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曦

华泰证券

研究方向: 化工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5030003,曾供职于兴业证券研究所...>>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0/4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佰利联 基础化工业 2017-02-28 14.85 10.30 -- 17.95 19.35%
17.84 20.13%
详细
成本端因素推动钛白粉价格延续上涨。 2016Q4以来,由于钢铁行业开工降低导致低品位铁矿石需求下降,进而导致副产钛精矿供应减少(2017年1月全国钛精矿开工率为52%),钛精矿价格呈快速上涨态势,据百川资讯,四川攀钢钛精矿价格已由去年11月的950元/吨上涨至目前1650元/吨,涨幅近80%,从成本端对钛白粉价格构成强劲支撑。相应地,华东地区钛白粉(金红石型)价格已自2016年初价格上涨逾60%,目前报价为17300元/吨,主流企业盈利水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特诺拟收购科斯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7年2月21日,国际巨头特诺(Tronox)宣布拟以16.63亿美元现金收购科斯特(Cristal)钛白粉业务,预计交易将在2018Q1之前完成,届时其钛白粉总产能将达到130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近20%;同时,佰利联于2016Q4完成对龙蟒钛业的收购,行业集中度仍在持续提升。 行业高景气具备可持续性。 我们预计下游涂料、包装、橡塑等领域在中周期仍将延续良好需求,且人民币贬值背景下,出口需求有望保持旺盛,2016年国内钛白粉出口量达71.7万吨,同比增长34%。另一方面,环保约束持续收紧、审批壁垒逐步提高均有利于行业加速优胜劣汰,行业高景气具备可持续性。 重申“增持”评级。 龙蟒佰利目前总产能达56万吨,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且具备钛精矿(46.5%品位)储量3625万吨,年产能超过60万吨/年,资源优势显著,能充分享受钛精矿上涨收益,近期海外企业并购对市场构成正向催化,结合上述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我们预计公司2016年EPS 为0.25元,上调2017、2018年EPS 分别至0.78、0.90元,根据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相应上调目标价至15.6-17.9元,重申“增持”评级。钛白粉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包括金浦钛业、安纳达、中核钛白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风险、环保政策执行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东华能源 能源行业 2017-02-28 14.18 -- -- 13.54 -4.51%
13.54 -4.51%
详细
一季度业绩略低于预期 东华能源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收入199.8亿元,净利4.7亿元,同比增14.5%,处于三季报预告的全年0-50%的业绩预告范围之内,对应EPS为0.29元,其中2016Q4单季度实现净利1.1亿元。公司同时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7Q1净利为2.1-2.5亿元,同比增长200%-250%,略低于市场预期。 化工业务渐入正轨 公司张家港PDH装置于去年2月正式投产,目前运转良好,是公司业绩同比、环比均保持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由于下游制品受环保限制开工不足,导致聚丙烯价格阶段性下行,且今年丙烷价格走势季节性因素减弱,公司一季报盈利略低于预期,我们预计后续公司化工业务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升(详细请参考前期深度报告)。宁波装置开工保持高负荷,有望于近期转固投产,为公司上半年贡献重要增量。 贸易业务可适度乐观 我们预计一季度公司贸易业务利润同比基本稳定,且去年以来的丙烷长期合约风险已经基本化解;目前丙烷-丙烯链条产品价格处于上行周期,今年公司贸易业务整体趋势向好。 维持“增持”评级 东华能源作为国内LPG贸易龙头挺进PDH领域,乙烯裂解原料轻质化使得PDH发展空间广阔,原油、煤炭价格上涨使得PDH优势进一步凸显;公司配套下游聚丙烯产品受益于下游汽车、家电高景气,盈利情况良好,且宁波装置后续将贡献显著增量。LPG贸易综合优势突出,并为化工业务提供支撑。结合公司本次业绩预告情况,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016年EPS至0.29元,维持其2017、2018年EPS分别为1.05、1.26元的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装置开工情况不达预期风险,丙烷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荣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7-02-24 10.63 4.99 -- 16.47 2.36%
