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海涛

太平洋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90523010001。曾就职于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33.33%
(第302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利尔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8-05-29 20.32 -- -- 21.98 8.17%
21.98 8.17%
详细
优秀的细分领域农药公司。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草铵膦,毕克草、毒莠定、氟草烟等除草剂,其中草铵膦,毕克草和毒莠定原药产销量居国内首位。在巩固优势领域基础上,公司向农药原药及中间体领域延伸,往上收购比德生化、鹤壁赛科,充分完善一体化优势。2017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92.93%;2018年一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98.58%。 草铵膦需求强劲,公司充分受益。2016年全球草铵膦销售额达5亿美金,为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剂。随着加拿大油菜种植面积回升,部分国家百草枯禁用以及草铵膦草甘膦复配品种逐渐推广,草铵膦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公司全面掌握了草铵膦合成关键技术,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草铵膦原药生产企业,目前实际月产量已提升至700吨,广安基地10,000吨/年草铵膦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后续将充分受益草铵膦全球需求提升。 可转债项目打开未来成长空间。根据2017年7月公司公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广安利尔化学规划了年产36,000吨农药及其他精细化学品建设项目。此外公司于2017年8月发布了可转债方案,通过募得11.91亿元资金用于新建1,000吨/年丙炔氟草胺、10,000吨/年草铵膦和1,000吨/年氟环唑项目。预计将于2019年全部建成。随着项目陆续投产,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提高,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1、环保风险。2、安全风险。 估值。 公司在吡啶类类除草剂和草铵膦行业具有领军地位。随着可转债项目投产,公司产能瓶颈被逐步打破,支撑公司利润增长。预计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3元、1.55元、1.94元,对应PE分别为18.3、14.5、11.6。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中化国际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18-05-09 7.29 -- -- 8.24 11.35%
8.12 11.39%
详细
业绩略超预期。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624.66亿元,同比增长15.96%;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245.93%。ROE5.25%,较2016年增加3.72pct。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人民币现金股利1.00元(含税)。2018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1.17亿元,同比减少17.35%;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减少2.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61.48%。 产品量价齐升,盈利能力基本平稳。2017年大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公司总体销售呈现量价齐涨,除化工分销业务外,其他业务板块均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其中橡胶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化工物流、医药健康与天然橡胶等业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0%以上。从盈利能力角度,各项业务比较平稳,除化工物流业务外,其他业务毛利率同比变化不大。2018年一季度延续之前良好态势,其中综合毛利率14.27%,净利率4.99%,净利率创2010年以来最好水平。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较大进展。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完成收购中化塑料、中化江苏等多家公司股权;另一方面,公开挂牌转让中化国际物流等几家公司股权,目前已在精细化工、天然橡胶等业务领域构造出完整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公司已经由一家贸易业务为主的公司转型成为以精细化工为主业的国际化运营的企业集团。 聚焦精细化工与天然橡胶主业。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材料、特种化学品、农化等方向。目前围绕高性能材料等新业务的战略拓展已经取得显著进展,部分项目已进入积极筹建阶段。而在天然橡胶领域,一方面打造业务清晰、结构完整、运营有序的产业矩阵,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发挥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效果来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未来将打造产业一体化、经营国际化的化工产业运营商。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收购整合的进展不达预期,产品价格异常下跌。 估值 公司多个并购重组项目落地,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18-2019年EPS分别0.37元和0.4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倍、18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光股份 医药生物 2018-05-08 37.17 -- -- 41.00 10.30%
