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4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李永磊 4 9
董伯骏 3 8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5-02 19.54 -- -- 21.16 8.29%
21.16 8.29% -- 详细
2024年 4月 26日, 国瓷材料发布 2024年一季度报告: 2024年 Q1单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27亿元, 同比+5.23%, 环比-22.89%; 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33亿元, 同比+7.99%, 环比+3.97%;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21亿元, 同比增长 20.04%, 环比-13.08%;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377万元, 同比增加 6416万元, 环比减少 2.97亿元。 销售毛利率为38.82%, 同比+1.51pct, 环比-4.40pct。 销售净利率为 17.72%, 同比+0.92pct, 环比+5.09pct。 投资要点: 2024年 Q1净利润环比增加, 各部分费用环比下降Q1公司的毛利润为 3.21亿元,环比下降 1.42亿元。净利润为 1.46亿元,环比上升 1107万元。 各类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销售费用为 4452万元, 环比下降 149万元; 管理费用为 5619万元, 环比下降 4209万元; 研发费用 6181万元, 环比下降 2557万元; 财务费用为 580万元, 环比下降 307万元, 主要是因为汇兑收益增加。 资产减值损失为 51万元, 损失环比下降 3293万元, 主要是因为销售回款良好, 坏账计提减少, 信用减值损失 927万元, 损失环比下降 938万元。 聚焦精密陶瓷领域技术创新, 多产品齐发力公司设立江苏国瓷精密陶瓷研究院, 进一步聚焦精密陶瓷领域的纵向深度研发布局, 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 高质量精密陶瓷产品的需求。 精密陶瓷材料板块, 随着新能源汽车 800V 高压快充技术的推广, 传统的驱动电机钢球轴承电腐蚀问题更加突出, 公司陶瓷球已搭载国内外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主力车型; 公司具备从陶瓷粉体、 陶瓷基片到金属化的纵向一体化优势, 将围绕氮化铝、 氮化硅、 高纯氧化铝等核心材料打造综合性的陶瓷基板产业平台, 持续推进国内陶瓷基板的进口替代进程和产业链的国产自主可控。 回购股票进行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彰显管理层信心公司于 2024年 2月 5日召开会议, 审议并通过了《关于继续回购公司股 份方案的议案》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部分公司股份, 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1亿元(含) 且不超过人民币 2亿元(含) , 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25元/股(含) , 该举措彰显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46.82、56.94、 66.94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45、 10. 10、 12.68亿元,对应 PE 分别 26、 19、 15倍, 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产品需求下滑, 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 经济大幅下行。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30 18.88 24.25 35.85% 21.16 12.08%
21.16 12.08% -- 详细
公司 24Q1 业绩符合预期,2024 年催化材料持续发力、精密陶瓷放量元年,我们看好平台型企业多元矩阵接力增长。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公司 24Q1 业绩符合预期,维持公司 24-26 年 EPS 分别为 0.75、0.91、1.13 元。结合可比公司给予 2024 年 PE32X,目标价上调至 24.37 元(原为 21.61 元)。 24Q1 业绩符合预期。2024Q1 实现营业收入 8.27 亿元(同比+5.23%,环比-22.89%),归母净利 1.33 亿元(同比+7.99%,环比+3.97%),扣非后归母净利 1.21 亿元(同比+20.04%,环比-13.08%)。受下游市场季节性需求影响,公司推进优化生物医疗板块产能,24Q1 营收环比下滑。24Q1 净利率 17.72%,环比 23Q4 上行,费用支出下降带动公司的净利润率环比提升。 看好平台型企业多元矩阵接力增长。2023 年,催化材料受益蜂窝陶瓷量价齐升,营收增速超 70%,2024 年有望延续高增长。精密陶瓷,氮化硅陶瓷轴承球、激光雷达用陶瓷基板、低轨卫星射频微系统产品放量元年。 2023 年,电子浆料业务快速增长,国产替代加速。生物医疗板块,德国DEKEMA 补强布局,国际化成效逐渐显现,国内产能优化后有望增强出口竞争力。新能源板块,公司氧化铝、勃姆石盈利能力具备韧性,Q1 出货量同比提升。Q2 陶瓷墨水有望迎来传统旺季。 催化剂:催化材料、精密陶瓷、生物医疗海外业务进展超预期,MLCC 行业景气度超预期; 风险提示:技术开发、原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兼并重组和商誉风险等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30 18.88 -- -- 21.16 12.08%
21.16 12.08% -- --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29 18.88 -- -- 21.16 12.08%