10.88 2.35%
详细
PTA行业龙头企业 荣盛石化是国内PTA行业龙头企业,目前PTA/PX/纯苯/聚酯权益产能分别为599/160/48/100万吨,公司与恒逸石化等合作控制的PTA总产能达136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2016Q3以来产品价格回升,公司2016Q3单季度实现收入129.1亿元(YoY78.5%),净利5.0亿元(去年同期为-1.1亿元),公司同时预计2016年净利润为17.0-18.5亿元,对应2016Q4单季度净利为4.7-6.2亿元。 芳烃业务构筑业绩基石 PX是PTA核心原料,2016年国内消费量为2107万吨,2011-2016消费量年复合增速为14.6%。虽然未来亚洲地区PX进入扩产周期,但我们预计受益于下游涤纶高景气,且中金石化成本优势明显,叠加油价稳步上涨背景,其PX产品预计仍将保持较高盈利。另一方面,纯苯价格自2016年10月以来上涨逾60%,盈利情况较好。公司具备160万吨PX及48万吨纯苯产能,预计将充分受益。 PTA行业供需改善,景气大概率上行 2016年国内PTA表观消费量为3141万吨,2011-2016需求的年复合增速为7.5%。国内产能自2012年以来大规模释放,盈利情况大幅下降。目前国内PTA产能约4900万吨,以翔鹭石化(615万吨)、远东石化(320万吨)为代表的近1000万吨产能不能正常生产,新增产能有限或存在不确定性,行业供需格局持续好转,公司目前具备599万吨的权益产能,业绩改善弹性较大。 下游需求回暖,涤纶长丝龙头高景气延续 PTA下游主要用于生产涤纶纤维,2015年国内涤纶长丝产量为2910万吨,2010-2015产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2.3%。伴随人民币汇率走低带动出口改善,涤纶长丝需求端趋势向好。另一方面,涤纶长丝国内总产能虽有一定程度过剩,但大中型企业具备较大综合优势,受到客户青睐。2016年下半年涤纶长丝价格自底部上涨逾40%,且近期棉花价格走强也从比价角度利好涤纶价格强势。公司目前具备100万吨产能,盈利情况良好。 浙江石化项目有望提升原料保障程度 公司大股东荣盛控股牵头建设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其中一期建设2000万吨炼油、520万吨芳烃及140万吨乙烯等项目,预计于2018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公司上游芳烃原料的保障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荣盛石化是国内PTA的龙头企业,展望后市,我们预计PX维持较高盈利,纯苯高盈利是潜在超预期因素,PTA供需格局改善,将大概率步入上行周期,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70、1.13元,且公司业绩相对PTA价格弹性较高(假设成本不变,PTA含税价格每上涨100元/吨,公司EPS提升约0.15元),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16-18倍PE,对应目标价为18.1-20.3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PTA停产装置复产风险、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强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17-02-24 30.22 -- -- 34.76 15.02%
34.76 15.02%
详细
2016年业绩增长34.1%,符合预期 公司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2016年实现营收4.40亿元,净利1.16亿元,同比增长34.1%,与前期预告一致,对应EPS为0.45元。其中2016Q4单季度实现净利2143万元,同比增长8.5%。LCD领域新产品放量、佳英化工并表以及非经常性损益(预计贡献1400-2000万元,去年同期为517万元)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产业链布局持续推进 公司在OLED材料、IC化学品等新兴领域持续布局:1)与台湾昱镭光电成立合资公司强力昱镭切入OLED材料领域,目前强力昱镭光电已获得台湾主管机关行政许可;2)拟通过定增募资新建年产3070吨OLED显示及IC材料项目(证监会已受理),聚焦OLED显示及IC材料等电子化学品中的新兴、高端领域,进口替代空间广阔,未来将构成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公司前期公告拟增资控股先先化工,优化现有产品竞争格局,进而适度提升盈利水平;并为公司后续产能的扩张打下基础。 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传统业务光刻胶相关产品有望持续承接海外产能,OLED、IC等高端新兴材料领域布局持续推进,后续发展规划明确,随着新建项目的逐渐落地,公司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们维持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46、0.61元的预测(暂未考虑增发对于公司股本和盈利的影响),公司是稀缺的OLED材料和电子化学品方向性标的,且存在一定的外延预期,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技术失密风险、新业务开拓不达预期风险、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2-23 36.98 -- -- 40.29 8.95%
