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景业智能 机械行业 2024-09-04 28.00 35.25 32.27% 29.25 4.46% -- 29.25 4.46% -- 详细
公司公布 2024年半年报,业绩逐步修复。业绩方面,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0.95亿元,同比+2.21%;归母净利润 0.12亿元,同比+18.91%;扣非归母净利润 0.01亿元,同比+97.56%。 费用率方面, 上半年费用率 44.68%,较去年同期的 53.30%减少 8.62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7.90%、 29.10%、 11.14%和-3.45%,较去年同期分别+0.80pcts、 +1.87pcts、 -13.93pcts、 +2.64pcts。 盈利能力方面, 上半年毛利率 44.34%,同比-7.42pcts;净利率 12.81%,同比+1.49pcts。 现金流方面, 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0.17亿元,同比+71.67%。 资产方面, 上半年存货 0.93亿元,同比-11.37%;合同负债 0.72亿元,同比-20.07%。 Q2业绩恢复明显。 Q2营收 0.71亿元,同比+75.68%,环比+207.11%; 归母净利润 0.24亿元,同比+405.84%,环比+311.68%;扣非归母净利润 0.16亿元,同比+478.51%,环比+209.46%。 Q2毛利率 44.69%,同比-3.85pcts、环比+1.42pcts; Q2净利率 33.30%,同比+21.80pcts、环比+83.42pcts。但回溯公司最近几年的单季度盈利情况,各季度波动较大、且没有明显规律和持续性,我们判断主要是公司的涉核业务仍然是公司当前的主业,但受乏燃料处理能力的建设进度影响较大。 分产品结构来看,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增长显著,核工业智能装备设备承压。 2024年上半年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营收 0.63亿元,同比-20.36%;特种机器人营收 0.06亿元,同比+20.18%;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营收 0.24亿元,同比+1682.98%。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 2024年上半年营收占比为 25.74%,而 2023年仅为 2.25%; 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的营收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依托核工业技术优势战略布局非核工业产业链,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军工、医药大健康、新能源等。 毛利率方面, 2024年上半年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特种机器人和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为 37.84%、 38.14%和 62.02%,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业务板块,预计该产品有望为公司进一步拓展民用领域业务实现第三增长曲线奠定基础。 核电机组审批加速,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空间广阔。 近期核电审批恢复且超预期, 2022年和 2023年分别核准 10台; 2024年 8月 19日,国常会一次性核准了徐圩一期等 5个核电项目,共计 10+1台(10台三代核电机组和 1台高温气冷堆)。随着核电建设进程加快,我国乏燃料规模也将不断增长,预计 2025年后会有更多的核电站在堆贮存能力趋于饱和。目前我国在运的乏燃料后处理能力除了早些年建成投产的 50吨/年以外,仅在去年新投产了具备 200吨/年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的 R1示范厂,整体来看乏燃料的处理能力与我国核电装机的规模严重不匹配、后续缺口较大。为应对后续的市场需求,公司三个扩产能项目均按计划在顺利实施,滨富合作区产业园于 2024年 6月底完成搬迁, 整体开始运营;滨江科技园预计 2024年底搬迁入驻;海盐产业园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依托滨富合作区产业园设立的子公司杭州智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作为公司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和交付中心, 投入运营后将大幅提高公司后续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的保障支撑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基本盘为乏燃料后处理的相关设备研发和制造,乏燃料后处理是核电必须补足的短板、未来的需求刚性,但在推进节奏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为了规避单一业务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公司开始布局非核领域,目前“核+军+民”的梯队式布局已经取得突破。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 3.4/5.5/7.5亿元,归母净利润 0.73/1.44/2.18亿元, EPS 为 0.71/1.41/2.13元, PE 为 39.06/19.81/13.08倍。考虑到公司是市场上稀缺的乏燃料后处理设备制造商,给予 25年 25-30倍PE,目标价格区间 35.25-42.3元,维持“买入”平均。 风险提示: 乏燃料后处理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非核领域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核电安全事故风险。
景业智能 机械行业 2024-08-21 33.89 32.45 21.76% 30.53 -9.91% -- 30.53 -9.91% -- 详细