21.16 12.0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实现收入 8.27亿元,同比增长 5.23%,归母净利润 1.33亿元,同比增长 7.99%,扣非净利润 1.21亿元,同比增长20.04%,符合预期。 MLCC 介质粉体复苏延续,电子浆料国产替代加速推进。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以及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公司 MLCC 介质粉体销量开始持续回升,预计行业有望延续复苏趋势;凭借高度的客户协同性,MLCC 用电子浆料业务市场开拓顺利,已配合客户成功开发并量产了多种规格型号的高容浆料、车规级专用浆料、射频专用浆料等产品。MLCC 车载类、高容类产品在行业头部客户的验证速度得到加快,部分产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始小批量供应。公司生产的纳米级复合氧化锆具有卓越的综合性能,主要用于智能手表、手机背板等领域;公司强化了彩色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的产品验证和导入,积极配合客户开发定制颜色,拓展陶瓷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新应用。 催化材料业务保持快速发展,生物医疗板块成长空间大。公司充分把握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升级的重要机遇,已实现主要客户的全面覆盖,相关产品产销两旺;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头部重卡客户的主力车型,超薄壁 750/2产品已通过多家乘用车客户验证,开始批量供货。公司牙科用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粉体材料销售稳步增长,已顺利进入部分海外头部客户供应体系;氧化锆瓷块业务在国内市场恢复了增长势头,在海外树立了品牌形象。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业务布局,战略投资韩国 Spident 公司,将产品管线在牙医临床端进一步延伸;战略并购全球口腔烧结设备领域头部企业德国 Dekema 公司,未来公司将增强技术协同性和客户协同性优势。 拓展新能源和精密陶瓷业务,进一步增强成长确定性。公司高纯超细氧化铝和勃姆石客户已覆盖国内外主流的锂电池厂商和主要的锂电池隔膜厂商。随着新能源汽车 800V 高压快充技术的推广,公司陶瓷球已搭载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主力车型;在风电领域已实现批量供货,为满足陶瓷轴承球需求的快速增长,国瓷金盛高端轴承球扩建项目(一期) 已建成并投产。公司通过收购赛创电气完成了从陶瓷粉体、陶瓷基片到金属化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将公司氮化铝、氮化硅、氧化铝等陶瓷粉体和基片的技术能力与赛创电气金属化能力相结合,持续推进国内陶瓷基板的进口替代进程和产业链的国产自主可控,国瓷赛创在 LED、激光雷达领域已具备竞争优势,DPC 基板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激光热沉等新产品进展顺利。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35亿、9.36亿、11.67亿元,EPS 分别为 0.73、0.93、1.16元,当前股价对应 PE分别为 26、20、16倍,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29 18.06 -- -- 21.16 17.17%
21.16 17.17% -- 详细
2023 年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59亿元, 同比增长 21.86%,实现归母净利润 5.69 亿元, 同比增长 14.50%。其中电子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5.98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15.51%, 毛利率为 37.58%; 催化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7.15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18.53%,毛利率为 42.90%;生物医疗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8.55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22.15%, 毛利率为 60.34%。 2023 年,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以及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公司 MLCC 介质粉体销量开始逐步回升;催化材料板块和新能源材料板块受益于市场需求增加,产销量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公司积极完善产品布局。 电子材料板块,公司通过横向延展布局,公司已具备介质粉体、内外电极浆料、研磨用氧化锆微珠等多种 MLCC 制备关键原材料。催化材料板块, 公司可为尾气催化领域提供全系列产品,产品全面搭载商用车、乘用车、非道路机械、船机和 VOC 等细分领域。生物医疗材料板块,公司目前拥有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粉体、氧化锆瓷块、玻璃陶瓷、树脂基陶瓷、口腔专业设备、数字化解决方案等产品,具备了临床直接修复系列、临床间接修复系列等修复类产品体系。 精密陶瓷板块包括氧化锆、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等材料体系,具体产品包括陶瓷轴承球、陶瓷套筒、陶瓷插芯、陶瓷基片、陶瓷覆铜板等。 强化精密陶瓷板块产业链优势。 公司具备从陶瓷粉体、陶瓷基片到金属化的纵向一体化优势,将围绕氮化铝、氮化硅、高纯氧化铝等核心材料打造综合性的陶瓷基板产业平台,持续推进国内陶瓷基板的进口替代进程和产业链的国产自主可控。 2023 年国瓷金盛高端轴承球扩建项目(一期)已建成试生产,预计氮化硅粉体产能投用后,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7.50 亿元、9.19 亿元和 11.15 亿元, EPS 为 0.75 元、 0.92 和 1.11 元。参考同行业公司,我们认为合理估值为 2024 年 PE 25-30 倍,合理价值区间为 18.75-22.50 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新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24 18.25 -- -- 21.27 15.98%
