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2-07-19
|
4.61
|
--
|
--
|
5.95
|
29.07% |
|
7.17
|
55.53%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0.5-0.8亿,同比下降70%-8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0.6亿,同比下降74%-85%。对应中值预计单2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3088.5/2641.4万元,同比-83%/-84%。减值计提较为充分对业绩有所拖累,原材料持续跌价有助盈利稳步改善。22H1公司业绩预减主要系对恒大应收款的减值准备计提减少9758万元,扣除22Q1已计提减值部分,预计公司Q2实现归母净利1.3亿元,同比-28.2%。21年公司对恒大应收款项账面余额为4.8亿元,计提坏账准备9647万元,计提比例20%,且21年年报披露的抵债房产资产为9859万元。我们认为恒大应收款项剩余减值影响将在22-23年逐步释放,鉴于22H1所计提减值较为充分,我们预计22H2减值对业绩影响或将有所降低。此外,公司Q2盈利阶段性仍受疫情扰动及原料价格高位维持的滞后影响。不过自6月以来,PVC原料价格持续走弱。据wid数据,截至7月14日,PVC(华东,电石法)、HDPE(燕山石化)、PP-R(燕山石化)价格同比-29.0%/+8.3%/-20.2%,公司主要产品PVC原料价格自高点持续回落,预计后续盈利能力有望稳步修复。 公元股份:短期盈利虽受原料价格波动及信用减值影响,但中长期更看重市场开拓情况。截至21年底,公司合计拥有塑料管道产能100万吨以上,产销规模及市占率持续提升。公司建立起以渠道经销为主,地产配送、直揽工程、自营出口为辅的销售模式,经销网络辐射全国,21年底国内外经销商数量2500余家,地产业务方面与万科、招商、中海、保利等地产巨头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22年以来地产端政策预期持续边际改善,叠加基建稳增长下,管网投资有望带来的塑管需求增量,未来公司规模效应仍有望逐步显现。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加速整合提升,公司产能持续释放及渠道布局不断优化有望带动中长期业绩持续增长,降本控费有望带动净利率水平提升。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塑管行业龙头企业,产能持续稳步扩张,销售渠道加速下沉,工程、地产业务有望持续发力,同时,降本增效的持续推进也为后续盈利释放提供坚实保障。由于公司Q2阶段性受疫情及成本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2-23年收入预测至100/122亿(原值105/122亿),下调归母净利预测至6.1/9.1亿(原值7.4/9.1亿),对应当前股价PE为9/6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基建项目增速、海绵城市管网建设推进不达预期;原料价大幅波动风险;B端客户应收账款风险。
|
|
|
公元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2-05-02
|
3.92
|
--
|
--
|
4.82
|
21.11% |
|
5.95
|
51.79% |
|
详细
公司于4月28日发布2022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增8.1%;归母净利3222万元,同降57.1%。 支撑评级的要点一季度增收降利,现金流表现较稳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增8.1%;归母净利3222万元,同降57.1%;经营活动现金流25.7亿元,同增4.3%,经营现金净额3.0亿元,同降5.9%;每股收益0.03元/股。一季度公司营收增长仍然稳健,但成本压力仍未减弱,净利同比降低较多。现金流表现则仍然稳健,同比基本持平。 季节性因素与成本压力共同压缩利润空间:Q1公司综合毛利率15.9%,同比下降4.1pct,环比下降3.2pct;净利率1.9%,同比下降2.9pct,环比下降6.7pct。一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四项费用率分别为4.3/5.9/3.5/-0.8%,环比分别上升1.7/2.1/0.7/下降0.4pct,四项费用率合计12.9%,环比上升4.2pct,同比下降0.9pct。 龙头加速区域扩张,看好中长期发展:公司战略规划深耕华东地区PVC为主的塑料管道产品市场,目前市场开拓进展顺利,行业地位稳固。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优势地区的市场开拓,同时看好公司通过渠道下沉、打通市政工程、地产等方式开拓市场薄弱地区。今年稳增长政策较明确,基建与地产作为重要抓手有望在二三季度逐渐发力,公司或能率先受益。 估值考虑原材料压力仍然高位且预期难降,我们部分下调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4.0、120.1、136.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8.4、10.0亿元;EPS 为0.57、0.68、0.81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单一客户坏账风险。
|
|
|
公元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2-05-02
|
3.92
|
--
|
--
|
4.75
|
21.17% |
|
5.95
|
