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蒋领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计算机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1110002。曾就职于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资深分析师,萨塞克斯大学商科硕士,2021年加入民生证券研究院...>>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9 109.42 -- -- 131.16 19.87%
170.00 55.36%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2Q1季报:期间实现营业收入31.42亿元,同比增长53.86%;实现归母净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39.2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37.96%;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46元,同比增长124.39%。 业绩超预期。两个角度看待超预期:1)营收角度:2022Q1公司实现营收31.42亿元,同比增长53.86%,环比下降仅3.83%。而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Q1我国乘用车产量相较上年同期增长仅10.85%,公司收入增速明显好于车市平均水平,从绝对值看,营收也达到了历史峰值;从环比来看,由于Q1在疫情+缺芯+春节的影响下,导致我国乘用车产量环比2021Q4大幅下滑,达到-18.59%,而公司收入环比的降速显著小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显著的α属性;2)净利率角度:2022Q1公司销售净利率达到10.03%,虽然同比下降了1.15pct。但我们认为还是超预期,原因在于:成本端看,2022Q1在全球缺芯的巨大影响下,公司销售毛利率仍能保持23.96%,同比仅下降1.08pct(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性缺芯影响真正爆发始于2021Q2);费用端看,2022Q1公司研发投入达2.78亿元,同比增幅达69.61%,而在延续高投入+缺芯影响的基础上,公司仍能保持净利率的相对稳定,这也是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两大原因驱动业绩超预期,展望后续保持乐观。我们认为,业绩超预期的原因有两点:1)收入端-座舱稳定增长,自驾保持高增。其中,以自驾为例,IPU01已实现规模化量产、IPU02也已获多家定点,并于21年底实现量产供货、IPU03在P7、P5大规模供货,而根据小鹏官方统计,P7交付持续创新高,P5销量在1/2月虽环比略有下降,但总体仍保持稳定(第一季度合计销量10486辆)。根据我们的测算,2022Q1公司自驾收入约在6-8亿元左右(去年同期预测在1.5-2亿元左右),贡献明显;2)成本端-依托于供应链能力,产品毛利率保持稳定。我们认为,在全球缺芯背景下,主机厂对于Tier1或将更看重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即保供能力,而公司为应对供应市场的波动,已积极布局并大幅购买原材料以应对风险,根据21年年报披露,公司期末存货账面价值达20.3亿元,较期初增长85%,其中原材料账面价值为9.06亿元,较期初增长167.26%,而这供应端的前瞻性布局,也正是公司毛利率能实现“立而不倒”的原因。展望后续,我们判断,座舱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其中驾驶信息显示业务贡献或将相对明显,而在自驾中,IPU01保持稳定增长,IPU02/IPU03或将进一步突破,IPU04预计年中实现批量出货,根据我们预测,保守预计公司全年自驾收入或达30亿元以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49/15.49/20.8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2/23年PE分别为49/36倍。我们认为,公司客源优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卡位优势明显,故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供给恢复不及预期;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8 98.12 -- -- 130.42 32.92%
169.04 72.28%
详细
事件概述:4月14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期间实现营业收入95.69亿元,同比增长40.75%;实现归母净利润8.33亿元,同比增长60.75%;实现扣非后净利润8.21亿元,同比增长77.7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42亿元,同比增长91.86%。 自动驾驶产品陆续量产,业务有望持续放量。报告期内,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实现营收达13.87亿元,同比增长95%,在业绩高增的背后,各项产品均有明显斩获。其中,传感器:摄像头年度出货超1000万颗,ADAS摄像头已获多个车厂定点;77GHz毫米波已规模化量产,并完成了新一代AK2超声波雷达的开发设计;5G和V2X产品实现国内首次供货;控制器:IPU01年销量超过百万套;IPU02已获多家车厂定点,并在21年底实现量产供货;IPU03在P7、P5实现大规模供货;IPU04已获得多个订单,包含如上汽、理想、高合等传统自主品牌客户和新造车势力。 智能座舱量价提升,公司已斩获明显优势。根据汽车之家的预测,车载娱乐系统的渗透率将从2021年92%,至2025年形成标配,我们预计公司智能座舱业务将持续加速,并从中高端延伸至中低端车型,覆盖更多车型。同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智能座舱单体价值量从1500元左右攀升至9000元左右,其价值量不断提升。公司与高通合作的“一芯多屏”产品已率先量产,并且为新客户一汽丰田、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主机厂多款平台化车型配套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产品陆续进行规模化配套量产,结合单体价值量的提升,公司业绩或将得到长续稳定的保证。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座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93亿元,同比增长33.52%。其中,大屏化产品业务规模快速提升,显示模组及系统业务营收规模超100%增长,液晶仪表业务继续攀升,获得多家主机厂项目定点。 依托高毛利率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和供应链能力,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明显。 在收入端,我们判断,在依托高毛利率产品IPU03的规模化量产下,带动了自动驾驶业务整体毛利率快速提升,达到20.78%,同比增长9.94pct;在成本端,在缺芯及原材料上涨的背景下,公司为应对供应市场的波动,积极布局并大幅购买原材料以应对风险,根据年报披露,期末存货余价值达20.3亿元,较期初增长85%。因此,即使行业影响依旧,但公司产品毛利率却仍能呈现逆势上涨,达到24.60%,同比增长1.21pct。我们预计,在公司积极备货基础上,随着缺芯的缓解,以及IPU03/04陆续规模化量产,公司产品毛利率或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73/15.75/21.0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2/23年PE分别为48/35倍。我们认为,公司客源优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卡位优势明显,故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供给恢复不及预期;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四维图新 计算机行业 2022-04-06 14.30 -- -- 15.19 6.22%