42.98 16.22%
详细
2016年业绩增长57%,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2016年实现营收6.86亿元,净利1.35亿元,同比增长57%,与前期预告一致,按照2.99亿股的股本计算,对应EPS为0.45元。其中Q4单季度实现净利4228万元,同比增长162%。 内生、外延因素共同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公司2016年业绩增长源于:1)氧化锆业务受益于齿科及手机领域需求放量,销量和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MLCC陶瓷材料受益于汇率变化等因素,销量同比较明显回升;3)泓源光电自四季度开始并表,贡献部分利润增量;4)非经常性损益(约1300万元)也有部分贡献。 氧化锆或受益于陶瓷机壳放量 近期,国内手机机壳龙头企业与陶瓷领域领先企业签署共同投资框架协议,拟重点投资建设智能终端及智能穿戴产品的陶瓷外观及模组,预计年产能1亿件以上。陶瓷机壳当前的市场渗透率较低(0.1%以下),未来渗透率的提升将显著增加公司纳米复合氧化锆产品的市场容量,公司作为国内该领域的领跑者将显著受益。 电子浆料及汽车尾气催化剂领域持续布局 1)电子浆料领域,公司已相继完成泓源光电(太阳能导电浆料)和戍普电子(MLCC电极浆料)的收购;2)汽车尾气催化剂领域,继王子制陶收购于2016年9月19日过会后,公司进一步收购了江苏天诺(催化剂分子筛)及博晶科技(锆铈固溶体),完成汽车尾气催化剂四大成分的全面布局,可为客户提供全系列整体汽车催化解决方案。 维持“增持”评级 作为国内新材料平台型公司的代表,国瓷材料依托水热法核心技术实现了多种高端无机新材料的国产化,同时内生和外延并举,多维度拓展产品线,与现有板块构成有力协同,我们维持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0.45、0.66、0.95元的预测(暂未考虑增发对于公司股本和盈利的影响),公司业绩预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且外延发展存在超预期可能,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核心技术失密风险,下游需求下滑风险。
恒逸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7-02-22 15.31 7.82 -- 15.60 1.17%
15.49 1.18%
详细
PTA 行业龙头企业。 恒逸石化是国内PTA 行业龙头企业,目前PTA/涤纶/CPL 权益产能分别为为620/139/10万吨,公司与荣盛石化等合作控制的PTA 总产能达136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伴随2016Q3以来涤纶、PTA 等产品价格回升,公司2016Q3单季度实现收入84.4亿元(YoY 13.6%),净利1.5亿元(去年同期为-1亿元),公司同时预计2016年净利润为7.6-8.5亿元。 下游需求回暖,涤纶长丝龙头高景气延续。 PTA 下游主要用于生产涤纶纤维,2015年国内涤纶长丝产量为2910万吨,2010-2015产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2.3%。伴随人民币汇率走低带动出口改善,涤纶长丝需求端趋势向好。另一方面,涤纶长丝国内总产能虽有一定程度过剩,但大中型企业具备较大综合优势,受到客户青睐。2016年下半年涤纶长丝价格自底部上涨逾40%,且近期棉花价格走强也从比价角度利好涤纶价格强势。恒逸石化目前具备165万吨/年涤纶长丝产能,国内排名第三,盈利情况良好。 PTA 行业供需改善,景气大概率上行。 2016年我国PTA 表观消费量为3141万吨,2011-2016需求的年复合增速为7.5%。国内产能自2012年以来大规模释放,盈利情况大幅下降。目前国内PTA 产能约4900万吨,以翔鹭石化(615万吨)、远东石化(320万吨)为代表的近1000万吨产能不能正常生产,而新增产能有限或存在不确定性,行业供需格局持续好转,且PX 进入扩产周期也利于PTA 环节利润扩大。恒逸石化目前具备620万吨的权益产能,预计将充分受益。 己内酰胺(CPL)盈利快速回升。 巴陵恒逸目前具备20万吨CPL 产能,目前恒逸石化持股比例为50%。 2016Q4以来,CPL 价格自阶段底部反弹逾70%,产品盈利快速回升。公司装置目前保持满产,盈利情况良好,预计将成为业绩的潜在超预期因素。 文莱PMB 石化项目优势显著。 文莱PMB 石化项目实施主体为恒逸实业(文莱)有限公司(恒逸石化控股70%)。