51.79%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报告期内收实现营收17.1亿,同比+8.1%;;润归母净利润0.3亿,同比-57.1%;扣非归母净利0.2亿,同比-66.6%。 收入端:外部环境承压背景下,营收增长依旧稳健。 分季度看,21Q1-22Q1公司单季营收同比增速为为+86.6%/+21.2%/+24.0%/+10.0%/+8.1%,22Q1增速环比虽略有下滑,但在一季度地产行业承压,且华东地区受疫情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情况下,公司营收增长表现依旧相对。稳健。 利润端:业绩短期承压,原料价格回落下盈利有望改善。 司公司22Q1销售毛利率为15.9%,环比-3.2pct,同比-4.1pct。我们认为,毛利率下滑因主因22Q1部分订单原料仍为21Q4价格高位所购。据据Wid数据,22Q1PVC(华东,电石法)、HDPE(燕山石化)、PP-R(燕山石化)季度均比价环比21Q4分别-11.5%/+1.0%/-1.9%。公司品主要产品PVC原料价格当前有计所回落,预计Q2毛利率水平有望提升。费用方面,22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3.5%,同比-0.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4pct/+0.2pct/-0.3pct/+0.2pct。22Q1公司实现销售净利率为1.9%,同比-2.9pct。 在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及成本压力释放下,计预计22Q2盈利水平有望改善。 公元股份:短期盈利虽受原料价格波动及信用减值影响,但中长期更看重市场开拓情况。至截至21年年底,公司合计能拥有塑料管道产能100,万吨以上,产销规模及市占率持续提升。公司建立起以渠道经销为主,地产配送、直揽工程、自营出口为辅的销售模式,经销网络辐射全国,21年底国内外经销商数量2500余家,地产业务方面与万科、招商、中海、保利等地产巨头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22年以来地产端政策预期持续边际改善,叠加基建稳增长下,管网投资有望带来的塑管需求增量,未来公司规模效应仍有望逐步显现。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加速整合提升,公司产能持续释放及渠道布局不断优化有望带动中长期业绩持续增长,降本控费有望带动净利率水平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塑管行业龙头企业,产能持续稳步扩张,加之销售渠道加速下沉,工程、地产业务有望持续发力,同时,降本增效的持续推进也为后续盈利释放提供坚实保障。考虑到原料价格短期仍高位维持,且预计公司华东部分业务受疫情影响,我们下调司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预测为为7.4/9.1/11.2亿亿((7.7/9.4/11.6亿亿),对应价当前股价PE为为7/6/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基建项目增速、海绵城市管网建设推进不达预期;原料价大幅波动风险;B端客户应收账款风险。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11-04
|
4.38
|
--
|
--
|
4.86
|
10.96% |
|
6.92
|
57.99%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营收63.7亿元,同增34.0%;归母净利3.6亿元,同减33.1%,EPS0.29元/股;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68.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4亿元。 支撑评级的要点营收稳步增长,利润下滑压力较大:Q3公司营收24.2亿元,同增24.0%,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减58.9%,EPS0.09元/股,经营活动流入26.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6亿元。公司营收稳步增长,但由于成本压力,利润下滑显著。 毛利率环比继续下降,费用率保持稳定:Q3公司综合毛利率17.1%,同比下降11.4pct,环比下降2.3pct;净利率4.5%,环比下降3.0%,四项费用率合计11.5%,环比上升0.7pct,同比下降0.6%,费用率总体稳定。 原材料涨价持续拖累利润,营收增长体现龙头抗压能力:Q3公司主要原材料PVC、PP、PE 持续涨价。公司对销售价格进行了一定调整,但仍然无法弥补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成本端压力陡增的情况下,公司营收增长依然稳健,这体现了行业龙头的抗压能力。 地位稳固,看好中长期发展:目前公司拥有100万吨塑料管产能,位居行业第二,是目前国内A 股上市的规模最大的塑料管道企业,战略规划深耕华东地区PVC 产品市场,目前市场开拓进展顺利,行业地位稳固,看好成本压力减轻后,公司市占率提升带来的营收与利润增长。 估值公司业绩表现符合预期,综合治理持续改善,但考虑原料上涨超预期,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2.1、108.7、12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7.9、11.5亿元;EPS为0.52、0.64、0.93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PVC 原材料保供稳价不及预期,地产施工低迷,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8-26
|
5.47
|
--
|
--
|
5.77
|
5.48% |
|
5.77
|
5.48%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上半年公司营收39.5亿元,同增41.0%;归母净利利2.5亿,同减8.71%;EPS0.20元/股;上半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21.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57亿元。 支撑评级的要点毛利率有所下滑,Q2增收不增利:Q2营收23.7亿元,同增21.2%,归母净利1.77亿元,同减25.7%。二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17.6亿元,现金净流量-5.8亿元。二季度毛利率下降明显。 毛利率下降明显,费用率环比下降: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2021Q2公司综合毛利率18.