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丹利
|
基础化工业
|
2025-04-22
|
8.06
|
--
|
--
|
8.52
|
5.71% |
-- |
8.52
|
5.71% |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和 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63亿元,同比增长 2.71%,归母净利润 8.26亿元,同比增长 17.89%,扣非净利润 7.15亿元,同比增长 13.16%;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4.05亿元,同比增长 29.56%,归母净利润 2.88亿元,同比增长 20.84%。 产品销量提升及利润空间扩大,推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2024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产品销量的提升和产品利润空间的扩大,同时公司黎河肥业项目和湖北松滋项目的稳产达效,有效降低公司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销量,进而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 公司氯基复合肥收入 59.0亿元,同比增长0.39%,毛利率 18.33%,同比提高 1.05pct;硫基复合肥收入 22.2亿元,同比增长 8.84%,毛利率 16.78%,同比下降 0.61pct;新型肥料及其他收入 19.2亿元,同比增长 1.50%,毛利率 21.11%,同比提高 2.62pct; 2024年公司磷复肥销量 351.3万吨,同比增长 12.18%。 前几年单质肥价格暴涨暴跌, 对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严重影响, 2023年三季度以来, 单质肥价格暴涨暴跌结束,转为底部震荡, 公司磷复肥产品迎来量利提升。 一季度复合肥销量持续增长, 公司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一季度为传统春耕用肥旺季, 2025年初开始单质肥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价格持续温和上涨,下游经销商和农户采购积极性高,复合肥销量进一步提升, 推动公司一季度业绩持续向好。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已在品牌力、营销渠道建设、新产品研发、农化服务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逐步构建出“品牌+渠道+产品+服务” 的综合经营模式。公司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主要农业种植区,公司的蚯蚓测土实验室则运用国际领先的检测技术。 在持续优化和完善现有经营模式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上游磷产业链,在河北承德和湖北松滋投资建设了磷化工项目,通过打通产业链,形成磷化工—磷肥—复合肥的完整产业链, 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复合肥具有较强的刚需属性, 头部企业受益于集中度提高。 农业种植具有刚性,在国家着重强调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 复合肥消费的刚性需求更加得到巩固,同时我国复合肥主要在国内消化,基本不受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拥有复合肥产能 590万吨/年, 磷酸一铵产能 100万吨/年,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 10万吨/年, 磷化工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部分装置进入生产阶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政策趋严使复合肥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大量中小产能出清,规模型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随着行业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规模型企业凭借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将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保持稳健发展。 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预计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52亿、10.92亿、 12.62亿元, EPS 分别为 0.83、 0.95、 1.10元,当前股价对应 PE分别为 9.8、 8.5、 7.4倍, 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产品放量不及预期、 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皖维高新
|
基础化工业
|
2025-03-24
|
4.72
|
--
|
--
|
4.80
|
1.69% |
|
4.80
|
1.69%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下降2.8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8.2%,扣非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27.27%;其中四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33.1%,环比增长0.32%,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129.2%。 核心产品处于景气偏低区域,销量提升推动业绩增长。报告期内,主产品PVA、高强高模PVA纤维、PVA光学薄膜、PVB树脂及胶片、VAE乳液及胶粉、聚酯切片等多个产品的产量实现增长,其中高强高模PVA纤维、PVA光学薄膜、PVB胶片、聚酯切片的产量增幅均达到15%以上。2024年公司核心产品PVA收入22.6亿元,同比下降3.64%,毛利率19.14%,同比提高0.37pct,销量20.9万吨,同比增长0.72%,销售均价1.08万元/吨,同比下降4.3%。公司新材料产品中PVB中间膜收入3.28亿元,同比下降4.0%,毛利率24.0%,同比提高9.8pct;PVA光学膜收入0.54亿元,同比增长68.9%,毛利率23.5%,同比提高45.0pct,成功突破PVA光学薄膜流延成形技术,打破中国液晶显示产业核心材料PVA光学薄膜长期受国外垄断局面。 近期PVA价格企稳反弹,公司全产业链竞争力强。2024年PVA市场均价1.19万元/吨,同比下跌5.0%,当前PVA市场均价1.22万元/吨,今年以来呈现企稳反弹态势。