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晨

华西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20521080004。曾就职于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交大制药工程/经济学学士,山大税务硕士,2021年8月加入华西证券,主要负责医疗器械领域。...>>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康德莱 医药生物 2022-10-28 15.25 -- -- 16.06 5.31%
16.10 5.57%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23.98/2.56/2.30亿 元 , 同 比 增 长8.34%/20.24%/13.63%,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9/0.81亿元,同比下降 4.18%/5.81%,我们预计主要系康德莱医械脱表以及新冠相关产品过渡影响,常规业务增长稳健。 剔除医械并表同口径下,单三季度营收增速约 11%由于重大资产重组,康德莱医械自 6月份开始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单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0.77%,参考康德莱医械去年 4.65亿元营收规模,假设对应三季度 1.1亿元,则剔除医械并表同口径下公司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 11%,同时考虑去年二季度由于海运影响导致外贸订单发货延迟,单三季度外销基数相对较高,同时小规格注射器在后疫情时期与常规注射器产生结构性比例变动,整体来看公司常规业务表现较稳健。 费用率精简控制,净利润率为历史中高位水平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33.92%,同比下降 5.67pp,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以及毛利率较高的介入业务剥离影响,三费比率同比下降2.93pp 至 15.73%,研发费用率略下滑 1.67pp 至 3.98%,综合作用下净利率同比提升 0.11pp 至 13.30%,维持历史中高位水平。 投资建议考虑国内外形式变化及医械脱表影响,我们下调 2022-2023年盈利预 测 , 2022-2023年 营 业 收 入 从 38.57/45.02亿 元 下 调 至33.16/35.93亿元,新增 2024年预期营收 41.61亿元,2022-2024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7.1%/8.3%/15.8%,归母净利润从 3.90/4.84亿元下调至 3.66/ 4.44亿元,新增 2024年预期归母净利润 5.36亿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25.5%/21.4%/20.8%,随着净利润预期调整,预计 2022-2023年 EPS 从 0.88/1.10元/股下调至 0.83/1.01元/股,新增 2024年 EPS 为 1.21元/股,对应 2022年10月 26日 15.47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19/15/1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新品获批及放量不及预期,国际形势变动及汇率波动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维力医疗 医药生物 2022-10-21 21.54 -- -- 23.91 11.00%
23.91 11.0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04/1.26亿元,同比增长 31.29%/65.20%,其中单三季度销售规模 3.74亿元,同环比增长 28.20%/13.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148.97万元,同环比增长 50.48%/30.55%,业绩超我们预期,主要系公司内外销业务加速及降本增效共同推进,净利润率持续攀升,预期凭借持续的产品升级及销售拓展,公司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毛利率提升伴随提效降本,净利润率持续攀升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增长 0.26/3.03PP 至43.17%/14.59%,其中单三季度毛利率同环比增长 1.09/1.18pp 至44.43%,净利率同环比增长 3.05/1.95pp 至 15.86%,净利润率持续攀升,一方面受较高毛利率的内销占比提升,随着三季度疫情逐步缓解医院端用量趋于正常,内销业绩重回快速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提效降本,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均下降,前三季度三费比率同比下降 4.20pp 至 20.22%,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持续产品升级,打造底层优势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公司持续麻醉线、导尿线、泌尿外科线等优势业务产品迭代,不断向抗菌、可视化、重症护理组合等纵横拓展,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共计 5291.05万元,同比增长 58.82%,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 0.92pp 至5.27%,上半年新推出 5款产品,麻醉线升级无菌/柔性性能并新增带吸痰腔/可视性量大功能,导尿线推出亲水涂层超滑导尿管/合金涂层抗菌导尿管/无菌测温型硅胶导尿管等差异化新产品,持续强化底层优势,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 外销多市场/多品规开拓,内销高毛利率产品/新医院铺及,同步较快增速外销方面,大客户新产品项目持续落地,同时由于欧洲能源紧张及法规变更在即促成部分产能转移至国内,欧洲市场逐渐打开,汇率波动及生产自动化加强进一步提升产品性价比,外销订单实现较快增长,此外公司年初改革外销战略制定战线前移计划持续推进,凭借产品技术优势、产能优势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上半年海外业务同比增长57%;内销方面,三季度疫情逐步缓解,医院端用量趋于正常,销售重回快速上升趋势,随着销售改革下可视双腔支气管插管/镇痛泵/清石鞘/亲水涂层导尿管(包)/BIP 导尿管等高毛利产品放量及新增入院渠道产品铺及,优势业务领先地位持续巩固,品牌度及市占率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基本面发生全面积极变化,销售架构调整驱动内销发力、重磅创新型高毛利率品种上市放量,同时外销市场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结合股权激励预期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上调 2022-2024年盈 利预测,营业收入从 13.58/16.99/21.97亿元上调至14.11/17.80/22.