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6pct;四项费用率合计10.8%,环比下降3.0pct,同比上升0.5pct,公司的费用管控情况较好;净利率7.5%,同比下降4.7pct,环比下降2.7pct。 原材料涨价拖累利润,回款耽搁影响现金流:二季度公司主要原材料PVC、PE、PE价格较去年同期涨幅56.2%、13.6%、12.5%,为公司盈利增添了压力,公司调价但无法完全覆盖公司成本上升,毛利率下行。 公司应收账款增加,回款耽搁影响了现金流。 业务拓展顺利,看好深耕华东PVC:公司公告产能增加20万吨至100万吨,市占率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公司主打产品PVC管材收入同比增长50.2%,深耕的华东地区营收增长40.8%。战略规划进展顺利,看好公司在未来继续提高华东地区PVC市占率。 估值公司业绩表现符合预期,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9.9、102.5、11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9.2、10.4亿元;EPS为0.62、0.74、0.84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PVC原材料保供稳价不及预期,地产施工低迷,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7-21
|
6.36
|
--
|
--
|
6.83
|
7.39% |
|
6.83
|
7.39%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入半年度业绩快报,上半年营业收入39.48亿元,同比增加11.48亿元,增长40.98%;归母净利2.52亿元,同比下降8.71%;每股收益益0.2元,同比下降20%。上半年市场开拓取得成效,但成本上涨,坏账准备增加,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50%,9.88%、、8.71%。 支撑评级的要点二季度营收基本符合预期,利润承压下滑: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3.67亿元,同增21.2%;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降25.7%;EPS0. 14。与上年同期相比2021Q2报告期营业总收入表现尚可,基本符合预期;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28.0%、28.5%、25.7%。 销售顺利,产能满产:上半年公司产销顺利,预计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在85%-95%之间,基本满产;销售方面,公司通过寻找新的经销商,建设物流中心等方式开拓新市场,目前执行良好,库存水平在一个月上下。 涨价未能完全覆盖成本上升,坏账拖累利润:上半年,由于经济快速复苏,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二季度公司主要原材料PVC、PP、PE价格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38.3%、11.2%、13.0%,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公司虽然两次提价转嫁成本,但无法完全覆盖材料大涨带来的利润损失,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4.03%。由于长账龄应收账款增加,回款不畅,减值准备同比增加0.42亿元,相应拖累了公司的利润。 看好公司继续稳量稳价,开拓市场:公司目前更看重保量开拓市场,下半年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销量规模有望提升,以销量弥补成本上涨。 估值考虑原材料成本上行,我们小幅调整原有预期。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9.9、102.5、112.8亿元;净利润7.7、9.2、10.4亿元;EPS0.62、0.74、0.84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工程回款持续恶化、提价不及预期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7-21
|
6.36
|
--
|
--
|
6.83
|
7.39% |
|
6.83
|
7.39% |
|
详细
事件:7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1H1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同比增长41.0%;实现归母净利润2.5亿,同比下降8.7%。21Q2实现营收23.7亿,同比增长21.2%;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同比下降25.7%。 收入端,221Q2实现营收723.7亿,同比增长21.2%,较1129Q2亦增长4488%%。增速较快主要来自于:量:行业向头部集中,以及龙头综合优势提升,QQ22销量增速或达双位数。1)行业集中度提升主要来自于下游地产商集中度提升、市政工程招投标更加严格,行业竞争加剧下落后企业的淘汰,订单向大企业倾斜。2)公司产能持续稳步扩张(可转债募投项目浙江21年上半年部份产能释放,湖南募投项目在2020年10月份部分产能释放),叠加渠道下沉和经销商体系的拓展,重点华东地区江苏、安徽、上海等市场增长良好,外围市场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增长明显。 价:公司分别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对产品出厂价格进行了提价,但原料价格波动传导到产品价格上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利润端:QQ22归母净利润81.8亿,同比下降25.7%。净利率8%,同比下降4pct。