报告期内,我国大陆地区PVA总产能109.6万吨(不含中国台湾地区),2024年PVA实际产量约8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醇生产国,公司现有产能31万吨/年,国内占比28.3%,拥有较强市场话语权。公司内蒙基地拥有“电石-醋酸乙烯-PVA”产业链一体化优势,2024年安徽本部年完成年产6万吨乙烯法特种PVA树脂升级改造项目的建设,项目集成应用国内领先的乙烯法生产技术、设备对原电石法装置进行更新改造,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工艺路线转型。 新材料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新项目增强未来成长性。2024年公司投资建成6万吨乙烯法特种PVA树脂升级改造项目,满足下游高端制造业对原材料的严苛要求;投资建成6万吨VAE乳液(二期)项目,进一步满足市场及自身对高端乳液的需求。公司大力推进年产2000万平方米PVA光学薄膜、2万吨高端汽车级PVB胶片及2万吨多功能PVB树脂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二季度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将填补高端产品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公司年产2万吨可再分散性胶粉(三期)、年产2万吨生物质PVA水溶膜生产线等项目也在加紧建设。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1亿、8.05亿、9.60亿元,EPS分别为0.21、0.38、0.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4、12.5、10.5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产品放量不及预期。
|
|
|
联瑞新材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5-02-18
|
58.50
|
--
|
--
|
66.99
|
14.51% |
|
66.99
|
14.51%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34.94%,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44.47%,扣非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50.99%;其中四季度单季实现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32.3%,环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34.7%,环比下降1.3%。 半导体产业链需求提升,AI拉动高性能封装材料需求。2024年,半导体市场迎来上行周期,产业链整体需求提升明显,并且在AI等应用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高性能封装材料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在优势领域继续提升份额的同时,持续推动更多高阶产品的登陆工作,高阶产品销量快速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球形无机粉体材料产品营收占比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营收与毛利同比上升,推动利润增加。 持续聚焦高端应用产品开发,推出不同种类新产品。公司持续聚焦高端芯片(AI、5G、HPC等)封装、异构集成先进封装(Chiplet、HBM等)、新一代高频高速覆铜板、热界面材料、先进毫米波雷达、光伏电池胶黏剂、电气绝缘、3D打印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先进技术,持续推出多种规格低CUT点Lowα微米/亚微米球形硅微粉,低CUT点Lowα微米/亚微米球形氧化铝粉,高频高速覆铜板用超低损耗球形硅微粉,新能源电池用高导热微米/亚微米球形氧化铝粉。产品储备上,公司持续研发投入开展球形氮化铝、球形氮化硼、中空球形二氧化硅等产品的研究开发。 球形硅微粉国产替代空间大,新产品具有广阔前景。日本企业占据全球球形硅微粉市场70%份额,日本雅都玛垄断了1微米以下的球形硅微粉填料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大。AI行业发展驱动HBM放量,会带来封装高度提升、散热需求大的问题,颗粒封装材料(GMC)中就需要添加TOPCUT20um以下球硅和Lowα球铝,公司部分客户是全球知名的GMC供应商,配套供应HBM封装材料GMC所用球硅和Lowα球铝。公司加强高性能球形二氧化钛、先进氮化物粉体等功能性粉体材料的研究开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亿、3.28亿、4.28亿元,EPS分别为1.35、1.77、2.3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3、33、25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能源成本上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
|
新和成
|
医药生物
|
2025-01-23
|
22.34
|
--
|
--
|
22.78
|
1.97% |
|
22.85
|
2.2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8~62亿元,同比增长 114.48%~129.27%,扣非净利润 57~61.2亿元,同比增长 118.04%~134.11%;其中四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 18.1~22.1亿元,同比增长 200.17%~266.50%,环比增长 1.40%~23.81%,业绩符合预期。 营养品核心产品价格上涨明显, 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修复,公司多措并举拓展市场份额,加快新产品、新应用的市场开拓,实现主要产品销量的稳步增长。同时,公司通过不断创新降本增效,优化生产工艺、资源配资、能源消耗等,合理降低运营成本。 2024年维生素行业供需关系持续向好,公司主要产品 VA、 VE、蛋氨酸市场均价分别为 133元、 100元、 21元/Kg,同比分别上涨 58.4%、 42.8%、 13.9%。 2024年 7月底巴斯夫部分维生素 A、维生素 E、类胡萝卜素产品以及部分香原料产品的供应遭遇不可抗力影响,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E 价格大幅上涨。 维生素景气度有所回落,蛋氨酸市场基本平稳。 2024年四季度 VA 市场均价168元/Kg,环比 2024Q3下跌 13.3%, VE 市场均价 141元/Kg,环比 2024Q3上涨 12.2%, 2025年一季度以来 VA 价格进一步下跌, VE 价格保持基本平稳。 2024年 10月,巴斯夫公布其德国路德维希港工厂爆炸事件的最新情况,装置复产将有所延迟, 预计将于 2025年 4月初重新开始生产 VA, 2025年 7月初重新开始生产 VE 和类胡萝卜素。 2024年四季度蛋氨酸市场均价 20元/kg, 环比 2024Q3小幅下跌 3.8%, 2025年一季度以来基本保持平稳。 