21.16 15.95% -- 详细
事件描述公司发布 2023年报,实现收入 38.6亿元(同比+21.9%),实现归属净利润 5.7亿元(同比+14.5%),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 5.4亿元(同比+15.3%)。其中 Q4单季度实现收入 10.7亿元(同比+48.1%,环比+14.4%),实现归属净利润 1.3亿元(同比+220.4%,环比+5.2%),实现归属扣非净利润 1.4亿元(同比+128.2%,环比+15.7%)。 2023年度,公司拟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1.0元(含税)。 事件评论公司通过内生增长与横向并购,不断涉足陶瓷材料的新领域。电子材料,持续扩大 MLCC(粉体材料、电子用纳米氧化锆、电子浆料)规模,进军新能源(锂电池隔膜涂覆用氧化铝和勃姆石、正极添加剂、正负极研磨用氧化锆微珠、碱水制氢用纳米粉体)等领域;催化材料,布局汽车尾气处理材料(蜂窝陶瓷、铈锆固溶体、分子筛);生物医疗,布局齿科领域(氧化锆粉体、瓷块、树脂陶瓷);其他材料,重点在陶瓷美容(陶瓷墨水、色釉料)、精密陶瓷结构件(光纤套管、陶瓷轴承球、陶瓷基板、陶瓷管壳等)等方面。 23年整体向好。 电子材料收入同比增长 16.1%,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快速增长,公司 MLCC 介质粉体销量回升,凭借高度的客户协同性, MLCC 用电子浆料业务市场开拓顺利,已配合客户成功开发并量产了多类产品,发展趋势向好;催化材料, 23年收入同比增长 74.3%,随着国内商用车、乘用车等市场快速恢复,国六排放标准持续落地,叠加公司成功应用于头部重卡、多家乘用车传统燃油及混动主力车型,该项业务进入快速放量期; 生物医疗, 23年收入同比增长 13.4%,公司氧化锆瓷块业务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顺利进入部分头部客户供应体系,战略并购德国 Dekema 公司,该业务有望稳步增长; 新能源, 23年收入同比增长 13.9%,公司高纯超细氧化铝和勃姆石产品已覆盖国内外主流的锂电池厂商和主要的锂电池隔膜厂商,产销量快速提升;精密陶瓷, 23年收入同比增长 46.3%,国瓷金盛氮化硅陶瓷轴承球顺利通过多家主流厂商验证,随着新能源汽车 800V 高压快充技术的推广,传统的驱动电机钢球轴承电腐蚀问题更加突出,公司陶瓷球已搭载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主力车型。 国瓷金盛高端轴承球扩建项目(一期)已建成试生产,预计氮化硅粉体产能投用后,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高导热氮化铝陶瓷基片性能达到国际头部厂商的同等水平,国瓷赛创在 LED、激光雷达领域已具备竞争优势, DPC 基板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激光热沉等新产品均已进入行业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并批量销售;其他材料,建筑陶瓷材料 23年收入同比增长 6.9%。 毛利率回升。 产品优化, 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 38.7%/16.1%,同比变化+3.8pct / -0.5pct,公司财务费用率同比增加 1.2pct,主要是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减少所致。 公司以陶瓷材料为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通过技术研发的核心优势构筑坚实壁垒,搭建精益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预计 24-26年归属净利润为 8.1/10.9/14.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各领域需求不及预期; 2、下游客户验证不及预期。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23 18.65 21.50 20.45% 21.27 13.44%
21.16 13.46% -- 详细
公司 23Q4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催化材料持续发力、精密陶瓷放量元年,我们看好平台型企业多元矩阵接力增长。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 23Q4业绩符合预期,维持公司 24-25年、新增 26年 EPS 分别为 0.75、0.91、1.13元。结合可比公司给予 2024年 PE29X,目标价下调至 21.61元(原为 25元)。 23Q4业绩符合预期。202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8.59亿元(同比+21.86%),归母净利 5.69亿元(同比+14.5%),扣非后归母净利 5.42亿元(同比+15.34%)。其中,2023Q4实现营业收入 10.72亿元(同比+48.10%,环比+14.43%),归母净利 1.28亿元(同比+220.44%,环比+5.22%),扣非后归母净利 1.39亿元(同比+128.22%,环比+15.74%)。公司多元矩阵接力增长。2023年,电子浆料快速增长。催化材料受益蜂窝陶瓷量价齐升,营收增速超 70%,2024年有望延续高增长。生物医疗板块国际化成效逐渐显现,德国 DEKEMA 补强布局。公司氧化铝、勃姆石盈利能力具备韧性。 精密陶瓷,氮化硅陶瓷轴承球、激光雷达用陶瓷基板、低轨卫星射频微系统产品放量元年。陶瓷墨水重点开拓海外市场。 新材料产业先进平台从 1到 N。“内生式发展+外延式并购”,公司从单一主体成长为多元化的新材料平台型企业。不断借助产品间关联性推动材料、工艺的横向与纵向整合,技术和渠道多领域协同,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多产品齐头并进,中期市值空间较市场认知更大。 催化剂:催化材料、精密陶瓷、生物医疗海外业务进展超预期,MLCC 行业景气度超预期; 风险提示:技术开发、原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兼并重组和商誉风险等。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22 17.34 18.90 5.88% 21.27 22.03%
