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姜肖伟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10523060002...>>

20日
短线
7.14%
(--)
60日
中线
14.2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四方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08 51.00 -- -- 50.55 -0.88% -- 50.55 -0.88% -- 详细
事件 1: 4月 18日,四方光电(688665.SH) 发布 2023年报: 营收6.92亿元,同比+14.82%; 归母净利润 1.33亿元,同比-8.78%; 扣非归母净利润 1.28亿元,同比-8.84%; 毛利率 45.14%,同比+0.89pct。 销售净利率 19.53%,同比-4.82pct。 其中, 2023Q4营收 2.40亿元,同比+16.86%,环比+45.99%; 归母净利润为 0.31亿元,同比-30.85%,环比+6.43%; 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 同比-34.20%, 环比+2.43%; 毛利率为 45.93%,同比+0.63pct,环比+3.03pct;销售净利率 13.62%,同比-8.69pct,环比-4.81pct。 事件 2: 4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4年度一季度报告公告: Q1实现营业收入 1.42亿元,同比+1.40%,环比-40.83%;归母净利润 0.20亿元,同比-48.81%,环比-36.81%; 扣非归母净利润 0.17亿元, 同比-55.22%, 环 比-42.56%。 毛 利 率 为 41.74%, 同 比-4.67pct, 环 比-4.19pct; 销售净利率 14.31%,同比-13.50pct,环比 0.69pct。 核心观点: Q1营收基本符合预期, 期间费用承压24年 Q1营收为 1.42亿元,同比+1.40%,其增长主要原因为以超声波燃气表及其模组为主的智慧计量业务、以冷媒泄露检测传感器为主的工业及安全业务和以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为主的汽车电子业务的收入增长,同比分别+240.02%/59.85%/37.56%。 而医疗健康、暖通空调业务分别同比下降 66.05%/3.96%。 此外,公司业务收入具有明显季节特性,虽然一季度收入规模较小,但第二、三季度业务会逐步增加。 归母净利润为 0.20亿元,同比-48.81%,其下降是受期间费用、毛利率和其他收益影响。其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的原因是研发人员和嘉善产业园人员增长导致人员费用增加; 23年股权激励导致股份支付费用增加。 Q1毛利率为 41.74%,同比-4.67pct,其下降的主要原因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医疗健康等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下降,汽车电子等低毛利产品收入占比有所增加;嘉善产业园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23年收入保持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公司 23年整体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汽车电子、智慧计量、工业及安全、科学仪器以及医疗健康等业务领域的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 1) 气体分析仪器: 23年营收 1.19亿元,同比+24.73%。 毛利率67.26%,同比+5.39pct。 23年销量 1.01万台,同比+13.12%。 其中,以环境检测为主的科学仪器收入同比增长 25.51%。在国家双碳及科学仪器国产化和国六 b 标准政策下,公司在巩固环境监测领域具备优势并积极开发温室气体分析仪器等碳计量相关市场,并在推广 O2和 NOx 传感器的发动机排放检测完整方案的同时,推进了铁冶金、石油等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2) 气体传感器: 23年营收 5.43亿元, 同比+12.51%。 毛利率 40.9%,同比-0.17pct。 23年销量 972万台,同比+6.97%。 其中,以超声波氧气传感器为主的医疗健康业务收入同比+68.51%;以超声波燃气表及其模组为主的智慧计量业务收入同比+114.98%。公司围绕呼吸系统进一步丰富的医疗健康传感器产品线在相关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公司加大与呼吸相关医疗器械的研发、认证投入力度。除此之外,公司的超声波燃气表的供应链及批量化的制造能力具备优势,与国内外企业已经开展合作。 毛利仍有提升, R&D 费用致短期净利率调整公司 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布局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费用增长。 1)毛利率: 23年毛利率 45.14%,同比+0.89pct。毛利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科学仪器、工业及安全、医疗健康等高毛利业务收入较快增长,实现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同时积极推进降本增效。 2) 研发和期间费用: 23年研发费用增加了 2593.96万元,同比增长了 46.07%,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研发人员、材料及测试等研发相关费用增加。 23年期间费用为布局未来可持续发展整体上行趋势,同比+6.45pct,导致净利率短期调整。 汽车电子业务三管齐下,批量收获新订单,支撑公司增长动能作为气体传感器产品应用第二增长曲线,公司以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高温气体传感器为主的汽车电子业务持续放量,营收 2.14亿元,同比+36.70%,毛利率 26.42%,同比+3.5pct。 1) 智能座舱: 23年新增的汽车舒适系统配套传感器项目定点金额累计超 14亿元,同时公司推出汽车座椅通风风扇产品并进入批量供应阶段。 从 24年起, 公司将加大车内空气改善装置的开发力度并新进入多家知名汽车集团供应链体系。 2) 发动机: 公司继续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产能,实现国产替代。公司的 O2传感器前装配置销量超百万支,适用于摩托车和通机的 O2传感器已经开发了并逐步进入市场。 NOx 传感器首个前装项目已完成全部测试和验证工作,将于 2024年批量投入市场。同时,公司扩大了高温芯片产线和传感器封装、老化产线,产能实现了大幅提升; 3)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热失控检测传感器已经入围车企及头部电池企业, 锂电池热失控产气和电池充放电过程产气在线检测方案,已经获得主流电池企业及研究机构的认可和订单,项目将陆续量产。 巩固提升暖通空调业务市场份额,发力控制器业务基本盘暖通业务 23下半年需求有所回温, 24一季度逐步回暖。 23年暖通业务营收 1.74亿元,同比-25.87%,毛利率 40.46%,同比-8.97pct。 受国内外空气净化器市场新增需求减缓的影响,公司暖通空调业务领域的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24年, 公司继续巩固粉尘传感器、甲醛传感器等智能家居领域的客户优势,提升在环境电器、清洁电器的搭乘率; 推广集成空气品质传感器的模组和控制器产品;通过 ODM 合作方式获得多家国内外头部家电企业控制器业务订单。 投资建议: 2023年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车载产品项目定点转化支撑公司增长动能, 客户多样化,向新能源、自主及新势力拓展。 民品传感器业务逐渐稳固并蕴含新动能, 气体分析仪器需求稳步提升,同时三新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化。 随规模化发展期间费用支持公司可持续发展,费用率将回落正常区间, 我们预计公司 24-26年营业收入 9.72/12.48/15.09亿元,同比+40.5%/+28.4%/+20.9%;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1.81/2.55/3.41亿元,同 比+36.3%/+41.1%/+33.8%, 对 应 2024/2025/2026年P/E19.69/13.96/10.43x,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汽车景气度不及预期;民用产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车载项目定点转化不及预期;气体分析仪器发展不及预期;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不利;市场竞争加剧。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08 226.30 -- -- 229.52 1.42% -- 229.52 1.42% -- 详细