新项目新产品开发建设有序推进, 有助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报告期内, 营养品板块, 蛋氨酸项目产能得到释放,已实现 30万吨/年产能, 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与中国石化合资建设的 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4000吨/年胱氨酸稳定生产运行;草铵膦项目中试顺利。香精香料板块,系列醛项目、 SA 项目、香料产业园一期项目稳步推进。新材料板块,PPS 新领域应用开发顺利; EJ 项目持续细节优化,推进大生产审批; HA 项目产品已正常生产、销售。 此外,公司拟投资 100亿元投资建设尼龙新材料项目,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 30亿元,建设 10万吨/年己二腈-己二胺项目; 二期项目拟投资约 70亿元,规划建设 40万吨/年己二腈-己二胺,并向下游材料端延伸建设 40万吨/年尼龙 66项目。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 58.5亿、 62.1亿、 68.6亿元, EPS 为 1.90、 2.02、 2.2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1.6、 10.9、 9.9倍,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跌、原材料价格波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新凤鸣
|
基础化工业
|
2024-12-03
|
11.11
|
--
|
--
|
11.60
|
4.41% |
|
13.20
|
18.81% |
|
详细
国内涤纶长丝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行业供需有望底部边际改善。近几年我国涤纶长丝行业产能规模持续增长,当前行业投产高峰期已过,同时随着多年来的行业竞争,落后产能持续退出,供给压力大幅降低。我国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五大企业合计产能占比达75.1%,龙头企业市场控制力不断增强。 目前纺织服装及服饰业景气度基本处于近几年来底部水平,逐步呈现企稳向好趋势,近期国内密集出台多项房地产支持政策,目前多地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有助改善家纺业需求。今年前10月国内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同比大幅增长,预计涤纶长丝行业供需关系有望逐步底部改善。涤纶短纤行业供给增速有所放缓,近期盈利水平有所回升。近几年国内涤纶短纤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提升,导致行业供需压力较大,供给压力最大阶段基本过去。我国涤纶短纤行业集中不高,前三大企业合计产能占比约38.5%,随着落后产能退出,未来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当前涤纶短纤价格处于近几年中位数水平,随着新增产能逐步放缓,下游市场需求有所复苏,价差自年初以来逐季扩大,行业盈利水平有所回升。 公司是国内聚酯化纤龙头企业,不断加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积累,公司已形成“PTA-聚酯-纺丝-加弹”产业链一体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格局,成为全国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涤纶长丝产能740万吨,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涤纶长丝制造企业之一;涤纶短纤产能120万吨,是目前国内短纤产量最大的制造企业。公司独山能源PTA现有产能500万吨,大部分自用生产涤纶长丝,同时新规划了540万吨PTA项目。此外,公司参股泰昆石化(印尼)炼化一体化项目,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配套,同时有助于增厚公司业绩。 给予“增持”投资评级。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亿、15.4亿、20.4亿元,EPS分别为0.62、1.01、1.3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11、8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桐昆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28
|
11.30
|
--
|
--
|
12.71
|
12.48% |
|
13.25
|
17.26% |
|
详细
国内涤纶长丝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行业供需有望底部边际改善; 公司持续巩固涤纶长丝龙头地位,加强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配套; 积极布局炼化一体化项目,进一步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国内涤纶长丝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行业供需有望底部边际改善。 近几年我国涤纶长丝行业产能规模持续增长, 当前行业投产高峰期已过, 同时随着多年来的行业竞争,落后产能持续退出,供给压力大幅降低。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五大企业合计产能占比达 75.1%,龙头企业市场控制力不断增强。 目前纺织服装及服饰业景气度基本处于近几年来底部水平, 逐步呈现企稳向好趋势,近期国内密集出台多项房地产支持政策,目前多地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 有助改善家纺业需求。今年前 10月国内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同比大幅增长,预计涤纶长丝行业供需关系有望逐步底部改善。 公司持续巩固涤纶长丝龙头地位, 加强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配套。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 近几年公司涤纶长丝产能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具备 1300万吨聚合、 1350万吨涤纶长丝年生产加工能力, 长丝产能及产量位列行业第一。 公司在涤纶长丝产业基础之上,向上游延伸至 PTA、 MEG、纺丝油剂、石油炼化、热力工程等领域。公司现有 PTA 产能 1020万吨, 目前已实现 PTA 原材料自给自足, 一期 60万吨/年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已建成投产,进一步加强原材料配套。 