16.04 12.17%
详细
占据智能汽车时代“制高点”,厚积薄发终迎拐点。公司起步于地图导航,虽然目前在位置大数据、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载芯片等诸多领域优势显著,但市场仍更多地把公司当作传统图商,而忽略了其在智能汽车时代升级为全栈服务商的业务空间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化。我们认为,在汽车智能化的巨大浪潮下,公司已全面形成“地图+车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芯片”五位一体的业务布局,通过全栈布局占据智能汽车时代“制高点”。公司长期高研发投入终于迎来收获拐点:2021年营业收入30.60亿元,同比增长,创上市以来新高,利润扭亏为盈,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再次大幅扭亏为盈,业绩拐点确立。 “三山叠峦”确立史诗级机遇,“合规+地图+算法+定位”闭环实现盈利模式蝶变。“滴滴事件”驱动数据安全迈向监管时代,合规平台的搭建迫在眉睫。值得注意的是,合规平台与高精度地图的强耦合性,将催生汽车智能化“军备竞赛”,三方面共同加速高精度地图的刚需性下沉。根据现有“合规+地图”的特点,我们判断未来或将以“数据运营”的形式展开。根据测算,在悲观、中性和乐观的情况下,至2025年对应的增量空间或将分别达到79亿元/年、105亿元/年、131亿元/年。而公司在“国资背景+独立身份”加持下,凭借在高精度地图中“底图-更新-定位“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市占率或将一骑绝尘。从目前已获得的订单看,继宝马、戴姆勒后,沃尔沃“云合规”、“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服务平台”发布,清晰地展示了订单背后的业务闭环,即从“信息合规-数据建模-底图验证-功能展现-定位辅助”的全垒打,此后福特订单也是例证,后续订单更值得期待。引领车规级“中国芯”崛起的集大成者。杰发科技在背靠联发科“基因”下已具备超脱的技术能力,其产品线涵盖IVI、MCU、TPMS、AMP四大系列。其中,MCU打破国外垄断,在缺芯大背景下,已全线进入比亚迪、上汽、一汽、长城、特斯拉、小鹏等国内外头部主机厂,其还为宁德时代提供MCU用于其BMS电源管理芯片。传统IVI芯片已确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连续多年占后装市场50%以上份额),并逐步向前装渗透,同时向座舱SoC发展;作为国内首颗自主研发的车规级TPMS全功能单芯片,客户群体快速拓展。投资建议:2022年是“地图数据+合规安全”SaaS收入的放量元年,预计2022-2023年收入为10.4亿、22.8亿,参考A股SaaS龙头企业金山办公(其处于2020-2021年SaaS高成长期PS分别为38、26倍),该类业务合理估值区间为270亿-395亿。暂不考虑公司旗下拥有的:中国最好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商之一六分科技、最优质的乘用车联网商之一四维智联、国内头部商用车前装企业中寰卫星等众多“独角兽”,仅考虑传统导航业务100亿估值(2014年腾讯以11.73亿元入股公司11.28%股份作为产业资本定价基准)、芯片业务估值140亿(参考A股同类芯片龙头企业兆易创新19-20年高成长期估值区间20-30倍PS,保守给予杰发2022年20倍PS,对应估值140亿)+云服务估值270-395亿估值,公司目前合理估值区间在510亿-635亿。 考虑目前云服务收入尚处于放量元年,中长期具备更高向上弹性,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进程不达预期;商誉减值风险。
四维图新 计算机行业 2022-04-01 14.37 -- -- 15.19 5.71%
16.04 11.62%
详细
事件概述: 3 月30 日,公司发布2021 业绩快报、2022 年Q1 预告:2021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0.60 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归母净利润1.22 亿元,同比增长139.3%;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60 亿元,同比增长117.1%,均贴近此前业绩预告的上限。2022 年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10-0.13 亿元,同比增长123.0%-130.0%,逆势实现大幅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0.45 亿元)。 业务体系重塑,全面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战略转型。面对汽车产业的历史性变革,公司将聚焦汽车智能化,形成“智云、智驾、智舱、智芯”的新型业务体系。其中,智云业务聚焦位置大数据服务以及“合规+高精地图+定位”为核心云服务;智驾业务主要是高级辅助及自动驾驶业务,即提供面向全场景的自动驾驶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智舱即围绕座舱生态,提供动态出行信息、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终端设备及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智芯则以汽车电子芯片为主,产品线包括IVI信息娱乐芯片、MCU 车身控制芯片、TPMS 胎压监测芯片和AMP 车载功率芯片等。根据公司快报,2021 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达到30.60 亿元,为上市以来的峰值,表现十分亮眼。我们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智云:大数据服务加速突破,同时云合规业务逐步落地,我们预计增速或将达50%+;2)智驾:受益于商业化量产合作的大幅增加,我们预计全年增速或达60%+;3)智舱:受益于商业化加速,前装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座舱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得到车厂客户的认可和肯定,我们预计增速或达40%+;4)智芯:车规级MCU出货量及收入贡献同比2020 年实现十倍以上增幅,其他芯片出货量稳定增长。 22Q1 逆势大幅扭亏为盈,云业务成长值得期待。2022Q1 在疫情影响,以及汽车销量乏力等不利的宏观背景下,公司逆势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达0.10-0.13 亿元,同比增长123.0%-130.0%,表现十分亮眼。