核工业智能装备行业领跑者,技术投入不断加码公司专注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2.55、0.35亿元,核工业智能装备及系列机器人收入占比超90%。前期大客户项目规划与项目交付验收减少的影响逐步减小,根据公司发布的半年度报告,2024Q2公司业绩开始出现反转,单季度实现收入同比+75.68%、归母净利润同比+405.84%。公司重视研发:①于2017年成立员工持股平台绑定核心销售、技术骨干;②2023年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0%;③2021年(IPO)及2023年定增募资用于加强公司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不断加码技术投入。 公司核工业产品技术领先,受益于核燃料循环产业建设中国作为贫铀国家,自1983年就确定核燃料“闭式循环”路线,乏燃料后处理为关键环节。离堆贮存需求急迫+四代快堆投产在即,乏燃料处理需求紧迫性不断加强。中国乏燃料处理能力严重不足,2022年中国新增乏燃料805tHM,但在运的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仅50tHM/年,同时首个200吨/年的乏燃料后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同时,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政策基调下,后处理需求快速增长,我们测算2035年中国或需卸出2825tHM乏燃料。公司聚焦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技术国内领先,并已与核心客户中核集团实现交叉持股,稳定了公司股权结构,有望受益于中国核燃料循环产业建设。 业务布局有序推进,“核+军+民”梯队式发展公司围绕“135”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核+军+民”梯队式发展。在军工领域,公司形成AGV、特定场景装备、综合系统解决方案三大产品布局,以形成业务增量;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公司基于智能制造和装备技术深入布局核技术应用智能设备、核素及核药的供应链体系,打造第三成长曲线。公司在非核领域业务有所突破,2023年公司非核业务收入1780.9万元,占收入比重为6.9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核工业智能装备领跑者,“核+军+民”梯队式发展,考虑到2024Q2业绩已出现大幅反转,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54、2.02亿元,分别同比+241.4%、+30.3%、+30.8%,对应PE为28、21、16倍。我们综合考虑可比公司估值及公司质地稀缺性,给予2025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45.3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领域集中及易受其产业政策变化影响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关联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测算存在主观性(仅供参考)。
景业智能 机械行业 2023-07-20 59.68 -- -- 63.06 5.66%
63.06 5.66%
详细
事件:2023年 7月 13日,公司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数量为 3,309,714股,发行价格为 63.77元/股,发行对象拟认购金额合计为人民币 21,106.05万元,不超过三亿元且不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百分之二十。 核电产业契合国家低碳需求,核化工智能装备市场空间广阔。在我国经济建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各个行业的用电量与日俱增,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既无法完全满足我国的用电需要,也不符合现代发展的绿色潮流,核电技术成为我国发展的优选项。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公司募集说明书,据预测,到 2035年,核电在运规模达 1.5亿千瓦左右,在建规模达到 5,000万千瓦左右。未来 10年,我国核电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张至万亿级别。我国核电产业的扩张刺激下游乏燃料后处理市场发展,上述核工业处理进程对于核工业智能装备有相应需求,可带动其市场空间有效扩大,同时有利于核工业智能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 公司为核工业产品领域领先企业,逐步向非核领域探索。公司核工业产品主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以及核工业智能装备。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多用于乏燃料处理流程中后期的化工车间及尾段车间,对化工放射性物料进行取样分样、以及完成对铀、钚的氧化物产物的封装。核工业智能装备可应用于首端车间、尾端车间等生产工序中的放射性物料(如乏燃料组件切割、溶解、过滤和调料后的产物)转运过程中。同时,公司自 2016年以来,开始针对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单机设备相关技术进行技术研发,至 2019年开始获得订单。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对模块化智能教学装备系统的研究,该系统针对智能生产线方向职业教育需要,模块化智能教育装备,可广泛应用于学生和技术工人的培训中。 募集资金聚焦公司主营业务,有效提升长期盈利能力及竞争力。根据公司发布的定向股票募集说明书,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建设。拟生产产品主要为核工业智能装备,为公司主营业务。该项目旨在帮助公司产品在不同使用场景的拓展,有利于加强产品供应能力与路线,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投资建议。智能装备制造行业与核工业建设都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行业规模正处于稳定扩张阶段。公司主营产品为核工业智能装备与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在行业内产品缺少集中供应商的情况下,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同时公司发布定增聚焦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建设,对未来提升产能、聚焦主营业务、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提供助益、持续发力,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3年至 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2.29/2.96亿元,EPS 分别为 1.72/2.31/3.00元,对应 PE 分别为35.5/26.3/20.3倍。 风险提示:业务集中于核工业领域及该领域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关联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
景业智能 机械行业 2023-03-30 67.09 -- -- 73.99 10.28%