21.16 22.03% -- 详细
23年实现归母净利5.7亿元,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于4月18日发布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38.6亿元,yoy+21.9%,归母净利5.7亿元(扣非后5.4亿元),yoy+14.5%(扣非后+15.3%);其中23Q4营收10.7亿元,同环比+48.1%/+14.4%,归母净利1.3亿元,同环比+220.4%/+5.3%。公司拟每10股派现1元。我们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为7.67/9.27/11.04亿元,对应EPS为0.76/0.92/1.10元,结合可比公司24年平均20倍的Wind一致预期PE,考虑公司新材料平台化优势显著、优质客户资源的积累以及新项目未来成长性,给予24年25倍PE估值,给予目标价19.00元,维持“增持”评级。 23年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等板块需求有所改善,盈利能力同比增强电子材料方面,MLCC市场有所复苏,板块销量同比+34%至7999吨,营收同比+16%至6.0亿元;催化材料方面,堇青石、碳化硅两大系列产品产销两旺,重卡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蜂窝陶瓷载体销量同比+60%至1550万升,板块营收同比+74%至7.2亿元;生物医疗材料方面,公司牙科用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粉体材料的销售稳步推进,板块销量同比+12%至2698吨,营收同比+13%至8.5亿元。23年公司毛利率同比+3.8pct至38.7%,综合费用率同比+2.1pct至18.4%。23Q4毛利率同比+13.6pct至43.2%,综合费用率同比+1.7pct至22.4%。 精密陶瓷领域验证顺利,未来有望逐渐放量精密陶瓷方面,23年公司销量同比-24%至62412万件,子公司国瓷金盛的氮化硅陶瓷轴承球产品已顺利通过多家主流轴承厂商验证,高端轴承球扩建项目(一期)已建成试生产,预计氮化硅粉体产能投用后,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此外,公司组织国瓷赛创、国瓷金盛、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发的激光雷达用基板、激光热沉、陶瓷管壳等产品在汽车自动驾驶、工业激光、通讯射频微系统等领域获得竞争优势,相关产品均已进入行业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并批量销售,预计基板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 公司成功突破多个新产品,未来有望陆续推动公司业绩据23年报,电子材料板块,公司强化了彩色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的产品验证和导入;催化材料方面,公司研发的高催化性能的移动源国六标准用SCR分子筛产品得到多家客户认可;齿科材料板块,公司战略并购全球口腔烧结设备领域头部企业德国Dekema公司;新能源材料板块,高纯超细氧化铝以及勃姆石均可实现1um及以下厚度隔膜涂覆;其他材料板块,子公司国瓷康立泰积极开拓探索海外市场,联合科达制造出海发展布局。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新项目达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1-28 25.08 -- -- 25.78 2.79%
25.78 2.79%
详细
事件:2023年10月27日,国瓷材料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7.87亿元,同比上涨14.09%;归母净利润为4.41亿元,同比下跌3.53%;扣非净利润为4.03亿元,同比下跌1.47%。对应公司3Q23营业收入为9.37亿元,环比下跌12.02%;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环比下跌37.63%。 3Q23公司费用率提升,导致公司费用率提升,导致盈利承压。公司前三季度总体销售毛利率为36.90%,较去年同期上涨0.45pcts。公司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同比上涨101.77%,主要系汇兑收益减少;销售费用同比上涨29.76%;研发费用同比减少0.76%;管理费用同比上涨32.80%,主要系人工费和租赁费增加。 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上涨,净利率为17.42%,较去年同期减少2.19pcts。公司3Q23营业收入环比和归母净利润环比均下跌,Q3公司销售净利率环比下跌5.72pcts,财务费用率环比上涨2.38pcts,管理费用率环比上涨1.46pcts。 我们认为,公司三季度由于MLCC介质粉体产品销量环比略有下降、氧化铝和勃姆石销售价格下降,叠加费用率上涨,导致公司Q3业绩承压。 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3.15亿元,同比上涨70.66%,主要系销售回款增加。投资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5.76亿元,同比减少31.77%,主要系取得股权投资增加。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3.16亿元,同比上涨136.80%,主要系长短期借款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62亿元,同比减少15.50%。应收账款同比上涨14.25%,应收账款周转率下跌,由2022年同期的1.81次变为1.80次。 存货同比下跌16.98%,存货周转率上升,由2022年同期的1.85次变为2.07次。 三季度三季度MLCC介质粉体销量环比略降,维持全年弱复苏态势。介质粉体销量环比略降,维持全年弱复苏态势。