该项目将延伸公司产业链至上游PX 环节,并进入油品销售领域,项目预计将于2018年底试运行,该项目在物流、能源成本、税收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将成为公司后续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恒逸石化是国内PTA 的龙头企业,我们预计涤纶长丝高景气有望延续,PTA供需格局改善,将大概率步入上行周期,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 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 分别为0.50、0.90元,且公司业绩相对PTA 价格弹性极高,业绩存在较大潜在上行空间,结合公司未来业绩增速和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18-22倍PE,对应目标价为16.2-19.8元,对应PB 为2.5-3.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PTA停产装置复产风险、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卫星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7-02-20 12.83 4.85 -- 14.06 8.57%
13.93 8.57%
详细
国内C3产业链龙头企业。 卫星石化是国内C3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PDH、丙烯酸、丙烯酸酯、SAP产能分别为45、48、45、3万吨。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净利-4.4亿元,2016年下半年以来公司盈利情况显著好转,2016Q3单季度实现收入12.7亿元(YoY21.7%),净利8391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11亿元),公司同时预计2016年净利润为2.5-3.5亿元。 丙烯酸及酯景气底部回升。 丙烯酸2014年全球需求约为500万吨,2011-2015年复合增速约5%,其中国内需求约200万吨,2011-2015的年复合增速为14.6%。预计未来下游SAP、胶粘剂、水性涂料等领域高速发展仍将带动丙烯酸需求保持增长;另一方面,2014以来行业持续低迷,相当数量装置退出市场或降低负荷,我们预计行业目前整体供需趋于均衡,过剩程度显著降低。叠加原油价格反弹,产品盈利水平大幅改善,且预计在中周期可延续。 SAP产品进入快速发展期。 SAP是丙烯酸精酸的下游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产品等。2015国内消费量约为43万吨,发展潜力较大;公司目前具备3万吨产能并将扩产至9万吨,产品突破日本企业垄断,获得核心客户认可;公司同时通过参股康程护理等下游客户增强合作,后续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 PDH业务盈利前景良好。 丙烯传统生产工艺包括炼油及乙烯裂解副产等,美国“页岩气革命”导致乙烷裂解乙烯替代传统石脑油裂解装置,丙烯副产量减少,为PDH工艺创造有利盈利条件;原油、煤炭价格近期持续上涨,美国LNG供应量扩大、LPG运输成本降低将使得原料丙烷价格维持低位,PDH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公司丙烯产品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及酯产品,有效提升公司主业的成本优势和原料供应稳定性,其后续规划的聚丙烯产品,以及拟增发投建的PDH二期项目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卫星石化传统业务丙烯酸及酯竞争优势突出,将高度受益于行业景气的回升,业绩具高弹性(假设成本不变,丙烯酸及酯含税价格每上涨1000元/吨,公司EPS提升约0.40元);公司近年来持续拓展产业链,SAP等高附加值产品进口替代前景广阔;PDH业务与盈利情况良好。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39、0.85元(未考虑增发对公司股本和盈利的影响),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17-19倍PE,对应目标价为14.5-16.2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7-02-16 24.97 -- -- 27.77 11.21%
31.88 27.67%
详细
2016年净利增长129%,四季度利润再创新高 公司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2016年实现营收301亿元,同比增长54.4%,实现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129%,与前期业绩预告一致,按照22.78亿股的股本计算,对应EPS为1.62元。其中Q4单季度实现净利11.8亿元,同比大增578%。 MDI涨价贡献丰厚收益,产品价格延续强势 2016年年初以来,依托万华龙头地位日益稳固、国内外企业协同程度显著提高的有利条件,叠加油价回升的背景,MDI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以华东地区价格为例,2016年纯MDI均价17822元/吨,同比上涨7.6%,聚合MDI均价14295元/吨,同比上涨22.7%;今年以来,MDI价格保持强势,目前华东地区纯MDI、聚合MDI分别报价25500、26250元/吨,且公司宁波工厂一期MDI装置(40万吨)已于1月21日复产。 