74.30 10.75%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32.9%;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5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增长49.0%。2022Q4单季度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24.0%,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46%。 事件点评营收持续稳定增长,核工业机器人2022年交付增长较多。公司营业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净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在手订单按计划顺利完成验收,核工业智能装备、核工业系列机器人、非核专用智能装备2022年销量为162/88/23套(单价分别为184.9/132.4/39.9万元/套,2021年分别为194/6/21套,单价为156.3/180/67.1万元/套)。公司产品具有定制化、小批量的特点,交付产品及价格会受到具体订单的影响,总体而言保持了稳步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成本占比有较大下降(2022年52.3%,2021年为55.4%),期间费用率保持平稳(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2022年20.1%,2021年为20.2%),综合使得归母净利润增速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营收增速。 乏燃料后处理空间广阔,公司仍是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的独家供应商。 我国始终坚持闭式核燃料循环政策,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全国约90%累计产生量贮存于电站内乏燃料水池中。以压水堆电站为例,目前在运压水堆核电站已累计产生乏燃料超过6500tHM,其中约6000tHM贮存在堆水池中待处理。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测算,2021年至2035年中国乏燃料后处理领域智能装备投资额预计为418亿元至1182亿元,按直线法简单均摊,每年投资额约28亿元至79亿元。公司产品及服务持续得到客户的认可和肯定,目前公司仍然是国内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的独家供应商,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更多地应用于国内核工业建设项目中。 落实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深耕核工业,积极布局军工。公司制定并落实了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实施以一个核心目标、三个关键布局、五个方面升级的“135”战略部署。聚焦主赛道,深耕核工业,布局核能全产业链,围绕智能技术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积极推动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全产业链中的创新应用;同时还将立足区域团队建设,积极布局军工板块,为新的业绩增长打下基础。 两个扩产建设项目+定增项目提升公司未来竞争力。公司在杭州滨江募投扩产能项目基础上,新增了杭州富阳滨富合作区扩产能投资建设项目。预计同时在2024年底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将新增11.40亿元左右的产能。此外,公司拟定增不超过2.1亿元,在浙江省海盐县建设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将提高公司核化工、核技术应用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将实现年产25套核技术应用、核化工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同时,项目还将发挥在在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形成300吨/年玻璃珠供货能力,满足现阶段玻璃固化装备试验及工程应用需要。未来公司将持续覆盖核燃料元件制造、核电站反应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核燃料循环产业其他环节以及核技术应用领域,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完善核工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公司未来竞争力。 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90/8.55/11.11亿元,同比48.8%、23.9%、3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2.21/3.06亿元,同比增长37.4%、32.5%、38.0%,对应EPS为2.03/2.69/3.71元。以2023年3月28日收盘价80.25元计算,2023-2025年PE分别为39.6X/29.9X/21.6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集中于核工业领域及该领域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核工业领域智能化程度不及预期;研发失败及技术更新迭代风险;利润分配预案尚需股东大会审批风险。
景业智能 2022-11-24 78.99 -- -- 81.00 2.54%
91.76 16.17%
详细
专注于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是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15 年,成立以来即专注于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制和开发,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等,2022H1 收入占比分别为41.3%、47%、0.2%。产品应用领域覆盖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应用于核工业、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国防军工、职业教育等领域。公司是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与中核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等大型央企下属单位以及南都电源、东阳光集团等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技术与产品优势奠定公司竞争优势,在手订单充足。