公司是全球领先的MLCC介质粉体生产厂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实现了所有类型的基础粉和配方粉的全面覆盖,与客户达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据2023年10月27日公司投资者关系纪要披露,公司MLCC介质材料业务在2022年下半年受到了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销量呈现高开低走的走势,3Q22是行业的最低点,2023年开始呈现复苏趋势。3Q23公司的MLCC介质粉体产品销量环比略有下降,维持全年弱复苏态势,目前业内对行业复苏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手机消费端的复苏有利于公司MLCC粉体业务未来发展。此外,公司MLCC浆料业务目前正处于国产替代的增长阶段,公司预计浆料业务未来进展较顺利。今年上半年,公司配合客户开发了1210C0G(630-1000V)系列LLC谐振电容,粉体材料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下游MLCC产品应用领域拓宽至充电桩、大功率逆变器、车载充电机等领域,我们预计随着高压快充逐步推广,新应用领域有望逐步释放对MLCC介质粉体需求。 推动海外生物医疗业务布局,努力提升产品多元化和品牌化。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化的口腔修复解决方案综合供应商,构建了临床直接修复系列、临床间接修复系列等修复类产品体系。海外市场方面,公司通过积极参加科隆、迪拜、芝加哥等国际口腔展,在海外市场为民族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得了国际客户的高度评价;此外,子公司深圳爱尔创科技积极加强国际化组织建设,根据国际化发展战略将全球市场划分为9个大区,并招募了本土化专业人才,其中氧化锆瓷块业务在欧洲、拉美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业务布局,战略并购全球口腔烧结设备领域头部企业德国Dekema公司,公司口腔专业设备产品管线和高端品牌得到有益的补充。9月末德国DEKEMA正式并表,并表完成后公司将依托其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推出高端氧化锆瓷块,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力。 陶瓷球业务进展顺利,投产稳步推进。精密陶瓷板块的增量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陶瓷球和陶瓷基板两个方向。陶瓷球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电腐蚀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相比钢制球更适应电机的高转速使用场景,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陶瓷球需求的持续提升。公司熟练掌握从粉体制备到陶瓷球制造的关键技术,子公司国瓷金盛的氮化硅陶瓷轴承球产品已顺利通过多家主流轴承厂商验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陶瓷球因优异的性能在风力发电机轴承中的应用也正在增长,今年上半年公司陶瓷球产品在风电领域已实现批量供货,且为满足陶瓷轴承球需求的快速增长,国瓷金盛高端轴承球扩建项目(一期)已建成并投产。今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新能源汽车陶瓷球的销售收入不断增长,速度在加快。3Q23公司在800V高压快充新能源车领域已完成批量供应,目前正加紧扩产氮化硅粉体。公司陶瓷球已搭载国外头部车企的主力车型,用于解决电腐蚀问题。陶瓷基板方面,公司今年2月并表了铜陵赛创,完成了粉体、基板、金属化的布局。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8.95/48.72/59.0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7/8.72/11.7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6/0.87/1.17,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43.1X、32.9X、24.4X。我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MLCC介质粉体产品维持全年弱复苏态势,MLCC浆料正处于国产替代的增长阶段,下游应用领域拓宽至充电桩、大功率逆变器、车载充电机等领域,未来随着高压快充逐步推广,新应用领域将释放更多需求,利好业绩增长;2)生物医疗持续推动全球化布局,战略并购全球口腔烧结设备领域头部企业德国Dekema公司,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力将进一步提升;3)公司陶瓷球已搭载国外头部车企的主力车型,且开始在800V高压快充新能源车领域批量供应,随着新能源车未来放量,公司陶瓷球业务也将加速发展,看好公司各业务板块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波动风险;新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兼并重组风险等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1-23 25.45 28.87 61.74% 25.78 1.30%
25.78 1.30%
详细
本报告导读:公司发布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彰显未来发展信心。新材料产业先进平台从 1 到 N,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多产品齐头并进,中期市值空间较市场认知更大。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维持公司 23-25 年 EPS 分别为 0.65/0.81/0.96 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 2024 年 PE36X,维持目标价至 29.02 元。 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彰显未来发展信心。