油价反弹及装置负荷提升带动石化业务显著改善 伴随2016年以来油价反弹,丙烯、环氧丙烷、丙烯酸等C3产业链石化产品2016年均价分别上涨57%、42%、104%,且公司PDH装置在经历初期投产调试之后,负荷稳步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使得公司石化业务的盈利大幅改善。油价稳步上涨背景之下,丙烯、环氧丙烷、丙烯酸目前华东地区报价分别为7850、11450、10300元/吨,较2016Q4进一步上涨,我们预计公司石化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将持续提升。 新兴业务进展顺利 2016年公司聚碳酸酯、水性涂料、聚醚、SAP 等新兴业务发展取得显著进展:20 万吨/年软泡聚醚装置于7月底成功开车;10万吨/年水性表面材料树脂装置于8月初竣工;3万吨/年SAP装置于9月顺利开车;2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建设顺利,预计将于2017年释放部分产能,上述项目将构成公司后续重要的成长动力。 重申“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MDI将保持良好发展,石化业务综合竞争优势突出,上述业务预计将维持强势;水性涂料、聚碳酸酯等高附加值项目也将有序进入产出期,我们维持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1.61、2.03元的预测,重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上涨风险、下游需求持续低迷风险、新项目投产不达预期风险。
强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17-02-14 29.09 -- -- 34.76 19.49%
34.76 19.49%
详细
拟增资控股先先化工。 公司发布公告,与泰兴先先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先先化工”)签订协议,拟以现金3187.5万元进行增资,其中1653.8万元将作为先先化工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先先化工51%的股权。截止2016Q3,先先化工总资产为3672万元,净资产为-606.8万元,2016Q3实现营收2517万元,净利润84.9万元。目前公司已将增资款全额汇入先先化工指定专用账户内。 本次收购有望优化公司部分产品竞争格局。 先先化工和强力新材生产的产品类似,均为高端的光引发剂产品,先先化工的部分产品与公司存在重叠,且主要代工竞争对手的产品,公司本次并购有利于产品竞争格局优化,进而适度提升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先先化工位于泰兴化工园区,其土地、环保等方面的资源也有利于公司后续产能的扩张。 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传统业务光刻胶相关产品有望持续承接海外产能,OLED、IC等高端新兴材料领域布局持续推进,后续发展规划明确,随着新建项目的逐渐落地,公司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们维持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46、0.61元的预测(暂未考虑增发对于公司股本和盈利的影响),公司是稀缺的OLED材料和电子化学品方向性标的,且存在一定的外延预期,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技术失密风险、新业务开拓不达预期风险、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东华能源 能源行业 2017-01-25 13.67 14.62 73.50% 14.47 5.85%
14.47 5.85%
详细
LPG贸易龙头挺进烷烃深加工领域 东华能源主营液化石油气(LPG)贸易,LPG销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延伸产业链至烷烃深加工领域,建设丙烷脱氢制丙烯(PDH)装置,目前具备PDH/聚丙烯产能60/40万吨(宁波装置投产后公司产能将扩大一倍),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38亿元(YoY26.8%),净利3.6亿元(YoY162%),预计全年净利润为4.11-6.17亿元,同比增长0%-50%。 PDH业务盈利前景良好 丙烯传统生产工艺包括炼油及乙烯裂解副产等,美国“页岩气革命”导致乙烷裂解乙烯替代传统石脑油裂解装置,丙烯副产量减少,为PDH工艺创造有利盈利条件;原油、煤炭价格近期持续上涨,美国LNG供应量扩大、LPG运输成本降低将使得原料丙烷价格维持低位,PDH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虽然国内PDH规划产能较多,但实际长周期运行装置仅6套,公司配套下游聚丙烯产品受益于下游汽车、家电高景气,盈利情况良好,且宁波装置今年投产后将贡献显著增量。 