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6.1%/26.2%/27.1%,归母净利润从 1.56/2.02/2.62亿元上调至 1.60/2.16/2.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1.0%/34.8%/30.3%,EPS 从 0.53/0.69/0.89元/股上调至0.55/0.74/0.96元/股,对应 2022年 10月 19日 22.86元/股的收盘价,PE 分别为 42/31/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形势扰动风险,疫情扰动超预期,客户拓展或订单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迈克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4-29 44.27 -- -- 48.89 10.44%
48.89 10.44%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一季度报告: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37.04、7.94、7.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2%、51.15%、49.88 %,各季度营收同比增速逐步提升,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0.70、3.13、3.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14%、314.80%、298.37%,相比于2019年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48.20%、165.25%、161.34%,主要系常规检测产品销售快速恢复,新冠检测产品保持高速增长,业绩表现较佳。 销售费用率控制得当,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2020年公司实现毛利率53.12%,主要系公司自产产品比重提升,实现净利率22.18%,期间费用率相比去年末(28.60%)下降2.92%,主要系销售费用率下滑所致,研发投入持续提升,达23,501.03万元,同比增长24.10%,研发投入占自产产品收入比重为12.68%,研发人员较上年增长43.36%,新增产品37项,包括直接化学发光配套试剂、全自动化学发光仪i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800等,新增研发项目206项,其中试剂及原材料202项、仪器4项,试剂和仪器在研项目分别为622项、15项,有效保障未来产品持续产出。 免疫仪器装机超1100台,且逐步向TLA推进 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i1000与i3000作为免疫平台下直接化学发光产品系列,高效稳定且成本适宜,可满足各级医疗机构需求,报告期内免疫仪器的装机超过1100台,配套检测试剂累计47项,在研的项目约为202项,此外公司是国内最早建立量值朔源体系的企业,溯源工作已从生化领域向免疫板块不断延伸,满足高端市场质量需求,发展潜力可期。公司免疫平台i3000已成功实现免疫流水线联机,并且将i3000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系统和迈克生化试剂,整合日立样品前处理系统PAM 及日立高速生化分析仪形成迈克生物生化免疫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医学实验室生化免疫检测板块自动化应用需求。 盈利预测 公司所处体外诊断行业具备高景气增长特性,我们认为公司将凭借在高端生化诊断的结构性优势、i3000/i1000 装机放量以及单机产出提升、流水线落地对试剂的规模化需求拉动、以血球为主的临检板块日渐成熟以及新冠检测试剂盒拉动下分子诊断业务的快速起航而享受快速增长红利,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4.79、53.81、63.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9%、20.1%、1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1、11.61、14.1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1%、20.7%、21.7%,EPS 分别为1.73、2.08、2.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26X、22X、18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i3000/i1000 装机量不及预期,流水线落地缓慢,配套试剂报证慢于预期,产品质量风险。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1-04-26 300.24 -- -- 373.33 24.15%