公司发布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规模上限为 1.53 亿份(每份 1 元),参与总人数不超过 472 名员工,其中总经理霍希云、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许少梅、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肖强、副总经理杨爱民、副总经理莫雪魁拟认购份额上限分别为1349/200/200/200/1380 万份,占本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的比例分别为8.81%/1.31%/1.31%/1.31%/9.02%,其他员工(不超过 467 人)拟认购份额上限为 11,971 万份,占比 78.24%。本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回购的公司 A 股普通股股票,截至 2023 年 1 月 10 日本次回购股份方案已实施完毕,受让公司回购股票的价格为 22.60 元/股,锁定期为18 个月,有望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体现公司中长期的发展信心。 新材料产业先进平台从 1 到 N。“内生式发展+外延式并购”,公司从单一主体成长为多元化的新材料平台型企业。不断借助产品间关联性推动材料、工艺的横向与纵向整合,技术和渠道多领域协同,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多产品齐头并进,中期市值空间较市场认知更大。 催化剂:催化材料、精密陶瓷、生物医疗海外业务进展超预期,MLCC 行业景气度超预期; 风险提示:技术开发、原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兼并重组和商誉风险等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1-23 25.45 -- -- 25.78 1.30%
25.78 1.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股份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回购的公司回购的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股普通股股票。 发布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拟筹集资金总额上限为1.53亿元,受让公司回购股票的价格为22.60元/股,受让的股份总数预计不超过6,762,039股,约占本持股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67%。本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不超过472人,其中拟参与的董监高人员5人,存续期不超过36个月,锁定期为18个月。实施本持股计划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电子材料下游需求回暖,催化材料和齿科业务成长空间大。2023年以来下游市场需求有所回暖,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增长,随着下游扩建的新产能陆续释放,公司MLCC粉体产品销售有望改善;MLCC产品下游应用领域拓宽至充电桩、大功率逆变器、车载充电机等领域,新应用领域将释放需求。公司充分把握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升级的重要机遇,已实现主要客户的全面覆盖,相关产品产销两旺;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头部重卡客户的主力车型,超薄壁750/2产品已通过多家乘用车客户验证。公司牙科用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粉体材料销售稳步增长,已顺利进入部分海外头部客户供应体系;氧化锆瓷块业务在国内市场恢复了增长势头,在欧洲、拉美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战略投资韩国Spident公司,将产品管线在牙医临床端进一步延伸;战略并购全球口腔烧结设备领域头部企业德国Dekema公司,未来将充分发挥与并购公司的技术协同性和客户协同性优势。 积极拓展新能源和精密陶瓷业务,中长期发展前景广阔。公司高纯超细氧化铝和勃姆石客户已覆盖国内外主流的锂电池厂商和主要的锂电池隔膜厂商。 随着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推广,公司陶瓷球已搭载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主力车型;在风电领域已实现批量供货,为满足陶瓷轴承球需求的快速增长,国瓷金盛高端轴承球扩建项目(一期)已建成并投产。公司通过收购赛创电气完成了从陶瓷粉体、陶瓷基片到金属化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将公司氮化铝、氮化硅、氧化铝等陶瓷粉体和基片的技术能力与赛创电气金属化能力相结合,持续推进国内陶瓷基板的进口替代进程和产业链的国产自主可控,国瓷赛创在LED、激光雷达领域已具备竞争优势,DPC基板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激光热沉等新产品进展顺利。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投资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2亿、8.53亿、10.68亿元,EPS分别为0.64、0.85、1.0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30、24倍,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新项目投产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0-30 23.71 -- -- 26.46 11.60%
26.46 11.60%
详细