利润下降一是由于PVC、PE、PPR树脂等主要材料价格居高不下,21Q2同比+51%、+26%、+21%,公司销售价格上调暂无法弥补材料价格上涨而形成的减利,导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了4.03个百分点;二是由于应收账款的上升导致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而上年同期则是减值准备转回,同比增加减值准备0.42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塑管行业龙头企业,产能持续稳步扩张,加之公司作为塑管行业龙头企业,产能持续稳步扩张,加之B端优势显著,地端优势显著,地产、工程端业务有望持续发力,降本增效持续推进。我们预测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公司实现年公司实现收入入85.9、99.1、114.9亿元,归母净利润8.9、10.9、13.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分别为9、7、6倍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基建项目增速、海绵城市管网建设推进不达预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B端客户应收账款风险。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6-11
|
6.25
|
--
|
--
|
6.95
|
11.20% |
|
6.95
|
11.20% |
|
详细
国内塑料管道龙头,产销量行业领先。公司是国内上市企业产销规模第二、A股第一的塑管企业,年产能达80万吨,在国内拥有八大生产基地,主要覆盖华东、华南等区域。2011-2020年,公司营收由23.2亿元增至70.4亿元,CAGR13%;18-20年净利润由2.4增至7.7亿元,净利率自4.6%提升至10.9%。 壁垒提升+地产集中+精装和旧改潜力大精装和旧改潜力大,塑管行业集中度提升,16-20年年CR5市占率由市占率由18.8%升至24.6%,未来龙头仍将加速增长。 标准趋严,行业壁垒进一步提升。在淘汰高污染管道的同时,国家也对管线设计提出相应年限标准(15年)。且国内雨水灌渠重现期一般为1-3年,美国为10年,标准仍偏低,加之近年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预计管线设计标准将持续提高。 地产集中度提升+精装修长期空间精装修长期空间广阔,集采订单向优质龙头企业倾斜。随着调控政策逐步趋严,地产行业加速集中,加之精装渗透率稳步提升,对塑管品牌、品质、服务等综合实力要求提高,集采订单将向优质管材龙头倾斜。 海绵城市建设、旧改加速推进合力拉动行业需求,我们预计我们预计21年拉动118亿管亿管材市场需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至2030年城市80%以上面积达到70%降雨就地消纳利用,排水管作为核心环节将持续受益。此外,2021年我国将改造5.3万老旧小区,涉及面积12.5亿平,同增36%。 永高股份:20年年产量市占率升至至4%,规模、,规模、盈利显著提升。未来单位经销商增收、收、B端优质订单倾斜、端优质订单倾斜、市场和规模有序扩张、降本增效仍具空间。降本增效仍具空间。 销售:B端端优势显著,多年获评万科万科A类供应商;销售驱动类供应商;销售驱动经销商单店增收空间大。地产集采方面,公司凭借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品牌首选率长年居前,近年始终位于万科A类供应商,未来将持续受益于优质集采订单提升。经销渠道方面,截至20年底,公司合作的一级经销商数量超2300家,其中国内塑管业务经销商1700余家。公司单位经销商创收300余万元,与中国联塑经销商千万元的单位创收额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公司正加大经销商优胜劣汰,积极提升经销渠道销售动力和支持力度,单位创收望提升。 规模:募投项目有序推进,国际化战略和股权激励助力“百亿产值”目标加速达成。20年公司可转债募资7亿元用于湖南与浙江13万吨管道项目建设,年产值预计16亿元,21年内产能将陆续释放。此外,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已在肯尼亚设立销售子公司,并拟在迪拜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以辐射海外市场。公司于21年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彰显了公司朝百亿产值目标发展的决心。 盈利:先市场、后建厂的销售思路焕新颜,降本增效仍具空间,运输成本控制是关键。早期重庆、天津子公司先建厂后市场的策略致连续亏损多年(20年扭亏为盈),随着公司在多地销售市场的先行铺垫以及募投项目投产建成,规模和盈利将加速体现。公司近年毛利率和净利率稳中有升,但与联塑相比仍有2-4%的差距,未来通过成本控制、管理精益、仓储物流中心降低运输成本是关键。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塑管行业龙头企业,产能持续稳步扩张,加之B端优势显著,地产、工程端业务有望持续发力。我们预测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公司实年公司实现收入入85.9、99.1、114.9亿元,归母净利润8.9、10.9、13.4亿元,当前股价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对应PE分别为8.8、7.1、5.8,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基建项目增速、海绵城市管网建设推进不达预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B端客户应收账款风险。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4-30
|
6.82
|
--
|
--
|
7.06
|
1.73% |
|
6.95
|
1.91% |
|
详细
oracle.sql.CLOB@32272c4b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4-28
|
6.73
|
9.06
|
85.28%
|
7.10
|
3.65% |
|
6.97
|
3.57% |
|
详细
