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本鸿

兴业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90522080001...>>

20日
短线
14.29%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控技术 机械行业 2024-05-29 42.28 -- -- 45.63 7.92%
45.63 7.92% -- 详细
事件:中控技术将于6月在新加坡发布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UCS及流程工业首款AI时序大模型TPT。 即将发布两大新产品,有望引领传统DCS革新。公司将于6月在新加坡发布两大新产品:1)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UCS,采用“云-网-端”控制系统新形态,有望颠覆延续近50年的传统DCS技术架构;2)而首款AI时序大模型TPT则可让大量的传统工业应用软件消失,突破以往对众多独立小模型的依赖,统一大量工业应用场景及交互模式,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夯实流程工业领域优势,业绩增长表现亮眼。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86.20亿元,同比增长30.13%;实现归母净利润11.02亿元,同比增长38.08%。分产品来看,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仪器仪表、工业软件、S2B业务分别实现收入49.56亿、6.21亿、7.03亿、18.97亿元,同比增长13.51%、80.27%、11.15%、117.07%。2024Q1实现营收17.38亿元,同比增长20.25%;实现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7.39%,业绩继续高增长。 成本管控成效凸显,研发加码DCS、AI等升级。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3.19%、13.03%,同比变动-2.49pcts、0.84pcts,毛利率下降主要系较低毛利率的S2B业务收入占比提高所致;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15%、5.22%、-2.38%,同比分别下降0.25pcts、0.47pcts、2.44pcts。研发费用为9.08亿元,同比增长31.13%,主要投向“5T”技术升级、DCS系统升级、AI+应用、工业安全等领域。 国内外市场拓展并进,工业AI、机器人迎新机遇。国内市场,公司继续夯实流程工业领域市场优势,冶金、能源、石化、化工行业实现收入增长62.87%、34.70%、29.27%、23.70%。海外市场,出海战略实现重大突破,2023年新签海外合同近10亿元,海外业务收入超过3.43亿元,同比增长37.42%。同时,公司机器人业务高起点发展,2023年已成功获得中海油、华谊集团、沙特阿美等全球高端用户的订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调整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32/15.02/18.22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出海战略推进不及预期;工业AI相关进展不及预期;工业领域下游景气度需求不及预期;中控技术为我司做市公司。
卫宁健康 计算机行业 2024-05-23 6.50 -- -- 6.48 -0.31%
6.48 -0.31% -- 详细
事件: 近日, 公司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安庆石化医院、 黄山市中医院 4家医院顺利上线新一代产品。 持续聚焦“1+X” 战略, AI+医疗加速落地。 2023年, 公司继续聚焦“1+X”战略, 发布 WiNEX 大临床产品新版本, 在 2023年拓展了超 100家 WiNEX客户, 落地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标杆项目。 同时, 公司于 2023年 10月发布医疗垂直领域大模型 WiNGPT, 以医护智能助手 WiNEX Copilot 的形态内置于全系列产品中, 已在几家头部医院落地试点。 2023年业绩实现反转, 订单增长有望提速。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31.63亿元,同比增长 2.28%; 归母净利润 3.58亿元, 同比增长 229.49%; 扣非净利润 3.33亿元, 同比增长 178.51%。 2023年, 分产品来看, 医卫信息化、 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分别实现 28.49亿、 3.12亿元, 同比变动 12.66%、 -44.53%, Winex战略推进下, 基石业务持续发力。 2024Q1, 公司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收入占比达 9成, 同比增长 16.81%; 其中核心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4.89%, 硬件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5.24%。 2024Q1公司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新签合同订单金额同比增长 15%, 增速较 2023全年有所加快。 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成本管控成效凸显。 2023年, 公司毛利率、 净利率分别为 45.00%、 10.04%, 同比提升 1.31、 9.56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 销售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6.18%、 14.53%、 10.54%, 同比变动-0.67、 -1.51、0.39个百分点, 成本管控效益凸显。 2024Q1,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33.71%,同比提升 1.28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06%、 8.65%、 14.18%, 同比变动-11.49、 -2.89、 -6.87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 2023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调整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5.95/7.74/9.70亿元, 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医院 IT 投入力度不及预期; 电子病历评级等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AI 产品研发及落地不及预期。