事件描述10 月 26 日, 国瓷材料发布了 2023 年三季度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87 亿元,同比增加 14.09%;归母净利润 4.41 亿元,同比减少 3.53%。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37 亿元,同比增长 31.53%,环比下降 12.02%;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 亿,同比增长 125.13%,环比下降 37.63%。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多元化业务彰显长期成长性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37 亿元,同比增长 31.53%,环比下降12.02%;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 亿,同比增长 125.13%,环比下降 37.63%。公司业绩保持了恢复的状态,但是修复势头偏弱,强大的产品矩阵分散了市场风险,但是总体受到下游需求疲软的影响。蜂窝陶瓷受益于下游政策影响,以及国六标准切换后行业需求恢复,预计将成为今年业绩的重要支撑。 MLCC粉体受下游需求影响明显,医疗板块和精密陶瓷板块长坡厚雪, 有望贡献中长期业绩增量。 国六标准拉动蜂窝陶瓷放量, MLCC 陶瓷粉市场回暖2020 年国六标准开始推行,市场提前透支了 2022 年的需求,蜂窝陶瓷终端需求经历过波动后,叠加一些购车补贴、 促消费政策,今年下游需求呈现回升状态。随着公司的技术突破,产品已经布局商用车、乘用车、非道路机械、船机和 VOC 等多个细分领域,随着需求端回暖,今年有望成为业绩增量的主要支撑。公司的 MLCC 陶瓷粉在产能和技术上双向突破,下游拓宽多个领域,另外随着下游电子设备新机型的放量,电子材料板块也成为提振业绩的重要力量。 公司通过收购开拓海外牙科市场,产品面向多元化和高端化公司立足原料粉体延伸产业链条,加速扩张剑指国际市场。原料纳米级氧化锆粉体端,公司掌握先进的水热法制备技术,产能达 3500 吨。粉体材料销售稳步增长,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同时进入了部分海外市场头部客户供应体系。牙科产品端,公司子公司爱尔创产品覆盖瓷块、设备等多个应用领域,其齿科修复产品通过了多国认证,客户覆盖 110 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公司投资韩国 Spident 公司,进一步拓展牙医临床端产品管线; 2023 年公司投资德国 Dekema 公司,将先进的高温陶瓷烧结炉设备整合入公司牙科产品矩阵,同时补齐了公司高端品牌空缺。 中长期来看,公司依托自身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及海外扩张产生的规模化效应,业绩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公司产品性能优势显著,精密陶瓷板块长坡厚雪陶瓷球二期项目稳步建设,国瓷赛创基板业务推进顺利。近年来新能源车型从 400V 向 800V 高压平台过渡,传统钢制轴承球电腐蚀问题日益突出 陶瓷球以其优异的绝缘、抗腐蚀性能成为替代钢制轴承球的最优方案。公司子公司国瓷金盛多年深耕陶瓷球的研发与生产。从工艺上看,国瓷金盛掌握GPS 法和先进的 HIP 法两大制备技术,氮化硅陶瓷球产品性能优势突出,质量可达 ASTM F2094 的 Class I 水平,且精度可达 G5。从市场格局看,高端陶瓷轴承球多年来由国外垄断,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够生产高端陶瓷球厂家,结合自身固有原料端优势,将有望从国产替代中持续受益。目前,公司陶瓷球一期项目已顺利建成投产,产品实现在新能源车、风电领域供货,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未来随着新能源车及风电行业中陶瓷球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有望持续放量。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11、 8.21、 10.77 亿元,同比增速为 22.9%、 34.4%、 31.2%。对应 PE 分别为 39、 29、 22 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 技术开发风险;(2)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 兼并重组和商誉风险;(4) 汇率波动风险。
陈屹 9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0-27 23.66 -- -- 26.46 11.83%
26.46 11.83%
详细
2023 年 10 月 26 日公司披露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7.87 亿元,同比增长 14.09%;实现归母净利润 4.41 亿元,同比下降 3.53%,其中, Q3 实现营收 9.37 亿元,同比增长 31.5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 亿元,同比增长 125.13%。催化材料业务持续稳步提升,高端陶瓷材料业务稳步推进。三季度公司整体业务仍然处于修复提升过程,其中催化材料业务表现的相对较好,且公司持续进行国内外客户的拓展和认证,实现国内全品类产品供货,并进一步延伸外资客户,以便提升公司在蜂窝陶瓷领域的市场份额;目前公司的产能规模相对较大,产能还未完全利用,因而产品盈利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未来预估伴随产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还将有提升修复空间。而公司另一个大长期布局的业务高端陶瓷材料目前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是已经开始了多领域、多品类布局,陶瓷球、陶瓷基本等产品快速拓宽下游客户,伴随快充,激光雷达等下游应用场景的落地,这领域将在中期内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电子材料运行依然有所承压,预计下游消费电子的将对需求有小幅支撑。 三季度 MLCC 受到下游需求的影响,整体运行依然有所承压,还未恢复到正常情况,而伴随华为系列消费电子产品的退出,下游消费电子有望获得一定复苏,带动公司电子材料业务获得进一步修复;新能源材料受到下游景气度影响,价格持续下行,行业进入微幅盈利甚至阶段性亏损状态,公司通过规模提升和优化降本来抵御行业风险。生物医疗板块受到国内大局势以及渠道建设的阶段影响,整体平稳运行, 费用支出较多, 公司通过并购完善品牌和渠道布局,为未来业绩提升搭建基础。 三季度虽然国内经济缓慢修复,齿科领域修复节奏相对较慢,国内运行基本平稳,海外仍在做持续的渠道建设,费用支出端相对较高,伴随未来产品管线的丰富、高端品牌的布局,公司生物医疗板块将逐步进入兑现阶段。下调 2023 年公司盈利预测 15%,预估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5、 9.09、 11.43 亿元, EPS 分别为 0.64、 0.91、 1.14元,对应的 PE 分别为 36、 26、 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新产品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风险;下游客户突破认证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不足及库存影响下游客户订单风险