事件: 永高股份4月26日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5%;实现归母净利润7.70亿元,同比增长49.81%。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86.56%;实现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长98.32%。 点评: 克服疫情早早复工,把握需求化危为机。年初疫情,公司迅速响应作出部署,3月中旬全面复产复工,积极把握住了市场需求的释放和国家基建投资力度的加大,二季度弥补一季度下降,三、四季度持续发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5%;实现归母净利润7.70亿元,同比增长49.81%,喜人的战果体现出公司优秀的生产管理能力。 母子公司协同发展,规模效应展露锋芒。公司目前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南四大地区布局有8个生产基地,湖南岳阳和浙江黄岩分别有8万吨和5万吨在建基地。安徽永高净利润全年同比增长156.01%,上海公元净利润同比增长95.62%,重庆永高、天津永高全面扭亏为盈。公司2017-2020销售费用率分别为7.41%、6.72%、6.86%、4.51%,前期的布局积淀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合理的基地布局有望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实现渠道规模覆盖。 智能制造辅以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公司积极顺应塑料管道行业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大投入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2018-2020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1.63/2.04/2.39亿元,同时积极推动精益管理,2018-2020年公司管理费用分别占比5.86%、4.93%、4.63%,人均产值不断提升,2018-2020年公司人均产值分别是92.08万元、106.10万元、118.68万元,降本增效成果斐然。 股权激励提振人心,业绩目标彰显自信。公司3月股东大会通过了股权激励计划,限售解除条件要求2021、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30%,激励员工的同时彰显出管理层对业绩的信心,未来可期。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根据年报以及一季报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为0.86/1.00/1.19元。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4-16
|
6.88
|
9.06
|
85.28%
|
7.14
|
2.00% |
|
7.01
|
1.89% |
|
详细
事件: 永高股份2021年4月14日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2021年一季度预计净利润约6435.47万元~7571.14万元,同比增长70.0%~100.0%。 点评: 业绩向好,公司步入新一轮成长周期。公司一季度预计净利润约6435.47万元~7571.14万元,业绩大幅提升。2020年一季度疫情爆发,严重影响了国内外经济活动及公司生产经营,仅实现净利润3785.57万元,基数较低;若不考虑2020年疫情情况,公司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较2019年一季度同比仍增加10.67%~30.20%,在2019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仍实现大幅增长,说明公司盈利能力稳定,已经步入新成长周期。 综合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加速出清有利头部集中。华东SG-5现货市场2021一季度均价环比2020年四季度涨2.8%,同比2020年一季度涨27.13%。公司面对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不稳定的原材料价格,从套期保值控制采购成本以及有序把控产品涨价节奏两方面进行管理,进一步增厚利润。并且公司以精益管理、绩效管理为导向不断改善内部运营,公司2021年一季度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产能布局稳步推进,子公司利润贡献显著。公司目前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南四大地区布局有8个生产基地。湖南岳阳和浙江黄岩分别有8万吨和5万吨在建基地,产能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产能扩张的同时,公司加大销售团队建设,销售业务保持较高增长,毛利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天津永高、重庆永高、安徽永高等子公司在绩效倍增的激励模式下,有望持续为公司贡献经营利润,未来发展潜力可期。 数字化助力企业效能提升,股权激励提升经营动力。公司实施数据化管控,稳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2020年三季度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为4,39%/8.28%,与2019年同期降幅显著。并且2021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更有助于激发公司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的潜力和创造力,提升经营动力。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73/8.91/10.96亿元,EPS为0.63/0.72/0.89元,对应PE为11.25/9.76/7.94倍。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4-16