405.23 34.9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77、1.54、1.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45%、42.86%、38.6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1亿元,同比增长104.5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64元/股,业绩稳健增长。 在建工程增约60%,产能持续扩充 报告期内,公司在建工程达997.63万元,相比于2020年末增长59.98%,截至2020年末,公司以天津为中心,已覆盖辽宁阜新、吉林敦化等地区建立了多个小分子研发和生产基地,反应釜体积超过2,800m3(2019年末为超过2300 m3),固定资产周转率2.24,行业领先,莱英制药API厂房二期建设项目完工并投产,三期API厂房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下半年完工,吉林凯莱英制药4号厂房多车间投入使用,预计2021年将分批完工。预计2021年底公司反应釜总体积相较2019年底增长超过80%。此外镇江生产基地建设启动,预计2022年下半年一期投入使用。 研发保持高投入,股票激励提升积极性 2020年继续保持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投入力度,研发投入2.59亿元,同比增长34.50%,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22%;专利申请再创新高,累计申请专利279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59项,其中我国授权133项。拥有员工5,477人,其中具有海外跨国公司经验人员121人,研发及分析人员2,607人,占比47.60%,同比增长41.84%。2020年,共引进高级人才共计88人,其中博士人才59人,高级主管以上人才10人,海归及外籍人才46人。2020年推出新一期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共计215人授予101.8万股。 内生+外延,持续提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 公司立足于小分子CDMO业务,持续拓展新业务:1)化学大分子业务:新建1,200 ㎡研发中心、第3条毒素-连接体生产线和寡核苷酸中试车间相继投入使用;②2020年服务国内外30余家客户共计50余个项目,并与国内小核酸技术/制药主要开拓者瑞博生物建立合作;2)生物工程:共有催化用酶16大类,酶库中酶数量超过1,600个(自主知识产权新酶超800个),累计服务客户近30家,全年承接酶相关订单项目50余个,升级后具备2×5,000 L药用蛋白(酶)的GMP发酵生产能力,承接了首个国外临床后期药用酶生产项目;3)制剂:2020年收入同比年增长183.07%,其中1/3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外客户订单,承接“API+制剂”项目28个;4)生物大分子:2020年重点组建上海金山的生物大分子研发实验室的生物大分子核心团队,建设了符合GMP要求的中试生产车间,现有一条200L和500L一次性反应器生产线和一条生产多种规格注射液及冻干粉针的西林瓶生产线,完成了车间的施工建设及设备调试,具备承接项目的能力;5)临床研究服务:2020年临床研究及现场管理服务实现收入4,800.43万元,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87个,2020年末临床研究及现场管理服务板块拥有19个在执行的创新药项目,团队规模超过200人下半年并购CRO企业天津冠勤医药;4)合资成立有济医药,主要提供药理、毒理、药代评价服务,形成紧密业务协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为国内CDMO领先企业,受益于全球创新药及罕见病药物发展红利,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42.17、53.91、66.29亿元,同比增长33.9%、27.8%、2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13.33、16.57亿元,同比增长41.4%、30.5%、24.3%,EPS分别为4.21、 5.49、6.8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1X、55X、4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产能拓展不及预期。
爱美客 机械行业 2021-04-02 412.10 -- -- 619.99 50.45%
808.99 96.31%
详细
消费升级下的广阔市场,国产崛起进行时我国每千人医美诊疗人次远低于美韩等国,整体医美市场处于快速扩容阶段,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受疫情影响稍有降温,今年以来强势复苏。2019年我国注射类医美比重约为57.04%,玻尿酸、肉毒素分别占注射项目的66.59%、32.67%,同比快速增长,其中2019玻尿酸注射市场规模约为43.3亿元,复合增速超20%,进口品牌占据主导,随着本土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以及同层次产品的高性价优势,呈现量价齐升局面,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中短期凭借“嗨体系列+长效宝尼达”支撑1)嗨体:暂无竞品,3年内将独享颈纹注射市场,2019年嗨体颈纹注射约占整体注射类医美的2.76%,2020年提升至4.9%,预期三年后颈部除皱人士可达到医美注射总人群的10%,贡献12.71亿元营收,叠加在眶周抗衰市场的拓展,预计2023年眶周应用可为公司贡献2.5亿元营收,嗨体系列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状态;2))宝尼达:聚焦长效填充,仅爱贝芙一家合规竞品,上市八年承受市场考验,安全可靠,随着品牌力及消费者支付能力提升,预期持续走高。 长期看“玻尿酸+肉毒杆菌双注肉毒杆菌双注射及紧扣主流审美的纤体减脂纤体减脂”1)A型肉毒毒素获批临床,攻克动态皱纹注射市场,市场快速拓展中(2019年我国正规渠道肉毒素市场规模约为48.6亿元,同比增长24%),监管审批加速,行业竞争格局良好,预计最快2024年获批,可与现有玻尿酸产品形成共振,共用渠道快速放量;2)布局通体瘦身+局部减脂,迎合局部减脂,迎合主流审美,其中诺博特用于慢性体重管理的利拉鲁肽获批临床,国内尚无用于肥胖的该类产品获批,融知生物用于局部减脂的脱氧胆酸申报临床,以脱氧胆酸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美国贝克脂已成功应用于双下巴改善,是唯一获FDA批准的溶脂药剂,表明脱氧胆酸在人体溶脂领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尚未在国内获批,可拓展空间大。 财务数据优秀,“强而后大”营销策略契合医美市场规则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流高于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毛利率水平在产品迭代下高位上扬,区域结构增量空间可期,销售策略方面,面对庞大且分散的终端市场,首先采取直销方式做好大型医美终端机构的服务和宣传,做强单品后由经销商拓展二三线城市及相对小规模终端机构,现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约5000家医美机构,并通过医生教育平台“全轩学院”强化终端粘性,契合纷杂医美市场下品牌先行战略。 