,公司作为航空刹车制动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为核心技术骨干的研发团队,涵盖材料、机械、自动化、航空制造等专业,在航空制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保证了公司产品、技术不断创新和迭代,获得了多 项重要奖项。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实干型高端技术人才,研发团队核心骨干主要来自清华大学等内一流学府,成为公司技术底蕴丰厚、攻关能力突出的科研人才队伍。公司曾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奖项,拥有多项国防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际专利、非专利技术。市场方面,公司聚焦军工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刹车盘在民航市场的应用,民航业务同比增长较快。 23年全年经营工作目标重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军民品协调发展。 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方面,公司将立足于主业并基于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开发满足我国军用飞机需求的机轮产品。起落架方面,推进新型产品研制,完善国际领先的飞机着陆系统试验中心进一步提升产品集成度和附加值,从而增加市场占有率。民航方面,从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进程。在前装市场领域,公司瞄准国家“大飞机”发展战略,进入国内商用飞机市场,同时在未来力争取得代表国际民航零部件制造最高水平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认证。高铁刹车闸片方面,进一步开拓、发展高铁闸片市场空间,加大该领域的投入并加快产业化步伐,开发多型号的高铁闸片产品,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是航空刹车制动龙头企业,手握多项核心技术,受益于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定上升,预计 2023年至 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5亿元、6.38亿元、7.79亿元,EPS 分别为1.52元、1.92元、2.35元,对应 P/E 为 27.4倍、21.7倍、17.7倍。首次给予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采购不及预期;民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技术不能保持先进性;宏观环境变动。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8-04 7.48 -- -- 7.67 2.54%
7.67 2.54%
详细
8月 2日,公司发布关于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进展公告。公司于 2023年 5月 8日披露了《关于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合计 36人,自增持计划披露后第一个交易日起 6个月内,以其自有资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股份数量不低于 330万股,增持股份的价格不超过 15.00元/股。截至 8月 2日,上述增持主体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已累计增持 3,016,713股。公司核心骨干增持顺利推进,我们认为此次增持彰显了高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上半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9%,持续看好轨交建设需求向上。根据国铁集团,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049亿元,同比增长 6.9%,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此前国铁集团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结合在建和拟建项目安排,预计“十四五”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与“十三五”总体相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按照规划方案,预计 202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 16.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含部分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覆盖 95%以上的 50万人口以上城市。因此“十四五”的后 3年,平均每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迎来提速。我们认为,疫情后,对于轨道交通的新增需求及更新需求将有望迎来反弹,从而带动公司相关产品的需求量。 安徽庐江生产基地投产在即,积极布局新增产能,有望提升核心竞争力。此前,公司在安徽庐江建立锂化物生产基地,建设年产 5.3万吨锂电池用化学品及配套产品项目,主要从事无水氯化锂、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金属锂、烷基锂的生产。公司在其发布的《2023年 7月 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项目预计在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可分批投产,随着庐江逐步投产释放产能,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并且公司还参股了西藏中鑫,与其签订了包销协议合同,保证优先供应昌吉利,原材料自用形成闭环。在此背景下,昌吉利的产品拥有上下游的协同性以及原材料的保障性,待西藏中鑫完成矿山的补充建设且后续逐步放量后,有望与公司庐江的新增产能形成共振,提升公司业绩确定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的龙头企业,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 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023年-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6亿元、8.09亿元、10.45亿元;EPS分别为 0.56元、0.75元、0.97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倍、10倍、8倍。 风险提示: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公司信息披露风险;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业务协同效应不明显的风险。
景业智能 机械行业 2023-07-20 59.68 -- -- 63.06 5.66%
63.06 5.66%
详细
事件:2023年 7月 13日,公司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数量为 3,309,714股,发行价格为 63.77元/股,发行对象拟认购金额合计为人民币 21,106.05万元,不超过三亿元且不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百分之二十。 核电产业契合国家低碳需求,核化工智能装备市场空间广阔。在我国经济建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各个行业的用电量与日俱增,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既无法完全满足我国的用电需要,也不符合现代发展的绿色潮流,核电技术成为我国发展的优选项。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公司募集说明书,据预测,到 2035年,核电在运规模达 1.5亿千瓦左右,在建规模达到 5,000万千瓦左右。未来 10年,我国核电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张至万亿级别。我国核电产业的扩张刺激下游乏燃料后处理市场发展,上述核工业处理进程对于核工业智能装备有相应需求,可带动其市场空间有效扩大,同时有利于核工业智能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 公司为核工业产品领域领先企业,逐步向非核领域探索。