其中,在面对全球缺芯环境下,公司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加速拓展车规级MCU 客户规模,芯片出货量与智芯业务收入均同比实现较大增幅;智云业务则受益于主要OEM 客户重点车型销量增长以及大数据服务合作项目的加速推进,收入大幅度增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继戴姆勒、沃尔沃、福特等订单后,根据公司披露,今年陆续又在各大车厂及新势力斩获新订单,“合规+地图+定位“以及自动驾驶服务已进入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在我们报告《四维图新:汽车数据安全”国家队“》中也已全方位解析了公司在此的竞争优势,后续相关订单及云业务的成长均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1-23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1/4.92 /9.24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2/23 年PE 分别为 68/36 倍。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汽车数据安全“国家队”的身份,竞争壁垒更高,且后续市场空间明显。故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上游供给恢复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进程不达预期;新增订单不及预期。
四维图新 计算机行业 2022-02-25 17.70 -- -- 17.80 0.56%
17.80 0.56%
详细
事件概述:2月23日,四维图新荷兰子公司获得为大众汽车信息娱乐平台One.Infotainment提供数据增强和编译服务的提名,在2024-2030年,将为大众汽车全新的标准化信息娱乐平台One.Infotainment提供面向大众汽车全球市场(中国大陆除外)的数据增强和编译服务。 地图“编译”出海,竞争力的再次验证。地图编译的过程是将原始地图数据编译成用户可使用的地图格式,通过编译,数据将被标准化、删除冗余,并被压缩使其适合各种存储媒介。2011年,公司就已全资收购全球领先数字地图编译服务商Mapscape,在全球率先商用NDS标准格式地图数据,并能提供全面的数据编译服务,可以编译来自全球各地图供应商的不同规格数据,将其编译为客户定制化的地图格式,以满足汽车OEM厂商及各行业客户的需要。我们认为,此次订单的斩获,彰显了公司从NDS(即电子地图导航数据标准)和导航领域延伸到ADAS(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高精度地图领域的先进的地图数据集成、处理和编译能力,展现了公司作为先进汽车服务提供商在地图数据集成、处理和编译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作为率先“测绘-编译”出海的公司,未来相关合作更值得期待。 订单大年,看好“合规+地图+定位“闭环下盈利模式的蝶变。继戴姆勒订单后,沃尔沃“云合规”、“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服务平台”的发布,也清晰地展示了订单背后的业务闭环,即从“信息合规-数据建模-底图验证-功能展现-定位辅助”的全垒打。也再次验证了公司真正技术底蕴和战略雄心,此后福特订单也陆续而至,后续订单更值得期待。至此,我们再次强调,公司拐点已至。同时,“合规+地图+定位”三合一的数据服务年费模式也正式开启,且单车年服务费收入根据车型不同在几百元不等。根据我们测算,中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乐观预计到2025年L2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保有量将从600多万辆增至5000万辆,仅考虑最刚需的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年费(即云服务)市场在2025年空间就将达到百亿元以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29.5/49.3/65.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3.8/5.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S为14/9/6倍,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400/112/73倍。公司无论是传统业务如高精度地图、大数据服务,还是自动驾驶、芯片、车联网等新兴业务均已具备了明显优势,长期发展坚定看好,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高精度地图行业竞争加剧;车联网业务变现速度低于预期;自动驾驶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四维图新 计算机行业 2022-01-18 17.49 -- -- 18.61 6.40%
18.61 6.40%
详细
事件概述:1月16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业绩预告:预计21年实现营业收入29.0-3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0%-44.3%;实现归母净利润1.0-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7%-142.5%;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4-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4%-118.5%。收入端大超我们此前预期。 业务全线回暖,收入端创历史新高。从全年来看,公司营业收入预计达到29.0-31.0亿元,为上市以来的峰值,同比增速为35.0%-44.3%,表现十分亮眼。 我们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受益于商业化量产合作的大幅增加,预计全年增速或将达65%+;2)位置大数据服务为主的高毛利业务不断得到政企客户的认可和肯定,预计也将呈现高增长。根据我们预测,该业务增速或将达到50%+;3)受高端车型销量增长影响,公司车规级导航业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期间实现40%+增速;4)车联网业务受益于商业化加速,预计21年收入也将实现40%+增长;5)芯片业务虽然受到汽车电子芯片供应紧张以及原材料价格增长的影响,但从全年看,其产品出货量及收入贡献仍有大幅增加,预计达到20%+增速。从单季度来看,预计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12.4亿元,同比增速68.3%-100.6%,环比增速56.4%-86.5%,均呈现高增长;预计利润端Q4单季度实现0.9-1.2亿元,呈现逐季向好趋势(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0.45亿元、-0.1亿元、0.14亿元),我们判断,主要三方面原因造成:1)收入端逐季向好;2)费用端积极控制;3)募集资金收益增加。 订单大年,看好“合规+地图+定位“闭环下盈利模式的蝶变。继戴姆勒订单后,沃尔沃“云合规”、“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服务平台”的发布,也清晰地展示了订单背后的业务闭环,即从“信息合规-数据建模-底图验证-功能展现-定位辅助”的全垒打。此后福特订单也陆续而至,后续订单更值得期待。至此,我们再次强调,公司拐点已至。同时,“合规+地图+定位”三合一的数据服务年费模式也正式开启,且单车年服务费收入根据车型不同在几百元不等。根据我们测算,仅考虑最刚需的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年费(即云服务)市场在2025年空间就将达到百亿元以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1-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3.8/5.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2/23年PE分别为103/69倍。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汽车数据安全“国家队”的身份,竞争壁垒更高,且后续市场空间广阔。故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上游供给恢复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进程不达预期;新增订单不及预期。