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增49%比亚迪4月产销快报显示,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3万辆,与去年同期21万辆相比,增长49.0%;较3月销量30.2万辆,环比增长3.6%。 其中,乘用车销量为31.2万辆,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3.5%;商用车销量1197辆,同比增长44.6%,环比增长44.6%。乘用车销量结构中,纯电动车销量为13.4万辆,同比增长28.8%,环比下降3.9%;插混车销量17.8万,同比增长60.0%,环比增长9.8%。商用车销量结构中,客车销量672辆,同比增长86.1%,环比增长149.8%;其他商用车销量525辆,同比增长12.4%,环比下降6.1%。 4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大增59.5%4月新能源汽车产量33.4万,同比增长59.5%,环比增长12.8%。其中,乘用车产量33.3万,同比增长59.5%,环比增长12.7%;商用车产量1197辆,同比增长44.6%,环比增长44.6%。乘用车产量结构中,纯电动车产量为14.6万辆,同比增长32.1%,环比增长8.4%;插混车产量18.7万,同比增长90.3%,环比增长16.3%。商用车产量结构中,客车产量672辆,同比增长86.1%,环比增长149.8%;其他商用车产量525辆,同比增长12.4%,环比下降6.1%。 4月产销差大幅扩大,厂商库存开始增加4月公司产销差扩张至2.1万辆,在经历了连续2个月的库存去化后,本月厂商库存开始增加。 4月出口销量持续增加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4.1万,同比增长176.6%,环比增长6.7%;累计出口13.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59.4%,出口销量持续增加。 4月电池装机量增幅扩大4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量12.6GWh,同比增长26.2%,环比增长6.8%;累计装机总量约为42.3GWh,累计同比增长14.5%。 投资建议虽然消费者观望情绪拖累行业整体销量增长,但是以价冲量的竞争策略继续带动公司本月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以旧换新政策单车最高国补1万以及公司置换补贴最高厂补8000元消费刺激下,预计后续销量持续增加,市场份额稳定扩大。同时考虑到销量扩大带来的成本摊销,出口销量高增以及高端车型放量带来的销量结构改善,公司有望迎来盈利与估值双击,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海外出口不及预期。出口目的国家关税政策、国际政治关系、当地渠道建设以及配套充电设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均会影响公司出海进程,导致出口不及预期。
恒帅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5-07 89.40 -- -- 92.18 3.11% -- 92.18 3.11% -- 详细
事件1:2024年4月24日,恒帅股份(300969.SZ)发布2023年度报告: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24.99%;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38.87%;扣非净利润1.91亿元,同比+46.61%。 对应2023Q4营收2.61亿元,同比+21.68%,环比-1.20%;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37.56%,环比-11.33%;扣非净利润为0.41亿元,同比+81.27%,环比-16.91%。 事件2:同期,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Q1实现营收2.42亿元,同比+31.73%,环比-7.44%;归母净利润为0.65亿元,同比+58.60%,环比+24.53%;扣非净利润为0.60亿元,同比+60.79%,环比+45.63%。 核心观点:收入规模稳健增长营收方面,2023年公司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公司此前发布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位于预告范围中枢符合预期,24Q1营收稳健。公司围绕清洗业务和电机业务的双主线核心,营收增长的最大推力来自于清洗系统与汽车电机产品。23年清洗泵/清洗系统/汽车电机营收分别为2.00/2.67/3.69亿元,同比增长11.50%/25.85%/37.61%。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收入为2.60亿元,同比+33.85%,占比主营业务收入28.49%。 盈利水平大幅提升,Q1业绩超预期盈利方面,毛利率持续上行,期间费用率受益于规模化下降,非经营性获益进一步提升Q1净利润。 1)毛利率:2023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约为36.25%,同比+3.10pct,其中23Q4毛利率为36.67%,同比+1.88pct;24Q1毛利率为36.79%,同比+2.60pct。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及T2价格战传导不敏感,以电机技术为核心的清洗泵/汽车电机业务毛利率提升显著,毛利率分别为11.50%/37.61%,同比+4.82/4.11pct。 2)净利率:2023年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为21.89%,同比+2.19pct。 24Q1净利润率26.82%,同比+4.58pct,主要得益于规模化期间费用率下降、汇兑收益。其中,管理费用率有所增加,主要系公司经营规模扩大、生产基地扩张,职工薪酬及折旧摊销等日常管理成本增加所致。此外Q1获政府补助441万元,进一步放大了盈利能力。流体技术产品业务仍保持增长动能,营收稳步提升得益于公司在清洗领域的技术积累与新客户开拓,公司在流体技术产品领域收入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2023年清洗泵和清洗系统产品合计实现收入约4.67亿元,同比增长19.27%。而相较传统清洗系统需求,ADAS清洗随智能驾驶发展必要性日益增加,智能化程度和复杂程度均有大幅提升。ADAS被动清洗产品需求已带动平均单价抬升,ADAS主动清洗相关产品已与众多客户车型进行产品路试和系统适配,已取得部分客户的小批量定点,预计2024年会有更多增量车型进入定点环节。 汽车电机业务增长迅速,成为推动收入的引擎:公司电机产品矩阵丰富,并纵向实现“电机+执行器”的产品拓展,包括隐形门把手驱动机构、充电小门执行器等。未来有望向集成度更高的系统产品发展,并且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上发掘“1+N”的产品开拓机会。