公司核工业产品主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以及核工业智能装备。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多用于乏燃料处理流程中后期的化工车间及尾段车间,对化工放射性物料进行取样分样、以及完成对铀、钚的氧化物产物的封装。核工业智能装备可应用于首端车间、尾端车间等生产工序中的放射性物料(如乏燃料组件切割、溶解、过滤和调料后的产物)转运过程中。同时,公司自 2016年以来,开始针对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单机设备相关技术进行技术研发,至 2019年开始获得订单。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对模块化智能教学装备系统的研究,该系统针对智能生产线方向职业教育需要,模块化智能教育装备,可广泛应用于学生和技术工人的培训中。 募集资金聚焦公司主营业务,有效提升长期盈利能力及竞争力。根据公司发布的定向股票募集说明书,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建设。拟生产产品主要为核工业智能装备,为公司主营业务。该项目旨在帮助公司产品在不同使用场景的拓展,有利于加强产品供应能力与路线,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投资建议。智能装备制造行业与核工业建设都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行业规模正处于稳定扩张阶段。公司主营产品为核工业智能装备与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在行业内产品缺少集中供应商的情况下,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同时公司发布定增聚焦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建设,对未来提升产能、聚焦主营业务、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提供助益、持续发力,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3年至 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2.29/2.96亿元,EPS 分别为 1.72/2.31/3.00元,对应 PE 分别为35.5/26.3/20.3倍。 风险提示:业务集中于核工业领域及该领域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关联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
北斗星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6-19 30.27 -- -- 40.37 33.37%
40.37 33.37%
详细
国内卫星导航领域实现技术赶超,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作为北斗导航芯片龙头有望受益。根据《2022 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至2020 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打造形成了全面自主的具有面向全球能力的完整的北斗产业,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由于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和GNSS 产业的出现,中国的GPS 应用产业快速被北斗/GNSS 应用产业所取代;2021 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约4700 亿元人民币。欧盟航天计划机构发布了2022 年《EO andGNSS Market Report(“地球观测”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报告)》。 预计从2021 年到2031 的十年间,全球GNSS 接收机的年出货量将持续增长,从2021 年的18 亿台套增长至2031 年的25 亿台套,其中亚太地区仍将是最大市场。十四五期间,政策将推动“北斗+”融合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的不断发展,实现融合创新,与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实现应用融合,卫星导航产业景气度有望不断高涨。根据卫星导航定位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及政策支持,公司导航定位芯片及天线等核心基础产品的领先优势,北斗星通有望迎来在芯片及数据服务相关产品方面营收的持续增长。 超低功耗消费级定位芯片10mW,达国际一流水平,有望实现国产化替代。 根据IoT Analytics 发布的《物联网企业支出跟踪更新报告》显示,2022 年全球企业物联网总支出增长21.5%至2010 亿美元,预计2023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增长19%。报告预测,从2022 年到2027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以19.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在2027 年达到4830 亿美元。物联网快速扩张,相应拉动消费类定位芯片的需求放量,而低功耗、高精度、小尺寸的GNSS 定位芯片在物联网消费类应用中凸显优势。北斗星通子公司芯与物自主研发的多款单频、双频物联网高精度低功耗GNSS 定位芯片,面向全球应用。其中,双频多系统定位芯片可同时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QZSS 及NAVIC 定位系统,基于L1+L5 双频联合定位,可实现出色的多径抑制能力,从而有效改善产品在高楼间、树荫下以及城市峡谷场景的定位效果,广泛适用于物联网消费类应用领域,尤其在可穿戴设备、共享单车、智能手机、定位卡等应用场景展现出了优异的能力。公司开发的面向物联网、消费类领域的超低功耗双频定位芯片在保证精准定位的同时,双频跟踪功耗可低至10 毫瓦,处于业界领先水平。预计有助于推动实现消费类定位芯片的国产化替代。 自动驾驶及无人机等需求下,高精度差分数据服务有望实现利润增长。高精度数据服务方面,2021 年5 月26 日,北斗星通发布“TruePoint 北斗全球高精度数据服务平台”。平台是基于北斗星通多年来在自主高精度定位芯片算法,全球卫星定位辅助服务、高精度服务等领域的基础和优势,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构建的全球化、全场景、高可靠的高精度数据服务平台。2022 年下半年公司增资真点科技,落实“云+芯”业务格局的发展战略,加速构建“位置数字底座”。真点科技主要提供高精度位置数据服务,预计2023 年底提供商业化服务。随着智能化时代到来,下游智能应用场景领域逐步扩展,自动驾驶、无人机等市场潜在空间广阔,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预计到2026 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780 亿美元。根据全球无人机市场专业研究机构DroneII(Drone Industry Insight)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民用无人机产业市场规模约30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 未来几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6 年将达到413 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8.0%。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2025 年将达到5000 亿元。下游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有望在未来拉动公司高精度定位数据服务业绩增长,打造又一利润增长点。 军改下北三替换北二,军用端新一轮需求放量。根据《2022 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报告,2021 年是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后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斗应用产业化相关内容已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全面迈向国家综合时空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新阶段。