四维图新 计算机行业 2021-12-30 14.89 -- -- 18.61 24.98%
18.61 24.98%
详细
一、事件概述 四维图新于12月24日发布公告,获得福特汽车LBS数据合规平台采购订单。未来一年内,公司将为福特汽车提供定制化LBS数据合规性解决方案。 二、分析与判断 什么是“LBS数据合规平台”? 在此订单前,公司就已发布与戴姆勒、沃尔沃的相关订单,其中以沃尔沃为例,从“车联网云合规平台-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服务平台”订单的依次发布,全面且清晰地展示了公司在此相关订单背后的业务闭环,即实现从“信息合规-数据建模-底图验证-功能展现-定位辅助”的全垒打。既有珠玉在前,我们认为,此次福特“LBS数据合规平台”或将只是“首发”,且其合作内容或与沃尔沃“车联网云合规平台”相一致,即实现车载地理信息数据的合规化处理。 公司作为汽车数据安全“国家队”,在高精度地图上早已形成“全方位优势” 高精度地图的三大核心环节可分为:底图采集、实时更新、RTK定位。公司目前已具备“全方位优势”,其中,底图:稀缺的测绘资质(测绘甲级资质)以及测绘“完成度”(覆盖32万公里路程)是公司业务的基石;实时:已深度绑定众多车企/出行服务企业,而未来合作车辆将搭载车载传感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平台,并与其实现数据共享,这也使得公司在高精度地图业务上将具有“独特”的数据生态优势;RTK:RTK技术对于高精度地图的核心作用在于,保证了车体实际位置与地图位置的一致性,而其技术重要的支撑主要受制于地基站的多寡,公司旗下六分科技正在组建超过2200个参考站,具备了坚实的壁垒性。 “合规+地图+定位”,盈利模式的蝶变 参考公司近期承接的沃尔沃相关平台订单,我们认为,该些项目不仅只是平台搭建而已,其盈利模式更深层的变化来自于“数据管理服务”,即“合规+地图+定位”模式展开,使得单车年费有望从不到100元提升至400元,中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乐观预计到2025年L2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保有量将从600多万辆增至5000万辆,仅考虑最刚需的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年费(即云服务)市场在2025年空间就将达到百亿元以上。 三、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1-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3.6/5.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2/23年PE分别为95/62倍。考虑到四维图新的业务版图,选择卫士通作为可比公司,目前公司22/23年的PE低于卫士通22/23年105/77倍的PE水平。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汽车数据安全“国家队”的身份,对比卫士通而言公司所处的智能汽车市场在行业规模、进入门槛等领域壁垒更高。故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上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进程不达预期
四维图新 计算机行业 2021-12-17 15.50 -- -- 16.79 8.32%
18.61 20.06%
详细
一、事件概述 公司于12月15日晚发布公告,与沃尔沃汽车签署高精地图框架采购协议,并将为其未来三年内在国内销售的沃尔沃汽车的相关车型提供高精地图产品。 二、分析与判断 高精度地图-具备“上帝视角”的“引路者” 在自动驾驶时代,“地图”一词已经失去了其传统路线图的含义。未来的“地图”实际上指的是非常精确且不断更新的自动驾驶环境模型,亦是天然服务于自动驾驶的专用性地图,而基于其功能的实用性,目前业内普遍认为,高精度地图将是高等级自动驾驶(L2+及以上)的“必选项”。 从“底图-实时-RTK”已构筑全方位优势 根据划分,高精度地图的三大核心环节可大致分为:底图采集、实时更新、RTK定位,而公司目前已具备了全方位优势,其中,底图:稀缺的测绘资质(测绘甲级资质)以及测绘“完成度”(覆盖32万公里路程)是难以被超越的根本;实时:公司已深度绑定众多车企/出行服务企业,而未来合作车辆将搭载车载传感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平台,并与其实现数据共享,这也使得公司在高精度地图业务上将具有“独特”的数据生态优势;RTK定位:RTK技术对于高精度地图的核心作用在于,保证了车体实际位置与地图位置的一致性,而其技术重要的支撑主要受制于地基站的多寡,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旗下六分科技正在组建超过2200个参考站,具备了极强的壁垒性。 继“车联网云服务平台”后再度斩获“高精度地图”项目,商业闭环已然形成 根据此次公告的内容,意味着公司已实现了在沃尔沃国内车型下原有图商的全面替代,而此次订单的斩获,我们认为,不仅体现了公司在地图领域领先的产品力,同时也是其商业闭环全面形成的关键一步。我们认为,“车联网云服务平台+高精度地图”将不仅仅只是平台搭建,亦或是地图供应而已,其盈利模式更深层的变化来自于“数据管理服务”,即以“合规+地图+定位”的云SaaS化服务模式展开。根据测算,在悲观、中性和乐观的情况下,汽车数据安全业务至2025年对应的增量空间或将分别达到30.4亿元/年、60.7亿元/年、124.1亿元/年。 三、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1-23年实现营收25.5/31.0/38.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3.6/5.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2/23年PE分别为101/66倍。考虑到四维图新的业务版图,我们选择卫士通作为公司的可比公司,目前公司22/23年的PE低于卫士通22/23年110/80倍的PE水平。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汽车数据安全“国家队”的身份,对比卫士通而言公司所处的智能汽车市场在行业规模、进入门槛等领域壁垒更高。故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上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进程不达预期
同花顺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1-12-10 129.00 -- -- 151.66 17.57%
151.66 17.57%
详细