公司骨干人员毕业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研制出自身独有的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积累了大量核工业智能制造的基础数据,并基于此形成了产品及设计的企业标准,核工业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电随动机械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的电随动机械手、分析用取样机器人等具有明显的产品优势。而且公司从公开信息中统计了2018 到2021年8 月30 日之间中核集团核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主要供应商的中标情况,公司占比最大,目前看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公司具有一定的行业先入优势,目前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等多家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产品及客户优势使得公司在手订单较多,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在执行的订单金额合计为2.09 亿元,公司电随动机械手在执行的订单金额合计为1.41 亿元。 乏燃料后处理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市场空间广阔。核燃料循环产业是整个核工业产业链的一环,目前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已逐步覆盖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乏燃料后处理环节是公司核工业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2019-2021 年,公司在乏燃料后处理领域的产品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20%、43.52%和33.20%。在手订单中,乏燃料后处理领域的订单金额占总订单金额的比例为68.83%。国内乏燃料产生量与后处理能力之间严重不匹配,保守估计2022 年将产生乏燃料1395~1674 吨,同时按5.4%的增速对乏燃料产出做保守估算,预计到2035 年最少将产生乏燃料2764 吨,而以中值估算的话,这一数字是3040 吨。但目前国内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匮乏,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50 吨/年,假设乏燃料的产量与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完成后的处理能力达到平衡,则到2035 年国内应该具备年处理2760 吨乏燃料能力。假设一个后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为800 吨/年,则估算我国需要建设3—4个后处理厂,800 吨/年后处理厂投资规模约为1500 亿元,由此推测2035 年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达4500~6000 亿元。根据《The Costof Reprocessing in China》,一座乏燃料后处理厂的设备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约为39.84%,公司选取20%作为乏燃料后处理厂设备投资中现有智能装备投资的占比进行测算,保守测算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在2035 年前的智能装备投资规模将达358.4~478 亿元,平均数为418 亿元。另一方面,随着中核集团“数字中核”战略的逐步推进以及核工业装备领域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预计未来5~8 年核工业装备智能化比例有望达到56.56%。由此估算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的设备投资规模将达1013 亿元至1351 亿元,平均数为1182 亿元。从而得出2021 年至2035 年中国乏燃料后处理领域智能装备投资额预计为418 亿元至1182 亿元,按直线法简单均摊,每年投资额约28 亿元至79 亿元。 不断拓展其它核相关领域,积极拓展先进制造产业领域。除了深耕核燃料循环产业外,公司正积极进入核设施退役处理产业、核技术应用产业、核辐射防护产业等核相关领域。除核工业环境应用之外,公司的产品还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及医药大健康领域。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利用核领域高端装备的技术和研发优势,开发非核领域的高端智能装备,进一步拓展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行业,服务行业领军企业,同时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根据智能制造相关“1+X”产学合作的需要,研制高端智能教学装备。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5 亿元、6.88 亿元、8.72 亿元,同比增长44.7%、36.4%、26.8%;分别实现净利润1.20 亿元、1.73 亿元、2.35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45 元、2.10 元、2.85 元。以2022 年11 月22 日收盘价77.09 元计算,2022-2024 年PE 分别为53.1X、36.7X、27.1X,考虑到核工业领域政策支持及智能化趋势下公司市场空间将有效提升,作为核工业领域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领先供应商,未来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提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集中于核工业领域及该领域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核工业领域智能化程度不及预期;研发失败及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景业智能 2022-08-18 103.60 -- -- 107.00 3.28%
107.00 3.28%
详细