2021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 亿元人民币,较2020 年增长16.2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2.28%,达到1454 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1%,增速高于上一年。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18.20%,达到3236 亿元人民币,占总体产值比重为69%。北三系统封全面组网后,卫星导航市场军用端装备需求预计将逐步放量,新型装备武器列装进一步推动卫星导航产品收入的持续增长。 北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看好割草机器人等领域。中国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满足全球范围内对GNSS 产品和服务的广泛需求。北斗应用产业快速发展,2021 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约4700 亿元人民币。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斗星通在接受调研时表示,高精度芯片主要的应用领域为35%来自无人机,约30%来自测量测绘和智慧农机,其他还有地基增强、自动驾驶和割草机器人等领域。预计未来行业客户应用市场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特别是在割草机器人领域比较看好。据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割草机市场规模为304 亿美元,并以年均5.7%的复合增长率成长;其中,美国每年购买近800 万台各类割草机,支出高达90 亿美元。这其中,手推式割草机为市场的主流,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仅为10%。由此看出,割草机器人领域的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持续增强技术创新实力,开启定向募投项目,赋能公司长期发展信心。研发技术创新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卫星导航领域掌握了高精度导航芯片算法设计技术、云端辅助定位增强技术、高精度及导航型天线设计技术等一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芯片、模块、板卡等产品在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的多次比测中排名第一,技术水平行业排名领先。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20 年度至 2022 年度,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4,414.03 万元、42,800.89 万元、58,855.25 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0.78%,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确保了公司研发实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022年开启的募投项目主要围绕卫星导航业务开展,募投项目的顺利落地,有助于公司提升公司在卫星导航领域基础器件产品竞争优势和整体研发能力。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核心技术研发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精工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5-19 20.06 -- -- 23.87 17.82%
23.63 17.80%
详细
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及2023 年一季度报告。2022 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3.57 亿元,同比增长36.3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93 亿元,同比增长171.9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70 亿元,同比增长875.0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0 亿元,同比增长113.61%。 2023 年一季度报告:期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79 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48 亿元,同比增长89.7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46 亿元,同比增长115.99%,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20.36万元,同比下降149.09%,主要原因在于报告期公司新增材料款项支出增加以及各项税费支出增加较多等所致。 碳纤维生产设备龙头,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分产品看,2022 年,新材料成套生产线和新材料单台套设备分别实现营收为14.28 亿元/1.0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为102.24%/152.24%;太阳能光伏装备实现营收为0.36 亿元,同比增长55.19%;建筑建材专用设备、轻纺专用设备、智能装备分别实现营收为1.59 亿元/3.96 亿元/0.20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2.69%/23.52%/53.30%。 盈利能力方面,2022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7.48%,同比增长5.97pct,销售净利率为12.68%,同比增长6.69pct;23Q1 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2.33%,同比增长8.05pct,销售净利率为13.01%,同比增长6.44pct,期间公司加强新材料装备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以及降本增效,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节流创收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水平。费用率方面,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81%,同比下降0.42pct,管理费用率为4.87%,同比下降1.63pct,财务费用率为-0.17%,同比下降0.58pct,降本增效成果凸显;研发投入方面,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08 亿元,同比增长11.24%,期间公司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千吨级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具备年产千吨以上碳纤维生产能力,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还是国际上唯一能同时生产从铸锭到切片环节的多晶硅铸锭炉、剖锭机、多线切割机等三大核心设备的企业。 公司拟定增19.5 亿元,增强碳纤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近日,公司发布2023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定增19.5 亿元,将用于“碳纤维及复材装备智能制造建设项目”、“高性能碳纤维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碳纤维及复材装备智能制造建设项目”将对公司现有碳纤维及复材装备生产车间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并通过增加生产场地、优化生产布局、购置先进生产设备与智能管理系统,提高公司碳纤维及复材装备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提升公司对下游客户的配套能力。 “高性能碳纤维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在碳纤维及复材装备领域的技术能力并且将在碳纤维装备领域的前瞻性技术研究布局,提升高性能碳纤维装备的进口替代能力并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持公司技术领先优势。 碳纤维产业国产替代加速,市场需求旺盛。2015-2022 年,中国市场碳纤维需求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3.71%;2022 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达到74,429吨,相较2021 年同比增长19.32%。随着下游风电、航空航天、军工、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传统及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碳纤维市场有望保持较快增速。根据赛奥碳纤维研究报告预测,预计到2025 年,中国市场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132,171 吨。2022 年国内碳纤维7.44 万吨需求量中国内产量为4.5 万吨,国产化率猛增至60.5%,首次超越了进口量;预计到2025 年,我国碳纤维国产化率将超过80%,国产替代有望持续加速。在碳纤维下游需求持续增加,叠加碳纤维产业国产替代加速的产业背景下,我国碳纤维企业扩产意愿强烈。随着扩产带来碳纤维企业资本开支的增加,碳纤维生产设备需求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 投资建议:受益于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十四五期间产能扩张与需求放量并行,同时设备产线进口替代加快,进口替代有望迎来加快。预计公司2023年—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2 亿元、5.42 亿元、6.88 亿元;对应PE分别为21 倍、17 倍、1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贸易争端升级、下游产业需求不及预期、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联赢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9 26.23 -- -- 28.03 6.38%
28.74 9.57%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66亿元,同比增长106.3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88亿元,同比增长489.9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70亿元,同比增长542.08%。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8.22亿元,同比增长101.6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67亿元,同比增长190.1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248.0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亿元,主要是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存货采购、人员薪酬等支出较上期增加所致。 动力及储能电池业务实现快速成长,新签订单充足奠定未来增长趋势。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精密激光焊接设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及储能电池、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五金家电、光通讯、医疗器械、传感器、继电器等制造业领域。分行业看,动力及储能电池业务实现营收为23.35亿元,同比增长134.20%,毛利率为32.88%,同比增长1.14个百分点;汽车及五金业务实现营收为2.37亿元,同比增长38.70%,消费电子业务实现营收为1.34亿元,同比下降13.35%,光通讯业务实现营收为808万元,同比下降31.86%。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5.94%,同比下降1.1pct,销售净利率为9.46%,同比增长2.88pct;23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6.02%,同比下降2.42pct,销售净利率为11.49%,同比增长7.46pct。 费用率方面,规模效应凸显,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4.28%,同比下降1.71pct,管理费用率为14.18%,同比下降4.73pct,财务费用率为-0.14%,同比下降0.03pct,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85%,同比下降0.53pct,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研发费用1.93亿元,公司针对46系列圆柱电池焊接设备的市场需求,与多家行业头部客户合作,进行46系列圆柱电池焊接设备的研发,以满足高速自动化生产为目标,完成焊接站样机设计生产并取得完整焊接工艺数据,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在手订单方面,根据公司2022年报,公司新签订单及在手订单均保持增长,客户占比更加均衡,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45.31亿元(含税),同比增长了32.40%,为公司后续业绩增长提供了支持。 动力电池仍然处于扩产周期,新技术不断涌现,为设备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据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货655GWh,同比增长100%。其中,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480GWh,同比增长超1倍;储能电池出货量130GWh,同比增长1.7倍。动力电池市场方面,2022年我国电池装机量约260.94GWh,同比增长86%。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26%,预计2023年将超过三成以上,达到36%,新能源车渗透率逐年提高,动力电池仍然处于扩产周期。公司市占率方面,2020年中国激光焊接成套设备市场销售收入为51.2亿元,2022年中国激光焊接成套设备市场销售收入约为83.1亿元,公司的在激光焊接成套设备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17%增长至30%左右,公司在激光焊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同时,行业内新技术不断涌现,如特斯拉提出的4680大圆柱电池,4680圆柱电池由于结构的改变对激光焊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极耳焊接工艺难度更高、焊接及装配节拍要求更快,公司在激光焊接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对解决4680电池焊接难题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进而可以转化为市场优势。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下,众多电池企业将大圆柱电池作为未来开发的重点方向,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比克电池等。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2亿元、7.01亿元、8.89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3倍、10倍。考虑到公司作为激光焊接龙头,动力及储能电池业务实现快速成长,相关市场占有率实现稳步提升,在手订单丰厚,客户占比均衡,同时下游锂电行业仍然处于扩产周期,叠加新技术不断涌现,未来随着46系大圆柱电池有望迎来放量,公司提前布局相关技术储备,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先发优势明显,因此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风险、下游电池扩产项目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