在新品开发方面,公司将重点着力谐波磁场电机技术的场景适配,目前,公司已与德国伦茨(Lenze)合作,开发了应用于物流系统的滚筒电机产品,2024年将匹配谐波磁场电机技术与人形机器人所需电机品种(如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定制化需求的结合点。后续公司会持续尝试将该电机技术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等诸多其他应用场景中。 投资建议以微电机为核心技术能力,清洗业务规模化发展并前瞻智能化清洗,电机业务多品类布局,乘智能化浪潮。盈利能力逐年逐季度上行,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07/15.48/19.31亿元,同比增速30.7%/28.2%/24.8%,将实现归母净利润2.69/3.47/4.10亿元,同比增长33.1%/29.2%/18.1%,对应2024/2025/2026年P/E分别为26.22/20.29/17.20x。看好智能化赛道下公司微电机制造的核心能力,上调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汽车销量不及预期;(2)汽车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3)原材料成本上涨;(4)海外工厂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常熟汽饰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18 14.85 -- -- 16.20 9.09% -- 16.20 9.09%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 2023年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 5.46亿元、同比+6.7%,对应 23Q4整体归母净利润 1.62亿元、同比+14%、环比+5%。 23Q4本部业绩略超预期, 参股受年末会计处理方式影响低于预期。 【本部】 2023年实现收入 45.99亿元、同比+25%, 归母净利润 3.12亿元、同比+4.5%,利润占比 57%。对应 23Q4实现收入 15.24亿元、同比+40%、环比+23%,归母净利润 1.09亿元、同比+30%、环比+37%, 略超预期,利润占比 67%。 1) 2023年核心增量: 奇瑞+大众宝马+模具业务。 1)奇瑞:芜湖基地 2023年实现营收 15.8亿元、同比+64%,同比收入增长幅度超预期, 连续两年高增长。 2)大众+宝马:长春基地(主要配套大众等) 2023年实现营收 4.8亿元、同比+23%,沈阳基地(主要配套宝马等) 2023年实现营收 1.1亿元、同比+20%。 3)模具: 天津常源2023年实现营收 3.2亿元、同比+24%。 2) 2023年归母净利率 6.8%、同比-1.4pp,符合预期: 2023年毛利率 20.4%、同比-1.2pp,配套部分客户项目利润率略降,整体费用率 11.8%、同比-0.3pp,由于 2023年存在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 2358万元, 整体利润率表现符合预期。 【参股】 2023年联合营投资收益 2.34亿元、同比+9.8%(同比+0.2亿元),利润占比 43%, 低于年初预算约 0.34亿元。对应 23Q4联合营投资收益 0.53亿元、同比-9.2%、环比-29%,利润占比 33%。 其中, 1)一汽富晟低于预期: 2023年收入 77.4亿元、同比+26%,净利润 2.6亿元、同比-6%,由于发生除净损益、资本公积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约 0.12亿元不能转投资收益转入其他综合收益,富晟计入合并报表投资收益约 0.39亿元、同比-0.18亿元。 2) 其它重要参股长春派格/长春安通林表现符合预期,两家合计贡献 1.55亿元投资收益、同比+0.37亿元。 2024年公司将开启新成长阶段, 国内+海外有望共振。 2024年我们认为国内的核心增量将源自于奇瑞、新能源新客户等; 同时 2023年 3月、 12月董事长带领团队至欧洲拜访德国奔驰、宝马、大众,客户也回访考察公司多家子公司,并陆续获得客户的认可,进入德国主机厂体系,并直接参与 RFQ 报价,海外市场也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 经过去年公司积极积累新项目、 开拓新客户, 今年起新基地合肥(蔚来、比亚迪、安徽大众等)、肇庆(小鹏等)、安庆、大连(奇瑞)新项目逐步上量,公司将站在更高起点上进入新一轮成长阶段。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 6.5亿、 8.1亿(前值为 7.4亿、 9.1亿元),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 10.6亿元,增速+20%、 +25%、 +3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传统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影响、价格竞争中新客户开拓低于预期、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新产品落地节奏低于预期、智能座舱业务开拓速度低于预期等
上海沿浦 机械行业 2024-04-04 47.07 -- -- 47.95 1.87%
47.95 1.87%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 1) 23Q4归母 0.28亿元、同比+1.8倍、环比-14%,2023年归母 0.91亿元、同比+99%。 2) 24Q1预告归母 0.31亿元、同比+1.8倍、环比+12%,符合预期。 23Q4存在不持续的当期影响、 24Q1业绩符合预期,成长延续。 关注点 1: 年末部分会计准则变化导致 1) 存在 Q4当期未确认后续可确认的收益, 2) 部分业务特殊的收入确认方式 Q4末尚未确认收入导致毛利率转负从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关注点 2: Q4毛利率 16.3%、同比+9.4pp、环比-1.7pp,环比下滑影响因素包括 1) 年末奖金计提、且多为生产员工, 2) 部分业务 Q4末尚未确认收入导致负毛利率。 关注点 3: Q4起重要增量源于问界, 2024年新成长阶段开启。 1)重庆沿浦作为配套问界的子公司, 23年实现收入 2.43亿元、同比+1.2倍,利润0.10亿元、同比+0.22亿元,净利率 4.1%,收入增量占 23年公司整体增量的 33%,利润增量占 23年公司整体增量的 49%。 Q1问界依然保持强劲交付表现,带动公司 Q1业绩延续强势。 2) Q1开始单季度营收有望持续创新高: a)前期在手的百亿骨架定点陆续兑现,核心客户围绕问界、比亚迪。 b)新产品包括铁路相关订单(铁路专用集装箱/高铁整椅)、比亚迪/奔驰门锁项目、问界 M9安全系统和底盘高度传感器的部件等项目 24年陆续放量。 2024年公司成长的核心在于公司座椅业务期权确定性逐步提升。 公司从汽车座椅骨架逐步延伸至整椅具备技术、客户基础,这两点正是实现座椅业务从 0到 1的关键。座椅的核心技术为骨架、发泡、面套、装配,其中骨架成本占比约 20%、 技术及投资占比约 70%,是座椅最重资产且核心的部件。公司在多年汽车座椅骨架业务的设计生产制造中已经积累了比肩外资的 knowhow,核心客户以中高端为主,我们认为公司从座椅骨架跨越到整椅业务的底层能力较强,座椅业务推进节奏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大, 我们看好公司高成长的持续性与惊喜度。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汽车座椅骨架在国内市场的较高地位、且正处于新成长阶段的起点,后续有望开拓更多新产品、超预期的新增量将拉高业绩增速预期、进而催化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5年归母净利预期 2.0亿、 3.0亿(前值为 2.1亿、 3.1亿元), 引入 2026年归母净利预期 4.0亿, 增速+121%、 +51%、 +3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企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新产品推进速度低于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01 13.35 -- -- 13.43 0.60%