盈利预测综合公司主力产品同业竞争优势明显、细分领域快速扩容、品类层次覆盖广泛等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将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65亿元、16.89亿元、22.7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4.2%、45.0%、34.9%,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3亿元、9.93亿元、13.2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7.6%、43.3%、32.9%,EPS分别为3.20、4.59、6.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0X、91X、68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失败风险,市场拓展慢于预期,竞争超预期。
康龙化成 医药生物 2021-03-31 141.48 -- -- 166.00 17.33%
219.95 55.46%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51.34、11.72、8.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64%、114.25%、58.51%,基本EPS为1.48元/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6.49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5.48、3.83、1.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88%、75.19%、9.37%,业绩稳健增长。 分项目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可划分为实验室服务、CMC服务及临床研究服务三大模块,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63、12.22、6.29亿元,同比增长37.12%、35.54%、37.94%,分别实现毛利率42.74%、32.73%、18.78%,毛利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8、4.96、-6.19个百分点。 人才队伍快速扩充,临床研究服务承接能力快速提升 截止2020年末,公司拥有员工总计11012人,较2019年末增加3619人,近五年员工人数复合增速达27.8%,其中实验室服务、CMC服务及临床研究服务三大板块分别拥有员工5685、1934、2208人,同比增加了1384、390、1652人,从人才队伍扩充幅度可见临床研究服务领域的业务承接能力快速提升。 毛利率/净利率均处历史高位,研发强度提升较大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7.47%,处于历史高位,主要系毛利率较高药物发现与研究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至63.56%(2019年末为63.33%),且毛利率也在持续上升中,由2019年的40.26%提升至42.72%。期间费用率(18.19%)相比于去年(18.73%)下滑,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滑了0.14、0.09、0.32个百分点,但研发支出强度由2019年的1.67%提升至2.05%,有较大幅度上涨,报告期内销售净利率为22.34%,亦处于历史高位。 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充产能 报告期内公司增加北京地区2.25万平方米实验室服务设施,完成宁波杭州湾第二园区一期项目土建施工(近7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下半年承接大分子GMP生产服务项目),基本完成天津工厂三期工程建设(4万平米,小分子CMC,21Q1投入使用),全速推进绍兴工厂一期工程(8.1万平米,临床后期以及商业化CMC,将增加化学反应釜容量600立方米,其中200立方米预计2021年下半年交付使用),基本完成宁波园区二期第一部分(12万平方米实验室,预计于21Q1陆续投入使用),宁波园区二期第二部分建设已经开始(4.2万平米)。 盈利预测 公司为国内CRO+CMC一体化优质企业,受益于全球创新药研发的热潮和外包研发的高效率,现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46、87.10、114.36亿元,同比增长29.5%、31.1%、31.3%,实现归母净利润13.26、18.37、24.25亿元,同比增长13.1%、38.5%、32.0%,EPS分别为1.67、2.31、3.0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3X、96X、75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进度慢于预期,政策变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迈克生物 医药生物 2020-10-30 49.99 -- -- 54.20 8.42%
55.98 11.98%
详细