LPG贸易综合优势突出,并为化工业务提供支撑 公司LPG贸易业务2015年实现总销量约481万吨,居全球前列。受益于清洁能源整体需求的提升,LPG贸易规模预计仍将持续增长。公司前期在VLGC(大型液化气冷冻船)、仓储基地等方面持续投入,将逐步转化为强大竞争优势,并为公司化工业务在原料丙烷的货源稳定性、采购及时性等方面提供支撑。 增持彰显大股东信心 2016年9月22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周一峰女士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形式合计增持2295万股,均价12.97元/股。本次增持中实际控制人认购进取级份额1亿元,剩余2亿元为投资者认购的优先级份额。此外,2016年10月20日,公司向金鹰基金、建信基金、中信证券等7名特定投资者完成定增,均价为12.70元/股,限售期为12个月。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东华能源作为国内LPG贸易龙头,挺进PDH领域,乙烯裂解原料轻质化使得PDH发展空间广阔,近期原油、煤炭价格近期持续上涨,PDH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公司配套下游聚丙烯产品受益于下游汽车、家电高景气,盈利情况良好,且宁波装置今年投产后将贡献显著增量。LPG贸易综合优势突出,并为化工业务提供支撑。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34、1.05元(按照最新股本16.2亿股计算),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15-18倍PE,对应目标价为15.8-18.9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装置开工情况不达预期风险,丙烷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7-01-19 23.60 17.67 -- 27.25 15.47%
31.88 35.08%
详细
2016年业绩超预期,四季度利润再创新高 公司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预计2016年净利润约为36.8亿元,同比增长130%左右,超市场预期,按照最新22.78亿股的股本计算,对应EPS约为1.615元。其中Q4单季度净利约为11.8亿元,同比大增578%,并再创季度利润新高。 行业格局优化,MDI涨价贡献丰厚收益 2016年年初以来,依托万华龙头地位日益稳固、国内外企业协同程度显著提高的有利条件,叠加油价回升的背景,MDI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以华东地区价格为例,2016年纯MDI均价17822元/吨,同比上涨7.6%,聚合MDI均价14295元/吨,同比上涨22.7%;且产品与原料价差在Q4仍持续扩大,对四季度业绩贡献重大;当前虽处下游消费淡季,但MDI价格仍保持强势,目前华东地区纯MDI、聚合MDI分别报价25000、24200元/吨。 油价反弹及装置负荷提升带动石化业务显著改善 伴随2016年以来油价反弹,丙烯、环氧丙烷、丙烯酸等C3产业链石化产品2016年均价分别上涨57%、42%、104%,且公司PDH装置在经历初期投产调试之后,负荷稳步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使得公司石化业务的盈利大幅改善。在油价稳步上涨的预期下,我们预计公司石化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将持续提升。 新兴业务进展顺利 2016年公司聚碳酸酯、水性涂料、聚醚、SAP 等新兴业务发展取得显著进展:20 万吨/年软泡聚醚装置于7月底成功开车;10万吨/年水性表面材料树脂装置于8月初竣工;3万吨/年SAP装置于9月顺利开车;用于2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的非公开发行于今日完成,项目建设顺利预计将于2017年释放部分产能,上述项目将构成公司后续重要的成长动力。 上调盈利预测,重申“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MDI将保持良好发展,石化业务依托突出的综合竞争优势,有望构成后续重要的利润增量;水性涂料、聚碳酸酯等高附加值项目也将有序进入产出期,结合MDI行业格局的变化、价格走势及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我们上调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至1.61、2.03元,给予2017年13-15倍PE,上调目标价至26.4-30.5元,重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上涨风险、下游需求持续低迷风险、新项目投产不达预期风险。
佰利联 基础化工业 2017-01-18 12.60 9.51 -- 14.47 14.84%
18.07 43.41%
详细