41.00 10.30%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发布2018年一季报,实现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19.73%;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25.92%。ROE5.59%,增加1.32pct。实现EPS0.65元/股。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1.7亿元,同比增长23.9%;在建工程期末余额环比上季度末增加30.6%,募投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4.8%,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 增长加速势头延续。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9.73%,高于去年同期增速4.1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92%,高于去年同期增速5.45个百分点。一季报数据支撑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公司发展换挡提速。 公司行业卡位优势明显,将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长期维持在50%左右,除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投入产出比很高,客户价格敏感性很低这个原因外,其他主要原因还有:“登记证制度+技术要求”形成行业准入双壁垒,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企业新进入者有限,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与农民进行直接对话,搭建起了高粘性的销售渠道;上下游协同、“套餐销售”新模式的创新以及不断推出的新产品,进一步支撑公司的高毛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家“十三五”农业产业制定了绿色发展规划,农业部门全力推动农药减量计划实施,都将使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募投项目进展低于预期,农业、园林政策变化引起的异常状况。 估值 预计2018-2019年公司EPS分别3.2元和4.2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2倍、17倍,维持买入评级。
卫星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8-04-26 12.95 -- -- 15.94 23.09%
15.94 23.09%
详细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业绩略低于预期。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减少8.45%;实现归母1.13亿元,同比下滑61.21%。主要原因包括:一季度丙烯酸均价(华东市场平均价)7,773元/吨,同比下降24.68%,丙烯酸丁酯均价为9,326元/吨,同比下降17.37%;春节假期延后,下游客户采购同比减少;园区蒸汽供应商发生事故,造成嘉兴生产基地停产,产量受到影响。 丙烯酸行业延续景气,2018年多个项目投产贡献业绩。尽管今年一季度产品价格下滑,但考虑到行业低端产能退出、全球大部分装置老化、以及下游需求持续向好,我们坚持丙烯酸行业长期趋势向好的判断不变。公司目前拥有丙烯酸产能48万吨/年、丙烯酸酯产能45万吨/年,并计划扩产36万吨丙烯酸产能。公司PDH二期45万吨装置将于年底投产,22万吨双氧水(27.5%)产能将于2018年二季度建成投产,贡献业绩增量。 400万吨烯烃项目值得期待。公司与连云港政府签订烯烃综合利用项目框架协议,拟投入300多亿元建设乙烷裂解乙烯装置,并配套相应下游。第一期计划于18年二季度后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上半年前建成投产。公司与美国卫星投资成立合资公司,一方面开拓在美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抢占先机,取得美国现成的资源,将乙烷寻求快速出口,占据乙烷供应市场;三是为烯烃项目提供原料出口稳定保证。大烯烃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拥有C2/C3两条产业链上多个产品产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油价异常变动,安全运营风险等。 估值 预计2018-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1.13元和1.59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1.5、8.18倍,维持买入评级。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8-04-24 8.28 -- -- 12.56 15.65%
9.57 15.58%
详细
公司发布年报,2017年实现营收137.68亿元,同比增长36.30%,归母净利润9.35亿元,同比增长518.57%。靠近此前预告上限。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37.04%,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58.56%(扣非后同比增长1,357%)。拟每10股派现金1.0元(含税),转增3股。 2017年产品价格涨势明显。报告期内,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和下游需求改善等有利影响,公司所处氟化工行业回暖,主要产品价格上涨,且销量回升。其中氟化工原料价格同比上涨26.22%、收入增长17.63%,致冷剂价格同比上涨29.11%、收入增长53.65%,含氟聚合物材料同比上涨30.28%、收入增长52%,基础化工产品及其它同比上涨38.97%,收入增长46.90%。盈利能力方面,含氟聚合物材料、制冷剂、基础化工产品及其他等业务毛利率均提升10%以上,综合毛利率20.04%,较2016年的11.41%提升明显。 氟化工延续景气,高盈利仍将持续。经过多年调整,本轮氟化工行业自2016年四季度开始景气度逐渐提升,我们认为,在行业下游回暖、海外升级换代及环保持续影响下,本轮行业景气周期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公司目前拥有各类制冷剂产品产能28万吨,其中第二代氟致冷剂R22产能国内第二位;第三代氟致冷剂处全球龙头地位,且是国内唯一用自有技术实现第四代氟致冷剂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在聚合物方面,公司HFP、FEP、PTFE等产品在国内均位居前列,为行业供需向好最大受益者,高盈利将持续。 联合大基金打造电子材料龙头。公司公告,拟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公司等投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中巨芯科技,公司持股39%。中巨芯科技主要通过投资或收购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实现内生发展,并通过整合国内外优秀的电子材料企业实现外延扩张,打造国内电子材料龙头。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品价格异常下跌,市场需求不达预期。 估值 我们预计2018-2020年每股收益分别0.68元、0.70元和0.72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6.63、16.16、15.62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光股份 医药生物 2018-04-16 40.28 -- -- 70.50 0.00%
41.00 1.79%
详细