中望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4-05-23 75.45 -- -- 79.88 5.87%
79.88 5.87% -- 详细
事件: 2024年 5月 16日, 公司发布公告, 公司实际控制人、 董事长兼总经理杜玉林先生于 2024年 2月 3日至 2024年 5月 16日期间累计增持公司股份 6.74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 0.06%。 实控人增持彰显发展信心, 2023年业绩表现亮眼。 近日, 公司实控人增持完毕, 累计增持金额达 502万元, 彰显实控人对公司未来成长信心。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 8.28亿元, 同比增长 37.71%; 其中, 2D CAD 产品实现收入4.72亿元, 同比增长 16.53%; 3D CAD 产品实现收入 1.88亿元, 同比增长16.28%; CAE 产品实现收入 0.07亿元, 同比增长 209.67%; 博超系列产品实现收入 0.33亿元。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61亿元, 同比增长 922.84%。 2024Q1公司实现收入 1.20亿元, 同比增长 3.84%, 实现归母净利润-0.26亿元, 亏损幅度收窄。 推进 All-in-One CAx战略,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3年,公司持续对 2D CAD、3D CAD/CAM、 电磁/结构等多学科仿真等 All-in-One CAx 产品矩阵进行迭代优化, 2023年整体研发投入达 4.04亿元, 同比增长 27.58%。 同时, 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93.67%, 同比下降 4.71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 销售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1.42%、 52.54%、 47.09%, 同比变动 1.01、 -4.73、-0.92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3D CAD 有望持续迭代, 加速 CAE 等领域布局。 2023年, 公司拳头产品ZWCAD 和 ZW3D 均发布了 2024新版, 今年有望迎来拳头产品迭代升级; CAE 领域, 公司成功举办中望低频电磁(ZWSim Metas2023) 新品发布会,并依靠全资收购英国商业流体仿真软件开发商 CHAM 公司; 电磁仿真领域,公司增加了低频电磁(ZWSim Metas) 在电机行业的应用场景支持能力, 形成了面向中小型电机厂商的电机快速设计与仿真解决方案。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 2023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调整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0.82/1.10/1.40亿元, 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3D CAD 等拳头产品迭代升级不及预期; 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
创业慧康 计算机行业 2024-05-22 4.31 -- -- 4.24 -1.62%
4.24 -1.62% --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千万级订单在数量和金额上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医疗信息化行业需求大环境整体向好。 订单增长为成长护航,业绩有望持续修复。2023年,公司在智慧医院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成功获得了29个千万级以上的软件订单,总金额近5亿元。 2024Q1,公司订单数量及金额超过去年同期,公司有望受益于医疗IT需求释放。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6.16亿元,同比增长5.81%;实现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下降13.93%,利润承压主要系受到医疗行业下游需求影响,以及新产品推广初期费用投入较大导致。2024Q1,公司实现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7.76%;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增长19.03%,考虑2024Q1订单增长良好,全年业绩有望持续修复。 推进电子病历评级建设,加速Hi-HIS交付落地。2023年,在“以评促建”背景下,公司助力近70家医院客户参加高等级电子病历评级,全年累计助力27家医院的电子病历评级项目通过高等级分级评价(五级、六级);助力47家医院和25家卫健委参与互联互通评审,全年累计帮助18家客户完成区域互联互通四级以上评级和39家客户完成医院互联互通四级及以上评级。同时,“智慧云”战略持续深入,2023年累计签订Hi-HIS相关订单22个,订单金额同比大幅提高。 携手飞利浦加速研发推广,CTasy1.0版本上线。2023年,公司与飞利浦共同研发的CTasy1.0电子病历产品飞悦康CareSync正式发布,目前飞利浦已与多家医院开启飞悦康CareSync的项目售前工作。同时,公司与飞利浦将在渠道、产品侧深度协同,利用飞利浦提供的增量客户和渠道,促进公司医疗信息化产品、飞利浦医疗设备协同销售,力求新产品、新业务实现破冰,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引擎。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基于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调整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03/2.99/4.04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IT下游需求不及预期;CTasy等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嘉和美康 计算机行业 2024-05-22 23.63 -- -- 27.70 17.22%