|
6.88
|
--
|
--
|
7.14
|
2.00% |
|
7.01
|
1.89%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对此点评如下: 2021年一季度业绩同比高增,预告区间平均值较2019年同期增速20%。预计20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100%,达到6,435~7,57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4~184%,达到5,335~6,471万元。20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预告区间平均值较2019年同期增速20%。黄岩、岳阳项目逐步投产,今年产能带来增量。 2021年度预计开展PVC套期保值所需保证金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经营的原材料需求,并秉承谨慎原则,2021年度预计开展套期保值所需保证金不超过人民币15,000万元。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资金来源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自有资金。PVC树脂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而其价格波动很大,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 为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公司拟于2021年度开展PVC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来规避和减少PVC市场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 公司公告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优化管理机制。本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235.00万股。本激励计划涉及的激励对象共计40人。本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3.19元/股。2021、2022年业绩考核指标:以2018-2020年度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基数,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30%;以2018-2020年度平均净利润为基数,当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30%。 新增产能带来增量,一季度业绩高增,首次给予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7.7、8.9、10.6亿元,同比增长49%、16%、20%,对应估值11、10、8倍。黄岩、岳阳项目逐步投产,今年产能带来增量。PVC套期保值,下游价格转嫁,公司有望降低原材料涨价对毛利率的负面冲击。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升;新增产能落地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等。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2-08
|
6.33
|
9.06
|
85.28%
|
7.04
|
11.22% |
|
7.33
|
15.80% |
|
详细
事件:2月4日,公司发布公告计划以3.19元/股授予1235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1.00%。 点评:股权激励落地,凝聚员工信心。方案规定,以2018-2020年的平均营收和平均净利润为基础,公司业绩在2021年和2022年增长均需达到15%-30%以上则可分别解除50%的限售比例。自2019年起,公司经营管理能力逐年上升,2021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更有助于推动公司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关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业绩亮眼,有望继续稳步发展。公司2020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79亿元,同比增长51.56%。公司能够在2019年净利润高基础上仍然保持显著增长,一是因为主营的管道业务保持增长,并通过套期保值锁定PVC原材料成本;二是因为公司的太阳能业务持续向好,预计2020年该部分收入增速有望超预期,同时公司在21年初投入5000万元积极增资扩产,预计未来太阳能业务将持续为公司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持续优化产能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深耕塑料管道领域,在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南四大地区布局有8个生产基地,产能超60万吨,并在湖南岳阳和浙江黄岩分别有8万吨和5万吨在建基地,21年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公司在华南、华东地区的生产布局,及时响应该区域经销商和B端地产商的订单需求,增强公司在当地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治理能力提升,经营拐点显现。公司在天津和重庆的子公司随着公司在两地市场地位稳定,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两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改善。并且目前公司进行了内部优化,充分发挥地产开发总部的引导协调职能,通过总部协调子公司开展地产业务,改善了长距离跨区域运输状况,费用水平有望降低。在改善统筹管理之外,公司对销售人员引入绩效倍增考核激励计划,激发销售主动性,未来市场拓展有望加速。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并根据业绩快报调整盈利预测,鉴于公司展开股权,激励,提振发展信心,至上调目标价至9.36。元。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为0.63/0.72/0.89元,对应PE为9.83/8.52/6.93倍。 风险提示:产能落地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1-19