13.90 4.12%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业绩快报, 2023年实现营收 215.71亿元、同比+20.1%,归母净利 2.04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 2.22亿元、 同比均扭亏。 整体归母净利位于此前预告中枢,符合预期。 我们预计利润结构为: 继峰本部贡献绝大部分利润(同比大幅提升),格拉默微利(同比扭亏),座椅业务亏损幅度符合预期。具体: 继峰本部: 受益头枕扶手以及新产品电动出风口的上量速度及盈利表现超预期, 我们预计继峰本部 2023年归母净利约 3亿元、 同比倍速增长。 格拉默: 欧洲、亚太区盈利依然稳健,北美区持续亏损, 我们预计整体微利、同比扭亏(2022年北美区计提减值约 5亿元), 2023年受到的非经常影响有: 1) 产能调整: 北美区上半年产能调整费用约 3183万元, 2)利息费用, 3)汇兑损失等。 座椅业务: 2023年是公司座椅业务量产元年, 我们预计实现收入超 6亿元,考虑到 2023年仍是座椅业务持续投入的关键期、 我们认为整体亏损幅度符合预期。 2024年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进入从 1到 N 的阶段,多个项目密集量产在即,已累计公告的乘用车座椅在手订单共 8个,今年新增新能源客户的多个量产项目,座椅业务上量及盈利改善有望超预期,接下来再突破合资、新造车势力、自主龙头定点值得期待。 2024年是公司重要的成长时点, 业绩拐点的确定性逐步明朗。 2024年重点关注公司核心经营举措的落地,实现确定性与成长性边际向上, 具体包括: 1) 海外整合: 尤其是格拉默美洲区, 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2) 座椅业务:尝试进一步突破, 包括获取核心客户定点、提升自制率等方式降本、 积极推进全球化等; 3)贷款置换等方式降低费用。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在格拉默整合、 做强乘用车座椅总成大单品的路径上终将有所斩获, 国产替代白马公司终会加冕。 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预测 2.0亿、 4.6亿、 10.0亿元, 对应 PE 75、 33、 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汇率波动风险、股权质押风险、资产进一步减值风险、整合不及预期、市场、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乘用车座椅开拓不及预期等。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4-01 208.43 -- -- 225.40 8.14%
231.99 11.30% -- 详细
2023年业绩符合预期, 四季度盈利环比下滑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023.15亿元,同比+42.04%, 归母净利润300.4亿元,同比+80.7%;扣非归母净利润 284.62亿元,同比+82.01%。 业绩符合预期。 四季度来看, 实现营业收入 1800.4亿元, 同比+15%,环比+11%; 归母净利润 86.7亿元, 同比+18.6%, 环比-16.7%; 扣非归母净利润 91.1亿元,同比+25.3%, 环比-5.6%。 四季度公司以价换量, 盈利能力环比下滑。 规模效应与电池成本下降, 提升公司整体毛利与净利水平受益于规模效应与电池成本下降, 去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20.2%, 同比+3.2PCT,汽车业务毛利率 23%,同比+2.6PCT,手机业务毛利率 8.8%,同比+2.8PCT。 公司期间费用为 767.7亿元, 期间费用率为 12.8%, 同比+2.8PCT。 其中, 研发费用 395.7亿元, 研发费率 6.6%, 同比+2.2PCT; 销售费用 252.1亿元, 销售费率 4.2%, 提升 0.6PCT; 管理费用 134.6亿元, 管理费率 8.8%, 同比提升 2PCT。 同样, 受益于规模降本与电池成本下降, 去年公司净利率为 5%, 同比+1PCT。 受益成本影响, 全年单车盈利能力提升, 但 Q4单车净利环比下滑剔除比亚迪电子业务, 经测算 2023年汽车 ASP 达 15.6万, 下滑 1.3万; 单车成本 11.9万, 下滑 1.5万; 单车毛利 3.7万, 提升 0.2万; 受益于成本端影响, 单车净利 0.82万, 提升 700元。 四季度来看, 公司单车收入 16.4万, 环比下滑 4000元;单车成本 12.5万, 环比下滑 2000元, 单车净利为 0.92万, 环比下滑 1300元。 2024Q1成本摊销未能完全释放,预计单车净利大幅下滑受库存积压与春节假期影响, 2024年 2月公司累计销量 32.4万, 同比下滑 6%。 但进入 3月公司普遍推出荣耀版车型, 各车型指导价格降幅基本位于 10%-20%区间, 平均价格下降 13%, 预计带动一季度实现销量约 60万。 但成本摊销未能完全释放, 预计单车净利大幅下滑, 一季度公司业绩承压。 高端车型+出口增长将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高端产品方面,腾势 D9、方程豹豹 5、仰望 U9高端车型均取得亮眼成绩,公司高端品牌形象已经建立,产品销量与单车价值均有望提升。此外,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已经在泰国、匈牙利、巴西等地新建产能,支撑公司出海战略。在出口产品价格更高的情形下,公司出口业务预计实现量增价涨。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荣耀版车型指导价下调, 导致单车盈利能力下降,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至 358.75/387.18/492.47亿元(2024-2025年原预测值为 391.8/522.0亿元),考虑到公司市场份额的扩大, 同时高端豪华车型陆续上市, 以及出口放量将有力稳定公司盈利水平,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 海外出口不及预期。出口目的国家关税政策、国际政治关系、当地渠道建设以及配套充电设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均会影响公司出海进程,导致出口不及预期。 2. 高端化进程不及预期。产品高端化受到文化积淀、品牌价值等软实力影响,同时国内厂商、合资进口车企纷纷发力高端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可能影响公司的高端化发展。 3. 合资车企反扑影响公司基本盘销量。合资车企盈利能力强,具备价格竞争的优势,因此时刻关注合资车企利用价格战进行反扑的风险。
恒帅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12 82.85 -- -- 89.82 8.41%
93.71 13.11% -- 详细