我们就近期报告路演中投资者比较关注的八个问题进行总结,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同时,我们以此为抓手对公司进行深化研究,更加坚定看好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持续成长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消费升级新方向,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公司直接受益。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使用成本低、见效快、用量微、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高的特性,已经成为各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6年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市场规模达到15.3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8.1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8亿美元。我国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市场规模迅速从2011年的34亿元涨至2016年的78亿元,年均增长26.2%。 随着观念转变推动消费升级,需求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公司直接受益。 三大因素支撑公司长年维持销售高毛利。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长期维持在50%左右,甚至在2017年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除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投入产出比很高,客户价格敏感性很低这个原因外,其他主要原因还有:“登记证制度+技术要求”形成行业准入双壁垒,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企业新进入者有限,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与农民进行直接对话,搭建起了高粘性的销售渠道;上下游协同、“套餐销售”新模式的创新以及不断推出的新产品,进一步支撑公司的高毛利。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募投项目进展不顺,农业、园林政策变化引起的异常状况。 估值。 公司在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具有领军地位,凭借上下游一体化和产品创新,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在原高水平上进一步抬升,支撑公司利润稳步增长。随着募投项目投产,公司产能瓶颈逐步打破,未来增长有望换挡提速。预计2018-2019年EPS分别为3.2元、4.2元,维持买入评级。
浙江龙盛 基础化工业 2018-04-12 11.38 -- -- 12.28 5.86%
13.32 17.05%
详细
浙江龙盛(600352.CH/人民币11.00, 买入)业绩符合预期。我们认为,环保高压叠加需求向好,2018年染料价格有望维持高位。另一方面,中间体业务市占率提升,产品量价齐涨。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 公司发布年报,2017年实现营收151.01亿元,同比增长22.22%,归母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增长21.92%。其中四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84亿元,同比增长19.21%,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下降0.82%(扣非后同比增长104%)。公司同时预告,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5.0亿元到6.5亿元,同比增加100%到130%。扣非后同比增长50%-60%。 点评 1.业绩符合预期。2017年公司染料业务经营向好,染料需求一改之前两年的低迷,从第一季度开始就呈现淡季不淡的良好开端,公司全年全球染料销量 24.6 万吨,同比增长25.4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18%;中间体销量9.5万吨,同比增长12.89%,营收同比增长28.28%;从盈利能力角度,主业染料与中间体毛利率与2016年基本持平,综合毛利率36.8%。 2.环保高压叠加需求向好,一季度染料价格持续上涨。据报道,近期作为风向标分散黑ECT 300%价格上调至50元/公斤,分散类其他产品同步上调。我们认为一方面环保形势持续严峻,企业开工受到限制,染料供应量较少,库存偏低,染料供应缺口已经形成;另一方面下游印染及纺织行业经营情况好转。作为染料业的直接下游行业,2017年印染行业经营情况良好,使得产业链涨价传导顺畅。 3. 间苯二酚等中间体持续涨价超预期。据化工在线统计,间苯二酚的价格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截止到4月9日,价格达到11.6万元/吨,较2017年年底涨幅达36.47%。另一方面,间苯二胺等中间产品价格亦在走高。公司目前有3万吨间苯二酚产能,和6.5万吨的间苯二胺产能,此轮中间体将给公司带来较大业绩增量。从弹性角度,间苯二酚价格每上涨10000元/吨,公司EPS增厚0.07元。间苯二胺价格每上涨10000元/吨,公司EPS增厚0.17元。 4.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18-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1.18元和1.14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9.32、9.65倍,维持买入评级。
卫星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8-04-04 14.63 -- -- 15.38 4.48%
15.94 8.95%
详细
1.业绩略低于预期。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总体稳定,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不及去年同期。据我们统计,一季度丙烯酸均价(华东市场平均价)7,773元/吨,同比下降24.68%,丙烯酸丁酯均价为9,326元/吨,同比下降17.37%。另一方面,因受2月份春节假期下游客户停产的影响,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减少;同时园区蒸汽供应商发生事故,造成嘉兴生产基地停产,产量受到影响。是业绩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2.丙烯酸行业延续景气,2018年多个项目投产贡献业绩。从价格来看,3月份丙烯酸及酯产品价格已较二月份显著回升。行业若考虑到其中的无效产能、全球大部分装置面临老化问题,以及下游需求持续向好,我们认为本轮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公司目前拥有丙烯酸产能48万吨/年、丙烯酸酯产能45万吨/年,且计划扩产36万吨丙烯酸产能,建成后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2018年公司PDH二期45万吨装置将于年底投产,配套22万吨双氧水(27.5%)产能将于2018年四月份建成投产,贡献业绩增量。 3.400万吨烯烃项目值得期待。公司此前公告与连云港政府签订烯烃综合利用项目框架协议,拟投入300多亿元建设乙烷裂解乙烯装置,并配套相应下游。该项目第一期计划于18年二季度后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上半年前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此次公司同时公告美国卫星投资成立合资公司,一方面开拓在美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抢占先机,取得美国现成的资源,将乙烷寻求快速出口,占据乙烷供应市场;三是为烯烃项目提供原料出口稳定保证。大烯烃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拥有C2/C3两条产业链上多个产品产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国光股份 医药生物 2018-03-30 38.57 -- -- 70.88 5.01%