|
6.68
|
7.36
|
50.51%
|
6.80
|
1.80% |
|
7.33
|
9.73%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7.45亿元-7.96亿元,同比增长45%-55%,EPS为0.6元/股-0.64元/股。 内容: 2020低开高走,业绩亮眼。公司2020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64.27%,单季来看,Q2-Q3产销持续恢复,Q3业绩创上市单季新高,实现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02.06%,预计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07亿元-2.58亿元,同比增长11.29%-38.71%。增长显著主要原因为:1)主业管道业务保持增长;)太阳能业务持续向好; PVC套期保值、议价能力提升。截至Q3公司2020年PVC期货套期合约浮动盈利为5092万元,预计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第四季度PVC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作为国内A股上市规模最大塑料管材企业,议价能力逐步提升;2020年Q3综合毛利率为25.66%,环比提升1.97pct。 主动拓展营销,B端龙头优势显著。公司在2020年在房地产管材首选品牌中排名上升至第二位,近年公司对销售人员引进绩效倍增,过程标准化,积极赋能销售人员,提升销售人员能动性,进一步扩大品牌优势,提升市占率。 产能优化管理升级,子公司有望打开新局面。公司内部调整,进行业务布局优化,充分发挥总部引导职能,拆分深圳永高全国配送业务,长距离跨区域运输情况改善,费用水平有望降低。且公司在台州新设立工程建设子公司进军市政工程领域,附加客户品牌质量意识提升,区域协同效率提升,天津永高与重庆永高有望提升盈利能力贡献利润; 太阳能业务持续向好,有望继续稳步发展。截至2020年Q3,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元太阳能营收为2.88亿元,净利润为1588.72万元,2020H1太阳能产品营收同比增速为26.68%,为满足产能需求的扩大,公司在安徽新建太阳能公司,随着太阳能产业链的完善,投资回报显著,公司太阳能业务有望继续稳步发展。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根据公司业绩公告调整盈利预测与目标价。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7.86/9.38/11.37亿元;EPS为0.64/0.76/0.92元;对应PE为10/8/7倍。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
|
|
永高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1-01-18
|
6.97
|
--
|
--
|
6.80
|
-2.44% |
|
7.33
|
5.16% |
|
详细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0利年归母净利7.4-8.0亿元,同增增45-55%,EPS0.60-0.64,基本符合预期。其中2020Q4归母净利14.2-17.4亿元,同增增11.1%-38.7%。 支撑评级的要点全年PVC成本较低,费用率下降增厚利润:公司2020年产品销量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公司在年初PVC价格低点增加储备并在四季度PVC价格高点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原料成本。全年产品成本相对去年有所下降。公司2020年各项费用率相比2019年明显下降,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行业集中度提升+“旧改”推进,B端龙头充分受益:随着下游房地产集中度提升以及精装房渗透率加速提升,行业集中度进入快速提升期。同时随着“旧改”逐步推进,老旧小区管网翻新需求明显增加。公司作为国内B端管材龙头,有望充分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与需求增长,业绩充分释放。 公司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多因素驱动公司经营向好:销量方面,随着公司产能进一步投放,未来公司产品销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价格方面,2021年初PVC价格高点有助于公司制定较高的全年产品指导价,转嫁原料成本。成本方面,公司进行原料储备与套期保值稳定原材料价格。费用方面,公司推进信息化管理,提升业务审批、人员办公、销售管理各方面效率控制管理费用率;通过建造物流配送基地降低运输费用控制销售费用率;随着费用率下降,公司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将进一步增厚公司盈利能力。 估值参考公司业绩预告中枢,我们小幅调整原有预期。预计2020-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0.1、85.8、98.5亿元;净利润7.7、9.1、10.3亿元;EPS0.63、0.74、0.83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PVC价格持续上涨,公司管理改善不及预期,地产投资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