以微电机技术为核心,拓展清洗业务及电机技术产品业务 公司最初以汽车清洗业务起家,并基于原有微电机技术, 积极顺应汽车智能化趋势形成丰富产品矩阵。公司纵向布局集成度更高的电机模块产品,智驾发展下 ADAS 主动感知清洗业务, 不断拓展公司微电机技术和流体技术的新应用场景,同时掌握热管理冷却歧管的制造能力。 其中清洗业务和微电机业务作为两大核心业务, 2022 年营收占比分别为 52.98%和36.34%。 积极推动产业链一体化,拓展客户资源及产能布局公司采取平台化产品战略,实现零部件标准化,同时前瞻布局电机核心材料新兴磁性材料及谐波磁场电机技术,提高该产品自主、同步、试验研发能力。公司积极拓展境内外客户资源,通过 tier1, tier2 向国内知名整车厂/全球知名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应配套产品,如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小鹏汽车/斯泰必鲁斯、庆博雨刮等。 微电机业务:顺应汽车智能化趋势,拓展车用微电机应用场景智能化趋势催化车用微电机应用场景增量需求以提高整车的便利度、舒适性及科技感。智能化配置正快速渗透, 越来越多玩家积极布局微电机在汽车中的应用场景,场景已拓展至门类、底盘、座椅、热系统及清洗系统。 公司已在车身“四门两盖”领域开发出诸多应用场景,并由单电机向“电机+执行器”集成方向发展。我们测算,公司当前智能化配置类微电机产品应用国内市场 2023 年规模为 9.86 亿元,未来 3 年复合增速近 40%,同时受益于丰富的海内外客户,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容。 清洗业务:基于清洗系统,拓展海外布局&ADAS 自动感知清洗系统清洗业务规模稳定增长,毛利修复,考虑到海外市场竞争环境较好,布局清洗系统业务出海, 在美国(装配为主)和泰国分别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国内出台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指南,有意加速 L3 级别智能驾驶落地,智能驾驶传感器清洗系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为了保持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L3 级别以上的车对于摄像头、 激光雷达保持洁净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我们测算,智能清洗有望在 25 年随 L3 级别自动驾驶法规落地而规模放量,并随自动驾驶逐步发展和安全标准日渐严苛而空间扩容,在 L2+轻型车渗透率达到 40%时,智能清洗的全球市场规模为 128 亿元。 目前公司积极进行 ADAS 清洗产能建设布局,智能驾驶辅助传感器清洗系统已经向部分客户小批量校样并进行路试。 热管理业务:发展热管理业务目前公司已在热管理领域进行布局,包括“电子循环泵、阀、歧管”等产品的开发,其中冷却歧管产品是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关键部件,业务增速较快。 投资建议以微电机为核心技术能力,清洗业务规模化发展并前瞻智能化清洗,电机业务多品类布局,乘智能化浪潮。 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 9.61/12.50/16.19 亿 元 , 同 比 增 速30.0%/30.2%/29.5%, 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2.02/2.68/3.54 亿元,同比增长 38.7%/33.0%/31.80% , 对 应 2023/2024/2025 年 P/E 分 别 为32.78/24.65/18.71x。 首次覆盖,看好智能化赛道下公司微电机制造的核心能力,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汽车销量不及预期;(2)汽车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3) L3 级智能驾驶普及不及预期;(4)原材料成本上涨;(5)海外工厂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3-12 12.90 -- -- 14.18 9.92%
14.18 9.92%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获得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座椅总成项目定点,根据客户规划,本项目预计从2024年10月开始,项目生命周期5年,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为78亿元。 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进入从乘用车座椅业务进入从1到到N的阶段,多个项目密集量产在即的阶段,多个项目密集量产在即。目前公司累计公告的乘用车座椅在手订单共8个,首个项目在去年已顺利量产,今年新增新能源客户的多个量产项目,座椅业务上量及盈利改善有望超预期,接下来再突破合资、新造车势力、自主客户定点值得期待。 公司有望成为座椅千亿赛道中最快把握国产替代机遇的白马标的。乘用车座椅ASP较传统内饰产品(百元级别)显著提高,国内乘用车座椅行业空间超千亿、蕴含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相较于传统内饰件赛道成长空间更大。随着继峰前期多个座椅定点陆续进入量产配套阶段,公司将在实现更大规模效益、更高自制率、更好利润率上更具先发优势,有望成为率先把握乘用车座椅成长机遇的白马公司。 2024年是公司重要年是公司重要的成长时点,业绩拐点的确定性逐步明朗。2024年重点关注公司核心经营举措的落地,实现确定性与成长性边际向上,具体包括:1)海外整合:尤其是格拉默美洲区,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经营管理能力;2)座椅业务:尝试进一步突破,包括获取核心客户定点、提升自制率等方式降本、积极推进全球化等;3)贷款置换等方式降低费用。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在格拉默整合、做强乘用车座椅总成大单品的路径上终将有所斩获,国产替代白马公司终会加冕。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2.0亿、4.6亿、10.0亿元(前值为3.0亿、6.8亿、10.5亿元),对应PE75、33、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汇率波动风险、股权质押风险、资产进一步减值风险、整合不及预期、市场、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乘用车座椅开拓不及预期等。
贝斯特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29 30.00 -- -- 33.85 12.83%
33.85 12.83% -- 详细
公司简介: 以精密加工为基, 三梯次布局稳步外拓公司是精密零部件与智能装备领军企业, 深耕精密制造行业 20 余年,行业积累丰富。 公司营收规模持续增长, 2023 年 Q1-Q3 营收 10.1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 26.7%, 2023 年 Q1-Q3 净利润 2.12 亿元,同比+36.0%。 2017 年以来期间费用率总体下降,费用管控良好。 2023 年H1 合同负债达 4963.98 万元,同比+122.04%,在手订单充裕。精密汽车零部件一直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023H1 营收占比达到91.8%。公司基于精密加工优势,持续扩大业务范围,构建三梯次业务, 布局涡轮增压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滚动功能部件。 第一梯次:筑牢涡轮增压器压舱石,稳定公司基本盘公司主要产品为涡轮增压器配件,处于涡轮增压器产业链中游。公司涡轮增压器零部件业务毛利率高于已上市的其他可比公司。1) 节能减排大势所趋,涡轮增压优势显著:涡轮增压器通过空气压缩可以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实现降低燃料消耗与节能减排, 配置涡轮增压的燃油车、混动车减排量分别达到 10%-15%、 60%-90%。 2) 2025年我国汽车涡轮增压渗透率有望达到 71.8%: 从配置率来看,我国汽车涡轮增压器配置率与欧洲仍有较大差距, 2021 年配置差距达到 26pct,国内涡轮增压配置率仍有较高提升空间。 根据我们的测算, 2025年我国汽车涡轮增压渗透率有望达到 71.8%,装配涡轮增压器的汽车总量有望达到 2293 万辆, 2023-2025 年复合增速达 10.6%。 3) 涡轮增压系统下游需求稳定,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会,客户粘性高,行业壁垒稳定公司头部零部件生产商地位。 第二梯次:开拓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轻量化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高性能。