精准把握移动浪潮,砥砺研发AI开花结果纵观同花顺的发展历程,每次砥砺前行离不开公司对于技术趋势的精准判断以及研发投入的高度重视。早在 2007年初同花顺就前瞻性地布局了移动端,并在精准把握移动浪潮下流量优势尽显。 此外,公司积极拥抱前沿技术,有效地与传统业务进行融合,而其基于前沿技术筑底下的战略布局和转型信心正是市场普遍忽视的深刻变化。 “河牌”:流量为王,顶级Beta领军同花顺的增值电信业务与股票市场存在正相关性,贴近于 C 端且占比较高,导致公司业绩 Beta属性明显。而该业务受三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活跃用户数是基础,但长期看难有再次大幅的提振机会,未来提升的空间在于 ARPU 值以及付费率的提升。根据我们测算,公司产品付费率的峰值不超过 7%,相较于同类型应用仍有较大提振空间。 “底牌”:研发筑基,蕴含无限可能前瞻研发布局,AI 落地开花:公司 13年便布局 AI 领域的研发,同时持续加大研发力度,17-20年研发投入占比始终超过 20%,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50%.目前已经形成 AI 开放平台+AI 组件+行业解决方案的生态体系,AI+金融、AI+行业有成熟的落地应用。 爱基金:复盘蚂蚁与天天基金,看爱基金如何突围。我们通过复盘第三方基金代销行业的发展,认为居民资产向互联网理财转移、公募“出圈”两轮浪潮极大地推动行业发展,而在这两轮浪潮中蚂蚁基金实现对于天天基金的超越,我们认为生态流量差距是核心、余额宝带来的应用创新是催化。回到爱基金,基于同花顺生态中 3300万+的月活是基石,AI 赋能有望帮助爱基金实现腾飞。 iFind:极佳的 Saas 模式,迎天时地利。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积淀,目前 iFind 在数据、功能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有望凭借价格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优良的服务以及极具特色的功能实现市场份额的突破,从而推动收入快速增长。 智能投顾:数据维度、技术底座、产品渠道是发力智能投顾的核心要素,而同花顺是少数同时拥有三维优势的公司,率先设立了人工智能资产管理公司,并以大手笔自有资金进行智能投顾探索。 投资建议预计同花顺 21-23年营收分别为 38.98、50. 11、61.0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7.1%、28.5%、21.7%; 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02、30.38、37.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9.4%、26.4%、22.7%; 当前市值对应 21/22/23年 PE 分别为 29/23/19倍。同花顺是我国互联网金融 IT 公司的龙头企业,我们选择金融 IT 另外两家细分领域龙头东方财富、恒生电子作为可比公司,当前市值对应 21、22年 PE 的均值分别为 52、41倍,公司的估值横向对比仍有较大空间;若纵向比较,同花顺与自身过去 3年滚动市盈率均值 61倍相比,估值上有显著的差距。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不及预期;爱基金导流不及预期;iFind 市场速度不及预期;技术提升不及预期
四维图新 计算机行业 2021-11-16 15.80 -- -- 17.21 8.92%
18.61 17.78%
详细
“数据黑箱”下的安全困局继“车顶维权事件”后,“滴滴事件”敲响汽车数据安全警钟。由于目前国内对车辆数据权属、界定、管理都未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这也导致车载数据在不同厂商下形成“孤岛化”,即数据分析主动权均掌握在主机厂手中,并逐渐演化为垄断的“数据黑箱”。但在“滴滴事件”后,我们认为,车辆数据安全或将以此为界定,正式进入监管时代。 汽车地理数据“国家队”登场公司脱胎于中国四维,后者由国家测绘局于1992年创建的,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其在2002年研制了国内第一份商用导航地图产品,率先开启国内导航产业商业化之路,后又陆续推出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载芯片等一系列新兴业务。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导航+车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芯片”五位一体的纵深布局,并在拥有测绘甲级资质以及国汽智图为背书,使其已成为兼备“稀缺性、成长性”的“隐形冠军”,以迎接智能驾驶时代的全面升维。 破局“数据黑箱”,盈利模式的蝶变从此次公告的订单内容来看,公司承接的自动驾驶数据管理服务平台项目亦或是车联网云服务平台,不仅仅只是平台搭建而已,其盈利模式更深层的变化来自于“数据管理服务”。因此,我们判断盈利模式未来或将以“数据运营”的形式展开。根据我们测算,在悲观、中性和乐观的情况下,至2025年L2及以上自动驾驶数据管理服务市场对应的增量空间或将分别达到30.4亿元/年、60.7亿元/年、121.4亿元/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1-23年实现营收25.5/30.5/37.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3.2/4.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2/23年PE分别为108/74倍。考虑到四维图新的业务版图,我们选择智能驾驶领域的操作系统平台型公司中科创达与数据安全“国家队”卫士通作为公司的可比公司,目前公司22/23年的PE高于中科创达,但低于卫士通22/23年123/90倍的PE水平。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汽车数据安全“国家队”的身份,相较于中科创达在数据安全、数据处理和相应的增值服务上有更加广阔的机遇,而对比卫士通而言公司所处的智能汽车市场在行业规模、进入门槛等领域壁垒更高。综合考虑可比公司的估值和四维图新所卡位的“赛道”,我们认为公司估值仍有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上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进程不达预期;商誉减值风险;解禁股出售造成股价波动风险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08-02 136.00 152.95 225.63% 150.49 10.65%
150.49 10.65%
详细
事件:公司正式发布 2021年半年报,2021年 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1.44%; 实现归母净利润 2.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8.85%。 业务向好遍地开花。 报告期内,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1.44%; 实现扣非后净利润 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98%,若剔除股权激励超增影响,则同比增幅达 85.81%,远超营收增速,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公司产品毛利率的稳定上升, 2021年 H1公司综合毛利率达 42.25%,同比增长 2.24pct。分业务来看,报告期内公司智能软件业务实现收入 7.28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30.21%;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实现收入 4.93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70.06%(其中,软件服务、软件许分别为 4.17、 0.75亿元);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 4.68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137.23%。 智能座舱优势显现,尽享成长红利。