事件:8月 15日,公司披露 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49亿元,同比增长 60.4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3550万元,同比增长 181.78%,增速高于此前发布业绩预告。 在手订单充足,降本奏效持续,业绩大幅增长超预期。2022年上半年,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小,生产经营正常,在手订单充足,项目依计划顺利完成交付,上半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此外,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有效的管控,保持了较好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实现经营业绩稳定增长。鉴于公司收入确认多集中在下半年,预计全年依然有较为亮眼的表现。 乏燃料后处理迫在眉睫,智能装备需求逐渐提高,看好公司成长持续性。据我们在往期报告《核工业新星冉冉升起,受益后处理市场需求增长》中测算,到2030、2035年,乏燃料年产量将分别达到 1876吨、2394吨,则至少分别建成2座、3座 800吨处理厂(或等量处理能力)才能实现乏燃料产量和后处理能力的平衡。目前,我国第一个 200吨后处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后续新项目准备工作也陆续开启,随着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建设进程也逐渐加速。 预计在 200吨项目后续建设完成并在技术方面得到验证后,更大规模后处理项目或相继到来。公司作为为数不多深耕于核工业智能装的企业,其成长的持续性值得期待。 核工业横向业务拓展,布局核技术应用及新一代反应堆装备。根据公司披露半年报,公司新布局核技术应用智能装备,以及新一代反应堆先进装备及关键组件研究,目前两个项目均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其中,核技术应用智能装备项目旨在针对核素生产,调研开发小型回旋加速器,核素分离、分装等自动化装置,掌握核素生产核心技术,此类装备将对标国际先进技术路线,实现核素生产过程中核心装备和技术的自主研发突破,未来可广泛用于核药制备等核技术应用领域,符合行业发展方向核需求。新一代反应堆先进装备及关键组件研究,旨在针对反应堆回路系统进行特种泵、检测仪表等关键组件开发,实现新型反应堆中特种金属流体智能输送控制及关键指标检测,突破新一代核反应堆关键装备技术,符合核电新技术发展方向核需求。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20、1.60、2.0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45、1.94、2.53元/股。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乏燃料后处理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技术研发及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核安全事故风险
景业智能 2022-07-08 59.00 -- -- 87.66 48.58%
107.00 81.36%
详细
公司专注于核领域的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公司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等。2021年公司营收 3.49亿元,同比增长 69%;归母净利润 0.76亿元,同比增长 44%。2019-2021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63%和 57%,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累计装机、新增装机和延寿装机带来的乏燃料处理需求日益凸显。 随着核电建设的重回正轨,未来每年新增的乏燃料将日益提升。此外,部分到期核电机组延寿也将带来新增的乏燃料。而目前我国现有的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 50吨/年,乏燃料处理能力亟待提升,由此带来的乏燃料处理环节的智能装备需求也将释放。根据招股说明书,2021年至 2035年中国乏燃料后处理领域智能装备投资额预计为 418亿元至 1182亿元,按直线法简单均摊,每年投资额约 28亿元至 79亿元。 公司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在广阔的核领域的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市场将大有可为。公司在核工业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市场具有先入优势,未来国产替代的过程中竞争格局较好。公司在核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核工业机器人核心算法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电随动机械手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与中核集团深度合作,并获得中核集团战略投资。公司的核工业产品还可以应用于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其他领域、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智能装备、核工业退役机器人、核电数字化领域等。 盈利预测。综合考虑乏燃料处理市场的需求,以及公司自研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到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5.23、7.06和 9.8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18、1.62和 2.31亿元,EPS 为 1.43、1.97和 2.80元,PE 分别为 33.86、24.58和 17.28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乏燃料处理安全事故,乏燃料处理厂建设不及预期。
景业智能 2022-07-08 59.00 -- -- 87.66 48.58%
107.00 81.36%
详细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300万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040.13万元左右,同比增加161.93%左右。 在手订单充足,降本奏效持续,业绩大幅增长超预期。2022年上半年,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小,生产经营正常,在手订单充足,项目依计划顺利完成交付,上半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此外,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有效的管控,保持了较好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实现经营业绩稳定增长。鉴于公司收入确认多集中在下半年,预计全年依然有较为亮眼的表现。 乏燃料后处理需求迫切,智能装备需求逐渐提高,看好公司成长持续性。