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增长带动零部件市场扩张。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产线已经成熟。公司联合控股子公司苏州赫贝斯、易通轻量化切入新能源赛道,产品重点覆盖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组件、直线变换器组件、转向节、新能源压铸零配件等。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已涵盖纯电、氢能、混合动力三条技术路线。 第三梯次: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导入“工业母机”新赛道滚珠丝杠是核心传动功能部件,重点应用于机床、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 具备定位精度高、灵敏度高和承载能力强的特点。 中国滚珠丝杠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21 年规模达到 25.6 亿元,然而高端的丝杠产品仍然多依赖进口,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公司以全资子公司宇华精机为独立平台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条件或优势。公司生产的滚珠丝杠副等产品首台套已实现成功下线。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76/16.92/21.2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3.63/4.67 亿元,以当前总股本计算的摊薄 EPS 为0.85/1.07/1.37 元。公司当前股价对 2023-2025 年预测 EPS 的 PE 倍数分别为 36/29/22倍。公司所处申万行业分类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此细分品类包含公司总计103家,因各家业务差别较大,我们选取同属此分类的三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 1)新坐标-主业布局精密零部件,积极布局滚珠丝杠精密零部件; 2)精锻科技-精锻齿轮领先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机器人业务; 3)北特科技-底盘精密零部件领先企业,重点布局底盘及铝合金轻量化。 23-25 年三家可比公司 PE 均值为 40/26/21。考虑公司作为精密零部件领先企业,积极切入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丝杠领域成长空间广阔,精密加工优势显著,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汽车行业周期波动影响以及行业政策性风险。 3) 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01 43.46 -- -- 50.88 17.07%
53.76 23.70%
详细
事件:2024年1月29日晚,保隆科技(603197.SH)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增报告,预计2023年年度归母净利润3.60到4.30亿元,同比+68.12%到+100.81%;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2.80到3.50亿元,同比+235.68%到+319.60%。 对应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21到0.91亿元,同比-78.61%到-8.05%,环比-86.29%到-41.06%;扣非归母净利润0.03到0.73亿元,同比+17.43%到+2615.55%,环比-97.59到-44.20%。 核心观点: 2023年整体盈利能力增长,Q4出现短期波动: 公司2023年整体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68.12%到+100.81%,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235.68%到+319.60%,盈利能力保持增长趋势。这主要受到公司传统业务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新兴业务持续获得定点项目的积极影响。同时,Q4归母净利润预计下滑,受到短期波动影响,与公司报告期内进行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及资产减值相关。2024年,公司新兴业务的定点项目将逐步放量,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长。 新兴业务累计在手定点充足,有望带动2024年快速放量 2023年公司新兴业务多个定点量产,预计业绩呈现增长趋势。目前新兴业务累计在手定点充足,随产能持续扩张及产品量产爬坡,预计2024年将加速放量,带动营收新增长。 1)传感器业务:传感器业务致力于全球化布局,持续获取挖掘全球传感器定点项目机会。目前传感器业务海外产能正式投入量产。2023年9月匈牙利产能建设投产,产能为500万只刹车磨损传感器和700万只其他类型传感器,用以配套欧洲主流汽车厂。海外业务产能的扩张进一步打开欧洲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化效应有望进一步抬升公司传感器毛利水平; 2)空气悬架业务:目前空悬业务已实现空气弹簧、储气罐、悬架控制器、空气弹簧减振器等产品量产,2023年持续获取多个空悬及其部件项目定点。公司空悬业务配套理想等优质客户,随空悬及其关键部件国产化逐步落地及成本下行,有望加速空悬搭载渗透;同时空簧正在推进单腔切换双腔搭载进程,有望进一步推动业务增量。 3)ADAS业务:2023年ADAS业务实现出海、产品量产及新定点的逐步突破。上半年毫米波雷达实现出海,为海外客户VinFast的VF系列车型开发的角雷达量产。下半年保隆科技研发全新一代AK2超声波雷达传感器项目量产并获得路面预瞄系统(魔毯)多个项目定点,预计2024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强化战略合作,绑定头部新势力车企: 公司致力于新战略合作模式,在强势产品线上深度绑定头部新势力车企,有望带动2024年实现营收新增长。(1)合作蔚来汽车:2023年10月,保隆科技公布与蔚来展开深度合作。合作将从TPMS、空悬部件、传感器类、摄像头类及雷达类等产品展开。(2)合作理想汽车:2023年12月,保隆科技公布成为理想汽车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挖掘公司与国内新势力车企合作的协同效应,有望形成优势互补以达互惠共赢目标,公司实现拓展产品及技术革新的机会,同时助力产品持续优化成本以保障产品竞争力。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具有业绩确定性,同时新兴业务规模效应凸显。考虑到公司业绩预告指引,下调23-25年营收为58.35/78.69/100.41亿元,同比+22.1%/34.9%/27.6%;归母净利润为4.05/5.44/7.33亿元,同比+89.1%/34.2%/34.8%,分别对应PE为22.78/16.98/12.59x。 风险提示: 1)市场竞争风险; 2)产能不及预期风险; 3)大宗原材料价格及汇率波动风险,成本下沉不及预期。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1-31 173.08 -- -- 196.52 13.54%
231.99 34.04%
详细