积极布局炼化一体化项目,进一步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公司参股投资浙石化20%股权,形成“炼化-PTA-聚酯-纺丝-加弹-纺织” 全产业链布局。目前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已形成加工 4000万吨/年炼油、 880万吨/年对二甲苯、 420万吨/年乙烯处理能力的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地。 公司间接持有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 80%股权, 泰昆石化项目规模为 1000万吨/年炼油,对二甲苯( PX)产能 200万吨/年,乙烯 120万吨/年。根据现泰昆石化项目可研报告,按 2019-2023年原料、产品均价测算,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 74.0亿美元,年均税后利润 5.2亿美元,有望大幅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5亿、21.2亿、 32.4亿元, EPS 分别为 0.56、 0.88、 1.34元,当前股价对应 PE分别为 20、 13、 8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不足、 产品价格下跌、 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华鲁恒升
|
基础化工业
|
2024-11-01
|
22.74
|
--
|
--
|
24.50
|
7.74% |
|
24.50
|
7.74%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251.8亿元,同比增长30.16%,归母净利润 30.49亿元,同比增长 4.16%,扣非净利润 30.59亿元,同比增长 5.35%;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82.05亿元,同比增长 17.43%,环比下降 8.81%,归母净利润 8.25亿元,同比下降 32.27%,环比下降 28.84%,主要系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及实施年度检修计划所致。 前三季度产品销售均价同比下跌,以量补价推动业绩提升。 前三季度受益于荆州基地一期项目的运营达效和德州本部装置的技术改造扩能,主导产品产销量提高,经营收益同比增长。 相较于去年同期,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品收入 123.2亿元( +8.5%),销量 190.1万吨( +18.8%)、销售均价 6480元/吨( -8.7%);化学肥料收入 52.5亿元( +35.4%),销量 319.9万吨( +40.7%)、销售均价 1641元/吨( -3.8%);有机胺系列产品收入 18.7亿元( -5.8%),销量 43.5万吨( +14.5%)、销售均价 4302元/吨( -17.7%); 醋酸及衍生品收入 30.5亿元( +134.5%),销量 112.5万吨( +148.5%)、销售均价 2709元/吨( -5.6%)。 三季度核心产品环比总体下跌, 原材料价格环比基本平稳。 与二季度环比看,2024Q3公司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品收入 40.0亿元( -11.5%),销量 66.5万吨( -4.2%)、销售均价 6012元/吨( -7.5%);化学肥料收入 16.0亿元( -12.7%),销量103.4万吨( -6.2%)、销售均价 1551元/吨( -6.9%); 有机胺系列产品收入 6.1亿元( -5.3%),销量15.3万吨( +4.3%)、销售均价 3997元/吨( -9.2%);醋酸及衍生品收入 10.1亿元( -4.7%), 销量 37.1万吨( -4.5%)、销售均价2721元/吨( -0.3%) 。三季度公司核心产品市场均价环比 2024Q2有所下跌,其中尿素( -6.9%)、 DMF( -10.4%)、辛醇( -10.5%)、碳酸二甲酯( -2.5%)、己二酸( -7.4%)、醋酸( -1.2%)、草酸( -7.0%)、己内酰胺(-4.6%)、尼龙 6( -5.8%) 。成本端, 三季度动力煤、原料煤、纯苯市场均价环比分别下跌 0.3%、 1.0%、 4.8%,丙烯市场价环比上涨 0.6%。 积极推进双基地新项目建设,拓展公司未来成长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德州本部酰胺原料优化升级、 20万吨二元酸正加紧建设;荆州基地项目进展顺利, 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贡献明显。截至 2024年 9月底,公司在建工程 44亿元,尼龙 66高端新材料、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 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年产 20万吨 BD0+ 16万吨 NMP 及 3万吨 PBAT 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蜜胺树脂单体材料项目、蜜胺树脂单体材料原料及产品优化提升项目顺利推进。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行业景气度偏弱,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2亿、 49.4亿、 60.3亿元, EPS 分别为1.89、 2.33、 2.84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2、 10、 8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跌、 原材料价格上涨, 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金禾实业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4-11-01
|
23.26
|
--
|
--
|
26.20
|
12.64% |
|
26.20
|
12.64%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0.43亿元,同比下降1.24%,归母净利润4.09亿元,同比下降27.39%,扣非净利润3.77亿元,同比下降21.91%;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收入15.04亿元,同比增长6.04%,环比增长13.54%,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17%,环比增长37.51%。 前三季度产品跌价导致业绩下滑,拥有较强的成本和规模优势。面对食品添加剂价格下跌和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的形势,公司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布局,以及成本领先和市占率领先战略,积极应对挑战。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20.19%,同比下降3.61pct,其中三季度单季毛利率19.5%,同比下降3.9pct,环比下降0.6pct。 