目前,我国第一个200吨后处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后续新项目准备工作也陆续开启,随着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建设进程也逐渐加速。预计在200吨项目后续建设完成并在技术方面得到验证后,更大规模后处理项目或相继到来。公司作为为数不多深耕于核工业智能装的企业,其成长的持续性值得期待。 核工业智能装备成长空间广阔,预计到2030年市场空间达百亿。据我们在往期报告《核工业新星冉冉升起,受益后处理市场需求增长》中测算,到2030、2035年,乏燃料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876吨、2394吨,则至少分别建成2座、3座800吨处理厂(或等量处理能力)才能实现乏燃料产量和后处理能力的平衡。对应2030、2035年累计市场空间分别为3000亿元、45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27亿元、2290亿元(占比50.9%)。按照平均每200吨后处理能力约需要38亿元智能装备投入计算,到2030年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在智能装备投资规模将达到305亿元(对应2个800吨后处理厂)。 核工业横向业务拓展,不断丰富产品线,业绩有望出现新增长极。由于核电领域工作环境特殊性,智能装备取代人力将成为未来重要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核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步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推动了核工业领域智能化需求的增加。除核燃料循环外,目前公司也在积极进入核电站运营、核设施退役处理、核技术应用产业、核辐射防护产业等领域。公司紧紧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产品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全力开拓业务,产品线不断丰富。随着公司逐渐进入产业链其他领域,业绩有望获得新的增长极。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0、1.60、2.08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45、1.94、2.53元/股。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乏燃料后处理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技术研发及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核安全事故风险
景业智能 2022-05-13 46.00 41.89 57.19% 48.30 5.00%
87.66 90.57%
详细
预计到2025年,乏燃料在堆储存能力将达到饱和,后处理势在必行。乏燃料是指核燃料中裂变核素铀逐步消耗,不足以维持裂变反应后从反应堆中取出的燃料,其半衰期可达数万年,对环境危害性极大。经处理后体积可被压缩到原来的1/4,长期放射性毒性将被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此外,乏燃料后处理还可循环利用铀、钚元素,降低我国铀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每100万千瓦核电设备容量的乏燃料年产量约为21吨。据我们测算,2021年乏燃料产量约为1123吨,累计产量为9841吨,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的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50吨。预计到2025年,即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时,我国核电站乏燃料储存能力将出现饱和。 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空间或达千亿,关键设备进口替代需求迫切。据我们测算,到2030、2035年,乏燃料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876吨、2394吨,至少分别建成2座、3座800吨处理厂(或等量处理能力)才能实现乏燃料产量和后处理能力的平衡。对应2030、2035年累计市场空间分别为3000亿元、45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27亿元、2290亿元(占比50.9%)。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和工业的持续投入,但在设备制造和建设方面经验仍有不足。2018年10月美国能源部限制对中国出口核技术,2020年6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将中核集团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考虑到部分在用进口设备已达寿命期限,我国核工业迫切需要实现国产化。 深耕核工业智能制造,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公司自成立之初便定位于核工业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应用于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包括乏燃料后处理、燃料元件制造、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是国内相对稀缺的深耕核工业领域特种装备的企业之一。2019-2021年,公司核工业领域收入增长迅速,成为整体业绩增长主力。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核工业收入占比达90%以上。据我们测算,平均每200吨后处理能力约需要38亿元智能装备投入,到2030年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在智能装备投资规模将达到305亿元(对应2个800吨后处理厂)。 核工业横向业务拓展+非核领域布局,双轮驱动业绩增长。除核燃料循环外,目前公司也在积极进入核电站运营、核设施退役处理、核技术应用产业、核辐射防护产业等领域。在非核领域,公司推进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领域智能生产线和装备等,并实现数字化工厂集成系统平台开发技术在非核领域的应用。受益于后处理项目将加速推进,以及公司在核工业和非核领域拓展,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0、1.60、2.0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5、1.94、2.53元/股。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6个月目标价50.75元/股,对应2022年动态PE估值35倍。 风险提示:业务过于集中及政策变化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