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构筑公司竞争壁垒公司依靠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2023年实现新能源车销量302万,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龙头。技术优势方面,公司凭借DMI/DMP混动架构与DMO混动越野平台,纯电专属平台e3.0以及刀片电池等方面的优势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成本方面,公司不仅依靠垂直供应链体系与领先技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规模优势带来的降本效应。公司目前销量规模处于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最小有效规模的左侧,单车成本约12.2万/辆,后续产销规模提升的过程中,单车成本预计将继续下降,相应地单车净利将呈现非线性增长。 深厚的降价空间与产品力优势,助力基本盘销量稳中有升((0-10]万万价格区间,公司去年销量规模达22.5万,占新能源市场份额19%,终端市场份额9%。后续受益于该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海鸥车型销量扩容预计将提升公司在该价格带的份额。(10-20]万万价格区间是公司销量基本盘,规模效应赋予公司定价权优势。在行业价格战内卷背景下,公司能够依靠定价权优势稳步提升基本盘市场份额,降价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利润。(20-30]万万价格区间是比亚迪销量次多的价格带,也是增量空间较大的价格带。短期来看,受益于该价格带合资品牌份额萎缩,自主品牌销量扩容,作为自主龙头公司在该价格带的市占率预计小幅提升。 高端品牌形象初步确立,产品矩阵不断补位公司构建了高端品牌腾势、专业个性化品牌方程豹与豪华品牌仰望三足鼎立的高端格局。(30-50]万万价格区间,后续依赖腾势与方程豹产品矩阵的丰富,腾势SUV系列产品的平台升级,公司市占率预计进一步提升。(50-100]万万价格区间,公司布局较晚,目前尚没有售出车型,后续腾势与仰望品牌新车陆续上市,逐步补位该价格带,填补销量空白。(100+]万万价格区间,公司布局仰望品牌,依靠超级技术实现百万豪华品牌的突破。去年12月仰望U8实现销售1593辆,位列百万新能源乘用车第一,豪华车销量实现突破。 海外出口空间广阔,自有运输与本地建厂提升产能短期视角下,公司预计2025年前交付8艘滚装船,可测算2024年运力大概约17万。加上2024年投产的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合计20万产能,增量约37万,因此预计公司短期出口约60万左右。远期视角下,在非东亚南亚、北美、西欧区域比亚迪将与大众、丰田等全球车企直面竞争,考虑到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与成本优势,类比同规模铃木汽车的市占率,预计比亚迪的市场份额约10%。单车净利方面,考虑到国外售价是国内售价的1.5倍左右,预计出口单车净利在2-3万。投资建议2024年公司产品换代升级,产品力进一步提升,助力公司基本盘销量稳中有增。而且,腾势D9、方程豹豹5、仰望U9高端车型均取得亮眼成绩,公司高端品牌形象已经建立,产品销量与单车价值均有望提升。此外,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出口单车价值量高,公司出口业务量增价涨。综上,2023/2024/2025年公司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302/385/450万辆,汽车销售收入预计分别为4372.5/5747.4/7127.3亿元,相应毛利率分别为22.5%/23.0%/23.5%;电池业务收入预计分别为360.3/475.2/578.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4%/14.5%/15%。由于消费电子行业周期复苏,预计2023/2024/2025年公司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营收为1235.2/1482.2/1704.6亿元,相应毛利率回升9.0%/9.5%/10%。综上,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5972.3/7709.3/9414.5亿元,毛利率分别达19%、20%、21%,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68.8/391.8/522.0亿元。与可比公司相比,比亚迪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同时2024年基本盘产品逐步升级换代,高端豪华车型陆续上市,将有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因此,公司PE估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出口不及预期。出口目的国家关税政策、国际政治关系、当地渠道建设以及配套充电设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均会影响公司出海进程,导致出口不及预期。 高端化进程不及预期。产品高端化受到文化积淀、品牌价值等软实力影响,同时国内厂商、合资进口车企纷纷发力高端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可能影响公司的高端化发展。 合资车企反扑影响公司基本盘销量。合资车企盈利能力强,具备价格竞争的优势,因此时刻关注合资车企利用价格战进行反扑的风险。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4-01-19 15.99 -- -- 17.00 6.32%
17.85 11.63%
详细
事件:2024年1月16日晚,均胜电子(600699.SH)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增报告,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约556亿元,同比增长约12%;归母净利润10.89亿元,同比增长约176%;扣非归母净利润9.89亿元,同比增长约215%。预计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1亿元,同比增长约18%;扣非归母净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约420%。 核心观点:规模效应逐渐显现,降本增效措施不断取得成效,营收稳步增长:1))营收方面,全球汽车行业经营环境改善,国内客户订单持续放量,营收规模得到稳步增长。2023年公司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良好趋势,实现营业收入约556亿元,同比增长约12%。对应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创造约143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78%。随着公司累计的全球业务优势进一步增长、海外汽车市场回暖以及中国汽车行业出海等情况,公司持续优化全球布局,并获得全球多数头部整车厂支持,预计公司后续全球订单收入相关指标将体现积极效应。截止第三季度末,2023年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累计金额约590亿元,新能源车型订单约占350亿元。 2))盈利方面,2023年年Q4及全年归母净利润均同环比实现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10.89亿元,同比增长约176%。对应2023Q4归母净利润约3.1亿元,同比增长约18%,环比增长约2%。公司积极推进与全球主要客户在手订单价格补偿等事宜的商讨,并获得了全球多数头部整车厂的支持,在手订单的价格上获取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和补偿。 汽车电子业务持续放量,2023年新订单获取强劲::汽车电子业务保持持续增长。预计2023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71亿元,同比增长13.25%。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新货订单表现迅猛,截止第三季度末,2023年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累计金额约250亿元,其中2023年4月公司获得近年来单笔金额最高订单,800V高压平台功率电子类全球性项目定点,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金额约130亿元。 