国瓷材料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8-24 28.53 -- -- 30.10 5.50%
30.10 5.5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50亿元,yoy+6.91%; 实现归母净利润 3.19亿元,yoy-20.83%;其中 Q2单季度实现营收 10.65亿元,yoy+19.08%,实现归母净利润 1.95亿元,yoy+0.40%,qoq+58.54%,Q2单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幅改善。 点评 轻舟已过万重山,四大板块业务环比明显改善。2023年,伴随国内外下游需求复苏及公司加强产品开拓,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药/建筑陶瓷四板块 23H1分别实现收入 2.85/3.35/4.13/5.50亿元,yoy-25.88%/+64.05%/+0.23%/+5.79%,除电子材料板块受下游 MLCC 行业稼动率尚未完全恢复影响,收入有所下滑,其余板块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环比 22年下半年,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药/建筑陶瓷板块收入分别变化+116.72%/+62.41%/+21.04%/+11.33%,环比均实现明显增长,其中电子材料及催化材料板块改善明显。 电子材料板块:MLCC 粉体销量逐季改善,等待下游消费电子复苏。受消费电子需求不佳影响, 2022年公司 MLCC 介质粉体开工率及出货量下滑,拖累整体业绩表现。2023年以来,伴随下游需求回暖及汽车电子等新型领域的快速增长,公司 MLCC 粉体产品销量实现逐季改善,驱动电子材料板块收入恢复,但在整体开工率不高情况下,毛利率仍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展望后期,伴随国内外经济复苏及下游去库逐步进入尾声,预计 MLCC 粉体业务将迎来景气复苏,公司作为国内 MLCC 粉体龙头,有望享受行业周期改善带来的量价弹性。此外,公司电子浆料业务与 MLCC 粉体业务协同性较高,保持快速增长;纳米级复合氧化锆业务方面,强化多彩产品验证和导入,有望伴随应用拓宽持续受益。 催化材料板块:国六产品快速放量,板块表现超市场预期。23H1,公司蜂窝陶瓷载体产品在非道路机械、重卡和乘用车三大领域均实现快速突破,产品量价齐升,板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60%。重卡领域,公司产品成功应用于头部重卡客户主力车型;乘用车领域,公司超薄壁产品快速突破,已搭载于国内传统燃油主力车型和新能源头部车企混动车型。此外,铈锆固溶体及分子筛业务进展顺利,未来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生物医疗板块:收入表现稳健,毛利率维持 60%以上。23H1,公司纳米氧化锆粉体业务销售稳步增长,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方面公司已经顺利进入头部客户供应体系;氧化锆瓷块业务,国内市场恢复增长势头,海外市场方面在欧洲、拉美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3H1,子公司爱尔创实现收入 2.94亿元,yoy+8.60%,实现净利润 0.48亿元,yoy-5.22% 。23H1,公司战略并购全球口腔烧结设备领域头部企业德国 Dekema 公司,口腔专业设备产品管线和高端品牌得到有益补充。 建筑陶瓷板块:板块收入创历史新高,原材料下降驱动毛利率改善。国瓷康立泰已经居于国内陶瓷墨水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国内外产销量持续提升,半年度收入创历史新高。此外,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 7.69pct 至 25.33%。 新能源材料板块及精密陶瓷板块:新品推广顺利,产销稳步提升。新能源材料板块,公司高纯超细氧化铝和勃姆石已覆盖国内外主流锂电池厂商和主要锂电隔膜厂商,产品销量稳步突提升。精密陶瓷板块,公司陶瓷球已经顺利通过多家主流轴承厂验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望伴随下游产业化应用进展实现放量;陶瓷基板方面,国瓷赛创在 LED、激光雷达领域已具备竞争优势,DPC 基板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激光热沉等新产品进展顺利。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内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在 MLCC粉体、陶瓷墨水、蜂窝陶瓷、氧化锆材料及瓷块等领域均处于国内龙头地位。近年来,公司在材料端加速品类拓张,在产业链端延伸至下游制品,业务模式不断升级,以技术驱动长期增长。我们给予公 司 23-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预 测 为 7.27/9.54/11.91亿 元 , 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46.31%/31.17%/24.88%,对应当前股价 23-25年 PE 分别为 40/30/24倍,首次覆盖给予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收购公司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需求不佳风险、新产能兑现不及预期风险、汇率大幅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4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