27.70 17.22% -- 详细
事件: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6.95亿元,同比下降3.04%;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37.53%;扣非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33.74%。2024Q1实现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14.00%;归母净利润-0.12亿元,亏损幅度收窄;扣非净利润-0.13亿元,亏损幅度收窄。 2023全年经营稳健,2024Q1业绩回暖。2023年,公司继续以临床领域为战略重点,聚焦电子病历、数据中心等核心业务;受客户回款滞后等客观情况影响,全年收入小幅下滑。其中,电子病历平台软件实现收入2.0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2024Q1,公司收入恢复稳健增长,利润端实现减亏。 整体费用率保持稳定,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率51.76%,同比提升0.6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96%、15.14%、20.85%,同比变动0.50、1.55、-1.30个百分点,整体费用率保持稳定;2023年整体研发投入2.28亿元,同比增长28.38%。一方面,公司加强急危重症专科领域研发,关注智能临床专科诊疗、专病科研一体化;另一方面,公司开发嘉和医疗大模型,对现有AI产品进行增强提升。 推进电子病历智能化,重症专科领域迎新机遇。2023年,公司对全院级综合电子病历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在病历质控、诊疗过程辅助和临床科研一体化等方面融入AI应用;专科电子病历领域,推出嘉和急诊急救一体化大平台。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目标到2027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8张/10万人,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公司ICU临床管理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数百家医院应用,重症专科产品具备观察记录知识化、医护诊疗移动化、重症数据可视等完备功能,有望在重症专科领域迎来新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基于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0.95/1.41/1.89亿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IT采购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专科电子病历、AI产品等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新大陆 计算机行业 2024-05-21 16.15 -- -- 16.09 -0.37%
16.09 -0.37% --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年实现总收入 82.50亿元, 同比增长 11.9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0.04亿元, 扭亏为盈; 实现扣非净利润 10.84亿元, 同比增长 136.82%。 2024Q1实现收入17.41亿元, 同比下降 8.34%; 实现扣非净利润 2.80亿元, 同比增长 12.53%。 2023年业绩实现反转, 支付、 设备出海双轮驱动。 分业务来看: 支付端, 2023年收单子公司国通星驿实现收入 32.81亿元, 同比增长 47.06%; 实现净利润 6.13亿元,实现扭亏。 设备端, 2023年海外销售收入 22.53亿元, 同比增长 8.69%, 境外收入占设备收入比例超 70%, 海外智能设备出货 350万台(占智能设备出货量比例超 50%)。 2024Q1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开启“数字商业” 战略。 2024Q1公司扣非净利润为 2.80亿元, 同比增长 12.53%, 其中: 支付板块实现整体净利润 1.8亿元, 同比增长近 40%; 因 2023Q3公司通过少数股权置换引入杉昊智能管理团队, 故支付板块 2024Q1仅并表 1.44亿元。 2023年以来, 公司聚焦"数字商业"战略, 2023年为超过 370万活跃商户提供各类经营服务与金融科技服务, 实现收入 10.95亿元, 单商户 ARPU 值达 295元/年。 2024Q1实现经营类增值服务(非金融类) 收入 1.5亿元, 有望成为新成长动能, 助力盈利能力提升。 收单流水实现逆势增长, 费率提升逻辑持续兑现。 流水端, 2023年收单总流水为 2.5万亿元, 同比增长 8%, 在行业监管及 259号文背景下, 流水实现逆势增长。 2024Q1支付流水规模为 5600亿元; 今年 4月 23日, 国通星驿举办新产品发布会, 流水有望迎来逐季度提升。 费率端, 2023全年收单费率(国通星驿收入/总流水) 为 0.13%(前年 0.09%) ; 净费率(国通星驿净利润/总流水) 为 0.024%(前年亏损) 。 2024Q1收单费率为 0.136%; 净费率为 0.032%, 在去年全年基础上, 费率提升逻辑持续兑现。 海外设备加速新地区布局, 智能设备占比持续提升。 2024Q1设备集群收入同比下降20%, 主要系部分地区海运物流延迟等, 有望在后续季度逐步确收。 其中, 智能 POS销售占比达 30%, 创历史新高。 2024年, 公司进入国际化 2.0阶段, 将在亚太、 中东、欧美等地区进一步加大布局, 持续加码设备智能升级替换。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 2023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调整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12.87/16.13/19.28亿元, 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设备出海推进不及预期; 流水提升进度不及预期; 费率提升节奏不及预期。