经营现金流改善,销售费用率控制得当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64亿元,同比增长 324.34%,其 中三季度经营净现流为 2.01亿元( +288.07%), 主要系公司销售回款增大、 强化费用控制; 公司实现毛利率 53.57%, 主要系公司自产产品比重提升,尤 其是自主研发的新冠检测试剂盒销售规模较大影响; 实现净利率 23.27%, 期 间费用率相比去年同期( 26.39%)下降 3.41%,主要系销售费用率下滑所致 (同比下降 3.27个百分点),研发费用逆势上扬,前三季度研发费用 9256.15万元,同比增长 21.53%。 直接化学发光仪销量约 860台,免疫业务发展可期 目前国内免疫诊断行业增速超 20%,占比 84%且持续上升的化学发光子领域 尚存 85%的进口替代空间,公司磁微粒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仪高效稳定且成 本适宜, 可满足各级医疗机构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酶促化学发光仪 IS1200销量较少(几十台),直接化学发光仪( i3000+i1000)总销量约 860台,其 中 i3000销售比重较大,约为 470台,单产可达 45万元左右, i1000销量约 为 390台,单产超 20万元,预计直接化学发光仪全年销量突破千台,目前 配套试剂 45种,正在研发规划中的试剂品种超过 120项,且具备领先量值 溯源能力,满足高端市场质量需求,发展潜力可期。 盈利预测 公司所处体外诊断行业具备高景气增长特性,我们认为公司将凭借在高端生 化诊断的结构性优势、 i3000/i1000装机放量以及单机产出提升、流水线落地 对试剂的规模化需求拉动、以血球为主的临检板块日渐成熟以及新冠检测试 剂盒拉动下分子诊断业务的快速起航而享受快速增长红利,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38.69、 46.29、 55.13亿元,同比增速分 别为 20.0%、 19.6%、 1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9、 8.35、 9.8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25.5%、 26.7%、 17.7%, EPS 分别为 1.18元、 1.50元、 1.76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42X、 33X、 28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i3000/i1000装机量不及预期,流水线落地缓慢,配套试剂报证慢
康龙化成 医药生物 2020-10-30 117.91 -- -- 117.81 -0.08%
154.42 30.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35.86、7.89、6.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53%、140.28%、85.34%,基本EPS为1.00元/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1.5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3.93、3.10、2.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69%、85.62%、42.31%,业绩表现不俗。 分项目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可划分为实验室服务、CMC服务及临床研究服务三大模块,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27、8.30、4.14亿元,同比增长37.64%、36.54%、32.05%,分别实现毛利率43.28%、31.71%、18.04%,毛利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3.05%、84.16%、2.82%。 毛利率处历史高位,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0.68%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7.74%,处于历史高位,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实验室化学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至64.89%(2019年末为58.67%),且毛利率也在持续上升(2019年为40.26%),期间费用率(16.89%)相比于去年同期(17.75%)下滑,主要系报告期内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下滑幅度较大所致(分别下滑0.27、0.47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0.66%,与收入增加相匹配,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0.68%至6904.75万元,报告期内销售净利率为21.37%,亦处于历史高位。 在建工程持续扩大,长期股权投资增幅工程持续扩大,长期股权投资增幅121.98%报告期内公司在建工程为5.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1亿元,增幅为143.22%,主要系宁波杭州湾生命科技园、绍兴园区一期工程以及天津园区三期工程按计划施工建设所致;非经常性损益金额约1.83亿元,主要来源于1)非同控下企业合并北京联斯达,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2312.29亿元;2)参股公司Zentais于2020.4.3(美国时间)在Nasdaq上市,截止报告期末确认对其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183.89万元;3)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3218.90万元。报告期内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2.91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加121.98%,主要系新增对宁波康君宁元、AccuGenGroup的股权投资7700万元、3039万美元,同时取得原联营公司北京联斯达控制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盈利预测公司为国内CRO+CMC一体化优质企业,受益于全球创新药及罕见病药物发展红利,现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48、60.28、79.67亿元,同比增长26.4%、27.0%、32.2%,实现归母净利润7.64、9.73、12.52亿元,同比增长39.7%、27.3%、28.6%,EPS分别为0.96、1.23、1.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3X、96X、75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进度低于预期,政策变动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南微医学 2020-10-29 206.00 -- -- 252.43 22.54%