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2021年 H1国内新车(合资+自主品牌)搭载智能座舱上险量为 139.39万辆,同比增长 97.88%;新车智能座舱的搭载率达到 13.86%,同比增长 4.5pct, 其中 L0/L1功能已实现普及, L2/L3功能也已进入了导入期。在我们深度报告《智能化:撬动百年汽车“核聚变”的阿基米德支点》中重点分析过,智能座舱是赋予传统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关键,而对于其底层芯片的选择则会基于三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包括芯片价格、算力与 5G Modern 技术。我们在此指标下判断,高通优势将会愈发凸显,而公司在基于“高通+QNX”双 IP 下方案的成熟,一方面使其实现了从外包商向方案商的跃升,另一方面则能借助该方案的优势, 尽享行业成长红利。 智能驾驶能力互补, IP 加速丰富。 根据汽车之家信息显示, 6月 29日长城汽车正式发布咖啡智能 2.0,其智能驾驶第三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ICU3.0采用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台,算力支持 360T-1440T, 2022年 Q2量产上车。此外,2020年 6月公司与滴滴合作开发的 DMS、ADAS等智能安全驾驶方案正式发布、 2020年 12月公司收购自主泊车领域明星企业-辅易航 51.48%股权、2021年 3月与华人运通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汽车智能系统及软件开发,联手打造下一代汽车计算平台和工具链。 我们在深度报告中也重点分析过,在自动驾驶域中,英伟达相较于高通的优势之一在于软件生态及工具链的成熟(理想汽车选择英伟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汽车计算平台及软件开发工具链的成熟,其在拥有与高通多年深度合作的关系下,不仅能有效弥补高通在车载软件及工具链上能力的缺失,同时公司也能借此机遇顺利切入自动驾驶领域,并有望实现现有自动驾驶 IP 的全面输出。 5G 开启商用, IOT 将成为公司业绩核心增量点。 公司作为高通在中国的重磅合作伙伴, 其合资子公司创通联达在基于高通芯片下深度定制机器人、无人机和 VR 等业务。同时,公司于 2020年发布多款 SoM及开发平台产品,其中典型的如 RB5机器人开发平台, 其能够支持开发者和厂商打造下一代具备高算力、低功耗的机器人和无人机,满足消费级、企业级、防护类、工业级和专业服务领域的要求;如专为边缘计算应用场景设计和研发的 TurboX EB5,为全球首款支持 Linux 和Android 操作系统及 5G 连接的边缘智能产品,其具有超强的 AI 算力和视频编解码能力,通过内臵的智能边缘操作系统 TurboX Edge OS,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便捷的设备接入及数据分析服务。我们认为,随着 5G 商用序幕的拉开,下游物联网应用产品将获得巨大成长机遇,公司在基于高通芯片的优势下,将凭借其自身 OS、视觉算法、 5G 协议栈等能力持续拓展新品类,或成为未来公司最核心的业绩增量点。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在智能汽车、 IOT 的布局和核心竞争力,有望全面受益于 5G+AI 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 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 37.21、 53.32、 75.9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47、 8.93、 12.03亿元,维持买入-A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 IOT 及汽车业务发展不及预期;芯片供应短缺风险。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1-07-13 28.08 36.76 118.68% 30.20 7.55%
30.20 7.55%
详细
摆脱“制造”属性,智能化重塑公司定位。均胜电子起步于“汽车制造”,在全球汽车安全、汽车电子领域抢占先机。市场目前仍更多地把公司当作传统的零部件企业,忽视了其已从传统制造转型为汽车“智能化工厂”背后的行业空间和盈利模式的深刻变化。在汽车智能化的巨大浪潮下,依循着“外设硬件革新-内在智能深化-应用生态重塑”的渐进路线,均胜电子凭借其“硬核实力”,有望从群雄割据的市场格局中脱颖而出。 问鼎汽车安全市场,业务重塑底部反转。公司在收购高田后已成功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30%。经过近三年整合,公司安全业务已开始进入盈利上升通道,毛利率的上升叠加费用率下滑的结束,将带来边际性拐点。具体来看,收入端:高毛利新订单的切换+原有亏损订单的结束;费用端:人员整合进入尾声+自动化水平提升+整合费用的完结。对标Autoliv,公司安全产品的毛利率将具备4个点以上的提升空间。 被低估的智能化座舱革命:“一横一纵”战略下的谋进。均胜电子以智能座舱为抓手,依循着“外设硬件革新-内在智能深化-应用生态重塑”的渐进路线,背靠“均胜普瑞+均联智行”已展开“一横一纵”的先手布局。“一横”:均胜普瑞基于“德系品质、中国基因”下的产品优势和服务能力是其持续获得“顶流”主机厂认可的关键,而市场普遍忽视的全球供应链能力和自动化工程能力是其能从智能化筑底到跃升的核心驱动;“一纵”:均联智行长期深耕于智能化“纵深”能力,在软硬件解耦的趋势下,无论是其所具备的客户基础,还是拥有的硬件工程化量产能力,亦或是其软件算法的赋能水平,均占据长足优势。公司“一横一纵”的深度结合,将实现从“座舱外设硬件+控制器解决方案+软件算法”的完整覆盖,而这也将是均胜电子能在日后智能化竞争中再取天王山的关键。 前瞻性卡位“感知-决策”,自动驾驶闭环静待花开。公司前瞻布局自动驾驶,已深度卡位“感知-决策”。其中,感知层:战略投资图达通,已实现在蔚来ET7 中激光雷达的供货;决策层:实现了V2X技术、智能云技术的赋能,其中5G-V2X车载终端设备也已向华人运通、蔚来等主机厂量产供货。长期看,公司或将通过V2X的技术积累和在座舱域控制器上的沉淀,切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领域,并叠加自身自动驾驶软件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域控制器+激光雷达+5G-V2X +软件算法”的商业闭环。 投资建议:短期看,汽车安全业务的边际拐点已然出现,而智能化的前瞻性布局是公司在长期逻辑下的核心看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不管是智能座舱还是自动驾驶方面,公司均已进行了先手布局,并获得了明显的卡位优势。在行业红利席卷之际,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值得期待!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501.89、604.02、717.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31、17.40、25.43亿元,维持买入-A 评级,6个月目标价37元。 风险提示: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业务整合进程不达预期;新技术研发进程不达预期;疫情二次爆发影响;芯片短缺影响;智能汽车需求不及预期。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6 98.22 -- -- 109.05 10.72%
124.46 26.72%
详细