广电运通 计算机行业 2024-05-03 11.85 -- -- 11.94 0.76%
11.94 0.76% --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年实现收入 90.4亿元, 同比增长 20%; 实现归母净利润 9.8亿元, 同比增长 18%。 2024年一季度实现收入 20.1亿元, 同比增长 36%; 实现归母净利润 2.5亿元, 同比增长 5%。 业绩增长亮眼, 金融科技+城市智能双轮驱动。 2023年, 公司金融科技、 城市智能业务分别实现收入 60、 30亿元, 同比增长 28%、 6%, 双轮驱动业绩增长。 2023Q4单季度, 公司实现营收 33亿元, 同比增长 20%; 实现归母净利润 2.2亿元, 同比增长 40%, 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成本管控良好, 研发加码 AI、 大数据等新方向。 2023年, 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8.01%、 5.85%、 -1.79%, 同比变动-1.04pcts、-0.20pcts、 0.02pcts, 成本管控成效良好; 2023年整体研发投入为 9.8亿元,占收入比例超过 10%, 研发加码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 aiCore System、“望道”行业大模型、 虚拟数字人、 数字人民币、 区块链等新方向。 金融科技持续夯实优势, 设备出海成新增长引擎。 公司国内智能金融设备市场占有率持续第一, 实现六大行及三大运营商全覆盖; 智能设备运维总量突破 26万台。 2023年,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 16.2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 50%。 目前, 公司业务覆盖亚太、 中东、 欧洲、 非洲和美洲五大区域 110多个国家及地区, 为 1,2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产品及服务。 卡位数据要素新机遇, 携手广州市布局全环节。 基建方面, 公司参与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建设; 流通环节, 公司参股广州数据交易所(持股10.5%) , 切入数据要素二级市场; 应用环节, 公司设立数字化投资平台广电数投、 收购中数智汇提前卡位; 数据开发方面, 公司与广州数据集团紧密合作, 承接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 2023年报, 调整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73/13.88/16.17亿元, 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设备出海推进不及预期; 数据要素相关进展不及预期。
太极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3-12-01 29.31 -- -- 32.67 11.46%
32.67 11.46%
详细
事件:日前,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上海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 2023年三季度业绩持续结构性优化。2023年以来,公司业务结构战略性优化,政务云、数据服务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持续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29.3%(去年同期为20.5%)。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同比下降26%;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扣非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33%。单季度而言,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下降6%;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扣非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17%,未来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 电力等行业级数据要素布局迎新突破。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1.4亿元,同比增长11%,持续加码数据要素等新市场拓展。2023年10月,公司联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人大金仓打造电力行业数据空间数据库产品,在中电联电力公共信息平台实际落地和应用。截至2023年10月,平台已汇集中电联1200+份电子文档报告、400+万条结构化数据,并实现3家试点电力企业试点。看好公司未来在电力、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打开数据要素新空间。 人大金仓加码新产品、新市场布局。2023年8月,控股子公司人大金仓推出快速开发与运维平台KESPus等三个新平台,并推出了“三低一平”数据库迁移全栈解决方案与数智化转型全栈信创解决方案;同时,人大金仓近期携手首信科技等战略合作,积极开拓国产数据库新行业、新领域。数据存储是数据要素重要环节,人大金仓数据库不断升级、助力数据要素布局深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6/35.88/7.44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