公司甜味剂和香精香料等主要产品的产能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部分大宗化学品的产能规模在华东区域也占有较大的份额,具有突出的规模优势。核心产品价格同比下跌明显,近期三氯蔗糖价格大幅上涨。2024年前三季度安赛蜜、三氯蔗糖、甲基麦芽酚市场均价分别为3.7万、12.2万、8.3万、6.9万元/吨,同比分别下跌28.1%、31.7%、8.1%,乙基麦芽酚市场均价6.9万元/吨,同比上涨2.5%。从单季度看,2024Q3安赛蜜市场均价环比下跌5.4%,三氯蔗糖、甲基麦芽酚、乙基麦芽酚市场均价环比分别上涨18.0%、7.3%、6.1%。 当前国内三氯蔗糖市场价21万元/吨,较8月底上涨110%,安赛蜜市场价3.9万元/吨,较9月初上涨14.7%,有助于公司业绩改善。定远二期部分项目试生产,持续推进工艺技术攻关。报告期内,公司定远二期第一阶段中的年产60万吨硫磺制酸、年产6万吨离子膜烧碱、年产6万吨离子膜钾碱、年产15万吨双氧水及配套辅助设施工程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产。 公司开展三氯蔗糖生产技术攻关增效活动,提升三氯蔗糖收率,保持装置高效平稳运行,日产量创历史新高,成本优势行业领先。在乙基麦芽酚品质提升、季戊四醇分离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工艺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装置运行效率和生产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维持“增持”投资评级。由于近期三氯蔗糖和安赛蜜价格上涨,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5亿、9.31亿、11.62亿元,EPS分别为1.24、1.63、2.0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14、11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新化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4-10-31
|
23.05
|
--
|
--
|
27.20
|
18.00% |
|
27.49
|
19.2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 21.89亿元,同比增长15.01%, 归母净利润 1.80亿元,同比下降 11.80%,扣非净利润 1.73亿元,同比下降 10.99%; 其中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收入 7.06亿元,同比增长 9.35%,环比下降 4.45%, 归母净利润 0.33亿元,同比下降 50.23%, 环比下降 53.50%。 脂肪胺和合成香料收入增长明显, 有机溶剂业务下降。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脂肪胺实现收入 10.6亿元,同比增长 16.8%,销量 9.1万吨,同比增长 23.3%,销售均价 1.16万元/吨,同比下跌 5.33%;有机溶剂实现收入 3.31亿元,同比下降 5.6%,销量 4.0万吨,同比下降 10.1%,销售均价 0.82万元/吨,同比上涨 5.01%;合成香料实现收入 5.76亿元,同比增长 66.8%,销量 1.7万吨,同比下降 68.9%,销售均价 3.40万元/吨,同比下跌 1.25%。 合成香料需求同比上升,宁夏新化产能逐步释放,合成香料收入大幅增长, 公司合成香料产品因与全球香料香精行业龙头瑞士奇华顿公司深度合作,奇华顿所需产品优先向公司采购,保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和稳定的市场需求。 三季度脂肪胺和有机溶剂偏弱, 合成香料收入环比提升。 2024年三季度单季公司综合毛利率 18.9%,环比下降 2.7pct,其中脂肪胺销量、 收入和均价环比分别下降 8.0%、 13.1%、 5.5%;有机溶剂销量、 收入和均价环比分别下降14.2%、 22.6%、 9.8%; 合成香料销量、 收入和均价环比分别增长 13.9%、7.0%、 -6.1%。 从核心产品市场看, 2024Q3异丙胺、三乙胺、 异丙醇市场均价环比 2024Q2分别下跌 12.0%、 7.5%、 11.1%, 公司主要产品的装置规模、工艺技术、生产成本和市场占有率等在国内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积极扩大合成香料产品规模,萃取提锂成长空间大。 截至 2024年 6月, 宁夏新化公司 74,650吨/年合成香料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工程进度 95%, 宁夏新化含膦新材料产品项目工程进度 50%。 通过多年发展,公司的香料规模不断扩大, 2024年香料需求整体情况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公司新增产能逐步释放。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馨瑞拥有香料产品产能 16000吨/年,后续宁夏新化合成香料产品基地一期 16650吨/年产能也将逐步释放,江苏馨瑞三期18000吨/年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 2024年 6月公司公告拟投资 6000万元在宁夏新化化工有限公司合成香料产品基地新增 7155吨/年产品建设项目。 公司推动萃取法提锂技术和专用化学品在盐湖提锂、矿石提锂、锂电回收的应用,已成功应用于藏格矿业沉锂母液回收装置、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沉锂母液回收、格林美电池回收生产线等。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由于三季度主要产品景气度偏弱, 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6亿、 3.52亿、 4.42亿元,EPS 分别为 1.38、 1.90、 2.38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7、 12、 1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万润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4-10-30
|
11.23
|
--
|
--
|
12.18
|
8.46% |
|
14.99
|