事件:公司正式发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39%;实现归母净利润5.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36%。 毛利率稳步提升,费用端明显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77.36%,较收入增速形成明显错配,主要原因在于:1)费用率的下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率分别为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51pct、0.11pct、1.63pct,导致综合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73pct,为15.72%;2)毛利率的上升: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3.39%,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64pct。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毛利率分别为24.58%、22.94%,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0.81pct、0.51pct。 业务规模化加速,增厚全年业绩。从各项业务的进展看,尽管疫情导致部分客户新项目延期,但2020年公司仍然斩获年化销售额70亿的新项目订单。其中,1)智能座舱:①信息娱乐系统:获得良好发展并相继突破了丰田(印度尼西亚)、马鲁蒂铃木(印度)等白点客户,也获得了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一汽丰田等众多客户的新项目订单,致使该业务当期斩获收入45.95亿元,同比增速为13.96%;②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报告期内,由于新兴业务显示模组及系统、液晶仪表的销售额迅猛提升(同比增速均超100%),致使当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的收入达到11.0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35.55%。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司显示模组及系统已覆盖国内大部分主流OEM客户,并获得了白点客户一汽红旗、东风乘用车的新项目订单,而液晶仪表业务也已批量配套比亚迪、广汽乘用车、吉利汽车等众多车厂,并成功突破了一汽红旗等新客户;2)智能驾驶:报告期内,公司智能驾驶业务的销售额继续保持100%以上的增长,其中全自动泊车系统、360度高清环视系统和驾驶员监测系统等产品已批量供货并成功突破上汽通用、长城汽车、蔚来汽车等白点客户;新一代融合全自动泊车、代客泊车、遥控泊车等众多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产品目前也已获得国内领军车企的新项目订单;IPU03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已在小鹏P7上配套量产,而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的下一代自动驾驶域控制器IPU04也已与理想汽车展开战略合作,并将于2022年着力推动其规模化量产;3)网联服务:公司已推出整车级OTA、网络安全、蓝鲸OS3.0终端软件等网联服务产品,并已经陆续实现商品化。报告期内,公司突破长安福特、江淮大众、赢彻科技等白点客户,助力一汽大众捷达品牌首次车联网OTA升级,和华为合作带有Hicar功能的主机也在多个OEM项目中应用。 智能座舱量价提升,公司已斩获先发优势。根据汽车之家预测,预计2021年车载娱乐系统渗透率将涨至92%,到2025年将形成标配,我们预计公司智能座舱业务将持续加速,并从中高端延伸至中低端车型,覆盖更多车型。同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智能座舱单体价值量从1500元左右攀升至9000元左右,其价值量不断提升。 公司与高通合作的“一芯多屏”产品已率先量产,并且为新客户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等主机厂多款平台化车型配套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产品陆续进行规模化配套量产,结合单体价值量的提升,公司业绩得到稳定的保证。 AASDAS产品陆续量产,业务有望持续放量。公司率先布局ADAS市场,具有360环视、自动泊车、域控制器、车道偏离、自动刹车系统等ADAS的丰富产品。其中,以域控制器为例,目前IPU03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已在小鹏P7上配套量产,而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的下一代自动驾驶域控制器IPU04也已与理想汽车展开战略合作,并将于2022年着力推动其规模化量产。 投资建议:公司客源优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卡位优势明显,给予重点推荐。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90.60、129.74、192.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39、11.58、18.32亿元,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供应短缺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客户销量恶化风险;三大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03-17 108.81 -- -- 131.50 20.64%
153.97 41.50%
详细
事件:公司正式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85%;实现归母净利润4.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61%。 业务多点布局,业绩全面开花。智能手机业务:根据信通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达1.63亿部、上市新机型累计218款。5G换机潮正式启动,而公司受益于其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智能手机业务2020年营业收入达11.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4%;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依托于公司前瞻性的布局,率先推出了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产品,并通过软件打破传统行业边界,确立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以及工具链+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布局,带动了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该项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09%;智能物联网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与施耐德电气和亚马逊云服务(AWS)携手合作,依托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联合发布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助力智慧工业降本增效,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5G+AI+Edge+Cloud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2020年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40%。 