41.00 6.3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2017年实现营收7.37亿元,同比增长20.03%,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33.07%。实现EPS2.47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1%,销售毛利率52.2%,销售净利率25.1%。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母净利润2,535万元,同比增长97.5%。 点评 1.业绩符合预期。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7.37亿元,同比增长20.03%,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33.07%。一方面,公司加大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的,杀菌剂、水溶肥为辅的作物套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在拉动公司扩大销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2017年公司农药产品共销售8,627吨,同比增长了23.66%。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快产品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比如“越冬”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体系和销售周期,突出表现在四季度。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母净利润2,535万元,同比增长97.5%。 2.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净利润再上台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2.2%和25.1%,分别提高了1.7个百分点和2.46个百分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套餐销售量的增加以及新产品销售上量。另外也得益于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3.公司行业卡位优势明显,将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长期维持在50%左右,甚至在2017年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除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投入产出比很高,客户价格敏感性很低这个原因外,其他主要原因还有:“登记证制度+技术要求”形成行业准入双壁垒,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企业新进入者有限,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与农民进行直接对话,搭建起了高粘性的销售渠道;上下游协同、“套餐销售”新模式的创新以及不断推出的新产品,进一步支撑公司的高毛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家“十三五”农业产业制定了绿色发展规划,农业部门全力推动农药减量计划实施,都将使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盈利预测。预计2018-2019年公司EPS分别3.23元和4.23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2倍、17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光股份 医药生物 2018-03-16 36.45 -- -- 74.30 16.46%
42.45 16.46%
详细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已经成为各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农业、园林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前景广阔。公司是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龙头企业,研发和销售实力出众,销售毛利率长年维持高水平。随着募投项目投产,公司的产能瓶颈被逐步打破,未来增长有望换挡提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消费升级新方向,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公司直接受益。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使用成本低、见效快、用量微、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高的特性,已经成为各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6年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市场规模达到15.3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8.1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8亿美元。我国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市场规模迅速从2011年的34亿元涨至2016年的78亿元,年均增长26.2%。随着观念转变推动消费升级,需求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公司直接受益。 三大因素支撑公司长年维持销售高毛利。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长期维持在50%左右,甚至在2017年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除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投入产出比很高,客户价格敏感性很低这个原因外,其他主要原因还有:“登记证制度+技术要求”形成行业准入双壁垒,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企业新进入者有限,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与农民进行直接对话,搭建起了高粘性的销售渠道;上下游协同、“套餐销售”新模式的创新以及不断推出的新产品,进一步支撑公司的高毛利。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募投项目进展不顺,农业、园林政策变化引起的异常状况。 估值 公司在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具有领军地位。凭借上下游一体化和产品创新,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在原高水平上进一步抬升,支撑公司利润稳步增长。随着募投项目投产,公司产能瓶颈被逐步打破,未来增长有望换挡提速。预计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47元、3.23元、4.23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卫星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8-03-15 17.32 -- -- 17.75 1.84%