33.4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27.63亿元,同比下降13.01%,归母净利润 2.96亿元,同比下降 48.57%,扣非净利润 2.56亿元,同比下降 54.57%; 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06亿元,同比下降 26.84%, 环比下降 20.83%, 归母净利润 0.81亿元,同比下降 56.65%,环比下降 31.00%。 同时公司公告, 终止筹划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分拆上市,同意九目化学申请在新三板挂牌。 功能性材料板块稳健发展, OLED 材料业务快速成长。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 40.08%, 同比下降 2.18pct,其中三季度单季毛利率 39.7%,同比下降 4.4pct,环比提高 0.6pct。 公司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晶单体材料供应商地位, 沸石系列环保材料业务受客户去库存影响有所下降, 但应用于石油化工催化裂化领域的沸石分子筛已经实现销售。 公司 OLED 材料业务发展良好, 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收入和净利润取得快速增长, 继续保持 OLED升华前材料业内领先地位;三月科技 OLED 成品材料和显示用 PI 成品材料在下游应用持续推进,整体销售呈现增长态势。 生命科学与医药产品经营承压,积极布局与开发新产品。 公司生命科学与医药产品收入和利润同比承压, 在医药产品业务方面, 因部分去年同期阶段性需求的客户定制医药中间体产品需求萎缩,对公司医药产品业务产生相应影响。在生命科学和体外诊断业务方面, MP 公司所属行业下游需求减少,所处行业竞争加剧, 对其业务产生影响, 未来 MP 公司将不断提质增效,积极布局与开发新产品,促进公司生命科学与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材料产品, 规划新项目进展顺利。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 3.1亿元, 同比增长 17.1%,公司根据市场研判及下游客户需求,在研项目增加,相关费用投向了 OLED 材料、半导体制造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等材料的研发。 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制造材料业务呈现较好增长态势,“年产 65吨光刻胶树脂系列产品项目”已于 2023年投入使用,并根据客户定制需求生产供应。 公司 “中节能万润(蓬莱)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 正积极推进中, 计划扩增电子信息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产能。此外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公司已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材料实现供应, 2023年开发了光伏胶膜材料,并于报告期内通过下游认证并实现销售。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由于部分产品下游市场需求低于预期,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0亿、 5.47亿、 6.61亿元, EPS 分别为 0.46、 0.59、 0.71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3、 18、15倍,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扬农化工
|
基础化工业
|
2024-10-29
|
60.38
|
--
|
--
|
64.09
|
6.14% |
|
64.09
|
6.14%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80.16亿元,同比下降13.57%,归母净利润 10.26亿元,同比下降 24.61%,扣非净利润 9.87亿元,同比下降 24.31%;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23.17亿元,同比增长 4.98%,环比下降 8.16%,归母净利润 2.63亿元,同比增长 10.87%,环比下降 21.34%。 农药行业景气度保持底部运行, 单季度业绩同比实现增长。 2024年是公司全面推进四次创业的攻坚之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挑战,特别是价格持续下跌的巨大压力,公司深化提质增效, 努力推动经营业绩继续走在行业前列。 前三季度公司原药收入 48.2亿元,同比下降 19.0%, 销量 7.6万吨,同比增长 1.4%,销售均价 6.34万元/吨,同比下跌 20.1%;制剂收入 13.9亿元,同比下降 9.3%,销量 3.4万吨,同比增长 2.7%,销售均价 4.05万元/吨,同比下降 11.7%。 毛利率方面,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 24.02%,同比下降 2.12pct, 三季度单季毛利率 23.5%,同比下降 0.4pct,环比下降 0.6pct。 下半年为公司农药传统销售淡季,以量补价实现三季度单季业绩同比增长。 部分产品市场处于行业底部, 全球农药分销渠道库存降低明显。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产品草甘膦、功夫菊酯、联苯菊酯、硝磺草酮市场均价分别为 2.48万、 10.5万、 12.9万、 8.8万元/吨, 同比分别下跌 23.2%、 17.6%、 19.6%、17.3%;环比分别下跌 3.3%、 2.0%、 3.1%、 12.0%, 目前价格基本处于底部区域。 上半年全球农药分销渠道库存降低明显, 随着行业库存降低, 将对农药需求形成正反馈,农药周期有望逐步迎来修复。 继续加强创制药的开发, 高质量推进优创项目投产。 公司持续推动农药“创制药研发-原药生产-制剂销售”一体化发展策略,先后开发了多个农药创制新品种, 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 1631商业化进程和创制新药的研究,多个化合物取得新进展。 辽宁优创项目是公司的重大项目, 是公司四次创业的主战场,自去年 6月开工以来, 辽宁优创一期项目建设跑出了扬农加速度, 目前一期一阶段项目已进入试生产调试阶段, 二阶段项目已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4亿、15.9亿、 18.4亿元, EPS 分别为 3.05、 3.91、 4.5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0.0、 15.6、 13.5倍, 维持“增持”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新和成
|
医药生物
|
2024-10-28
|
23.81
|
--
|
--
|
24.06
|
1.05% |
|
24.06
|