智能座舱优势显现,尽享成长红利,智能驾驶能力互补,IP加速丰富。1)在智能座舱方面: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1-6月数字化智能座舱功能的平均渗透率提升至33.11%,相较于去年(23.95%)提升了接近10 pct,其中L0/L1功能已实现普及,L2/L3功能也已进入了导入期。在我们深度报告《智能化:撬动百年汽车“核聚变”的阿基米德支点》中重点分析过,智能座舱是赋予传统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关键,而对于其底层芯片的选择则会基于三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包括芯片价格、算力与5G Modern技术。我们在此指标下判断,高通优势将会愈发凸显,而公司在基于“高通+QNX”双IP下方案的成熟,一方面使其实现了从外包商向方案商的跃升,另一方面则能借助该方案的优势,尽享行业成长红利;2)在智能驾驶方面:2020年6月公司与滴滴合作开发的DMS、ADAS等智能安全驾驶方案正式发布、2020年12月公司收购自主泊车领域明星企业-辅易航51.48%股权、2021年3月与华人运通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汽车智能系统及软件开发,联手打造下一代汽车计算平台和工具链。我们在深度报告中也重点分析过,在自动驾驶域中,英伟达相较于高通的优势之一在于软件生态及工具链的成熟(理想汽车选择英伟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汽车计算平台及软件开发工具链的成熟,其在拥有与高通多年深度合作的关系下,不仅能有效弥补高通在车载软件及工具链上能力的缺失,同时公司也能借此机遇顺利切入自动驾驶领域,并有望实现现有自动驾驶IP的全面输出。 5G开启商用,IOT将成为公司业绩核心增量点。公司作为高通在中国的重磅合作伙伴,其合资子公司创通联达在基于高通芯片下深度定制机器人、无人机和VR等业务,并于2020年7月在基于5G模组TurboXT55 创新推出5G开发套件。随着5G商用序幕的拉开,下游物联网应用产品将获得巨大成长机遇。其中,以VR/AR为例,根据IDC预测,至2024年全球VR/AR出货量将达到7670万台,年复合增速为81.5%。在基于高通芯片的优势下,下游物联网需求的井喷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在智能汽车、IOT 的布局和核心竞争力,有望全面受益于5G+AI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37.21、53.32、75.9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6、8.36、11.34亿元,维持买入-A 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IOT 及汽车业务发展不 及预期;芯片供应短缺风险。
道通科技 2021-03-10 71.32 -- -- 75.45 5.08%
87.50 22.69%
详细
事件:公司正式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94%;实现归母净利润4.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44%。 与我们前期判断一致,公司利润增速受益于三点驱动呈现高速增长。在此前业绩快报的点评中,我们发现公司利润增速相较于营业收入增速呈现加速态势,判断其主要受益于三点驱动,包括收入结构的调整、核心产品毛利率的提升、费用率的良好把控,而公司年报披露的资料也印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报告期内,公司软件云服务(毛利率高达96%)增速达到55.48%,其收入占比达13.32%,较去年同期增长1.96pct;受益于公司核心业务汽车综合诊断产品、TPMS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其自研率的提升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上涨,达到64.22%,较去年同期增长1.64pct。其中汽车综合诊断产品(占比60%)、TPMS产品(占比18%)毛利率分别同比提升0.61pct、2.46pct;公司当期的综合费用率为39%,较去年同期增长3.46pct,造成费用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研发费用增加,费用化程度提升,公司当期研发投入总计为2.84亿元,同比增长57.24%,其中费用化投入2.72亿元,同比增长为62.01%;2)当期股权激励摊销费用达0.27亿元。我们认为,公司在保持高研发投入下,费用化程度的提升叠加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增加,其整体费用率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且健康,也是公司利润增速能显著高于收入增速的原因之一。 TPMS成为出厂标配,政策驱动需求提速。根据《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新认证车必须按照TPMS;自2020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在产乘用车开始实施强制安装要求。我们认为,在政策的严厉要求下,将驱动我国TPMS前装市场快速发展。根据海外经验,TPMS部件的更换的周期普遍为5-10年,而检测、诊断等后端需求将置于其更换周期之前产生,对于后端汽车维修店而言,其对于监测产品的采购需求也将更为提前。公司作为汽车后装市场中的领军企业,已率先布局TPMS市场并拥有完整的产品矩阵,有望率先受益。 ADAS逐步推进,公司具备先发优势。根据汽车电子设计和汽车电子头条的统计,2018年大部分外资及自主车主机厂已在部分车型上实现了L2级自动驾驶,而大多数主机厂也规划,将于2020年后逐步实现L3/L4级自动驾驶。同时,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整车中配置ADAS系统的产量的比例接近80%。随着汽车智能化等级的提升,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并由此带来对于传感器校准工具需求的增长。根据年报显示,公司于2019年9月推出新一代新型标定ADAS-MA600系统,可支持市面上常见主流车型的前摄像机、自适应巡航雷达、盲点雷达和夜视摄像机的校准,车型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拥有明显的先发及技术优势。 投资建议:国内汽车存量和车龄的不断增加,将驱动汽车后市场的繁荣。汽车维修是汽车后市场的重要领域,作为汽车诊断的龙头企业,公司长期受益。此外,股东解禁及减持已落地,股价短期抑制因素缓解,看好公司长期竞争力。考虑到股权激励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21.85、31.05、44.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29、9.13、12.86亿元,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汽车后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汽车诊断产品销量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