公司持续布局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板块,战略布局明确。1)智能驾驶方面:①软件创新:2023年Q3均胜电子设立了软件公司宁波均联智及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用于支持后续自动驾驶等方面软件创新研究,同时公司还与Elektrobit、BlackBerry、QNX等开展软件业务合作。②智能驾驶域控:公司与英伟达、高通、地平线、黑芝麻等芯片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推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及中央计算单元等项目的研发,目前已推出多款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 2)智能座舱方面::2023年Q3公司在智能人机交互板块推出智能旋钮结合中控屏技术方案。汽车安全业务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公司汽车安全业务营收恢复提速,预计2023汽车安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385亿元,同比增长11.92%;公司单季度盈利能力环比持续优化,主要系随各项降本增效措施的有效推进,公司安全业务在欧洲、北美等区域业务盈利能力得到持续改善和受益于亚太地区新切入中国市场客户的增长,同时随公司全球规模化布局正效应,价格战冲击压力、单一客户波动性对公司安全业务影响小。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新订单持续获取,截止第三季度末,2023年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累计金额约340亿元。公司持续致力于产品创新,2023年公司与极越联合研发推出创新性“飞跃式气囊”方案,该气囊主要用于解决悬浮大屏设计对传统副驾气囊应用带来的挑战,该产品目前已实现量产。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全球化布局展现规模正效应,所处安全业务价格战冲击压力小,所服务客户全球化受单一客户波动性小。各项降本增效措施取得成效,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556.48/624.73/719.01亿元;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9/13.94/21.32亿元;2023~2025年对应PE为20.77/16.22/10.61x,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大宗原材料价格及汇率波动风险,业绩不及预期;2)订单放量不及预期;3)规模整合不及预期。
上海沿浦 机械行业 2024-01-17 54.93 -- -- 54.31 -1.13%
54.31 -1.1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受益于核心客户放量、持续降本增效,预计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0.92至0.96亿元、同比增长101.9%至11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88至0.92亿元、同比增长175.9%至188.8%。 23Q4业绩符合预期,我们认为公司已进入业绩加速兑现的阶段。根据公司公告,对应23Q4实现归母净利0.29至0.33亿元、同比+190%至+231%、环比-9.9%至+2.9%,扣非归母0.28至0.32亿元、同比+10至+12倍、环比-11%至+1.8%。考虑23Q4公司整椅业务需要研发投入、年末费用计提影响环比增速较前三季度减弱,但我们认为:1)前期在手的百亿骨架定点陆续兑现,核心客户围绕问界、比亚迪,持续高增长的能见度高;2)新产品包括铁路相关订单(铁路专用集装箱/高铁整椅)、比亚迪/奔驰门锁项目、问界M9安全系统和底盘高度传感器的部件等项目24年放量,公司已处于业绩快速增长的阶段且不可逆。 2024年公司成长的核心在于公司座椅业务期权确定性逐步提升。公司从汽车座椅骨架逐步延伸至整椅具备技术、客户基础,这两点正是实现座椅业务从0到1的关键。座椅的核心技术为骨架、发泡、面套、装配,其中骨架成本占比约20%、技术及投资占比约70%,是座椅最重资产且核心的部件。公司在多年汽车座椅骨架业务的设计生产制造中已经积累了比肩外资的knowhow,核心客户以中高端为主,我们认为公司从座椅骨架跨越到整椅业务的底层能力较强,座椅业务推进节奏超预期的可能性极大,作为零部件板块中近两年成长性突出的标的,我们看好公司高成长的持续性与惊喜度。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汽车座椅骨架自主龙头的地位、且正处于新成长阶段的起点,后续有望开拓更多新产品、超预期的新增量将拉高业绩增速预期、进而催化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预期0.96亿、2.05亿、3.11亿元(前值为1.0亿、2.1亿、3.2亿元),增速+109%、+114%、+5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企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新产品推进速度低于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2 63.88 -- -- 67.18 5.17%
67.18 5.17%
详细
业务版图清晰,新业务增长可期: 公司以气门嘴起家,逐步切入智能化和轻量化业务。同时,在海内外市场,通过外部投资,与细分业务的专业公司形成战略联盟,从而实现降本增效以及项目快速落地,并积极加速产能投入和定点扩张。 从传统业务看,稳步增长: 三大传统业务位列国内市场份额前三,行业地位较高。 气门嘴毛利水平较高,近40%,以海外售后市场为主,发展稳定; TPMS增量系直接式TPMS代替剩下40%间接式TPMS的替代空间和替换市场需求增长; 汽车金属管件业务逐步以轻量化为重心。 从新兴业务看,持续放量: 传感器业务方面, 多品类布局,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未来智能化趋势将带动单车传感器配置数量的增加扩大汽车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同时国内传感器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空悬业务方面, 受益于舒适化需求的提高以及配置空悬单车价位的下沉,空悬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标配替代选配,双腔弹簧替代单腔弹簧,单车价值量大。公司作为少有的能实现空悬系统整体方案的国内厂商,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新势力客户粘性高,理想已跃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营收增速可期。 ADAS业务方面,摄像头和雷达已实现出货,域控制器已获得相关客户定点,在硬件方面主攻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的量产,域控方面提供个性化结合底盘控制如魔毯功能的域控,将进一步推动可落地项目。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0.38/82.31/101.41亿元,同比+26.4%/36.3%/23.2%;将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5.86/7.55亿元,同比+94.9%/40.4%/28.8%,分别对应PE为33.58/23.91/18.56x 。深度覆盖,看好公司空气悬架及传感器业务的订单兑现能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创新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