1.0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7.8亿元,同比增长43.3%,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89.9%,扣非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增长99.0%;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65.2%,环比增长11.1%,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188.9%,环比增长33.8%。 三季度维生素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公司业绩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修复,特别是三季度维生素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多措并举拓展市场份额,加快新产品、新应用的市场开拓,实现主要产品销量的稳步增长。同时,公司通过不断创新降本增效,优化生产工艺、资源配资、能源消耗等,合理降低运营成本。2024年三季度维生素行业供需关系持续向好,特别是7月底巴斯夫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南区发生爆炸随后引发火情,部分维生素A、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产品以及部分香原料产品的供应遭遇不可抗力影响,维生素A和维生素E价格大幅上涨。 8月底由于下游需求不足,行业库存逐步释放,维生素市场价格回落,但三季度市场均价整体上涨明显。维生素价格仍有上涨预期,蛋氨酸市场需求偏弱。2024年三季度公司VA、VE市场均价分别为194元、125元/Kg,同比分别上涨132.4%、79.6%,环比2024Q2分别上涨124.5%、78.4%。10月17日,巴斯夫公布其德国路德维希港工厂爆炸事件的最新情况,预计将于2025年4月初重新开始生产VA,2025年7月初重新开始生产VE和类胡萝卜素。巴斯夫装置复产延迟,主流厂家国内市场维持停签停报状态,随着下游库存不断消化,预计VA和VE价格有望反弹。2024年三季度公司蛋氨酸市场均价21元/kg,同比上涨15.6%,环比下跌4.4%,市场需求偏弱对价格有所压制。 新项目新产品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有助打开未来成长空间。报告期内,营养品板块,蛋氨酸项目产能得到释放,已实现30万吨/年产能,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与中国石化合资建设的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4000吨/年胱氨酸稳定生产运行;草铵膦项目中试顺利。香精香料板块,系列醛项目、SA项目、香料产业园一期项目稳步推进。新材料板块,PPS新领域应用开发顺利;EJ项目持续细节优化,推进大生产审批;HA项目产品已正常生产、销售。此外,公司拟投资100亿元投资建设尼龙新材料项目,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10万吨/年己二腈-己二胺项目;二期项目拟投资约70亿元,规划建设40万吨/年己二腈-己二胺,并向下游材料端延伸建设40万吨/年尼龙66项目。维持“增持”投资评级。由于维生素价格大幅上涨,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58.5亿、62.1亿、68.6亿元,EPS为1.89、2.01、2.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5、11.8、10.7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原材料价格波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新洋丰
|
纺织和服饰行业
|
2024-10-18
|
13.30
|
--
|
--
|
13.84
|
4.06% |
|
13.84
|
4.0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三季报, 报告期内实现收入 123.7亿元,同比增长 4.1%,归母净利润 11.1亿元,同比增长 12.4%;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收入 39.5亿元,同比增长 2.9%,归母净利润 3.75亿元,同比增长 24.9%。尽管三季度复合肥行业销售部分延迟到四季度,公司业绩同比仍明显增长。 前三季度公司磷复肥迎来量利修复, 三季度业绩同比明显增长。 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 16.1%, 同比提高 1.4pct, 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 16.2%,同比提高 1.9pct,环比提高 1.4pct。 过去三年单质肥的暴涨暴跌对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单质肥价格趋稳及新型肥料占比不断提升, 公司复合肥迎来量利修复。 复合肥行业需求刚性,但销售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2024年一季度东北天气寒冷, 春耕用肥部分推迟导致二季度业绩基数较高,三季度是东北市场传统淡季,同时由于尿素价格下跌,导致下游部分采购延迟到四季度, 在此情况下公司三季度业绩同比仍明显增长。 单质肥价格趋稳有助行业恢复常态, 复合肥龙头竞争力强。 2024年前三季度尿素、氯化钾市场均价分别为 2184元、 2461元/吨,同比分别下跌 11.1%、16.7%,磷酸一铵市场均价 3134元/吨,同比上涨 5.6%,经过两年调整后单质肥价格波动幅度降低。 当前单质肥价格处于近几年低位,单质肥价格的趋稳将为复合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复合肥经销商的正常采购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及环保要求不断趋严,复合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具备资源与渠道优势的企业优势显著,土地流转也为复合肥龙头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新项目陆续投产带来增量, 磷矿石投产后将大幅提升业绩。 2023年底公司30万吨/年硫精砂制酸、 72万吨/年硫磺制酸、 15万吨/年水溶肥、 30万吨/年渣酸肥,进入试生产阶段, 投产后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此外公司 10万吨精制磷酸, 2万吨白炭黑、 3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已完成大部分的建设工作。 控股股东旗下磷矿逐步注入公司, 2021年 7月控股股东将雷波新洋丰矿业注入公司, 并承诺将荆门市放马山中磷矿业有限公司股权注入公司(莲花山矿), 2022年 7月控股股东将保康竹园沟矿业 100%股权注入公司。上述两个矿合计产能达到 330万吨/年,如顺利注入并投产, 将有助于增强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大幅提升盈利水平。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亿、15.6亿、 18.8亿元, EPS 分别为 1.06、 1.24、 1.50元,当前股价对应 PE分别为 12.4、 10.6、 8.8倍, 维持“强烈推荐”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产品放量不及预期、 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金禾实业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4-09-02
|
21.86
|
--
|
--
|
27.88
|
27.54% |
|
27.88
|