2016年业绩上修至4.68-5.24亿元,超过市场预期。 公司发布2016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16年净利润为4.68-5.24亿元(前期三季报预计的2016年业绩区间为3.90-4.46亿元),同比增长320%-370%,按照当前20.32亿股的股本计算,对应EPS为0.23-0.26元,超过市场预期。按照前述预告区间,Q4单季度净利为3.49-4.05亿元,同比增长560%-670%。 钛白粉价格持续上调,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受益于行业景气回升(详见前期深度报告),2016年以来钛白粉价格持续上涨,以华东地区金红石型产品为例,其2016年均价约为1.28万元/吨,同比上涨约5%,其中2016Q4均价已达1.49万元/吨,同比上涨近40%;2017年1月6日,公司公告氯化法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销售价格在原价基础上对国内客户上调700元/吨;对国际客户上调100美元/吨,为去年以来第十四次上调,目前最新价格已达16600元/吨;。 龙蟒钛业纳入合并报表增厚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对龙蟒钛业的收购,龙蟒钛业从2016年9月29日开始纳入公司合并报表。收购完成后,公司具备钛白粉产能56万吨,产能规模全国第一,全球第四。龙蟒钛业有较大规模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并具备60万/年的钛精矿采选能力,完成整合后可提高公司钛精矿的自给能力,降低公司原料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维持“增持”评级。 钛白粉行业在国内集中度提升,海外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仍将保持景气上行态势。佰利联收购龙蟒完成后,产能达56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20%以上,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其后续议价能力提升、产品价格和盈利恢复的前景值得期待,且业绩弹性较大。由于钛白粉价格持续上涨,我们上调2016年EPS至0.25元,预计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0.25、0.56、0.70元,由于市场风格偏好变化,我们下调目标价格区间至14.4-16.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核心技术失密风险,下游需求下滑风险。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17-01-18 37.42 -- -- 38.14 1.92%
42.98 14.86%
详细
2016年业绩增长50%-60%,略超市场预期。 公司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预计2016年净利润为1.29-1.38亿元,同比增长50%-60%,按照当前2.99亿股的股本计算,对应EPS为0.43-0.46元,略超市场预期。按照前述预告区间,Q4单季度净利为3602-4464万元,同比增长123%-176%。公司同时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1元。 内生、外延因素共同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2016年业绩增长源于:1)氧化锆业务受益于齿科及手机领域需求放量,销量和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MLCC陶瓷材料受益于汇率变化等因素,销量同比较明显回升;3)泓源光电自2016年四季度开始并表,贡献部分利润增量;4)非经常性损益(约1300万元)也有部分贡献。 电子浆料及汽车尾气催化剂领域持续布局 1)电子浆料领域,公司继2016年9月29日完成泓源光电(太阳能导电浆料)工商登记后又于2017年1月5日完成戍普电子(MLCC电极浆料)工商登记;2)汽车尾气催化剂领域,继王子制陶收购于2016年9月19日过会后,公司进一步收购了江苏天诺(催化剂分子筛)及博晶科技(锆铈固溶体),其中博晶科技已于2017年1月10日完成工商登记,据此,公司已完成汽车尾气催化剂中铈锆固溶体、高热稳定性的氧化铝、蜂窝陶瓷载体和分子筛的全面布局,可为客户提供全系列整体汽车催化解决方案。 维持“增持”评级 作为国内新材料平台型公司的代表,国瓷材料依托水热法核心技术实现了多种高端无机新材料的国产化,同时内生和外延并举,多维度拓展产品线,与现有板块构成有力协同,我们维持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0.45、0.66、0.95元的预测(暂未考虑增发对于公司股本和盈利的影响),公司业绩预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且外延发展存在超预期可能,维持“增持”评级。
红宝丽 基础化工业 2017-01-18 7.51 -- -- 8.08 7.59%
8.24 9.72%
详细