17.64 1.8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年报,2017年实现营收81.88亿元,同比增长52.91%,归母净利润9.42亿元,同比增长202.49%。其中四季度单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20.63亿元/2.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0%/16.51%。 点评 1.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大幅提升,原因在于各大产品行情较好,供需偏紧,公司产品销量稳步增加,收入增加,盈利能力提高。其中丙烯酸及酯行业景气回暖,据我们统计,2017年丙烯酸均价(华东市场平均价)9,081元/吨,同比上涨61.85%,丙烯酸丁酯均价为10,388元/吨,同比上涨53.38%。公司(甲基)丙烯酸及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09%,毛利率24.42%,同比上升2.35%;另一方面,公司PDH装置保持较高盈利状态,SAP逐步放量,(聚)丙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0.57%,毛利率22.74%,同比上升5.33%。 2.丙烯酸行业延续景气,2018年多个项目投产贡献业绩。截至2016年底,全国丙烯酸产能289万吨,比2015年减少21万吨。2017年预计产能与2016年基本持平。2018年行业预计无新增产能。若考虑到行业中的无效产能、全球大部分装置面临老化问题,以及下游需求持续向好,我们认为本轮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公司目前拥有丙烯酸产能48万吨/年、丙烯酸酯产能45万吨/年,且计划扩产36万吨丙烯酸产能,建成后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2018年公司PDH二期45万吨装置将于年底投产,配套22万吨双氧水(27.5%)产能将于2018年四月份建成投产,贡献业绩增量。 3.400万吨烯烃项目值得期待。公司此前公告与连云港政府签订烯烃综合利用项目框架协议,拟投入300多亿元建设乙烷裂解乙烯装置,并配套相应下游。该项目第一期计划于18年二季度后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上半年前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此次公司同时公告美国卫星投资成立合资公司,一方面开拓在美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抢占先机,取得美国现成的资源,将乙烷寻求快速出口,占据乙烷供应市场;三是为烯烃项目提供原料出口稳定保证。大烯烃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拥有C2/C3两条产业链上多个产品产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4.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2018-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1.13元和1.59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5.32、10.89倍,维持买入评级。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18-03-09 12.56 -- -- 13.43 6.93%
13.43 6.93%
详细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17年产品价格涨势明显,且四季度进一步走高。2017年公司业绩大幅提升,主要是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和下游需求改善等有利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回升,且销量回升。其中全年氟化工原料均价3,162元/吨,同比上涨26.22%,制冷剂产品均价为17,978元/吨,同比上涨29.11%,含氟聚合物材料产品均价42,463元/吨,同比上涨30.28%,石化材料均价12,752元/吨,同比上涨38.48%,其他基础化工品、食品包装材料等亦有不小涨幅,带来业绩增长。且从全年均价与前三季度均价对比来看,大部分产品价格在四季度继续走高,验证我们之前的判断。 制冷剂新一轮涨价开启,高盈利仍将持续。2017年下半年,在下游需求较旺、环保持续影响等因素下,行业出货量与产品价格均呈现淡季不淡态势。九月下旬以来,在上游原料氢氟酸紧俏等背景下,制冷剂价格开启新一轮涨价。我们认为,在行业下游回暖、环保持续影响下,本轮制冷剂景气周期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公司为国内制冷剂行业绝对龙头,拥有各类制冷剂产品产能接近30万吨,为行业供需向好最大受益者,高盈利将持续。 联合大基金打造电子材料龙头。公司此前公告,拟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公司等投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中巨芯科技,公司持股39%。中巨芯科技主要通过投资或收购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实现内生发展,并通过整合国内外优秀的电子材料企业实现外延扩张,打造国内电子材料龙头。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制冷剂价格大幅下跌,电子化学品相关项目进度低于预期。 估值 预计2017-2018年公司EPS分别为0.43元、0.62元,维持买入评级。
卫星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18-03-05 16.29 -- -- 17.88 9.09%
17.77 9.0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17年实现营收81.23亿元,同比增长51.70%,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201.41%。其中四季度单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19.98亿元/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8%/16.98%。 点评 1.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大幅提升,原因在于各大产品行情较好,供需偏紧,公司产品销量稳步增加,收入增加,盈利能力提高。其中丙烯酸及酯行业景气回暖,据我们统计,2017年丙烯酸均价(华东市场平均价)9,081元/吨,同比上涨61.85%,丙烯酸丁酯均价为10,388元/吨,同比上涨53.38%。另一方面,公司PDH装置保持较高盈利状态,SAP逐步放量。 2.丙烯酸行业延续景气,2018年多个项目投产贡献业绩。截至2016年底,全国丙烯酸产能289万吨,比2015年减少21万吨。2017年预计产能与2016年基本持平。2018行业预计无新增产能。若考虑到行业中的无效产能、全球大部分装置面临老化问题,以及下游需求持续向好。我们认为本轮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公司目前拥有丙烯酸产能48万吨/年、丙烯酸酯产能48万吨/年,且计划扩产36万吨丙烯酸产能,建成后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2018年公司PDH二期45万吨装置将于年底投产,配套22万吨双氧水(27.5%)产能将于2018年二季度投产,贡献业绩增量。 3.400万吨烯烃项目值得期待。公司此前公告与连云港政府签订烯烃综合利用项目框架协议,拟投入300多亿元建设乙烷裂解乙烯装置,并配套相应下游。该项目第一期计划于18年二季度后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上半年前一期项目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拥有C2/C3两条产业链上多个产品产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4.盈利预测。 暂维持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0.92元、1.16元和1.23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8.05、14.32、13.50倍,维持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