27.54%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25.38亿元,同比下降5.10%,归母净利润 2.47亿元,同比下降 38.74%,扣非净利润 2.50亿元,同比下降 23.07%;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 13.25亿元,同比增长 2.60%,环比增长 9.18%,归母净利润 1.18亿元,同比下降 25.40%,环比下降 8.74%。 食品添加剂跌价导致业绩下滑, 成本领先且规模优势突出。 报告期内, 公司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布局,以及成本领先和市占率领先战略,积极应对挑战。 公司食品添加剂实现收入 13.37亿元,同比下降 11.34%,毛利率 27.10%,同比下降 6.89pct;大宗化学品实现收入 8.39亿元,同比下降1.71%,毛利率 11.98%,同比提高 3.78pct。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甜味剂和香精香料等主要产品的产能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部分大宗化学品的产能规模在华东区域也占有较大的份额,公司具有突出的规模优势。 核心产品价格同比下跌明显, 近期三氯蔗糖大幅提价。 2024年上半年安赛蜜、三氯蔗糖、甲基麦芽酚、乙基麦芽酚市场均价分别为 3.8万、 11.8万、 7.5万、6.5万元/吨,同比分别下跌 32.5%、 39.3%、 19.7%、 5.3%;从单季度看,2024Q2安赛蜜、三氯蔗糖市场均价环比分别下跌 2.1%、 11.8%,甲基麦芽酚、乙基麦芽酚市场均价环比分别上涨 50.8%、 27.0%。 根据百川盈孚, 8月28日国内三氯蔗糖价格上调 50%达到 15万元/吨,有助于公司业绩改善。 近年来,在全球减糖、低糖大趋势下,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以安全性高、口感纯正、甜度高等特点,在食品饮料、调味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定远二期部分项目试生产, 持续推进工艺技术攻关。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定远二期项目第一阶段”主要项目工程建设的工作,包括年产 60万吨硫酸、年产 6万吨离子膜烧碱、年产 6万吨离子膜钾碱、 15万吨双氧水等主体项目建设,并陆续进入试生产状态。 公司开展三氯蔗糖生产技术攻关增效活动,提升三氯蔗糖收率,保持装置高效平稳运行,日产量创历史新高,成本优势行业领先。在乙基麦芽酚品质提升、季戊四醇分离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工艺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装置运行效率和生产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由于前八个月甜味剂景气度偏低, 近期产品提价,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27亿、 9.26亿、 11.17亿元, EPS 分别为 1. 10、 1.62、 1.96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0、 14、 11倍, 维持 “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扬农化工
|
基础化工业
|
2024-08-28
|
48.59
|
--
|
--
|
53.25
|
9.59% |
|
68.20
|
40.3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公司发布2024年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6.99亿元,同比下降亿元,同比下降19.36%,归母净利润7.63亿元,同比下降32.10%,扣非净利润7.38亿元,亿元,同比下降同比下降31.78%;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5.23亿元,同比下降1.70%,环比下降环比下降20.55%,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下降9.62%,环比下降22.17%。 农药行业景气度继续底部运行,降本增效缓解业绩压力。2024年是公司全面推进四次创业的攻坚之年,也是近年来面临市场挑战最大、深化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挑战,特别是价格持续下跌的巨大压力,公司上下克难求进,强销售、压成本、降费用、保利润,努力推动经营业绩继续走在行业前列。上半年公司原药收入33.2亿元,同比下降26.4%,销量5.0万吨,同比下降3.3%,销售均价6.65万元/吨,同比下跌23.91%;制剂收入12.03亿元,同比下降9.9%,销量2.8万吨,同比下降1.7%,销售均价4.29万元/吨,同比下降8.39%。公司坚持把降本增效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生产、采购、研发、费用管控等多个方面同步发力,上半年共完成节支2.26亿元,较好缓解了产品降价带来的不利影响。 部分产品市场处于行业底部,全球农药分销渠道库存降低明显。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品草甘膦、功夫菊酯、联苯菊酯、硝磺草酮市场均价分别为2.55万、11.1万、13.9万、10万元/吨,同比分别下跌27.1%、29.7%、31.3%、12.2%;从单季度看,2024Q2草甘膦和硝磺草酮市场均价环比基本持平,功夫菊酯和联苯菊酯环比分别下跌6.5%、7.5%,目前价格基本处于底部区域。上半年全球农药分销渠道库存降低明显,能源和金属价格已明显抬升,在通胀扩散的过程中,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在时间上有滞后现象,下半年若“再通胀”扩散至农产品,将对农药需求形成正反馈,农药周期有望迎来修复。 继续加强创制药的开发,高质量推进优创项目投产。公司持续推动农药“创制药研发-原药生产-制剂销售”一体化发展策略,先后开发了多个农药创制新品种,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1631商业化进程和创制新药的研究,多个化合物取得新进展。公司持续加快项目建设,以辽宁优创作为四次创业的主战场,将葫芦岛项目建设跑出了扬农加速度,一期一阶段项目自去年6月开工以来,新建单体建筑54幢,总建筑面积达14.46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一阶段项目已进入试生产,二阶段项目已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给予“增持”投资评级。由于农药行业景气度持续偏低,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亿、15.9亿、18.4亿元,EPS分别为3.05、3.91、4.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6.0、12.5、10.8倍,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