聚氨酯细分领域龙头。 红宝丽是国内最大的硬泡组合聚醚供应商,现有硬泡组合聚醚年产能15万吨、异丙醇胺年产能4万吨。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YoY-14.2%);实现净利润1.03亿元(YoY9.7%)。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YoY-5.6%);实现净利润7450万元(YoY-9.3%)。 硬泡组合聚醚业务竞争优势突出,预计将保持稳健发展。 硬泡组合聚醚国内年需求约90万吨,主要用于冰箱冰柜等冷藏保温领域;公司产品在冰箱冷藏领域已经成为国内绝对龙头,2016年销售11万吨左右,与行业龙头陶氏、巴斯夫等直接竞争,在海信、美的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供货量份额超过60%,切入博西华、伊莱克斯等海外家电企业全球供应链体系,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预计未来仍将保持稳健发展。 异丙醇胺替代乙醇胺前景广阔。 异丙醇胺具备性能和环保优势,对乙醇胺在多个领域都在形成替代,潜在市场容量可观,公司目前生产规模达4万吨/年,居世界第一,2016年销量超过5万吨,公司新建5万吨改性产品产能即将释放,工艺和规模优势显著。 环氧丙烷项目采用先进环保工艺,有望受益于行业洗牌。 环氧丙烷是公司聚醚、异丙醇胺两大核心产品的主要原料,其价格的波动对公司影响较大,公司“年产12万吨环氧丙烷项目”预计将于2017年年底建成投产。我们判断后续氯醇法环氧丙烷工艺后续将持续面临环保压力(尤其是华北地区),部分落后装置或退出市场。公司在建的环氧丙烷生产线采用较为先进的共氧化法工艺,环保优势显著,整体盈利前景良好。 收购雄林新材,延伸产业链下游至TPU薄膜领域。 公司公告拟以“现金+股份”的方式全资收购国内TPU膜龙头雄林新材,雄林新材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YoY3.0%);实现净利润5358万元(YoY1.7%),并承诺2017-2019业绩分别为4800、6000、6900万元。TPU膜市场前景良好,并能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较强协同效应。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红宝丽是国内聚氨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聚醚业务仍将保持稳健发展;异丙醇胺业务替代乙醇胺前景广阔;环氧丙烷业务立足自身产业链延伸,且采用先进环保型工艺,有望受益于行业未来的深度变化;公司收购雄林新材切入TPU薄膜领域,打造完整产业链,具备良好的协同效应和市场前景。我们预计2016-2018年EPS分别为0.20、0.29、0.40元(考虑增发对于公司股本和盈利的影响),给予公司2017年32-35倍PE,对应股价为9.3-10.2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滑风险,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强力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17-01-16 29.75 17.97 -- 30.28 1.78%
34.76 16.84%
详细
2016年业绩增长25%-45%,符合预期。 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16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1.25亿元,同比增长25%-45%,按照当前2.57亿股的股本计算,对应EPS为0.420-0.487元,符合预期。按照前述预告区间,Q4单季度净利为1355-3085万元。 多重因素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从2016年全年来看,我们判断LCD领域新产品放量、佳英化工并表以及非经常性损益(预计贡献1400-2000万元,去年同期为517万元)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新兴领域持续布局 公司在OLED材料、IC化学品等新兴领域持续布局:1)与台湾昱镭光电成立合资公司强力昱镭切入OLED材料领域,目前强力昱镭光电已获得台湾主管机关行政许可;2)拟通过定增募资新建年产3070吨OLED显示及IC材料项目(目前获得股东大会通过),聚焦OLED显示及IC材料等电子化学品中的新兴、高端领域,进口替代空间广阔,未来将构成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传统业务光刻胶相关产品有望持续承接海外产能,OLED、IC等高端新兴材料领域布局持续推进,后续发展规划明确,随着新建项目的逐渐落地,公司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们维持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别为0.46、0.61元的预测(暂未考虑增发对于公司股本和盈利的影响),由于市场风格偏好变化,我们下调目标价格区间至35.0-38.7元,公司是稀缺的OLED材料和电子化学品方向性标的,且存在一定的外延预期,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技术失密风险、新业务开拓不达预期风险、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0/4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