252.43 22.54%
详细
三季度业绩稳步提升, 研发投入增幅较大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提升较大, 中国区域销售规模为 2.21亿元( +8.20%),美 国区域完成销售收入 6218万元( +34.74%), 9月单月销售超过 1.4亿元, 创历史新高;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除疫情因素外主要系公司研发 投入加大( +42.12%);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率 65.71%, 受公司产品结构 升级预期未来仍稳中有升,期间费用率同比/环比均稍有上扬,主要系管理费 用率( 15.59%)、研发费用率( 6.97%) 上涨所致。 长期发展逻辑依旧坚挺 国内内镜下诊疗耗材行业将充分受益于早筛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术式升级而快 速发展(现有规模约 50亿元,增速可达 20%以上),公司核心产品凭借优异 性能以及渠道拓展有望带来市场份额的提升,如 EOCT 成像扫描速度( 24.4帧/秒)为 FDA 首批产品 NvisionVLE 的两倍, 软组织夹在残留长度、旋转、 闭合等核心指标方面比肩甚至超越波士顿科学、库克、奥林巴斯等国际巨头 (国内外市场份额仅约为 15%、 10%), 潜在进入者除非有颠覆性的优势否 则难以撼动公司产品地位, 我们认为公司长期发展逻辑坚挺。 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的产品性能优异且品类齐全、国内市场增速较快且空间庞大、海 内外双推市场导向明确,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3.78、 19.97、 24.9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4%、 44.9%、 24.8%, 实现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8、 4. 10、 5.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2%、 42.2% 23.6%, EPS 分别为 2.16元、 3.07元、 3.80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94X、 66X、 5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市场接受度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海外疫情发展超预 期。
迪安诊断 医药生物 2020-10-29 39.59 -- -- 40.77 2.98%
45.88 15.8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4.72、8.99、8.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33%、155.69%、165.5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30亿元,同比增长222.67%,基本EPS 为1.45元/股,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9.99、3.98、3.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36%、283.52%、315.78%,业绩表现优秀。 期间费用率控制得当,毛利率/净利率持续提升。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37.43%,其中第三季度为38.11%,主要是由于特检业务和新冠检测服务比重增加影响;前三季度实现净利率14.82%,期间费用率相比于上年同期(21.76%)稳中有降(19.75%),主要系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控制得当(分别下降1.68%、0.58%),其中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环比下降3.64%,净利率(16.76%)稍有下滑。公司目前运营38家ICL 实验室,上半8家扭亏为盈,共29家实现盈利,旗下36家实验室均被指定为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指定机构,覆盖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助力公司诊断服务业务升级。 “技领未来”,特检及重点学科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可提供超过2500项检验项目,并加大在生物质谱技术、NGS 平台和精准诊断中心等高端平台的建设力度,上半年公司建设10余家质谱实验室,并利用NGS 二代测序、MassARRAY 核酸质谱、生物质谱、数字PCR 等技术平台,完成多个肿瘤、个性化用药、病原微生物感染快速诊断等研发项目,特检及重点学科(分子诊断、病理诊断、微量元素和质谱诊断)贡献的收入占公司诊断服务收入比例超过三成,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共计1.99亿元,同比增长31.69%,196.94万元开发支出由于大部分试剂盒研发项目已结项并获批注册证转入无形资产,“技领未来”战略持续加码,公司与区域龙头三甲医院的“精准中心模式”是行业内首创的基于特检平台的共建模式,上半年累计有五家精准中心实现盈利,下半年将启动省外连锁化复制。 盈利预测。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5.26、116.52、139.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5%、10.7%、19.5%,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0、7.53、9.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0.1%、3.1%、22.7%,EPS 分别为1.18、1.21、1.49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3X、32X、26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后疫情ICL 业务下滑超预期,质量控制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